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创新

科学创新

科学创新

科学创新范文第1篇

前不久,歌手阿桑因患乳癌辞世,人们在唏嘘之余,也愈加重视这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疾。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从小爱吃大豆的亚裔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可降低58%。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期吃大豆食品较多的女性患癌风险会大幅降低,如果在青春期或成年才开始喜好大豆,虽然抑癌效果减弱,但仍可降低20-25%的风险。

烧焦肉食增加胰腺癌风险

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者的报告,如果经常食用烤肉,尤其是烤焦的肉类,那么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会大增。因为油炸、煎炒或烧烤变焦后,肉中均会产生致癌物质,如果采用煮炖等方式,则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要是实在难以抗拒烤肉的诱惑,可先将肉类放入微波炉加热数分钟,然后倒掉肉汁,再行烧烤。

男性更易患流感

甲型H1N1流感在大洋彼岸肆虐的同时,我国到目前为止也在各大城市发现了H1N1输入性病例。日前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上流感。研究者解释称,由于女性承担了繁衍后代的重任,更强大的免疫系统或许会有助于女性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

笑一笑,健康到

甜美的笑容在表达内心情感、社会交往时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但笑容的功能绝非仅限于此,研究显示,自然的笑至少能导致14种基因更好的表达,使得自然杀伤细胞对抗癌细胞的活性更强。大笑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的供应。体质弱的人放声大笑后,内啡肽与生长激素的含量会大增,前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后者对肌肉、骨骼都有益处。

母乳喂养,母子均受益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儿善莫大焉。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还发现,这对产妇本身也好处多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1994年曾启动过一项为期15年的女性慢性病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母乳喂养1个月以上的女性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风险要低于从未进行母乳喂养的女性。如果喂养持续一年以上,女性的心脏病、卒中的概率还会降低10%。

这个杯子有意思

这杯子有意思,也许还可以防盗、防“借用”。在杯子的底端,有一个带塞子的小孔。平常需要喝水的时候,把塞子塞上就ok了,如果你离开了,怕身边的人混乱了自己杯子,可以把塞子也带走,这样别人就没有办法给杯子装满水了。点评:一次性杯子多的是。要我用别人的杯子喝水,我还不愿意呢。

爱乐普太阳能照明灯

爱乐普太阳能照明灯兼充电器很方便,同时具备USB接口充电器的功能,当你手边没有电脑或交流电源时,这正好可以充当紧急充电器。充电时间方面,利用太阳光的话要15到30个小时能充满电,用直流电变压器充3.5个小时即可充满。零售价将是$170.65。

点评:太阳光源不能浪费,环保是一种时尚。乍看之下,还以为这椅子只有两条腿,还以为是已经残废了的椅子。但是这正是这椅子的独特设计,让大家看到两条腿,而其实这椅子的主要平衡点在于地面的阴影。地面的阴影部分并非是椅子的阴影,而是保证椅子平衡的金属架。很独特的设计吧。由duffylondon工作室设计。

点评这完全可以当魇术师的道具了。

沙滩休息板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了,太阳镜、比坚尼、美女……又是一个激情的夏季。但是你想过怎么样在沙滩上休息一下吗?直接的坐上?太多沙了,不舒服。租太阳伞,座椅9浪费钱。看看这个omlette工作室设计的沙滩休息板,让你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时也享受着背部的舒服吧。点评:你会不会因为这个设计而爱上沙滩爱上夏天呢。

插头标识符

一个插座上插上多个不同功能的插头,你会不会经常分不清楚那一个面头应该是哪一个机器上的。看看由cordotz设计的插头标识符,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给予插线不同的标识。小创意,大实用。点评:要是这个标示符能让顾客自己DIY就更棒了。

科学创新范文第2篇

1.1是学好环境科学这一综合性学科的基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专业综合了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才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根本,因此,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尤为重要。

1.2是提升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素养的必要途径实践创新培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创新性科研训练等,是培养环境科学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必要途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实践是加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1.3是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办法实践创新能力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参加实践、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参加实践教学,学生可以科研领域发现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时,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和创新思维[2]。

1.4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也不仅仅再是毕业文凭,而是毕业生是否具备综合性的素质与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和较广的岗位适应能力,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3]。而实践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2如何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1完善实践教学,强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实习(课程实习、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研究计划(SRP、参与教师科研等)。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并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提高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建立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平台,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平台,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硬件的建设。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保障制度建设。每年定期规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障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持续稳定地开展,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学校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与专项支持,激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学创新范文第3篇

