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教育平台

小学生教育平台

小学生教育平台

小学生教育平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 小学数学 课堂 德育效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39-01

当今的教育是重视德育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情感与智能的双向培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数学课程也关注学生德育问题,透过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德育的教育。而网络平台是当前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追捧的对象,但是教师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学课堂德育工作时多显生硬和效能低下。因此,如何将网络平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效能,是很多教师关注的内容。

一、网络平台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优势

现代教学手段中,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在逐渐推广与应用,表现为学校网站、班级网站、德育学习平台、安全教育平台等多种形式。并且,网络平台以自己独特的优势,辅助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生动性

网络平台具有生动性的特点,它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和模式的多元性,通过各种模式对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如使用视频、音频、技术生成等多种方式讲解内容,使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可以简单的理解,可以更好的模仿。因此网络平台以其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复杂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具w,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好的吸引,从而牢固的掌握知识。而生动性也是当前教师课堂中最发愁的问题,因为对小学生而言,课堂的生动性是吸引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而网络教育平台却克服了这一问题,这也是当今教学积极引进网络教育平台的重要原因。

2.引起学生关注

网络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颖的方式,小学生愿意与电脑接触,愿意通过电脑进行学生,网络平台自身对小学生就充满着强大的吸引力。其次,网络平台教学形式多样,内容组织生动形象,能够比正常教学课堂更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达不到的。而学生在这样更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能够有效学习到比传统课堂更多的内容。并且网络平台的内容容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更够深刻记忆,能够保持长期储存和有效使用到生活与实践之中。

二、通过网络平台,结合数学课程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网络平台有很对优势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并将其成功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1.课程目标进行渗透

小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关注德育教化的渗透,在进行教学过程编排的时候就要注意网络平台的使用。教师的教学内容规定着整节课的教学步调和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实施策略,因此只有教师有意识的使用网络平台和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帮助提高小学课堂的德育效能。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学科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的一致性与关联度与关联度,思考如何使用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例如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细化教学目标,寻找与德育的契合点。在对每一目标的落实措施中,考虑是否使用网络平台更为合适。通过这样对目标的处理,积极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进行,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2.课程内容进行渗透

首先小学教师应该对自己学科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中选取适合进行德育的内容。毕竟小学数学课程是理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强行将它和德育内容进行生拉硬套,就会变的不伦不类,失去数学的特点,也丧失德育的价值,反而使学生对这两门课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德育的培养。因此进行好课程选择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德育效能的前提。小学数学老师在选择好合适的主题之后,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网络平台教学。例如在节约用水的主题中,通过网络平台链接缺水地区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做好一个省缺水省的全省用水总量和一个水资源丰富的省的用水总量进行比较,在进行一级运算学习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的水对于缺水地区的宝贵,产生内心的共鸣,树立节水意识,提升德育教化。通过这样选择性将德育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既完成知识的教授内容,同时又提升德育的效率,更多的挖掘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延伸教师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将数学内容与网络平台进行结合,完成德育效率的提升。

3.教学过程进行渗透

网络平台在教师教学中最好应用与契合的内容就是在教学的方式上。网络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而现在的学校普遍配有电脑设备,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网络平台自身具有极强的生动性,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度,应用于教学会成功的引起学生兴趣,在实现优化教学的同时融于不易查觉的到的道德教化。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对一些晦涩难度的或是与生活过远的内容进行运用。例如在学习事物的尺度单位时,对于光年这样的单位的介绍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比教师口干舌燥的生讲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价值,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使学生最大程度的记住了相关知识。而对宇宙知识的渗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的神秘而危险,因而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以及宇航员的英勇行为产生极大的敬佩与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网络平台是多元的、丰富的教学平台,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德育效率的提升使,要注意对它呈现形式的选择,选用最恰当的方式实现网络平台与教学内容和德育教化相一致的内容,这样的形式才能降低突兀性,实现三者无痕迹的有效链接,促进德育效率的提升。

结语

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使用先进的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网络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而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难以进行德育的问题,数学教师也在积极尝试将网络平台这样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以解决困境。而在实践当中,网络平台却是有助于课堂德育工作的进行,但还需要进行努力,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入手,实现技术与课程协调发展,提升网络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德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津津;为教育而教学: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问题[J];教育探索;2002年第1期.

