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流通管理 系统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18-02

系统化分析就是将完整的系统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展开精确的设计分析、综合考察,并使其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效果。在这个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详细的掌握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整体的系统管理任务。相对来说,流通管理工作是图书管理中最为复杂的内容,其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大系统的管理秩序,是对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将系统分析法用于流通管理工作,能够使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图书馆流通管理的内容

作为当前图书馆中主要的流通部门,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维持图书馆中图书的基本流通, 进而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阅读生活,从而建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1]流通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四点,第一,制定图书馆中书籍流通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阅读者的需求调整工作计划,进而编制出完善的图书馆工作规章计划。第二,组织图书馆中的读者交流活动,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读者对阅读的要求,更加明晰图书馆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第三,对部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第四,通过各个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使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得到持续更新,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

二、图书馆流通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中,由于每日的阅览借阅人数较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图书馆的书籍有时会出现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现象。其次,在多数的阅读室中都有自助借阅书籍的相关设备软件,能够使读者的书籍借阅工作更加便利,但在实际的设备使用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如设备自身出现故障导致读者借阅书籍的存档内容丢失,且没有工作人员在一旁对机器进行监督,则会使机器故障带来的不便进一步扩大。另外,若是图书馆中的管理设备不够完善,读者在阅读中还会遇到图书借阅信息无法查询等情况。最后,由于这一工作对人的能力要求较低,工作也较为清闲,在多数院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多数是学校退休教职工或是教师家属,在工作中缺乏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具体开展

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必要从流通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制定工作的最终目标。这是对整个系统工作的规划,也是体现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系统分析法的开展应具体体现在综合的系统设计规划上,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制定整体发展目标,并在后期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目标。[2]

第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设定具体的目标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对计划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减少影响总目标的不利因素,使流通工作更加顺畅。并对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进行模拟测试,将测试结构用于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有效评价。根据模拟工作的结果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对其中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运行方案。建立模拟系统的评价结果,对系统的方案比对修改,最终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四、图书流通管理业务中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1.系统分析法在图书馆上下架管理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的图书管理就是图书上下架中的系统化过程管理,应当在管理中做好图书的分析及数据统计。图书上架工作应当做好入库图书的登记,对图书的馆藏分类和已经著录好的一一进行记录,系统应当精确记录图书馆藏地的编码,更加方便图书的控制借还,防止图书由于记录不准确难以找到造成丢失。其中,整个系统共用的代码是馆藏地代码,在图书馆中的期刊、流、典、编、采等业务模块都与馆藏地代码有所关联,需要在系统设置时就进行馆藏地代码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分类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之后的阅览环节,不然会在工作中造成管理缺失、图书遗漏等现象。馆藏地代码的编制要增设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两方面内容,对图书的流通环节有效控制,若是追查图书的去向也有据可依。另外,对书籍下架工作应当有流通部门进行记录,将书籍名称信息等从数据库中删减,并将馆藏地中的代码著录等信息剔除出来,后续工作移交至其他部门处理。

2.在读者系统化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法还能够进行读者的阅读信息管理,并对借阅的读者进行综合整理,其中包含读者证挂失、读者信息查询、读者证注销、停用、办理等各类工作。在系y分析法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在流通环节中的权利,管理工作通过读者的代码信息管理分类,读者能在借阅的过程中了解到之前的借阅者,建立兴趣相同的读者群。图书管理工作还可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借阅规则进行处理。

3.在图书借还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的借还管理是图书流通中重要的管理过程,先将读者的借阅时间信息进行登记,后期就能通过检索条码得到读者的阅览信息以及图书信息,将读者与图书互相关联,再进行之后的借书工作。[3]通常情况下的借阅信息是还书后在数据库中消除,将图书中的读者信息删掉,从而让图书进行新的入库流通环节。

4.在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为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系统人员可在工作中加强对数据、参数的维护管理。参数维护就是对图书馆中的各项管理目标设定参数,进而使系统在运行工作中的管理更有方向。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尽量达到设定的目标值,从而使借阅工作的规则制定与借阅工作相互结合,数据维护工作还应当对流通数据定期修复检查、更新异常的数据,进而使系统运行更完整准确。

5.系统分析法在流通统计中的应用管理

这一管理工作热葜饕有工作量统计、分类统计、读者量统计,在系统化分析后,可以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参数设定,从而使数据库中的信息记录更加详细,流通工作的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五、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1.使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实际就是通过借阅、内部阅读等形式向读者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图书阅览过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对读者的管理是目前的工作重心,也是重点内容。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应当面向每一个读者,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当前高校规模人数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图书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为使图书馆的系统流通更加高效,对其今后的工作转变应尽量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相融合,构建更加科学的流通管理工作内容。

