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范文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的“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的书,它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书籍与书籍艺术中的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的图形与主题

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的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主题图形的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的艺术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认知,是对图形的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直接体现“翻译”书籍的主题思想。用在封面中的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的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的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在图形被视觉感知的同时似可聆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的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应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秘的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著的《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的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的“设计图形”

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前面所提到的“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的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设计图形具有强烈的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的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的特殊性“抽象”而获得的“有意味的形式”。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的艺术品位、欣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特意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的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的模糊认识问题,当今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纹饰、符号的运用

纹饰、符号可称为“纯粹艺术”形式,且东西方差别明显,各自特征鲜明。我国出版的典籍、文献、文学艺术类书籍,具有较高精神内涵的书籍,设计师可依类选择,合理运用。

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水纹、火纹等,或纯正质朴、神秘狞厉,或雍容大度、典雅秀丽,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从传统器物、纹样、服饰中提取这些纹饰或根据某一因素演化、设计出的艺术语言,其装饰效果最能出神入化。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很多都运用了纹饰装饰。巧妙、合理的运用,对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增强书籍的书卷之气,表达内容主题,以及弘扬民族艺术都有极大的帮助。

西方书籍是最早使用纹饰装饰的。中世纪时期的羊皮书,其插图分三种类型:一为首写字母装饰,二为框饰,三为插图,其中框饰部分多由纹饰组成。我国书籍设计的封面设计纹饰因素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常规的封面形态也主要源于西方。从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作品系列《书影》中不难看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封面作品已开始采用纹饰装饰。

符号在书籍设计中也较为常用。“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对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以及作品识别、寓意、信息等功能和形式有重要意义,因为符号亦是一种语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严羽论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设计的书脊与书口设计也是如此。

书脊又称书背或背封。中国传统书籍“包背装”具备书脊特征,传统线装书订口与锁线露于外面虽无书脊特征,却构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籍的艺术风格,传达了中国书籍文化的个性信息。今天的精装书、简装书为书脊设计提供了信息与设计平台。杉浦康平曾形象地把书脊比喻为封面与书底间相互关联的“意向箱”:从设计角度看,它连系了封面与封底的整体性;从表达信息的功能看,封面与封底的信息因素通过书脊一并表达。书籍竖立于书架上,给人第一印象、传达第一信息的便是书脊,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

设计讲究的书脊立于书架之上,能够传递给读者多种信息。书脊设计选取的图形、饰纹及符号等设计语言的意义远在文字表达之外,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书脊已越来越受书籍设计师的重视。

书籍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白;书籍设计;感知

1 “白”的界定

白是一种特别的颜色,白色的获得,是RGB光色的叠加,也可以通过去掉油墨得到。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全色的“白”,也可以理解为无色。它不单单狭隘于颜色,或是某一类设计方式的体现,它有着更广泛的意义界定。白,可以理解为初始,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从接触万物开始,人类就不在是完美的“白”。在某些时候,白意味着“空”,但空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在很多情况下它指的是一种状态。什么都没有,其实它代表的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这种看似“空”的状态下,充满了无限的理解和沟通的潜在力量。沟通,除了语言以外,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目光的接触,没有直接的语言接触,却胜过千言万语;又好像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未知结构,毕加索,马蒂斯永远不会告诉你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多的是观者自己主观的理解。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哲学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意指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无”可以容纳万有。“无即是有”,“少即是多”,“沉默胜于雄辩”等等,这些词句似乎都暗示了“空”所包含的巨大的能量。

2 书籍设计概述

书籍设计包含三个层面:书籍装帧,即书籍装订或封面装帧;排版设计;编辑创意设计。由此可以看出,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封面,到内文版式,外在造型到信息传达,材质的选择到工艺的实现……是一个整体设计的创造性工程。“白”的概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学多艺术与设计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在书籍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书籍设计,大多以纸为媒介,多数纸张以白的形式呈现,除了眼观的白,还有手触纸张的感受,这个“白”包含着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性,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想象力。白色的纸张类型有很多,有的光滑如镜,有的有着粗糙的肌理,有的随和,有的强烈。封面,环衬,扉页,内页等等,需要这些不同的“白”的肌理,去体现整本书的精神。因此,“白”并不单纯是颜色的感受,更多的是综合的体验。白也是相对的,根据周围的环境色,有时会显的暖些,有时会显的冷些,在整个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在基于书籍内容的基础上,牵涉到视觉,触觉,嗅觉,记忆等,对“白”反复斟酌。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依赖文字和图像元素进行版面设计,这当中一定涉及到留白,真正优秀的版式设计有自己的信息气场,即使文字,图像不做为画面的主体内容,也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画面中的每一项元素都很重要,文字的字距,行距的关系,主副标题的关系,甚至页码的大小位置等等。每一项元素之间都相互影响,主负形的影响,留白在其中。王船山在《诗绎》中记到:“无字处皆其意也。”留白是艺术表现的手法之一。在书籍设计中,它体现了现代书籍的创新意识,灵活的运用留白,通过虚实的对比,使书籍设计变为更有意味的形式。