一、创设趣味实验,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探索。科学趣味实验以简单的操作、生动的形象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有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因此,创设新颖、奇特的趣味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滋长,激发学生寻求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如教学“物体的沉浮”时,教师准备两个乒乓球:一个原样不变,能浮在水面上;一个经过处理,重力变大会沉入水中,在实验时把两个乒乓球换来换去,一会儿让它上浮,一会儿让它下沉,乒乓球的上浮和下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会积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解疑的心理状态,为教学创造氛围,也为后面学生的创新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激发,有学生说:“如果在上面装个风车,就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通过这样的实验,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舞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里的课堂实验都可以由师生共同设计去探究,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推动作用。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除准备好一些导体与绝缘体材料外,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些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将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实验,从而知道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又如在探究“电磁铁的磁力”时,启发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做一个电磁铁。组织学生比较谁的电磁铁吸的回形针多,引导学生探究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其中的奥妙。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过“热胀冷缩”后,教师将塑料瓶、气球、插有吸管的小瓶、洗洁精溶液、热水、冷水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研究空气实验方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教学“声音的传播”时,在学生了解了声音传播的条件后,要求学生做消音实验,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有学生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包起来,有学生在矿泉水瓶里装上满满的水,有学生在矿泉水瓶里放入有孔的柔软材料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四、组织制作活动,展示创新成果

科学创新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界定了具有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概念;揭示了人们在从事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一些重要特征,并分析了出现这些特征的内在本质;剖析了影响创新性研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创新性研究得以成功的主要手段。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即使是研究者做了许多重复性或模仿性的工作,但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并具有独创性的新观念或新见解,这也是创新性研究。当然,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其研究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是一个多元和多维的非线性复杂系统。这种系统的运行既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也有其外在的影响因素和进化的条件,它们将通过过程的特征所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研究中的创新哲学。通晓这一道理将会极大地促进创新性研究的成功。创新性科学研究过程的特征何一项创新性科学研究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透过这些特征认识其本质,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和应用更有效、更简便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1)偶然性与必然性谈起创新性研究问题,我们会想起几则故事:①当查尔斯·古德伊尔不小心把天然橡胶倾洒到厨房的火炉上时,他发现了橡胶的硫化方法;②威尔海姆·伦琴在一次做阴极管实验时,无意将一把钥匙和一卷未曝光的胶卷放在一个阴极管上,当他的助手把胶卷冲洗后,胶卷上显示出钥匙的轮廓。由此,伦琴发现了X射线;③有一天早晨,梅斯卡涅一醒来时,一部《卡瓦尔莱里亚·拉斯蒂卡纳》音乐作品的构思已经全部完成,几天内就把它写了出来;等等。听了这些故事之后,人们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概念: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这种巧合通常是由上帝已经为你安排好了这个机会,只要灵感一到就成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些故事都没有强调人们在产生灵感闪光之前却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例如:古德伊尔在发现橡胶硫化方法之前曾长期从事橡胶研究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才使他具有识别现象的能力和发现橡胶硫化方法的机会;同样,伦琴在发现X射线之前也曾长期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否则他不可能因此发现X射线;此外,很多人并不知道,梅斯卡涅在完成他的音乐作品之前全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而他却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着在别人看来完全单调乏味的音乐。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人类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活动后会发现:大凡具有创见性头脑并能够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人,当他在按照任何有效方式重新组织或扩充人类智慧之前必须对自己所从事活动的领域具有超越常人的了解,对需要做的事情有强烈的意识并具有出色的表达才能和恰当的实现手段。例如,对于一名经理人员来说,当他在做出创新性的决策之前必须通晓问题的实质、历史、重要性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否则,决策将会脱离实际;如果这名经理长期以来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参与了对这个问题的诊断,那么他对该问题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如果他对该问题只是刚刚开始接触,那么他必须先熟悉问题的全面背景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创新性决策。综上所述,表明在探索性的研究中偶然性的发现其背后存在着必然性。

(2)审思人类从事创新性研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和方式:①设计并制造一种新产品,然后将它很好地应用于实践;②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大凡能够提出新观念的发明家们都十分注重对研究方法的选择;③冷静、慎重地思考问题,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④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全面观察事物的现象,深人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⑤了解某种偶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掌握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联系。尽管这些方法并非是获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所应遵循的必然途径,但是它无疑是创新性研究中分析问题、确立关系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因为实践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人,如果他仅仅拥有知识,但不善于思考和应用,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成果。

(3)潜化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会使研究者的思维停滞或是陷于迷茫。这时应该停下来放松一下思想,暂时停止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研究,忘掉受挫的无效劳动。这种让下意识来起作用的办法是实现创新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措施。

