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书籍管理

书籍管理范文精选

书籍管理

书籍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图形语言对于书籍设计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图形因素已成为读图时代传递文化信息的“超导体”。

书籍艺术与图形图像的结合源于书籍的产生。中国上古“结绳契刻”应算得上是最早的书,它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原始的信息。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中称:“古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图与书自有书以来息息相关。书籍与书籍艺术中的图形因素无疑成为读图时代与文字表达包融并进中传递文化与信息的“超导体”。

一、封面设计的图形与主题

封面设计中主题图形的编辑运用,重在“尽意”,即浓缩主题而“以象生意”。主题图形的运用,是设计师对图形的艺术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认知,是对图形的理性的选择、提炼、编辑加工及研究探索的过程,能直接体现“翻译”书籍的主题思想。用在封面中的主题图形以插图和摄影作品最为常见。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的封面设计,以近乎“形而上”的形态出现:佛光、祥云、日、月、天、地万物合一,混然天成。在图形被视觉感知的同时似可聆听到一种图像与宇宙的声音,这一“世界万物照应剧场”给读者以广博、深邃、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神交集融汇之感,一种神秘的思维遐想和视觉愉悦。

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在其所著的《图像时代》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图形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体现在封面设计中还有利于书籍的国际交流、艺术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的世界性版权贸易。

二、封面设计中的“设计图形”

设计图形是艺术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的图形,与前面所提到的“自然图形”相对,亦称“人工图形”。主要包括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的创意图形、符号和纹饰等。设计图形具有强烈的文本性、艺术性、针对性和表现力,是设计师借用造型艺术的思维和联想,归纳、演绎,提取一般性中的特殊性“抽象”而获得的“有意味的形式”。从“书籍设计学”角度来看,设计图形对提高书籍的艺术品位、欣赏层面、阅读功能、收藏价值,都具有独特意义。

设计图形在封面上的应用还可解决对“书装”这一领域的模糊认识问题,当今的“封面设计”、“装帧设计”、“平面设计”等混乱称谓也反映了设计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纹饰、符号的运用

纹饰、符号可称为“纯粹艺术”形式,且东西方差别明显,各自特征鲜明。我国出版的典籍、文献、文学艺术类书籍,具有较高精神内涵的书籍,设计师可依类选择,合理运用。

中国的传统纹样大都出现于器物与服饰之上,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云纹、水纹、火纹等,或纯正质朴、神秘狞厉,或雍容大度、典雅秀丽,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设计语言。从传统器物、纹样、服饰中提取这些纹饰或根据某一因素演化、设计出的艺术语言,其装饰效果最能出神入化。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尤其是高品位书籍,很多都运用了纹饰装饰。巧妙、合理的运用,对烘托书籍的文化气氛,增强书籍的书卷之气,表达内容主题,以及弘扬民族艺术都有极大的帮助。

西方书籍是最早使用纹饰装饰的。中世纪时期的羊皮书,其插图分三种类型:一为首写字母装饰,二为框饰,三为插图,其中框饰部分多由纹饰组成。我国书籍设计的封面设计纹饰因素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常规的封面形态也主要源于西方。从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作品系列《书影》中不难看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封面作品已开始采用纹饰装饰。

符号在书籍设计中也较为常用。“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对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以及作品识别、寓意、信息等功能和形式有重要意义,因为符号亦是一种语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严羽论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设计的书脊与书口设计也是如此。

书脊又称书背或背封。中国传统书籍“包背装”具备书脊特征,传统线装书订口与锁线露于外面虽无书脊特征,却构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籍的艺术风格,传达了中国书籍文化的个性信息。今天的精装书、简装书为书脊设计提供了信息与设计平台。杉浦康平曾形象地把书脊比喻为封面与书底间相互关联的“意向箱”:从设计角度看,它连系了封面与封底的整体性;从表达信息的功能看,封面与封底的信息因素通过书脊一并表达。书籍竖立于书架上,给人第一印象、传达第一信息的便是书脊,可谓“方寸之地,包容万物”。

