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一、传统教学的优点

(一)教学方式上传统教学注重系统地教授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很快理解教材上的知识。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能很好地掌控课堂,便于教师实施、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精力集中,产生共同的想法,引起共鸣,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感情交流和沟通。

(二)教学形式教师在讲台上授课,与学生面对面,这种方式有助于情感交流, 也能直接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 除此之外,教师边讲内容边写板书,学生也随着边听边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及难点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 并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有:讲授法、演示法、指导法、课外辅导法、布置家庭作业法等。 其中讲授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无数先辈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和改造流传下来的,它经过不断筛选、淘汰,最终才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主体,布置作业和课外辅导等是作为辅助地位存在的, 这些主次方式融合在一起, 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这样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 完成教科书中要求的内容,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新教师来说,只要能讲清知识即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讲, 就得在达到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一些相关知识,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拓展知识面。再有其他的教学任务,则是可有可无的,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 例如学生工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二)教学过程在上每堂课之前, 教师已经按教师用书和教材上的内容安排好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教案。 上课后,教师和学生都是按着教案设定好的按部就班地走。 教案是按着教材里所讲的逻辑和顺序,并适当设计一系列想过的问题或练习; 在教师的思路里,这问题和答案都是既定的,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都是为了引出正确答案。 然后教师就按着顺序解读教案,教案就是剧本,教师是主演, 而学生就可以作为配角出现在剧情中; 他们的任务就是配合主角按着剧本演好每一场戏,而剧中的台词是早就拟好的,是不能更改的。最可悲的是, 由于这种长时间的编排模式, 学生已经忘了或者丧失了修改台词的能力, 他们心中也认为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学生按照教案中的正确答案回答问题, 若学生没有答出规定的正确答案, 则教师要继续努力将学生向正确答案方向引导,直至学生了解为止。

(三)教学方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传统教学课程中,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我们的模式基本是一致的传递接受。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都有同一种思维方式,都有同一种逻辑方法,大家注重了统一性,却忽略了创新性。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主要的任务是把教材里的内容学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教材里的内容通顺地说下来,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我们只研究如何教,却从未研究学生如何学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这种教育方式太保守、太封闭,无利于现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代下传统教学方式的危机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课堂上,通常教师总是讲解和论证一个观点, 直到让学生了解为止。 而教师很少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更很少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来论证一个观点。 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对课堂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不爱自己动手动脑,只是一味地等着接受。教师对学生往往一刀切,却忘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在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逻辑性极强的人才, 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归根结底还得需要教育改革, 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据现代社会的要求作出适应性调整, 以求培养出国际顶尖级人才。

四、改革下诞生的教学新课改

(一)新课程下教材的改变以前, 我们用的教材是依传统教学编撰、主要以讲解知识为主的教材。 这种教材文字多、图片少、习题多,学生看了会感到枯燥无味。 现在,我们采用了新编的教材,在新教材中,文字性的东西少了许多,只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却增添了许多图画内容,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要想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须自己想办法去探索。

(二)新课改下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摒弃了满堂灌、填鸭式,现在的教学提倡互助合作。 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要求教师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问题,课堂上要预留一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用来做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三)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新教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就是寻求课堂最大有效性, 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将45 分钟的时间合理利用 ,将时间有效性发挥到极致,减少学生课下作业量,让大部分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事情都在课上完成。 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都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培养学生自己创造、自我发挥的能力,从而牢固掌握知识。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中, 教师变成了导演,学生变成了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按照教师编排的剧本来完成, 也可以在现有剧情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想法,添加自己的理解,将每一个情节都表演得精彩到位。传统教学下的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创新能力,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服从。 因此,新课改应运而生了。 新课改要求先从课堂教学上改革, 从原来的填鸭式逐渐向小组合作学习、 由学生来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最大地提高课堂效益。要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和学生的理念都应该改变;教师改变以前机械性的教授,学生改变思维方式,不再是教师主导课堂,而是学生从课上到课下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只起到导学、助学和促学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翻转课堂的导入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外语的课堂教学也受到挑战。但是翻转课堂模式在导入外语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外语教学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外学习的效率、、监督机制的完善、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并提出完善方案,力求翻转课堂模式下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外语;教学;翻转课堂

