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年创业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范文第1篇

今天,来自闽粤赣边的青年朋友们聚集在福建省武平县,参加“首届闽粤赣边县域青年创业论坛”,共同研讨青年创业与经济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共青团福建省委,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青年工作的武平县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论坛以“青年创业与区域合作”为主题,这是闽粤赣边共青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行动,也是闽粤赣边共青团组织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论坛的举办,开辟了闽粤赣边青年联谊和沟通的新窗口,必将在传播创业精神,推动闽粤赣边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促进三省青年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新时代、新阶段、新目标的实现,需要包括青年一代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座的大多都是奋战在经济建设一线的青年企业家朋友们,你们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为重大。

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当代青年实现理想抱负、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广大青年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创业精神,不怕困难,不畏挫折,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要不断提高创业能力,勤奋学习,敏于求知,掌握过硬本领,成为懂经营、善管理的行家里手;要不断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推陈出新,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企业;要积极投身国际竞争与经济合作的大潮,敢于并善于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比伯仲,争高低,显风流。

举办“首届闽粤赣边县域青年创业论坛”是武平、平远、会昌共青团组织激发青年企业家创业活力的有益探索。希望与会青年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相信在闽粤赣边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在武平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论坛将逐步办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品牌活动,成为三省青年共同探索新领域、寻找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的宽阔平台。衷心希望闽粤赣边青年携起手来,抢抓机遇,锐意创造,团结奋进,以青春的热情和智慧,推动合作,互利双赢,共谋发展,共创辉煌,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三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版权所有

青年创业论坛范文第2篇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时刻,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在这里召开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总结表彰暨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动员部署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同志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因市委另有重要活动安排不能出席。他反复强调,要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周密部署,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总结成果的会、统一思想的会、鼓足干劲的会。刚才,志杰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元楷、德成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优秀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此,我受存根部长的委托,代表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向受到表彰的优秀论文作者、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支持论坛活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举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宽视野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大范围研讨富民兴渝良策、多角度展示*人文精神和改革发展形象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论坛创办以来,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共吸引市内外、海内外18万余名青年人才报名参加,1.5万余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征集合理化建议意见7.1万条,活动受众达960多万人次。论坛获奖人员中,被列为结对联系培养对象的2355人,纳入人才库管理的7812人,列为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的2653人,晋职晋级或调整调动的1152人。论坛活动在市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中组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的高度评价,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对青年人才论坛发现人才不设门槛,使用人才不拘一格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盛赞青年人才论坛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新探索、新举措。市委书记同志高度评价:“青年人才论坛办得很好,很成功,希望能够一年一年办下去,越办越好,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谋划好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今年8月以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开展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制定了论坛活动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已经体现在志杰同志的讲话中,我完全赞成。希望各分论坛组委会,以及市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把办好青年人才论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下面,我就举办好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活动,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青年人才论坛要顺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新期待,不懈努力,越办越好

青年人才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举办青年人才论坛,将广大青年才俊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加快*发展的重大任务上来,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活动。三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出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创造力。

(一)举办青年人才论坛,是荟萃智慧、鼓励创造的重要平台。同志在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主论坛上指出,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中青年时代是人生最有创意的时代,我们一点也不能“小看”年轻人的智慧。世界上伟大城市的发展,都伴随着一群有创意、能实干的青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加快建设全国内陆开放高地。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举办青年人才论坛,鼓励青年才俊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进行深入调查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为*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跃的思想,形成强大的创造活力和前进动力。

(二)举办青年人才论坛,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有效途径。论坛坚持不设门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突出论坛活动的大视野、开放性和国际化,将论坛对象由市内拓展到市外、境外和海外的优秀青年人才,吸引不同身份、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参加,给青年才俊提供了脱颖而出的畅通渠道。特别是去年存根部长提出“一奖”与“四招”相结合,把表彰奖励优秀论文作者,与全市公开选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公开招录(聘)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结合起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制定出台《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以“赛场选马”的方式,打破了发现人才的渠道梗阻、评价人才的标准差异、使用人才的体制障碍,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引起了热列反响,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举办青年人才论坛,是展示形象、汇聚人气的助推手段。举办青年人才论坛的过程,就是展示*人文精神和改革发展形象的过程。通过青年人才论坛这一示范窗口,宣传*、推介*、展示*,对内能够凝聚人心、强化直辖意识,增强全市广大青年人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开放;对外能够提高知名度、增强认同度、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市外优秀青年人才,关注*、热爱*、走进*、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共青团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举办青年人才论坛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搞好论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推进论坛活动健康发展。

