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2019年,公交巴士商城(麦香轩蛋糕坊)在总公司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在各部室及各单位同仁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及任务指标,现将巴士商城(麦香轩蛋糕坊)上半年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1至10份实际完成情况:

巴士商城营业额:480979.84元,成本:412162.15元,利润:68851.84元。

麦香轩蛋糕坊营业额:123254.93元,成本:90571.98元,利润:32682.95元。

上述合计营业额: 604243.77元,成本: 502734.13元,利润101534.79元。

预计2019年全年完成营业额725092.53元,实现利润121841.75元。

二、主要工作及举措

1、积极拓展商户入驻,丰富店内产品。新增商户5家,商户总数53家;新增商品200余种,商品种类累计达到3000余种;

2、为提高商城活跃度,建立了微信时段促销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商品促销活动,并利用每日上下班、上下学早晚高峰时段坚持外卖创收。

3、今年5月份蛋糕坊划转巴士商城经营后,不断提高蛋糕、面包的制作工艺及品质,每日推出不同优惠活动吸引眼球,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外联美的房地产、机务段、零点幼儿园、新希望幼儿园等团购业务,增加营收;

4、在春节、中秋节期间店内员工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在保证发放总公司春节福利品的内部保障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联系外部大宗团购增收创效。在防暑降温工作中,严格按照总公司要求,及时将总公司领导的关怀第一时间送到职工手中。

5、为积极落实总公司“全员创效”思路及理念,巴士商城积极与公交驾校、大修厂和公交保养厂、公交旅游公司、配餐中心等多家三产单位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实现了互利互惠;

6、深入总公司所属各单位调研走访,将各单位所需物品进行统一汇总整理,再到市场找寻合适供应商,现对广告公司、信息中心、保养厂等公司供应办公用品;

7、时刻维护企业大数据的增长,通过店内质优价廉的商品,通过策划多种促销活动,结合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宣传销售等形式,增加活跃了企业微信公众号及“坐公交APP”的粉丝量及用户量,助力企业大数据的增长及转化变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缺乏知名品牌的商品及商户。

2、巴士商城商品库存管理较为混乱。

3、麦香轩蛋糕房蛋糕面包制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20年,巴士商城将紧紧围绕总公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积极践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巴士商城生产经营新局面:

一个基本,即内部职工保障工作。巴士商城做为总公司职工福利发放点,集中采购质优价廉的福利商品,将好事办好、好事落实,最大限度让利于职工。

两个侧重。一是侧重重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发展,为顺应大数据信息时展要求,重新布局线上平台,将线下有限的空间与产品嫁接至线上无限的市场,借助邯郸巴士影响力,实现粉丝数据的商业开发;二是侧重大客户开发,积极对接党政事业单位,积极推进集中配送模式,薄利多销。

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内部管理体制,重新理顺各项管理制度,拾漏补缺,各项工作建章立制,确保整体经营工作运行正常;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布局,力争市面常见品牌占有率达50%以上;三是优化产品营销策略,借鉴常见线上线下销售策略,积极利用邯郸巴士平台进行平台,转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以线上销售带动线下销售,再从线下体验引爆线上便捷下单。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人与人、面对面地构建自己的“人联网”,是这个直销行业巨头与生俱来的业务基因。直到2011年,坐标密歇根州亚达城的一支特别小分队从安利总部广场出发,远赴全球各大市场调研网售模式的可能性,安利才开始展露出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雄心。 安利公司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帮助营销人员打通线上线下,从而更好地留住和拓展顾客群体。

“其实上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很多人在讨论直销业面临电子商务的冲击应该有怎样的应对时,我们的思路就一直是利用高科技为业务增值。”世界直销行业协会联盟主席、安利CEO德・狄维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当那支小分队穿过总部广场上的国旗走廊和地球雕塑再次回到决策台上,以往靠口耳相传搭建的地理版图真正被颠覆,不久之后,安利正式了全球互联网战略。

“目前我们全球多个市场中,网商购物额已经超过了实体购物额。”德・狄维士告诉记者。不过,在数码科技和电商发展格外蓬勃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安利却有些姗姗来迟。将中国市场网购比例从总销售额的40%占比提高到60%,是未来5年安利制定的“弯道超车”的目标。

业绩下滑19.86% ,“老大”谋转身

尽管起源于美国,在中文世界里,安利公司一直是直销行业的代名词,以至于互联网语境将所有倾情推荐的行为直接命名成“安利”,但安利在中国的互联网征途才刚刚起步。

“安利在中国推出‘互联网+’战略不是临时决定的,我们从2015年开始准备主动出击,全力打造移动社交互联网体系。”安利大中华区总裁颜志荣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颜志荣向记者展示的“互联网+”战略蓝图中,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融合直销天然的社交基因,实现安利在线下经营的“人联网”和线上的互联网双网合一,最终打造出集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智能商务、实体体验、社区活动和成长支持为一体的O2O大众创业平台。

为此,安利拟将在中国近300家店铺转型为线下体验设施,支持和带动营销人员举办各种基于生活方式的社群活动。

“我们希望送货、购物都可以在线上高效完成,线下可以做不同活动来吸引顾客,毕竟转化还是要在线下,目前上海、深圳已经完成了大型体验馆,北京将在今年完成,广州放在明年初,重点是怎样提高转化率和黏性,怎样在线下示范等等。”颜志荣对记者解释。

为了鼓励营销人员将产品销售搬到线上,安利还设立了企业微信服务号,开通自己的APP电商平台,而这一系列“鼓点密集”的结构转型背后,无法避言身为行业“老大”的压力。

世界直销(中国)研究中心的《2015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显示,去年安利中国总业绩为230亿元,相比2014年下滑了19.86%,暂失蝉联多年的行业冠军宝座,转由业绩激增40.54%、总业绩达260亿元的无限极夺魁。

被许多后起之秀奋力追逐的安利正体验着“逆水行舟”的考验。截至今年1月20日,国内直销行业已有71家企业获得了直销经营许可,并在2015年创造了1929.2亿元业绩,比2014年增长了19%。其中,有15家企业的业绩增长率甚至超过100%,有3家企业实现了50%~100%的增长,另有15家企业实现50%以下的业绩增长。

