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尚舞台

时尚舞台

时尚舞台

时尚舞台范文第1篇

    藏族舞蹈作品《母亲》的出现对创作型的舞台藏族舞产生深远的影响。编导张继钢巧妙地运用了演员卓玛的体态特点——塌腰翘臀塑造了一个长年劳作背负着生活重负的母亲的形象。从创作角度上看编导的手法无疑是成功的。作品中最典型的动作莫过于演员向前屈膝弯腰并且塌腰翘臀同时左脚向右后方点地右手捂口目光深情地望向右前方。这一姿势使演员躯干的线条尽可能地延长并给予观众一种恬长舒展的视觉效果而修长舒展之感是在个相对铰低的空间随着演员的目光委婉地向远延伸。母亲长期劳作而弯下的腰母亲凝视远方所蕴含的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无论从动作形态上还是表达的情感内容上这个姿势都传神地表现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这一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共鸣给观众心中的母亲留下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烙印。因此《母亲》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卓玛也几乎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代言人。同时编导对藏族舞素材的处理演员的个性鲜明的表演对藏族舞蹈的美学都有了一次重新的诖释。可以说《母亲》的出现引发了一场藏族舞蹈的蝴蝶效应,从此舞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卓玛,在教学上无论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还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其教材部在或明或暗的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藏旅舞的体态。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当我们细数从《母亲》至今的出现在各种舞台上的藏族舞蹈不难发现藏族舞已经远离50年代《草原上的热巴》那类以展示民族风格为主的创作方式,开始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开始寻求编导和演员个人意识与风格的表选开始创新。于是舞台的藏族舞与原生型的藏族舞越来越远为舞台培养演员的舞蹈学校的教材也随着这一趋势慢慢改变。

    2、《酥油飘香》——当代藏族舞蹈新语汇的出现(男性化的当代藏族女性)

    我在构思《酥油飘香》之和首先想到的(除结构外)动作语汇的准确表达……这种提炼不是靠对藏民族舞蹈简单地了解和认识后去编排而是完全来自生活。编导达娃拉姆在自己的创作体会中谈到。编导对艺术的态度是值得我们现在许多舞蹈工作者学习的而今天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一段话其中有两个内容首先舞蹈要表现当代赫旗女性的风采其次舞蹈的动作语汇是编导对生活动作的提炼加T而成并非来自原生型的藏族舞。

    《酥油飘香》其中比较典型的体态为身体仰靠册手措扣体前挺胸抬头  舞蹈时双肩前后顿挫有力地摆动同叫脚下跟随节奏有力地跺踏地面。这样典型的舞蹈语汇呈现出种自信爽朗同时又带有一点彪悍的味道。这个作品的动作和《母亲》弯腰的体态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母亲》运用了传统藏族舞的素材融入了编导与演员的个人风格的话《酥油飘香》将生活体态生活动作提炼加工配以传统藏舞的步伐编排出新藏族舞蹈语汇表现当代藏族女性的风采。

    这一编排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欢迎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不能不说是当代文化对藏族舞蹈的种影响。由于国家正在进行西部开发许多西部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的视野随着文化的交流得到极大的扩展。西郭的舞蹈编导得以接受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固此他们不仅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深入骨髓的了解,同时还掌握了动作解构重构作品编排等舞蹿编导的方法论也就有能力去重新组织他们熟知的本民族舞蹈语汇。所以说《酥油飘香》是当代文化与藏族文化的交融使新的舞蹈语汇出现并在短鞋内得到了很多拥护者,之后出现了许多的藏族舞蹈作品都借用了这些新舞蹈语。至于新的舞蹈语汇与原生藏族舞蹈是否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时尚舞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服饰表演;自然实景;舞台;审美意义

服装新品,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常规性的商业性艺术展示活动,对于中国时尚界来说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事情。但是著名法国时装品牌皮尔卡丹2011最新系列作品,却再一次在中国时尚界掀起浪潮。其成功源于自然实景舞台的妙用:

5月13日晚上8点,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海风习习,在绚丽灯光的照耀下,著名法国时装品牌皮尔卡丹以基辅号航空母舰为舞台,以起飞跑道为“天桥”,数架直升机和战斗机作为舞台背景,100名模特、160套服装……一场以“和平方舟”为命题的超级激情时装秀震撼上演。

服装表演自诞生以来,经过百年历史的磨砺,其种类、形式和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丰富,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服装表演的舞台是审美视野中最为活跃的视觉表现形式之一,它构成模特儿与观众的距离和视觉传达效果的关系。随着时尚表演艺术形态的发展,传统室内模式化的舞台造型己不能满足丰富的舞台视觉语言表达的需要,舞台的视觉表现形式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于是,自然实景舞台服饰表演应运而生,它汲天地之灵气,创造生命的真实与震撼。

一、挑战传统,演绎时尚新概念

从服饰表演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艺术性T台表演 1914年芝加哥服装业制造协会在新麦地那寺主办的美国首次大型、公开的服装表演会以后,“T型台”就沿用至今。

(一)传统T型台的文化意义

“T型台”是商品经济、艺术大众化的结晶――它是大众流行文化在后现代语境下引人注目的视觉艺术符号中的关键词。舞台的“T”字造型,是对“镜框式”舞台的颠覆,其透视的文化维度是复杂的、多层面的。

1.T型台形成最基本的、合理的时装表演格局。伸展台往观众席延伸,给观众由远及近的视觉冲击;为模特儿动态展示服装提供了足够的“流动”空间,满足了最原始意义的“服装推销”所需的“活动衣架”条件,媒体在T台的最前端,采购商在T台的两侧达到最大化的“审美化的商品广告”效果。

2.T形台的的“T”字造型,形象的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线性思维”方式(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精神追求(肆意的、无束约的)。

3.T”型台的空间构造特点与服饰表演的形式美特征和谐统一。“时装表演是一系列能指链的舞台游戏。所谓“单溜”,是从模特儿出场徐徐与观众拉近距离的过程中让一个能指转向下一个能指,一环紧扣一环,把服饰特征的独特魅力透视无余的过程。时装就是凭一个个能指符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也是在一个又一个能指的期待中让时间默默地流逝”。