当前的系统分析法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体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规划,进而深入到其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流通管理工作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工作模块,即信息查询、流通打印、 图书上下架管理、流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管理。[4]面对日益扩大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它能够对工作的流程作出更为有效的安排,也能够实现工作各个环节的梳理安排。图书馆中的流通系统一般按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能划分,通过对业务工作的明确划分,使工作部门更加协调合理,日常工作分配更加均衡,系统运行更加顺畅稳定。

2.提高图书利用率

系统分析法使图书馆中的书籍利用率有很大提升,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图书馆中的图书利用率,图书馆中标准利用率提高,则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提高,利用率越低则质量越差。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机的流通系统管理,结合系统分析法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提升。首先可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简化借阅书记录的工作流程,使图书馆里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可通过计算机的系统分析和流通管理,对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即读者能够实现自由查找自己想要阅览的图书,若是没有还可用内容相似的书籍替换,能有效减少拒借率。最后可以进一步落实计算机的系统化管理工作,进而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更加有序,通过计算机记录借还书籍的时间信息,也会减少工作中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对读者的借阅时间进行规定,使得好书的流通率得到增加,加速图书馆中的书籍流通,相对来说也提升了书籍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对读者借阅较多的书籍和较少的书籍进行统计,如冶金工业、金属工艺学、动力工程学等过于高深的专业书籍在图书馆中乏人问津,借阅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就提示图书管理工作,如何使图书利用率得到提升,拒借率进一步减少。可从系统化的分析角度对工作进行细化:首先,书籍的内容结构应当与借阅人员的知识面、兴趣点相契合。第二,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应尽量齐全,完善各方面的书籍类别。第三,可用信息化检索帮助学生更快获知图书馆的藏书目录、类别,能够对借阅书籍快速检索。第四,通过读者之间的调查研究,将图书的采购情况同实际的借阅需要结合起来。

六、结语

作为图书馆基础管理系统的流通管理,对阅读人员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的现象,使服务水平得到良好的发挥,使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进一步扩大,推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同时,广大图书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解决流通管理的各项问题,将系统分析法用于图书流通管理制度的探索发展,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明珍.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7):20-22.

[2]郭巍.大流通模式下RFID服务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22):85-86.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岗位职责

1.在馆长领导下,负责全馆的日常业务管理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协助馆长进行业务规划,起草全馆年度业务工作计划、总结及其他业务性文件,定期进行业务统计和分析。

2.负责安排图书馆业务培训和业务评估;负责开展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做好图书馆的科研工作。

3.负责建立和保管业务档案,汇编统计报表、年度报表,做好本馆业务大事记。

4、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文献检索与利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配合学校教务处和有关教学院系做好《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运行管理。

5、负责定期修订教学大纲,建立健全文献检索课各种规章制度、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学文件,并作好教学文件的建档工作。

7、负责组织为全校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献资源利用讲座。

8、负责组织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负责与其他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10、负责组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图书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具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或相关专业。

5、熟悉图书馆业务。

信息服务部主任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一、岗位职责

1.在馆长领导下,负责制定信息服务工作计划,围绕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开展专题信息服务工作。

2.负责做好文献信息开发、信息调研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3.负责调查和了解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重点学科等对专题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开展课题跟踪、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专题信息服务,并作好专题信息服务的登记和建档工作。

4.负责开展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通过E-mail、QQ和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主动为读者提供解答咨询服务,并负责做好读者参考咨询服务接待、登记、解答、查询等工作。

5.负责编制《决策参考》、《文献资源利用指南》和《读者手册》等宣传资料。

6.负责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和CALIS中心馆际互借、原文索取服务工作,帮助读者查找原文,并负责做好登记、解答等工作。

7.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交换、整理、装订及移交等工作,保证交换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8.负责本部门财产管理、安全保卫、消防和清洁卫生工作。

9.负责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读者统计、材料与数据的积累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图书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图书馆专业技术岗工作3年以上)。

2、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具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4、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或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信息开发能力。

5、熟悉图书馆业务。

文献资源建设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⒈在馆长领导下,组织本馆各类文献资料的采集、分编工作。

⒉根据文献采集原则及图书经费情况,制定文献采购计划,经馆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⒊负责起草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业务工作规则。

