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一般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6-0012-03

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最早从欧美发展来,在港台地区又被称为“小组辅导”或“团体谘商”。在我国“班级团体辅导”也被称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我国内地的江光荣、林孟平(2000)因受香港“全校参与辅导模式”的启发,提出了以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模式的设想,由此班级团体辅导开始逐步发展。樊富珉认为,班级团体辅导是运用班级的特征,为全体学生提供发展性的服务,以协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班级团体辅导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进行与参与,是一种充分运用团体动力的助人历程。

一、班级团体辅导与一般团体辅导的差异

当前虽然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班级团体辅导进行了尝试,班级团体辅导也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受到各方的重视,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其性质、涵义、目标、功能、内容等的认识尚不统一,经常与团体辅导、团体咨询相混淆。班级团体辅导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团体辅导不仅仅存在群体上的差异,它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与一般团体辅导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一)团体规模

一般团体辅导规模较小,通常8―12人,而班级团体辅导以班级为主体,在我国中小学班级一般人数为40―50人,较多的甚至达到百人左右,这与我国国情有关。面对人数众多的班级成员,辅导者需要更强的洞察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需要更强的领导力去带领团队向前发展。

(二)团体成员

一般团体辅导通常根据团体辅导的主题对成员进行招募,而且还要对辅导对象进行面谈、心理测量和书写报告等形式的筛选,最后形成的团体成员虽然年龄、学历等不同,但是他们面临的心理或者发展问题相同,因而是同质的。而班级团体辅导不能筛选学生,全班都是团体成员。虽然学生们的学历、背景、年龄等同质,但是他们面临的发展问题或心理困扰可能并不同质。这也就要求辅导者必须真诚接受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和改变。

(三)团体形成

专业团体辅导的招募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宣传手段,成员自动报名参加;第二种是咨询师根据平时的咨询情况、选择出有相同问题的成员;第三种是由他人介绍或转介而来。而班级团体辅导省略了招募步骤,团体成员由班级成员直接形成。

(四)辅导者

一般团体辅导对领导者从知识、经验、理论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甚高,需要有丰富个体咨询经验的辅导者才能胜任。但是在班级团体辅导中,辅导者一般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学教师或者由班主任来担任,这尽管推广了团体辅导的适用范围,受众群体更多,但同时也存在辅导者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的情况。

(五)理论支撑

适用于一般团体辅导的理论复杂多样,群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际沟通理论、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等都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威廉姆的班级辅导理论以及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等则是主要依据。

(六)辅导功能

相对于一般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发展、预防、治疗功能,班级团体辅导主要以预防和发展为主: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发展功能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质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七)辅导内容的确定

一般团体辅导通常是辅导者确定好主题后再进行成员招募,也有开放性小组是依据成员需求进行主题确定。但是班级团体辅导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和班情、学情相结合,辅导主题必须来源于学生需求,而不是从辅导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八)团体规则

班级团体辅导除了要遵守一般团体辅导的规则之外,如保密、全心参与和投入团体、不迟到、不早退等等,班集体长久以来形成的集体规则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体成员。

(九)团体性质

一般辅导团体是由于辅导需要而成立,随着辅导的结束团体也结束。但是团体辅导班级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团体,并不会随着辅导的结束而结束,因此更便于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的追踪和评估。同时,班级本身具有发展阶段和特点,其原有的动力会推动和影响团体辅导的开展,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对班级团体辅导的开展尤为重要,只有在和谐明主的班级氛围中,团体辅导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班级团体辅导的阶段性常用技术

班级团体辅导的阶段可以划分为:暖身定向阶段、冲突表达阶段、问题解决阶段和巩固总结阶段。在完成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之后,辅导者通常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板块进行,除了在头脑中要熟悉每个阶段的任务之外,还需要熟悉每个阶段的常用技术。

