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地图

地理地图

地理地图

地理地图范文第1篇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图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亲密伙伴,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掌握基本地理的技能,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利用地图形状引导学生记忆

根据地图联系实际,发挥想象的记忆在地理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联系实际,在发挥想象中去记忆地理事物,才记得轻松,记得牢固,才能加深理解,也能增强记忆能力。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这节中,记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帮助学生记忆各省位置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总体观察中国地图,中国地图很像只健美的雄鸡,于是我把“鸡”分成了8个部分,分别是鸡头、鸡脖子、鸡肚子、鸡背、鸡尾巴、鸡屁股、鸡脚、鸡肠子。要求学生把相应的省份按排到相应的部位,学生来兴趣了,鸡头好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鸡脖子是北京、天津、河北;鸡背是内蒙古自治区、鸡尾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鸡脚是海南省和省……

二、利用地图展开想象的翅膀形象记忆

八年级学生在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可以引导学生将某省分行政区的轮廓与某一想象的物体对应起来帮助学生记忆。在《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节当中,记忆省份行政单位的大体轮廓也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利用联想实物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也是很好的办法,仔细观察中国行政区图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北京像心脏,是祖国的文化政治中心;黑龙江省就像展翅欲飞的天鹅,从祖国东北部起飞了;吉林像人参;山东犹如一头骆驼的头和身;看着地图发挥想象,目的是为了把各省的大体轮廓记住,培养学生看图想象记忆的能力。

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地理地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读图

一、地图

1.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图中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载体和教学工具。

2.教学地图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地图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教学地图内容上的专用性。教学地图针对性强,主要考虑教学的需要。②教学地图取材的现实性。③教学地图表现手法的鲜明性。

3.地图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走向社会后也会越来越多地与地图打交道,而在目前学校课程中,只有地理课程才讲授有关地图的知识,以及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因此,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理教学中教师用图能力的培养

利用地图激发兴趣。教学中巧妙的借助地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那么教学中要如何巧用地图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1)要选准图像。如:解答中国地形特征规律时,要懂得选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2)一图多思、由浅及深。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因素的结合和联系,都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图多思。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有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什么?”

(3)多图并用、归纳总结。就是强调要重视图与图之间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4)生动讲解地图。教师讲解地图时要求学生能图文互换,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三、地理学习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要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像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威海。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2.要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核心所在:①提高学生用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②教会学生用图解释地理原理、地理现象、地理规律。③运用图像所提供的知识解“题”。④运用图像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敢于提出假设、敢于有不同意见,敢于用不同方法解题,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向用图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如:分析《地球公转图》时,结合《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示意图》说明地球四季变化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夹角成90度时地球就没有四季变化的这种新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提出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始终在变化时,地球将会怎样?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设想,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4.要求学生作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

这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用钢笔作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落实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信息量,读懂地图所隐含的地理信息,使读书、读图、绘图和填图四者统一起来:①描出轮廓和线条。②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③用关键符号画出图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的重点。④补充新的事物,目的是适应地理事物的变化,较快接受地理新信息。⑤写出读图记录,目的是及时记下所看所想所问的问题。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谢助民.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五个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1).44

[2]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8-154

地理地图范文第3篇

摘 要: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因此,主要从重视课本插图、地理图册的运用,重视板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视学生的“看、说、填、画”能力的训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以提高教学

效果。

关键词:地图;读图;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巧用地图,将会使课堂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地理课堂如何运用地图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课本插图、地理图册的运用

中学地理教材包括文字描述和课本插图,并配以地理图册,它们都是地理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地理课本区别其他课本的最明显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课本插图、地理图册加以灵活运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我们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以东南亚为例,此时可以利用课本插图“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读出它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出东南亚优越的地理区位――“十字路口的位置”。

此外,地理图册也是对课本教材的有效补充,活用、巧用地理图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此时如果借用地理图册(40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400N地区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和夜长以及我的影子三者的变化,进行比较,从图中得出相关的结论,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重视板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板图是地理黑板略图的简称,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如各色粉笔)和简单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迅速描绘在黑板上的简略地理图画。在现今多媒体教学的背景下,板图简洁、灵活、易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板图能用最简单的笔触概括复杂的地理事物,有利于教师抓住本节教学中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升华。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主要地形区时,运用板图首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和三级阶梯分界线,然后对照课本和学生一起在板图上填注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此时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活现在学生眼前,形象直观,便于记忆。

另外,板图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长江干流所经的省级行政区比较难记,在教学时首先简略画出长江干流,然后依次标注出:青海(简称青)、四川(川)、自治区(藏)、云南(云)、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长江干流所流经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谐音可以概括为“青川藏云、与(渝)我(鄂)相(湘)干(赣),玩(皖)搜(苏)狐(沪)”,以此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而且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牢固。