(二)传统T型台的设计特点

由于服饰表演的原始是展示与促销,因此T型台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简约”。“简约”,用设计师的专业术语说,就是采用“减法语言运用的表现形式”。所谓“减法”是凸现舞台“实用性”,“减”掉一切与“展示”无关的元素,“将设计信息浓缩到单纯的极致,运用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丰富内涵的简洁元素,将高度概括的视觉信息予以传达”的设计方法。 创造清新、醒目的视觉效果,不干扰人们对表演服装的解读欣赏。

“简约”,就是突出时装的“主角”地位,避免舞美“抢戏”。

(三)“秀”场新时尚催生自然实景舞台

随着时尚表演艺术的发展,促销性质的服饰表演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多元化的视觉观念通过新的传达方式打破传统界限,赋予舞台视觉语言新的应用价值。其空间规划形式丰富多样,向往和寻找自然实景作舞台,成为时尚表演编导“偏好”的一种“新时尚”。另外,服饰表演已经不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它逐渐衍生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以传播文化理念。请看下表:

部分代表性自然实景舞台服饰表演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然实景舞台服饰表演,已成为我国大型服饰表演的新时尚。

二、自然天成,开创视听新纪元

自然实景舞台是指以天然的真实景观作为舞台或背景的演出舞台。自然实景舞台表演创意当属张艺谋为先。仿《映象,丽江》的自然实景服饰表演《女神》,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广袤无际的天穹为山水剧场,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感受。加之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山水实景演出是人与上帝共同的佳作。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顺理成章的成为时尚表演的“魂”,其“自然天成”,创造出无穷的神奇魅力。

(一)舞台造型“随形就势”,回归自然文本

自然实景舞台的造型结构、背景布局均依自然景观“随势”而造,利用自然实景空间的高低变化、形态变化创造演出空间,其“视觉流向逐步呈现个性化、风格化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

自然实景舞台是完全向观众敞开的,比一般室内舞台更具亲和力。随势而造的舞台,打破常规,以“自然实景”为依托。尤其是自然天成的舞台背景对视觉图像的创造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服饰剧《丝绸之路》以敦煌沙漠“古道”为舞台,以蓝天做背景,在晴朗的蓝天下,美丽“驼队”由远而近,色光渐渐加强,“舞台”变得明亮、温暖,金色的沙漠随之明亮起来。在“驼队”完全走近时,“舞台”瞬间变得绚丽灿烂,金光闪闪,长长的驼队伴随着悦耳的驼铃声悠然而行……自然实景使观众产生心灵震撼。

(二)大自然形、色、光、音补充,开拓新的视听空间

自然实景舞台为时尚表演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场面宏大,震撼人心,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是自然景观的静态美和时尚表演动态美的统一。自然实景舞台表演将音乐、服饰、表演和景观融为一体,自然之景的型、色、光、音等与表演主题互为补充,有效地提升表演内涵和审美价值,增强实用艺术的文化厚度。

(三)借助原生态视觉环境,完成表演的由“意”转“象”

自然实景舞台,有意凭借大自然原生态视觉造型,创造服装、环境间的由“意”转“象”。强调服饰特定情境下的特殊环境,表现服装的文化内涵,传递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象征、虚拟、隐喻等立意,通过单纯的自然视觉具象来表现,增强了服饰表演的感染力。例如:以仙人掌林立的荒芜沙漠为舞台,仙人掌、砾石、黄沙等真实的物象,营造出“鬼魅”气氛,引出“游历探险”的服装主题,运用真实的视觉元素实现了由“意”象转“象”的创造。

三、以景喻事,天人合一造奇境

“以景喻事”,即选择一个自然实景,比如自然山水、名胜古迹或新建的文化场所表演,使人们在审美的同时产生某种情感 与文化的联想,以增加其文化品位或调动其情感的抒发。将经典故事、民族风情、文化元素等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于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与上帝合作之杰作”,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意大利将大型服装表演放在古罗马宏伟建筑的台阶上,显示了这个伟大国家古老文化的延伸;中国的服装展销会开幕式设在北京天坛,背景是体现中国人天圆地方哲学观念的祈神殿,为中国服装文化带来无尽的文化思索。

(一)启发联想,创造意象

自然实景舞台服装表演直接呈现给观众“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其审美活动是以审美感知为起点,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审美意象,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并以外化的动作来展现内心体验及对时尚品牌设计的内涵的理解。2004年,FEND策划者们突发奇想地将品牌会现场搬到了雄伟的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自然实景把审美主体引入到“自然美”的境界,形成“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随之将宣传汽车品牌的主题一步步展现给观众。欣赏者首先在视觉上接受这场表演,产生心理愉悦,通过模特儿对的诠释来体验服饰美的魅力,用心灵来感悟产品的“意味”,并与之产生共鸣。于是,“万里长城…中秋月明”“天籁之音…中国红”等一组组意象逐渐形成,系列意象构成了品牌推广活动的创意核心。商品推广的直接目的衍生出中国文化的展示交流。表演活动因成功的“借景”,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使FEND品牌成功的走向市场,成为触景生情式创意的典范。

(二)提升文化内涵,拓展时尚传播

时尚表演是后现代通俗文化的产物,文化“浅表性”较强。自然实景舞台时尚表演恰能弥补“浅表性”之不足,增强文化的厚重感。

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是当今全球知名度最高、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模特赛事之一,自从引入中国后,就一直是引导国内时尚潮流的风向标。2002年8月23日,在完成了38个城市的选拔赛后,大赛编导张舰先生以及他的团队

敢为人先,将中国区总决赛的舞台选择、搭建在世界屋脊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前。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是藏文化的结晶,它以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奠定了大赛表演的文化基调。浓墨重染的文化氛围淡化了大赛选秀的商业性动机,并对欣赏者的期待视野产生了定向。“时尚”与“前卫”被博大而厚重的藏文化所“同化”,令观赏者获得的是藏文化审美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一场本来及其普通的职业模特选秀表演在电视的“现场直播”中随着“美丽、纯净、神秘”的中国藏族文化风景传播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三)多元文化兼容,彰显民族风情

20世纪70年代人类文明进入后现代审美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情感,重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人们对传统的反思和回归意识似乎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本土化、民族化。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时尚表演编导们开始把舞台的审美视角从楼宇厅堂转向自然实景,寻找“自然”的民族意味。