3 留白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在整体的书籍设计中,留白可以运用在封面,扉页,内页设计等之中。如果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留白运用的恰到好处,就能大大提高整体的书籍设计水平。当然,书籍设计中的留白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也不是留的越多就越合理。要想把空间布置的合理,适度。除了要求设计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有艺术直觉。有的设计者的艺术直觉较为敏感,深刻;有的设计者相对弱些,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建立。在整体的书籍设计过程中,留白太多,画面则显得空泛;留白太少,画面则显得拥挤。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画面中的内容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陆智昌的《在路上》《围城》,朱锷的《负建筑》《为什么设计》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高雅沉稳,大面积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阅读的过程也包涵在整体的书籍设计当中,因为它涉及到人的感受。有些精装书,每本前后都会富余一到两张空白页,这个“空白的副页”却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它所形成的是一个空间上的过渡,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视觉上起到的是缓冲的作用。这个过程让人感到舒适,宁静,同时它又起到保护书籍的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留白并不指单纯的一块白色,它可以是大面积的黑,也可以是一块有规律的纹样,或者是平静的水面,空旷的天空等等。它只是在构图的过程中起到留白的作用。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书艺问道》中的扉页设计,只是将书籍二字做了再设计,剩下的就是纸张的大面积红色。大面积红色,和少部分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在视觉上,又通过平面元素直线做了过渡,使整体设计看起来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效果强烈醒目。小面积的空白一样不可忽视,严格意义来说,即使是一小面积的留白,也对书籍的整体视觉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画面中大面积的文字与周围的空间,一实一虚,相互照应,缺一不可。

4 留白在书籍设计中的优势

在整体的书籍设计中,恰到好处的留白是作品能够吸引人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作品的设计方式是以大面积的留白为主,画面当中只有少部分的文字或图形。由于背景空旷,使得这些小部分的文字和图形显得更加醒目,进而称为视觉中心,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提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而引起人们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留白使得画面主题显得更加突出和明确。如果大面积地使用留白,空间内的文字,图像必然会减少。内容少了,必然就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集中。就好像万绿从中一点红,空间面积越大,而主题形象就越突出,这与主题形象的大小无关,是对比,留白在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宽松,空旷的环境让人感到舒适,空灵;而拥挤的社区,会有让人窒息的感受。道理是相似的。留白不仅可以梳理画面中的视觉线,引导读者怎么看;还能够挑出重点,以便更准确地获得信息。同时留白可以缓解视觉疲劳,找到合适的视觉线路,进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写到:“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从他的见解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留白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性。留白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主题,它还能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心里的停顿,并更好的阅读下文,进而给读者以暗示,使读者有时间去联想。留白的概念不是单纯的白色,留白有时比满篇的视觉元素更有说服力,它引导着读者去思考,补充,联想。空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合理利用留白,创作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只有优秀的作品形式才有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籍设计·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57.

[2] 余秉楠.书籍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3] 田旭桐.空白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4] 邱陵.装帧艺术简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

书籍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籍装帧;书籍设计;艺术和工艺

书籍是文化知识,也就是文字、图片的一种载体,在还没有出现电子文档这一媒介时,书籍是其最重要的载体。而书籍的装帧是体现本书内容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像是人的脸面,什么样的书籍就应当配有什么样的装帧,让人在看见它的第一眼起,就对它的内容产生兴趣。书籍说承载的内容,是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将其阅尽的,它是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物品。在社会文明如此先进的今天,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也随之改变,并且是越变越好,在整体的艺术与美感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书籍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其“封面”的设计上,还包括书脊、封底、勒口和正文的排版等等,这些设计在美观和艺术表达上都体现了全方位的统一。