虽然有时候在研究工作中很快就会产生新的创新灵感,但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有时候尽管我们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和艰苦的思考,但仍然没有发现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时候如果强迫自己继续思考下去,可能只会增加思考的混乱,这种僵局是研究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仿把问题暂时放到一边,或去钓鱼,或去看戏,或到花园里拔草,或去散步,或去听音乐,或去做任何能够放松脑子的事情,不要过度沉溺于一个问题而不能自拔。如果我们这样做脑子会清醒一些,那么也许就在这时我们脑子里会进发出创新性火花。例如,法拉第为了探索磁和电之间的关系,孜孜不倦地进行了10年的实验却仍未找到答案,然后他不得不去休假。然而,当他重返实验室时几乎毫不费力地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拉普拉斯曾经说过:“我常注意到把某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搁置几天不去想它,当我再拣起它重新进行考虑时,它竟变得极其容易。”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研究中具有“潜化”之理。我本人有时试着这样做,效果的确不错。

(4)突现在科学研究中有关豁然开朗的例子很多。据说,蒸汽机冷凝器的发明是詹姆斯·瓦特在某个星期天下午散步的时候想出来的;倒正弦函数的重大意义是大数学家亨利·波因卡烈在他一天下午登上一辆公共汽车的时候突然悟出来的;一家在制造公司的董事长声称一项他为企业合并的筹资计划是他在刮胡子的时候想出来的。这些故事说明,有时候一个人智慧的闪光并非都发生在有意识地去思考某一问题之时。

说来奇怪,往往非常简单的主意就是事先没有想到,一旦当别人提出来之后,我们却恍然大悟。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经验,因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观念就此产生了。我们往往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一种下意识在我们的脑子里一闪现,便立即在大脑中存储起来,同时以惊人的速度被我们所认识。此时,大脑活动的速度不亚于一台计算机。我们知道,在我们大脑的存储器中所贮存的观念远远超过今天任何一台计算机的容量。如果在下意识状态中,理性思考的约束一旦松懈就可能产生无数新的组合和新的观念。我们称这种奇怪的现象为“突现”。不知为什么,“突现”一旦出现,所有杂乱和无用的观念就被筛除,那些有序和有用的观念就会形成。这种现象就好像大脑中有一种过滤器,在下意识中它只允许合理的观念上升到意识水平,也好像下意识所展示的是一种完备的程序,它不仅仅是新观念的萌芽,而且能够识别和选择一组可以彼此配合进而成为一个可行计划的观念。

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下意识是创造性思考的过程和特征,也许将来科学能够证明关于下意识的推测可能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在科学研究中,每当一种新观念产生时,我们必须具有一种能够识别它是否有价值的能力。经验表明,一种有价值的观念有可能被忽略,我们必须设法提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来尽量避免这一点,从而使“突现”在创造性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5)验证新观念并非完美无缺,它好比一个新生婴儿,刚出生时你会觉得他很奇妙,当你把他领到现实世界中去的时候却并非如此。新观念也好比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当它刚出现时的确很新鲜,但时间一久就会发现它有不少缺点,它是否真正有用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科学家需要把他的发明放到实验室去测定是否有用;作曲家需要把他脑子里的旋律谱写成乐章去演奏,并证明它听起来是否悦耳;企业家需要把他新的经营观念放到企业管理和市场中去检验;政治家需要把他的政策投放社会,并证明它听起来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等等。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使一种新的观念适用于问题的实际情况。但是往往客观无情的实际检验揭示出某种观念的雏形并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在创新性研究过程中,我们就是在寻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工作是把原始思想形成具体的建议,以供进一步研究。但是,进一步验证或完善原始见解并非一定要把它形成一份完整的行动计划,而是需要在以后的实验或应用中进一步验证,因为迷人的空想并非一定是创造性的东西。

1创新性研究的障碍

虽然心理学家们没有发现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够使人产生灵感,但是他们却找到了许多能够阻碍创新性思维的障碍物。如果我们能够排除这些障碍物,那么就可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创造性成果。

(1)文化障碍大千世界,绝大多数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追逐社会潮流并谋求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那种穿着小丑的马裤或光着脚去办公室上班的人毕竟是罕见的。这种从众的意愿和压力对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大的限制。例如,在美国,多年来个人消费项目的信贷曾被限制用于转卖价值大于债务的生活资料的购买。按照谨慎的清教徒传统,美国人对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置如珠宝一类的任何奢侈品总是侧目视之,很多人认为任意扩大信贷对道德的堕落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又如,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不习惯西方的东西;香港、澳门回归,开始有些人担心“一国两制”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是我们的大胆尝试,岂能有中国今天的发展。