(一)暖身定向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调动成员的参与性,让成员能够放松并集中精力参与辅导。所以这个阶段要选择一些轻松、有效、简单的活动,以提高参与性,达到放松的目的。通常辅导者以一个暖身活动开始,引入辅导主题,暖身活动可以是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比如,辅导者开场:“今天看大家好像有点疲惫,好,现在让我们都站立起来,请同桌之间相互拍拍手臂,相互揉揉肩……最后我们一起伸伸腰,放松一下身体。”除了直接的放松,我们最好能够设计与主题有关的小活动进行开场。比如,在小学“互帮互助”为主题的辅导中,辅导者可以以这样的活动开始:“现在请所有的同学都取下自己的红领巾,要求只能用你们的左手把红领巾系在你们的右臂上,注意喔,只能用左手。”有些学生可能会成功,但有的学生一定会焦头烂额,此时,“系不上的同学怎么办呢?我们请同桌伸出右手和你的左手配合系上红领巾”,这样的一个简单活动,既切合了主题,又在活动中让成员体验到了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助的感受,一举两得。

同时因为班级中的人数太多,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使用分组技术,通常6-8人为一组,可以采用报数随机分组、抓阄分组、同类分组(生日月份、学号等)、活动随机分组(找朋友、大风吹等)等。如果课堂开始前就已经分好组,就可以省略这一部分。

(二)冲突表达阶段

随着班级团体辅导成员间互动的深入,成员们慢慢开始表达自我。刚开始这种表达可能是试探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冲突,此时辅导者需要直接面对成员间的冲突,并给与回应,因为此时是最易生成有价值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比如,在“寻找幸福”为主题的辅导中,当有成员分享:“如果爸爸妈妈分开会让我不幸福。我会用自己来威胁他们不让他们分开。”当分享到此时,班级成员哗然,批评她的声音开始出现:“你太冲动,这样做没有用,太傻了。”此时辅导者应该面对分歧:“同学们,如果我们很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马上迎来的是批评,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聚焦分享者同感:“面对父母分开,我们一定都会很难受,会觉得无能为力,我们都希望爸爸妈妈在一起。”再询问班级其他学生:“如果我们自己面对这个问题,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好受一些呢?你们有更好的建议吗?”当学生给予反馈后,继续聚焦分享者:“面对这个情况,大家都谈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你能有收获吗?”此外,该成员分享的事情来自于其真实生活,作为辅导者私下还要进行关注,给予支持。总之应该牢记,在面对冲突时辅导者应该注意那些被非议和批评的成员的反应,而不是先针对提出批评的人做反应。同时还要引导成员认识到,参加团体是为了探索自己,而不是为了改变别人。

(三)问题解决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是问题解决阶段的基础,这个阶段辅导者通过讨论分享、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技术,让成员们在进一步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支持、指导和理解,从而体验自己的感受,纠正自己的错误。分享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小组内部分享、自愿举手分享、分层递进先小组内部分享再派代表大组分享等。讨论也可以采用圆桌式讨论、分组讨论、辩论式设有正反方的讨论,或者脑力激荡式地尽可能提出各种办法再异想天开都可以接受。角色扮演可以由成员扮演日常问题情境中的角色,把压抑的情绪、想法通过表演释放出来,例如“亲子关系”辅导中,一个成员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发生冲突,那么可以找出产生冲突的真实场景,比如重现母亲经常唠叨她写作业,先请不同成员扮演母亲与她进行沟通,找到最相似的那个,再请另一成员扮演生活中的她,与母亲扮演者进行场景重现,最后让分享者观看,通过观看他人的扮演更形象地了解自己与母亲的沟通方式,体会自己的问题。又比如:解决两个闹矛盾的学生之间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然后体会对方的感受。这个阶段还可以采用行为训练技术,比如一个因经常不懂得拒绝而让自己很苦恼的成员,我们可以设置各种情景进行训练,如:你的四个好伙伴约你周末聚会,但是你的妈妈爸爸周末有安排。通过这些场景体会如何表达拒绝。