长期以来,尽管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其实质均为课堂讲授,课后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新单词、新语法、新句型以及文章讲解等,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输入,期待通过课后时间学生的自我巩固和自我练习,在一段时间之后达到语言的熟练输出。如今,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的风靡而得到一定改变。外语教育者们可以改变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地点,即课后(课堂外)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单词、语法、句型的输入,再通过课堂上有教师介入的讨论和巩固练习达到语言熟练输出的目的。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始于2007年的美国,由于有效解决学生课后巩固练习时出现的无人督促、无人指导等问题,加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该理念如今已引起了一场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外语教学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还有诸多事项值得思考,本文按照翻转课堂的讲授———学习顺序对外语教学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课外学习的效率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从单词、语法开始。传统模式中该部分内容完全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完成,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地直接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理解难点,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接受度及时调整讲解进度以及讲解方式和措辞。然而,当这一活动通过“翻转”改到线上讲授之后,教师明显无法掌握原先的“课堂”。特别是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而言,在录制视频过程中该以何种进度推进讲解、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知识点等问题应运而生。如果说前者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由视频接收方(学生)操控解决的话,那后两项问题的解决无疑依托的是教师的经验。而这种经验的产生又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因此尽管翻转课堂讲究的是线上教学,线下课堂,但线上的互动也不可或缺。学生只有在产生问题时及时得到解答才能顺利推进后面的学习,否则其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当然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这部分师生互动活动会被认为将在线下的“课堂”上进行,即学生在线上学习新知识之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中解决问题,复习巩固。然而在外语教学中翻转之后的“课堂”更需要成为一个检验学习效果、就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演练的场所,在实际运用中接受教师对语音、语法、语言使用环境的指导。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线上的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

如果说课堂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督促学生参与学习的话,那翻转课堂模式依托的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课堂教学的监督主要依靠面对面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点名、提问、讨论、改变语速、提高音量等多种手段实现监督目的,然而这些手段却无法运用于线上教学。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亦不可否认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挥到最大。因此,如何完善监督机制也成为线上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电子签到、设置任务点等方式可以做到部分监督,但在缺乏与教师面对面的压迫感和即视感之下,其监督效果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以观看视频为例,尽管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置任务点,强制学生播放一定时长,并且在播放过程中不得快进,观看过程中不能对电脑进行其他操作,但仍无法确保学生是否在进行视频学习。同样,对于其他非观看视频的学习任务,如阅读资料、书籍、文献、观看并学习PPT等学习活动均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目前的国情条件下,由于缺乏语言环境,线上教学对学生新知识的输入几乎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且对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和强制作用。

三、学习任务的布置

尽管翻转课堂强调的重心在于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互动,但其学习过程显然并不止于此。正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样,在任何学科、任何学习阶段,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不仅要准备知识的讲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上文所述,该学习任务可以是阅读资料、文献,或是观看视频、学习PPT,表现在外语教学还可以是书面练习和口头表达练习。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就进行一部分任务的完成,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往往会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任务完成,导致学生无法高质量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也因此产生依赖心理,不过过多关注自己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完全是在课外进行,我们可以预见学生的任务完成将无法得到教师的干预,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得完成任务。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对难度的掌握。由于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尚未得到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因此无法准确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如果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认识到这一点,有可能造成学习任务难度过低或过高。难度过低起不到引导学生学习的效果,难度过高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这一环节需要格外谨慎,在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使任务内容可多样化,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到高,由易及难。学生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结合之后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传统课堂中讲授的主要内容已事先由教师制成视频文件或已学习资料等形式发放供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翻转之后的真实课堂才是学生实际接触教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场所。在这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因此,翻转后的真实课堂的教学设计值得深思。在设计课堂教学形式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该课堂的任务是什么。前文已述,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新知识的传授和输入,在外语教学中表现为单词、语法、句型的讲解,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教学视频和参考资料自觉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完成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便进入学生的自我练习,即完成任务阶段,在外语教学中该部分由书面练习和会话练习组成;此后便进入翻转课堂的真实课堂。因此,笔者认为该课堂的最终目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总结;教师对任务完成的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实现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外语教学中,这三项内容分别表现为:学生掌握单词、语法和句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内化);教师对事先布置的书面练习和口头表达任务的检查(巩固);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给予指导和督促(拓展)。明确了这三个目的,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循序渐进。首先为内化阶段,此阶段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几名学生一组就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探讨,教师此时可以作为旁观者,在发现学生问题或学生提出质疑时给予指导;其次为巩固阶段,主要表现为任务检查,教师在该阶段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强调;最后为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掌握内容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已掌握知识(单词、语法、句型)在不同语境下进行练习、强化。该部分活动可以通过情景会话、演示汇报等形式表现。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导入翻转课堂模式已成为今后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尽管翻转课堂在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平衡课程进度等方面存在传统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一模式下的外语教学仍需在课外学习的效率、监督机制的完善、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深思熟虑。外语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在有效的监控机制下实现线上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难度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中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再通过实体课堂中对知识的内化、巩固来得到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都建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入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

