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尚编辑

时尚编辑

时尚编辑

时尚编辑范文第1篇

剧中既有从胡同中成长起来的时尚女魔头,又有精明且刁蛮的资深编辑,还有“外貌协会”的服装编辑,当然更少不了初闯京城,努力打拼的“励志姐”。

《时尚女编辑》(原名《穿“动物园”的女编辑》)由著名作家赵赵悉心创作一年半才得以完成。赵赵作品以生动鲜活且文风犀利幽默著称。这部甩着满口京片子的轻喜剧,透过职场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的却是关于成长与励志的故事,没有说教与狗血,只将真实的生活片段还原放大,于嬉笑中思考亲情、友情、爱情与自我价值。

“不结婚是有可能的,结了婚不离是万万不可能的”;“我可以和你离婚,但我要跟你生个孩子,生完孩子我就跟你离婚”;“每个人都有底线,我底线靠后不代表我没有”。这些令人捧腹的台词在剧中随处可见,小清新中不乏重口味,幽默十足又值得玩味。

全剧会聚殷桃、赵子琪、张瑶、李媛、张子萱、祖峰、李文玲、曹操等新老明星,以国产穿“动物园”的尖果儿戏仿《穿Prada的女魔头》,轻松诙谐且更接地气。

编剧赵赵

熟悉的生活更出彩

眼前的赵赵,波波头,黑镜框,白T、牛仔短裤,朝气蓬勃。一下子颠覆了笔者印象中女作家的样子。她的形象和她的作品气质甚符,亲切随和中不失幽默。

赵赵并不是高产的编剧,距上一部作品《动什么别动感情》已时隔多年。不是没人找她写剧本,而是她,只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多年前,赵赵北京电视台的朋友就约她写主妇戏,但她不认为自己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妇,对那样的生活不熟悉,于是推掉。几年后,当他们有了写时尚编辑的想法时,又想到了赵赵。“我以前做过几年杂志编辑,身边也有一些时尚圈的朋友,听过很多段子,所以觉得这次可以写。”

于是她开始集结身边时尚圈的朋友们,大家讲着各自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神事儿,攒了大量的素材。程昕、安、沈蓉萱、伊娜、艾崇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被“支”了起来。每个人物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或若干个原型。剧中描绘的几场情节,如某电视剧一哥拍封面,发现外套被人穿过后当场发飙,愤怒离场。某“国际一姐”因为负面新闻,一线杂志不敢让她再上封面。而被《尖果儿》捡漏儿,屈尊来拍封面,一个月才敲定时间,还要指定服装品牌提各种要求。以及时尚杂志同行间为了炫富,比买大牌,又不约而同去退货,竟然还碰到一起的尴尬等,都来自真实的事件。

赵赵不仅要求故事上的真实,甚至连有些剧中人的名字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伊娜是我的朋友,也是位资源编辑,给我讲了很多圈子里的故事,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某个角色要用她的名字。”更逗的是,剧本写到一半时,北京的崇文和宣武两个区没有了,身为北京人的赵赵特意给男主角改名叫艾崇文,他还有个妹妹叫艾宣武,以此纪念。

由于以真实为基础,全剧更像杂志社的工作日记,将每天的生活全程上演。这样的写实是赵赵所追求的。“不了解的事我不敢写,只有熟悉的东西,才能够表达得生动。很多人说这部戏台词很京腔,很口语,我并没有刻意用京味语言,只是在写熟悉的生活,用熟悉的语言,因为我平时说话就这样。台词口语化,是不想给演员增加负担。我从小喜欢听相声,所以就形成了这种语言风格。其实局限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特点。我更愿意写一些我熟悉的,轻松的,不给观众压力的剧。”

年轻时要远离浮夸

由于剧情的写实,观众也看到了时尚圈中浮华的一面。同行间的攀比、虚荣等。赵赵的本意是想通过这样的情节提醒年轻人,初入职场选择要谨慎。“我认为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并不太适合到时尚圈子工作,因为价值观才刚形成,面对这样的环境,特别容易失衡,变得眼高手低。还是应该先吃点苦,才能懂得珍惜。”

因此剧中的女主角程昕就是非常正面、百折不挠的“励志姐”形象。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原想到北京与男友破镜重圆,无奈遭到拒绝,无依无靠只能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勤奋,终于在北京立足。在剧中,女编辑们都穿“动物园”,赵赵称动批标榜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像程昕这样外地来京的女孩子,生活无着落,但当她站在动批门口的时候,觉得这个城市里的生活成本也不是那么高,可以生活下去。戏里面的其他女编辑,无论有钱没钱,生活中遇到压力就去“动物园”血拼。通过穿“动物园”传递一种正面能量。