(四)巩固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辅导者最重要的是和成员一起总结经验,整理辅导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将成员的收获和感受整合起来,并鼓励将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用这样的引导语:“通过这个辅导,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这次辅导中你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次辅导中你学到了哪些?”等等,然后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比如真情小卡片、护送祝福等,让团体成员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此次辅导活动。

三、班级团体辅导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对于班级团体辅导这一学校心理健康的新途径,我们尚处于摸索时期,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常见问题如下。

(一)过多地灌输心理学专业知识

很多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时,喜欢融入心理学专业知识以显示团体辅导的专业性,从而忽略了班级团体辅导并非是教授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课堂。灌输专业心理学知识并不能提升效果,反而有违于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接受特点。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即使需要介绍心理学相关知识,也必须要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儿童化”“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辅导者语言过多

辅导教师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说得过多的情况,从而占据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时间。西南大学刘衍玲副教授在评课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只用说四种话,第一种,活动的指导语言,即介绍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第二种,环节板块间的过渡衔接语句;第三种,对学生的反馈评价语言,即对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学生涉及情感表达时反馈共情的语言;第四种,辅导开始和总结的话语,即辅导开始前辅导者引入的部分,帮助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内容的总结和辅导结束的总结。总之,概括起来就是情景规则、环节衔接、反馈评价。

(三)等同于游戏活动课

很多辅导教师对班级团体辅导存在错误的认识,把班级团体辅导课与游戏活动课相等同,整个辅导过程用一个个游戏活动相堆砌,活动之间没有递进的逻辑关系。没有认识到班级团体辅导中游戏活动只是载体,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活动中生成自己的体验。

(四)忽略学生的情感反馈和个体差异

团体成员的差异性是团体辅导的重要价值,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和学习他人的情感、行为、态度,从而促使自己的模式发生改变。由于班级团体辅导人数众多,对于辅导者的考验也很大,在辅导中辅导者需要照顾到每个人,这势必会减少对每个成员的关注和交流,有时候会忽视掉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辅导者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一直从自己预设的框架出发,并没有跟随学生走,导致忽略了来自学生自己生成的宝贵东西,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因此,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有较强的洞察力,跟着学生走,尽最大努力关注于每一个学生。

(五)不重视对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

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班级团体辅导也不例外,现在的班级团辅除了对其本身的形成性评价外,缺乏对其辅导效果的评价。如果班级团体辅导不能达到应有的心理健康维护和保健的效果,那就不存在其价值。当然,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显著的效果,辅导者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对班级团体辅导进行系列设计,在辅导结束后利用专业的辅导评价表格和相关的心理测评工具,进行辅导效果的评价检测。

总之,班级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满足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和思考,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其必将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一定会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3-55.

[2] 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4.

[3] Ed E.Jacobs[美].团体咨询:策略与技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26.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士兵;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应付方式

Practice of Group Counsel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Basic Unit Military. Li Ping, Yu Yunhui, Gai Xuhong, et a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nan Military Area, Jinan 25001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group counsel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basic unit military, and to supply an effective pla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Methods Ninety soldiers under daily military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guidance was perform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15 times, while only psychologcal test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of the 90 soldiers were tested by Symptom Checlist 90 (SCL-90) and Coping Style Scale (CSS) before and after group guidance to assess the effect. Meanwhile, the soldie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ested by the evaluating table of experimental group members after guidanc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otal scale and subscales of SCL-90 except "horror" and "somatization"(P

【Key words】 Soldie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counseling; Coping style

健康是战斗力的第一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军人适应复杂艰苦的军事生存条件和严酷险恶的战争环境的的要前提之一[1]。心理健康教育在部队整体战斗力的保持、修复、再生和提高方面,在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及价值的实现方面,在人和环境及武器装备的相互紧密结合等方面,在现代军人综合素质塑造构成上都应起基础和积极的作用。而根据部队集体居住、集体活动的特点,接触面广、性价比高的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就格外重要。

团体辅导活动是面向普通人群开展的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被认为是普及咨询服务的最佳途径之一,亦有人称之为教育性的辅导(instructional guidance)[2]。它通过运用团体情境,设计出活动课程,用来预防个体在各发展阶段中会碰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参加者主要是健康的正常人或有某些烦恼的正常人[3]。