小学生教育平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小学语文 混合学习模式

当下,混合学习模式已然成为小学语文学生学习模式必然的趋势,但是在行进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极大影响了小学语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研究和探讨科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行进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

1、从学生层面来看,小学生学习语文时存在认知信息过多和学习方式选择整合把握不好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大量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信息,本身接受力就有限的小学生倍感认知负荷比以前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大多了。同时,网络教学环境下小学生语文学习时,由于本身整合能力和调控力不强,所以很大导致其对语文学习方式的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综合运用不够。这是网络媒体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和通病。

2、从师生角色来看,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师生的作用没有调适和转变好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传统单一人工式教育模式,语文教师知识的绝对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和消弱,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自主性等大为增强,这种发展状况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功能要尽可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转变。不过,由于小学应试教育的原因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惯性,使得他们的角色重构做得还不好。这其实就是一个涉及到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教学行进中的师生角色的定位问题。

3、从学习内容视角来看,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和环境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网络教学平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太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需要重新整合和设计的,可是面对这些信息,小学生的能力很有限,导致对这些语文知识信息设计和整合得不尽人意。这其实涉及到网络教学环境下小学生如何对接触到的语文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的问题。

4、从评价体系来看,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考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学习面对的是一种全新学习环境,整个学习过程、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都会具有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诸多不同的特点,需要构建一套新的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可是目前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还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很多还是以前的一些指标体系。这其实就涉及到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体系重构的问题。

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建构的对策

鉴于以上当前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借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和远程教育理论等等,积极整合人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体系、师生角色等方面做出调整和优化组合,力求构建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走上一个新台阶。

1、构建科学与人性的教育原则,推动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健康化运行。这就是要求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务必要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小学生成长规律,同时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各种诉求,力求小学语文教学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撑下,坚持科学和人性化的复合型原则,从而将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教师与学生务必努力好调适自己的角色,以便充分调动师生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功能,促使自身在混合学习模式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3、科学设计和整合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提升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的执行力。这就要求网络教学平台下小学语文混合学习模式状态下,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难易度、多少情况、学习目标和要求等,综合和优化组合各种交互式的学习策略,努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下混合学习模式的创新复合型学习方法体系。

小学生教育平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奋斗,我国的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现代科技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优势是突破时空界限和信息高速流动,其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相衔接,要争取提前部署,尽早发挥效益。信息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选型和解决方案的确定,要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充分共享,有利于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适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能否有效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应该成为今后检验信息化工作成败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策略是继续推进资源建设,在技术的选型,设计路径、方案方面,都要从帮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出发。

青海省目前有普通中小学1383所,其中西宁市有100所,其他绝大部分位于广大的农牧区域,这部分学校和城市中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信息化教育方面差距明显,属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态,对公平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无疑是渴望的,属于教育信息化需要帮助扶持的对象;一直以来,甘肃省教育界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平衡工作,通过建立手拉手学校,让省会的重点中小学与农牧区学校建立支教关系,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内容捐赠等形式实现教育帮扶,但由于距离远、频率小、范围窄无法实现大面积普及,使优质的教育资源阻塞于传输通道,效果有限。建立“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负责区域内手拉手学校间的优质教师课件、题库等数字资源的共享;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负责手拉手学校间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共享;两个平台互为补充,完全填补了教育资源流通的各个环节,使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全方位的为条件差的学校提供服务,让现代科技手段打通优质资源传输的瓶颈,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均衡教育的国策要求。

