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学校教学

专科学校教学

专科学校教学

专科学校教学范文第1篇

一、美声基本功训练的发声教学解析

美声唱法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演唱风格,与其他的歌唱方法相比,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的。他凭借其特有的发声方法,可以产生出明亮、丰满、松弛和圆滑的音质。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讲,正确地发音方法、科学的美声基本功训练,这些是为自己美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根本,也是避免学生在练习美声时声带受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专科院校更应当注重发声教学和基本功的训练,传授正确地发音技巧,强化声乐的基础课程。在具体的发声教学中,老师应当针对不同的音符、不同的字词进行正确地发音方法的传授,确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气息顺畅。可以借鉴的发音方式包括以字带声,让字走在声音的前面。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边走边唱,在松弛自在的姿态下进行美声的发音训练,保证自己的声音共鸣是出于一个准确地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在微笑中歌唱,适当放松面部表情,灵活用气。遵循高音时候打开口腔、收拢双唇;低音时双唇微闭、上颚吸起的基本方法。基本功的训练除了发声的训练以外,还包括对声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专科院校老师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声音乐,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美声学习中。

二、美声音乐的情感教学透视

音乐是一个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美声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对于美声唱法的情感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音乐技巧的强化,忽视情感的表达,在专科院校中,面向更多的零基础学生,过于强调音乐技巧反倒不利于学生正常情感的抒发,会使学生对美声失去学习的兴趣。一种美声音乐,如果演唱者是毫无情感的投入,那这场表演一定是缺乏美感、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会过于枯燥和无聊。因此,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法的应用。即使是在一些发声的练习中,也应当鼓励学生在发声练习中注入情感的表现,要求学生在发声中表达出一定的情感,也可以鼓励学生用模仿的方式尽力表现出情感状态来。例如,当学生在练习“U”字母的发音时,可以引导学生将“U”与“哭”相联系,在发“U”音的时候尽量表现出痛苦和伤心的情感,适当地可以增加哭泣的状态,不断引导学生将发声和情感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当“零基础”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原理和基本功后,不要仅仅想着只把这些技巧应用于歌唱上,更多的歌曲反映的是作曲者、作词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例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等等主题。如果这些歌曲仅仅是凭借嗓子来进行演唱的话,歌曲的内涵和灵魂是不能够体现的。因此,在选唱一首歌时,应当了解这首歌曲的主旨和想表达的主题,将自己的理解融化为对歌曲的情感,应用于最后的歌唱中,让更多的人听到演唱者想要表达的声音。

三、美声非声乐技巧的教学扫描

一场出色的美声的声乐表演不仅是嗓音和歌唱技巧的较量,一些非声乐的技巧,例如演唱者的表情、肢体语言等都会对演唱者的表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增加对于非声乐技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零基础的专科院校学生来讲,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声技巧是不现实的。因此,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后,适当地教授一些为舞台表演加分的非声乐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专科院校可以通过用教室模拟舞台,或者是多举办一些演唱类型的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展示自我舞台的方式,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掌控舞台、吸引观众目光的方式和方法。要让学生们了解,一个伟大的歌唱家不仅是要将自己的想法用歌唱的方式传达出来,更要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带动所有的观众同自己一起或喜或悲,得到观众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另外,教师也应当将目前社会上对于美声音乐的现状同学生分享,当今的观众,想要让观众单纯地坐上一两个小时来聆听一场单调的音乐会的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更多的舞台艺术是加入了很多的新鲜元素来增加舞台的亮点,抓住观众的眼球。在演唱过程中多与观众进行眼神的沟通或情感的互动。这样的富有感染力的舞台艺术才能够适应目前社会对于艺术的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自己的演唱会或是表演,使美声的演唱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四、结束语

专科学校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科院校;专科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教学改革之探讨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0日

目前,大多本科院校是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专科生教育为辅的教育体系。而作为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他们的教育发展受到个人志趣、基础能力、就业前景、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与本科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等不利的思想,加上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及较少的社会关注,使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教学改革显得更加复杂。

一、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心理层面分析

(一)专业思想不稳定。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专科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大部分同学所报志愿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学生们并不清楚所在专业的社会定位,以及社会对所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不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的意义。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这个专业以后没有用”、“混张文凭就算了”等错误思想。消极思想一旦形成,很容易影响周围的其他学生,极大地影响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二)失落感与自卑感较强。因心理落差较大,进而导致心理压力较大。大部分专科生认为是因高考发挥失常等因素导致只能录取到专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导致专科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还有的出于无奈以及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才选择专科,但心中阴影很难消除。很多专科学生习惯于与周围同学比较,在以本科为主体的院校中,专科生人数较少,有些学生甚至羞于承认自己是专科生,心理压力很大,不够自信。