⒋调查研究本院学科及专业设置情况,掌握图书出版发行动态,了解图书市场变化,根据教学和读者需求,及时采购相关图书。

⒌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了解读者的需求,经常组织相关读者到现场采书,确保采书质量。

⒍负责本部门职工的业务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⒎加强对本部门职工的管理,遵守劳动纪律,做好考勤工作。

⒏负责本部门的综治工作,搞好卫生、安全和思想教育等工作。

⒐遵守财务制度,督促采购人员及时结帐报销。

⒑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的硕士以上学位。

2、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及相关专业。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图书馆管理软件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4、具有相应岗位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5、熟悉采、分、编和加工等业务工作流程。

网络技术服务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⒈在馆长领导下,主持本部的业务、行政工作并协助党政做好本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⒉负责制订本部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⒊负责全馆自动化和电子阅览室管理;负责维护并不断完善本馆网络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⒋ 负责本馆职工计算机操作的培训。

⒌不断完善本部的岗位责任制,检查本部各项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

⒍检查、指导本部职工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定期总结;打印统计报表,并向本部职工与馆领导报告。

⒎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审批本部人员的三天以内的病、事假及补休手续,并报馆办公室备案。

⒏组织落实馆安排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

⒐负责本部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⒑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图书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应为计算机或相近专业。

3、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5、熟悉图书馆相关部门业务。

流通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⒈在馆长领导下,主持流通部的日常行政、业务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团结带领流通部工作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部门的各项任务,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参加流通部门的具体岗位工作。

⒉按流通部岗位工作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部门人员的岗位工作。

⒊督促检查流通部人员完成各项任务、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予解决。

⒋在图书馆年度计划下制订流通部的工作计划,并检查督促本部执行情况。

⒌做好年终总结,就流通部门涉及到全馆某方面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建议。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

⒍负责流通部门人员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审批本部人员的三天以内的病、事假及补休手续,并报馆办公室备案。

⒎组织落实馆安排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

⒏负责流通部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⒐负责流通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安排及管理,做好考勤,按时上报馆办公室 。

⒑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图书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图书馆专业技术岗工作满3年以上(含3年)。

2、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或相关专业。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5、熟悉图书馆相关部门业务。

开架图书阅览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⒈在馆长领导下,主持开架图书阅览部的日常行政、业务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团结带领开架阅览部工作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部门的各项任务,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参加开架阅览部部门的具体岗位工作。

⒉按开架阅览部岗位工作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部门人员的岗位工作。

⒊督促检查开架阅览部人员完成各项任务、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予解决。

⒋在图书馆年度计划下制订开架阅览部的工作计划,并检查督促本部执行情况。

⒌做好年终总结,就本部门涉及到全馆某方面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建议。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

⒍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审批本部人员的三天以内的病、事假及补休手续,并报馆办公室备案。

⒎组织落实馆安排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

⒏负责本部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⒐负责本部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安排及管理,做好考勤,按时上报馆办公室 。

⒑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图书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图书馆专业技术岗工作满3年以上(含3年)。

2、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或相关专业。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5、熟悉图书馆相关部门业务。

报刊阅览部主任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

⒈在馆长领导下,主持本部的事务、行政工作,并协助馆领导作好本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本部工作职责所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及其执行结果负责。

⒉规划部门的发展,负责制定本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⒊保证报刊阅览部为读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报刊阅览服务。

⒋不断完善本部岗位责任制,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检查本部各项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⒌检查本部职工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定期总结工作,打印各项统计报表,向馆领导汇报。

⒍负责本部门人员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审批本部人员的三天以内的病、事假及补休手续,并报馆办公室备案。

⒎组织落实馆安排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的素质。

⒏负责本部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清洁卫生及其他事务性工作。

⒐负责本部门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安排及管理,做好考勤,按时上报馆办公室。

⒑完成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岗位任职条件:

1、具有图书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图书馆专业技术岗工作满3年以上(含3年)。

2、所学专业为图书情报或相关专业。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图书馆;行业化;行业协会;立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各系统图书馆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和 感受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竞争与挑战。图书馆若不能与现代信息社会 同步发展,广泛开展行业内部合作,走行业化发展道路,其地位和作用必将被其他行业所取 代[1]。

1 图书馆行业协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对于行业协会这个概念,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抛开表述上的差异,人们对于行业协 会的认识可概括为两点,其一,行业协会是非营利组织;其二,行业协会的宗旨是维护行业 利益[2]。也就是说,行业协会是一种管制方式,借助于它,同行业的组织机构相 互联合,并将 权力授予一个中心组织,以增进共同利益,管制行业内部行为,并使行业成员之间的关系 有 序化。在图书馆领域,图书馆行业协会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同时也促进着图书馆 发展的深入。图书馆行业协会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出图书馆职业规划