显然,只有递交夺目的互联网成绩单,已有庞大业绩基数的安利才能证明这只是转型期的下滑“阵痛”。

20万名安利经销商开通移动工作室

安利的全球互联网战略早在5年前就已,记者注意到,安利此番在华战略转型的最大亮点是充分凸显移动端的力量。据悉,在安利落地的数字化战略中,包括商务支持模块和社交支持模块,前者由三大平台构成,分别是安利易联网、数码港APP和微信服务号,整体近似于安利版网上营业厅,而其中两个都偏重于移动端。

《2015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白皮书》数据则支撑着国内移动端的潜力。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已达5.27亿,仍在高速增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不断提升达到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去年年中,安利开始在内部试运营移动工作室,营销伙伴可以在手机上实现O2O创业,从形式上看,它有些近似微商,但除了传统的形象展示、在线销售外,还能提供内容营销和商务数据服务――这被视作整个社交支持模块的核心。

“目前只有中国有移动工作室,因为社交平台与商务的结合要看机会,在中国,微信已经打开这个平台,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的Facebook还没有开始商务合作,所以海外这两块仍然是割裂的,这方面中国比较领先。”颜志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据记者了解,从3月1日正式开放后,已有超过20万名安利经销商开通了自己的移动工作室,保守估计直接覆盖终端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过亿人。

不过,移动工作室当前的人气还不能直接转化成业绩收入。颜志荣对记者透露,去年9月开始工作室只是开放给一小部分人使用,还需要一些团队教育的过程,“毕竟安利已经在中国营业20年了,我们的核心团队年龄都在45岁以上,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去培训他们使用互联网工具。”

“其实在测试阶段也是看看哪里还有一些痛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优化体验,所以暂时并没有将它纳入业绩属性去看待。”颜志荣说。

而这其实正是这艘直销航母必须付出耐心的过程。记者注意到,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在所有消费投诉中,远程购物投诉达到2万余件,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70%之多。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时,远程购物体验太差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者最大不满之一。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银行 营业网点 深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173-02

在自助式服务和电子银行渠道大幅增加客户便利和银行服务效率的同时,基层营业机构由于能够提供人性化的交互服务,便于处理高价值、较复杂的交易和服务需求,仍然为众多客户所依赖和偏好,也是银行最主要的渠道,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点将继续成为银行经营的最重要平台。目前,建设银行的营业网点已超过14000家,作为一家大型银行,其线下网点不断深化转型已势在必行。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建行的客户排队等候时间平均降低5分钟,客户服务能力增加15%,这一简单的数据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营业网点转型和升级。

一、建设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历史回顾

2006年开始,建设银行借鉴美国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的现金经验,在全行统一实施了零售网点一代、二代转型,实现了全行零售网点柜面服务和销售流程的统一,网点功能逐步由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产品驱动型向客户驱动型转变,网点服务功能和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随着转型工作深入以及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银行经营管理集约化的需要,零售网点在网点转型之后也面临一些新的方向。

具体而言,从2006年开始的零售网点一代、二代转型,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基于数据和事实,一代转型提出了六大方面32项改进措施,即:以客户为中心设置岗位和角色,优化人员配置(五岗位一角色);重新设定大堂经理职责,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大堂经理作用,推行“大厅制胜”;树立“网点精神”,规范员工行为,改善员工服务态度,正面激励员工;优化柜面业务操作系统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二代转型设计了六大方面49项改进措施,即:岗位设置与职责、客户经理销售流程、VIP客户管理流程、VIP客户服务流程、业务主管指导、业务工具等。一代转型针对营业网点,重点解决了大众客户的标准化服务问题;二代转型针对理财中心,重点解决个人VIP客户的差别化、专业化服务问题。

营业机构经过一代转型和二代转型洗礼之后,实现了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销售服务从“产品驱动”向“客户需求驱动”模式转变。零售网点转型工作受到全行上下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尤其是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零售网点转型以来,全行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经营客户”、“高端制胜”的经营理念,营业网点柜面服务水平、销售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建设银行营业网点转型后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设银行营业网点转型后的新问题

随着网点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建设银行网点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客户服务流程和服务体验波动性大;营业网点的销售能力未达到充分释放;营业网点内布局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营业网点资源未得到统筹利用。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上的观念落实不到位,也有零售网点转型项目本身客观存在的弊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吸取教训、及时调整、优化提高。

一是零售网点转型范围具有局限性。零售网点转型一代和二代的实施范围均局限在网点的零售单元,会计单元未纳入在内,因此,零售网点转型只能够调动和使用营业机构的部分资源。受柜员数量的制约,常常出现岗位设置不规范,人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以致很多转型措施落实不到位,流程走样。

二是“五岗位一角色”的真正效应未能体现出来。突出体现在网点人员的岗位和角色转换问题。部分转型网点的“五岗位一角色”中,高级柜员与普通柜员之间、个人业务顾问与大堂经理之间的岗位划分不够严谨明确,职责分工存在交叉与冲突。

三是一代转型和二代转型存在割裂。从网点功能角度讲,交易核算、产品销售、中高端客户维护是网点三大主要功能,零售网点转型本应统筹考虑这三个方面,一并推进,但一代转型仅考虑了产品销售与交易核算的分离,而将中高端客户维护放在二代转型中进行,最后形成了网点大厅和理财中心两套独立流程,但流程之间如何衔接没有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配置的混乱。

三、建设银行营业网点深化转型的探索

(一)营业网点深化转型的总体目标

建设银行营业网点深化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一代、二代转型、对公转型及前后台分离的成果基础上,固化成果,全面实施、优化流程、完善机制。

固化成果就是巩固零售网点一代、二代转型服务和销售模式,重点固化员工行为、语言、服务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全面实施就是在吸取零售网点一代和二代转型的成果和对公转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网点转型,统筹考虑各种类型网点的管理和发展,保证对外服务形象一致,客户体验一致;优化流程就是通过对公、对私业务的业务和岗位整合,实现网点柜员综合化管理,充分释放网点的营销和服务资源;建立机制就是建立与转型后岗位角色和服务模式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为服务模式规划和员工积极性的持久保持提供源动力。

