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1篇

一、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是指法律对投资者的保障程度,以及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程度。投资者保护是企业治理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自然也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这源于问题,信息不对称就是由于委托机制而形成,这可能导致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大股东为了实现个人的私人利益,从而侵犯投资者的权益,即源于“内部人”对“外部人”的掠夺。“内部人”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以及控股股东,“外部人”主要指对企业不具有控制权的投资人,包括较为分散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掠夺”指管理层和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机会主义侵犯外部投资者的权益,这就催生了所谓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投资者保护机制主要由以下两种:一是国家层面的制度机制,二是公司层面的政策机制。

国家层面的制度机制,通常是指我们所熟知的法律、法规、条文、条例等对于投资者保护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了法律派对于投资者保护问题的观点,以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LSV)为代表,认为法律对于投资者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投资者保护最重要的因素。LLSV理论讨论了各国的法律渊源对于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不同,对多个国家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法律水平决定了投资者保护水平,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越大,企业外部融资能力越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越倾向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越高的国家,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侵占越少,这样的公司具有更高的企业价值以及投资价值,因此投资者更加愿意为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的股票支付更高的价格。

公司层面的政策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的治理机制、治理水平、管理制度等内部制度对于投资者保护所起的作用,这与契约论学派的观点不谋而合,契约论学派认为,投资者通过和公司签订契约就可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只需要政府和法律保证契约执行即可。在同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条例等是相同的,但是不同企业对于法律的依赖程度不同,通过不同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不同的管理制度等公司治理机制,他们可以对外部投资者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从而造成不同企业之间的问题程度不同,进而形成的成本也不同。因此,公司层面的政策机制对于投资者保护的不同也会影响其融资成本。

二、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的机会成本,是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票获得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是公司融资进行风险项目投资必须要达到的最低利润率,是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权益资本成本等于股利收益率加资本利得收益率,也就是股东的必要收益率。

权益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测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多因子模型法、历史平均收益法、股利折现法、股利增长模型法等,这些方法均是基于企业实际收益计算企业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讲,国家以及行业的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状况有一个总体的影响,如利率、通货膨胀以及全球化程度等,除此之外,政治关联、政府干预、社会规范等对权益资本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权益资本成本受公司财务特征影响,如企业的面值市值比、系统性风险、资金流动性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除财务特征之外,企业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管理结构、股权结构以及公司绩效等因素均对权益资本成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投资者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

从国家层面的制度机制来看,法律的建立和实施都能够对投资者保护产生影响。影响一个国家整体投资者保护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国投资者保护法律的水平,这其中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两个方面。

投资者保护法律的立法即一国是否对投资者保护树立了法律上的支持,是否具有法律保障投资者保护措施的实施。投资者保护法律的立法可以限制大股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由于法律保障投资者保护的实施,因此可以降低投资者监督的成本。我们都知道,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外部投资者利益侵犯的程度越小,而由于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犯也要发生一定的侵占成本,当投资者保护法律水平越高,侵占成本越大,这会促使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减少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侵占,降低利益侵占水平。因此企业实际上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这会提高外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资本市场的融资量会越来越大,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就会降低。

投资者保护法律的执法和司法是在投资者法律已经存在的基础上,对于执法效率、执法实效、司法水平的衡量。在我国,证监会拥有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进行行政执法的权力,而投资者保护法律的司法工作主要由各地人民法院进行。法律的实施有时候具有滞后性,可能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政严重干涉司法的情况。因此,在已立法的情况下,法律实施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强有力的法律实施可以促进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并提高融资量,从而提高公司项目的收益率,增强外部投资人的信心,提高投资回报率,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由以上立法和执法、司法两个方面发现,投资者保护法律较高的国家,内部管理层和大股东侵犯外部投资者权益的能力和可能性大大下降,这导致公司价值变得更高,投资回报率变得更高,那么投资者也更愿意为购买此公司的股票付出更高的价格,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量变大,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从公司层面的政策机制来看,投资者保护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受到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一定时间段内,法律制度相对稳定不变,投资者保护的水平受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较大,通过公司治理的各种机制,投资者保护可以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通常用股权结构(主要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和董事会特征(包括董事会规模、高管人员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等)来表现公司治理结构。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大股东以及持股比例较高的管理层利用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担保和占用资金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从而侵害外部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在持股比例比较小时,我们将中小股东也视为“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投资者的保护水平越差。董事会具有控制和监督高层管理者的职能,董事会可以通过高水平的控制和监督职能来减少大股东进行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资产置换等方式侵害中小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因此,能够对中小股东和外部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保护,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对投资者保护的能力就越强,自然而然的,投资者保护水平就越高。同理,独立董事具有制约大股东的功能,并且他们具有独特的信息渠道,可以制约控股股东操纵股票等机会主义行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占股比例较高的管理层与中小投资者的成本,这样,中小投资者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就会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从信息披露方面来看,由于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公司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外部投资者更多地面临着权益被内部人侵占的风险。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披露越频繁,披露及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企业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投资者信心越大,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越低。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权益资本成本 计量方法 述评