(三)学习习惯较差和缺乏探索精神。专科生并不是智商差,而是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得当。教学实践中发现,从整体上专科生相比同校的本科生来说,目标不够清晰、学习习惯较差和缺乏探索精神。很少学生上课前会进行预习,而且上完课之后,对所学知识就放到一边,很少进行复习。另外,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会请教老师或同学;在课余时间,上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也不多,很多专科生缺少探索精神,心态比较懒惰。长此以往,导致专科生在学业上与同校的本科生差距越来越大。

二、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专业学习层面分析

(一)专业基础薄弱。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大部分专科生高考分数偏低,学习基础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专业课程涉及到中学知识时,很多专科生仍然难以准确理解,仍需要对有关知识原理进行说明,这对教学效果和进度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学期课程比较紧张,每堂课老师必须讲授较多内容,这样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更是难上加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根据实际教学经历发现,很多专科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拿到文凭,未来找一份工作”,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服从家长的决定”,所以导致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无规律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另外,很多大专生没有合理的规划好整个大学学习目标,也很少或根本不制定学习计划,导致“混日子”现象比较多见。

(三)课堂效果不理想。课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开阔思路的主要形式,然而专科班的课堂逃课或者缺课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还是比较常见,这可能也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科性质有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专科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另外,也会出现开始还会认真听讲,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难以掌握,逐渐失去兴趣,然后就会出现课堂纪律淡薄现象。

三、提升本科院校中的专科教学水平相关建议

(一)心理疏导,加强入学教育。良好的印象是良好发展的开端,而专科生很乐于听取专业老师的帮助指导,专业老师介绍的信息在同学们心中可信度也非常高,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较深刻。针对上述情况,老师们应该在授课之余,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专业入门指导工作,从专科同学们的实际需求角度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专业的内容、性质,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等做详细的介绍。另外,对于专科学生,要经常给予关注、鼓励,以增强专科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在教授专业课程之余,不断引入专业发展的动态和专科学生成功典范,使其树立学好专业、成功就业的良好心态。同时,学校也应该定期聘请有关专家顾问开展各种形式、多个角度的讲座,帮助同学们分析专科生的优势与劣势,在专业学习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科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因材施教,完善知识体系。目前,很多学校的专科生教材和本科生教材仍然是材。虽然说对专科生提出较高的标准,有利于提升专科生的知识体系,但是大部分专科生毕竟基础薄弱,很难在短时间改善,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影响大专生的积极性。目前,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意识到学生们基础薄弱,为了降低难度,在授课的时候会删除部分内容,但是这种解决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毕竟每部教材都具有其理论体系和逻辑关系。所以,本科院校要针对专科生,有效借鉴相对成熟大专院校的教材体系,选择和制定出适合本科院校的专科生特色教材。无论是从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还是在难易程度和实践兴趣上,都应该适合本科院校中专科生的基础和心理。

(三)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专科生专业基础薄弱和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我们应该优化课程设置,针对专科生制定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大部分专科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不感兴趣,一方面这类课程需要较高的基础和多学科综合素质,专科生较难理解掌握,逐渐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很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实际应用性较差,让学生们认为“学了以后用不着”。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发现很多专科生对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具有浓厚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三年学习时间短暂,要学习就学以后能用得着的知识。而且大专生在实践能力环节不比本科生差,甚至要强。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缩减理论性较强或者难度较大而实践应用较少的课程。多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可操作强的和难度适当的课程,这样会让专科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易于掌握,而且容易出成绩,提升自信,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效果。

(四)综合培养,创新专科生评价体系。专科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不理想,就会出现大量不及格现象,最终影响学生的评优、评先、升学等,甚至出现降级和退学情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专科学生成绩不稳定和课程挂科的现象很普遍,因为专科生里面大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但是,专科生的智商并不低,只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缺陷,很多大专生在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素质能力也不亚于本科生,甚至在某些方面强于本科生。例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实际动手能力、社会实践积极性等方面都很出色。这些素质能力也是未来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毕竟专科生主要定位是未来就业,所以在评定专科生的成绩时,能把这方面的素质表现引入评价体系中,一方面能够公平合理的评价专科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鼓励支持专科生实践锻炼,提升自信,有利于专科生的未来就业。

四、总结

总的来说,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教学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课题。学校应该基于专科生的特点,心理疏导,因材施教,重视而不歧视,让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生能够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霖,刘四军,陈其煌.专科生专业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2011.