二、青年人才论坛要朝着人才强市战略重要品牌的目标,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青年人才论坛的品牌意识、品牌形象、品牌效应日益增强,但离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论坛打造成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要品牌的目标还有差距。要进一步宽阔眼界、宽阔思路、宽阔胸怀,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切实找准论坛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加大论坛的探索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论坛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论坛品牌化、专业化、常态化。

(一)要以更宽广的平台发现优秀青年人才。要始终坚持论坛活动不设门槛、不唯身份,在更宽领域、更广平台、更大范围选拔人才。要突破地域、体制、机制对人才资源开发的限制,汇聚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的优秀青年人才参与论坛。要始终做到点面结合、条块互动、上下联动,推动区域内、行业内、体制内青年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之间青年人才的智慧碰撞,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最大空间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增强论坛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要以更鲜明的主题荟萃富民兴渝良策。青年人才论坛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谋发展、出智慧、献良策的智囊库。论坛主题要贴近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发展,坚持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相结合,进一步体现时代性和区域性。2009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要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把*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来谋划和推进。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年人才锐意进取、思维敏捷的特长,围绕如何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要进一步扩大论坛参与范围,继续坚持“依托*、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青年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为*的建设发展贡献智慧。

(三)要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示*人文精神和改革发展形象。要充分运用青年人才论坛这个载体,以全新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向全世界展示*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人文精神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了解*、关注*、建设*。要不断创新论坛举办形式,突出论坛活动特色。要把举办论坛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结合起来,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结合起来;要把辩论赛、风采展示等与主旨演讲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要以更有力的措施转化论坛成果。三届论坛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成果和智力成果,论坛成果转化工作要不断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把品德、知识、能力,尤其是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实现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人才的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以提升论坛的公信度和品牌形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按照《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定期不定期组织获奖人员参加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对表现突出的,要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用人单位推荐;要积极组织优秀论文获奖人员参与有关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科研课题的调研咨询活动,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智囊作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论坛活动汇集起来的优秀智力成果,精心梳理、认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和工作建议,通过人大议案、政府建议、政协提案等形式,送交相关单位,用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三、青年人才论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多出成果

新一届青年人才论坛与前三届论坛相比,要求更高、对象更广、任务更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抓紧启动,切实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论坛活动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系统主管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力量,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共青团组织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相应的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在人员、资金、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确保整个论坛工作健康发展。

(二)加大指导力度。论坛组委会办公室要切实做好督导检查工作,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此次会议的安排和部署,迅速启动论坛筹备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要注重统筹、合理安排、搞好结合,做到业务工作和论坛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青年创业论坛范文第3篇

世青创新中心隐匿在雍和宫大街的红墙碧瓦深处,被方家胡同46号院里各具风格的现代派建筑包围着,登上“创意工场”的二层,那是一间不足百平米的LOFT玻璃房子。

全透视的空间里,满墙尽是活动策划和漫画涂鸦,办公桌上一台Ipad式打卡仪赫然显示出“迟到大王”XXX的卡通头像,一只两米多高的泰迪大熊趴在白板前

“最近太忙,办公室有点凌乱啊!”作为世青创新中心的理事长,王则开身着西服套装,日常面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大佬们,他会处处彰显职业范儿。可面对记者这样的同龄人,这位刚满26岁的小伙也愿意分享工作中的趣事。“给你看一张照片,小伙伴们的偷拍:有一天忙到凌晨四五点,我竟然抱着大熊的脚丫子睡着了!为了精益求精,开幕前夕我们甚至通宵加班,真的是用生命在办论坛啊!”