一、概述书籍的装帧

书籍装帧在这个人们的审美观念达到一定境界的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仅是那些简单的实用功能,也不仅仅是对于书籍制造所必须走的一种形式,而是作为对书籍宣传所必须要求的一个环节,它必须将书籍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和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行囊括,并对发行和以后的出售都有很好的预期。那么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科学规范的操作形式,是对于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来说一个重要的要求,并且对书籍本身的内容和思想,也是书籍装帧与设计所必不可少的。书籍装帧要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要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关键就是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二、概述书籍的设计

现在的人们不仅对于服装,饰品、或者其它工艺性较强的物品的设计要求较高,对于这普通的书籍来说,也是要求更高的设计理念的。书籍是一种文化商品,装帧与设计在其商品的市场流通上是与其内容与概念融为一体的,所以书籍的设计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全新世界的挑战,但是由于其本身内容具有引导性,所以在设计概念上有相对禁锢。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更能成为读者与书籍进行简单沟通的最迅速形式,读者会因为唯美的封面设计而驻足,会因为丰富的内容简介而被吸引,在判断其具有可读性后,产生阅读并购买的欲望。所以,书籍设计在书籍在市场和社会上流通和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艺术表达统一

书籍的装帧,包括了书籍的封面设计、插图设计、书脊设计、扉页设计、封底设计、勒口和正文排版等等,众多的设计完成了一个整体的装帧。其重点也就在于封面设计,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虽然有句话说的是“人不可貌相”,但无人能够否认外面在人们交际上所体现的作用,第一印象的重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书籍来说,封面相当于人的脸面,是吸引人们去翻览,去阅读的重要因素。

而书籍的封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吸引人们的眼球,更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传达,离开了内容的表述,就无法对本书装帧与设计的好坏进行评价。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所以对于书的装帧设计来说,内容的传达是重中之重,艺术的表现是其的操作手段。首先,设计者要对书本身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心思想有一个大约的概念;其次,对于本书所要面对的读者群,设计者也要进行考虑,比如儿童类的书籍,就可以应用漫画或者比较可爱的形式,色彩往往处理成高调,强调柔和与天真的感觉;而对于青少年,则偏重于唯美的画面或者精致的表述,色彩就要求有强烈的对比与冲击度;再者学术类书刊就要求庄重,严肃,高雅,色彩不应要求高纯度的对比。书籍装帧与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对本书由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交流,所以在设计上都应当考虑读者群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能力。

将书籍的定位找准了以后,就可以对本书主题思想进行表述,在其立意上得到一个升华,使书籍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引申,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四、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整体统一

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经过历史的变迁所慢慢沉淀的。从最开始的竹简丝帛,到现在的纸质书本,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一直以来,不论书籍装帧设计如何变迁,却都偏重于二维的封面和版式设计,就是现在所认可的“六面体”形态,这个形态的形成,是当代设计师们所共同努力的结果,让一个原本毫无形态可言的纸张,在经过严谨的设计,装帧后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生命并且装扮独特的工艺品。从不同的题材选择、开本选择、材质选择到后来的印刷工艺、内文版式和封面设计的统一,文字字体和字号大小的选择、书脊设计与封底策划同封面设计的连通,切口的整齐与匀称等等,都是一个设计者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书籍的装帧与设计 ,不仅仅是以一个二维的眼光来判断,更是用三维空间的想象来塑造,成就美感与内容相结合的整体统一。

书籍装帧与设计是一本图书的外观体现,它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对于本书内容的了解和其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与技术的组织结合能力。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与价值上,更体现在其装帧与设计后所产生的效果,其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和内容的吸引上。社会在进步,设计也在进步,而书籍的装帧与设计,更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变化着,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其未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刘卉.论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传达与设计者的个性表现[J] .编辑之友,2005(6) :68-69.

[2]甘英.市场运作下的书籍装帧设计[J] .出版科学,2005(2):52.

[3]汪开庆,黄荣敏.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设计[J] .装潢与艺术,2006(3) :217-218.

[4]张海波.关注装帧设计的工程技术含量[J] .出版广场,2004(4):34-37.