“其实程昕这个角色不好演,因为她的性格有点闷,对演员而言,越鲜明的性格越容易诠释好。殷桃是学院派出身,表演很有层次感。虽然年龄是她的劣势,但她靠演技较出色地完成了角色。”

本次是赵赵第一次与滕华涛导演合作,她对他的评价是“他拍东西非常细,把剧本交给他很放心”。在演员的选择过程中,滕导定下一个原则,剧中北京人的角色,一定要北京籍演员完成,外地角色,也必须由非京籍演员饰演。这样的安排,不仅利于演员发挥,也大大提升了与角色间的契合度。其中饰演葛一青的李媛以及饰演戴维的曹操是赵赵落笔时脑子里就圈定的人选。

“虽然我不认识李媛,但几年前就关注过她,‘号称京城第一野模’。葛一青就是贴着她的感觉完成的。而曹操也是高度契合,我经常看北京台的节目,发现他不仅北京话非常地道,而且极其精明,所以戴维非他莫属。”

为了将这份轻松贯彻始终,赵赵为剧情安排了美满的大团圆结局。“在我的笔下,从来没有纯粹的坏人,都是有缺点的好人,希望通过对本土原创杂志发展历程的叙述,让大家了解这个圈子的不易,能充满对生活的希望和职场的信心。”

制片人于金伟

时尚编辑范文第2篇

自幼在北京土生土长的总导演滕华涛,原著兼编剧赵赵,两人通力合作,以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犀利却不乏对现实深刻理解的台词,真实、不矫饰、有人情味儿的人物塑造,完成了这部颇有嚼劲的《时尚女编辑》。其中对于当代社会,芸芸众生事无巨细、力争上游的种种心态都有独到的刻画。

剧集有一个颇具荒诞色彩的开局,一群奇形怪状,各怀鬼胎的人,聚合到一起,创办起一家名叫《尖果儿》的本土时尚杂志,在一片不被看好声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虽然不至于一战成名,但是至少坚持了下来。尽管开局荒诞,此后的进程却一如滕华涛作品的一贯风格,不疾不徐,散点式地慢慢铺陈开一个现代北京浮世绘画卷。围绕着杂志社几位主要编辑以及他们身边的父母、爱人,有条不紊地摆开了“龙门阵”。

编剧赵赵明显是根据自身多年来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于北京这座城市和前赴后继来到北京工作与生活人们的热爱,才创作出如此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故事和人物。励志姐程昕执拗、敏感,又自立自强,代表了绝大多数北漂到这个城市的单身女孩,胸怀美好梦想,却无奈现实多厄;“南城一姐”葛一青和富二代伊娜这是另一种典型的北京女孩,大大咧咧,人好,话密,脾气大,还有股混不吝的各劲,虽不完美却格外真实,惹人怜爱;容萱虽然小肚鸡肠,腹黑市侩,但是至少除了口头挤对挤对人,从来不曾真的有过什么坏心眼,而且尤其真实地代表了当下北京职场女性的特殊心态;

此外,诸如艾崇文的落魄艺术家范儿,万总面懵心精,小个子却又大担当的外地老板,甚至托米假冒娘娘腔,只为更好地融入时尚圈。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生活烙印,不矫饰,不拔高,让人感同身受,仿佛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可亲、可爱的市井小人物,绝对不崇高,但是至少和我们一样真实地活着。

作为京味电视剧,赵赵的台词功底并不比前辈赵宝刚逊色半分,全片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和背景,北京化,方言的运用恰到好处。各种亮点台词层出不穷,随便截取一段,都堪称经典的微博段子。

更加难得的是,《时尚女编辑》尽管以励志为主题,却并没有强行造梦,剧中每个人物的发展轨迹,还有上升曲线,完全合乎现实生活逻辑,甚至不惮于揭开时尚圈华丽的外衣,让人看清楚其中的某些龌龊与不堪,把王子和公主拉回到与普通观众同一起跑线的位置。正如赵赵原著小说名字一样,《穿动物园的女编辑》,批发市场或许才最适合广大普通老百姓,远胜过那些衣香鬓影的时尚T台。