虽然世青创新中心目前的核心成员只有十余人,但这家创新型青年组织的战斗力已不容小觑:初创五年,已触动中国超过1000家青年组织和社团,与超过100家国内国际的公益机构开展项目合作,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民间参与联合国议程最积极的组织之一。

那么,他们是如何在短短五年之内凝聚起如此庞大的青年资源?且听王则开来揭开谜底。

让全球学习中文的年轻人都来到中国,参加中文的论坛

《中国青年》:“世界青年论坛2014年会”开幕已经两天,重磅的主论坛和分论坛已经展开,对自己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王则开:你知道我们最初定了多高的一个目标?一共80场活动!

后来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有趣的对话,依靠目前的人力可能还达不到,所以最终落实到40场。包括主论坛的2014届“中国青年创想计划”毕业典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中国创业先锋会”;分论坛的“绿色未来与青年创新”、“美丽中国,改变教育不均衡的探索”、“创想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将来我们怎么居住和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还将带领青年创业者、志愿者开启一系列对合作机构的参观访问,包括天使汇(国内首家天使投资人众筹规则的平台)、汉能控股集团(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

现在想想,40多场也是相当可怕的量!还好,在各个环节上没有出问题,不管是与会嘉宾还是合作伙伴,都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

《中国青年》:如何想到要办这样一场属于年轻人的嘉年华?

王则开:去看那些世界上顶尖级的交流平台(非官方性质),比如达沃斯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都是成功人士相聚的地方,当然其中也有年轻人的参与。但我们想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年轻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由中国青年发起的,让世界青年来汇聚。

“世青”每年都会受邀参与联合国主办的一系列大会和活动。像今年(2014年),我们参加了在斯里兰卡举行的“世界青年大会”。让我特别感慨的是,斯里兰卡是以举国之力来办这个大会。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公共外交的良机,青年是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抓住了青年的心,也就掌握了国家形象塑造的主动权。

而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对当今的中国并不十分了解,因为缺乏沟通、交往,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误会。所以,“世青”希望让中国青年了解世界,也让世界青年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立足于“让中国青年了解世界,让世界青年了解中国”,“世青”在下很大一盘棋啊。

王则开:我们机构的名字叫做“世青”,但它并不是“世界青年”的简称,它的涵义是“让世界更年轻”,推动社会用青年化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把“世界青年论坛”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青年创想家、创业先锋,做创业、做公益的人会形成圈子,相互交流。但我们期待,未来在这里讨论的议题不仅仅是关于创业,关于公益,也讨论环保、讨论音乐、讨论艺术讨论所有青年人关心、关注,正在参与探索的领域,让最有创新,最精彩的想法都能得到展示。

你看,现在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就在2014年10月,扎克伯格访问清华全程用中文演讲。如果未来,全球学习中文的年轻人都来到中国,参加中文的论坛,对中国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那么中国的影响力一定会越来越大。

做中国青年的代表,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声

《中国青年》:创建“世青创新中心”,办“世界青年论坛”,在短短五年里能聚合这么多青年资源――我猜想,你从小就有做青年领袖的梦想?

王则开:做青年领袖?到现在也没这么想过。一路走来很幸运,靠很多缘分,就做了这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我在大二结束的时候,通过校园选举成为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副主席。这个职位的要求是全职休学。

《中国青年》:休学?这可不是件小事。

王则开:是,要休学一年。

我父亲也经历过创业的历程,他可能更接受结果化的导向思维。我跟他说:这个岗位让我可以在中国的15个城市领导一个上百人的团队。大多数人要得到这样的领导力体验可能要等到30岁之后,现在让我提前10年、20年得到这种体验,我觉得很值得。我的父母很支持。

那一年去到很多国家,跑了中国很多城市,也接触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每天躺在床上都能感受自己在成长――这个“间隔年”可以说是我后来做很多事情的起点。

《中国青年》:我了解后来你组织的“模拟哥本哈根大会”收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王则开:大三回到学校(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念书。有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AIESEC中国大陆区总部要发起一个“模拟哥本哈根大会”,希望由我来牵头负责。你知道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而在这次模拟大会上,我们收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的贺信,收集到来自中国数十所高校的青年学生,以及众多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人士致力于气候环境保护的声音。峰会结束后我们飞赴哥本哈根大会,让世界知道中国青年在遏制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而当年我的八位好朋友,也是“模拟哥本哈根大会”的组委会团队,也就形成了“世青创新中心”最初的志愿者团队。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去体会那种从零到一的过程