时尚舞台范文第3篇

尚长荣5岁即以童生登台出演,先后师从侯喜瑞、陈富瑞、苏连汉等诸位名净。同时,自身聪颖勤励及严父督导,使尚长荣及早打下坚实的艺术文化根基。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并不囿于艺术“门派”之缚。在京剧舞台上博采诸长,继承不泥古,力图给传统技艺注入新鲜活力。

除擅长演绎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尚长荣倾注心力的代表作剧目为京剧舞台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以及数易其稿的《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他曾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京剧三部曲勾画艺术概貌

这两年,对于所有中国的文艺院团和舞台剧演员,至关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出一台好戏,参选进入国家舞台剧精品工程。此刻,轮到海派京剧重镇上海京剧院和京剧名家尚长荣了。

2006年深秋,位于上海徐汇区闹中取静地段的上海京剧院一派紧张忙碌,无论岳阳路上老洋房的院办还是东平路的排练场,上下里外呈现出一种临战前的状态。让人振奋的消息同时也给大家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入围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虽在预料之中,却也使人惊喜心生悬念。毕竟四年的工夫,全院上下为之走过的坎坷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国家对于舞台演出扶持奖掖的一项重大举措,因为由主管文艺的国家文化部与主管金融的国家财政部联手推动,获奖就不再只是政策倾斜,那可意味着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啊。因此,它对于全国每个文艺院团的诱惑力,尤其在文艺院团普遍感觉财力不济的今天,都达到了一种难以抵御的程度。

一切为了精品工程――全国许多文艺院团甚至喊出这样的口号。上海京剧院见多识广,还不至于如此。但是,《廉吏于成龙》依然是院里的一个核心。如果获奖了,不仅事关老牌的上海京剧院荣誉,而且,因此而来的一系列实际效应包括部分软硬件的改善,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为了在舞台上重现二百多年前的清官于成龙,上海京剧院所有主创人员集中心思,为最后的冲刺精心打磨。

在这个略显严肃的冲刺过程中,有一个人无法不被再次彰显出来。那就是排练场上忙碌不已的“于成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兴奋和严阵以待的状态在他的身上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看得见他光光的头顶愈发显得豁亮亮,仿佛有了一层光泽,其实,那是上下奔波渗出的密密汗珠。看见我在排练场旁边等待访谈,尚先生的表情里综合着全神贯注和丝丝歉意,他说:“正是《廉吏》收获的关键时候啊,现在,我连晚上做梦,都在润色《廉吏》的唱腔和舞台动作”。

繁忙、汗水、收获季节,这些概念如同一串符号,一时间让我有些昨日重现的感觉。1999年,我在一家报社文艺部做见习记者,有幸与尚长荣先生相逢在一场文艺晚会上。一个来自西部的农家秧歌节目之后,尚先生仿佛自言自语地说:“舞台就是演员的庄稼啊,演员就是在舞台上耕耘的农民。”

真是一语中的。一晃8年过去了,8年当中,除却戏装,尚先生可不就像是一个在舞台上忙碌的传统农民,勤励耕耘,儒雅中透着一份质朴甚或憨厚。这8年,尚先生终于如愿以偿,他不仅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自己苦苦追寻18年的魏征形象,圆满完成自己京剧舞台三部曲之二的《贞观盛事》,而且不懈求索,呕心沥血进入三部曲之三的《廉吏于成龙》。但是,事情的原委,还是应该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1987年,尚长荣还不是“上海人”。当时他的身份是陕西京剧团团长,不仅自己需要上台演出,而且还必须操心全团人等的吃、喝、住、行问题。一个志存高远的京剧艺术家,处于这样的生态环绕当中,我们不难理解他当时的真实心境。改变命运的契机,在没有多少征兆的时刻悄然降临。一天,他偶然看到湖南一位作者陈亚仙写的京剧剧本《曹操与杨修》,立刻被剧中有着多重性格的曹操形象所吸引,直觉告诉他,这个剧本非常有戏。因为这个曹操与以前戏曲舞台上的曹操迥然不同。但是很可惜,依“陕京”当时的各方面条件,是排不了这台戏的。

经过反复权衡,尚长荣做出了一个旁人难以想像的大胆举动,1988年1月,正处于没有好戏演出,苦于乏人问津焦虑之中的尚长荣,“怀揣剧本,听着贝多芬的《命运》,星夜‘潜出’潼关,来到东海之滨的上海”。

毫无疑问,这是尚长荣艺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也是他与自己命运抗争的第一个回合。虽然从当时看来,这不过是他此后无数次行走“国粹”中的一个回合。但是,这个回合,胜负却要在他此后的艺术道路上逐渐显现。而且,这个回合对于他自己以及上海当代的京剧事业,也都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他至今感念父亲小云大师和自己多年积淀的人缘,通过朋友介绍,他转辗找到了上海京剧院,并与求贤若渴、求戏若渴的上海京剧院一拍即合,《曹操与杨修》当即就被拍板排演。同时,上海京剧院力邀尚长荣加盟。1988年7月,上京正式组建剧组,尚长荣饰演曹操,言兴朋饰演杨修,马可出任导演。

上海的7月,骄阳似火,尚长荣参加剧组成立大会。为示庄重,他身着白短袖衬衣,脖子上系着一条漂亮的领带,没有空调,手中只好不停摇晃折扇,头上则汗珠直冒。当兴奋之中的尚长荣慷慨激昂地表示要以“小卒过河不回头”的精神打造精品时,头上已经汗水如注了。马可导演首度“使权”:“长荣,你快卸去武装吧。”哄堂大笑中,尚长荣与剧组别无隔阂,从此融为一体。排练场的尚长荣与所有演员一起从小品训练、角色分析开始。

上海罕见的酷热夏季,排练场是京剧院二楼仓库旁的一个房间,仅有的电扇似乎没有作用。他住的那间宿舍,微风不透,夜里打赤膊也没法入睡。冬天则整天冷嗖嗖,夜里盖上鸭绒被还是觉得冷意难挡。吃饭在剧院食堂,周末就没有人值班烧饭,他只能上街去吃,或是到朋友、同事那里混个一顿两顿。