每一个企业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决定将资金投向何处,并定期对已投资项目进行再评估(Damodaran,2001),而资本成本是评价这些决策的重要基准。此外,资本成本也是企业决定其资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资本成本一般分为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两种,由于使用债务资本有比较容易计量的成本开支,因而可以比较容易的度量其大小;而权益资本的使用除了发行费用等开支外,没有明确可以用来计量对资金所有者支付的数据,因此,如何合理准确地计量资本成本就成为现代金融学和财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实证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基于市场风险的收益率模型法、历史收益率法和折现模型法等。本文拟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述评,以利于后续的资本成本相关研究。

基于市场风险的收益率模型法

基于市场风险的收益率模型法主要包括两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和套利定价模型法。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以马科维茨的投资理论为基础,夏普、林特拉、莫森等分别独自提出了将风险和必要报酬率联系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资本市场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是指处于同一市场中的所有股票共同面临的、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分散的风险,具体包括:宏观经济走势、汇率利率调控政策、政治军事局势和管理层对股市干预等;非系统风险是指存在于个别股票的由某一企业自身或行业因素所带来的、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的风险,具体包括: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股票本身波动规律、行业地区发展动态和投资者心态与方法等。

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消除,而系统分析无法通过投资组合分散消除,因此,风险定价就是只是对投资组合中的系统风险进行定价。因此,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可以用如下公司计算:

(1)

其中,Ri为公司i的权益资本成本;Rm为市场回报率;Rf为无风险利率;βi为公司的系统风险系数,用于衡量企业风险相对于整个市场风险的程度。

由于CAPM模型非常简洁、明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并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应用于市场投资过程。CAPM己经成为证券投资者,市场监管机构和投资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应用参考模型。

(二)套利定价模型法

由于CAPM模型的假设条件较为苛刻,罗斯等人在“完善市场中不在套利机会”的假设前提下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简称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套利定价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市场不允许套利机会的存在,即市场价格的调整将使得投机者无法在交易市场上通过套利活动获得超额收益。套利定价定理认为资产收益会受系统风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系统风险又受到相互独立的多个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风险资产的收益。套利定价模型为:

(2)

其中:Ei是资产i的期望收益率;λ0是没有系统风险时的期望收益率;λk是k因素的风险溢价;bk是对于k因素的敏感系数。

套利定价模型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要简单,并且可以考虑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但尚不存在相应的理论来说明哪些风险影响因素应该进入该模型,为此该方法对估算步骤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定,在使用上不如CAPM简单,对该方法使用者的能力有较高的限制和要求。因此,该方法多为熟悉企业经营状况的经营者所应用。

历史收益率法

历史收益率法是指用过去一段时间投资者对某公司或行业投资所获得的平均收益率来估计股权资本成本。尽管在短期内,股票投资的收益率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出现负值,但从长期来看,其平均收益将会比较稳定。因此,可以将长期平均股权投资收益率作为股权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的替代。这种方法由于数据容易获得,运用起来较为简单,在实际研究中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由于企业的运行具有不可复制性,用历史数据来估算未来收益率的方法不能满足企业面向未来决策的需要。因此,运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与真实权益资本成本存在较大的差距。

折现模型法

折现法是指利用市场价格和公司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求出内在贴现率来作为权益资本成本的一种方法,更贴近于资本成本的定义。在这种方法下,权益资本成本就是设定投资者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当前价格的贴现率。根据Botosan和Plumlee(2005)的总结,其具体应用方法主要有四种:Gebhardt、Lee和Swaminathan(2001)的产业方法(GLS)、Botosan和Plumlee(2002)的目标价格法(DIV)、Ohlson和Juettner-Nauroth(2005)的经济增长法和Easton(2004)的PEG比率法。