(二)营业网点深化转型的具体内容

基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建设银行现阶段营业网点深化转型必须进行两方面转型:网点综合化运营模式转型和激励机制转型。

1.网点综合化运营模式转型。网点综合化运营模式转型,就是在营业网点一代、二代转型、对公业务转型和前后台分离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打破网点部门条线分割的界限,以客户为中心,将网点内对公、对私业务流程和岗位重新梳理和整合,统筹考虑,实施柜面流程全面再造,全面推进网点“三综合”建设。

(1)网点综合化运营基本模式。首先,网点功能综合化。网点功能综合化可以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实施。对金融许可证许可办理对公业务而且人员配备充足的网点,可以优先推进支票和汇兑等业务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夯实对公产品营销服务基础,扩大小微企业、结算客户服务面。对金融许可证只许可办理个人业务的网点,根据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需要,变更金融许可证经营范围。对新设网点筹建时需结合综合化经营服务要求开办对公、对私业务。网点的功能定位要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对确实不需要增加功能的网点,可以按专业专注要求,打造成专注销售个人银行产品或对公精品的精品网点。因此,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以客户为中心和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其次,网点柜员综合化。柜员综合化可以采取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方式组织实施。一是业务分类,按照业务风险可控和客户一站式服务的原则,对业务类型相似、流程同质性强的对公和对私业务进行整合,梳理出对公柜员和对私业务进行整合,梳理出对公柜员代办理对私业务或对公柜员待办对公业务的种类;二是岗位调整,根据业务整合和网点风险控制的要求,按照综合化功能的网点的需要,重新设置综合化网点的岗位职责,岗位设置标准。三是分类指导,对拥有“三大一高”客户资源丰富且物理区域分离明显的大型综合性网点,对公和对私柜员要提供专业、专注服务,确保为对公、对私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一揽子金融服务。对于物理区域分离明显但业务规模中等的网点,结合对公、对私客户业务办理特点,灵活安排对公柜台办理部分对私业务或对私柜台办理对公业务;对于物理区域分离明显规模较小的普通综合型网点,按照综合化网点功能分区要求,对对公和对私功能分区重新进行整合,使对公、对私客户在同一区域接受服务,实施网点综合柜员制,柜员不再区分个人柜员和会计柜员,统一为网点柜员。

第三,网点营销综合化。网点营销一体化包含产品销售一体化和客户营销一体化。产品销售一体化,高级柜员、业务顾问和个人客户经理组成产品销售综合团队,低级柜员负责标准化的银行产品销售,个人客户经理负责复杂的、个性化的产品销售,高级柜员发现产品销售机会进行推荐。客户营销一体化,个人客户经理和对公客户经理组建成联动的综合营销团队,承担公司、个人、理财、结算、小微企业、消费金融等所在市场营销责任,建立面向客户、责任清晰、精简高效的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全方位、多样化需求。网点营销一体化可以在综合型支行、单点型支行和兼办对公对私业务的网点型支行及分理处实施。网点营销综合化需要建立联动营销工作机制、建立联动营销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以及建立公司一体化综合考核机制及科学合理几家和交叉买单机制。

(2)网点综合化运营具体措施。网点综合化运营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客户服务,积极推进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推动单功能网点转型,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整合功能区域,提高网点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综合柜员制,支持网点综合化运营;加强综合营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市场拓展能力;优化网点劳动组合,奠定网点综合化服务基础;分流、移出网点事务类工作,重组柜面业务流程;进一步深化前后台业务分离,提高集约化运营能力;理顺管理职责,促进营销服务转型;严控管辖行人员数量,薪酬、人员向营业网点倾斜;调整优化网点结构,夯实经营与盈利基础;统一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确保网点运营安全;定期开展员工职业生涯培训,提升员工归属感。

2.网点激励机制转型。营业网点深化转型后,网点内部岗位分工已经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关系也被打破,原有的考核机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新的网点综合考核机制,即进行网点激励机制转型。所谓网点激励机制转型,就是要建立网点负责人、公司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柜员、业务顾问组成的考核体系。包含条线内费用分解、条线对条线人员的考核和条线间公私联动考核。网点激励机制转型,就是将原二级分行“块块考核”为主转为“条条考核”为主,通过条线与岗位的考核,实现同一岗位的统一考核办法、统一产品统一激励标准、不同岗位统一差异标准。

(1)条线内费用分解。计财部门根据条线的人员总量和当年分行人均绩效制定关键指标考核,切块分配到个金、个贷、信用卡、电子银行等各条线部门。由各条线部门负责条线内费用的分配、考核办法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审定等,计财部门负责根据条线部门分配结果进行分配。

(2)条线对网点的考核。条线各部门负责的产品应根据上级行要求和分行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客户、存款、中间业务、贷款、重点战略产品)和阶段性难点,合理分配费用资源(人力费用和营销费用)。

对柜员的考核应重点关注业务量、现金收付量、产品推荐销售等,对重点产品实行买单考核的,由分行直接对柜员进行买单。

对营销主管主要考核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客户新增、发卡和电子银行等,重点考核新增量;对营业主管主要考核业务规范、差错率、违规积分情况;对公司客户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主要考核存款、客户新增、中间业务收入和AUM值;对银行业务顾问主要考核产品销售、存款、中高端客户推荐。可采取按季度考核、全年奖金池清算的办法,加大对客户经理和业务顾问的直接考核力度。

(3)联动营销考核。综合化营销队伍建设后,首先要在分行层面明确联动内容,如工资、发卡、年终分配、各类市场、个人高端拓展,会计营运条线的个人业务拓展,个人对公司高管的个人理财服务、产品优先优惠等。其次是在计财部的条线费用分配考核中明确联动考核分值;在对客户经理考核中实行双线公私交叉考核指标,实现公司和个人业务的互动。分行在每月和每季度的工作中要将联动营销和产品交叉销售工作作为业务分析的重点,总结优点、分析不足,不断改进。

四、结束语

网点转型是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深化网点转型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点资源优势,不断提升银行营业网点对外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银行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