设计讲究的书脊立于书架之上,能够传递给读者多种信息。书脊设计选取的图形、饰纹及符号等设计语言的意义远在文字表达之外,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书脊已越来越受书籍设计师的重视。

书籍管理范文第2篇

一、市场意识与设计观念的转变

全球经济正走向一体化,整个社会思潮,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世界各国科技的创新与展现,生物工程、计算机高速发展以及物质文明对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起了巨大的影响。书籍视觉传递是一门艺术,是通过特有的形式、图象、文字、色彩、向读者传递图书的科学知识信息,设计者必须根据社会审美意识和视觉心理,市场需求,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在设计手段上进行创新,并掌握市场经济运畴规律,赋于创新意味,与时俱进。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外国早有定义,在国内今天也逐步为大多数人认同,对市场经济而言,图书是“商品”,就有一个商品形象的竞争,尤其在当今时代竞争激烈,节奏飞快,人们往往只凭第一印象决定事物取舍优劣的环境中,书籍商品的视觉传递的作用就更加重要,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图书的生存。图书的视觉传递强化了商品的概念,研究了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市场消费心理、社会时尚、审美情趣等市场运畴规律,在市场中优胜劣态,竞争日益激烈中脱颖而出。而不象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不考虑市场需求,不研究读者心理,孤立地单纯从图书出发,书籍装帧设计只限于“从属性”、“书卷性”。现代设计观念以融进了市场意识的概念。设计者运用高科技电脑设计手段,表达图书内容,展现最佳视觉广告艺术效果,将现代、后现代、超现实等各种手法用尽用好,用最能发现图书内容需求的装帧材料,传递视觉新感觉。以广告设计的手法介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将更有效地传递图书商品特性,使图书具有“广告味”,赋有更好的视觉传递效果。也可谓“笔墨当随时代”。作为图书商品,必须对图书从内到外整体设计视觉传递体现,充分体现了图书“文化与商品”的关系,让图书要在市场销售中醒目,图书的视觉传递正是体现了现代意识趋使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观念,是符合时代追求创新的特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优胜劣态,以质量取胜。创新是每家出版社所关注的问题,书籍的视觉传递,必须是图书整体创新,以提高设计视觉的冲击力,

给读者强力传递着新信息、新感觉,又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风格的现代设计,在浩如烟海的图书的市场中醒目。

二、书籍视觉传递的“商品”特性

书籍作为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陶冶人类心灵和精神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便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书籍视觉传递设计比书的内文更具有商品的特性,既保护图书,有传递信息。在国外,图书可在超市里销售,在国内,图书也进入了不少超市。书籍设计本身的辉煌,是经过人类几次工业革命而实现的,图书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制版印刷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不同于绘画艺术崇尚个性和艺术表现,它是现代设计的一枝,现代设计本身包含着商业性的功利、目的,存在市场促销的功能。如严格地把图书视觉传递设计与商品包装设计相比,图书的封面,护封、函套,腰封及环衬扉页,类似于商品的包装设计,职能是美化商品,促进销售,保护产品不受损伤。而版式、插图、开本、字体、纸张设计,类似于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书籍的视觉传递设计正是从这两点架构来进行考虑,仔细地研究不同层次读者的消费动机和需求,不同的图书有着不同的视觉设计要求。日本装帧设计家原弘先生说“尽管说书是文化产品,但只要在书店里出售,就必须把它看成商品,因此,有必要把书的外观设计作为商品包装来考虑,将重点放在书籍外观的装潢上”。书籍视觉传递设计的本身也有二重性,第一是艺术设计,第二是工业设计,作为商品必须进行工业方面的考虑,对装帧材料、制版印刷工艺、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即工业性复制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设计师三者之间,在整体上进行统一的认识和实践),把艺术设计与工艺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这正是国外书籍设计质量高的奥秘所在。