这四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假设基础上对经典股利折现模型进行演化而得到的。经典股利折现模型为:

(3)

其中,P0是当前股价,dpsi是第i年预期每股现金股利,r是权益资本成本,E为期望算子。

(一)GLS模型

GLS模型实际上是在Ohlson的“剩余收益观念”的基础上,将异常收益折现划分为预测期、退化期和延续期三个阶段而对经典股利折现模型演化而得到的。其中预测期为3年,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预测相应的盈余,退化期为9年,即从第4年到第12年,假设权益回报率从第三年的值线性退化到该产业内部全部公司过去十年的平均权益回报率(这也是GLS模型之所以称为产业模型的原因),也就是第12年的权益回报率;永续期是其后一直保持第12年的异常盈余不变。由此得到如下方程:

(4)

其中,r为权益资本成本,b0为当前每股账面价值,epsi为第i年预期每股收益,roei为第i年的权益回报率。

(二)目标价格法

目标价格法由Botosan和Plumlee(2002)提出,是假设股利只支付到第五期,其后不再支付的股利折现模型。其本质是一种有限期股利折现模型。其计算通过如下方程求出:

(5)

字符表示与前述基本相同。

(三)预期收益增长模型(KGMM模型)

本模型由Ohlson和Juettner-Nauroth(2003)提出, Cheng、Collins和Huang(2006)将其称为KGMM模型,这种方法假设上市公司的短期盈余增长率将会渐进退化到长期盈余增长率,一般为宏观经济增长率。

其计算方法如下:

(6)

(7)

其中,y为1+企业固定增长率,epst+1为t+1期每股收益,Pt为t期的股票价格。

(四)PEG比率法

PEG比率法由Easton(2004)提出,其假设短期异常盈余增长率可以永远保持下去。计算方法如下:

(8)

权益资本成本计量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及其展望

上述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特别是折现模型法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沈艺峰、肖珉、黄娟娟,2005;曾颖、陆正飞,2006;蒋琰,2009a、2009b)。然而,由于折现模型法要求对未来股利等数据进行长期估计,国外有比较完善、成熟的相互竞争的预测机构可以提供相对可靠的相关数据,而国内缺乏公认、权威的预测机构,因此,其应用具有较大的困难性。从国内学者的前期实证研究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者估计的权益资本成本偏低,比如曾颖和陆正飞(2006)估计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和中位数为3.61%和3.35%、沈艺峰等(2005)分别为5.39%和5.15%、蒋琰(2009b)的分别为6.1168%和5.905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截止到目前人们认为最具有理性的对风险- 收益进行权衡的工具。洛温斯坦(L. Lowenstein)明确指出,依据CAPM计算出来的所有者权益成本,代表了调整风险之后的所有者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虽然也存在对CAPM模型的种种质疑,但大多数研究结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风险因子β对于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叶康涛、陆正飞,2004),因此,国内外学者和金融从业者在研究股权资本成本时,大多采用CAPM模型(闫甜,2008;范海峰和胡玉明,2010;姜付秀等,2006;姜付秀等,2008;汪平、李光贵,2009)。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John R.Graham 和Campbell R.Harvey(2001) 就资本成本、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对美国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估计股权资本成本的方法使用率最高的就是CAPM(73.49%)。因此,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权益资本成本仍是国内学者进行权益资本成本研究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Botosan,C., and M. Plumlee, 2002,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0

2.Botosan, C. A. and Plumlee, M. A., 2005, Assessing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expected risk premium,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1)

3.Gebhardt, W., C. Lee, and B. Swaminathan, 2003, Toward an Implied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9(1)

4.Ohlson, J., and B. Juettner-Nauroth, 2005,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10

5.Easton, P., 2004, PE ratios, PEG ratios, and estimating the implied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on equity capital, The Accounting Review, 79

6.Cheng, C. S. A., Denton Collins, Henry He Huang, 2006, Shareholder Rights, 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l27(2)

7.沈艺峰,肖珉,黄娟娟.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5(6)

8.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2)

9.叶康涛,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5)

10.汪平,李光贵.资本成本、可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分红比例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J].会计研究,2009(9)