专科学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31-02

乒乓球运动由于它的趣味性强、设备简单等优点,十分受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喜爱。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专科学校大都是采取分班授课的形式,这种授课形式较为机械与单一,无法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是指学校能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并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提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教学现状

大多数的高等专科学校由于其师资的缺乏都不具备专业的乒乓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大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是由学生认识、理解、巩固并运用组成的,使学生能够对乒乓球运动做一个初步的掌握,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初步认识。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形式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优点就是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主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有难度的技巧。缺点就是形式过于机械,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影响了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形式大致分成三种:理解式的教学形式、启蒙式的教学形式以及小组式的教学形式。

理解式的乒乓球教学形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会比较侧重于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理解,老师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性的锻炼,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和难度,通过让学生们参加一些尝试性的比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乒乓球技巧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如果老师没有组织好、掌握好,那么就会因为学生们技能的不熟练而造成不良的影响,会挫伤学生们学习乒乓球运动的信心。

启蒙式的教学行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根据学生们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大致认识,遵循学生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侧重于学生们对于乒乓球运动深层次认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乒乓球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假定的模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思考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高等专科学习开设课程的学时有限,启蒙式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完全得到展开,不利于学生们对于乒乓球技能的熟练掌握。

小组式的教学形式是指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老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学习、互动以及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们的乒乓球技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这个教学形式会将有限的学时浪费在组织学生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问题上。

二、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形式虽说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总体来说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教学目的都是存在不足的,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形式的缺点,提高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运动的教学效率。

(一)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它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受教水平、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由于其先天因素、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在主观思想和客观条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接受能力和感兴趣程度都不尽相同,乒乓球分层教学的方法强调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实施了因材施教,提高了乒乓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政策

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特别注重的教育政策,素质教育体现在乒乓球教学中是指向每个学生普及乒乓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层教学就是指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乒乓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辅导,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学习起点上选择不同学习模式,进行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们的乒乓球技能水平。

(三)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乒乓球的分层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高等专科学校在为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及教学目的后,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来自行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目的。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说,乒乓球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和目的,并且兼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需要,让学生能够在课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乒乓球分层教学符合学习的策略要求

乒乓球分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可接受原则,也符合学生掌握运动的学习目的。它将乒乓球教学分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们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学习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乒乓球的运用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达到乒乓球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三、高等专科学校乒乓球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乒乓球分层教学是不仅将学生分层,还要进行课程分层、教学分层以及考核分层。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是指的教学策略。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老师在乒乓球教学中,首先要通过一个摸底的小测试,了解学生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组。然后老师根据每一组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级别的训练,组织班级小组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供给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乒乓球技能的积极氛围。

(二)课程分层

由于在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相同意义上的成功,达到全面的培养效果,高等专科学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学生的差异相适应,对全体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在乒乓球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掌握,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相同程度的不同提高,调动学生们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实现乒乓球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三)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和分层训练。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对于技术较为娴熟的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教育,对技术较为生疏的学生进行乒乓球技巧的培养,对于对乒乓球技术一无所知的学生进行基础的技巧培养,尽量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组织一些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学生们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核分层

考核是检验学生们学习成果的方式,高等专科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对于每次考核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因此调整学生的乒乓球学习计划。对于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的层次;对于进步不明显甚至后退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辅导。这样不仅可以适应学生们心理发展需要,保证他们对于乒乓球的学习热情,并且有利于学生们乒乓球技术的进步。

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既有弊的,分层教学的优点很明显的表现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上,它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们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的明朗和有效,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问题,例如分层教学方法给任教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班级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难度等等,不过从人文精神的层面来说,分层教学的利还是远大于弊的。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乒乓球运动虽然是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类,但是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在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卉.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专项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大学,2009,(4).