制定战略性长期规划是管理的必要程序之一。个体图书馆通常注重制定如馆藏计划等一些具 体的 、短期的计划,而忽略战略远景规划,不能站在图书馆使命的高度来确立相 应的阶段性目的和最终目标。作为一个行业性的中间组织,图书馆行业协会能够抛开个体 图书馆繁杂的馆务困扰,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 新机遇与新挑战,提出战略规划,明确图书馆的使命,强调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证明图书馆 的重要影响,争取外界对图书馆的认同,确保其整体上的战略性优势。

1.2 制定图书馆的行业规范与标准

图书馆行业协会应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全面的指导、规划、协调、管理的组织机构来领导、 监督和管理图书馆,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法规和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个体图书馆 的行 为 ,促使各图书馆协调有序地共同发展。同时,在图书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颁布 、实施活动标准,使图书馆的业务技术、组织方法、建筑设备以及管理活动达到统一,以获 得图书馆工作的最佳秩序。

1.3 开展各种行业性活动

行业协会通常拥有比较健全的信息渠道。图书馆行业协会通过开展各种行业性活动,为各系 统图 书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图书馆的服务业务的发展;开展各系统图书馆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培训 图书馆员,进行图书馆人力资源调控,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制定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标准, 开展合作编目,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发展;对各图书馆进行调解、仲裁,促进各图书 馆协调有序地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1.4 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料的采集和对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卓有成效的 办法。图书馆联盟是现代意义上的一种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形式,是现代图书馆之间最 具活力的一种合作形式,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3]。然而,目前图书馆联盟 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通常仅仅依靠联盟章程来约束联盟行为,而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和 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指导和协调。联盟成员受狭隘利益驱使的行为无法得到控 制,相互 之间的竞争缺乏协调和管理,这极大地阻碍了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壮大。图书馆行业协会通过 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协调各馆的交流和合作,统一调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等,为图书 馆 之间的广泛合作和联盟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图书馆行业协会是图书馆联盟里具有实际 权力的中心组织,在协调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管制行业内行为、增进共同利益时发挥着 重 要作用。

1.5 代表图书馆的利益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

当今社会,各系统图书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地位日趋上升,但我们也认识到,在很多 关键时候,图书馆的利益和需求常常被忽略,这导致图书馆在社会中的 作用和影响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图书馆界缺乏一个统一的声音 ,缺乏一个行业组织来代表图书馆的利益与要求,没有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图书馆界开辟 一 个与外界进行沟通与联系的渠道,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拓宽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加强行业 协 会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图书馆行业协会,对内可在协会会员中贯彻政策、法令、计划 ,协调内部利益,搜集并整合各系统图书馆的意见与需求;对外可建立一个政府关系平台 ,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向政府反映本行业的愿望和要求,保证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及其他相关 的权益,推进与其他机构组织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关系在全球信息政策制定的过 程中维护共同的利益。同时,图书馆行业协会还可确定影响公众舆论的战略,采取各种方式 广泛地进行公众宣传,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反映行业呼声,树立行业形象 ,争取大家对图书馆的认同和支持。总之,图书馆行业协会应承担起行业公关的任务, 宣传图书馆的宗旨,解释图书馆的行业立场,争取外界支持,拓展图书馆行业的公共关系。 

2 图书馆行业化发展现状

目前,图书馆的行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学会/协会的组建上。我国现行的图书馆事业 管理体制是按照图书馆类型垂直管理,这导致条块分割严重,缺少横向联系[4]。在 此基础上形 成的行业化合作关系的主要特征是“条条”合作与“块块”合作,难免各自为政。“条条” 方面表 现在以专业或系统为纽带形成的如公共图书馆系统、科技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等 等; “块块”方面表现为地区图书馆网络,如地区图书馆学会或协作委员会,等等。条条块块都 各 自对自己的主管部门负责,使图书馆行业化发展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这种现象严重 地影响了行业内的沟通与合作,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行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我 国图书馆 界也有全国性的图书馆行业协会,即1979年成立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它在行业内的学术研究 、业务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是一个学术性群众团体,并不是 行业管理组织,没有社会性的行业管理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与我国图书馆行业协会不同的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协会有着 严格 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组织结构,依靠图书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与政府发生关系,代替政 府行使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与调控职能。也就是说,由图书馆协会承担图书馆行业管理的 大部分职能。政府承担决策性的宏观管理职能,带有执行性、技术性、操作性的行业的管理职 能则由图书馆协会承担。同时,图书馆协会还以相关法律为依据,负责协会会员与政府之间 的沟通。因此,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行业协会在本国的图书馆行业管理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3 立法是推进我国图书馆行业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比我国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图书馆行业发展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英、美、日 等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管理强调法律手段的运用。由政府承担决策性的宏观管理职 能,再依据图书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正规化的组织结构(如图书馆 协会等)与政府发生联系,代替政府行使图书馆大部分带有执行性、技术性、操作性的行 业管理职能。这些国家的行业协会对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对图书馆事业社会地位 的维护与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发挥着核心作用。但是我国的图书馆学会 等行业化联合体却没有行政权力,只是学术性的组织,无权承担管理工作。如果由政府依据 法律移交出相应的管理调控职能,图书馆行业化发展就有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行统一的 计划管理、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因此,图书馆行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呼唤立法。