无法想像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尚长荣和剧组同仁,更无法想像此后戏剧圈内外交口称赞的《曹操与杨修》就是如此诞生的。他们整个《曹操与杨修》创作集体齐心协力,克服着超乎预料的各种困难,尚长荣一门心思扑在艺术上,他与编剧、导演、其他演员、舞美、服装、造型、唱腔设计等主创人员一起反复探索研究,使这个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艺术突破。“这样的敬业精神,我们京剧院今后应该重新建构。”上京一位现任业务负责人士语气坚定地说。

尚长荣是剧中第一主角,曹操又是剧中的重点人物,无疑,饰演曹操的尚长荣,其角色创造的任务也就格外繁重。他深知,这个戏中的曹操,应该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既有大优点又有性格局限的政治家。他区别于以往艺术作品中的任何一位现成形象:“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性格的卑微阴暗;既有柔肠仁爱之心,又有残暴杀人的手段;既有礼贤下士之意,又有刚愎自用不能尽贤之才;既虚怀若谷求策于下,又专断独行惟我独尊。”这个曹操的脸谱也是彻底革新的,服装既有历史特征,又保持水袖,从而在外形上达到先声夺人。

尚长荣想,戏剧与时代审美趋势相呼应是重要的。这个戏中的曹操,必得把握一个“诚”字。他招贤纳才时的“诚”,他爱自己女人时的“诚”,他杀自己女人时的“诚”。必须让这个舞台上曹操与当代的京剧观众产生共鸣,也必须调动各种表演技巧进行全方位表现。

于是,他把架子花脸的表演和铜锤花脸的唱功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铜锤架子两门抱”的表演方法,又加入小生之潇洒、老生之持重、影视人物之激情。念白上,尚长荣借鉴刁光覃、朱琳当年在话剧《蔡文姬》中的念法,从而设计出既有京味,又有平仄的节奏。所以,当曹操与杨修登高吟诵《蒿里行》时,观众能从尚长荣念白的抑扬顿挫,体味出舞台形象后面的文化底蕴,从而在当代京剧舞台上,推出一位诗意化的曹操。

《曹操与杨修》这个戏,在京剧史上的艺术突破已经被载入史册。不仅上演后一炮打响,更被京、津、沪三地评论家称之为“新时期京剧的一场革命”,是“京剧艺术探索划时代的开端”。尚长荣获得了一次重大成功,他被称为京剧舞台上的“第7代活曹操”。民间一直口口相传的逸闻是,一生喜爱京剧的邓小平同志看戏之后,把自己比作剧中的杨修。当时主管中央宣传工作的胡乔木称赞这个戏“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曹操与杨修》的成功,不仅使尚长荣的表演艺术攀上了新的艺术高峰,而且让尚长荣作出了生平又一次重大的选择,他于1991年4月,办好了一切手续,正式调入上海京剧院,开始学做一个“上海人”。

加入上海京剧院后,《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是他艺术蓝图中的两个重头戏。《贞观盛事》塑造了开明君主与直言敢谏的宰相两个人物形象。而《廉吏于成龙》则强调了官员倡廉反贪,对今天的生活更有重要警示意义。作为尚长荣主演的京剧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分别在首届、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金奖第一名。而主演尚长荣,他几乎获得过国内一切重要的戏剧大奖,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三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而且荣获戏剧梅花大奖,成为迄今戏剧界惟一获此戏剧最高大奖的演员。

4年来,《廉吏于成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修改、重排前,尚长荣都尽力谢绝各种应酬、出访,全身心进入角色。他知道,这台戏凝结了自己和伙计们无尽的心血。2006年6月,剧组远赴于成龙的家乡山西方山县采风。在于成龙出生的窑洞前,尚长荣特意捧起一把泥土,仔细体味这位廉吏的真实心境。尚长荣说,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展现给观众一个有血有肉、震撼人心的清官形象。

十年磨一剑,尚长荣把自己艺术求索的精神追求,贯彻在《廉吏于成龙》当中,并期望它取得成功。

尚长荣最难忘怀的是,2004年12月3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新年京剧晚会上,尚长荣献演了《廉吏于成龙》中的一段精彩唱段。演出结束后,同志上台接见演员,与尚长荣握手时,同志对他说,这段唱得好,有警示教育作用。他还称赞《廉吏于成龙》这出戏编得好,有现实意义。尚长荣说,这对自己而言,是一次很高的荣誉奖赏。

四次拜师重塑名家风范

尚长荣原籍河北省南宫县,远祖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也是王侯将相的门户,但是到了祖父尚元照这一代,尚家已家道败落,尚元照在京城某王府里充当“采买”,大致就是管家的身份,并以此职业养家糊口。

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是独创了“尚派”旦角艺术流派的大师。因为小云大师,尚家在20世纪中叶成为中国有名的梨园世家,除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大师外,他的大哥尚长春以武生威镇梨园,二哥尚长麟继承父亲衣钵,成为“尚派”旦角艺术家,尚长荣的叔叔尚富霞也是蜚声菊坛的京剧名家。

1940年7月15日夜半时分,一个啼声明亮的男孩在老北京宣武门外椿树2条1号院落里诞生,这就是成年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当时,父亲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戏比天大,演出繁忙,几乎忘记给孩子取上名字。因时值盛夏大伏天,加上初生的孩子白白胖胖,便按谐音给孩子取了奶名大福。

由于这年小云大师已步入不惑之岁,又是在二子长麟生下8年之后喜得小儿,因此,他对大福长荣就更是疼爱有加。那时,尚家作为梨园名门,家大业大,自然也生活丰裕。但是,尚小云对孩子的教育却异常严格,尚长荣与他的两位哥哥一样,从小就养成了刻苦俭朴的品格。

梨园界凡有成就的艺人,都无不深知学艺、成名之艰辛。尚小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走演艺道路,他常对孩子们说:“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吃饭是很不容易的!”他有自己的思考,想把幼子长荣培养成学问家,并不想让他学演戏。尚长荣6岁时,尚小云请了一位老学究在家里教他读书。但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因此,尚长荣非常希望到洋学堂和别的孩子一起念书、唱歌跳舞。如愿以偿是在一年之后,他随父亲到了天津,终于进了一家名叫燕达的小学校。但小云大师的生活始终是飘泊的,仅仅一年多工夫,尚长荣又随父亲回到北平。