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诱导士兵提高日常军事生活中减轻压力、控制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以期为促进士兵的心理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部士兵自愿者,经过面谈,在报名者中筛选具有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有时间保证,能够按时参加每次辅导的青年士兵为团体成员。本次实验的成员为90人,非结构性团体,男女比例基本均等,年龄20±1.68岁。随机抽取45人为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45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分为3个小组,3个小组所有辅导活动的内容、方法、测量工具、评估方法均一致,因此在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时,并为一个小组进行。由研究者本人和资深心理辅导员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

1.2 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和资深心理辅导员对干预组的3个小组分别进行士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安排15次,每周2次每次2小时。辅导内容以自我拓展、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成长、自信心训练、两性关系为主题,对照组则处于常态,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试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团体辅导,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 工具

1.3.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症状自评量表》[4]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该量表能够较全面地检测被试的心理状况,为前测与后测的对比研究、结论的最后生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1.3.2 应付方式问卷 由肖计划等(1997)编制[4],共62个题目,有6个分量表,分别测量6种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退避,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将应付方式分为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与求助)和消极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两个纬度。

1.3.3 团体辅导自评量表 根据研究的需要,自编一套团体辅导自评量表,以10分计算,分数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

1.3.4 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本研究的辅导内容分自我拓展、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成长、两性关系、自信心训练5个主题。根据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无论什么类型的团体都经历3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4],因此我们围绕这5个主题设计了15次团体辅导活动,主要内容见表1。辅导活动采用的是封闭的结构式团体形式,事先做好辅导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在辅导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采用团体互动、脑力激荡、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给与积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感受。第1次活动主要目的是说明团体的性质、目标,澄清成员对团体的期待,协助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相互认识,共同订立团体规范;第2、3次活动内容是自我拓展,目的是使成员更充分地认识和发展自我;第4~6次活动内容是情绪管理,目的是使成员掌握调控情绪的心理学理论、技巧;第7~12次活动内容是人际沟通训练,目的是提高成员处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的能力:第13~14次活动内容是自信心训练,目的是提升成员的自信心;第15次活动内容是结束团体,目的是协助成员回顾前14次团体的经验与学习,鼓励成员们相互给予回馈并将所学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适应部队生活。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1.0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得分比较 团体心理辅导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的各因子及总分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减少,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自身比较,后测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前测略有降低,总分和其它各因子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应付方式问卷得分比较 应付方式问卷前测与后测结果比较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应付方式问卷的各分量表及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导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成员在团体辅导后,除“幻想”分量表变化细微外,“解决问题”、“求助”2个分量表分数增高,“自责”、“退避”、“合理化”3个分量表分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士兵的自身比较,干预组成员在辅导后除“幻想”分量表外,“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5个分量表与辅导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成员干预前后应付方式问卷的得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这些数据表明,辅导后团体成员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性应付方式明显增多,同时,采用“自责”、“退避”的应付方式明显减少,“幻想”、“合理化”等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见表3。

3 讨 论

本研究从部队平时的军事生活着手,进行了改善士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多种方法,团体心理辅导是实际应用性较强的方法,方案设计是否能达成协助士兵发展的目标,有3个关键性的要素:①角色的取得:能参与活动,并取得角色的扮演;②提供挑战与支持的平衡:适度的挑战及必要的支持;③促成持续的发展:辅导活动应有次序性、延续性、累加性[4]。本研究结合目前部队士兵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在活动设计上,提供一系列的角色活动,在安全的情境中尝试新的经验与行为。本研究的心理辅导活动为期8周共15次,辅导后心理测评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各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团体成员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分数明显下降,有效地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本研究中,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应付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程度,Vaillant更认为长期的精神健康可以通过了解受试者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习惯使用的自我防御类型来预测[5],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士兵应付方式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显示,与辅导前相比,辅导后团体成员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性应付方式明显增多,同时,采用“自责”、“退避”的应付方式明显减少,“幻想”、“合理化”等应付方式无明显变化。提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求助”、“解决问题”、“自责”这些应付方式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幻想”、“合理化”的应付方式相对稳定。本研究说明,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启发成员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应付方式的成熟程度,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于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Reuven Gal, A David Mangelsdorff编著.苗丹民等译.军事心理学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78-482