在经费问题上,图书馆行业化发展的经费来源同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保障。在国外,图 书馆的行业化发展基于创新意识,即图书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必要采取新的服 务理念和手段来刺激图书馆服务的更新和发展。而在我国,图书馆行业化发展在起点思维上 存在问题,大多数合作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基础,这样的合作阻碍了服务创新和发展 的深入。其主要原因与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有关。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图书 馆管理机构负责 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的税收[1]。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财政拨款,保证图 书馆经费来源 。因而国外图书馆学会除了开展一些学术活动外,还承担着图书馆行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 因此能在本国的行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据统计, 近年来我国公益性的全国性学会经费支出总额逐年增加, 而政府投入比 例一直呈下 降趋势。各学会不得不减少学术活动或采取“以会养会”等措施来维持正常运转,削弱了学 会功能和影响会议质量。这就要求各类学会在承担行业管理职能的同时, 也要有相应 的 经济职能,才不至于经常性地采取短期行为,导致学会工作缺乏后劲。因此,只有通 过立法保证资金来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才能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 保障。

当今社会,随着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图书馆事业管理的改革也在所难免。有人预测,21世纪中国的图书馆将是一个通过一定的通 讯 网络与世界各地相连接的社会化大图书馆。为了积极应对信息社会、知识 经 济的挑战,图书馆界必须走统一、联合的发展之路,以“大图书馆”意识为指引,在广泛合 作的 基础上,成立真正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真正代表行业 利益的行业协会,对内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对外积极拓展行业公共 关系,维护并争取图书馆行业利益[5]。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各 自为政的状况,在真正的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的行业化发展,使图书馆 事业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 马迪娜,曾程双. 图书馆馆际间的合作:全球性的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 0 8(1):5—10.

[2] 肖红凌. 图书馆行业协会建设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7(2):2—6.

[3] 周慧芳. 图书馆联盟研究[J]. 图书馆,2007(4):59—61.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图书馆是给读者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场所,但是随着馆藏数量的增加,图书馆空间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有所下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发行量稳步增加,图书馆需要购置的图书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这些问题促使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打破传统的书库管理模式,本着扩大空间、提高服务力的要求,对图书馆馆藏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由于图书馆空间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大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探讨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新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77-03

当今,我国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量的持续增加,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目前各图书馆普遍存在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对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产生了阻碍。一般来讲,管理者比较倾向于采取建立密集书库的方式来解决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图书资源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做法也只能缓解一时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书库空间的合理利用。此外,还有一些图书馆通过扩建书库、建立新馆舍的方式来增加图书存储量,但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讲,这种做法也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图书馆来说,新建馆舍并不明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管理者需要寻找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一个科学的管理布局来实现对图书馆书库空间的长期高效管理。

1书库管理新模式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阅读意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图书馆阅读空间超过书籍存放空间已经成为必然结果,为了达到在不额外增加图书馆整体空间的基础上扩充书库存储资源的目的,管理者需要提出基于提高图书利用率的书库管理新模式。一般来说,图书馆书库空间划分为阅读空间和书籍摆放空间,由于图书馆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图书送达,而旧的书库已经无法满足大量新购图书的存放需求,图书管理员只能占用书库的阅读空间,但这样一来就会同人们的阅读需求产生矛盾。因此,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书库,已经成为各图书馆管理者的共识。规划的原则是确保读者阅读空间不被挤占,读者能够在规划完成后的书库中获得舒适且设施齐全的学习、交流和休息空间。