1 平台实现的内容

1.1、建设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通过在互联网搭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青海省手拉手中小学部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的优质学校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农牧区的手拉手学校的所有学生、老师、管理者提供教与学的应用服务。通过平台,城市优质学校的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件题库作业等数字资源,农牧区的教师可以学习使用平台上的这类资源,实现数字化备课、教学、组卷等;农牧区的学生实现数字化上课,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作业考试等。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系统架构的核心是以青海当地一所或多所师资力量较好优质学校为平台运营中心,其他手拉手学校作为合作学校参与运营。该平台承载和管理优质学校的各类数字资源,引入分享和共享机制,便于手拉手学校汲取平台的各类优质资源。“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学校硬件形态的核心是建设配套的数字课堂电子教室,通过教师机、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电子书包)等设备与平台对接共同组建新一代的多媒体互动教室,以满足广大师生课堂教学、课前课后学习指导、课堂互动等需求,凸显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的需要,全方位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日常教学行为,为全面、具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可操作手段。

1.2、建设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

通过互联网以及C/S的部署手段建设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实现城市里的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在该平台上进行互动直播的应用。通过运用现代音视频技术,将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包括教师教学情景、电子白板画面、电子课件等音视频课程实景采集、归档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进行;与此同时,农牧区的其他学校借助本校内的平台客户端,登录到平台,实现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实时的收听、收看、以及互动交流。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播平台”系统架构核心是在青海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建立平台服务系统进行视频课堂数据运营,系统运营的核心是通过以师资力量较好,教学理念先进的诸如西宁市古城台小学、虎台中学等若干个重点中小学作为中心学校,建设为“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的示范教学点,通过在技术和设备上优化每个示范学校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以升级成具有直播实录功能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室,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录、实播功能。应用先进的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实现课程的音视频采集,包含了教师的视频、学习学校的视频、交互的视频、板书的视频、主讲电脑讲义的内容;并流畅地到资源中心平台上,随时随地传播给其他手拉手学校用户。

2平台的技术方案

2.1 “数字课堂电子教室”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核心就是帮助学校搭建或丰富校园网平台,将校本资源库、区域教育网资源库、甚至互联网上的教辅资源库进行整合,为学校“数字课堂电子教室”的应用提供内容支撑。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国产移动学习终端、移动课堂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供教学内容服务和用户管理,移动学习终端通过移动课堂软件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移动学习终端是学生使用的移动平板电脑。学生通过无线网络设备与数字校园平台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数字课堂电子教室” 配置图

2.2示范学校主讲课堂

主讲课堂可以使用现有的教学机安装平台客户端登陆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主讲教室采用双摄像机的模式,完成老师上课区域的采集和上课教室全景的采集,麦克风采用领夹式,便于老师来回走动,结合电子白板通过本地的教学终端,把老师及上课的实时情景传送给远端听课教室,达到逼真的互动教学效果。

2.3手拉手学校各听课点配置

手拉手学校各听课学校使用现有的教学机安装平台客户端登陆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结合音视频外设组建互动教学系统的听课点。能接收多路以上的视频图像及电子白板;与远端授课教室完成教学互动。

方案实施示意图

3、结论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农牧区学校对于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诉求;但其生命的延续在于运营,平台初期目的是通过学校数字课堂电子教室的部署带动了各个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推动了区域资源库的丰富。平台后期就是科技推动教育信息化,把同区域的同等诉求所有学校整合起来进行教育资源的全面运营,使资源共建共享,使优质的资源可以流动,平衡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能有机衔接青海当地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依托本地名校的校本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卫星通信技术对中西部农牧区中小学提供迅捷持续的教育资源的推送服务。整合优质适应的教育资源,组织国内权威机构和专业研发团队,通过互动学习终端机满足学生电子阅读、教师信息化教学、家长辅助拓展练习等需求。倡导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绿色上网和家校互动,构建孩子的绿色自主学习空间 。

青海省中小学自主国产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试点应用,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个试范点。对于推动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缩小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数字鸿沟”有着现实的意义。同时,也能促进自主国产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对自主信息产业化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发展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实施过程中将采取分步骤有计划的按序推进,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资源堆砌和大而全的硬件平台整合,结合实际落实好核心应用,切实推进自主国产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和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金贵华,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第4期

小学生教育平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04-2

1 互联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互联网+”的充分体现

1.1 “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当下信息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传统的各行各业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使得传统行业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教育”是当下一个热门的模式。将教育资源网络化,使得知识普及面扩大,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补充知识,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1.2 互联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优点