1950年,父亲又给尚长荣请了一位古文功底很深的老师吴荣唐。吴先生是能够引以为中国文人典范的那种老师,人长得很严肃,但书却教得生动有趣。读《论语》时,他不仅讲解字句的含义,还会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尚长荣至今记得,一次吴先生带来一幅“竹本我师”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他让尚长荣一连临摹了4幅。随后,在仔细评说了尚长荣书法长短之后,吴先生说:“我平生爱竹、画竹、写竹,这是因为,竹子不畏严寒,永远保持自己的坚毅品格。你要以竹为师,像它那样傲雪凌寒,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段话,给尚长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尚长荣懂事起,每当父亲在荣春社登台演戏时,母亲王蕊芳一定带他去观看演出。荣春社的小学员每天练功排戏,他更是随时可以看到。这样耳濡目染,在童年尚长荣的意识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尚长荣5岁时,一个人在厨房学演《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让尚小云看了乐不自禁。年底,荣春社决定演出《四郎探母》,要找个杨宗保的小演员,大家正推算着谁来演这个角儿时,尚小云说:“让大福上吧。”一言既出,当下尚长荣腰挂宝剑,右手拿一根小马鞭,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小英雄出场。

数月后,尚小云京剧团到青岛演出,尚长荣也跟着父母一同前去。一天,正居住青岛的京剧名家吴素秋到瀛洲旅馆看望老师,乍见尚长荣,她感慨于尚长荣的天分出众,遂建议尚长荣学唱花脸。尚小云夫妇经过考虑,采纳了爱徒意见,也就赞成了。于是,吴素秋积极为尚长荣寻觅名师,她推荐了当时正在青岛的花脸名家陈富瑞。不久,幼小的尚长荣正式拜陈富瑞为师,并按老规矩磕了头。拜师完后的第二天,陈富瑞就到瀛洲旅馆为尚长荣授课。尚长荣刻苦学习,进步极快,第二年春节时,当尚小云京剧团再到青岛演出,尚长荣的《御果园》已经可以挂牌亮相,正式为观众公演并大获成功。

为了让自己的戏路更加宽广,随后,尚长荣又正式拜上海有名的花脸艺术名家李克昌为师。李克昌并不把尚长荣当作梨园名家子弟,严格地教学,唱词、念白、动作,一丝不苟,反复习练,甚至连来十遍八遍也不稀罕,第二天再检查,如有丝毫走样便从头再来,那就是“二十遍三十遍地练了”。

1951年,尚长荣第一次在上海演出。那时的天蟾舞台可不是现在1000人的座位,而是上下三层,共3500个座位,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剧院,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剧院。那年夏天,尚长荣刚过12岁,第一次登上天蟾舞台。上场以前,恩师陈富瑞先生、尚小云大师、芙蓉草(赵桐珊)前辈嘱咐道:“长荣,上去可千万别慌。”因为当时北京城里还没有那么大的剧场,北京的叫好喝彩声也还没有那么热烈。

小云大师说:“上场后要沉住气,观众的那个喝彩声,你要心里有底,千万别忘词。”当时,尚长荣一上去,就感觉观众的叫好声跟三伏天的暴雨霹雷似的,一下子自三层楼从空而降。还好,并没有吓得他忘词。但这喝彩声对尚长荣幼小的心灵也确实是一个震颤。从那以后,尚长荣就觉得,这上海滩真不得了,叫好声就跟大霹雷一样。事实上,尚长荣与上海的舞台、与上海的观众,在那个时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夏天,已经在舞台上几经历练的尚长荣,开始逐渐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为父亲尚小云配过不少戏,如在《乾坤福寿镜》中饰金眼豹,《穆柯寨》中演焦赞,《金水桥》中扮秦英。但是,尚长荣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点滴成绩,刚刚结束生理上的“倒仓”,就又希望父亲延请一位花脸老师教戏。几经考虑,选定名师苏连汉。苏连汉出自富连成科班,与马连良同辈,他早得悉尚长荣学戏勤励,资质又好,于是便慨然允诺。在庄重而简朴的拜师礼后,尚长荣认真地向苏连汉学习《连环套》、《下河东》、《芦花荡》、《大探二》、《探阴山》、《丁甲山》等许多花脸戏。至此,尚长荣已经明白了功夫在诗外的艺术道理,他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1959年,尚小云剧团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全团成建制内迁西安,改建为陕西省京剧团。尚长荣与小云大师同台演出了《汉明妃》、《梁红玉》等戏,他的艺术才能遂引起各方面重视。随即参加新编传奇剧《山河泪》演出,在表演上让人耳目一亮,获得很大成功。尽管艺术成绩斐然,尚长荣依旧感到不满足,他觉得,与前辈艺术家相比,自己还缺少一些气势,他崇拜“活霸王”金少山、“活曹操”郝寿臣、“活窦尔敦”侯喜瑞,向往铜锤花脸的粗犷和架子花脸的细腻,认为自己只有达到了金、郝、侯三位大师的水准,才是花脸演员的最高境界,也才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和父亲商量,决定再拜当时惟一在世的“花脸前三杰”之一侯喜瑞为师。侯喜瑞10岁入富连成科班,深得花脸前辈黄润甫真传,早年一直与梅兰芳合作演出。1960年6月,尚长荣在尚小云的带领下,在北京鸿宾楼饭庄正式拜侯喜瑞为师。此后,尚长荣便开始留在北京到侯喜瑞家学戏。尚长荣说,自己就像“海绵吸水”似的,一古脑儿把侯喜瑞老师所教的“看家本领”全装到了心里。

尚长荣这四次拜师经历,为他后来在京剧舞台上的革新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夏天,尚长荣正式调入陕西省京剧团。由于《山河泪》的成功,他立刻成为“陕京”的三根台柱子之一,平均每月要参加15场以上的演出,常演的剧目有《黑旋风》、《霸王别姬》、《将相和》、《除三害》等。因为在新编传奇剧《满江红》中发挥了创造性才能,成功饰演了牛皋一角,从不轻易赞扬儿子的尚小云也高兴地说:“这个戏,长荣动了脑筋,演得很感人,进步很快。”