无论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还是整个社会,如果不摆脱从众的思维方式,那就谈不上有真正的创新性观念。在这方面,杜邦公司董事长C.H.格林内沃尔特曾经说过:“在人类每项进步的背后都是创新性思想在一些人脑子里萌芽成长的结果,这些人在别人酣然人睡的夜里却被自己的梦幻所唤醒。我们需要这种梦幻,因为今天的梦幻象征着明天的现实。”然而,由从众的心理来看,这里却存在着不是个人意志取代公众意志,而是他自己将被一般的模式所同化,失去他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如果让从众心理任意发展,那么在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经营的集体性其最大间题和难题是在群体的格局内很难发展个人的创新才能。

(2)知觉障碍除了由社会文化所引起的创新障碍外,新观念的产生也可能因为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不同而受挫。例如,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六根火柴放在一个人面前让他摆出四个三角形,并且六根火柴的端部都要相接。对此大多数人感到困难,甚至可能弃权,因为他们只想到在平面上排列火柴。一旦他们意识到这是一道立体几何问题时,便很快就能塔出一个三角锥体。

遵循旧习惯是知觉障碍的另一个例子很多,如:制造第一批汽车的人们习惯于按马车的原理进行思考,因此他们最初很自然地便设计了一辆“无马马车”,仅仅是以发动机来取代马匹;造成知觉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在研究问题时经常愿意采取“非此即彼”的两端论法。又如,当某工厂制造部门的经理向总经理报告工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极限时,总经理花了一星期的时间在“吸引外来投资再建一个分厂”和“放弃进一步生产计划”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其实还有:第三种方案,把一些工作分包出去;第四种方案:采取“先卖后租”的办法,公司先把老厂和新厂卖给某投资人,然后再长期租用它们。但总经理就是没有考虑后两个方案。实际上公司后来就是在别人的建议下实施了第四个方案。诸如此类的例子说明,造成知觉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研究问题时经常愿意采取“非此即彼”的两端论法。

2促进创新性研究的手段

(1)善于发现意外东西有时候,当我们正在探索一种用于解决某一问题的好办法时,突然受到另一种完全不相干问题的启示。例如,在很长时期内,细菌学家都把霉菌单纯看作是一种破坏纯培养液的物质,因为霉菌杀死了培养液内所有的细菌,以致研究人员不得不把它们扔掉,而从头开始研究。但是,就在某一天,亚历山大·弗莱明忽然想到也许这种破坏培养液的东西可以用来作为一种杀菌药,于是便把它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致发明了青霉素。当然,在药品提纯和试制方面的大量工作是以后完成的,但最初的灵感是出自对丢弃霉菌的先入之见;再如,埃尔顿·梅奥在西部电气公司进行著名的霍桑实验时,他和他的助手们试图测定工作环境与工人生产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于是,他们在某些工人群体中多次变换工作场所的光线、噪音和其他工作条件,甚至有时故意造成工作条件的恶化,其结果对工人的工作态度和生产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然而,意料之外的重要发现是,工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以及工人与管理部门的合作意愿却是影响工人工作态度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实验中他们发现,在某些工人群体中,产量的多少与工人的合作态度以及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有着紧密联系。正是梅奥的霍桑实验为20世纪70年代工业心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许多管理领域都具有表现悟性的机会。例如,一位从事会计预算和控制工作的管理者发现,如果一家公司缺乏有条理的公司组织是不可能为其编制出好的预算方案,而必须有清晰的有关公司目标和政策的说明书才能作出有意义的预算方案。也正是这种偶然的悟性使这位管理者后来创立了世界一流的管理咨询公司。由于这种意外发现是出于偶然的悟性,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没有一家企业敢于把自身的不断发展寄托在这种悟性上。但是,它确实是很有用的。明智的管理者必须对这类不期而遇的悟性时刻给予密切关注,同时也应该在自己具有较明确方针的活动中热情地接待这些不速之客。

(2)举行振脑会议当大家在议论某个问题的时候,一个人首先提出一个不寻常的方案,另一个人很快又想出了另一个主意,大家正在热烈地议论这些建议时第三者又提出一个可能是荒唐可笑但能部分改进前面建议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可能会产生不是哪一个成员所能单独想出来的巧妙方案。所谓“振脑法”就是利用群体相互作用的许多特点从而产生创造性方案。

当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时,应该把它交给群众,让他们尽量把所能想到的方案都提出来,欢迎他们各抒已见,主意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者们都应该把这种方法用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如何探索一种用于自动清洁摩天大楼外墙玻璃的方法;如何设计一种新的汽车制动器;如何防范委托中的信用风险;等等。一个短短的振脑会议可能会产生许多项建议,大多数可能不切实际,甚至有一些建议是老生常谈,但有少数意见可能值得认真考虑。

