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对我国草原生态工程建设中草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的效益问题进行了评级与分析,采用统计数据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奖补政策为切入点,对整个工程进行评级总结,提出目前草原生态工程的问题困境,以此为国家生态工程提供更好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

草食畜牧业;草原生态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从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通过对土地和项目实施、管护构成进行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实施生态保护,主要代表性的重点工程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京津风沙治理工程。2003年,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我国开始实施以禁牧、休牧、轮牧、围栏放牧和补播为主要方式的退牧还草工程,该工程目标是历时5年将我国西部11省份的草地资源得到集中治理。2010年年末,二期工程基本结束,累计完成草地围栏建设任务0.40亿hm2,治理、退换草地0.08亿hm2,划区轮牧0.01亿hm2。2011年,我国再次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纳入实施范畴,两项政策工程开始进入合二为一的阶段,以更为完善的补贴机制将草原保护补偿制度建立起来。奖补机制预期在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推行。2003年至2014年,国家在退牧还草工程上累计投入资金2808758万元,共退牧还草6779万hm2。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至今已实行12年,甘南牧区呈现较大的变化与改观,牲畜超载问题逐步改善,草畜平衡管理进入基本平衡阶段,牧民生计与以往也有不同。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牧区牧户的生态意识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定居点靠近公路沿线的牧户与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牧户环保意识差距较大;牧区的教育水平受限较大;交通不便的牧户拥有较小的生计选择权多数依靠国家补助和救济生活;部分牧户对国家生态工程的持续开展没有乐观态度。本文认为,虽然国家生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牧户生活有普遍改观,但收益与问题并存,为持久推动生态工程的实施、将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仍需较大努力。文中将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甘南地区畜牧业发展详情,分析概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效益与问题,以期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

1甘南州农牧业发展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带,总面积约4.5万hm2,州内海拔1173~4920m,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南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甘南草原具有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无工农业污染、病原菌极少等独特优点。全州草原总面积为272.3万m2,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沼泽草甸等7类17组29个型,其中亚高山草甸是其主体和精华,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71%。地方优良畜种主要有甘南牦牛、藏羊(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合作猪(蕨麻猪)、河曲马、河曲藏獒等。2013年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80.69万头/只,全州出栏各类牲畜168.48万头/只,各类牲畜总增率34.02%,出栏率43.89%,商品率37.94%。肉类总产量为6.72万t、奶产量为8.69万t,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2014年,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7.1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3.57万hm2、经济作物2.74万hm2、青饲料0.87万hm2,预计粮食总产9.04万t。农业界线温度呈垂直变化,种植主要分布在1200~3200m地带。种植作物主要有藏中药材、青稞、油菜、小麦、豆类、马铃薯、玉米等。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甘南全州的农业产值为67594.22万元,2011年有所下降,为55759.65万元,2012年和2013年又有所回升,农业产值在2013年达到近4年内最高,72915万元。其中,主要有谷物类产值35137万元,其余产值贡献主要来源于中药材种植,2013年约28434万元,约占全州农业产值总值的39%。甘南州整体概况是以畜牧业为主,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在全州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后,牧户的种养方式有所改变,种植结构主要凸显高原特色,多数牧户种植青稞、燕麦、玉米主要用于食用与饲料。部分高寒地区只能种植青稞、油菜与燕麦。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5月是甘南州草原的休牧、轮牧时间,由于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过低,饲养牲畜的过冬饲料主要依靠牧户的种植。

