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1篇

一、历史教学探索教学新模式

造成目前历史教学的这一困境,不是简单的人为因素,而是客观和主观综合形成的。

1.客观原因。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人们对基础学科的未来功用进行了实用主义评判,社会普遍认为历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学科”。用经济学的价值评判一个学科的重要性,本身就是一个悲哀。“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句话道出了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社会上对历史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2.人为因素。第一、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内在联系人为的割裂。学科的纵深发展,促使学科越来越细化,而人为就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第二、高中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第三、教育工作者本身素养的不足,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观念滞后、不能很好利用多媒体等。客观和人为的因素,促使历史学科处于令人尴尬的境地,造成这种困境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多客观因素我们目前是无力改变的。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社会理解、懂得历史学科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历史就本身学科性质而言,很难与其他动态的学科相比,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理解历史就变得相当困难。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得解放我们以前的传统教学思想,除了课堂内的教学,也应该关注课堂外的教学,利用博物馆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尝试。

二、博物馆在教学中的意义

如何理解古人,感知真实的历史概况?我们不能穿越到古代历史的现场,亲身经历历史事件的发生。但我们却可以利用博物馆中大量的历史信息,我们就能无限接近历史、感知历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不能很好的衔接,不啻为教育的失败。当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灿烂的文化,我们可以从故宫博物院网站上下载大量唐朝的诗歌文献和山水画图片,以及著名代表人物的画像,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内心感受,共同感受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教学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将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清楚地解释给学生。古代政治制度离当代又太远,再加上学生本身知识和人生经历的局限,对古代政治制度难免产生陌生感。因此当我们每学习一个政治制度时,尽量从博物馆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如九品中正制度,可以从博物馆网站上下载当时文官和武官的朝服的图片,上品官员奢侈生活画面的图片。如六部制度,可以将博物馆内六部的办公地点和对皇帝的奏折文献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亲临历史现场感受六部是如何具体办公的。

三、将博物馆资源引进历史教学之中

随着全球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在教室进行简单的讲授。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私立学校很重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美国很多州开始建立博物馆学校就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而我国博物馆的普遍建立也为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供便利。如何有效的利用博物馆资源丰富和多样性,成为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文化的产物,而历史知识又不仅限于课本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多获取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很有必要。对当地博物馆的参观,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不只局限在课本里,还能让学生获得如何攫取课外知识的技能,不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当地先贤们奋斗的英雄业绩,加强历史的感知和爱国热情。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内容设计;方法

历史博物馆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陈列内容的设计最终体现出了广阔的历史现象,能够给人以文化、智慧上的启迪。因此在历史馆的设计中,应当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文物和参观者有效沟通的目的。

一、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要求分析

历史博物馆作为人类体验人类社会变迁以及历史文化的特有场所,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同时还具有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特殊作用。陈列作为博物馆展览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博物馆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文物的陈列展览中应当按照一定的要求,保证陈列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1]。因此在历史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要改变传统的严肃的展览氛围,改变陈列内容简单的设计形式,使文物的陈列设计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轻松的环境,使参观者能够受到良好的精神享受。

文物作为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对象,具有历史性和物质性的双重性质。历史博物馆在文物的陈列内容设计上要重点突出其历史性,从陈列主体的塑造以及色彩的应用以及辅助展品的展示等都应当突出文物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同时文物又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在文物的陈列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到安全性,包括馆藏环境以及照明、摆放形式等都要满足其安全性的要求。

历史博物馆陈列内容的设计体系出了设计人员对历史的态度和认识,但是这种文化系统是通过文物展现出来的,不是工作人员特地表达出来的。通过对文物陈列内容的设计,将文物单独或者并列的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出不同的展览主体。观众通过设计人员的工作,根据具有一系列具有逻辑信息的陈列文物,再结合观众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来联想和解读文化的内涵。通过文物陈列设计所塑造的真实情景而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从而理解对文物的深刻含义。通过专业的陈列内容设计,将一个个普通又具体、独特的文物结合起来,使观众能够得到一般性的普遍认知。通过观众的感受使展览活动能够更好的打动观众的心,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情绪,使观众能够对文物的陈列设计产生共鸣。

