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1篇

摘 要 体育锻炼和生物学知识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能指导体育锻炼,减少伤病的发生。本文介绍一些冬季体育锻炼的方法,并从生物学角度和卫生保健的角度进行分析,使体育锻炼有了理论指导。

关系词 体育锻炼 冬季锻炼方法 生物学分析 注意事项

数九寒天,是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大好季节。但是如果方法不当,会诱发一些疾病,因此,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至关重要。

一、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冬季,人的肌肉和韧带受到寒冷的刺激后,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弹性、伸展性及关节的灵活性都较差,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指挥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参加活动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肌肉韧带的弹性增强、肌肉的粘滞性降低,关节活动的幅度增加。这有助于防止锻炼时肌肉、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同时,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及更好地满足体育锻炼时的需要。

二、讲究呼吸方法

冬季气候寒冷,风沙又大,如果张嘴大口大口地吸气,大量的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咽喉器管的粘膜,引起咳嗽或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锻炼时,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孔里有许多毛,能够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如运动量大,只用鼻吸不能满足供氧时,那就得借助于口来帮助呼吸。一般情况下,口张开,上齿轻触下唇,舌微舔上颚,让冷空气经牙缝进入,在经舌头阻挡吸进,就不会严重刺激呼吸道。

三、要保持合理的运动负荷

生理学实验表明,从一般生理负荷到较大运动量运动能坚持锻炼的持续时间比夏季要长四分之一,消耗的能量相应增多,疲劳程度也相应加大。因此,冬季锻炼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量,防止身体超负荷,而使体力下降,抵抗能力减弱,引起伤风感冒。据生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冬季运动量负荷标准可用心率来衡量,适宜的心率数为180减去年龄数。

四、防止伤风感冒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出外锻炼时不宜穿得太单薄,要活动到有热感时再逐步脱掉多余的衣服;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如内衣汗湿,应马上回室内用干毛巾擦身,换上干爽衣服保暖,切记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是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人的鼻腔和咽喉里都潜伏有这类病菌,只是由于健康人有足够的抵抗力而不被征服而已。然而,当冬季身体抵抗力减弱时,病菌就会乘机侵袭。况且,有些人的器官已长时间被病菌所侵袭——如患有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者,其抵抗力更低。其次,过度疲劳或不注意生活卫生也是导致感冒的原因。

五、防止雪盲

人的眼睛受到长时间强阳光刺激,致使眼部活动失常并有磨痛感,视力失真、减弱乃至消失称为雪盲。雪盲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日光中含有的大量紫外线,通过雪地反射到眼睛,刺激结膜和角膜造成发炎充血。如长时间在雪地徒步郊游或滑雪,有时会发生视力障碍,眼睛感到疼痛,还有沙粒感、流泪、眼睑水肿、有黏液性及浓性的分泌物。

发生雪盲后,要到黑暗的地方,蒙住双眼逐渐恢复,可对额前进行冷敷,减轻眼部疼痛或点抗菌素类的眼药水以免感染,如疼痛加剧,应请医生治疗。只要常戴有色眼镜,就不会发生雪盲。

六、防治冻伤

冻伤是指人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伤害事故。冻伤与气候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关。气候因素包括气温、风力和湿度。全身因素包括疲劳、饥饿、缺少睡眠、疾病、营养不良等。局部因素包括鞋袜过紧或潮湿、久站、不注意手脚和耳等外露的末梢部位的保暖。人体产生冻伤主要发生在手部、脚部、耳朵等部位,所以应选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羊绒制品或化纤制品对上述部位进行保温。另外,滑雪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备足御寒衣物。2.不要单独一人外出滑雪,以免出事后既无人知晓,又无人救援。3.不要擅自滑出滑雪场界线。4.饮酒后不要外出滑雪,一旦醉卧在外,非常容易发生冻伤。5.要穿鲜艳服装,以便能及时被发现。6.外出滑雪时要告诉家人或朋友:自己去什么地方滑雪、去几个人、什么时候回来,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及时救援。

发现有人发生大范围冻伤,要尽快使他脱离寒冷环境,进行全身保暖,给予热饮食或含酒精的饮料。对受冻的部位要用温水迅速复温,方法是把冻伤的肢体放在37~40度的温水内约20分钟。如果没有温水,就立即把冻伤的肢体放在健康人的腋下或大腿间,以健康人的体温来复温。绝对不可用雪擦、冷水浸泡或火烤。对于冻僵者,特别要注意心区的保暖,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七、体弱或有慢性病患者应改变锻炼观念