时尚编辑范文第3篇

——李可:“这家下午茶特别好,只要一有时间呢,我就一定要来treatmyself一下下。”黄小仙:“李小姐是台湾人?”李可未婚夫帮腔道:“我们李可普通话特别好,一般没人能猜得出她是河南人。”

为了一场梦幻婚礼李可把黄小仙折腾得日夜不宁。在黄小仙讽刺她是只认金钱的拜金女后,李可则打击报复地给刚刚失恋的黄小仙寄送了一个单身抱枕。上面那番对话只是电影《失恋33天》中的小片段,饰演李可的张子萱嗲声嗲气的台湾腔成了全片一大笑点。接受采访时,张子萱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让人一扫电影里她“河南籍台湾妹”的印象。

张子萱不是专业演员,她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学了一个和表演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所以她自称表演的“门外汉”。如今张子宣已经参与了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失恋33天》,又先后出演电视剧《时尚女编辑》和《将爱之因为爱情》。非职业演员的她正在迎接事业的春天。

《时尚女编辑》是张子萱和导演滕华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的《失恋33天》张子萱说是自己赶上了,她没想到第一次演戏就能碰上这样一匹黑马,不但票房过亿,还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口碑爆棚。几乎是一夜之间,张子萱就到了出门逛街需要戴口罩的程度。电影拍完后,副导演给她打电话,说电视剧《时尚女编辑》中有一个角色,导演滕华还想让她演。张子萱剧本都没看,立刻应承下来了,“面对滕导的邀请真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时尚女编辑》原名《穿动物园的女编辑》,是作家赵赵的最新编剧作品。电视剧延续了她一贯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讲了一个北漂姑娘勇闯时尚圈的故事,还顺带着对当下时尚界各种稀奇古怪的现象展开了北京侃爷一般的戏谑。不光“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简称“动批”)有着浓重的北京特色,剧中的时尚杂志名为《尖果儿》,“尖果儿”是北京新俚语,“漂亮妞儿”的意思。《时尚女编辑》很多台词都出自于北京俚语,很多角色也都有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嘴”气质,活脱一部电视脱口秀。剧中张子萱饰演服装编辑伊娜,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家底殷实,堪称“富二代”。她从事时尚编辑工作完全是出于好玩,与金钱无关。她豪爽仗义真实可爱,说起话来透着一股子典型北京姑娘的“干哏倔”。导演滕华从没有要求张子萱非得把伊娜演成什么样,他只有一个建议,“演你自己就行了。”张子萱听了很轻松:“太好了,终于可以不用装台湾腔了。”

生活里的张子萱就是一个典型的北京胡同妞,很有“说话不张嘴、走路不抬腿”的劲儿。朋友中她有点小霸气,被大伙儿称为“萱哥”。在微博上她常常向粉丝们自揭老底,办一些“没六儿”的傻事。虽然剧中伊娜的台词很长,但是因为太“北京”了,就连打嘴仗时连珠炮一样的台词她都说得很顺很痛快。对于这种完全本色的出演,“萱哥”表示毫无压力。

“动批”达人

而对于时尚圈,张子萱并不陌生,从大学起她就是著名时尚杂志的签约模特。刚上大学时,就图着零花钱能充裕点,她给自己找了个能挣钱的营生。一个朋友热心帮她拍了一组漂亮照片,另外一个朋友凭着在杂志社当过助理的小小人脉,把照片力荐给编辑。事情就这么成了。能臭美,还能赚钱,张子萱爱死了模特这份工作。“一开始才能挣200块钱,但当时觉得已经非常多了,一拿到钱就请同学们吃一顿好的。”张子萱就这样成了平面模特,而且一当就是8年。直到今天张子萱依然有着平面模特的身份,很大原因是舍不得离开杂志社,因为她的很多好姐们儿就是时尚杂志的女编辑。张子萱最能理解时尚女编辑们外表光鲜亮丽背后的囊中羞涩,“每天都看着漂亮却昂贵的衣服和鞋子,但轮到自己就买不起了,那点微薄的薪水根本无法负担。”而“穿动物园的女编辑”也正印证了时尚编辑的窘迫。“时尚编辑就是一群拿着5000元月薪的人,教一群拿着2000元月薪的人怎么过2万元月薪的生活。”