紧接着,尚长荣又连续排演《摘星楼》、《西门豹》、《李逵探母》等新编京剧。尤其是《李逵探母》,不仅倾注了尚长荣的心血,更是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其中的李逵不同于以往,这个李逵不局限于勇、粗、猛、憨、义、忠等性格,而是径直进入人物内心世界,让莽汉内心深处在母亲面前恭顺驯服的心理纤毫毕现。乍见母亲双眼哭瞎时的迟疑、怀恋、惊惧,直到最后跪倒在母亲面前的一系列舞台动作,迥异于京剧舞台上传统的“写意”式动作,让观众过目难忘。

随后,1964年,根据当时非常流行的杜鹏程小说《保卫延安》创作的大型现代京剧《延安军民》上演。尚长荣出演张志勇。现代戏一直是京剧中的硬骨头,尚长荣饰演的张志勇,让许多老观众也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京剧魅力,公演后在观众中获得如潮好评。

1964年年底,以1950年代修建宝成铁路为背景的《秦岭长虹》在各地上演,许多观众肯定了尚长荣的表演,媒体上也开始对这出戏曲赞赏有加,京剧同行则更是给尚长荣送了个“抒情花脸”的称号。1975年,剧团演出当年大名鼎鼎的京戏《杜鹃山》,尚长荣在剧中饰演游击队长雷刚。一天,戏演完后,一位特殊的观众上台紧紧握住尚长荣的手说:“你演得太好了,谢谢你。”这位观众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尚长荣谦逊地说:“请华老多指导。”华罗庚悄悄用劲拉着他的手说:“我过去常看你父亲演的戏。”特殊年代,一句贴心话,使尚长荣备觉温暖、安慰。

许多古城老戏迷还有印象,1976年秋天,在西安市郊的莲湖公园,每天早晨总会有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咿咿呀呀、抑扬顿挫地喊嗓子,他就是尚长荣。那时,国家秩序逐渐井然,百花凋零的文艺界亟待振兴,作为一名演员,尚长荣有了一种紧迫感。他想尽快调理好嗓子,迎接“国粹”艺术发展的春天。

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秋、冬的练功、吊嗓,也因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他迅速恢复到“”前的艺术水准,为舞台上“闹春”作好了充分准备。1977年1月8日,为了缅怀逝世一周年的总理,他满怀深情演唱了《又回延安城》,短短的9分钟唱段轰动了西安,在观众中间激起巨大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尚长荣收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热情洋溢的来信,人们期待着他能迸发出更大的艺术潜能。

不久,尚长荣被任命为陕西省京剧团副团长,开始参与剧团管理和组织艺术创作。他在根据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的新戏《射虎口》中饰演刘宗敏,这是他“”后第一出参演的新编古装戏。随后,又主演了现代戏《平江晨曦》,饰演。这也是他第一次在现代戏中塑造人们熟悉的现代革命家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这样的剧目选择和角色塑造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果然,剧目演出后,在观众中影响非常大。1984年秋,他成为“陕京”团长,率领剧团创作演出了《张飞敬贤》,他创造了一位既刚愎自用,又机智幽默;既主观武断,又勇于认错的“文官”张飞形象。在当时,这个戏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起了有益的推进作用。

这个时候,尚长荣在陕西乃至西北五省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不仅有了相当高的艺术知名度,也有了与自己艺术家身份相称的社会地位。在古城西安拥有宽敞舒适的房子和出行的汽车,足以让他从此过着安逸和满足的生活。但是,“国粹”事大,对于京剧艺术的追求时刻在梦中召唤,艺术理想时刻在心中冲撞着。

1987年,他主动要求改任陕西省京剧团名誉团长,可以不再为剧团里琐碎的小事操心,而能腾出一些时间赶赶场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过,他依旧不喜欢过这种刻板而平庸的生活,作为一位永远“不安分”的艺术家,他不甘心自己的艺术生命,在优裕的物质享用中逐渐消磨殆尽。

他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思考。

文化感悟与“顺天应时”

尚长荣的一个艺术观点是京剧发展要“顺天应时”。他说,过去一个京剧演员从出场到一步一个动作再到舞台中央亮相,有时候可以用几十分钟时间,从前的老观众或者还叫好不迭。但是,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对京剧的表现艺术有了新的要求。京剧也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改良,戏不仅要好听,而且要好看。

这是他从京剧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京剧发展的历史并不漫长,没有“百戏之母”的昆曲长,也没有他当年的栖居地西北盛行剧种秦腔那么古老,但京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国粹”艺术,是因为它始终有顺应时代,去粗存精,不断推进的艺术特征。尚长荣认为,可以说从“同光十三绝”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叶和中叶,都是作为“国粹”的京剧不断完善、不断完美,并进而走向巅峰的发展过程。

尚长荣说,京剧发展到了现在,各家各流派也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觉得要原汁原味才是京剧;也有人认为京剧要不断往前推进,要有新的创作;更有些人的观点似乎还“走火入魔”了一点。他觉得这些都不碍事。因为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像当时只要一个“样板”。过去说,一场戏唱一整个晚上,或者连演几个晚上,照样有观众来看。而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不仅仅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一百年前的环境也大不一样了。因此,人们对京剧也有了新要求:既要好听、好看、动人,并且时间还要缩短。

京剧发展到今天,乐器丰富了,戏也更好听了。所以京剧的发展,关键是要顺应观众的需求,观众是否喜欢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此,除了技巧性的舞台经验,京剧演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思考,也就成为演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在一次戏剧艺术论坛上,尚长荣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京剧艺术观,他认为必须确保京剧的“精”,要保证演出质量,这也就要求戏曲演员在“四功五法”上下功夫,对于传统技法来不得半点马虎,唱念做打一样不能少。他说,据了解现在有些学校对于“四功五法”、对于京剧的程式重视不够,认为戏曲发展要打破程式。尚长荣明确表示自己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戏曲有着优美的声腔艺术和优美的地方语言,削弱对“四功五法”和戏曲程式的研究和运用,只会失掉风格、失去观众。

尚长荣以自己的艺术体会告戒青年戏曲演员,一方面要加深自身的文化和技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对先贤传承下来的精湛技法多加研究。他说,自己一直就觉得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是非常先进的,根本不是守旧,关键是教师能否把“四功五法”诠释给学生。就说“手”吧,当年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的表演,说我觉得我们都没有两只手。演员能不能运用“四功五法”,真正激活程式,为塑造角色服务,这才是区别。