二、文物陈列内容设计方法的研究

历史博物馆具有历史、艺术的价值,其文物的陈列设计方式也影响了博物馆参观者的心理和行为。历史博物馆的内容陈列不仅是设计者的工作,同时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将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应用到陈列设计中,从而真正的突出文物的价值。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文物展览的历史、科学价值,还要突出文物的审美和环境的统一。因此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和室内的装修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能够体现出博物馆在文物收藏、展示以及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功能[2]。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图书馆更多的功能和任务,如果历史博物馆仍然按照传统的陈列设计方式,将容易造成陈列内容呆板、没有个性,也就不能提起观众参观的热情,影响了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加强对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内容的设计研究。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围绕着展览的主题和陈列的内容展开,通过展示和提取相关的资料,将文物艺术展现或者用加工、创造的方式应用到陈列出来。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设计中应当能够突出展览的内容,并且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将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博物馆文物内容陈列设计不是文物简单的陈列,热情通过巧妙的形式再现人类历史文化的长卷,展现出历史的变革,使观众能够通过一定的文物环境来感受历史,感悟文化和人生[3]。通过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文物的陈列设计来展现出文物的艺术光芒,这也是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是现代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发展的潮流。陈列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应当紧密配合,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图片、文字的内容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要努力保证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这样性能取得良好的展览效果。对于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来说,应当避免严谨严肃的表达形式,通过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设计,其设计的内容应当浅显易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当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只有观众才能决定展览的成败与否。陈列内容和形式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其外观设计通俗流行或者高贵典雅,但是其内容让人感到烦闷,那么就难以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在陈列内容设计时,要积极的联系社会热点,使旧的文物不旧,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的抓住观众的心,提高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陈列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如果不改变文物内容的设计方式,再新颖的形式也难以和内容搭配起来,也许开始看似新鲜,但是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还是难以抓住观众的心。对于历史博物馆来说,内容陈列设计是决定文物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首先确定好展览的主体,然后是组织相关的文物展品。文物作为历史博物馆展览的灵魂,应当充分的借助文物来进行展览设计。通过突出文物的艺术特色、材质等陈列主题,是陈列设计的重要方法。通过以某一个系列的文物来作为主题,按照文物年代的先后顺序来展示文物,可以使观众从整体上欣赏到文物的艺术美。这种文物陈列设计方式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某一文物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观赏也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中,还应当重视历史文化的展示,这也是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的重要意义。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中可以考虑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形式来展示文化,充分的表达出特定文物的主体思想。在这种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且通过升华主体的形式来引导观众投入到观赏的过程中,这种内容设计方法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特别是当序厅的整个设计都展示其陈列的内容时,能够给观众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文物的内容设计中,还可以增加和观众互动的内容,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其中,使观众能够对文物获得更好的实际感受。在文物内容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并列、对比等设计方式,也可以将几种框架形式综合在一起,提高了设计方法的灵活性。

三、结束语

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中应当以文物为中心,通过相关的馆藏品来选择性的突出展示的主题。但是在内容的陈列设计中不能仅仅依靠文物,这样容易给人以单一、呆板的感受,还需要通过辅助陈列的形式来对文物的内涵进行阐发,增强文物的主观性、趣味性和形象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在文物的内容陈列设计中,应当重视观众的内心感受,通过抓住观众的心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49-150,170.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问题;西安博物院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历史类博物馆在我国数量众多,在博物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休闲娱乐。然而,我国的历史类博物馆尚处于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的历史类博物馆相比有很大差距。本文即以西安博物院为例,从藏品的保护、陈列设计、宣传教育与服务三方面讨论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一、历史类博物馆的藏品保护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本要素,是非可再生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文物的安全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文物的原状,消除隐患,使其保持健康状态。例如青铜器的粉状锈、陶器酥粉、竹木漆器的腐蚀等问题都会对文物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及时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在西安博物院的展柜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陶器和瓷器上的灰尘比较多,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理,不仅会影响展出效果,更会影响文物的健康。其次,文物的摆放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在保证文物摆放安全的同时兼顾展览的艺术性。西安博物院展出的一对剑柄的摆放方式就有些欠妥,没有对这组文物进行较好加固处理,遇到地震时这对剑柄就很有可能倾倒,造成损坏(图1)。

藏品能否长久保存还依赖于它的存放环境,有效地控制环境可以延长藏品的寿命。对于藏品的保存环境,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最为重要[1]P85。西安博物院的展厅温度全年较低,比较适合文物的保存。个别展柜中有温湿度监测器、报警器等,但是多数展柜中只放有一小瓶干燥剂,不知工作人员多久会更换一次。博物馆内的温湿度会随着室外气温的波动和观众数量的多少而变化,而水是造成文物病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展柜中的温湿度是预防病害的一个基本手段,因此只使用干燥剂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在展厅安装智能化控制温湿度的空调系统,在展柜内安装温湿度调节器、干燥器和自动开关的灯光等,使藏品免受外界的不利因素影响。