专科学校教学范文第4篇

1 改革的目的

《诊断学》作为临床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它所教授的是疾病的诊断,不是从专业护理的角度去评估病人的功能状态。我校曾对2002级学生做过问卷分析,63.7%的学生认为诊断学的学习不适合护理专业。不仅如此,我校大部分护理系教师认为《诊断学》课程不能反应护理专业的特点,不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故从2004年起我校采取用《健康评估》代替《诊断学》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诊断学》强调对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健康评估》强调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被评估者的心理、社会评估),从而有利于更全面提出护理诊断,采取护理措施,动态观测被评估者的病情变化。

2 改革的内容

2.1 教学内容

2.1.1 对被评估者的心理、社会评估,符合护理工作以人为中心的工作要求。现代护理工作中的被评估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复杂社会背景下,有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人,护理工作的要求是不仅能发现影响被评估者身体健康的生物因素,更能发现影响其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全方面促进被评估者的健康。

2.1.2 减少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的课时比例。作为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保存方法,会看实验室、影像学报告单及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人员能够配合医疗人员观察、判断病情,作出合理护理诊断即可。故同临床专业相比,《健康评估》适当的减少了这些内容的课时,使其更符合护理教学的目的。优化教学内容后,《健康评估》课程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确立基于护理整体健康评估观念,从而真正的起到了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师资

2.2.1 在2003级以前的《诊断学》教学中,教学任务仅由内科的两名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临床的教师教授的内容多以临床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为主,教学当中没有渗透护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得护生在学习完《健康评估》之后,仍然不会收集护理健康资料,提出护理诊断,教学效果较差。

2.2.2 在2003-2005级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教学任务由2个教研室(内科、基础护理)共同承担。内科教师讲述心电图、身体评估和超声影像诊断,基础护理教师主讲症状学,心理社会评估和实验室诊断的内容。基础护理教研室在讲实验室诊断内容时对实验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及保存方法讲述清晰,但对实验室检查报告单讲述过于简单、模糊。使得护生在学习完《健康评估》后,不会对实验室检查报告单进行分析。

2.2.3 在2006-2007级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教学任务由5个教研室(内科、影像、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检验)共同承担。教研室内科主讲心电图和身体评估,影像教研室讲超声影像诊断,基础护理教研室讲心理社会评估,临床护理教研室讲述症状学,检验教研室讲授实验室诊断。

科目讲授分工越细,专业性越强,每位老师讲授的内容越专业,学生掌握的越好。而且在影像、检验教师授课前,护理系的教师会与其一起集体备课,不同专业的的教师在一起探讨,使得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也使得影像、检验教师能更明确的掌握护理专业的重点,针对性更强。

2.3 教学方法

2.3.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图片与视频短片可以直观轻松的表达以往用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真实、形象的图片更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多媒体课件的框架结构更加清楚,更利于学生理解讲授内容的大纲。

2.3.2 实验教学 护理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学科,护士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知识,所以我校的护理专业教育中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例。在身体评估部分,由过去单纯的理论授课,发展到现在理论与实验共同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可以达到1:1,非常多的内容都是在实验课上讲授的。实验课开始时首先让同学们观看录像操作,录像看完后每班分成3组,由3位教师带领分别示教,以学生为被评估者,进行真人教学,最后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练习。这种以实验室练习代替理论背记的方法,更形象生动,让学生记忆更深刻。除此之外,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心电图都相应的增加了实验课学时,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3.3 案例式教学 在进行资料收集、心理社会评估等内容的学习时,任课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资料收集的方法。在学习症状学与身体评估时,在授课之前可以引入病例讨论。例如:在讲述心尖搏动位置变化时先介绍几个简单的病例,再让学生分析这些病人心尖搏动位置的变化,然后找个同学总结心尖搏动位置变化可以见于哪些情况,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用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让学生觉得更贴近于临床,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维,有利于学生进入临床以后分析、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价方法

2.4.1 以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考试成绩,而对实验成绩很少评价。护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专业,学习时实践能力缺失会导致临床工作中动手护理能力的不足。为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健康评估》成绩评价包括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占到80%,实验成绩占到20%。为了规范实验操作,我校制订了实验指导与扣分标准,严格规范实验规程。

3 改革的效果

3.1 对2003级-2007级5届学生的对比发现,在实行教学改革后,学生与病人交谈、采集病史、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2 2003级与2007级学生《健康评估》理论成绩表

两级学生理论考试成级有明显差异,03级学生及格率为77.93%,07级学生及格率为94.3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 总结

经过5年的健康评估教学改革,从学校督导办反应的学生教学反馈情况来看,92%的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建设感到满意,90%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健康评估》课程学习适合护理专业学习,且反应护理专业特点。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接下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专科学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最显著的特点是专科操作多。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目的、有重点和方向的引导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学习内容,扎实外科护理专科技术。笔者对外科护理教学谈点体会。