[3]黄阳,刘见阳,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专业技能课;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17-02

一、传统专业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专业课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则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烹饪技能专业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主要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烹饪(点心)的制作原理和工艺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用性。目前在烹饪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的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演示示范教学法,即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和具体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是一种类似于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也是烹饪行业中一直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讲课、示范和学生训练所传播出去的信息量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容量和难度,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比如上课教师教了三个产品,学生也就最多掌握三个产品的制作。而在实际的训练练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更多的问题,如不同原材料对制作工艺的影响、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制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原有的产品制作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等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同样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更多的工艺;如何在教学中“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率等。“教”与“学”之间如何更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一个问题。

在实践中尝试将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以及不同内容和要求的技能模块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种新型、开放式和互动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在2007年之后开始流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进行答疑解惑、知识灵活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翻转课堂变得更为可行。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应用于烹饪技能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微视频的实时反馈,随时检查自己技能训练的质量,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汲取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二:教学资源高度共享。①互联网的信息资源;②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教师的相关教学课件等;③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转课堂的特点之三:教学内容多元化。翻转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来对多种资源进行加工、组合和整理,便于更好的消化吸收。翻转课堂的特点之四:适合个别化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根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学生同样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五:基础性欠缺。在基础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欠缺有效的讲解和指导。

三、传统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

烹饪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有其非常特殊之处,因此既需要传统教学模式的示范演示教学,又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翻转课堂的补充,扩展和深入。因此本教学设计的改革思路是基本功和基础产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演示示范和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好基本制作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将同一系列(模块)的不同类型的产品等制作成微课,通过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堂内的协作学习,课后的交流学习,以及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主要的课堂创新设计如下。

1.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烹饪专业技能课学习的模块。首先根据不同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模块和子模块等。主要可以划分为基础产品、自主学习产品、创新产品等模块,然后根据不同的模块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活动型教学;教学改革