二、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

1.陈列主题的设定

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创新的工作,文物的历史文化信息深厚,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压抑、枯燥,因此在陈列主题的设定、陈列形式的运用、辅助展品的选择、艺术设计等方面都需要下大功夫,创立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观众。

一般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属于社会历史陈列,系统地展示全国或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2]P249。例如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分为千年古都和万象两个主题,千年古都展示了西安城的历史沿革,万象展示了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风貌,向观众介绍了西安的悠久历史和城市特色。除了基本陈列,西安博物院还设立了佛教造像、书画、玉器和印章的专题陈列,介绍了西安地区的特色文物,与基本陈列相结合,展示了西安历史的各个方面。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主题的设定比较困难,因为我国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历史轨迹相差不大,很难突出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设定主题时要更加注重当地的特色,立足于重大考古遗址遗迹、典型文物等,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当地的历史。设立专题陈列也是对基本陈列的支撑,专题陈列的主题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更加贴近当地的文化风俗。同时要重视观众的参观心理,选取观众感兴趣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多种陈列形式

历史类博物馆主要运用的陈列形式有原状性陈列、复原陈列、摹拟性陈列、演示陈列、综合陈列等。随着科学技术和博物馆工作的发展,现在的历史类博物馆大多使用综合陈列,一般是以原状性陈列为主,并结合多种陈列形式,试图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例如西安博物院以各个时期的精品文物为主体,并添加了西安各个时期城市的模型,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和显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等形式(图2),丰富了陈列内容,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

虽然多种陈列形式的运用可以使整个陈列变得更生动,但是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模型是故事的叙说,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制作要尽量精细,要符合遗迹遗物的真实状况。运用蜡像、道具再现历史场景有助于观众融入历史氛围,在布置场景时要注意人物的服装、道具等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多媒体是展览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不可以喧宾夺主,但视频、音频、动画等相结合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促进观众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1]P136,营造陈列的氛围,深度挖掘藏品所蕴含的背景和意义,因此,亦应对其深度重视。博物馆中多媒体设施通常会有电子触摸屏和展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等。设置这些设施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日常维护,保证触摸屏的灵敏度和展示屏、幻影成像、3D影像的清晰度,并且尽量使屏幕和图像大一些,方便观众观看。此外展示的内容也要推陈出新,避免枯燥。

3.有效利用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对历史类博物馆的文物展示起重要帮助作用。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普通观众无法直接从文物的表面了解到它的信息,而辅助展品正好可以帮助文物介绍自己,因此充分运用辅助展品可以为陈列增色不少。

历史类博物馆常用的辅助展品主要有图表、照片、模型、拓片、雕塑、文字说明等。在西安博物院中也可以看到以上这些辅助展品,例如每件文物的文字说明牌、考古现场的照片、玉文化介绍图、唐长安城模型等。这些辅助展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青铜器为例,文字说明牌只做了粗略的时代判断(图3),有铭文的青铜器只将铭文的内容用简体字写了出来,没有翻译成白话文,有些比较少见的青铜器没有标注具体的用途。文字说明牌大小受限,但文物的基本信息必须要具备,而且说明牌的位置要安放得当,便于观众查看。一些重要文物的信息比较多,可以在其旁边摆放专门介绍文字,供观众参阅。此外,可以利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设施向观众介绍一些历史、考古和文物的知识,例如西周青铜器的列鼎制度、瓷器的著名窑口和典型器物、中国历代服饰变化等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尤其是在佛教展厅应该多运用辅助展品介绍一些佛教知识,因为普通观众对佛教知识了解不多,而佛教遗物的内涵往往很深,如果只是安放简单的文物说明牌会使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4.重视艺术设计

历史类博物馆不仅要重视陈列内容,还要重视艺术设计,好的艺术设计可以很好地烘托整体氛围。从博物馆的建筑,到馆内的整体色调、装潢、灯光、展线设计,再到每个展柜内的细节设计,要展现出自身的风格,突出陈列的主题,富有艺术感染力。西安博物院的建筑是仿唐式建筑,馆内的整体色调是冷色调,布置简单大方,但是会给人沉重冷清的感觉。负一层大厅的灯光有些偏暗,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视线。