书籍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籍设计 扩展 创新形态

书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如果从简装书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书籍自产生之日起就同人们的劳动、生活密不可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在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形态也在不断完善。我国书籍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和多种形态的变化,材料上从早期的自然物质材料到现在的人造物质材料。现今,书籍突破了原有的物质表现形态,进入到以非物质为表现媒介的领域。

一、书籍设计课程的一般概念

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结合了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理性表现和实际动手制作等多个环节,是近年来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重点选题,书籍设计的作品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程是承接专业基础课所学内容,扩展综合能力与设计知识,丰富设计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以书籍设计的内容为主线,涉及书籍的历史、形态、构成等书籍设计的各方面,是一门实用性强、综合性强的重要专业课程。书籍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装帧艺术语汇来提高读者兴趣,拓展设计的精神特性,并充分运用书籍封面、环衬、扉页、内文版式以及插图、色彩、造型来共同参与书籍内容的表现,同时研究书籍设计的广告任务,从而达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学生还要通过学习与研究,能够独立、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更好地将文化内涵同书籍设计创意相结合。

本课程除了需要课程讲授与辅导相结合外,还要求学生做到理论联系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是最主要的问题,拥有了设计创造能力才能把握设计的本质与核心。

二、书籍设计的扩展

书籍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已经确立多年。多年来,此课程的内容大多是进行封面、扉页、目录、内容版式等相关设计的讲授,或针对一些实际项目进行练习。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以信息资讯为主的时代,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也异彩纷呈,如电脑、手机、网络、pda等。这种发展极大地延伸了我们的生活半径。与之相对应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信息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书籍作为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也受到了重要的影响。装帧设计的时代美感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情感肯定形式”也体现在多方面。[2]使用传统纸质媒介的书籍不再是单一形态,而手机、电脑、电子书等多媒体终端更使无纸阅读成为了可能。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不断扩展,单一形态书籍已不再独霸市场,更多书籍形态相继涌现,书籍创新形态设计的发展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代书籍设计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书籍形态的更新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书籍设计正在进入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时代,在这样多媒介并存的大背景下,传统书籍的自身创新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纵观书籍设计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书籍形态是书籍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其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带来书籍的迅速发展。因此,开拓书籍设计思路,拓展书籍设计形态,使传统书籍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性与拓展性,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形态多元化

书籍形态发展至今,历经了几千年时间和10余种形态的演变。自从有了语言和文字,书籍就开始伴随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也在不断发展、变革,书籍设计应充分利用阅读者与书籍接触的每一个方面。书籍形态创新设计应立足于传统书籍形态的发展过程,结合多层面、多角度的形态表现可能,探索多样化的书籍形态设计表现手法,充分利用形、色、味、声等多种感官体验扩展书籍形态设计的空间,使版式及形态由以往形式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向立体化、动态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对于促进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书籍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有着重要意义。书籍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文化与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多元化书籍形态创

新,成为书籍设计的发展前景。

(二)材质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印刷材料和印刷工艺水平也逐年提高,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使得出版界对材料和工艺更加重视。

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书籍信息传达过程中设计思想的传递,成为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不同质地有不同的物理特征,选择考究的材质是构成书籍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粗糙的手工造纸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性,华丽的特种纸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在这些以纸张为载体的书籍设计中,配合书籍内容加入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皮、毛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材质来更真实地感知书籍内容、扩大认知范围,这是书籍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互动的本意强调的是相互推动、相互沟通与相互促进和带动。在当今数字时代,“互动”更广泛应用于与计算机科学、互联网、艺术、数字媒体等相关的学科领域当中。[3]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单向的阅读过程,阅读者直接被动地从书籍中获取信息。在书籍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互动性的书籍设计方式一改传统书籍阅读时的单向信息传递,将寓教于乐同书籍阅读生动地结合,让阅读者从被动的信息灌输转变为主动性的信息获取。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4]书籍设计中的互动性设计就是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它们参与到阅读中来,使阅读由传统的视觉阅读变为多种感官的全方位综合体验。

(四)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越来越关注的方向。艺术设计以人性化为目标在不断前进,书籍设计也体现出更多的人性化。一方面,书籍设计从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好的书籍设计能使读者最快地获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使人便捷地浏览而不觉得疲惫。另一方面,书籍设计在满足人们功能性需要的同时,也从自身的设计表现上调节着人的视觉生活领域。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将艺术性思维、理性设计表现和形态、材料的后期制作相结合,是平面设计的立体化、空间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在当今繁荣的出版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融文化与艺术为一体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涌现使得我国书籍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三、对传统书籍设计课程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新媒介诞生了。其广泛使用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传统设计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在以传统纸质媒介为基础的表现上,书籍设计也扩展了设计表现空间,丰富了设计表现形式。受此影响,书籍设计课程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书籍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注重创新的形态设计