京剧三部曲当然是尚长荣不能回避的一个艺术课题,他充满感恩地说,自己的京剧三部曲受到很多前辈和业界朋友的肯定,让他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首先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其次,他觉得自己有些幸运的是,晚年自己能够在上海工作。不仅是上海的风格和艺术氛围给了自己激励,上海对于文化艺术包括“国粹”事业大力支持的机制,也给予他这样一个上海新移民极大的帮助。

尚长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总体认识是,只有当国民普遍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时,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普及。同样的道理,对戏曲艺术而言,只有当人民大众认识到戏曲是精粹,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欣赏、去了解时,戏曲艺术才能得以弘扬。宏观地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艺术有形,文化无形。左右着戏曲艺术兴衰存废的无形之手,不仅在于戏曲自身的文化底气,更在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戏曲是前辈艺术家创新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古典戏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鼓励和保护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古典戏曲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自然也涵盖在这样的艺术规律之中。

主席就是“行走”的荣誉

一年以前,中国戏剧家协会选出了中国剧协的第四位主席,他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对于整个中国戏曲界而言,这是一个殊荣,更是一个肇始。

因为中国剧协的前三位主席依次是:第一、二届为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第三、四届为著名剧作家曹禺,第五届为以话剧和电影见功力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到了第六届主席尚长荣这里,才是第一次由戏曲演员担任中国剧协的主席,此前,即便是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界,也始终无人获得中国戏剧界的这个至高地位。由此也可以想见,戏曲的地位、戏曲演员的地位,在中国的整个戏剧界应该是提高了。

有媒体做了这样的分析,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本届中国剧协主席由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尚长荣担任,而且因为第六届中国剧协的12位副主席中,戏曲表演艺术家竟然占有六个席位。除了第五届的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李维康、裴艳玲,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又新增了来自安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

戏曲观众当然是兴奋难抑的,有这么多献身戏曲并卓有成就的人在领导着中国剧协,戏曲观众很朴素的想法首先是:今后的中国戏曲是不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中国戏曲的生存景况是否会有所改善,中国戏曲保护的力度是不是也会更大一些?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美好愿望,因为中国的戏曲事业始终没有真正走出低谷,许多珍稀小剧种还在不断消亡,关心中国戏曲命运的忠实观众们,自然会把一些热望寄托在尚主席和他的同仁们身上。

实际上,第六届当选的中国剧协领导成员中,属于连任副主席的就有6人,加上本届担任主席的尚长荣,共有戏曲界7个人参加过上届剧协领导工作。有位戏曲界的朋友曾说,中国剧协的主席、副主席就是个荣誉,不过是个虚名。但是,中国剧协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说过,她担任这个中国剧协副主席就感觉压力很大。这句话其实意味着在其位要担其责。既然在这个岗位上,肩膀上压着的就是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重大责任。这句话当然也是中国剧协主席团成员们的共同心声。身上寄托着全国戏剧观众的重托,自然职责是不能等同于一般艺术家了,为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多做实事,就更是责无旁贷了。

作为一名为“国粹”事业行走半生的著名艺术家,尚长荣在当选本届中国剧协主席后马上表示,他深感肩膀上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对于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他表示自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负期望。他希望观众看他的实际行动。

时尚舞台范文第4篇

当晚活动的《AneCan秀嫒尚》舞台,聚集展现了今年秋冬多种设计风格的人气时装。Supreme.LaLa的秋冬新款驼色毛外套、内搭小清新碎花连衣裙、甜美可人令冬日的舞台也迎面吹来阵阵春风,BlackSense的潮流男装也每一款都由设计师精心设计,深得时尚潮人喜爱。

TGC的舞台也绚丽夺目

名为“Dream Lover”的冬日炫彩系列及“Secret Lover”的个性黑白系列RUNWAY,从女性自身需求和对另一半的遐想出发,囊括甜美、职业、酷辣的实用出街装扮元素,以及原宿、萝莉等个性分明的时装风格。

ELECOM作为极具人气的IT周边品牌,其独创STAGE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职场男女、文艺小清新、潮男潮女等多种角色,由模特演绎符合其个性的产品搭配走秀,展示了电脑包、相机包、折叠键盘、耳机、扬声器、IPHONE5 CASE等多款集外观与实用于一体的产品。抽奖环节送出品牌大热耳机,结合体现本季设计灵感的特色展位,受到现场观众的追捧。

CONVERSE作为潮流鞋履品牌,场外视觉展示及场内T台的融合,不仅推广了当季的产品与设计理念,更让其不断激发创造力的品牌文化得以彰显。

CasterCrew除成员KINO和小五进行舞台表演外,旗下自主潮牌casterwear也进行了国内首秀――上海夜鹰啦啦队成员在推广橄榄球职业联赛的同时,穿着casterwear最新女款外套,搭配人气内衣品牌Ravijour,火爆诠释出只属于女性的运动性感形象。

当晚,Vsuch尚趣网旗下红人舞者马叉叉,以极具视觉冲击的时尚造型和舞蹈表演惊艳全场。

时尚舞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时尚元素;学习兴趣;探索

舞蹈一直是人们广泛喜爱的门类,随着舞蹈文化的普及和传媒的报道,越來越多的人开始了自己的舞蹈人生,也是幼儿,学生,白领,退休阿姨所追随的和青睐的。那么舞蹈教学,也要做到容纳百川,博学众长,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舞蹈联合行政总监杜绍樑:"世界舞蹈潮流呈多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应顺应舞蹈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应面对世界舞蹈潮流的多元化使舞蹈发展走向多元化蓬勃发展的必然取向。”人是会随着时间的增长,环境的转变而产生观念上的转变,只有不断地加入时尚元素才能反应一种时代气息,一种时代观念。或呼吁,或追寻,或抗议,或渴望,或憧憬……

1 把时尚元素融入舞蹈教学中的原因

1.1 融入时尚元素会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表现力。

要想提高学员的兴趣和表现力,其实有多种方法,也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比如:创设情境教学,用夸张,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啊等等,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在所教的教材中融入一些时尚的元素,利用这些元素散发的时代气息,增添舞蹈趣味,让学员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真正做到由内而外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融入时尚元素使老师上课更有激情。