1.2.1 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首先在教材方面,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使教材信息化。所谓教材的信息化,也就是教材摆脱书本的桎梏,让内容的展现不再只是平淡的文字和图片,借助互联网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甚至动画。其次在教学资源方面,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信息都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教育资源亦是如此。对于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面临的一大困难便是教育资源的缺失,开发网上教育资源能让广大师生能通过网络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缺失的问题。

1.2.2 能促进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如远程教育的实现则打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口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听课的时间、地点,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还能让老师与家长之间,老师与校外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经验的交流与信息的共享。

1.2.3 互联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不是颠覆,而是代换升级,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而互联网与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结合能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效率、效能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互联网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产生的优点也表明,“互联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现状

2.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接触时间也最长,这就使得父母最了解孩子从而做到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力,在学生成L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

然而,当今家庭教育确存在各种问题,如: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孩子;对子女的成绩要求过高等。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很有必要对这一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指导工作。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在“家庭”这股重要力量的正确引导下健康的成长。

2.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

由于许多中小学校缺少专业教师、缺少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材、缺少经费、缺少时间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并不好,更别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了。在一项以资阳市为例的四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师只有在学生犯错或者遇到心理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而平时没有犯错或者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老师几乎不主动与家长联系,更无从谈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了。

3 利用互联网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3.1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传统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优点:传输信息方便、快捷,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交换不受空间限制,信息存储量大等特点。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学校和家长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的传送,共享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咨询,甚至提供帮助。这都是传统家校合作模式无法比拟的。

3.2 家庭个性的差异需要互联网

对于学校层面来说,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交流是长期的也是频繁的。但个别加他面对面地交流有时难以进行。要让家长普遍都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中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合作模式就必须要联系到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结合能让教育内容信息化,教学远程化的特点,便能很好的解决因为家庭个性差异。

4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4.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机制建设

教育部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中提出强调: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需要一定的组织作为前提和保障。在以资阳市为例的四川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中,老师们反映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是班主任或科目教师承担,但老师们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学校相关经费投资少,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工作效率低,成果不明显。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成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 统筹协调各方作用

4.2.1 充分发挥学校在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平台上,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优势,认清自己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尽职尽责,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学生和家长给予积极、耐心的指导;在互联网平台运行发展方面安排专业人士对平台进行细心的维护和管理。让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深入,让平台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4.2.2 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渐将家庭教育归入大教育体系中

校方利用互联网平台定期发表相关刊物、开展网络课堂、进行心理测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网络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和家长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提高家庭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使家庭教育成为自觉地教育活动。

4.3 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构建和维护

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和维护家校合作网络平台,能让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实现更方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更容易地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源。同时,家长是这个平台的重要参与者,而现在许多家长尤其是长期居住在乡镇地区的家长,τ诨チ网的使用相对生疏。所以对于这个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平台来说,界面简洁、操作简便是对于平台网站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平台的形式多样化,让家长和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用各种方法获得资源和帮助。

家校合作平台除了要满足界面简洁、操作简便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之外还,平台自身还必须要是稳定的、安全的、完善的。所以,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家校合作平台建好之后,还需要校方做好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做好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则是让平台安全、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放信息,若平台里的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就会导致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平台上,给老师、学生和家长选择、利用平台信息带来障碍。所以校方还应当为平台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让平台能够成功统筹协调老师、家长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小学生教育平台范文第5篇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非京籍学生比例激增,随迁子女数量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以2011年9月为例,丰台区小学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为39250余人,约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60%。在安排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就学途径上,丰台区教委一直坚持以公办校接收为主体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公办校无条件接收,接收工作遍及全区公办校。此外,丰台区已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3所,在校生3839人,待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4所,在校生5282人。针对入学人数众多的状况,丰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科学考察

在规模上,基于对近几年丰台区学生数量变化情况分析和未来五年学生入学预测的分析,在规划上,丰台区重点调整了学校布局,2011年有关部门撤并了8所小学和1所初中。区内学校的撤并坚持“相对就近”的原则,采取学生自主填报志愿和教委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分流学生。对于丰台区未批的自办校,暂时不轻易取缔。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分流工作的稳定性。在政策上,我们充分挖掘资源,积极开放公办学校以平等接受随迁子女入学。在管理上,我们将所有随迁子女的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学籍系统,实行有序的学籍管理。在经费上,给予接受随迁子女入学各类学校合理的经费保障,以实现所有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让随迁子女及家长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保证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二)科学研究

