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高层建筑

O概述

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人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及其职业道德.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建筑设计

1.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13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13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1.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人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一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1.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人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1:3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人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2规划设计

2.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1:3,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2.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人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3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R·里尔.城市空间.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当体量相差较大的建筑并行布置时,难以协调好个部分建筑高度和立面关系由于各自司法职能的不同分工,建筑体现出来的空间关系和形式有时并不统一。法院建筑是其中体量最大,众多的大、中、小审判法庭和等候休息公共区域常占到整个法院面积的一半以上。公安局与检察院办公机关,面积通常都不大。若做到三者形式统一,这是和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的真实性有差异的。

2.立面上处理入口的尺度比例协调关系司法建筑由于功能和流线的要求需要很多出入口,可是城市规划通常不希望一必须开在一个,既要体现各自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又不可能做成对称的面。建筑外观协调统一,内部使用功能相对独立考虑到节约用地,国家政府从过去的法检分建过度到今天的公检法合建,天津市滨海新区还出现了公检法和国家安全局合建的司法服务中心。表明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理念已经有很大改变。资源短缺的压力已经超越了部门局部利益,在统一政党领导下,公检法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胜于各自的独立性和部门壁垒。但在建筑空间处理上要加强考虑。

二、司法建筑开放性设计分析

1.通过围合、覆盖、重复等等空间手法,建筑的形式限定了人们公共、开放的生活空间,建筑形象艺术设计。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个性、功能性、安全性、灵活性和融合性。为突破常规的“固有”形式,要积极考虑场地周边环境,解决场地的各种干扰因素,综合的办公设施与城市相互融合。在设计时,新建筑的面积总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级降低,通常可以设计个台基设施,上面设有独立的建筑,在建筑高度上从前往后依次降低,这样减小了建筑对城市周边的影响,同时在适当的层级上丰富了空间的使用功能。或可以考虑将三大功能区“立案”、“审判”、“执行”在保证内部紧密联系的同时,外部做到适当分离,不同的高度,打破单一的体量关系。也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庭院设计,使自然光充分照射到建筑内部,也增强了室内的自然通风和建筑形象的舒适感。

2.外观及一体化,建筑是促进城市一体化的重要来源,满足了我们对生活的渴望。例如葡萄牙里斯本司法中心,不仅体现了司法中心的威严形象,又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立意是在城市中创建一个公共开放办公园区,自然与建筑相互包容,周围环境气氛柔和恬静,在里斯本这种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是放松解压的良好去处。其中公共机构虽然与庄严肃穆、纪律严谨的形象挂钩,但设计团队期望赋予开放性,人文性的建筑形象。采用网格式几何形状建筑外表皮,每一个网格为一个单位,减小了对其环境的影响。动感灵活的立体切割技术,将建筑应有的严肃感巧妙的隐藏起来。

3.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建筑景观一体化,对法院来说,开放、公共的室外空间与环境有利于表现司法的“公开性”“透明性”,近年来司法建筑逐步取消了围栏和大门,努力营造、美化室外空间,既保证建筑自身需要,又能与市民共享。如今,人口密度过大带来的公共空间的缩小,对于剩余空间土地的应用可以打通不同建筑之间的隔阂,增加连续性并且有可能创造出有意思的公共空间,使得一个本来没有生气的建筑物重新变得生气勃勃。细节方面阐述了整个地面环境由硬到软的不同分布,通过高差错落的形体和不同比例的硬地和植物的组合,从而获得一种充满惊喜的空间体验。有利于展现法院建筑“司法”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更加亲民的特征。

4.室内等候大厅空间设计。通常在大厅空间设计上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空间布置形式,各有利弊,但最好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布局。这种做法既能够整合人流,又可以体现开放性,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如今,较多的法院建筑通过高达的台阶进入等候大厅,与一般建筑相比,气氛庄严冷漠。可以适当将台阶与入口广场相结合,既能丰富室外气纷,又避免打断室内外生硬的过度。

三、小结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绿色环保。现代的都市化建设虽然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但是这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环境问题。现代的都市人生活在一个钢筋与混凝土包围的城堡,根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气息,人们只能在回忆和电视上才能记起脑海中那残存的一抹绿色,不知不觉中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人们只能生活在灰色的都市之中。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之下怎会有高质量的工作。对于这种现象,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便被提了出来。在设计高层办公的建筑物时,设计师一定要将环保绿色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尽量为办公人员创造一个绿色的、贴近大自然的办公环境。

2)以人为本。现代白领普遍具有巨大的压力,有来源于工作中的,有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缓解压力,舒缓人心情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者要注意在设计时将人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人的感受。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人应该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对象,设计者务必要为办公人员打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工作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办公人员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2设计优化