2甘南册草原生态工程的效益分析

2.1草原生态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草原生态工程主要涉及禁牧、休牧、轮牧等项目工程,对草原的载畜量、牧户的放牧时间、放牧区域等会有一定的设定,受此直接影响的必然是当地养殖情况。鉴于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放牧养殖,本文将甘南州牧户牲畜养殖的的基本情况作为衡量草原生态工程直接经济效益的因素。伴随草原生态工程的实施,甘南州草原生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载畜量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相关资料表明,牧业产值自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逐年增加,2013年全州产值为206974万元,凸显了甘南州以牧业为主的特征。2013年年末牛的存栏量为1246805头,比2011年有所降低;羊类(山羊和绵羊)自2011年草原奖补政策实施以来载畜量控制良好,逐年减少。猪的养殖量近3年来有所增加。调研得知,推行退牧还草政策后,全州牧户的养殖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减少,部分牧户为提高养殖数量,自发组织养殖合作社,以便扩大养殖数量,达到规模效益。目前全州整体趋势是牧户个体养殖数量在缩减,牧业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不断扩大,牧民对于定居点的生活较为习惯,部分藏族牧户已经开始接受外出打工等生计方式。以王格尔塘为例,当地因为处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且是农牧交错带,种植面积较全州其他地区较多,种植业在当地发展较为迅速,尤其以秸秆回收为代表的饲料产业。另一个与地处大山深处的牧户相比,公路沿线的牧户明显具有外出打工的意愿,这也是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伴随饲养牲畜数量的减少,圈养牲畜较花费较大,为避免生活困难,牧民较为倾向的生计方式。

2.1.1甘南州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2013年年末,甘南州全州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3.7%、42.8%、36.8%,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3.65、5.86、5.16个百分点。奶类产量8.71万t,比2010年增加了0.32万t,增长3.8%。2013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60元,比2010年增长1571元,增长了58.4%。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全州草原奖补政策实施顺利,农牧民通过一折通可以领取全部的生态工程补贴资金,社会补助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类资金等全部通过此该种手段进行拨付。根据全州不同地区草原生态工程实施情况的不同,各地区略有区别。全州牧民的生态工程补贴项目主要包括:平衡奖励、困难补助、生产补助、牧草补助、冬春临时生活补助等,存在禁牧工程的地区,增加禁牧补贴。

2.1.2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以牦牛藏羊专业化养殖为重点,加快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大力实施牛羊育肥小区、奶牛养殖小区、暖棚建设、退粮还草、牧草良种补贴和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专项补助等项目。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大力推行退粮还草、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措施,积极发展牦牛藏羊短期育肥和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在牧区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半人工刈割草场和圈滩种草,积极发展牦牛、藏羊和犏牛繁育产业。全州畜牧养殖及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量高达60.12亿元,入社成员29055户,入社户数已达到全州农牧民总户数的26%。

2.2草原生态工程的社会效益分析

畜牧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当地牧民生活水平,乃至生计观念的改变,为了便于分析草原生态工程对甘南州农牧民生活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将农牧民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储蓄状况作为生态工程社会效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调研实情,将农牧民的生计观念的转变、环保意识等同样作为分析的对象。2012年全州城乡居民收入比往年有所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76元,个人存款余额106.96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13.3%、25.0%、16.4%。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推行了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仍在稳步提高(表1)。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对于参与社会保障较为积极。2010年全州城乡居民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人数62.82万人,参保率9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8万人,参保率95.3%。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7万人,参合率9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7906万元,增长61.3%;受益参合患者58.88万人次。2011年全州城乡居民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58.03万人,参保率85.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53万人,参保率97.3%。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70万人,比2010年度增长1.0%,参合率9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1.44亿元;受益参合患者91.62万人次。2012全州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参加人数60.10万人,参保率86.6%;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52.33万人,参合率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76亿元,参合农牧民收益85.53万人次,比2011年下降6.6%。鉴于甘南地区数据获得的不易,教育程度本文将依据调研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调研地点选取的是碌曲县的下辖3个乡,随机挑选3个行政村,共抽取牧户92户。通过调研数据得知,当地的受教育问题仍存在较大问题,在走访时,几乎每家牧户都会有1名在寺院学习的喇嘛,僧人的受教育水平要远高于户主,或者受访者。卡拉曼乡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牧民家庭户主未受过教育。其中,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是双岔乡。文盲率远远低于其他2个乡(表2),可能原因在于选取的受访者较为典型。因为当地藏民居多,语言不通,在进行调研访谈时,多选取会汉语的牧户,而掌握汉语的牧户多是受过教育的。此数据也说明,当地的汉语教育仍需引导加强。掌握汉语,将对牧民的生活观念,生计方式有所改变。