11.姜付秀,陆正飞.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6)

12.姜付秀,支晓强,张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8(2)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权益资本成本;过度投资;资本市场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种种因素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似乎陷入到一股投资热潮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上市公司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这些投资是否一定都是有效投资,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呢?如果存在过度投资,那么,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否可以采用有关方法予以量化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泛泛之谈?权益资本成本是否与投资过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能否通过观察权益资本成本来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通过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Jensen和Meckling(1976)在研究中指出,股东和债权人问题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出现过度投资问题。他们认为,当企业发行风险负债时,因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债权人只享有债务契约里提前约定好的固定收益,股东往往偏好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如果投资成功的话,获得的大部分收益则全归股东所有;如果投资失败,股东仅以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损失,债权人则承担大部分成本。这种股东和债权人之间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使得股东有动机歪曲投资决策,进而产生过度投资问题。Jensen(1986)认为,当经理人拥有超过公司所有盈利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时,经理人可能使用这部分自由现金流来进行符合其最大利益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因为他们能从控制更多资产中获得私人利益。企业自由现金流越多,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Myers和 Majluf(1984)认为,在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时,企业为实施投资项目所发行的融资证券有可能在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高估或低估,企业融资证券的高估或低估会导致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行为的发生。

(二)国内文献

袁国良(1999)认为股权融资成本的“软约束”使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很低,因而对投资项目评价时,折现率的要求也很低,企业有无限动力通过股权融资进行大规模的过度投资行为。潘敏和金岩(2003)建立了企业股权融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下过度投资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盛明泉和李昊(2010)发现预算软约束将会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过度投资正相关。国内学者大都是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权益资本成本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很少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权益资本成本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权益资本成本就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企业的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损害企业价值。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十分关注,对于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投资者会降低对企业价值的预期,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因此,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最终就会反映在投资者对其要求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中。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其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市场效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孙铮,2006)。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在有效率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能够更加反映出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对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投资者能更有效地将其识别出来,对它们要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提高这些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

假设: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在市场更加有效率的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与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会更加显著。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自于清华金融巨灵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ST和PT公司、金融保险业的公司、少数资产负债率大于100%的公司或者资产负债率小于1%的公司、少数投资为负数的公司、财务会计数据或指标缺失的公司。最终获得5 308个样本。

(三)过度投资的衡量

过度投资就是把资金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中,本文采用Richardson(2006)的方法对其进行衡量。将企业的总投资分为两部分:维持性投资(Ima int enance)和新增投资(Inew)。折旧与摊销是用于维持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运营资产所必须耗费的支出,因此笔者认为折旧与摊销是对维持性投资的合理估计。新增投资又可以分为两部分:预期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投资即适度投资(I*new)和非效率投资或非预期投资(Iεnew)。非效率投资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负的代表投资不足,正的代表投资过度。企业总投资的分解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Itotal=Ima int enance+Inew(1)

其中,Inew,t=I*new,t+Iεnew,t (2)

选择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作为企业本年度新增投资,即Inew,除以上一期的销售收入以消除规模影响。利用实际投资Inew对适度投资I*new的偏离程度来表示过度投资Iεnew。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在考虑了成长机会、融资约束等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因素后,建立以下预期投资模型:

Inew,t=α+β1Growtht-1+β2Levt-1+β3Casht-1+β4Aget-1 +β5Sizet-1+β6Inew,t-1+∑Year+εt(模型1)

预期适度投资水平就是模型的拟合值,非效率投资量就是模型的残差项,大于零的残差值表示的就是过度投资的量。其中,Growth是企业的成长机会,用主营业务增长率表示;Lev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Cash是企业的现金持有量,用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的自然对数表示;Age是企业的成立年数,用企业年龄的自然对数表示;Size是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 Inew,t-1是企业滞后一期的新增投资支出除以前年的销售收入以消除规模影响;Year是年度虚拟变量。

为了对本文假设进行验证,建立以下模型:

RW,t=α+β1Iover,t+β2ROAt+β3Betat+β4Levt+β5Sizet+εt(模型2.1)

RW,t=α+β1Iover,t+β2ROAt+β3Betat+β4Levt+β5Sizet+β6ME+εt(模型2.2)