建设银行在一代、二代零售网点转型的基础上,现已全面进入三代网点转型阶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建设银行综合性网点新增加3189个,开办对公业务的网点比例由原来的71%提升至87%,总数达到12640个。综合性网点单一对公柜台转型为综合柜台12070个,相当于新增了3000多个办理对私业务的储蓄所服务能力。新增综合柜员52561人,综合柜员占比由27%提高到65%,客户可在转型网点享受便捷舒适的“一站式”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银行将继续大力推进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全面转型,而服务渠道的转型或将是未来五年战略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朱枫林.中国银行实施网点战略转型的研究.吉林大学,2011

[2] 马怡卓.营业网点转型 银行业务全面升级.西部论丛,2010(6)

[3] 古洁.浅谈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建设.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6)

[4] 殷方花.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研究.山东大学,2011

[5] 林巧红.网点转型走过的路.领航财富管理,2012(12)

[6] 刘义汉.湖北农行网点转型战略研究.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3)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零售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不同类型零售业态的不同特点与之配套的渠道设置企业的分销模式。

中国销售有别于“洋销售”

国内目前的销售与国外的销售在某些程度上是存在着差别的,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目前的营销手段及市场环境和国外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1):

所以,大型跨国公司基本是将市场与销售一体考虑,市场在先,销售在后,销售相对于市场而言,更注重的是执行,跨国公司更看重品牌引导和消费者拉动。而中国市场则不同。

终端特性决定销售模式

时至今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在很多方面已经逐步和国际接轨,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留它的独特性质。这种特性主要是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而这种特性对销售的影响,以前普遍认为是对渠道中经销商的影响,从国营糖酒站、供销系统向民营个体经销商转变,然后再由单纯批发流通向服务终端转变,所以才有现在的精耕细作及渠道下沉的种种观点。

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象而忽视了本质,究竟什么才是对渠道起决定作用的真正原因呢?是零售终端!由于国内终端类型的多样性造成了今天销售渠道的复杂,同时也带来了远远高于国外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两个例子:

其一:某饮料企业希望开发报亭销售,经调查发现,A市有500个报亭,平均每天每亭可销售1箱饮料,每个报亭的面积约2平方米,扣除必要的经营面积,可储存饮料空间为1箱,这就意味着如果开发报亭渠道,每天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对500个点进行一次配送,如果销量上升,部分点甚至需要每天送2次(如果能增加库存,可相应减少次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考虑采用哪种经销形式?是总经销还是密集分销?

其二:某高档威士忌在A市可供选择的零售终端有5个商场超市及20间夜店,平均库存周期为15天,你又会考虑什么样的分销模式呢?

答案显而易见。可见,一个企业运用的分销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产品销售终端的特性,如果是比较规范的现代零售业,可以直销或者通过大的商,如果是比较零散的传统零售业,则需要经销商、二、三级批发,至于精耕细作之类的说法,是基于某种销售模式之下的管理方法,是终端拜访的一种操作,“大客户制”的总经销商也需要拜访终端,前文举例的威士忌,即使终端数量少,采用总经销,也是需要拜访终端的。

终端对销售模式的四大影响

终端对销售模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终端中的购买习惯。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方式。这一点在国内外基本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啤酒在国外基本上是家庭消费和夜店消费,但中国在餐饮消费居多。这意味着同一产品在国外和国内的销售终端上存在差异,带来销售渠道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这种不同终端的销量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那么这种产品的在国内的销售模式就会发生变化。

2.终端的种类(类型)的多少。国外的销售终端相对简单,现代KA所占比重高,这些客户相应有一些约定的国际惯例和流程,管理比较容易。而国内目前终端的性质就很复杂.有现代零售,也有传统零售,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业态,比如虽然是超级市场的模样,但它不连锁(或小范围连锁),仅仅相当于一个大型食杂店,但它又需要陈列、理货、导购,甚至账期。对于这类终端,还要考虑商誉问题,所以.采用经销商服务可能更合适。

3.终端的特点和经营习惯。终端的特性对渠道的影响在前文的举例中已经介绍到,报亭的营业面积决定了对它配送的频繁,对销售模式的影响显而易见。这点更能说明中国零售终端的复杂性,杭州市的大型餐饮店习惯于将所有酒水经销权一次性招标卖出,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收回资金,也可以提高卖价,但对厂家来说,并不合适,因为厂家不能提供自己产品以外的其他货物,这时,一些经销商就会出面买断经销权,再按类别分别卖给各个厂商,在这种市场上,虽然厂家有其他渠道可以覆盖这些终端,但由于经销权的买断,必然要开发专营酒店的经销商渠道。

4.法律环境和商誉。如果终端的商誉和政府的强制力不够,对终端的信用政策就需要严格控制,控制信用必然会影响业务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找一个能给终端提供信用支持的渠道就很重要。

在零售业态的格局还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分销模式的调整和变化,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除非企业能用一种较为高效的模式满足原有的终端服务需求。

(作者分别系某大型企业市场总监与销售总经理)

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构成

王兴明

销售力量管理从销售队伍的决策上,涉及队伍的目标、战略、结构、规模和报酬:从销售队伍的管理上,涉及销售个体的招聘、培训、指导、激励和评价;从销售过程控制上,涉及目标分解、工作项目确定、业务员行动管理和对行动效果的评价。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同时做好这么多工作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

一、专业销售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1.能够到位执行企业的营销决策。从现状上看,中国企业的问题表面看是营销不足,本质上却是销售管理不足,也就是执行不力。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不但能够准确地执行企业营销决策,更重要地是它能够化解许多营销不能化解的问题。市场上的问题难以全部预见并规划,而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却能够让许多问题逢凶化吉。

2.专业的销售管理可以造就专业的人才。目前多数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简单、粗糙、松散、零乱。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出人才。

3.能够为营销决策创造良好的条件。专业的销售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它能够涵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目标制定系统、行动管理系统、市场评价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市场监控系统、市场研究系统和渠道管理系统,每一项工作都会提供详实的信息。

业务员的工作应该有两大成果,一方面是业绩,另一方面信息。由于管理不到位,业绩变成单纯的销量,信息则几乎被全部“贪污”。业绩的积累推动企业有形财富的积累,信息的积累推动企业无形财富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信息流失既使企业的营销决策失去依据,也使财富积累两腿断其一。