2.3草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

目前,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紧抓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且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施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建设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退牧还草、草原防火站建设等重大政策和项目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努力恢复天然草原植被。草原奖补工程实施以来,甘南州共完成规范化承包草原255.91万hm2,依法划定基本草原254.43万hm2,划定禁牧草原59万hm2,划定草畜平衡区草原190.36万hm2,通过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暖棚养殖等方式核减天然草原超载牲畜9.09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区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围栏建设9万hm2,累计完成治虫灭鼠90万hm2,补播改良天然草原21.72万hm2,人工种草2.7万hm2,开展沙化草原治理试点562.25hm2,建成县市级草原防火站5个,草原资源固定监测站7处,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7家。2011—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已兑付到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8.5亿元,2014年度补奖资金正在准备兑付;继续落实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共落实畜牧良种补贴1578.7万元,其中,牦牛种公牛良种补贴资金600万元;藏羊种公羊良种补贴资金332.8万元;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620.4万元;奶牛良种补贴资金25.5万元。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及时开展牦牛藏羊青稞的理赔工作,共计赔付1.86亿元。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1项,可使全州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加500元以上。省、州、县草原工作站样方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全州草原植被的平均高度为14.7cm,比2012年下降了1.3%,较2011年增长了17.6%;2013年全州草原盖度为96.3%,比2012年平均增长了0.8%,较2011年增长了4.3%;2013年全州草原鲜草产量5566.5kg/hm2,比2012年减少了4.13%,较2011年增长了16.6%。2014年全州天然草原平均产草量为5598kg/km2,几乎与2013年持平。据2014年年底调查统计,全州草原中度以上退化面积由217.33万hm2下降为162.47万hm2,下降了25.2%,其中中毒退化面积由81.33万hm2下降到52.67万hm2,下降了35.2%,中度退化面积由136万hm2下降到109.8万hm2,下降了19.2%。2014年,整个甘南州天然草原产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州累计核减牲畜136万个羊单位,占核减总量的100%。根据监测数据,2014年甘南州全州的草畜平衡状况具体如表3。据统计,2014年甘南州全州禁牧59.13万hm2,草畜平衡面积190.33万hm2。

3影响草原生态工程的困境

3.1草原畜牧业内部发展问题

甘南州虽然通过退牧还草政策和草原奖补政策工程取得一定的综合效益,包括对居住分散的牧户进行游牧民定居工程;对当地的牲畜品种进行了改良,如犏雌牛品种改良,藏羊品种改良(由于藏羊对当地草场破坏程度较大,当地与2000年统一更换品种为欧拉羊);对当地牧户提供生活、生产补贴,提供圈养,暖棚补贴,安装太阳能板等项目。但当地牧户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并没有改变,很多地区的牧户不愿接受外出务工,或者放牧之外的生计方式。且甘南地处高寒边缘地区,弄目录居住分散,草山面积广阔,自然灾害频发,很多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并不如意。

3.2草原生态工程的限制性因素

全区草原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草原退化面积216.67万hm2,其中重度54.67万hm2、中度122万hm2、轻度40万hm2;草原鼠害和沙化草原缺乏持续连片治理。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全州没有一处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草场种植分散,面积小,不能满足草原畜牧业产业发发展需求。

4草原生态工程发展对策

壮大提升草原特色产业,尤其是提升牦牛、犏雌牛、藏羊的繁育产业。通过大力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着力提高牦牛、犏牛、藏羊三类繁育产业带的能繁母畜比例,努力降低全州非生产畜比例。加快草业饲料基地建设,加强天然草原生态环保建设,提升天然草原生产能力,治理毒害草原。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甘南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调整种养结构,改变当地牧民的传统意识,切实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优质草场基地。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需长期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锦林.林业生态工程师石漠化治理的根本措施[J].中国林业,2003,6:9-10.

[2]张自和.西部大开发与草业发展[J].草业科学,2010,27(8):1-4.