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少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新的管理模式。但是还有个别图书馆仍在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且没有合理地使用新技术、新工具。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知识运作模式,并且人们越来越熟悉网络、依赖网络,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均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如果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活动能够引进现代网络技术,那么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价值。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增加了电子阅览区域,这一做法既便利了读者,又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但是对图书馆而言,新区域引进之后,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1],这是一个技术难关,如何将这一难关转化为图书馆继续发展的机遇,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2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办法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图书馆的书库管理现状,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陆续被提了出来。如:有人认为可以建立新的图书馆馆舍,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持续提高,很多图书馆的规模已经远远不够了。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扩建或者新建图书馆馆舍,直接有效地缓解了图书馆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该措施的实施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和时间,只适用于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图书馆,而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为此,还需要研究其他经济有效的办法。

2.1建立馆外书库

一些图书馆倾向于选择建立密集书库的办法来解决图书无法存放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库的图书越来越多,密集书库也开始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于是,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开始使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建立馆外书库,将书库建立在图书馆外面,图书馆只是作为一个阅读场所,存放较少的书籍。这种做法不仅缓解了图书馆内部书库的压力,也大大节约了新建的成本。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纸质书籍已经成为过期馆藏,建立馆外书库的同时可以为这些资源建立电子文本,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访问图书馆网站获取权限进行阅读,从而减少了对图书馆空间的占用。

现在很多高等学府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如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些学府都是将图书馆书库建立在离校不远的出租房内或者是在城市郊区直接建立一个密集书库,这种做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同。但是图书日积月累,密集书库也有储存空间占满的一天,而且越来越多的图书储存在馆外,日后转移也是一大问题。

2.2建立新的图书馆

建立新的图书馆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功能上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不少图书馆开始兴建新馆舍并升级内部设备,引进更为先进的仪器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从而跟上时展的脚步。在新的图书馆建成之后,馆藏书库的面积也会增加不少,有效解决了图书过多而无法存放的问题。新馆舍的建成也增加了图书阅读区域的面积和舒适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但是扩建或新建馆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权衡投资、建设周期等问题,因此并不适合中小型图书馆。

2.3科学规划书库布局,合理规划书库空间

截至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已经构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书库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合理规划才是最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图书馆最为核心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场所,因此所有的内部构件的设计都应当以方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信息为原则[2]。

近年来修缮和新建的图书馆都将馆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藏书区域、阅览区域和电子检索区域。电子检索区布置在图书馆的入口,便于读者一眼发现;藏书区安置在图书馆中部或边缘;阅览区一般同藏书区相连,这样读者选到自己所要图书之后便可就近坐下阅读。这种做法是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合理地利用了图书馆内部空间,科学地规划了不同功能分区的位置和同其他分区的联系,优化了读者的使用感受,也使图书馆运作显得有条不紊。

这种模式虽然经济且操作方便,但是仅适合一些学校使用。因为学校内的人数有限,资源有限,图书馆的书库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公共图书馆与此不同,它需要为整个城市的读者服务,因此规划的结构和位置要更加复杂。

高俊杰: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构建2.4合作建设书库

合作建设书库是在一家图书馆无法独立扩建的基础上才会使用的方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达成某种共识,共同管理图书资源,分担图书存储压力,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是分流馆藏的有效途径,不仅节约了馆舍内的空间,也实现了双倍的资源共享,是一种双赢的做法。但是这种合作机制在实际操作上会面临诸多问题,如:谁来控制和运作合作馆藏,新进图书如何流动,文献的著作权以及版权该由谁来管理等。这种合作方式虽然美好,但是由于我国在合作馆藏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并不是每家图书馆都能做到。

2.5从书库自身入手,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书籍的大量增加提高了书库空间管理的压力,因此,图书馆必须采取措施释放无效书库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对过期期刊的管理。每个月图书馆都要引进一批杂志,但是大多数杂志具有时效性,长期将这些过期的杂志存放在图书馆书库中会增加书库的储存压力,因此可以对书库内的杂志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核查,释放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存放其他书籍。②合理安排书库的架位。书库中不同类型图书的浏览人数不同,因此在进行书库架位的布置时可以以人流量为依据。在一些人流量较小的区域,可以适当缩小书库架位之间的距离,腾出更多的空间,或是将原有的书架进行调整,增加书架的高度,满足更多数量的藏书要求,同时减少一些空置不用的阅览室和桌椅,提高书库的使用面积。③合理剔除旧书。该方法是以馆藏稳定状态理论为支撑的,当馆藏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新购进的文献数量必须同书库剔除的文献数量相一致,以此保持书库书目数量的零增长,缓解书库空间紧张的状况。