1)设备布置的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备也慢慢融入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这给办公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不合理的设备布置不但没有给办公人员带来方便,还妨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合理的办公设备布置很重要。比如在光缆、配线箱等中继装置的布置上要做到每个楼层至少设置三个,以方便办公人员的操作和使用。随着智能化办公的应用,电脑已经成为日常办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网络方面的布置,务必在每个楼层都设计多个电脑网络管道井,这样便于在出现网络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维修。另外对于楼梯间、卫生间等这类对于灯光要求不高的地方,可以将它们放到靠外侧的位置,这样可以直接对自然光进行利用,既增强了通风效果,又节约了照明所需的能源,这也体现了国家可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优化功能空间。现代的办公对于高层建筑各部分的功能要求非常高,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将功能要求放在重要位置。由于楼层的大小有限,所以在区域的划分上要做到合理、方便。在这方面首先要考虑行政区的设计,因为行政区是主要的办公地点,所以行政区要有单独的,安静良好的办公环境。在设计时,要将那些可能会制造噪音的的区域与行政区隔开。对于会议室、餐厅这些地具有公司代表性的地方来说,应该设计在高层,这样在设计外形时也可以将其设计的别具一格。另外要把健身房这类休闲放松的区域放到靠近员工餐厅的地方,这样才能方便办公人员的身体锻炼。在对办公路线的设计上要追求横向设计,这样既能紧密的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又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中的了乐趣。

3)人员健康优化。智能化办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工作的便利,随之而来的还有健康问题。由于办公人员长期处在电脑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辐射环境之下,这就引发了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各种问题,所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改善和优化办公人员的工作环境入手。当下最流行的便是将环保的设计理念融入到高层办公的建筑中去,将办公建筑和谐的建设在自然环境中,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在设计高层办公建筑时,应该添加多种绿色元素,比如在办公室添加一个小型花园,这样既可以美化办公环境,又可以减少办公室的辐射。除此之外,对于办公室内部的采光要尽量采用太阳光照射,所以要增强办公室的透光性,尽可能的让阳光能够进入办公室。对于办公室的通风性,设计者要通过改善窗户的大小来调节,这样不但增强了办公室的空气流动性,也节约了原来要用在这方面的能源。这些都是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4)安全疏散的优化。无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都应该非常重视意外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大空间设计的高层办公建筑一定要选用双向的或是环形的通道,这样可以避免单向通道在危险出现时人员的疏散拥挤问题,同时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双向的通道也可以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压力问题。对于安全通道的设计,设计者要注意将其布置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以方便人员的逃生。对于疏散楼梯来说,至少要设计两个不同方向的楼梯。如果建筑物内部的面积有限不能设计内部疏散楼梯,设计者也可以考虑室外的疏散楼梯,这样既实用又经济。对于那些面积较大的建筑最好设计两个双向的疏散楼梯。在对于火灾的应对上,每个楼层都必须设置消防设施,每个办公室都应有小型的灭火装置。

5)能源利用的优化。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这就对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不能因为对建筑物外形过分的追求而浪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建造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尽量采用简洁实用的结构设计。

3结束语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2)艺术审美方面不敏感,需要加强学生艺术方面的修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在方案的构思过程中,对设计元素的分析、提炼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对整体空间的感知存在误区,方案制作阶段表现能力不强,方案的实施阶段等方面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无从下手,对基本设计概念的认识不够,对颜色使用、搭配的混乱、不同风格的元素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方案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冲击力不够,同时在方案的制作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甚至需要“手把手”的辅导。归根到底是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还需要加强。艺术思维的培养、艺术修养的提高,仅仅通过某一门课程是无法解决的,应当构建课(程)里课(程)外的多种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增加美术类基础课程、专业欣赏方面的选修课,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通过不断地熏陶,增加专业的认同感,建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进而主动探索学习。

3)根据学情特点,调整学习内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达到“以小博大”。

a.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生源数的持续减少,特别是注册入学制度的推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呈下降趋势。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够,对新兴事物缺乏求知欲;不仅如此,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课堂中“低头族”越来越多,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节奏,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尝试通过体量不大的案例,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来实施,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成功体验以达成教学目标;

b.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任务,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真实的案例具有真实的环境,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找寻设计切入点,获得构思灵感和真实的体验,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把握空间尺度等也大有好处,限制条件,不利于集体教学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全面的设计训练。因此可根据训练目标“量身定做”,有针对性地将真题进行修改,扬长避短,甚至去除部分限制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

c.拓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建立工作任务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每一阶段的课程设计任务,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变讲授型课堂为讨论型课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将阶段教学目标作为剧本,教师导演、学生演出;鼓励学生多发言,通过设计方案PPT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分析存在的不足。发挥群体的带动、激励作用,通过讨论的方式掌控整个设计的进度,引导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评,发挥群体内成员的相互激励作用,设置专门的、开放的讨论空间,指导教师聆听、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方向、做出评价。走出课堂,利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会。