[3]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内部资料.

[4]汪群均.财政部、农业部将联合推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J].村委主任,2011,11:17.

[5]王国成.基于DPSIR模型的草原生态补偿综合评价———以甘肃省碌曲县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召开这次全市现代畜牧业现场会。目的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总结惩处2009年畜禽养殖密集区先进单位,学习县大跨度发展的经验,使大家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深化对畜牧工作的认识,既从宏观上掌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又从微观上研究推进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进而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刚才,副主任宣读了惩办决定,县、市镇、县任固镇进行了典型发言,畜牧业发展上一县两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县提出了争创“全国秸秆青贮养牛大县”目标,市提出要争创“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汤阴县任固镇提出要争创“豫北畜牧养殖第一镇”这么宏伟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决心,反映出市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局面和赶学比超的好形势,希望各县(市、区)认真借鉴和学习。下面,就全市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果。现代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市强力实施“552现代畜牧业发展计划,近年来。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发展迅猛。2009年,全市新建畜禽养殖密集区118个,累计达到414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77个,累计达到294个。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开工建设畜禽养殖密集区32个,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97个,发展势头良好。二是规模养殖水平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年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4856个,年出栏在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2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猪场404个,万头以上猪场66个,其中10万头以上猪场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总量达到4498个,带动规模养殖户达到16万户;全市规模养殖水平达到80%规模养殖水平及规模质量处于全省前列。三是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302个,吸纳社员3500多户,年交易额3亿多元。今年已新发展71个。四是投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市共投入畜牧业资金112亿元,各级政府投资1278万元。今年已投入资金48亿元,逾越去年同期。

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业现场推进会,一是领导重视到位。近年来。对全市畜牧工作进行安排安排。各县(市、区)结合外地实际,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养殖企业。县2005年制定了畜牧业以奖代补文件,对畜牧业发展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各项奖补资金和配套资金约700万元,畜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不只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22个,而且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10家,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规模养殖水平的提高。汤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制定了48项优惠政策,其中18项为奖补政策,奖补资金高达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奖补资金300万元。市河顺镇、汤阴县任固镇都设立了乡村干部奖和乡村排队督导目标管理,每个镇投入畜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达20余万元,使畜牧业得到大跨度发展。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全市共落实扶持发展资金2900万元。滑县在上级补贴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和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用于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使惠农政策得到及时落实。三是民间融资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市各方用于畜禽养殖密集区、规模饲养场建设的资金达10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场达12个。市2009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175亿元,招商引资273亿元,使该市畜禽养殖密集区和规模饲养场有了新的发展。四是协调用地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多次对《省畜牧业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进行执法检查,养殖用地的紧张局面得到初步解决。市政协非常关注畜牧业发展,经常调查、研究和督导畜牧业工作。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使临时困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汤阴县土地流转办公室,对符合土地流转政策,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每流转土地500亩,奖补1万元,切实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问题。五是服务及时到位。市畜牧局实行了县级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畜牧系统还开展了百名专家进百场”活动。县专门派技术人员采取包场区、定责任、传技术的方式,对养殖场(户)开展跟踪服务。由于措施到位,全市畜牧业在经济危机冲击和畜产品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效果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此,代表市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肯定成果的同时。与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相比,全市畜牧业的潜能远未得到发挥,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市除市达到60%外,别的县区只有30%左右。同时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单薄,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规范化水平低,畜产品质量平安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市范围内虽然没有发生规模性动物疫病,但疫情也时有发生,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平安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规范化程度低,名优畜产品数量少。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龙头较少,知名品牌不多,畜牧优势品种区域布局未形成,畜牧饲养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没有形成产业对接机制。