1 巩固必要的解剖知识

解剖作为医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多在第1学年已经讲授。而外科护理课程大多设置在第2学年2学期。高职高专护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遗忘率较高,但外科护理的各项操作技术又要求护生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因此我们在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小讲课的方式,令护生巩固、复习学过的解剖知识,此时以讲为主,其次结合专科护理、手术操作过程为辅,从实践中复习并且学习。例如:切开缝合术操作前,以提问形式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 巩固腹壁的各层解剖学结构并概述功能,而术中见皮肤、皮下脂肪等结构逐步展现在护生眼前。从而使护生较好地掌握学习要点。通过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可以让护生在一个更加连贯的学习氛围中,更快掌握学习要点和技术。

2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专科护理技术

外科护理的临床实习常规被分成门诊实习和病房实习。具体内容上两者侧重点往往不同。比如门诊实习重点应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以及门诊常规小手术的操作,例如脂肪瘤切除术、拔甲术等。条件允许下,我们先让护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做出护理诊断,同时提出相应护理计划和措施,然后由指导教师指出他们整个护理流程的完成还有哪些不足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肯定。从而提高护理实践水平[1]。对于病房实习的护生,重点放在住院患者整个疾病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过程,包括术前护理及用药,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完整的护理过程,此外应提高手术室护士操作能力[2]。例如:急性阑尾炎的评估、护理诊断、手术治疗适应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护理工作中。

3 了解外科最新进展和前言护理技术

对于完成2 年校内学习的高职高专护生来讲,在学校所接触到的医院里的外科技术最新进展和护理方面前言内容很少。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需耐心了解学生掌握哪些现有知识和技能,再给予延伸和拓展。比如了解学生对于外科术后患者的给药方法和配药过程然后向学生介绍目前前言的中心配药和药师对药物患者的核对以及结直肠癌术后最新造瘘口的护理。对于外科最新进展和护理方面发展的了解可以达到知识的与时俱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 继续加强学生的无菌观念

无菌操作是所有外科护理操作的基础。从换药室的操作、门诊小手术的完成到手术室的手术准备和配合,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观念。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目前已从单纯的消毒、灭菌扩展到临床护理工作和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即要求全体医护工作人员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在一切护理工作中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然而对于初学外科护理的护生来讲,由于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和理念认识的不够深入,往往非常容易忽略这一点。比如说:换药时忘戴口罩、夹取无菌用品时破坏无菌、穿戴无菌手套和手术衣时操作不规范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接着注意自身操作的规范性,同时也严格要求护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可能达到掌握每一步操作规范和流程。实训中,教师首先亲自完成规范的无菌操作,并让护生说出操作关键点并讨论怎样避免错误,接着分组按照正确方法练习,在护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后,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地方并讲解正确操作原理,真正达到掌握的目的。[3]

5 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护理工作完成的规范和正确性关系到患者康复以及康复时间,甚至还能关系到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护生也应在学习期间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基础护理是掌握外科护理专科技术的基础和保障。静脉穿刺、导尿等基础护理技能,已在以前的课程学习和护理见习中有了解和掌握。实习期间,动手实践将继续作为主要带教内容。而外科护理专科技能,则对护生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胆管探查术后T 管引流的护理,要求护生每日观察引流物量、颜色、性质,这些属于基础护理内容范畴,要给予学生巩固。对于异常情况能够加以综合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属外科护理专科技术内容,要求学生辨别掌握。例如何时拔除T管、拔管前准备、拔管后注意观察哪些临床反应等,这些都应在临床带教中指导护生重点实践和掌握。护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是护生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6 重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校教学中,虽然实践课程比例逐渐扩大但具体开展情况不一。最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强了高职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为了更好的向市场输送护理人才我们必须落实高职护生实用护理技能的掌握。然而,针对目前学情特点以及院校师资、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不同,很多护生对于外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很难全部掌握,甚至最简单的外科打结的方法等操作都不规范。因此教学中,应把培养护生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护生接触外科护理开始,我们就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甚至从简单的外科打结练起,实验室开放,老师排班指导。打结术和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将衣服和手套按计划和程序借给学生回寝室练习,加强学生的实践和练习。同时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4]。

通过外科护理的学习,护生能掌握基本的外科护理专科操作技术,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整体护理。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能够完成外科护理的学习任务,成为合格的外科护士。

参考文献:

[1] 姚珺,邓开玉,刘燕南. 病例分析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54-55.

[2] 刘晓敏. 《外科护理学》教学法改进之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6,1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