4.能够提升企业利润。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专业的销售管理提升业绩主要依靠专业的销售工作,目前的销售管理提升业绩主要依靠政策和其他手段,是用费用堆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现出实现利润的功能。

5.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是建立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的基础。营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能是战略

问题,而销售则是一个战术问题。如何让战术指向战略,则主要依靠专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否则销售工作只能伤害企业战略。

6.够帮助企业减少市场风险。风险无法根除,但可以管理。许多企业轰然倒下,其根源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以至于对问题视而不见,越积越多,直至最终爆发。

二、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轮廓

1.组织架构和流程。在组织建设方面,最本质的东西是效率,需要明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更有效率”,而不是“什么的组织更规范”。许多企业照搬所谓的“先进模式”,结果是形成僵化的组织。在组织设计中,现阶段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企业销售团队的整体素质,一是管理人员的能力。专业销售管理体系的关键不是形式的专业,而是设计方法的专业和运行方式的专业。

2.销售工作的计划体系。对付市场的无序,最有效的手段是内部工作严密的计划性。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企业的销售工作主要体现在分配销售指标.而对于如何实现,通过哪些工作实现则缺少计划。这样的业绩只是一个销售量,既不代表进步,也不代表完善,是在做销售而非销售工作。

3.行动管理系统或报告系统。许多企业将行动管理简单地看做监督系统,没有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实现对销售人员的过程管理既能够达到管理的目的,也是企业建立市场信息系统的有效手段。

报告系统既要考虑企业需要,也必须考虑人员的素质,最好的途径是逐步升级。同时,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并运用报告系统,否则,最终也会因流于形式而终止。

4.工作评价系统。这方面的关键在于有什么要求必须配套对应的评价指标。要求再全面,如果到最后全部集中在业绩评价上,业绩以外的要求就无法落实。

5.报酬体系。报酬是对工作的回报或是对业绩的回报,是评价企业报酬体系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指标。所有人员都不会重视与报酬无关的事情。

6.培训体系。培训的目的是能力转化,即不同层面的能力转化。首先是内部能力的转化。包括高层能力到中层能力的转化(高层对中层的培训与指导);中层能力到基层能力的转化(中层对基层的培训与指导),这既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培训工作的最主要方式。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人力资源。其次是外部能力向内部能力的转化。包括接受外部培训和咨询,以及企业间的学习。再次是内部能力向外部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对经销商的培训和指导,使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

【战略协同篇】

让营销成为销售的动力

薛俊民

相当多企业对于营销“职能”认知存在缺陷,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太多误解。有些企业营销部门是“稽查大队”,被动监督;有些企业营销部门是决策参谋,对上不对下。事实上,“营销是销售的动力”已成为众多优秀企业不断成功的真实写照。

1.“营销是参谋”。营销为销售提供更为全面的市场动态信息和趋势分析。

销售的业务员时代已经结束,团队销售意识已成为目前销售的核心理念,它也意味着销售工作成体系推进的战略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线销售人员整天忙于具体事务,很难有充分时间接触全面的市场动态信息,了解更多的区域产品销售趋势分析。要改变“业务人员的单兵作战”模式,营销人员是必要的信息桥梁。

在一些优秀企业里,营销部门每三天(或一周)会向销售部门提供各区域营销通报,内容包括:本品、竞品动态;本品各区域销售进度;各单品销售进度;促销活动进度及存在问题:相关区域市场动态;营销部门最新工作动态等。销售一线人员能最快捷掌握准确的分类信息,是团队协同作战的必要条件,销售一线人员只有更快掌握详尽的市场信息,才能终结传统的工作模式,适应现代营销工作。

2.“营销是大脑”。制定销售目标,并用支持手段保证完成目标。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销售目标是老总直接下达到销售口,然后销售口向营销部门要支持力度”。这种流程倒置产生了大量纠纷销售口完不成任务责怪营销支持不到位;营销成了咨询机构,营销老拿“执行力不到位”这一千年借口推脱责任;缺乏两个部门有效的沟通和关联体系约束,缺乏关联一体的激励体系刺激,误解就不可避免了。

正确的做法是营销部门根据区域市场调研信息,综合本品、竞品市场表现,结合企业对区域市场的战略要求,提出企业年度目标及各区域分解目标,报老总批复;然后营销部门拿这个目标量会同财务及相关部门拿出支持力度;有了目标,有了可行性支持,营销部门就应该拿这些方案、计划和销售口沟通,征求意见,达成共识。

要发挥营销的“大脑”作用须重视两个关键点:营销是销售目标的制定者和后勤保障,是控制点;销售目标的激励体系先针对营销,其次才是销售。

3.“营销是管家”。营销对销售利润率负责。销售负责业绩,营销负责支持,“收支两条线”。一个是挣钱,一个是花钱。销售口为完成业绩会不断要力度,这时就会要求营销部门针对市场动态变化拿出对策。营销部门产品经理应在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动态,考虑单品市场费用使用情况,然后给出回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营销的管家职能主要体现在市场费用管控上,营销部门应该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做出严谨而合理的诊断,让市场费用能用在刀刃上,“费”有所值。

4.“营销是评估”。营销提供经验、教训案例及预防措施。营销部门由于职能所在,有足够的信息资源能对正在进行或已结束的销售过程或促销活动进行评估,总结案例的经验及教训,供销售部门参考;营销部门能对正在进行的销售行为提出预防方案,以免出现老问题;营销部门依据一线人员的信息反馈,对本品、竞品在区域市场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提供区域市场进一步开拓的战略性建议。

把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

杨永华

经销商成长过慢往往成为企业成长和创新的“瓶颈”。因此,站在销售工作的立场上,将企业能力转化为经销商能力,成为能否真正做好销售工作的关键。

第一,企业必须转变认识,重整企业价值链。没有多少企业真正将经销商视为企业价值链当中的关键因素。企业相对进步较快,经销商相对进步太慢是厂商矛盾产生的根源,所以如此,问题出在企业只关心业绩,没有真正关心经销商的成长。企业必须将经销商真正纳入自己的价值链,并按照销售工作的需要,使价值链中的各成员和要素相互匹配,才能建立完善的销售系统,重塑自己的销售力量。