三、现代意识对书籍视觉传递的定位

市场经济把图书出版推向了市场,人们不断接受新信息、新思想、读者的物质文化需求出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美国史坦福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把在社会活动中的人划为九种不同价值与生活型态的群体。即生存型、持续型、追随型、模仿型、自我中心型、试验型、成就型、社会意识型、完成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型态(一个人的态度、信念、意见、期望、偏见和对时间、精力、金钱的支配方式)。因此,读者价值观不同,物质文化需的不同,所以产生文化市场需求选择的多样化,这就决定了图书视觉传递的多元化趋势。人类已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世界经济也已全球化,各民族的文化加快了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于本国文化之中。电子计算的广泛的应用,对书籍视觉传递设计与制版印刷带来了革命和繁荣,书籍视觉传递设计迈入了精细化和个性化、多元化轨道,设计师们利用计算机、光盘图库,运用不同制版印刷工艺、各种纸张材料,不同设计造型手法去表现新视觉空间,新的观念,以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加快信息表述的传递,对于设计手法本身赋予了强烈的商品竞争意味。在设计手段上充分利用具象、抽象、半抽象,现代、后现代形式互相渗透,注重视觉传递设计,运用置换构成,将无生命与有生命合成;变异构成,将物体不合理地变形,产生迷惑;视动构成,利用计算机制作数字图形;断置构成,将物体进行不规则地错位与排列,造成碰力感等手段。同时,要注重书籍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兼容“文化性”。图书封面设计是将广告的符号,如点、圈、角、线等来解释,视觉传递时给人以间隙与节奏感。书籍视觉传递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广告艺术,它必须是以图书内容作为统一协调的中心,设计上着重烘托主体和美与传达,注重设计定位,及对读者的定位,强调隐含价值。一件好的图书视觉传递设计,应具有视觉传递的广告性(商品宣传),正如鲁迅所说,一切艺术是宣传,但一切宣传不等于艺术。图书的视觉传递设计要借鉴广告设计方法来加强自身的设计,首先,要做到作品欣赏性(艺术性),要调动读者的审美情绪,否则广告性也失去意义。因此,要调动一切营造美的手段、形式、风格、根据现代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市场规律,从单一到多元,从古朴到现代,从国外现代设计到中国民族风格,散发时代气息。其次,作品的保护性(物质性),用各种物质材料去体现它于广告性和艺术性是统一的关系,同时,恰如其氛地表达思想内容和实用价值,并保护图书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书籍管理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期刊为固定名称、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刊号、按时间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所指书籍为档案教材、档案专业论蓍、档案史料汇和其它综合类图书,所指音像制品为反映档案和档案工作内容和电视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第三条国家档案局对档案系统出版的期刊、书籍、音像制品实行宏观管理,对其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第四条档案部门编辑、出版、发行期刊、书籍、音像制品要接受同级新闻、出版、文化和广播电视部门管理。

第五条档案期刊、书籍及音像制品,要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档案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第六条档案期刊、书籍及音像制品不得刊载下列内容:

(一)煽动颠覆人民民主志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或煽动叛乱、暴乱的。

(二)煽动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三)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实施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

(五)煽动民族、种族歧视或仇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六)宣握手凶杀、淫秽色情或教唆犯罪的;

(七)诽谤或侮辱他人的

(八)妨害司法部门公正审理案件的;

(九)法律禁止刊载的其它内容。

第七条档案期刊的编辑、出版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一)明确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

(二)健全的编审制度;

(三)有符合条件的主编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

(四)必要的经费来源和出版、印刷、发行等条件。

第八条档案音像制品要从内容和技术质量上从严把关,不得粗制滥造,如在全国范围发行和对国外交流,应报国家档案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书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统计系统;功能探索

随着图书馆的规模增大、馆藏类型和数量增多、读者数量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建立了有效的全流程数据库,例如: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座位预约、研讨预约、读者行为分析资源库、馆藏库,馆员行为分析库等,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这些数据库海量数据的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整合图书馆资源,分析有效信息,不断追踪读者行为喜好和个性化信息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图书馆服务,动态管理整个图书馆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图书馆统计系统是图书馆管理系统融入大数据技术下的产物,它的功能涵盖读者的统计、馆藏的统计和馆务工作的统计等三个方面,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统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在图书馆决策未来发展,进行读者交流和监督日常工作发挥着支撑和辅助的作用。