二、严格要求、明确目标。

也是实现“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畜牧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和提高“两大主题”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提高规范化规模水平)以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科技进步,不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畜牧业做大做强,为构筑我市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新增畜禽养殖密集区50个,去年。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50个,畜禽养殖密集区和大中型规模养殖加工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350个,带动规模养殖户累计17万户,使畜牧业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覆盖面最广,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三、强化措施。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市畜牧业发展到今天。重点是加快推进由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要按照《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突出抓好区域化发展;要按照我市“552畜牧业发展计划,突出抓好规范化规模发展;要依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安排安排,突出抓好“十大亮点”工程建设。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化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需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依照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县要以集团、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生产,同时要兼顾猪、牛、羊的养殖,县、市要围绕降低生猪生产本钱,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明品牌,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文峰区、龙安区、北关区、殷都区要围绕城区做文章,干精品、出亮点,建成区以外打造畜禽养殖密集区,抓好肉蛋奶等菜篮子工程。

二)落实政策。坚持规范化规模发展。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蛋鸡、奶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省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制订了省蛋鸡规范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对进入全省畜牧业综合排序前20名的县(市)区,奖补20万元,进入全省前40名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对全省综合排序提高10个名次的县(市、区)奖补10万元,提高5个名次的奖补5万元。各县(市、区)每年新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畜禽生产、加工以及饲料加工项目达8个以上的市政府奖补5万元。对每建成一个达到市级规范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奖励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耐久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县(市、区)要在用足用活上级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置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规范化规模发展步伐,努力打造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新亮点,重点扶持黄宋村肉鸡、县十大亮点工程建设,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水平。

三)创新科技。坚持科学化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激进畜牧业相比,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为此,必需加快畜禽饲养方式的转变,坚持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一要大力组织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协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要实施规范化生产,严格依照养殖设施建设、优良品种、饮水质量、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规范,逐步使畜牧生产形成规范化的格局。二要开展产业化经营,其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成功能强大、产业互动、多方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畜禽规模养殖、沼气建设、沼气发电、生态环保零排放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养殖达到粪便处置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两年内,30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必需建设沼气池,要有三分之一的规模场实行沼气发电,决不能形成二次污染。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进畜牧业内部循环、畜牧业与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循环、畜牧业与绿色蔬菜生产的循环,促进畜牧业朝着优质、平安方向发展。

四)完善机制。加强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要本着完善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空虚村一级的原则,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设立区域性动物防检中心站,人员、业务和经费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检工作。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动物防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防检队伍,建立动物防检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检人员劳务报酬问题,保证动物防检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保证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现代畜牧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上来,统一到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关键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证措施。各县(市、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年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特别是被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中的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县(市)党委和政府,要抓住难得的机遇,科学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关键措施,切实担负起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任,促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市场供求信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指导。要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围绕缩短饲养周期、降低生产本钱、增强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辅导,提高养殖户的科技养殖水平。要加强综合服务。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引导、支持、维护畜牧业发展,发改委要向上级多争取畜牧方面的项目资金,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财政部门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增加贴息数量,扶持畜牧业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密集区的贷款力度,支持畜牧业发展。土地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解决养殖用地,保证畜牧业发展。统计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为我市畜牧经济科学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数据基础。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ivestock industr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al work, and onl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ffectivel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can provide higher quality dat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formation statistics.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改善措施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information statistic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6.3;F3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7-03

0 引言

在我国的农业体系中,畜牧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产的畜产品是人们最主要的副食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信息统计工作能蚣笆庇行У胤从吵鲂竽烈档纳产现状,只有提高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使其在畜牧业的发展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1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信息统计的数据质量不高

一般情况下,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都是由基层单位完成的,这些单位没有配备专业的统计人员,通常由村委会人员统计,这些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方面信息的统计与报表工作,这些工作过于繁杂,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的统计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单位中的人事变动相对频繁,有的工作人员刚刚熟练这些信息的统计工作,就可能因人事变动离开这个职位,更换其他统计人员。此外,由于畜牧业统计的过程过于复杂,一些养殖户对畜牧业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原因而隐瞒自家养殖情况,严重阻碍了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的进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中的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