[2](美)Ed E. Jacobs Robert L. Masson Riley L. Harvill著,洪炜等译.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

[3]杨宏飞,唐永卿,郭洪芹.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92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31-35,82-83

[5]蔡溢,许明智,堪红献,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392-393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在我国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得较早,它的功效已得到普遍认可,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订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习惯养成、人格成长、交友等需求。有专家预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将朝着以团体辅导训练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的趋势发展。目前,我国的团体辅导发展较晚,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还有待系统研究与实践,其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效率问题及具有指导性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结合在中学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实践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的优势

1.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如异性交往问题、学习问题、厌学问题、早恋问题、逆反心理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这比较符合我国班级授课的特点: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有限的时间内,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同时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如“自信心培养”,可以对自信心不高的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同时进行辅导、“寻找正确的归因”可以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辅导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2.促进成长,完善素质

发展性的班级辅导定位于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着眼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能学会许多社会生活经验:如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发展良好的自我形象、喜欢并投入学习、提高心理机能、增强心理承受力、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等。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的心得中写道:“老师谢谢您,您教给了我们很多,包括如何交朋友、如何面对考试、如何面对我们自己,在辅导中,我发现了自己的缺陷,我明白了自己的‘沉香’,也知道了如何去寻找‘沉香”’;“快乐、你把它给了我,信心,你把它给了我,难忘,你把它给了我。老师,谢谢”;“小组活动让我抹掉了心理阴影,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如何勇敢地面对挫折,如何面对考试焦虑的心情,如何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我们真的很感谢您,我们都比以前开心快乐多了。”

3.增强感染力,效果长久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班级辅导强调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每一期辅导基本上需要几次或十几次的团体活动,就共同关心的成长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鼓励。经过团体的分享和互动,成员可以发现和识别自己不适应的行为,学习别人的良好行为;成员的角色扮演有利于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有助于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学生通过对各种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而来的经验及形成的认识会使人刻骨铭心,并能更自觉地运用于生活情境之中。同时班级心理辅导也具有预防功能,防患于未然,避免问题的发生,因此效果保持长久。

4.师生参与,促进班级管理

班主任参与班级心理辅导,有助于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师生关系和学生间关系的融洽;有助于加强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改变以说教、训导、惩罚等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的简单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人际协调、自主独立、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二、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的开展

1.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确定

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以发展中的青少年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主题。从大的方面看活动内容可分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具体安排内容时,结合学生与班级的实际情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如何调整“逆反心理”,如何学会接纳他人、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培养团体意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如何不厌学、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如何适应中学学习环境、如何利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怎样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如何排除考试焦虑、如何进行正确归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对待早恋、网恋、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如何看待“追星”、吸烟行为、如何合理消费、如何管理时间等。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最好能取一个团体名称,如明日之星、舟共济、心灵驿站、同在屋檐下、牵手你和我、轻轻松松进考场、生活中的蜘蛛网等,名称力求新颖、独特、有意境。总之、活动内容是发展性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学生的成长情况而变化主题。

2.围绕主题,组织开展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

首先,要设计准备活动。因是同班同学,相互间已较熟悉,此活动不需太长时间。准备活动可以是做韵律体操、唱唱儿时的歌、找朋友等,目的是营造轻松温馨的气氛,增进学生彼此互动,为主要活动做准备;同时避免有的学生出现尴尬、抗拒和冷漠的反应。准备活动也可以是一些针对主题而进行的活动化教学,通俗地讲解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获得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心理知识及技能,如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动机与考试的关系、对异性渴慕的身心渊源,自我认识对自信的影响,学习策略的功效,网络为何吸引人等。