随着社会的文化的发展,观众对感官享受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历史类博物馆也要提高艺术设计的水平,为观众营造一个美的参观氛围。历史类博物馆应该具备四美[3]P35,分别是:文字美,介绍性文字不仅要流畅,而且要有文采,同时,文字书写要讲究艺术性,体现出书法美;绘画美,照片和绘画展品要追求美感,让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同时欣赏到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内容美,一方面体现在真实上,同时也体现在丰富上;形式美,在展览内容提供的审美因素的引导下,形式也应创造独特的艺术美,要渲染、升华、衬托内容,用声、光、图形、色彩、对比及控制技术等手段,让参观者在这里得到审美享受。

三、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

1.认真履行宣传教育职能

群众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现在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新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2]P335。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教”,而在帮助观众“学”。博物馆正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4]P85。历史类博物馆是学生和广大群众接受社会学习的良好场所,在娱乐的同时就能够学到知识,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利用节假日来此陶冶情操,这样历史类博物馆就获得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良好契机。

首先,要办好陈列展览,它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在陈列设计方面要突出主题、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展示方面要应用不同类别的资料和使用适应不同知识层次的展示形式去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4]P88。

其次,要做好讲解服务,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质,提供多种形式的讲解服务。西安博物院还安排了志愿者讲解员每天定时为观众义务讲解,这种形式让更多观众受益,同时对大学生志愿者也是很好的锻炼。

另外,博物馆应尽可能设立多媒体教室,并定期举办讲座或组织活动。西安博物院设立了乐知学堂,组织小学生在学堂里听讲座、做手工等。还有不少适合成人的讲座和活动,如“汉文化与罗马文化”讲座、中秋文化活动、汉服文化活动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还有,历史类博物馆还应该注意与自己馆藏有关的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和相关商品的研发。许多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后仍意犹未尽,想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知识。西安博物院的商品部可以看到有一些书籍在出售,但针对本馆藏品的大众读物极少,而出售的商品也是在其他旅游景点可以买到的商品,没有自己的特色。

最后,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数字博物馆和官方微博发展迅速,并且这也是一种大趋势,因为传统形式的博物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网络化和数字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博物馆的一些不足。例如西安博物院利用官方网站最新的公告和新闻,提供一些精品文物的照片、视频和介绍,还有网上订票等服务系统。西安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可以让观众虚拟漫游整个博物馆,而他们的官方微博则显现出更亲民的一面,用轻松的语言向网友介绍精品文物,与网友互动沟通。网络可以使历史类博物馆发挥出更大的潜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网站上的信息要及时更新,文物数据库要不断充实;数字博物馆的设计要更加人性化,充分利用三维技术,为观众展示完整的陈列,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5]P93;博物馆要借助微博提升自身的活力,与观众及时沟通交流,利用官方微博的影响力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6]P16。

2.做好服务工作

博物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多为观众考虑,使他们在博物馆参观、学习、研究、休闲娱乐时心情舒畅,这就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并做好服务工作[2]P349。要提供基本的参观服务设施,例如停车场、盥洗室、服务台、休息室等;还应有学习服务设施,如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等;此外也要有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如轮椅、电梯、放大镜、盲文文物说明牌等。西安博物院在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方面就有些欠缺,基本陈列在博物馆的负一层,但只有楼梯,老年人和残疾人去那里参观很不方便。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刘万杰.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公共文化服务原则[J].博物馆研究,2009,(4).

[4]宋家慧,杨旭光.浅议如何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博物馆研究,2009,(1).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观赏性;思想性博物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博物馆的内部陈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显示,有些博物馆缺乏一定的观赏性,只是单纯地将在当地发掘得到的文物进行陈列,缺乏其他物品的陪衬。这种单纯的陈列方式直接导致人们在观赏时,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而在博物馆所陈列的文物周围加以辅助展示或文物背景说明,则能够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同时也使该文物的历史意义与观赏性达到最好的结合。结合多种类型的空间思维模式,以学术科研为标准,形成一个文物展示的多功能平台,为进一步突出文物展览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将此类文物的价值进行再扩大,由此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是指在原有的展览空间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突出博物馆展览主题。以博物馆的文化探索方式作为基线,实现博物馆观赏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化发展。