当问题的性质简单而又具体时,振脑法的效用可能最大。如果涉及面太广、问题结构复杂以及时间耗费太多,则振脑法就不那么有效了。许多管理者都感到虽然振脑会议不是每次都能激发出非常有用的建议,但会议的刺激作用对今后工作会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刺激作用有助于人们脱离墨守成规的思维习惯,并推动他们以新的看法对待自己所有的活动。

(3)营造随意的气氛在开发创造力方面,最主要的是营造一种随意的气氛。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对各种观念和意见进行评价,更不要说“这不行”这类的话,谁也不要害怕自己所提出的意见会被大家否定。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对各种意见不要进行判断和分析,而是把它放到最后再做,因为这是充分符合心理学的。由于各种社会文化障碍很容易使人们附和传统观念,因而如果有人提出一个新奇的建议就会受人嘲笑,新的观念就会受到抑制。在这样一种气氛中,一个人将会仔细地思考他的各种想法,如果没有确实把握他就不敢提出来。因此,必须设法消除这些社会文化障碍。新晨

随意的气氛有助于新观念的产生,新观念的产生有助于创新活动的成功。因为在一种随意的气氛中:①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不太顾忌以往传统观念,或与集体规范是否一致,或与领导的观点是否有分歧;②谁愿意试试新花样都会受到主管和同事的积极鼓励;③相互间都很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独创性。

(4)取长补短就某个人而言,都可能有束缚自己思路的某种感知或其他障碍。但在一个群体中,一个成员可以接受另一个成员的观念,以此补充或变化自己的观念,如果另外一个人再提出一个新点子,新主意就会层出不穷。有时候这种开发新观念的方式远比那种死守着自己的方式秘而不宣,准备一鸣惊人的“吃独食”的方式要好得多,因为创新观念需要广泛地取长补短,单独一个人很难产生既新颖又实用的新观念,即使是自由交换意见也只有当参与者对总目标的关心超过对个人荣誉的关心时才能顺利进行。因而,为获得取长补短的全部好处,我们要有协作精神和对总目标的献身精神。

科学创新范文第5篇

在中国,医学本科生教育是参照西方医学高等教育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建立前,医学本科生教育发展很缓慢,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几乎为空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医学本科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与空前繁荣的阶段。现在,国家与用人单位对医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好的医疗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对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1]。

2科研创新思维教育及其对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

生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不同于科研创新,它们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一,概念上不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是一个教育学名词,在概念上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尽管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含有以上两个单元即科研创新和教育的元素,但它不等同于将这两个元素简单分解再简单合并相加。科研创新是一个科研主体通过新的创新、新的构想、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对原有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等进行突破与超越的创造性活动。其二,表现形式与实施形式不同。科研创新表现形式可以是创造,即“无中生有”,也可以是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即“有中生新”。其实施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单个而具体的科研活动;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则是综合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其三,作用对象与目的不同。科研创新是作用于某个事物,目的在于通过创新性的科研活动来发现阐述某种规律、理论和技术;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却是作用于正在接受教育的人如医学本科生,其目的是培养出有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其四,本质特征不同。科研创新本质上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本质上是教育活动[2]。尽管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与科研创新不能等同,但它们具有必然的联系,以科研创新的理念开展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教育的发展[2]。对于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来说,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来自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病患人群,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由于所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临床疾病和各种未知临床问题,也需要培养一定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以解决各种疑难临床问题。此外,医学要发展,自然离不开从事医学事业的人,尤其是具有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本科生,因此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在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且也能激发他们的科研创新潜力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具有科研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将具有很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在结合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临床医疗工作。此外,科研创新教育所带来的受教育者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有效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1,3]。

3实施科研创新思维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1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本科教

育理念是一种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医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教师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存在于社会的传统文化观念中,而且也存在于很多办学者的思想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本科教育理念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社会的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因此,医学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必须以世界先进国家的医学教育为榜样,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医学本科生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才为本的培养观念,树立包含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在内的全面培养的思想,针对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教育[1-3]。

3.2加强学术交流,不断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能力良

好的学术氛围是孕育科研创新思维的摇篮,因此医学教育者要营造出一个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校园浓厚学术氛围。在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工作中,要明确规定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学术交流与讨论活动,针对某个专业或科学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同时,也要严控医学本科生的学士学位论文质量关,建立起相应的抽查制度和奖惩机制。通过这些方式和制度以利于增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1-3]。

3.3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打造新的教育模式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