一般教师所用的教材,都是一层不变的,连续教了几年老师也会被这份“冷饭”炒掉自己的激情。如果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老师在传统的教材里融入一些时尚元素,会给老师们的创作开辟一个广阔而自由的空间,点燃他们的创作激情,使得老师们不断主动去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从时尚元素中抽象舞蹈问题,挖掘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时尚素材,这对舞蹈老师自身而言本身是一个新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一定会很大程度上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从而把这份激情传递给学生。

1.3 融入时尚元素使课堂更有生动。

教师拿着融入时尚元素的教材上课,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入时尚元素中去,培养学生用时尚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高涨的,她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会被这个教材深深地吸引。其实,我们平时的课堂以考级教材为主,除了基训就是些民族小组合,远远满足不了学员们对舞蹈的这份追求,一些90后,甚至00后已经有了属于她们自己的一些时尚元素,那么我们做教员的不能眼光停留在早几年的作品表现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比如,在作品课上,我一改往日的我跳她们学的模式,让学员自己回去准备一小段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是当前比较时尚,流行的动作,等上课时来交流,没想到学员们积极性很高,记得有一位学员学了一段Lady GaGa的一段动作,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和羡慕崇拜的眼神,从学员的表演中,我可以看到某些时尚的元素,从而拓展了平时训练作品教材面。

2 将时尚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的探索

音乐、舞蹈动作形态、以及舞蹈服装是舞蹈的三大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将时尚元素融入舞蹈教学的探索中,可以首先从这三方面入手。

2.1 选择时尚的音乐元素。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点和气质,影响着舞蹈的形象性与表现力。因此说,音乐是很重要的,那么选择一些时尚的音乐也是当前教师所要搜集的。

不管什么性质的音乐,只要与舞蹈作品的内容风格统一协调,只要使用得当,在舞蹈艺术的表现上,都可以作为舞蹈音乐;同一个舞蹈作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音乐;同一个音乐也可以创作出不同的舞蹈作品。记得以前上傣族舞教程时,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大众喜爱的一曲,也被广大舞蹈爱好者好好演绎了一把。现在随着黑鸭子组合的出现,又给了这首曲子全新的演绎,不仅音色纯美,而且配乐丰富,一下子就把民族的风格时尚化了,从而学员跳起来也更有兴致了。

再比如,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最新创作的大型时尚歌舞晚会《天边的祝福》,在选择音乐方面,除了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向天再借五百年》、《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重新包装外,还将有当今最流行的《传奇》、 Lady GaGa的《Poker face》、《伤不起》等精彩曲目呈现给观众,在歌声中、乐曲中、声效中,展现盛世华音,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去年有个班的特点就是很听话,很认真,但就是在舞蹈表现时,面部表情稍欠缺,老师鼓励的话语作用也不是很大,在学期汇报时,我在选择音乐时,一改往日直接采用原作品音乐,选用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作为舞蹈音乐,没想到,这首曲子大大地带动学员的兴致,一下子就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学员们最后以变长边跳的形式演绎了这个作品,深受观众的好评,也提高了学院的表现力及兴趣。

2.2 选择时尚的动作形态。

动作形态方面,以中国元素为主的同时,在创作理念上可尝试用时尚舞蹈的形式将优质的中国元素提炼,再融入整个舞蹈中去。即,可尝试在传统民族舞中加入不同时尚舞蹈风格,例如拉丁风格、摩登风格,还可吸取许多如恰恰舞、探戈、华尔兹、快步舞、或者街舞等多种不同舞蹈风格。让舞蹈的动作更加放松、自由多变,这样在配合年龄编舞时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提高练舞者的协调性的同时,也给给观众和舞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传统的民族舞有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藏族舞蹈里面的退踏步,颤膝等等动作,根据现在一些国际流行趋势,将不同的五种融会贯通,升化民族舞蹈的表现层次。比如作品《溜溜康的康定溜溜的情》舞蹈动作除了能看出藏族颤膝的动律,在情绪上切合《康定情歌》和大锅庄以外,上半身的动作就加入了一些当前流行于舞台上的时尚热舞。编导推陈出新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而作,同时受到学生的青睐。北京二中的学生把这个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现如今广受大众喜欢的文化活动——广场舞,正是因为在舞蹈动作中加入了时尚元素,成为老少皆宜的舞蹈,吸引了百万人参与。如今在各大城市风靡一时,与此相关的大型群众广场舞比赛也备受关注。以前很多人都觉得广场舞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项目,现在年轻人加入进来,孩子们加入进来,很多专业人士也参与广场舞编排。在舞蹈中加入了街舞、啦啦操等时尚舞蹈元素,使得广场舞不再只是扭秧歌,让跳广场舞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2.3 选择时尚的服装元素。

舞蹈服装是舞台综合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形象地说明角色的年龄、职业、身份、性格,表现时代、民族、地域等特征;同时能够突出不同舞蹈作品的艺术个性,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不管是中国的民族舞,如中国的维吾尔族舞、藏族舞等,还是国标舞,如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波兰的玛祖卡舞、阿根廷的探戈等,其服装都有特定的风格形式。因此在创作中服装的选用上,首先要遵循特定民族、特定舞种的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时尚元素。时尚化的民族舞服装和传统的民族舞服装最大的区别就是质地更逼真,设计更灵动。就像春晚最震撼观众的舞蹈,杨丽萍的《雀之恋》,除了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效果,穿在两位舞蹈演员身上华丽的孔雀装更引人注意。据悉,这 “孔雀服装”并没有孔雀毛,因为无论是蓝孔雀、绿孔雀,还是白孔雀,羽毛上台后颜色都很灰暗。所以采用了鸵鸟毛、鹅毛等在内的四种羽毛制成,重十斤,一条裙子就值8万,从而给这个作品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

总之,将时尚元素融入舞蹈教学中,使得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更符合现代审美,让舞者和观众都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如果把舞蹈教学比作一颗树,那么坚韧的树根就是传统的教学,那么时尚化的元素就是树枝和花朵还有果实。舞蹈教学的时尚模式是变化的,流动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用全新的模式去更新,让这棵大树上的花几度花开,几度花落。

参考文献

[1] 古娴隽《让课堂“舞”起来》 《小学科学(教师)》,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