第二,将自己的战略思考转变为经销商的战略能力。企业与经销商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争议,表面上看都是具体到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而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不难发现是双方战略能力的冲突。大部分经销商很少有一个基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经销商大部分以“生意人”自居,既然是生意就意味着从事一种买和卖的活动。过多的追

求短期利润而缺少发展性眼光,为了一时一事的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规划。所以,企业必须将自己的战略部署用引导、培训、宣传的方式,向经销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并与经销商共享战略利益。

很多经销商热衷于已经成熟的产品,从骨子里排斥企业上新产品,因为经销商没有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培育并成功运作的新产品才能保证自己的经营稳定和发展;很多经销商在企业支持费用搞活动时,会从这笔费用中拿出一部分偷偷的塞进自己的腰包,因为经销商没有意识到只有这笔费用全部投放到市场才能保证自己的“地盘”稳定,才能更长时间的收获。

因此,企业必须向经销商输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企业只有将自己的经营能力通过销售人员核算、对比方式传授给经销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才真正的实现同甘共苦。

第三,将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普遍高于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实当中,企业销售人员对经销商往往是顾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老是单一的去思想灌输;同时,经销商也觉得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熟悉与能力是两码事,不屑与企业的销售人员合作。这种各自为战的“本位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了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操作市场的一种障碍,且这种障碍是销售工作难推进的首要阻力。

企业将自身的市场操作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能力,一是企业在对销售队伍管理上要采取管控措施,防止销售人员在市场上只给经销商“上大课“,让销售人员真正深入市场当经销商业务团队甚至是经销商的“陪练”,让经销商和经销商的业务团队像企业的业务团队一样优秀。二是企业将市场操作的要点汇编成册发放并定期对经销商培训,规范经销商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将企业的销售管理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销售管理“克隆”,而经销商只要肯从厂家学习、借鉴,很简单的就能建立与厂家相适应的销售管理体系,只要驾驭了这套体系,经销商便有了自己的销售管理能力。

企业只要肯花费一点点精力,帮助经销商建立一套销售管理体系的框架,让销售人员在市场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帮助经销商修正、完善。企业的销售管理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销售管理能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五,将企业人才的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人才能力。“企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员工发展的速度”已经成为企业普遍认可的思想,人才战略也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而大多数经销商仍然靠着“亲戚帮”。企业在拼命的揽才、用才、育才,而经销商无动于衷,仅此一点也说明了经销商相比企业而言的短视。企业向经销商派驻的销售人员中比经销商的“亲戚帮”不知强过多少倍,但经销商却有排斥心理。

如何将企业的人才能力转化为经销商的人才能力呢?

1.培养经销商的“人本思想”和人才意识。将经销商和经销商的骨干人员纳入自己人才战略规划,并花费一定的功夫去培养自己的经销商或经销商的骨干人员。

2.销售人员本土化,以企业为主对经销商的人员进行“换血”。将企业销售人员的本土化与企业销售团队建设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来建设。

山东九阳公司只有销售管理团队,业务人员全部本土化,经销商的业务团队成为九阳业务团队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做不但节省了费用,更重要的是真正将销售工作落实到了终端,从销售组织方面实现了厂商一体化。

企业都扮演转化者的角色,这种转化,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与意识输出。尽管这种输出或转化还附着企业自身的利益要求,让经销商感觉不舒服,甚至心理上的抵拒,但事实最终会告诉经销商:这种转化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

销售与品牌战略的无缝结合

沈 萍

品牌战略常被认为是市场总监或是市场部的事。

许多企业,虽有整套的品牌发展计划书,在这些计划里对品牌发展的各个维度也会有描述,或许还订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和里程碑,但是这些计划往往与销售计划之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实际联系,常见的例如品牌定位在中高端,而销售却走低价路线,只为尽快获取销售额;如品牌发展计划需要在3年内渗透到连锁超市,但是3年后销售还限在传统的百货店,因为销售部想在最出销量的百货店渠道重点投入人力和财物资源;这不能简单地评论市场部与销售部孰高孰低,这要看企业是如何制定考核市场部和销售部的KPI以及日常如何管理营销的。

无论企业的营销成熟度如何,一般企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品牌战略,但是这些战略如何与销售的高效结合,却反映了企业的营销管理质量。高效的结合是指企业的销售密切配合了企业品牌战略,实现销售与兑现品牌承诺、实现销售的产品线与品牌定位的连贯一致性、实现销售的促销手段与品牌价值的逻辑关联等方面的无缝结合。这种结合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长远目光和营销团队内部的高度协作,也需要将战略化为实际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推广策略的选择

我曾服务过的飞利浦小家电作为小家电国际领导品牌,其完整产品线、时尚设计、高质量等特性满足了中高端消费者对时尚家居生活的追求。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如何把握推广策略与销量之间的平衡,既需要对公司品牌战略的高度认识,也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

飞利浦小家电的诸多厨房电器,在引进之初,即便对上海、北京等地的大都市消费者来说,也是前卫而陌生的。记得当时引进搅拌机的时候,虽然公司在一些A类专柜派驻演示员进行产品演示,但是销量一直没有进展,而销售目标的压力要求业绩必须有所突破。在我的队伍里,无论是市场部还是销售部的同事大半的人认为要想提高销量,必须调整销售价格,因为他们听到很多促销员和演示员说消费者认为价格太贵。

我到专柜观察,发现演示员的物料基本都是黄瓜、西红柿、黄豆等普通物料。因为销量上不去,考虑到Rol的要求,部下们为控制物料成本,压低了演示物料的预算。但他们没有考虑过,与我们有类似外型和功能产品的国产品牌,例如海菱的演示台前放的是同样的物料和盛器。我问他们,如果提供同样的解决方案即只是为了将黄瓜、西红柿等进行粉碎,为什么必须是飞利浦的产品而不是国产品牌呢?只是搅拌黄瓜、西红柿的消费者是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呢?我们的品牌传播的是健康、时尚的家居生活,即不仅是健康,还要时尚,那么在物料的选择上,我们是否应该改变?部下恍然大悟。