加强随迁子女教育管理,开展随迁子女教育管理项目行动研究,对随迁子女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开展研讨,同时在各校引进、招聘教师政策上给予支持,对于严重缺编的学校采取区内支教等形式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在硬件上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了硬件改造,扩大规模。对于符合办学条件的未经审批的自办校做好审批工作,不断规范其办学行为。科学管理,坚持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的原则,将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据随迁子女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地区,尤其注重做好教育资源统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长与教师的配备和交流,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满足随迁子女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科学管理

针对随迁子女群体的特点,加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上,统一编班、学、统一安排活动;选配班干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充分考虑随迁子女的构成;加强行为习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本地学生与随迁子女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使随迁子女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加强教学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帮扶措施;加强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审批随迁子女学籍的异动信息,进行动态化服务和管理。

二、提高丰台教育的理性水平

(一)推进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丰台区教育面对的重要问题,根据丰台区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应该基于新的教育现实,向着高质、高效的目标,从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城市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原籍就读的时候,其教育方式和水平层次跟丰台区是有一定差距的,如小学英语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进行教育的改革和调整,以求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在一些较落后的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根本跟不上,暂时英语学习有困难的随迁子女就会成为学校里一个“与众不同”的弱势群体,六里桥小学的英语教师主动接纳他们,正确认识他们,认真研究他们,以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基础为己任,从而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是新形势下随迁子女教育带来的教育的变化之一。在课堂之外,学生踊跃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英语兴趣小组、快乐阅读等,在英语学习方面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信心。

(二)推进丰台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

丰台区重视各个学校的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一系列的校本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这为推动丰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更要努力以其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对所有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这是一种大教育观,让师生都同时得到了教育层面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本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化”发展。在随迁子女的学习问题上,选择从阳光文化润泽入手,多角度分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阳光教育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考虑到随迁子女学生的语言特点,课堂上创设环境准许其说家乡话,尽管教师们经常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以便于教学,但教师们也会选择合适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感受祖国方言丰富的内容。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关心学生、正确评价学生,保证他们生活在温暖的教育环境中,要让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教师和同学就是他们的亲人。

(三)推进丰台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中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城市教育发展问题上,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推进丰台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长辛店二小位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本地生源减少,外来随迁子女注册人数逐年增加,这部分学生具有流动性,学习困难。学校设立了《关注学困生,促师生共发展》科研课题,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学校采用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个性化评价,制定个性化群体干预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运用成长记录卡,激发学生上进心;借助同伴互助,培养学生责任心;举办校园活动,树立学生自信心;通过家校互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国际化的教育,除了教育教学质量,更注重的是人的公平教育,对于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是丰台区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融合国际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三、增强丰台教育的人文力度

(一)提高丰台教育的包容性

为了做到让随迁子女都能够公平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丰台区注重提升教育的包容性,让随迁子女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教育体系中来,并且成长为具有城市主人公意识的新一代公民。在丰台区教育的包容性理念实践问题上通过在尊重中消除差异、理解中包容差异、在规范中补偿差异、融合中缩小差异、激励中弥合差异等多项具体教育措施,让随迁子女消除了对于城市的陌生感,消除了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自卑感,在包容中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和归属感。小学阶段的随迁子女教育必须是平等的、全面的包容各个民族文化、各个区域文化、各个阶层文化。要想做到教育的包容性,就必须尊重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个性特点,让阳光温暖每张笑脸。新发地小学的向阳文化体系的本质就是包容性,具有上进的特点。

(二)注重随迁子女教育的人文关怀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尊严性,注重对人的理解、信任和关怀。丰台区争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创建充满人文主义气氛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随迁子女能够在这种人文化的学校氛围中快乐健康地成长。长辛店学校逐年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力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按要求配备了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聘请专业人士对师生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上“沙燕网”与专家对话,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板报橱窗向同学介绍心理调节方法,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师生营造出了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适时心理疏导,让随迁子女走出阴霾,走向阳光,对逐步形成阳光、进取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有促进作用,这就是一种及时的人文关怀。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灾区或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十分踊跃,每人都献上一份爱心。