一些体弱的人,对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有一定程度的思想顾虑。认为天冷易患感冒,或寒冷的气温对自己身体有不良影响,而躲在室内不敢也不愿意到户外去锻炼。在室内的时间多了,体内局部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减慢。再加上肌肉活动少,脂肪的不断积累,身体就会发胖。

抵抗力差的人,遇到气温剧烈变化时容易感染疾病。有的人想靠保暖和增强营养来摆脱疾病的缠绕,想借此来增强体质。这种消极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积极方法,应当走出温室,做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机能,获得机体同外界环境的统一。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自觉性;终身教育

在我国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及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则不太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存在身体素质偏差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开始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但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且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导致其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也没有相应的动力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无法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因此如何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虽然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很多体育项目比较感兴趣,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兴趣点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同时,体育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压力较大的文化课学习中解放出来。体育运动能够减轻学生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具有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有效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二、注重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知识和锻炼习惯的体育工作者,其自身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律己,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体育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在每次上课之前提前到达训练场地,并且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指正和教育,且信服力较高。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必须保证体育动作的规范和标准,通过标准优美的身姿,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益处。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而体育教师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很精通,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自己的强项和学生兴趣,并加强对自己弱项的学习。体育教师只有完善自己的体育能力,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另外,体育教师还应当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元化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如今运用在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虽然体育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但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奥运会、亚运会、竞赛等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体育知识的丰富性,并感受到比赛视频中的热情,从而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四、利用体育竞争、合作的特征进行教学

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合作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特征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热情。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运动会,让学生通过参加运动项目,促进班级团结,从而让学生在比较活跃的班级氛围中进行项目的比赛,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作用。

如,教师在教学篮球课时,当学生具备基本的篮球运动能力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让学生进行比赛。由于篮球运动除了考验个人的运动能力外,还需要全组队员的配合,才能够赢得比赛,因此学生会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队员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篮球运动还具有竞争性强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逐渐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篮球运动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成为体育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项目进行教学,并利用体育竞争合作的特征,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锻炼 锻炼习惯 体育

室外体育课是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达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际也是知与行相结合的一个过程。由于它受外界环境干扰,受天气、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加上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室外体育课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充分表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室外体育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4.通过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要使学生锻炼成习惯,只靠课内是不够的,而学生个性的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如黑板报等宣传栏,校园广播体育专题内容,近期国内外的体育动态。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增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观看比赛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和锻炼欲望。观看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可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三、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情绪的调节

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定时、定量、定强度、定具体细节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在身体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练习。树立好的典型,正确进行评价。对特殊学生区别对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机智、诚实、胜不骄败不馁、勇于克服困难、坚毅不拔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学生集体行为习惯对自身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并起到约束、促进、巩固和发展作用。相反,则给不良行为习惯带来市常体育课上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练。

1.严格课堂常规。

2.严密课的组织。抓住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育。

严密课的组织对学生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队伍调动这条主线,做到备课一定要备课的队伍调动。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迅速、整齐、守纪、集体协同动作的习惯。坚决反对组织松散、不服从指挥、拖拖拉拉等现象。

体育课中突发事件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让学生在温暖、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3.严肃班风,发挥集体作用,不断提高要求。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4篇

一、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许多同学看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锻炼,其实锻炼或运动也只是体育与健康的一部分。随着生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应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内容进行扩充与深化:教会同学们认识自我的发展,注重生理和心理的教育;懂得体育与造型艺术、体育与文学、体育与音乐的交融,让他们结合学校运动会或体育节写出有关体育文化的小报告或体育文学小作品,学会如何给正在学习中的一套健身操或健身拳配上音乐等等;让他们明白所赋予体育与健康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即在享受各种体育活动权利的同时,都应该清楚保持个人身体健康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不能仅凭个人的喜好或怕苦怕累就随意缺课或逃避锻炼,乐意帮助家人、邻居和同学参加体育锻炼;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让学生了解五光十色的体育竞赛,使他们能及时关注正在发生的重大体育赛事及进程,提高欣赏体育运动的能力。