我们先在高端的商场做试验:周末在位于当时上海CBD的虹桥友谊商城,进行“时尚夏季、健康选择”的专题演示,现场用产品包装盒、演示台、主题易拉宝、应季高档水果等营造出诱人的气氛,演示员在洁净的演示台前用奇异果、火龙果、荔枝和牛奶、冰激凌、冰块等为消费者现场制作各种名称时髦、味道可口的饮料,然后倒进漂亮的玻璃盛器中,再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并且在现场分发公司印制精美的各

种用搅拌机料理的美食与饮料,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纷纷踊跃购买。活动下来发现,搅拌机销量同比增长了45%,而物料费仅增加了数10元。

我们立即在各地专柜推行新的演示方式,搅拌机的销量得到了快速增长,销量上去了,市场份额领先了,价格又得到了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向目标消费者进行了高效的沟通:这不是黄瓜向奇异果的转变那么简单,而是对消费者内在需求满足的区域变化。如果纯粹强调搅拌的功效,就根本没有触及公司产品的根本目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把食物搅碎,它的目的是提供消费者健康、时尚家居生活的解决方案。黄瓜当然是健康的,但是如果飞利浦与其他品牌一样都演示黄瓜,就无法将飞利浦小家电对消费者情感需求满足的价值表达出来,也无法让消费者产生时尚的联想。需要消费者产生价值和情感认同的销售决不是用低价沟通实现的。

点评:品牌战略不是什么“高级的”上层建筑,它必须化为具体的营销行动,否则就是一堆废纸。

能否连贯和定向服务同一目标消费群?

我的一家客户是电器零售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每期的邮报中必选一些被认为是有市场震撼力的品牌型号作为抢眼的特价商品。令我吃惊的是,海尔空调新上市的多款型号被不止一次放在“新款特价”在邮报首页。我询问客户,这些邮报海尔的业务员知道吗?回答是肯定的。我更疑惑海尔是如何管理它的品牌定位以及价格。如果新上市的型号就已经打特价,无疑是向消费者发出价格信号,海尔的产品是廉价的,或者说海尔品牌定位在向下走;这样一来,老款型号(通常性价比不如新型号)的库存将如何?消费者的选择将如何?

虽然没有向海尔求证过,但我相信这不是海尔的初衷。尽管如此,这至少可以反映出海尔的品牌战略中缺失了对如何连贯和定向服务同一目标消费群的关注,所以在日常销售管理中,海尔的队伍忽略了对这一部分的管理,只求短期的刺激购买,不管品牌是否能与同一目标消费群沟通(价格也是沟通手段之一),如果一个品牌沟通语言不一致,就很难保有顾客忠诚度,因为这个品牌自己就不“忠诚”。

点评:品牌战略必须与日常的营销管理密切挂钩?它不仅仅是一些抽象地描述?必须是可以遵循并且严格执行的管理原则(例如新产品是必须保证多少时间内不得打特价)。

你会怎样管理网络销售渠道?

开展B2c是很多品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企业容忍他们的自己网上商城没有价格(例如科龙网上商城)、或在别的网站上让别人随意卖(例如欧莱雅专柜促销员偷出来的促销试用装),似乎没有一个企业的网站想到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确认网上销售的合格分销商(他们很可能会在网上列出传统渠道的分销商)。这等同于在传统渠道的各种店铺里有企业的产品卖,但是供应来源不明。如果在传统渠道里出现这种状况,相信许多品牌不会视而不见,但是到了网络,企业将其品牌资产置于各种风险之下,例如假劣产品、售后服务不完善、价格混乱、产品线混乱(新旧型号混乱陈列)、货源混乱(即水货与正贷一起售卖)等等,往往没有引起重视,网络渠道的开发质量和销量肯定还没有成为市场部或者销售部的KPI。

其实,如果配送能力不够,企业不必自建网上商城(然后告诉你的消费者需要等上两三天甚至更久),却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明确列出企业有能力控制的网上分销商清单,如此等同于对传统渠道中授权分销商/经销商的确认。奇怪的是,我还没有发现哪家国内企业这样做过。在我的搜索中,目前只搜索到GE美国明确指出它的家庭电器仅售于沃尔玛,然后我到沃尔玛的官方网站,GE的家电产品果然在那里。

有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人员管理这个渠道的经验还很不够,并且把网上购物归到了完全不同的行业。其实,无论eBay,还是当当网,他们无非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店铺或市场放到了虚拟的世界,人们交易的还是实物。既然是实物,企业的产品,就可能是企业的分销商/经销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及个人通过不同的途径购进的货物,销售人员不应该管理这些货物的销售情况吗?不应该管理这个渠道里企业品牌与目标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内容以及结果吗?不同样可以从形像、价格、进贷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去管理吗?

我曾想从eBay的网站上购买产品,我以自己熟悉的飞利浦小家电产品作参照,结果发现有一家自称“北京飞利浦批发须刀总部”的供应商非常活跃,查看供应商地址,我知道那肯定不是飞利浦小家电指定的经销商。这家供应商连飞利浦小家电产品的型号也写错,进到它的网站www.458.com.cn,出现更多飞利浦、松下等品牌的产品,至少飞利浦小家电产品的售价远远低过指定经销商的进价,令人生疑它的货源以及货色。更让人绝倒的,是飞利浦男士仪容系列的代表型号HQ8894被网站如是(图一)展示,完全不符合飞利浦小家电男用护理系列的产品形象。

我随即访问了飞利浦小家电官方提供的在线商店网站www.philips.com.cn搜索,我根据程序试过数次,都不能搜索到任何有出售HQ8894的在线商店名称。飞利浦声称它的小家电产品“在各大在线商店均会有售”,结果却不能搜寻到任何结果。其实例如e国网上商城就有HQ8894售卖,虽然它的零售价也低过了经销商标准进货价。

即便是走在其他品牌前沿的飞利浦还没有真正有效管理起网上销售通路,而事实上,那些非授权经销商卖得非常欢实,消费者几乎也不会从飞利浦的官方网站去搜索它的产品[如果用Google搜索,满足条件的在线商店、交易平台(例如eBay以外的淘宝网等)就数不胜数了]。当飞利浦把它指定的在线经销商/零售商列出或链接到自己的官方网站时,我相信飞利浦才真的开始管理起这个渠道,因为一旦链接,不但意味着品牌和销售的管理,同时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责任。目前来看,这或许只是市场部和IT部门之间协作的产物,还没有销售部门的介入。