其次,设计并开展正式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班级心理辅导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是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如“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可以动手画也可以感悟音乐,如“自画像”、“动人旋律”;可以自省也可以分享,如“生命线”、“苦乐分享”;可以是实情也可是模拟,如“我真实的困惑”、‘‘角色扮演”;可以讲故事也可是游戏等。

活动之一:自信一~,ijii练。该主题是帮助自信心低的同学提高自信。针对主题,对事先筛选出的自信心偏低的同学组成目标小组,其他同学组成帮助小组,进行“我眼中的自己”、“别人眼中的我”、“优点缺点大曝光”等活动,再针对学生自信心低的不同表现口有的交友不自信、有的学业不自信、有的相貌不自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辅之以讨论和家庭作业,如“我是特别的”、“我也不错”,在共同讨论及家庭作业中挖掘自卑、困惑的原因、表现及后果,该如何面对和改正;还可创设情境,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到野外生存锻炼、“优点大轰炸”等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自信,以增强合作、自主、责任心、耐挫力。总之,通过老师、同伴、个人三方面力量,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悦纳,支撑起他们的精神世界!

活动之二:不和谐的青春音符——调整逆反心理。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对其合理引导。经过准备活动中对青春期逆反知识的介绍,进行“我的青春之旅”、“我好想说”、案例分析等活动,分析自己逆反的表现及原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通过心理剧“家有儿女初长成”、“不听话的音符”或ab剧的角色扮演,体察父母和老师的心理,反思自己该怎样做;再通过“学会约束”、“换位思考”等方法训练,使成员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让青春在灿烂的阳光下飞扬!

活动之三:叫我如何不爱它——学会学习。该活动目的是通过一定学习方法、策略的掌握,激发起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进行“我能做什么”、“学习的艰难困苦”等讨论或辩论活,认识到学习对自身的意义、为什么人人都要学习的真正内涵;运用“连环策略介绍”、“学习策略之我见”演讲或方法轰炸”等活动收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及学科的特点,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安排一个延伸活动——学以致用,使成员将辅导中掌握的技能、方法迁移到学科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适应性,而提高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活动之四:牵手你、我、他一一重塑人际关系。目的是帮助成员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重塑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独自流浪”、“群体中的孤雁”等心理剧的扮演,验孤独的心境、认识到朋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心有千千结”、“知心话”体验与人交流的畅快与惬意;“你说我听”、“盲人走路”等活动掌握与别人交往所必需的倾听、信任、分享技巧;“风雨同舟”、“信任跌倒”等游戏让成员明白朋友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通过跳竹杆舞、袋鼠跳、双簧、拔河、排球等竞赛活动让成员明白如何合作与竞争;拓展活动——用了解的方法结识一些新朋友,并在活动中介绍你的新朋友。

总之,班级心理辅导活动需根据主题的不同,可进行演讲、阅读、讨论、辩论、唱歌、绘画、自省、澄清、游戏、制作、调查访问、媒体应用、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创意思考联想活动、参观访问、分组竞赛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创造出一系列适合主题、适合学生特点、适合学校条件、方便学生参与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3.围绕目标,进行小组辅导的评估

为了提高效果,总结经验,每次辅导要进行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过程评估是在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了解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以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活动进程,选择有效的方法照顾每一个成员的发展。结果评估是在辅导结束后进行的效果评估,可以从认知改变、情感协调及新行为的建立与强化三方面来进行。认知层面是用来考察学生是否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否明白自身的心理需求、是否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情感层面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得到宣泄、是否能进行情感的迁移、是否有积极的体验、是否增强了归属感及认同感;行为层面是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否掌握了反省、监控、表露的技能技巧,是否重建了合理性认知,是否发展了适应性行为等。总之,评估不是看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而是看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有多深刻,成员是否有自身经验的变化及素质的提高,是否实现了辅导的既定目标,班级是否形成了积极的气氛及意向;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活动进行整体及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共存,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兼顾。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长,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班主任最好能担任辅导活动的组织者