3书库空间布局的原则

3.1功能性原则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阅读、获取信息的场所,而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改善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感受,因此图书馆在对书库空间进行管理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保证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找到自己所要阅读的图书,这要求管理人员要选择科学且有辨识度的图书编码方式。②当读者在馆内阅读时,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惬意、舒适的阅读环境。只有坚决贯彻以上两点做法,图书馆书库才能实现馆内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提高图书检索功能的有效性。

3.2科学性原则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中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指图书馆书库在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分部的合理设计,包括采光、座椅材料及摆放、通风性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兼顾对图书馆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图书存储区域能够有充足的阳光,同时又能避免图书因为长时间的日晒而发生损坏。

3.3艺术性原则

有条件的图书馆书库空间的管理和利用不仅要突出实用性,同时也要强调艺术性,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的价值。首先,书库管理要兼顾建筑美学和装饰美学,提高书库的艺术性,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息。其次,在进行各种设施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设施的材料和纹理同整个书库的色调、风格是否保持一致,以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美学价值,使读者能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3.4前瞻性原则

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采取措施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满足未来图书馆书库馆藏扩充和其他功能性场所开发的需要。此外,设计人员还要特别注意规划网线、插座的布置,尽可能为未来发展提供便利。

4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分析

4.1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方法

图书馆书库管理首先要解决目前图书馆空间紧张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建立馆外书库、合作建设书库、建立新图书馆等。但是就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现状来讲,扩建图书馆、建立馆外书库的成本和代价过大,因此提高馆内原有空间的利用效率是大多数图书馆在进行书库管理模式构建时更乐于选择的方法,较为常用的就是密集书库面积,将书架藏书量标准提高到原来的1.5倍左右,以降低馆藏空间的压力。

解决了馆藏空间紧张的问题之后,图书馆还要依据空间规划布置的原则对书库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即上文提到的前瞻性、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原则。首先,要考虑图书馆的整体风格,使图书馆在满足日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艺术性。艺术性不仅能够增加图书馆的档次,同时也能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够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内容中去。其次,要对图书馆内部的空间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规划过程中不妨借用一下计算机绘图软件。这些软件能帮助人们精确分析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图书馆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许多房屋设计师必备的绘图软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错误率低,能帮助馆员通过镜像等多重辅助手段,合理设计出适合的图书馆书库平面图[3]。最后,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书库在规划时要留有余地,特别是藏书区域,以方便日后增添新书或者书架。

4.2书库管理新模式构建实例

目前,一种新型的图书馆书库管理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模式采用数控空间管理结构,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种新型书库管理模式将图书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大书库、中书库、小书库,这三个书库构成了完整的图书馆书库系统。之所以把书库划分成大、中、小三档规模是为了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大书库中的藏书量占整个图书馆藏书量的百分之九十,而且大书库中的书是不提供给读者阅览的,也就是说大书库只是单纯的存放书籍而不提供借阅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大书库的结构就可以稍有不同:无须设置宽敞的走廊、书架密集摆放。如此一来,在储存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可以为图书馆节省出大量的空间。中书库除存放书籍以外,也提供读者借阅服务,只是中书库的开放模式与以往的图书馆是有一定区别的。中书库中存放的书籍其借阅次数在一年内至少有一次,只有这种高频率的借阅书籍才可以存放在中书库之内。小书库与上述两个书库相比存放的书籍量是最少的,其主要存放从读者手中返还的书籍以及图书馆购置的新书籍。这些被读者返还的书籍以及新购买的书籍在一定时间内都会被归置到大书库和中书库中,小书库就与平常的图书馆一样可以随便阅读书架上的书籍。

这种新型的图书馆书库建设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并成为新图书馆建立时首先考虑的方法。由于该类型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与以往图书馆的运作模式有所不同,因此,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轻松驾驭各项工作。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图书馆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场所。因此,图书馆的人流量、图书种类和图书数量不断增加,给图书馆空间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之下,图书馆管理人员本着缓解书库压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的目的,开始积极探索图书馆管理空间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思维将会为图书馆空间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的思路,从而为知识型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学勤.图书馆书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2013(2):115-116.