1.2 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

基层统计人员是政府开展畜牧业统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这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影响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信息统计时,大多数的基层统计员会通过防疫员来获得春季防疫和秋季防疫等入户调查的资料,但是,防疫调查与生产信息统计无论在调查目的,时间节点以及统计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也会对信息统计的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经常会出现基层统计与动监部门统计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1.3 畜牧产业周期性强,养殖户多变数,名录统计不能随时跟进

在目前的畜禽监测调查中,一般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畜禽养殖规模为临界点的,在每年的年底阶段,都要通过摸底调查来确定生产经营单位与畜禽规模户名录,在确定这个名单后,这些单位将成为年度内的固定观测对象,不会发生变化,并且需要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查。由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仅凭在年底阶段对存栏量进行调查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全年的生产信息。对于这个年度都有较大养殖量的养殖户而言,在年底进行调查并不能达到切割点,就不会被列入养殖户的名录。所以,这种确定养殖户名录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局限性,会造成养殖户名录不全面的现象。

1.4 搜集调查指标的难度较高

首先,在畜禽监测每年的报告中,会出现这一年因患病而死亡的畜禽数量,如果养殖户与生产经营单位已经对这些死亡的畜禽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就能够如实上报死亡数量,但是,如果没有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就会出现瞒报的情况,导致死亡数量难以搜集。其次,监测报告中还会有购买饲料量等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大型的养殖单位由于有自己的会计部门,可以将账面上的实际数据申报给调查人员,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如果养殖户没有自己的会计人员,就只能以其口头申报的数量为准,这些数据没有书面的记录可供查询,只是凭借记忆申报,数据准确性较低。此外,在调查数据时,还会出现随意填报的现象,导致一些数据根本不符合逻辑,数据真实性较低。

2 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改善措施

2.1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保证数据质量

为了保证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建立专业能力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信息统计队伍。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统计队伍整体工作能力。最后,增加宣传途径,提高宣传力度。基层统计单位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知识讲座、悬挂横幅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的宣传工作,明确调查制度与统计工作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调查对象的觉悟与积极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2 完善信息统计制度

基层的动监所能够掌握其辖区内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能够掌握养殖户的防疫入户调查数据,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将畜牧业生产信息统计工作交由防疫单位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后的信息数据通过上报提交给基层动监所,而核实到户的底册,则可以交给村委会保管,并由动监所与统计单位联合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与评估,审核完成后则需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交报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做到有据可查。

2.3 完善养殖户名录

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周期性的规律,目前通过检测获得的养殖户名录主要是由在每年的年底阶段对养殖户进行调查而确定的,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养殖户恰好没有达到切割点,那么这一养殖户就不会出现在名录内,导致名录不完全。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在进行调查时综合统计养殖户全年的规模与养殖数量,同时参考年底阶段存栏数量确定名录,使名录的确定方法更加合理。

2.4 规范统计基础台帐,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建立起“农村牧区住户基本情况台帐”,重点保存好夏季普查台帐、农业普查台帐。这些基础台帐要同时建立在镇和各村,以便镇村两级能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些工作将充分显现它的优越性,在一些专题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5 加强统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统计工作,队伍是关键。只有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素质,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才能保证统计基础源头数据的质量,才能促进统计工作朝着“快、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2011年我们将在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乡镇统计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2.6 促进保险政策实施,提高调查方案的有效性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保险政策,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险政策不仅可以规避畜牧业生产中的风险,减低经济损失,而且能够促进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因病死畜禽引起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有利于调查对畜禽死亡数量的统计,提高数据有效性。对于调查时饲料数量等信息搜集难度较大的问题,必须全面了解养殖户与经营单位的具w情况,通过网络的形式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其他养殖户可通过记账形式进行采集,并保证这些养殖户每天的收支信息都要登记入账,定期收取帐页,数据经核实后由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汇总录入,产生最终形式的报表。这种记账形式的数据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户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提高他们配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基层统计部门还需要运用信息统计相关知识,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向上级提交生产信息的分析报告,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 案例分析

我国北方某村镇畜牧站在党委、政府及农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立足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各乡镇统计助理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的农牧业统计工作,且未出现养殖户漏记、统计信息不全的问题。