1博物馆展览的思想性分析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些博物馆在开展展览时,只是单纯的对所具有的固有文物进行罗列,而忽视了举办展览的中心主题思想。同时,在对文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文物的摆放不整齐,分类错乱,未按照有序的顺序对文物进行摆放等。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该展览的中心主旨。博物馆管理及业务人员应当对博物馆的所有文物进行清楚的了解,只有经过深入的了解后,才会领悟某个文物在当时社会中的意义,才能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其本身的特性赋予适合它的陈列,从而更好地突出这件文物所反映出的思想。其次,只有展览的中心思想较好的体现出来后,才可以说展览是成功的。文物是对历史的一种解释,只有通过文物的表面去探究历史,这样才会使我们了解历史,懂得历史。当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存在着一种现象,即以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多少来衡量一家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只要文物的数量多,那么这家博物馆就比其他的博物馆的影响力及发展水平要高。对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认识不充分,认识不全面,这只会对历史的有关研究产生一种误导,而在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方面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在博物馆开展某项展览活动时,应当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展览,如果偏离了这个中心思想,那么这次展览从总体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失败的。所以,在举行展览活动时,所有活动的进行都应围绕这次展览的中心主题。博物馆的展览是一个具有较强层次化的文化活动,从前期的策划,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布置展览会场,如何对文物进行陈列,这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确定有关方案,这些活动的进行都要以展览的中心思想作为出发点,否则会使参观者在参观时出现偏差。下面以某个具体例子解释抓住展览的中心思想对举行战略的重要作用。从明孝陵志中研究发现,在我国明朝,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代皇帝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从平民出身的,而一度成为明朝的皇帝,平民可以称作为“地”,而皇帝又可叫作“天子”。所以,根据此种观点就形成了明孝陵展览的中心主题“天与地”。选出中心后,再开始准备与展览有关的文物。运用立体化的场景设计,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数字技术,形成一种天,地,人三者合一的立体化空间展览模式。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对展览的形式进行创新也应当围绕着中心思想进行,才能将展览表现得完美。在我国,一些国家及地方性质的博物馆始终以历史的发展作为举行展览的主线,这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而是需要从这种角度对有关研究方向及思路进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观赏需求。另外,我们也需要突出一定的特色,坚持自身特色化的管理理念,坚持创新型思想,才能使博物馆更快速的向前发展。

2博物馆展览的观赏性分析

当人类对艺术进行研究时,就会重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观赏性。博物馆开展各类展览同样也属于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需要将不同年代的艺术特点融合在一起,使观赏者在进行参观时,自身能够得到一种满足感与欣悦感。这种展览形式的最初建立是依赖于艺术展览的观赏性。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举行展览活动时,只是单纯地将一些静态形式的文物向观众进行展示,这样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单纯展示会使观众很快陷入疲惫之中。博物馆在举行文物展览时,应当将思想性与观赏性相结合作为举行展览的第一原则。这样能使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得到良好的视觉审美效果,而反过来,在欣赏良好的艺术陈列的同时也不忘对历史的思考,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代的布展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将动态性的观赏效果植入展览,这样会使展览变得更加生动,通过大型的立体效果,将参观者带到文物所在的历史年代,真正的体验当时的历史场景。其次,博物馆应当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体制来增强文物展览的观赏性。例如,在展览的每个单元都有单元说明,每个展品旁边都有相应的文物介绍说明牌等。这一系列的辅助展品都是为文物服务的。而在这个科技手段广泛运用的年代,为文物及展览服务的配套设施就更加完善了。另外,博物馆讲解服务也为展览的观赏性增光添彩。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及历史意义,而讲解员的讲解会使静止在那的文物生动起来,能使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博物馆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发展思路,将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及陈列方式运用到展览中,这也会大大提高展览的观赏性。例如:在博物馆举行展览时,由于博物馆展厅本身的特点,光线较暗,这就会导致人们在参观时,对一些本身颜色较暗的文物的颜色难以进行辨认。所以,就在一些光线较暗的文物周围增加特殊的光源,把文物的独特之处充分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增强文物的艺术性。在国外的一些艺术展览馆中,每做一次展览就会根据展览的主题将整个展厅的墙面进行换色,就是为了配合展览的主题,增强展览的艺术性。

3总结

通过以上对博物馆的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在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改进与解决的。对文物做出准确的思想性与观赏性两种类型的评价,并通过评价分析其自身特点,找出与其相适应的陈列手段,才能使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一种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发展格局。参考文献: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5篇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1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3月11日,我有幸来到那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能够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那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构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构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经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展此刻眼前。让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研究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构成了特定的印象,所以,在方案设计时十分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坚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构成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坚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并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资料,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魅力。