《时尚女编辑》想说明的另一点是:花少钱也可以有时尚范儿。因为“时尚”说到底也就是图个乐儿,女孩子穿衣打扮都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最大程度地取悦自己而已。“动批”则为手头钱不多但又追求时尚的女孩子们提供了出路。为了突出这个元素,电视剧很多场景都是在“动批”实地拍摄的,戏里演员搭配的服装也有不少是从那里淘来的。

对于逛“动批”,张子萱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拉一个小车,再背上个黑色大塑料袋,遇见喜欢的衣服要和老板说术语“拿货”,把自己扮成一个开服装店的小老板,这样能省下不少银子。“但是从头到脚都穿‘动批’货你就露馅儿了。”衣服还是要高低搭配着来穿。名牌包和鞋,配上低廉的动批衣服,张子萱屡试不爽。“比如背上个爱马仕的包包,踩上个普拉达的高跟鞋,那中间动批的衣服也立刻提升了档次。”相比高端的国际名牌,“动批”是北京平民的时尚胜地,电视剧从非常亲民的角度,戏说了北京的包容,证明了时尚与普通人之间也能有联系。用导演的话说,在北京,拉板车的和坐大奔的有着差不多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会有鲜明的三六九等的界限。剧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北京欢迎你”是伊娜的口头禅,在女主角程昕心情最灰暗的时候,伊娜用胡同妞那种浑不吝的气势,给她带来一丝暖意。

零基础的底气

《时尚女编辑》中导演滕华启用了很少的职业演员,反而一群本色出演的非专业人士得到了观众的喝彩。“北京妞”伊娜是地道的北京平面模特张子萱;“野模”葛一青也是现实中有“北京第一野模”之称的李媛;沈容萱的扮演者张瑶的职业是歌手;饰演安的赵子琪早年也是主持人出身而非科班演员。滕华一直觉得用非职业演员更省心,“只要找对了性格,科班演员演不过非职业演员。”

这一点他在拍摄电影《失恋33天》时就很有体会了。滕华是偶然间看《快乐大本营》时发现张子萱的,那时的她还是模特,但是笑容很有感染力。张子萱说:“演员可以通过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但是平面模特只能用眼神和微笑表达,所以与人为善的亲和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就是这偶然的一瞥,滕华便认定这就是他心目中的“李可”:外表可爱,笑容迷人,这样的女孩如果再有温柔台湾腔,就算是拜金认钱的物质女也不会被人讨厌。拍第一场戏,滕华就知道自己选对人了。在和文章、白百何的对戏中,张子萱是导演指导最少的演员。滕华会让文章和白百何不断调整,但是对于张子萱的表演却没有任何异议,以至于拍摄中张子萱的戏很少超过三条,而文章和白百何则动辄NG十几条。

和滕华的合作给了张子萱很大信心。因为是第一次拍戏,她心里很紧张,但是滕华却让她觉得演戏不是一个严肃到怕人的工作,而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儿。张子萱对演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有了第二次《时尚女编辑》的合作。

时尚编辑范文第4篇

《时尚女编辑》里的时尚女编辑,并不是很多观众想象的光鲜、靓丽兼傲娇,而是土洋混杂、扭结奋斗。尽管本剧的主人公程听是川妹子,本剧的气息和味道,却都是典型北京老南城的感觉。剧中的北京人,不在东西北城的富贵温柔乡里混,却要折腾本土时尚杂志《尖果儿》。所谓本土,首先就是本来就土的意思,再加上山寨帝国的威武劲儿,那是一头扎进广大人民群众的三俗趣味里去。主编安的思路就是“走自己的风格,本来就土,爱咋咋的”。

北京老南城人说话,那是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式,既对他人不留余地,对自己也是嘲谑不已。来自内蒙古的土老帽万总,加上逃离国际时尚杂志中国版跟风体系的安,他们找来一群面目可疑的牛鬼蛇神,来试图打造本土时尚杂志,就让我觉得很有必要看下去。本剧的影射其实也不少,不过没有狗血化处理,相对克制地淡化了时尚圈某几位大咖众所周知的桥段,而关于《完全娱乐》的停刊则在微博上又掀起一些波澜。