从2003年开始《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更是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而作为教学改革重要试验田之一的写作教学,也在改革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是,在我们欣喜于改革所带来的巨大收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我们还遭遇着很多困惑与困难,我们很多实际的做法仍然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笔记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应试的教学目的依然左右着作文教学的革新,我们语文教师舍不得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目的功利化导致作文教学忽视了生活和情感;二、语文教师缺乏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和培训,教学观念依然保守封闭;三、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上零散,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序列性的作文教材,阅读与写作教学缺少必要的联系,写作教学随意性明显;四、学生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想认识不深刻,阅读积累面窄量少,导致写作兴趣不高,缺乏创新思维;五、评价方法单调,基本上都是教师一手包办,而“概念化”的评语也严重束缚了学生如饥似渴的心灵。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写作教学急需要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注入,而“活动型”写作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对拓展传统写作教学的空间,弥补传统写作教学的不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型”写作教学的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文章自然无情而言,无理而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所谓活动型写作教学法,就是以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为依据,设计、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借助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写作素材的背景下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写作理论,最终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活动”是活动型写作教学的核心。学生自主参与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外部事物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并引发内心的思想活动。要深刻理解“活动型”教学的含义,就必须了解其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体现,活动的内容是教师有针对性支持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活动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是活动教学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活动教学实践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2、不局限教学方式。活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活动型教学可以不拘一格。参观、采访、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排演戏剧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活动写作教学有很好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的对象极其开放。因此,要做好活动型教学就必须以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依据。以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度、自主参性、自主提高为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活动教学的范围上,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在封闭教学的现状。任何广阔的社会环境,只要有教学需要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课堂。语言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溶入社会生活中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活动型”写作教学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开展“活动型”写作教学是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同时有效的活动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1、“活动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认知的一种反映。写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创造的基础,艺术语言的表达只是思想的载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和完善便是写作主体自身能力提升的关键。有目标的活动项目的开展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目前训练这两方面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考虑来看,“活动型”写作教学的理论是可行的。 首先,当下很多学生觉得写作困难,并不是因为写作能力差,而是缺乏写作的内容。“巧媳难为无米之炊”,是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积累材料最好方式也就是经历生活的过程。调查、采访、集录、观察和体验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有效方式。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真正推动人行动的是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发展活动教学模式是尊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活动为学生体验生活的真、善、美提供了机会,有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也能有效提高。

2、“活动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教育要实现由传统的精英选拔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考核,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被称为“高分低能”。这样的学生素质是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的。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仅限于“讲”、“读”、“练”。“讲”是填鸭式的讲课方式,“读”也只是范文的照本宣科,“练”也只不过是规定体裁的写作练习。单一化的授受过程,既违背了写作的本质,也背离了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角度来说,活动教学是有效途径。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就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因此,活动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活动型”写作就是把作文教学与各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写作。

三、“活动型”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活动就是生活,活动就是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情境活动,是当代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1、有准备地写作,是实践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活动教学更是一个负责的过程。要做好活动教学,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自主地学习”,“更应该成为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各个学科现在都开始重视在教学中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而“活动型”写作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如果能将活动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很好的结合起来,就更能发挥活动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好活动的一切准备,并且能先见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探究生命的意义,发现内心真实的感受。例如,笔者要组织学生进行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关注家庭写作训练,活动前的理论和实操准备就非常重要,因为写作的核心要求是“真情实感”,如果学生没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东西只是苍白的无病。除了要考虑哪些活动是学生感兴趣、能操作、愿意表现的,更要考虑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实际,如单亲家庭长大或者家庭气氛不和谐的学生他们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就不一样,在设置活动内容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个性因素,避开敏感难堪的命题,以免伤害了孩子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灵。另外,当下的中学生大多非常有个性,合作意识比较差,要培养这群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更难。所以在活动设计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写作活动的组织要以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主要目标。最后,重视综合探究活动教学的准备。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目标的综合表现是教学设计的方向。明确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计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实现教学与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充分理解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综合提高教学是做好“活动型”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2、有效的活动方式,是实践的主体。活动是“活动型”写作教学的灵魂,有效的活动可以极大的调动和充实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文章就应该是好文章。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是有效的竞争性教学活动,如辩论会、课本剧表演、才艺大比拼、小型体育活动、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百米决赛等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都是活动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过程。再有趣味游戏类活动的开展,针对特殊群体,趣味游戏是协调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例如:吹气球、画鼻子、击鼓传花、组词成句、模仿模特、郊游和开晚会等活动,在小学的作文课中就经常采用这样的活动教学方式。先组织有效的活动,再让学生叙述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精彩生动得多。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的写作练习时,就借助了猜谜的小游戏。口述一些同学或老师的外貌特征,让学生猜猜谁是谁。一次小小的游戏就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会了肖像描写的要点。生活体验类的活动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跳蚤小市场、“小鬼当家”、“我能行”体验活动、“累”体验,“难”体验等等。讨论式活动开展形式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活动教学形式。针对学生感兴趣、或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或有争议的问题开展有效讨论,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这种讨论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活动方式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活动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效的。