其中,Rw,表示权益资本成本,使用市盈率的倒数表示;Iover是企业的过度投资支出,根据模型1计算得出;ROA是企业的年末总资产回报率;Beta是企业的贝塔系数;Lev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Size是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ME是市场环境变化虚拟变量,2003年至2005年设置为0,2007年至2009年设置为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过度投资的估计

表1列出了预期企业投资支出水平的回归结果。笔者发现对新增投资支出影响最大的是滞后一期的新增投资支出,它对当期的新增投资支出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企业投资决策存在惯性,如果企业在上年扩大新增投资规模,今年也很有可能继续扩大新增投资规模。现金持有量对新增投资支出影响也较为明显,在5%的水平下显著,现金持有量每增加1%,企业的新增投资支出将增加0.079%,这说明在当企业持有较多现金时,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公司的年龄与企业新增投资支出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年龄越长,积累的留存收益就可能会越多,也就越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公司规模与新增投资支出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经理人具有建立企业帝国的愿望,所以对于那些企业规模偏小的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经理人倾向于把企业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项目中去,这可能引发过度投资行为。企业的成长机会在10%的水平下对企业新增投资支出影响显著,成长机会每增加1%,企业新增投资支出就会增加0.043%。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新增投资支出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负债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并没有产生制约作用。这可能与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有关。最终在所有有效样本中发现有846个样本发生了过度投资行为。

(二)过度投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表2是从所有样本中抽取的存在过度投资的样本,并对这些样本的过度投资、权益资本成本和其他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笔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为0.03,标准差为0.03,不同公司之间权益资本成本差别比较大。

(三)企业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回归结果分析

表3反映的是模型2.1和模型2.2的回归结果。在未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情况下,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而在考虑了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后,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10%的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使资本市场效率有所改善后,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了,这与本文的假设相符。市场环境变化的系数估计值为0.012,T值为6.718,市场环境变化与权益资本成本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之后的过度投资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都随之提高了。同时在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后,方程的拟合优度从32.3%上升到了35.8%,方程的解释能力增强。这说明改善资本市场效率确实能对投资者识别过度投资进而提高权益资本成本产生积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权益资本成本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在市场效率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过度投资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也就是说,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改善了资本市场效率后,投资者能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更有效地识别出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进而提高这些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基于以上研究,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笔者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导,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第二,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第四,提高投资者素质,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参考文献】

[1] 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1999(3).

[2] 潘敏,金岩.信息不对称、股权制度安排与上市企业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03(1).

[3] 盛明泉,李昊.预算软约束、过度投资与股权再融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4] 孙铮,刘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N].上海证券报,2006-03-02.

[5] Jensen Michael C., Meckling William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4):305-360.

[6]Jensen Michael C. Agency Costs and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2):323-330.

[7] Scott Richardson.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EB/OL]. http://papers.省略/sol3/papers.cfm?abstract_id=884229, 2006-02-21.

[8] Myers Stewart C., Majluf Nicholas 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e investors do not ha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2):187-221.

[9] Hart Oliver, Moore John. Debt and Seniority: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3):567-585.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经营管理风险;估计风险;权益资本成本

作者简介:闫志刚(1978-),男,河南焦作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5-0107-05 收稿日期:2012-03-06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兴起,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Ogneva et al,2007;Ashbaugh-skaife et al,2009)。与这种分析思路一致,国内学者吴益兵(2009)首次就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未经审计的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能降低资本成本,只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才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李超等(2011)从抑制冲突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也较低。王敏等(2011)将内部控制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概括为直接作用途径和间接作用途径。

综上所述,学术界就内部控制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还缺少一个全面深入的系统分析,本文参考Lambert 等(2007)的分析方法,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概念模型

对一个企业的外部投资者而言面临两种风险,一种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率而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一种是由于企业提供了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而导致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准确度下降带来的估计风险,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影响这两种风险而对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首先,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风险溢价就减少,从而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其次,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控制,保证了企业对外提供给投资者的会计信息质量,这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两个方面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一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更为准确,估计风险降低。二是通过降低外部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以更有效的监督管理层,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下降。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数理模型

1.权益资本成本的推导

笔者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定义为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率,即如下(1)式所表示的

E(R~j)=E(V~j)-PjPj(1)