班主任是每一个班级的专任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在开展辅导活动时容易营造较好的氛围,但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理论修养或与学校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联合开展工作,以增强辅导的专业性与知识性。

2.班级心理辅导要防止学科化倾向

由于辅导是在自然班级中进行,在操作上教师要避免把辅导当成了课堂教学的学科化倾向。在活动中无需过多解释心理学的概念术语、避免用德育模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不要总是向学生提问设问,要注重学生的感悟、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3.班级辅导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班级辅导有它固有的弊端,如难以照顾个别差异,自我暴露不深刻,隐私容易泄露等,这就需要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互为补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班级辅导要与其他育人方法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班级的成长。

4.教师要扮演好多种角色

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活动方法的设计,还要熟悉心理辅导技术,扮演好领导者、教育者、朋友、咨询师等多种角色,使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5.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对班级学生有充分了解,通过观察、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方法,分析学生目前关注的问题、希望解决的心理困惑,获得他们普遍性的发展问题;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书籍与杂志,看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需要避免的问题;要根据成员需求设计辅导计划,包括班级辅导的性质、主题、目标、方法、次数、时间、地点、环境布置等。

6.教师要参与活动并注意对整个过程进行调控

教师要以组长身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以便于观察和调控。调控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控制主题与时间:当成员的活动与主题有偏差时,能引导回来,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任务;(2)调控成员的情绪:成员在活动中的宣泄和表达不要成了埘某人或某事的攻击,分享活动确实要实现“分享”,而不是几个人的闲聊;(3)避免在团体中对个人的忽略。有的成员天性内向、融入团体的主动性不强,注意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意识号情绪状态,教师要常关注成员的异常表现,做出灵活处理及活动后的个别辅导。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活动 辅导员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50-01

科技活动是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动手实践到探究讨论,以及感受成功的结果,情感动力都推动着学生自发的求知欲。因此采用科技活动方式的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捷径之一。在科技活动中,辅导员的地位举足轻重,辅导员的作用不可低估。正确认识辅导员在青少年学生科技辅导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科技活动的开展,辅导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的综合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新形式下,辅导员在辅导中的地位如何呢?我们知道,任何集体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活动中,他们是“头”,是“脑”,是指挥中心,又是指路人。没有他们,要有效开展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活动尤其如此,辅导员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在知识、经验上有许多缺憾,在思想上尚不成熟,需要及时地指导与帮助。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还有许多方方面面的琐碎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处理。

一、导向和调控作用。一般地说,人类活动包括三个要素:目标、方式(方法)、调控。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活动不论是一系列的活动,还是单个的具体行动,总是在一定的目标下进行的。虽然说活动的总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养,这是由科技活动的性质决定了的。但总目标是抽象的,缺乏操作性。对于每一项具体的科技活动来说,其目标又是十分具体的。它的确定总是由辅导员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客观条件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比如一次科技观察活动,它的目标是由辅导员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确立的。所以,对于一项具体的科技活动来说,目标确立后,还必须选择在目标条件下能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方式、方法。在确定了目标,选择了方式方法后,还涉及到怎样调控的问题,而调控则百分之百地是为了将活动导向既定的目标,在科技活动中,有时会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或学生节外生枝等情况影响活动的进行,这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结果就可能偏离既定的目标,从而严重影响总目标的达成。这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控。虽说调控主要是在活动中实施的,但怎样调控则大多是在活动方案的拟定时即着手考虑。