建筑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外部空间;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是现阶段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证建筑质量,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采用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计划。通过对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关系相关理论的研究,建筑设计人员可以体会到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差别,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改造,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建筑现象学

城市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让城市塑造出了居民的种种意识以及生活需要,如社交活动、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材料资源、文化习俗、历史传统以及地方和民族的思想观点与意识形态,这样下来,城市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力争将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建筑中得到体现,用自身的设计经验和先进意识,把隐藏在建筑实体背后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空间的组成上刻上城市生活的烙印,让人们的思想、理念及情感得到发挥空间。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建筑现象学不仅关注建筑的实体构造,还要结合建筑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作用,将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体现场所精神。场所这一术语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不仅包括实体建筑,还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如何让建筑的外部空间同内部空间都具备一定的场所精神,是建筑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

二、行为建筑学

行为建筑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的,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将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相结合,从而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符合人们行为规律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建筑实际需求。行为建筑学研究建筑设计人员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建筑设计与人们的空间行为,更多的考虑到人们的行为规范与规律,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符合人们的实际行为需求,满足人们社会文化习惯需要。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效果,行为建筑学要求建筑设计更加的体现出建筑的功能与私密性,更多的追求个人空间以及领域感。为了提高行为建筑学的科学以及合理性,需涉及认知地图的概念。认知地图主要指的是人们在实际的城市建筑空间中的认知能力,它与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密切相关。认知地图的出发点在于人们心理状态,满足人们实际心理需求,处理好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使其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

三、建筑类型学

任何建筑形式的规律都不能脱离历史而存在,它必然能够在原先的建筑形体和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而建筑类型学作为城市形态研究过程中重要理论依据,需要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建筑类型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方法上加以改进,才能研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形态。

在建筑类型学理论中,任何建筑形式的法则都有历史上产生的建筑形式理念,建筑法则只能存在于原先的建筑体系以及城市构造之中,建筑类型学从根本上揭示了建筑的统一性和变化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内容主要有类型选择、类型处理、类型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三大部分。类型选择就是建筑设计人员创造和设计的过程,类型处理是对已有的建筑模型进行详细改造,并且挑选合适的模型进行下一步建设;从类型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来说,城市作为建筑集合的场所,也是新建筑形式的发源地,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片段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建筑物包含了人类生活需要的含义以及价值理念,城市是建筑的集合体,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建筑意义。城市作为一种在时间和场所上都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的形态,体现着人文主义价值观;类型的选择和处理方面,最终要达到城市形态的良好延续,城市发展的最终形态是建筑以及建筑组群,要想处理好建筑和建筑组群之间的关系,就要通过类型与形态的研究来完成。

四、新陈代谢与共生论

新陈代谢与共生论将生物学的进化论和再生论植人到建筑设计中,力争做到技术、自然、人类三者协调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新陈代谢与共生论采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认为城市和建筑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提议在城市建设中引入时间概念,并且设置相应周期,以生物学作为该观念的基础,将城市和建筑视为有组织的形体。该理论重视关系而不是实体自身,着重体现建筑的整体性,并且强调历史性以及共时性。

新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递以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生理论”具有以下儿种发展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共生、传统理念与新科技的共生、局部与全体的共生、人类与环境的共生、文化差异共生、个例与群体地共生等等。

五、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与其他以上的建筑学理论类型不用,它更多的是关注建筑所在环境以及气候,将生态学理念深入到建筑空间设计当中,从而使得建筑空间变为高品质的空间。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态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通过技术上的进步,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生活环境系统的改善,尊重自然、尊重环境,考虑到社会、环境与文化、生态之间的重要关系。生态建筑学的出现,就是建立在对于建筑生态以及城市环境的基础之上,处理好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提高人类的生活品味,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对于生态建筑学的的理解与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建筑理论研究专家麦克哈格,他要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使用再生材料、保护资源平衡、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科学化,保证建筑环境的生态化。

六、新城市主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也在有序进行,旧时的城市中心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针对类似情况,恢复旧市中心的核心功能,进而恢复旧城市的面貌是建筑设计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新城市主义致力于恢复旧城区的面貌和功能,用现代化建筑理念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观念以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要保留旧建筑的尺度以及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新城市主义下的改造活动,城市得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中心地带。对于旧城市的改造,建筑设计人员要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新建和修饰,保留其传统构造,还要为其注入新时展的标志。新城市主义这一理念对于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工程有着极大的参考家住,为相关设计人员处理城市发展问题以及建筑和城市相互关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是一项全新的发展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与其外部空间作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带有人类特色的空间。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中,建筑与其外部空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全面地思考,努力提高建筑质量。通过对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设法建设出一种独特的生物圈空间,让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宫思远.有关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关系的几种理论观点探讨[J].才智,2013(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