线上营销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等待合适时机切入

“目前,移动营销缺乏客观、权威的评估机制,对于营销效果的衡量还需要深入研究;另外,从渠道结构来看,德尔惠目前的渠道重点在三、四线城市,德尔惠的目标消费者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度还有个过程”,德尔惠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曾静这样解释目前在移动营销方面没有相关投入的原因。移动营销其实形式多样,很早之前就有的短信、手机报等也是移动营销的一种;不过,移动营销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还是在近两年。2011年,多家移动广告平台获得不同程度的融资,移动营销热随之扑面而来。尽管这两年移动营销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现在单独的成功案例还是比较少,移动营销要想真正成为广告主常规的营销方式依然还有一段路要走。正如德尔惠的规划,现在会加强移动营销模式的研究,将根据品牌策略的需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适当时机进行深度的移动营销模式尝试。

汽车行业契合度高

“凭借个性、科技、潮流等元素,‘Encore全城大搜·藏’一上线便给别克Encore正式拉开上市大幕制造更多话题和更大宣传声势,同时此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的关注,并让别克Encore在年轻消费主力军中迅速得到了认可”,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品牌总监刘奇这样形容别克正在线下火热进行的Encore全城大搜·藏活动。移动营销由于科技感十足而倍受汽车行业的青睐,而此次别克的Encore全城大搜·藏活动同样也不例外。据悉,这款APP游戏融合了APP、LBS和AR技术的新颖互动形式,给人们带来了网络游戏般的体验。

“移动营销是目前全新的营销工具和媒体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消费者的关注。由于新福克斯的品牌定位是高科技、动感操控,比较符合移动新媒体的特点,有较好的宣传契合度,因此在2012年新福克斯上市中运用了许多移动营销的方式”,长安福特福克斯品牌经理邓凌这样形容移动营销的作用。长安福特是国内最早使用APP营销的车企之一,2010年广州车展期间,长安福特就上线了互动性及强的“福享连篇”APP,而今年新福克斯上市期间,长安福特更是做了新福克斯、新福克斯增强现实体验等多款APP,让人们在游戏互动的同时体验新福克斯的产品特点。

整合营销的钥匙

“目前乐蜂的整合营销体系是互联网+电视+移动,通过互联网营销实现用户转化是整个营销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背靠东方风行传媒集团,乐蜂拥有强大的电视资源,通过《美丽俏佳人》、《超级访问》等优势电视栏目的营销,完成了电视用户的转化;移动营销扮演整合的角色,将所有用户碎片化时间串成一个整体,将线上线下接合,实际上是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乐蜂网CEO王立成这样说。目前在移动端,除了做好WAP网站外,乐蜂还布局了多种平台的智能手机,也做了APP群,如乐蜂网、乐蜂团购、蜂向标、静佳等,希望通过移动营销的方式把PC互联网和电视两个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并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移动互联已经是不争的趋势,现在大部分营销活动都离不开网络社交,那自然更不能忽视移动端的影响力。手机APP不但能让网友更方便地参与活动,还更多地植入了LBS和与陌生人间的互动功能,增加了活动的社会化属性,同时也会扩展整个活动的影响力”,嘉士伯中国区市场总监黎均炜这样说。冰纯嘉士伯2012年在电视、互联网、户外等多种媒体平台上开展一系列以“不管2012,不准不开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而在移动端则配合进行了“2012愿意清单”的活动,通过移动端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整合营销的目的。

乐蜂CEO王立成

乐蜂网在移动端投入的大多数是活动广告,为了精准营销,以效果来做考量,不做品牌推广,但其实在进行活动广告投放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与受众需求的匹配度,以不干扰用户的上网体验为目标,以此来提升用户的体验,而不是生硬的广告推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活动信息精准投放的同时,能为品牌带来一定的长尾效应,长远来讲为品牌积累一定的口碑,形成用户偏好。

嘉士伯中国区市场总监黎均炜

冰纯嘉士伯历来注重营销的创意和效果,这使得我们对移动营销一直保持着关注,但也是理性的关注。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因此无论手段还是创意都应该自成一体,没有普适的通法。在目前的互联、互动、移动的营销热潮中,冰纯嘉士伯将保持虚心和野心。我们一方面期待能看到更多的像NIKE+那样将产品、技术、移动互联和用户体验成功结合的案例;另一方面,我们要求自己在真正行动之时,要么做某种创意的第一个,要么做成最被称道的一个。冰纯嘉士伯不会盲目跟风和凑热闹,我们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形式。

德尔惠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曾静

与PC互联网广告相比,移动互联网广告更容易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个性化、多样化的营销模式。如果在手机上能够很方便地把企业信息呈现给消费者,那么企业将能很轻松地获取客户,形成销售。移动互联网能覆盖近4亿用户,面对如此巨大的群体,企业将能从中掘得大量财富。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时候,我们曾与手机浏览器UC进行过一些合作,这也是德尔惠在数字营销方面的积极尝试。未来,德尔惠也会加强移动营销模式的研究,将根据品牌策略的需求,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适当时机进行更深度的移动营销模式尝试。

1号店无线事业部总监于丽丽

在移动领域,我们更关注的是顾客体验,而不是营销。从推出“掌上1号店”、二维码购物到“无限1号店”(虚拟的线下1号店),都是我们在无线领域的创新尝试,我们并没有把这些创新定位于营销,而是商务模式的创新。比如我们2011年推出的二维码购物,首次将二维码技术与销售相结合,将商品和二维码以平面图的形式展示在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内,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实时购买;还有我们今年上半年推出的“1起摇”,将在交友平台上深受喜爱的“摇一摇”功能引入无线购物领域。当用户使用时,只需要在同一个时间和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在“1起摇”的某个产品页面中,同时摇动手机,就能共同享受产品的“摇摇价”,并且该产品具有绝对的价格吸引力;此外,就是我们最近上线的无限1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