1读者统计

读者统计功能包括系统用户的统计、读者统计以及出入图书馆人员统计。

1.1图书馆管理系统用户的统计。随着人们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人群数量增大,大数据技术进行高速的数据流转,能够快速将图书馆管理系统注册和登陆的用户按照统计维度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可以方便系统维护和更新。

1.2读者日常借阅管理的统计,读者卡失效、超期和注销读者统计。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机构,如何为读者提供专业化、全方位、一流的读者服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从后台对读者对书籍和管理系统各项使用的统计发现读者的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满足读者需求和服务。通过对读者日常借阅统计,可以及时了解读者阅读需求,读者对哪类书籍的阅读量大,库存数量是否满足读者需求。有些图书机构的读者卡有时间限制,在读者借阅卡到期前一定时间可以统计出快超期人员的借阅情况,通过微服务或者推送服务及时告知读者,以提醒读者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有些读者借阅的书籍超期了,由于图书长期在读者手中,不利于图书更好为更多的读者的阅读和利用,同时对于超期的读者存在罚款问题,为了减少这两方面问题的发生,可以按时间统计超期读者和书籍,及时进行图书回收工作和读者提醒服务,保证馆藏正常流转。

1.3出入图书馆人流量统计。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通过统计系统不仅可以统计图书馆出入人员数量,人员是否饱和等使用情况,还能确保图书馆的各项安全。出入图书馆的人员统计结果可以帮助图书馆合理安排读者座位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开放时间等问题。

1.4读者用户浏览、借阅图书分析统计。统计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出读者用户的浏览和借阅书籍分类,通过分类归纳读者喜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推送服务。

1.5活跃读者统计。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筛选出借阅次数和阅读时间长的读者,设置绿色通道,例如可以设置VIP用户,在VIP权限和区域内享受阅读服务,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吸引力,扩大图书馆用户的数量。

1.6读者满意度、投诉和建议统计。图书馆是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入馆流量,不定期地组织读者参与读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满意度调查的分析,直观的评估出顾客接受和感知服务的程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利于提高读者满意度。

2馆藏统计

馆藏是图书馆业务重心,馆藏管理中信息量大,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快速统计包括采编和编目,新书入档和在馆书籍,书籍查询、书籍流通、临期和超期书籍、丢失破损书籍等方面的统计工作。

2.1采编统计。采编中包括了图书、期刊和一些资料的采购以及新书的征订、登记、打印条码等,分类编目、校对、馆藏地点的调配,过期期刊的注销、删除。例如:新书征订方面可以进行图书经费分析统计,新书入库情况分析,整体书籍使用率分析,书籍损补情况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帮助随时调整书籍购置计划等等。通过对这些统计可以更好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以便及时更正和处理。

2.2书籍流通统计。书籍流通包括了图书、图文、音像等资源的借还、预约、超期罚款、期刊的借还等,借阅综合查询图书检索、刊期内容检索,各类已注销、破损图书或音像情况;应收、已收超期罚款等。通过对流通数据的分析,统计出图书和分类图书的流通率,图书流通的趋势,便于跟踪图书馆运行情况,书籍流转情况,分析流转周期,统计藏书总额,书籍数量是否满足读者浏览,以及确定图书流行趋势等。

2.3馆藏分类和变化统计。馆藏分类统计可以以基本大类或基本部类统计出某个时间馆内图书在馆藏地的情况。也可以以出版社或者出版年份分类来进行图书统计。馆藏变化统计可以统计图书在馆藏地某个时期的变化情况。

2.4图书存放位置及存放书籍的统计。我国图书馆的图书根据《中图法》分类,各个图书馆按照图书分类对书架进行布架摆放,图书馆根据来往书籍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为了方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和定位每一本书籍的。对在馆书籍的摆放情况进行统计,便可及时发现分类错误的现象。