编剧赵赵曾经被人嘲笑穿衣打扮的品位不够,因此卧底北京时尚圈、时尚杂志,写出长篇小说《穿动物园的女编辑》,可谓是对时尚女编辑进行祛魅、去妖魔化。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广大群众对时尚杂志的想象也并非都不靠谱。本人曾经在时尚杂志混过,每种款式的编辑都是有的。不过本剧走的路线,并非是刻意展示时尚圈的乱象,而是通过这一切面写当下生活。行业剧在当前的中国电视剧集市场的残酷现状面前,只能是遥远的传说,出品方、编导主创、观众、播出平台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二三十年以来,观众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均受教育年龄越来越长的同时,对于剧集的口味却是越来越简单、幼稚,三破一苦大行其道,再加上无所不在的职场、励志和商战,古装剧当然更是各种杂糅,说来数去,最缺乏的就是反映当前时代、现实生活的剧集。本剧没有刺激到普通观众的兴奋点,在于不夸张、不夸饰,特别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从头到尾都是“爱你在心口难开”。

一言以蔽之,本剧讲述的故事内容大概与曾经在网络流行的编排时尚杂志女编辑的段子一般无二。不过就是一群月收入五千的女人,教一群月收入三千的人,怎样过月收入三万的生活罢了。但是段子只是段子,如何落实到每一个鲜活、扎实、有特点的人物身上,显然不只这么简单。

编辑部三五人等,身份各有不同,也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环境改变人、塑造你的情感曲线,让角色选择自己的保护色和表演风格。有辛劳北漂的“励志姐”程听,也有家境富裕、只为图个乐呵的标准北京大妇伊娜,主编安和专栏作家李败犬,是不同风格的熟女,当然,更少不了牙尖嘴利、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飒姐”容萱。但是归根究底,她们都不过是在这个城市努力寻求着存在感的一帮普通女人。本剧男人基本上都是大绿叶,艾崇文的落魄艺术家范,对感情也是很不痛快。万总面懵心精,小个子却有大担当的外地老板,反而更直面人生。至于托米假冒娘娘腔,只为更好地融入时尚圈。这些男男女女,其实就是观众最熟悉的人,无非是职业不同罢了。

时尚编辑范文第5篇

时尚集团的经营模式

时尚集团在中国称得上时尚杂志界的龙头,旗下的每一本杂志都能坐上行业内发行量和广告量的前10名交椅。时尚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与境外媒体的版权合作。1997年9月,与美国IDG合资成立时之尚广告公司,开始寻求国际版权合作;1998年4月,《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COSMOPOLITAN》进行版权合作;1999年9月,《时尚先生》与美国著名男性杂志《Esquire》进行版权合作;2001年10月8日,美国赫斯特公司同意将《Harper蒺sBazaar》版权授予时尚集团;2001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所属《Nat ionalGe graphic Trav eler》杂志与《时尚旅游》签订关于版权合作的正式协议;2003年与英国《FHM》杂志合作创办了《时尚男人装》。此外,时尚集团还创办了《时尚娇点》、《时尚男士健康》、《时尚女士健康》、《时尚好管家》、《时尚家居》、《时尚家居置业》、《时尚时间》、《时尚华夏人文地理》、《时尚座驾》、《Aud i》杂志中文版等15本杂志。

以时尚集团旗下的《时尚伊人》为例,中国版每期约有25%的文章是向总公司美国赫斯特集团购买的。美国赫斯特集团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发行杂志,包括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地。《时尚伊人》中文版每个月都会收到各个国家的版本,如发现其他版本所设计的专栏有特色,值得介绍,便向总公司报告,请该国的《Cosmopolitan》同意授权在中文版刊载,而总公司对收费会有统一的规定,其中最常被转译的是法国、英国、美国、澳洲的版本。购买版权的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时尚伊人》每年需付高额权利金,如果有盈余,另外再抽5%到10%,还有其他各种名目的收费。当然,为凸显企划能力,《时尚伊人》会经常策划一些与中国大陆本土相关的主题或人物报道,这些内容如果令其他国家的编辑部感到兴趣,则也以一样的模式向中国购买版权转载。

1.产业化

时尚集团取法美国IDG的经营方式,对于杂志的经营,完全是依照产业经营的目标,即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有关于杂志内容的定位、编辑思路以及相关的编辑活动、出版发行等,都服从于投资的回报率。所谓真正的产业化,包括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投资的目标市场;为进入市场所进行的资本运作;营销策略的制定;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即杂志的编辑、印制、销售、发行、物流等,都以获得利润为目标。