3.1 提前部署,灵活应对养殖户的变化,及时跟进生产统计工作

畜牧站在3月28日召开了春季动物防疫专题会议,就今年的春防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全镇春防工作从4月初开始,力争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春防普注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及鸡新城疫、 羊痘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要健全和规范免疫档案,免疫动物的标识率要达到100%。

3.2 按时完成全年畜牧生产统计数据

畜禽产品价格监测工作、月、季固定统计报表以及上级安排的各种临时报表。培训乡镇畜牧统计信息员2次。畜牧公共信息平台运转正常,按时完成全县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小区等信息的报送工作。作为一名敬职敬业的优秀统计员,谭冬梅在县畜牧兽医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州被评为优秀统计员。

3.3 基于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全年能繁母猪头投保33394头;投保金额400728元;保险赔付143头,赔付金额75950元。投放救灾贴息贷款633笔,投放资金2643万元。

3.4 继续加强畜牧统计监测工作

2013年,该区继续作为农业部生猪、蛋鸡、肉牛生产定点统计监测站,我们本着“为行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基层养殖者提供信息指导”的原则,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基层畜禽监测统计员进行了培训,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了核实,并做到及时准确上报,为各级政府和权威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的生产信息统计工作是判断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统计工作水平,保证信息统计质量,才能够促进畜牧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美.关于乡镇畜牧业统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2]岳潇.畜牧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3]冯颖.对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统计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9).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草原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方向

内蒙古是草原畜牧业大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居我国五大草原之首。其中:33个牧业旗县和21个半牧业旗县天然草原面积10.87亿亩,约占全区草原总面积的82.34%。我区草原资源丰富,草场类型多样,自东向西绵延4000多公里,依次分布着温性草甸草原、温性典型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类五大类地带性草原。草地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饲用植物793种,约占全区植物总数的36.59%,全区草地资源年生物总储量约680.8亿公斤,其中可食干草总储量约408.5亿公斤。我区也是畜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在提供高档畜产品和支援区内外畜种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牧区同时又是维护边疆安宁的重要防线。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草原畜牧业自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草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的需求。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将草原生态建设与畜牧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按照生态环境与牧区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系统内物种协调共生,物质高效循环,能量有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经营,规范化生产,无害化利用,以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低耗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草原畜牧业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其功能优劣,是否实现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草原生态环境是否得以改善,草原牧区水、土、草、畜等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农牧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等。当前我区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消除,“三牧问题”与生态问题严峻。

(一)牧区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内蒙古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是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之一,草原生态十分脆弱。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牧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之超载过牧、滥垦、滥伐,导致草原压力越来越大,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不堪重负,使我区草原草种生长质和量发生变化,牧草单产平均减少了50%~60%,导致草地生态功能失衡,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草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牧草种类减少,覆盖度降低,草原沙化加快,生产能力下降。据统计,全区草原年均退化1.67万平方公里,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近7亿亩,“三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高达53%,现有的可利用草场面积比1947年减少了约600万公顷;大针茅草原已经被更耐干旱及耐牧性强的克氏针茅和冷蒿草原所替代;多年生优质牧草已经被一年生牧草所代替;冬季气温的升高使草原蝗虫和鼠害的发生面积呈增加趋势。

(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成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瓶颈

基础设施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棚圈、人工草地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全区牧区旗县畜棚面积仅6368.3万平方米,与牲畜存栏1.1亿只羊单位、畜均0.8平方米畜棚要求相差2431.7万平方米,缺口达到38.2%,而现有畜棚约1/3需要加固或新建;饲草料生产和加工机具缺乏,生产效率较低;饲草料基地不足,加之运距较远,外购饲草料成本高昂,很难解决休牧和冬季补饲问题,抗灾减灾能力较弱,部分牲畜还没有结束爬冰卧雪的历史;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5%左右,灌溉饲草料地面积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0.4%。每年提供的饲草料按畜均计算,每个羊单位仅有0.08亩饲草料地,实际解决饲草的牧户占总牧户的六分之一,灌溉饲草料地中节水率仅为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