《中国青年》:谈谈你的小伙伴们,这几天亲身参与“世界青年论坛”,我已经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执行力。

王则开:“世青”的团队中,有人是大一就加入,干了四年,毕业后没找工作直接留下来做全职;也有很多成员后来进入投行,进入国企,依然在这里做兼职;我们的实习生志愿者中有大批人才去了海外的名校,仅哥伦比亚大学就考上了5个,读MPA的硕士。

虽然“世青”现在的全职成员只有十几人。但是有前赴后继的小伙伴,大量曾经参与过团队建设的朋友都在支持和推动着它的成长。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很大的潜在能量。

《中国青年》:在大伙的日常工作中,要常常和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打交道,是否吃过闭门羹?

王则开:闭门羹也常常吃啊,呵呵。

还记得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为了3000元的赞助,围着当时还没形成环线的10号线地铁跑了两个来回。到那家单位等了半个多小时,对方说:不好意思我们下午实在腾不出时间。我回应得很爽快:没事,改天再来呗。坐到人大附近的海淀黄庄站,刚出地铁口,对方又来电:现在有时间,你再回来吧!我就又回去了。

再比如,打电话去一家关注环保的企业谈合作,对方一口回绝,说年轻人和我们没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解释:怎么会没关系呢?环保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啊!

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思维总是投资成功,而在国外有一种理念――投资可能性。如何让社会尊重年轻人的想法,如何给予年轻人尝试创想的空间,如何调动各种资源去支持年轻人,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

《中国青年》:但一路走来,帮助“世青”的人或许更多。

王则开:这里有太多感动的故事。

记得当年,“世青”还称不上一个机构,成美慈善基金会就敢于信任我们,投资我们。刘英子秘书长说,很多基金更愿意去支持高大上的品牌,他们做的是锦上添花。而我们愿意投资年轻人,他们没有经验,没有资源,但他们有勇气,有热情,这样的年轻人值得去扶持。正是成美慈善基金会在关键时刻给予了天使般的支持,才直接促使我们实现了从志愿者团队到专职团队的转变,并且完成了独立机构的注册。

曾先生作为梦想导师也来参加了“中国创业先锋会”。曾先生是全友电脑的创始人、把扫描仪卖到全球第一的华人。他在台湾创立了最有名的几家科技园,也是美国百人汇的理事。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时候,几个小年轻在这位大佬面前“胡说八道”一小时,但他特别有耐心。他讲到自己年轻时的事,有次去慕尼黑谈合作,被一家公司的前台秘书挡了三天不让进门。对方问:你们公司多少人?他回答:100人。对方笑笑,说:我们公司33万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特别理解年轻人的需要,也愿意尽他所能去帮助年轻人。

我们遇到一些合作伙伴,甚至会说:你们没有资源,我们可以先借给你们。这样你们才能说服其他人参与进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在合作伙伴的办公室里办公,直到2012年末,才有钱租了现在这间办公室。

“世青”从最初一无所有的空想,一点一滴实践到今天,很不容易。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去体会那种从零到一的过程,你才会对一路上雪中送炭的人发自内心地感激。

国际化视野,不是看美剧,也不是背包游

《中国青年》:这些年你也接触到很多国外的青年组织,对比国内,你认为有哪些异同?

王则开:国外的青年组织也非常活跃,大多数都属于民间自发的。相比他们,国内有一些青年组织很有优势,因为得到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

其实就在我们方家胡同46号的院里,就有咱们北京团市委办的“社区青年汇”。这样的“社区青年汇”北京团市委做了450个,每年能影响几十万人。这放到外国人来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与国外青年组织的工作人员聊天,他们讲到一个项目能辐射到2000~3000人,都觉得是很大的事。

但我认为,中国的青年组织要形成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更好地运用新媒体、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也应该脚踏实地地走出去。可以预期在未来10年、20年里,我国的国有企业、大的民营企业,都会成为跨国企业。我们将需要大量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本土人才。

国际化视野如何培养?这不是一个单单讲英语的问题。宅在家里看美剧不能解决,去国外走马观花式的背包旅行也不行。这需要你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朋友圈,也懂得如何与法国的当地人打交道。

《中国青年》:走出去,带领中国青年融入世界,“世青”做出过怎样的行动?