2.集团化

品牌形象可说是当今时尚产业的一项无形资本,而它的建立可以通过营销传播活动来造势,包括广告、慈善活动、赞助活动、展览、读者俱乐部乃至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从而在社会和读者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和形象。时尚集团凭借着集团化的优势,利用集团内部各刊间的资源共享,经常联合各刊举办大型媒体造势活动,譬如今年初由《时尚先生》、《时尚男人装》与《时尚健康男士版》三刊联合举办的男人节活动,就是它利用集团化打造品牌效应的例子。

此外,时尚集团引进了国外常见的读者俱乐部制度,在发行方面坚信取得新客户的成本要大大高于维护老客户的成本。时尚集团旗下的15本杂志都会定期直接接触读者,以读者俱乐部的方式记录读者动态,并且不断培养读者的品牌忠诚度。

3.多媒体

国外大多数时尚杂志都有设立网站,例如美国《Vogu e》的网站就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网络渠道,它结合了各大品牌的行销通路,成为一个独立于杂志外的营利媒体。由于中国目前的奢侈品市场尚未发展成熟,时尚集团受限于大环境,无法像一样与品牌建立线上购物的通路,然而时尚集团还是很早就意识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与主导性,率先架构了时尚网站。作为时尚系列刊物的网络版,时尚在线()主要由“内容发、“互动社区”和“关于我们”三个平台组成,及时给客户传达时尚系列刊物最新内容及动态、充分利用网络特性为编辑部与读者提供直接对话沟通渠道。

4.广告

时尚集团有独立的的广告部门,与国外总公司无关,完全是独立作业,但因是国际知名杂志品牌,往往能得到国内外广告主青睐,能承袭国外杂志品牌的效应。根据《中国广告》2002年的计算,《时尚伊人》的广告收益排名在时尚类杂志中名列第一。其他杂志像《时尚芭莎》与《时尚先生》也取得相当不错的广告成绩。

市场的成功让外资方面认可了时尚集团的经营方向,包括美国IDG集团和赫斯特集团都很信任时尚集团,合作杂志之一《Cosmopolitan》国际版的主编更曾表达对时尚集团编采人员的尊敬,他说,时尚集团的工作人员对内容所做的专业选择,以及对内容所进行加工与编辑都充分显示出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时尚集团十分了解自己的读者,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

桦榭集团的经营模式

从世界时尚杂志发展的历史来看,最早开始经营这类杂志的媒体主要有4家,分别是美国的赫斯特(Hearst)和康耐斯特(CondNast)集团,以及法国桦榭(Hachet teFil ipacch i)集团和玛丽嘉儿(MarieClaire)集团。而直接与中国合资共组公司的只有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

桦榭菲力柏契开发华文市场已有一定的成效,1987年在香港创办最早的中文版《ELLE》,1989年创办《人车志》,1994年创办《芙蓉雅集》;而在大陆,1988年创办《ELLE中国时装之苑》,1994年创办体育杂志《搏》,1995年创办《名车志》,1997年创办《健康之友》;1991年则创办了台湾版的《ELLE她》杂志,1997年陆续创办《PREMIERE首映》、《俏丽情报》和《Car & Driver人车志》。桦榭集团除了在全球推广像《ELLE》这样的全球化品牌,在当地市场还开发了许多本地品牌,比如在日本就收购许多当地的杂志,在中国也收购了《嘉人》杂志。

《世界时装之苑》进入中国内地是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开展的,这在当时是具有历史性的突破。由于我国政府规定,媒体机构或文化事业在吸收外资参股时,一定要确保国有资本的绝对控股地位,原出版单位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必须高于51%的比例。因此,在合作之初,法国桦榭集团仅仅负责海外广告的销售和海外内容的提供,中方出版社负责海外内容的选择、整理内容的编辑、发行、广告内容的审查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桦榭在国内注册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和发行公司,包括主编在内的所有编辑人员都由桦榭招聘和支付工资,每个月桦榭还有负责编辑内容的国际总监到国内直接进行指导,中方出版社仅仅履行对内容和广告的终审,只要不违反国内的法律和政策,就予以通过。如此一来,桦榭实际上完全控制了《世界时装之苑》的全部运营,并且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所有它在中国出版的杂志中。

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国际出版集团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其出发点原本并非出于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本土化需求,而是为了降低政策上的门槛。相较于美国公司的权力下放,桦榭集团带有强烈的维护本国文化自主性的法国特点,它在全球各地经营其媒体产业时,都坚持一定掌握最高比例的外资控股,这充分显示了不同文化思维下,对文化产业经营的差异所在。