[2]边志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书库空间布局研究[J].学理论,2011(8):63-64.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总数2003年为2709家,2012年为3076家,10年间增长了13.55%;藏书量2003年43776万册,2012年78852万册,增长了80.13%。从2010年到2011年,我国的文化事业费的投入从323.06亿元增加到392.62亿元,增长了21.5%,人均文化事业费也从2010年得24.11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29.14元,增长幅度达到20.9%。而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重视力度,人民群众也由此受益。

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过分集中于省市级大型图书馆,整体文献资源分布不合理,文献总量剧增,但每年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较少,且布局变化不大。由于我国目前实际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设置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主要按省、市、县行政区划设置图书馆,一方面,尚未实现对所有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全覆盖。如,我国尚有19.3%的地市没有图书馆,12.2%的县没有图书馆。另一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已建的各级图书馆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都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网络服务体系,而且由于一些基层政府经济实力薄弱,也造成大量基层图书馆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的实际需求。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尚不健全[1]。

二、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地理布局与体系建设

1.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地理布局

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明确规定了图书馆的建筑标准,即“在市内主要居民聚集区,3到4公里的覆盖范围就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中心馆),离中心馆1.5km左右需设立分馆。不同的区域对距离的规定也会考虑到当地的地形、交通、和社区意识等不同因素作出调整。而从图书馆学理论的角度分析,辐射半径以2公里内为最优。通常,一个普通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公里/小时,那么图书馆的辐射半径为2公里时,步行40分钟即可到达。而这样的路程,人们会选择乘坐交通工具,在城市里,汽车的行驶速度一般在20公里/小时以内,开车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如果距离为4公里,行车20分钟即可到达,比较方便,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路程和时长。由此看来,如果距离大于4公里,读者将会考虑是否必须要去图书馆,尤其对读者前往公共图书馆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障碍。

2.国外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建设

美国纽约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实行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在一个总馆下面设立若干个分馆,以网状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服务能够范围覆盖行政区域内的各个地方,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总馆与分馆之间十分注重各类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按照各个馆藏特色定期轮流交换特色资源,方便读者的获取。

英国伦敦市公共图书馆系统也采用总分馆制,伦敦包含32个行政区,在每个区设立一个中心馆和十几个社区馆。由这些中心图书馆和多个社区馆组成的服务网络合作十分紧密,扩大了覆盖面,同时也提升了服务品质服务品质。

日本则建立了完备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并严格以此执行。日本的《图书馆法》规定:当地要建由总馆、分馆、图书停靠所、流动书车4个层次组成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据此,东京在每一个区中,有一所总馆,称为“中央图书馆”,其他则为分馆,称为“地域馆”,总馆和分馆的服务半径覆盖不到的地方,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流动书车)”来填补,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以区(市)为区域单元的总分馆制。

三、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思考与实现

1.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

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现实状况要求必须有计划地建立起星罗密布的各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使网络内的各类型、各级图书馆形成合理的布局,并相互协作。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构建的网络体系的尚不健全,和国外差距很大。而在我国图书馆的三大体系中, 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不仅藏书量大, 学科门类齐全, 还拥有庞大而固定的读者群。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图书馆大规模快速信息化的推动下, 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但二者又基本上是各自为政, 垂直系统内发展。这种“零交集”既造成了二者在资源建设上的差别, 也阻碍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与生发。

2.图书馆联盟体系建设的实现

政策层面。组建区域各级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机构。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由不同的行政上级管理, 需要成立由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同时参加的协调工作机构, 加强体系联盟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并下设由各馆馆长组成的工作小组, 促进各馆间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打造共赢的局面。

技术层面。开发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这一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上, 不仅实现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数据的共享,还应通过技术实现不同借阅系统的接口无缝对接,或建立通用借阅系统。联盟内各馆通过这一共享系统完成对读者的办证、挂失、注销、恢复等管理工作。同时还能够规范各馆的服务流程、统一优质的服务质量。

管理层面。以“总分馆制”为原则,实现“大联盟”的协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系统分别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联盟体系,尤其是一些省市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体系已经建设的比较成熟,这就为二者的合作实现“大联盟”提供了条件和契机。两种联盟体系服务对象不同,馆藏资源又各具特色,相对独立又互补。在具体管理实施中可以实行“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推选一个各方面实力较强的的联盟馆为“总馆”,以这个总馆为常设管理机构,接受联盟体系的领导,负责联盟日常的管理、协调工作。各分馆在总馆的管理下按照片区设立若干分馆中心,分区负责联盟分馆中心的管理、协调、上传下达工作。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公共文化服务下的河北省图书馆联盟体系建设和治理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01263)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媛.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N]. 法制日报,2013-03-15007

[2]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04:24-29

[3]孙宇、孙志权.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08:92-94+88

[4]李晓华.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8

[5]董琴娟著.中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研究[M].北京市: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6]王丽华著.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市: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2

[7]唐虹编.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研究[M].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