二、选项教学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相结合

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在从事某一或某些运动项目活动的体验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与具备一定的运动专长密切相关的。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运动专长选择体育学习项目正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体育模块选项教学的开展更是让许多原本就对某项运动情有独钟的同学更为狂热,但过分狂热地迷恋某一项运动而忽略其他身体的全面的锻炼,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得他的专长水平难以迈上一个新台阶。这种现象在高中体育模块教学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篮球模块的学习:许多同学在练习时,只注重持球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技能的学习及实战比赛,很少进行徒手的、自觉的全面身体素质锻炼。体育教师就应该从身体发展的全面性出发,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利于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篮球模块教学计划,学习中不仅有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教学任务,每节课也要有全面体能训练的方案。即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篮球技战术中的灵敏性和速度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进行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素质的补充训练。

三、发展独立锻炼的自制和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制能力是指独立锻炼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制定或适时修改锻炼计划、安排锻炼时间、自我监督和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也能对运动负荷(练习次数、时间、强度等)、心理负荷(情绪、注意、意志等)及动作姿势等进行适当调整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教师或组长带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安排组织练习地点、时间、强度、次数等内容;也可以按照模块教材的要求、教学需要和所能提供的场地器材条件,实行学生自行组合(不受原班组形式的约束)、互相帮助;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选编教学内容、安排锻炼等等。主要让他们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首先会掌控生理负荷:按自身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自测心率,来调节负荷。其次是对心理负荷的调控:学会自我心理暗示、模拟、反馈,达到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方法。再者是对运动动作的调控:懂得动作技术的正误,坚持反复练习和发展素质培养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范文第5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取得锻炼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从体育课、社区体育、媒介体育之中学得,不管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即使是粗略掌握,也可以作为锻炼的方法之一而运用于锻炼的实践。合理的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领域,则是关键的问题。

通常正常人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该次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 所以,在课堂上,开始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的时间要占课堂总时间的1/3左右,心率一般控制在120次/分以下,在课的基本部分,要保持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而且要注意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的反比关系。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在运动实践中,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新授教材、技术性较强、灵敏和速度类项目以及运动量较小的内容放在基本部分前半部;复习教材、教学比赛、力量和耐力类项目以及密度和运动量较大的内容安排在基本部分后半部。

一、安排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季节的特点

一般来说,夏季,可以练习运动强度大、负荷量相对较低的项目,如短跑、跳跃等,冬季,则尽量从事负荷强度小,负荷量较大的项目,如长跑、跳绳、踢毽等。一般当气温达到33℃,如果还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就容易出现中暑等症状。经过长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耐高温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为了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着合适、透气、浅色、宽松的衣服。②运动量适宜。③注意补充水分、无机盐和矿物质,饮用含维生素C的饮料,如柑橘汁等。④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⑤如果有头晕、恶心、皮肤湿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⑥雨后锻炼要注意路面湿滑,避免摔倒。

冬季,坚持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在寒冷的适应能力和耐寒能力,有利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进一步加强。但是,如果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低温的刺激会使机体发生损伤(如冻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保暖,穿适宜的衣裤、鞋袜,戴手套、帽子。②运动前增加热身活动,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根据对外界温度的感觉,适时增减衣服(例如,在出汗之前把外衣脱下来,感到冷时及时穿上)。④适时休息,不要过度疲劳。⑤气温过低时,会增加耳垂、鼻子、手指和脚趾冻伤的可能性,应避免长时间在低温下运动。

春、秋季节,一般所有运动项目都可以从事。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教学,保证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二、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体育锻炼

坚持布置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校外生活。但与数学、语文等家庭作业不同,体育家庭作业没有限时或定量。比如体育家庭作业项目是仰卧起坐,布置的第一天会对学生所做的仰卧起坐次数进行登记,以后,体育家庭作业量就是要求学生每天所做的仰卧起坐的次数高于前一天,故每个学生的作业量都不同,只要学生自己感觉天天在进步就行。由于体育家庭作业内容是一些体育小项目,又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没有过多的压力,因此,很受学生喜欢。学生在饭前或睡觉前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或者走廊、客厅、床等,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相应的作业。另外学生有“向师性”的年龄特征,在班级荣誉感的作用下,体育家庭作业往往完成得十分出色。体育家庭作业也得到了家长的欢迎,许多父母与孩子一起完成体育家庭作业。

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体育指导

内向性格的学生,一般对事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头脑沉着冷静,擅长用脑,干事情能够一丝不苟。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一的、持久性的或技术动作要求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例如长跑、武术、棋类、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

外向性格的学生,一般是热情、活泼,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很快产生反应,具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可选择体操、球类、登山、游泳、田径、滑冰等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在所有运动中,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的冒险精神,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种个性的孩子存在的缺点是,对事物的新奇感一过,就无心顾及,兴趣与爱好又转移到其他运动项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