桦榭在进入中国之后,非常重视对中国市场的调查研究,花费巨资请国际知名公司作调查,向专业机构购买调查和咨询报告,不断向全体工作人员全面灌输该杂志的市场和读者定位、总体编辑构思和与众不同的风格,而且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在固定时间不断进行,并以调查结果作为评估和改进杂志的主要依据。

1.严选高层人才

与其他行业不同,国外公司要在中国制作和发行杂志,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赖本土人才,而桦榭集团在人才本土化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世界时装之苑》开始出版时,除了广告和美术编辑以外,其余的都是译文出版社的人员。目前该杂志主编张宇女士负责桦榭在中国所有杂志的营运工作,她是中国人,在大陆受过高等教育,后来在法国接受工商管理教育,并移居香港,对内地市场比较了解,容易根据中国国情处理事务。至于其他编辑、广告业务等职务都由大陆本土人士出任。

2.专业化分工

桦榭集团内部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有效管理,是它作为跨国公司给我们树立的一个典范。桦榭集团内既有水平分工也有垂直分工。水平分工指的是每一个独立发行的版本之间的分工,每一本杂志其实就是一个小型企业,负责杂志的出版工作,并各自向母公司汇报业务进行沟通。而垂直分工指的是按照职能所划分的分工,如广告版面的销售、广告的制作、图片、发行、印制、物流等,服务于桦榭集团遍布全球的媒体机构。在这些机构或者公司之间,实行的是“产业内贸易”,即集团所属的广告公司、图片公司、发行中心等所提供的服务都是互相流通的,以图片公司为例,桦榭集团共办有220多种杂志,而且大都是时尚类杂志,使用的图片量非常大,因此设置了专业化的图片公司,配合各本杂志的内容和选题的需要,进行摄影、图片制作、收集和积累历史图片等工作。加上由于其工作的专业化分工,因此能确保品质,不仅集团内的各刊,甚至外刊都可以购买该图片公司的图片,其图片公司已经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三大图片出售商之一。

3.特殊的自我定位

桦榭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德雷克莫雷(G.d e Roquemaurel)先生认为,相对于杂志,报纸是提供信息的、广播是做评价的、电视是做展示之用,而网络则是一个大杂烩,它把报纸和电视上的信息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因此它不是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媒体,只有杂志是具有启发性和解释性的媒体。

《世界时装之苑》也在承接法国母版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办刊精神:

天赋自由。在中国版将其引申为“无论何时何地,自由做你自己”(The freedomtobeyo urselfanytime anywhere)。

国际感觉、本土神韵(Alwaysthesame,never the same)。这一编辑理念也成为日后所有国际语文版《ELLE》共同一致的精神。

你是唯一(Youarethe one)。这是《ELLE》中文版服务读者的基本准则。

由于《ELLE》已在全球30个国家发行,各国版本的资源可以共享,因此《世界时装之苑》先天上的优势就是外版资源强大。据统计,目前《世界时装之苑》每期约有30%的文章和图片是向其他版本购买的。从法国总部的角度说,它一方面允许各国版本共享资源,创造国际性杂志的形象,同时更鼓励各版本自己独立做好本土内容,因此《世界时装之苑》在使用其他版本的内容时不仅不是免费的,而且还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这也从经济上促使每个版本维持自身本土内容的独创性。

《世界时装之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刚创刊时,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从海外引进的,本地只有少量的编辑从事对海外内容的选择、翻译、改写和审稿工作。而目前,该杂志逐步培养了自己有独立创意的记者编辑,广泛联络了一批摄影师、设计师、模特和自由撰稿人,本地采编的内容逐步增多,本土化内容品质也日渐提高。

4.广告

面对许多人质疑时尚杂志受到广告商操纵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桦榭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德雷克莫雷先生认为,虽然时尚杂志依赖品牌广告投放,但同时必须保持编辑的独立性。读者是因为喜欢看我们的内容而买我们的杂志,如果我们的内容不对读者负责的话,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如此一来广告商自然也不想在这样的杂志上投放广告。

杂志首先为读者,其次才为广告。这是桦榭集团秉持法国母公司对于广告与发行的比重所做出的定位,然而这样的策略不完全符合中国市场,我们先来看看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期刊广告收入与销售收入的比例:美国69:31;德国62:38;捷克59:41;意大利55:45;墨西哥42:58;英国38:62;西班牙37:63;瑞典37:63;法国35:65;比利时35:65;芬兰30:70;澳大利亚27:73;爱尔兰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