形态的多元化是当今书籍设计的主要特点,因此,在书籍设计课程中关注书籍形态上的创新练习是书籍设计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中不仅要进行传统书籍形态训练,同时要进行创新形态书籍训练,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表达途径,使其不再是针对一成不变的传统六面体,而是跳出传统形态的束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其应对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如书籍形态创新课程设计中的作品《红》,学生用砖头作为书籍主要构成元素,利用折页将两块砖头进行连接,起到封面与封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当今书籍价值的迷茫(图1)。

(二)注重材料的运用

传统书籍设计中,纸张是主要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水平的提高,多样化的材料被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如今的书籍设计使用的材料不再仅局限于纸张,而是扩展到了木材、布、pvc、金属等更广的范围。因此,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训练应充分考虑到纸张和非纸张材料的运用,让多样化的材料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将可利用的材料引入课堂训练,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在传统设计表现的基础上,加强多材料的应用设计练习环节,把这种变化同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注重设计中的互动性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书籍设计中的互动设计让读者真正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令其有了以往感受不到的阅读体验。书的形

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人的思维模式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的。[5]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增加合理的互动式体验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从不同设计视角获取设计灵感,建立多样化的设计意识,更好地在书籍设计中突显人性化特点,如《手影》(图2)的书籍设计中,学生以手电筒发出的光源与书籍异型模切相结合投射出影子形态为切入点,调动了读者阅读中的动手过程,利用互动性的手法使读者对书籍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四)注重设计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指出,在观看由独立的部分组成构图的时候,首先注意的是整体,其次是组成部分和细节。书籍设计是由多个页面组成的设计整体,封面、扉页、目录、内容等不同的组成部分表达了相同的语意。因此,书籍设计的整体性在维系观者认知习惯和操作习惯中显得十分重要。整体性是学生在书籍设计中逐步培养的综合设计能力。书籍设计在本科教学任务中是一门结合了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图案设计等多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其训练内容通常都是从具体的局部设计展开,而后构成一个统一的设计整体。随着书籍设计发展,教师授课中应更加强调设计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把握整体设计的能力,促进其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其要培养的是社会中从事艺术设计的一批中高端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又是一门实践内容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并能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设计需求。综上所述,书籍从产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如今,我们在面对媒介扩展、材料多样化的过程中,将书籍设计融入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里,会让其在无数设计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演绎出更多精彩。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rw2013—11)

参考文献:

[1]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白雪竹,李颜妮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书籍设计范文第5篇

“符号学”最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他对符号学的定义是: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整个心理学的一部分。它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笔者认为,符号不仅仅是文字、图像的传递,任何东西只要在一定的活动背景下都可以被看作是符号,只要能为当时的社会服务,它就能起到作用。符号承载着信息的传递,书籍装帧设计和图形设计、字体设计都是一种符号的传递,我们就是通过使用一些能突出书籍特色的符号来传播文化,给读者直接的符号信息来传达书籍的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读者正是通过设计者使用的这些符号更直观地感受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也就成为了视觉设计的一种符号形象。(如图1)书籍设计就是这样的一种设计语言,设计者通过对书籍信息的理解,使用非语言的符号传达给读者书籍的符号语言。

以下内容是笔者对符号的理解与研究。笔者将符号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这三种类型的符号对书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本好的书籍设计在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字符号的使用,它还包括图形的设计、字体的设计、版面的设计,等等,可见书籍的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

第一,书籍装帧中的图像符号。图像符号的使用是一个将图形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图像符号是传达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表达的信息也能够准确地被读者获得,能更快速有效地传达书籍的内在信息。笔者认为,对于符号来说,声音知觉和内心观念的结合才是最本质的,也是最重要的。书籍装帧设计是没有声音的设计,但是我们应该在书籍设计时既能满足书籍的内容表达需求,又能唤起读者的内心感受,并将两者结合。通过图像符号把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都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装帧的效果。

第二,书籍装帧中的指示符号。指示符号是指具备一定指代功能的符号,它或许和所表达的对象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但指示符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指向功能。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和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在书籍设计当中,具有特色的指示符号可以更快、更准地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在第一时间明白书籍设计的涵义,也能使读者更快了解到书籍的大概内容。在书籍设计的表现中,使用符号能体现出具象、抽象的风格,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能体现符号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