2.5高使用率图书统计。随着图书馆容量和体量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出馆藏中读者浏览量较大的书籍或者统计出读者检索查询次数较多的书籍,将这些书籍摆放在推荐书架,以提高书籍的使用率和借阅量。还有些图书馆例如高校图书馆,为了实现办学特色和学校学科发展的要求,形成图书馆自有的特色馆藏,设立专用阅览室以及书架,通过对这些专业图书室读者和书籍使用的统计分析,提供一些专业化程度高的书籍,方便高校读者查找专业书籍,提高学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发展,以及推动学术交流与沟通。

2.6下载信息和打印统计。一些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下载功能,下载统计可以统计出下载目录、下载时长等。图书除了阅读之外还要起到分享的功能,在馆图书中部分图书可以实现在线打印,统计系统也可以统计打印情况,这样可以根据读者需求开通更多书籍的打印功能。

2.7赠书统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经常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一些读者和社会人士将著作、地方史料,以及有价值的闲置图书惠赠图书馆,图书馆建立专题数据库,定期统计赠书情况通过网上向赠书者表示感谢。

3馆务统计

馆务统计可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进行统计,操作员和权限统计,操作日志统计。

3.1工作量统计。图书馆管理系统根据每位馆员的工作性质录入信息和设置操作权限。系统将工作人员工作中的操作记录下来,便于工作人员技能的提高,通过对个人操作的统计,可以根据系统对工作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合理调整人员工作安排。

3.2个人操作情况统计。统计系统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统计出异常,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提高服务的质量。通过对统计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数据处理手段和数据统计技术,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3.3馆与馆共享明细统计。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限,为了增大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和提供全面用户的服务,馆馆之间建立信息共享联盟,通过跨馆、跨库、跨系统建立网络高速、信息交换畅通的馆藏物流网,开放一些电子图书共享,通过对共享图书的统计,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调整共享资源的方向。

3.4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图书馆通过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地对馆内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图书馆统计分析系统根据分析情况,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供管理人员查看

4结语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真实、准确、及时的图书馆数据统计是推动图书馆新规律的挖掘,用户分析、决策判断、效果评价,的必要条件,因此,图书馆应在大数据技术促进下继续加强对数据统计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以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严浪.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4(5):54-57.

书籍管理范文第5篇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拥有图书馆数量约为2731所,其中部级、省级图书馆约为33所,而其他均为地市级图书馆。在这些图书馆当中,根据等级划分不难明确图书馆的完善程度或质量水平。仅有一些高级图书馆能够达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水平并与社会教育轨迹相接;而其他发展较为落后的图书馆着实无法跟上时代快速进步的脚步。虽然在现如今积极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图书馆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效,但由于图书馆的资金调用是来自于政府财政部门,图书馆本身没有下设的人事管理部门和行事权利,这样一来,很多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无从深入开展,图书馆能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因此,即便政府在图书馆的图书质量和操作技术方面有所支持,但图书馆最终的权属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

图书馆书籍众多,在人员的管理上做到尽善尽美的同时,书籍的分门别类、便于查找也需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综合素质达不到优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管理力度不足,图书管理员在书籍的分类、标引、编目和书籍采购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管理不统一,人员分工也不合理,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使得图书馆难以达到人们期望的目标。

2.政府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促使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最主要条件在于政府下放管理经费。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无法将足够资金专用于图书馆各项工作当中,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方面始终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

3.基础设施配置管理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全自动化的挑战。然而,设备配置方面有很多不足,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购置和计算机配备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文献检索、计算机、扫描仪等设置存在难以物尽其用的问题,不仅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而且还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三、优化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对策

1.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采取分组分权,合理划分,明确职责的方法,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予以准确的定位,完善员工制度,设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员工考核力度,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办公效率,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2.加强政府支持,解决资金难题。

第一,政府应当适当将其他结余资金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拨款力度,同时加强对该部分资金的监管,使其用在适当之处,积极配合图书馆发展所必要的维护措施;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图书馆在基础服务工作以外,也应落实文献资源开拓工作,使投入的资金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3.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