(三)提高丰台教育的和谐化层次

教育的和谐来自于教育的平等,每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都应该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丰台区每一个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就可以提升本区教育的和谐化层次。随着北京户籍的正式生源的减少,随迁子女生源逐年增加,非正常流动对丰台区各校的压力很大,一些学校就开始探索学校管理的模式创新,以求得更好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

长辛店学校于2007年整合后,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为学生发展铺路”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包括随迁子女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校励精图治,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力度,学校为随迁子女敞开大门,妥善接纳,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融入集体,创设平等和谐氛围。政府为学校提供了经费保障,学校则将这笔钱利用在随迁子女的教育项目上,如进行文化建设、添置教学用品、购置图书资料、开展教师业务培训等。东铁匠营第二中学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学会学习、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质量方面,产生积极的效应;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均衡发展,进而建设和谐校园。

(四)提高丰台教育的文化品质

教育是文化的最佳传播途径,提升随迁子女的文化教育水准,实际上就是提升整个丰台区教育的文化品质。

丰体时代小学校长鉴于学校学生的实际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组织班子深入学习,多方调研,理性分析学校现状,前瞻教育的发展,提出“守护教育,守候花期”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对传统优秀国学文化的学习,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幸福儿童。针对学校随迁子女的实际问题,同时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创建书香校园,让阅读成为他们成长之路上的知识源泉,引领学生享受读书的幸福,拓展他们的精神世界。从社会角度发展大教育观,将学校办学目标与优秀校外资源深度整合,2009年该校与丰台区少年宫合作建立了“丰台区少年宫基地校”,这是丰台区“十二五”规划中校外教育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基地校,并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四、提升丰台教育的精神厚度

(一)注重励志教育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励志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励志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其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

丰体时代小学创建的基地校开课以来,大部分随迁子女分别参加了涉及美术、歌舞、科技、器乐等七大门类21个课程班的学习。学校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以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多元的志向,并力争为有特长的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有所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迷茫,校园里有了科学和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学校教育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针对该校学生特点开发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随迁子女学生取得了令家长和教师欣喜的成绩。

(二)注重爱国、爱家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才会爱家,爱家是爱国的表现。要想让随迁子女热爱自己的国家,必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国家,增加爱国的情感。

随迁子女多数都是随父母的工作、租房子地点而流动的,根据这一特点,长辛店二小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从实际出发,从家出发,让其从身边的具体的家的认识来建立爱国情感。通过赞家乡变化、访家乡榜样、画家乡美景、寻家乡不足等方式,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丰台美丽的山、河、公园,并且还掺入了对当地文化历史的认知,这就是爱家,也就是爱国。

爱家与孝道是紧密相连的,2011年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丰体时代小学开展了“阅读经典,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读书日活动,邀请中华国学书院院长、长春大学金海峰教授讲授《论语论“孝”》,全校师生和家长聆听了讲座。金教授运用通俗、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华“孝道文化”。通过传统国学文化的熏陶,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热爱家国的情感。

(三)注重感恩教育

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热爱他人。在随迁子女的问题上,感恩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是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方法。

在草桥小学,针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本地学校中表现出的自卑心理,为了改善他们在京的学习、生活质量,就推出了全校性的“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开展“倒背书包”、“为父母洗脚”、“设置家庭岗位”等体验活动,使打工子弟真切看到自己父母的艰辛,从而由衷地感恩父母,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本地的孩子从现实中了解到为北京服务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外地务工人员,他们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北京人的生活做出了奉献,本地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尊重和回报他们,从而进一步了解、理解打工子弟,自觉调整与他们的关系。“感恩教育”的活动,使本地孩子和外地打工子弟情感发生了变化,并进一步引发了行动上的转变,他们变得互相尊重和友爱。

(四)注重人格教育

人格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学校应该注重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其独立、自尊、奋进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在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必须注重培养起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这是最重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