3、重视反思与评价,是实践的重要环节。“活动型”教学的理论看似很复杂,但只要充分理解了活动教学的内涵和实质,任何创意都能组织好一堂写作教学课堂。教师是教学推进的动力,教师的个人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活动教学的质量。做好语文教师的培训与研修,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的关键。市区教研室和学校基层都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写作业务的培训,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式。教师个体也应该时刻反思在活动教学中的做法与得失,推广成功,改进不足,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推陈出新,并能愈走愈强。

教师好的评价是活动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学生生活的背景都不一样,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独特”的表现,教师如何给出合理的点评与指导,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工作。实践证明“课堂指导”结合“不定期反馈”的模式能很好的解决教学评价的问题。其内容为:写作之前先进行正式的课堂指导,对写作要求、写作任务、写作方法作有效的指导,然后让学生投入活动情景,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对于学生们的表现教师及时点评,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另外,多元的评价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所谓多元评价模式就是让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同伴、家长等都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合理的评价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学生所写的文章,给家长阅读,让家长写评语,可以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让学生从另一种视角中获得更多的写作意见。此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都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当下教学是大众化教学,注重学生求知过程的关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注,是保障教学公平性的有效措施。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与方法,让评价起到督导、激励、调控教学的作用。

4、“活动型”写作教学案例分享。“综合专题”的写作活动在写作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提高方面,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以一次“戏曲大舞台”活动型写作教学为案例(见表一),就活动教学实践做个分享。

四、结束语

笔者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尝试进行“活动型”写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三年来的努力,的确效果明显,收获不菲。首先,笔者的学生写作热情高涨,学生由怕写到不怕写,由被动写到主动写,由愿意写到以写作为乐,这个变化过程确实让人振奋的。由于写作方面优势明显,任教班的语文成绩常位于年级前列。更让人欣喜的是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积极向报社投稿,优秀作品也频频见报。不过,笔者也深感“活动型”写作开展的艰难,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们能开展的教学活动空间其实是相当狭小的,这无疑是对“活动型”写作实践的严重束缚。“活动型”写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是做好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各级部门和教师个体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开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理解“活动型”教学的内涵,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为活动实践提供尽可能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让“活动型”写作教学更大地拓展传统写作教学的课堂空间。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1999,(6).

[2] 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1999,(6).

[3] 邱纯纯.活动是写作的源泉[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0).

[4] 罗颖.活动型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零陵学院学报,2002(12).

[5]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活动课程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罗文平.新课程视野中的活动型作文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06(04).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其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1)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参抄写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致使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情况。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课文语言的技巧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未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仅仅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怜悯之情,所以学生不能够完全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课堂缺少互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灌输性地传播知识,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掌握。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理解,以及理解写作的背景和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而没有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及,缺少一种情境展示的渲染。

(3)课堂的实践问题牵掣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重视知识的培养、课程的安排、作业的布置和考试的加强,却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设计了教学的问题和答案,仅仅照本宣科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不高,难以真正体会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仅仅是一纸空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教学目标的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设置清晰而集中的教学目标:(1)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研究教材的精髓内容,搞清楚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学生每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预先设置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具体化。(2)教学目标集中化。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体现出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既要囊括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也要体现语文教材的教育特色,旨在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较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3)教学目标的体现环节是课堂。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发挥语言魅力和应用动作神态等,掌握课堂的焦点,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尤其是针对那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教学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4)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天,要给每个学生布置好作业,提前做好课本预习,如生字的学习、课后题的思考、课文的朗诵等。

2.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

课堂互动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当家作主”,从以往被动型的学习状态,蜕变成主动型的课堂主人翁。譬如,故事类型的课文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点部分,因为此类课文内容生动,而且蕴含的信息量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模拟故事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句。待课文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可播放课文对应的电视剧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等角色,模仿故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性格等,让学生的课文学习融入实践体会环节,提高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效率。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3.课堂实践的发挥

课堂的实践的发挥是让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

其次,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质疑,以供师生共讨。一方面是通过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精神气;另一方面是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小练笔,并在练笔过程中熟悉字形和辨析字义,并主动找出课文中尚未理解透彻的地方,然后提出质疑并通过讨论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