二、知识传授和解疑答难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的理性知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有再现性活动与创造性活动两类。像一般的实验、试验、制作等,基本上是再现已有的水平,极少创新。活动前,他们已经具备了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们进行科技活动的前提条件;活动中,学生还受能力、经验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如我们学校开展的船模比赛,学生们都知道船在水面能航行、能自己动手组装、知道要调整船舵、电池要分正负极装入电池盒等简单知识。但是,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还是不能在比赛中获得高分。这中间,有一个认知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即能力和经验,理性知识如何结合活动中的具体情境、具体条件。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向实践的飞跃。这个飞跃,并不是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顺利实现的。这时辅导员就必须针对学生转化过程中的困难,向他们传授有关方面的知识,帮助解疑答难,使他们尽快完成这一转化。况且,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活动就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仅凭他们已有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解决他们眼前所遇到的问题。如船模在水中的推进和航行时怎样控制行驶方向这一问题,他们就只有向教师向专家求教,辅导员的作用就是 “教师”“专家”的作用,要在这些知识所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传授。

三、塑造灵魂和成果的评定(或经验的概括化)作用。科技活动的过程,既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养的过程,也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的过程。青少年学生科技活动基本上是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使他们看到集体的力量,看到大家共同协作的优势。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互帮互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还必须教育青少年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树立创造光荣,剽窃可耻的风气。灵魂的塑造是贯穿整个活动始终的。

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活动的成果主要有物质性的和观念性的。物质性的成果,表现为可视的、有形的器件,主要是小发明小创造和一般地小制作的成果。观念性成果主要指随着小发明、小创造和小制作过程而形成的知识、经验,或者认识性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它是观念性的东西,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活动结束,成果产生了,经验形成了,辅导员的作用是不是就不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前面提及,青少年学生的每一项科技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活动结束后,目标是否达到,还有一个对结果的处理问题。此时,辅导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物质性成果进行评定。将所有参加者的成品当堂进行比较,评定优劣,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目标的距离,从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其次,观念性成果的概括化、理性化。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或观察到许多新现象,或认识到许多新事物,或有了某种心理体验,一句话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感性经验是较肤浅的、零碎的、片面的。而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仅有一些感性经验是不够的,因为感性经验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认识不到其本质规律。还必须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文字,并进一步内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感性经验进行一番加工,使它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及规律的理性认识;第二,再将理性化的知识进一步内化。感性经验内化后,青少年学生的科技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另外,“亦师亦友是良师”,科技辅导员在活动中,仅仅把自己当作是“师”是“指挥者”是“领导者”是不够的,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没有老师学生之别,大家一律平等,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在科技活动中,辅导员的地位举足轻重,辅导员的作用不可低估。

小学生心理活动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一、以素质教育为本,构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我市在开展科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市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分年级教育目标,并以此构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1.小学阶段教育总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2.分年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一年级: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

二年级:让学生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促使学生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自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滋味,学会动脑,做事认真、仔细。

四年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之不甘落后,有上进心,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自卑情绪。

五年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年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小学心理辅导模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当代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的科学、适时且适度的心理辅导。

我们认为,小学心理辅导模式,是一种地方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集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程,并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的学校心理辅导,以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加强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建设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学校心理教育阵地,建设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综合型心理教育网络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以教育创新为机制,形成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市教委鼓励各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不拘一格。以下是教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10种师生心灵沟通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它名为“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可与班会、队会、晨会、科教文艺课等有机结合。它主要通过游戏、唱歌、讨论、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使“课”活动化。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而言,心语沙龙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常利用课余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教师会确定一个主题,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

3.心语小屋

心语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学生走进心语小屋,目的是为求得心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学会调节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消除心理困惑,获得心理满足。

4.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也可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其宗旨是让学生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交流思想,同时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推而广之,心育小报又与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文化内容。

5.心理信箱

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获得学生的信任,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二是可以找出一些心理教育中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心育小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6.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加深了解,共同进步。

7.“心际”队员

由“心际”队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小辅导员能在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中架设一道有效的桥梁。一方面,在心际交流中,有些教师不方便直接向学生说和做的,可以通过这些“心际”队员去完成,让他们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心际”队员也可以将学生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心际”队员也是学生中互帮互学的骨干力量。

8.“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是教师一学生一家长三方建起的连心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开展“心育”。“心理热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9.“心语日记”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有写日记、写周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是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的场所,记载着学生心理认知和感悟过程,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心语日记”,能摸清学生的“脉搏”,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思想。

10.“心语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