E(R~j)表示投资者的对企业j的期望收益率,Pj表示企业j的当期价值,V~j表示企业j的未来现金流,E(V~j)表示企业j未来现金流的期望值,下同。

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以股票的收益率的形式表示

E(R~j)=Rf+[E(R~m)-Rf]βj=

Rf+[E(R~M)-Rf]cov(R~j,R~m)var(R~m)(2)

式中,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E(R~m)表示市场收益率的期望值。

因为R~j=V~j-PjPj,R~m=V~m-PmPm,带入(2)式,然后经过整理可得

Pj=E(V~j)-E(V~m)-(1+Rf)Pmvar(V~m)cov(V~j,V~m)1+Rf(3)

令λ=E(V~m)-(1+Rf)Pmvar(V~m)

则(3)式又可表示成

Pj=E(V~j)-λcov(V~j,V~m)1+Rf(4)

将(4)式带入(1)式,然后经整理可得

E(R~j)=E(V~j)-PjPj=RfE(V~j)+λcov(V~j,V~m)E(V~j)-λcov(V~j,V~m)=

RfE(V~j)λcov(V~j,V~m)+1E(V~j)λcov(V~j,V~m)-1(5)

若令

H=E(V~j)λcov(V~j,V~m)(6)

则(5)式又可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E(R~j)=RfH+1H-1(7)

如果(7)式对H求导,导数小于0,表明E(R~j)是关于H的减函数。

从(7)式可知,由于Rf是无风险报酬率,企业j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最终取决于H的大小。在H的表达式(6)式中,λ是一个与市场相关的变量,由于市场如此之大,单个企业的变化不会对市场的整体情况产生显著的影响,可以近似地认为企业j的变化不会对λ造成影响,因此企业j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最终只取决于H的值,即E(V~j)和cov(V~j,V~m)的比率的大小。由于(7)式是H的减函数,这个比率越大,企业j的权益资本成本就越低。

2.内部控制质量、经营管理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

如果用V~*j表示企业j在内部控制质量最高情况下的未来现金流,IC表示内部控制质量,构造如下的等式

E(V~j)=a(IC)E(V~*j)(8)

权益资本成本范文第5篇

一、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而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企业因追加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9年初以货币资金向乙公司投资850万元,占乙公司股份的l0%,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故采用成本法核算。2010年1月4日,甲公司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入乙公司的股份,取得乙公司12%的股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4000 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对该项投资改为权益法核算。甲公司原取得投资日至新增投资日之间,乙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并分配现金股利400万元。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解析一: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本例中甲公司初始投资成本为850万元,甲公司l0%的股权相对应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数额为900万元(9000×10%),差额50万元(850-900)为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数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乙公司投资(成本) 500000

贷:盈余公积 5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0000

解析二: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应比较新增投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若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若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并同时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本例中甲公司的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数额1 680万元(14000×12%)的差额480万元(1200-1680)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乙公司投资(成本)4800000

贷:营业外收入4800000

解析三:原取得投资日至新增投资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本公司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

本例中甲公司原取得投资日至新增投资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万元(14000-9000),属于甲公司的份额为500万元(5000×10% ),其中属于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360万元(400-40),另外100万元(500-400)为净损益以外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乙公司投资(损益调整) 3600000

――对乙公司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000000

贷:盈余公积36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24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00

二、企业因减持股份导致由控制变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原持有丙公司54%的股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60万元。2010 年l0月3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丙公司股权的1/3 出售给他人,出售价款为360万元。甲公司原取得丙公司54%股权时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 400万元。自甲公司取得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处置18%股权时,丙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其中分配利润600万元,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额为200万元。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 %提取盈余公积。在出售股权后,甲公司虽然对丙公司失去了控制,但在董事会中仍有席位,对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故对丙公司的投资改为权益法核算。

解析一: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已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本例中甲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银行存款36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对丙公司投资(成本)3200000

投资收益400000

解析二: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本例中甲公司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64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224万元 (640-2400×36%),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丙公司投资(成本)2240000

贷:盈余公积224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6000

解析三:将原取得投资日至转为权益法核算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本企业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本例中甲公司处置投资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丙公司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实现的净利润为432万元 (1 200×36%) 减去已分得的利润324万元 (600×54%)后的余额108万元,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丙公司投资 (损益调整)1080000

贷:盈余公积 108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72000

解析四:属于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本企业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

本例中甲公司处置投资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丙公司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额中份额为72万元(200×36%),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对丙公司投资 (其他权益变动)72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20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