三、重视学生的“看、说、填、画”能力的训练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习地图的方法进行归纳,课堂上引导学生看图、说图。首先看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然后根据课堂实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看我国的降水量分布图,要先看全国降水是否均匀,东部多还是西部多,南部多还是北部多,然后在图上画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的降水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课后填图或画图,当学生对本节内容学完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空,复习课上所学重要的地名,也可以在纸上描绘出相应地理事物的轮廓图,巩固所学,形成地理空间思维。如学完中国行政区后,可以画出中国和每个省的轮廓,并对其形象记忆(黑龙江―天鹅,山东―骆驼,云南―孔雀等等)。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取新的地理知识。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理图册以及板图等,给学生搭建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俊.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地图的学习[J].考试周刊,2016(45).

地理地图范文第4篇

初中开始开设地理这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的知识是通过地图显示,无图的地理就像空中楼阁,搭建的太高,也会因为缺乏根基,而轰然倒塌。而心中有图的地理,就像脚下有土,教材上的文字就是在这片沃土上慢慢成长的庄稼。只有土壤肥沃了,庄稼才会长好,不肯花时间琢磨地图,而单单注重记忆文字的地理学习,无疑是拔苗助长。表面很快地知道了一些地理知识,而实际却无以后继,难于长久。以图为基,方可学好地理。

那么怎么读好地图呢?首先要对地图的分类有大体的了解。初中的地理主要涉及到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剖面图,景观图,数据图,统计图,漫画图等。而在学习中,遇见较多的是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往往每一节的学习同时会出现这三类图,首先做到分类读图,分类之后较为难的是强调综合,把三幅图涉及的知识放在一张图上掌握。具体方法是选择一张较为重要的地图,之后把相关的地图知识进行补充,一般来说,地理的图以地形图掌握为其重中之重,可以把涉及的重要的政区,和气候标记在地形图中,做到把分类的地图综合起来掌握。

其次要逐渐累积读图的能力。读图首先要看好地图的题目。它一般会说明这幅地图表达的主要内容,也是在读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接下来看清图例,每本书的最后一般都会有图上所涉及的图例,多数的时候不会更改,可以不断的识记相关图例,做到看到图例,即知道代表什么,与此同时,也要学会快速浏览图例,找出不常见图例,和有变动的图例,做到万无一失,避免张冠李戴。看清题目和注意力之后,就可以具体观察地图了。在读图过程中,做到能判断出地图上反应出的主次内容,关注重点,侧重细节,而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最后要做的就是提取地图知识,把地图上显示的知识,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绘画简图描绘出来,通过言语分享出来,通过课堂游戏体现出来。提取地图知识的时候,是学生展示的空间,像每一幅图都不尽相同,学生提炼出来的也多种多样,这里就要强调允许学生多提取,教师精简知识,但不可以消灭知识。是图体现的就可以作为知识来描述,而不要害怕废时间,人为的把一幅完整的地理彩图,提炼来提炼去成了一张素描,甚至简笔画。

天地丰富,世界炫彩,走进地理,也是走进了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每一幅图都是教材的装饰,也是地理的根基,看图学地理,地理方可越学越大,越学越好。慧眼识图,慧心习文,地理学习也是种享受。

地理地图范文第5篇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或者技巧,让学生学会把地图中比较隐藏的重要因素发掘出来,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地图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要让他们勤用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要概括某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学生就要结合某个城市的地图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中国铁路的一些分布图进行有效观察,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或者是主要的河流和省市以及工业基地等给予有效的观察。此外,教师再配以精练的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选准图像,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通过读图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解答“中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时,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学生通过与地图知识相结合进行图像记忆,可以有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如,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春季景色最美,并且没有长久的冰冻,适合生长比较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相关的信息使得相关的地理问题解答起来也容易很多,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他们利用地图进行解决地理知识的动力。此外,在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运用图导法的时候要建立起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从而化难为易,有效地推导出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与原理,促进自己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灵活用图,扩展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地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将这种有效性持续下去的话,就需要学生能灵活用图。首先,一图多思,学会归纳总结。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的内容时,学生既可以从中读出它的分布特点,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同时,还可以和北美洲的同类气候分布图进行有效比较,通过比较得出这种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具体因素,有效地掌握这类气候的相关知识。一图多思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牢固知识点的记忆。其次,规范读图,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江”“黄河”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首先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具体走向,接着教师在板书上画出两干流图,让学生对照地图,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最后教师把空白地图上的内容依次填出来。填写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记忆的重点和难点。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