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2今日午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忘了是谁说的,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请去它的博物馆。而这次参观博物馆,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午时一点钟的时候,车子从学校出发,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最终抵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气势宏伟的博物院,呈现的是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外表花样独特,很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像青铜大鼎上刻着的铭文。建筑物周围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桥,有瀑布,还有一块大石。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过石拱桥,便到了博物馆门前。进入馆内,首先便看见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伟,而我们在浮雕下留影后,便开始参观。

首先参观了安徽礼貌史的陈列。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年前的人字洞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里面珍藏很多宝贵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玉鹰,西汉的环形玉龙佩,以及战国时期的铸客大鼎等,个个价值不菲,做工精良。

然后参观了古代工艺珍品,富丽华贵的金银器,典雅润泽的玉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独特的铁画,造型别致的竹木牙角器,无不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才智。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的金边玛瑙碗,碗边依稀泛着金光,碗身还带着些斑迹,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除了金边玛瑙碗,还有木雕李拐像,刻画的也是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我不禁对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

除了工艺珍品,礼貌史的陈列,我们还参观了安徽的文房四宝的陈列。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自古以“四宝”齐全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安徽生产的选址,徽墨,宣笔,歙砚因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宣纸洁白如玉,细薄光滑,经久不脆,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而徽墨以松烟,油烟为主要燃料,经过多种复杂工艺制成,具有“落墨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毛纯耐用,刚柔得中,构成了“尖,齐,圆,健”的独特风格。而歙砚更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歙石坚润,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也是这一特点,让它著称于世。

走出博物院,看着那一块块青砖,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安徽的历史,诉说着安徽的自豪。而经过这次参观,也更让我了解了安徽,了解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爱这片土地!

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3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那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向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那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那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向到大年三十每一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十分感激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礼貌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4去安阳参观了殷墟历史博物馆有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很多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博物馆于2005年3月动工,9.25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建成弥补了殷墟一向以来都没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个博物馆分为5个展厅向我们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厅2.青铜厅3.玉器厅4.文字厅5.异常展厅-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个博物馆仅有两件是复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这次去安阳,看到了博物馆里的各种出土文物,使我开阔了眼界,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物去研究,参观

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遗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响,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一样国家的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二是提醒参观者,这些流失到异国他乡的殷墟文物,仍需国人挂怀这件展品很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没看到盖。安阳,驻足殷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触到了他们的脉搏,听到了他们的呼吸。

真为祖国,有这么璀璨的文化而骄傲,更为有幸亲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们的收获都是超长的频多.当我们置身于殷墟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设计者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历史,感悟艺术,作为游客的我们则听到了来自先人的呼唤,内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袭上心头,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终究是一种绝世的惊艳,此刻,我们感觉同三千年前那个谜一样的时代贴得很近,很近,这便是殷墟博物馆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次旅游,我也跟着你们再一次领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历史。

最新参观博物馆感悟体会范文5结束了中山纪念堂的参观,时间尚早,我们爷孙俩步行来到西汉南越王墓参观。

还是06年我参观过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区北部象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园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发掘的岭南规模最大的唯一的汉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概况,是最著名、最有价值的一处古迹,被列为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来广州我觉得应当带着小孙子到那里参观,了解南越历史,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积不大,整个博物馆挤在周围的高楼大厦间。大门临街,需要走上十几级台阶。馆内设三个展区:临街的三层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主体陈列楼。

我们爷俩来到那里,购买了参观券,在馆前留影后,拾阶而上,就进入馆内参观。也许临近闭馆还有一个多小时,参观的人不多。综合陈列部分已经没有什么活动,没有参观。我们继续爬楼梯,大概上三层楼,到达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参观了墓坑。

南越王墓这是岭南地区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积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岗建的,主要是用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随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几千件随葬品。

走出墓坑,我们来到主体陈列室,那里由五部分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展出的文物荟萃有青铜、铁器、陶瓷、玉枕、龙袍雕刻等文物饰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文物集历史、知识、艺术于一体,透视了古时的历史渊源,可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景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精神,是劳动人民在在物质、精神、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示。几千年的礼貌成果真是丰富多彩,辉煌灿烂。深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参观后感到在这狭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丰富的文物,从日常生活用品、印章、饰品到兵器应有尽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华无耻。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触目惊心,除了他的妻室,还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见古代封建帝制统治的残酷。

我们走出主体陈列室,又来到一古炮台,参观了那里陈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启程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