王则开:“世青”每年都会组织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大会。2013年开始,得到韩国外交部的支持,“世青”也作为中国的主办方之一参与“东北亚青年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范文第4篇

本届论坛设立了“京台农业物联网技术论坛”、“京台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和“京台大城市水资源管理论坛”三个分论坛;组织了“精装农产品”、“测绘仪器”等科技成果展;建立和巩固了长效交流机制,北京测绘学会和台湾宜兰大学,北京瑞正园农庄和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在论坛上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京台两地相关领域的对接和互补。

“京台农业技术培训”是2012打造的品牌项目,主要依托台湾休闲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介绍台湾农村“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三力”(即创力、活力、魅力)的新理念,为北京的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生力量。今年培训继续做深做实,主要针对北京食用菌的生产和经营者,授课团队包括台湾农会总干事、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休闲农场场主等不同主体,就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营销策略、产业应用、业态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培训。

智慧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多座城市获国际智慧城市组织(简称ICF)评比奖项。本次论坛邀请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和台湾宜兰大学测绘领域的专家学者,从“3D台北智能平台”、“物联网应用与智慧城管”、“多尺度三维数位城市建置及应用”、“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首钢工业遗址保护中的应用探讨”、“‘制图六体’的文献解读-兼谈中国古地图测绘技术”、“智能交通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方面,为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信念。此次台湾测绘参访团由宜兰大学校长赵涵捷带队,成员包括台湾测绘领域的政府官员、高校学者、知名企业等共计40余人。

青年创业论坛范文第5篇

今天,本人很高兴能参加由安义县委宣传部、共青团安义县委、安义县广播电视台三家单位主办的县首期文峰青年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跨越发展与青年责任,是为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广开言路,献计献策,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积极投身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向今天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本次论坛奖项的青年论手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很好的,但发展的步伐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确实需要集思广益、多方纳言,为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多出好点子,好办法,可以说,这次举办的论坛是非常及时的,非常贴切当前我县发展现况,为深入探索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讨论和交流平台。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企业家、青年论手们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打造全省“三个最佳”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会认真筛理,去粗存精,对那些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建议予以采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的问题也会日益复杂,前进的道路非常艰辛。就安义而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干部观念不够新。现在的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受到教育的,对运用行政手段干工作的方式和理念比较熟悉。对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工作,谋划发展显得底气不足,方法不多。二是运输能力较差。安义既无空运,也无水运,交通运输只能单纯的依靠公路进行。运输时效较强,数量较多的产品的运输要求适应能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出货等去的现象。三是人才不断外流。由于财政收入较低,在编干部职工人均收入不高,使得大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如我县教育系统,这几年巳有近50余名教师外出广州、上海等地应聘任教,在行政机关这种情况也普通存在,主要表现为搞管理的多,搞技术的,尤其是技术骨干少。四是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年,通招商引资,各类项目开发了不少,但城市公共设施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农用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致使当前农业生产仍受到自然情况的严重影响,还没有做到“旱涝”保收。存在困难的同时,我县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大发展的好时机。一是南安公路的即将通车,成功融入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有了一条快速便捷的路,可以说为安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安义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返乡创业潮的初步形成。结合我县在外务工创业人士大多从事门窗型材,有的已经具备创办实体条件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因利导势,积极向在外创业人士宣传安义近几年发生的变化,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巳有三家返乡创业青年创办的门窗型材企业正式投产。县委,县政府为积极抢抓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根据安义空气清闲自然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确定了把安义建成“旅游新县、食品大县、文化名县、南昌后花园”的“三县一园”的目标定位,并提出打造全省“三个最佳”即打造全省最佳配套工业基地、打造全省最佳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打造全省最佳生态园林县城的战略目标,要想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即定目标,需要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群策群力,更需要当代安义的新青年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努力拼搏,争创一流,作安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安义经济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安义人的“拼搏、创业、敬业、抢滩、创新”五种精神,积极争当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生活的传播者、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二是希望你们牢固树立“学到老,活到老”学习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当今的形势就是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不致于被社会淘汰,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为推动安义发展屡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