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1篇

1、鲁班接受了一项任务,建筑一座宫殿。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紧,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效率很低,徒弟们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鲁班非常着急,上山察看。上山的时候,他偶尔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他用这个简陋的锯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2、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一个人操作便可以。弹墨线不用再请母亲帮忙。后世木工便把这个小钩取名为班母。

(来源:文章屋网 )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2篇

一、精心选择 合理安排

根据平时进行的科学活动,你会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听科学故事,而且听得十分认真。为什么喧闹的孩子就能够静下来?当听完故事后,幼儿为什么会争先恐后的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呢?那些蕴涵科学道理的小故事何以这么受欢迎?如此现象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精心挑选小故事的内容,牢牢吸引幼儿,使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科学知识的熏陶,也就自然激发了幼儿浓厚的科学兴趣。

1、选择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小故事。日常生活是幼儿熟悉的环境,是幼儿知识的源泉。日常生活类型的科学小故事能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产生联想和讨论。这类小故事一般要求有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有争议或不同直观想像的结果。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幼儿对这类故事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有的幼儿认为小蝌蚪的妈妈是大蝌蚪,还有的幼儿认为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这些问题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意识。教师可先不讲结果而是先让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然后再观看小蝌蚪成长的示意图,这样幼儿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学得扎实,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幼儿到现实生活环境中观察小蝌蚪生长过程。在幼儿园阶段,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小故事是占据主要部分的,这方面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常识,任何的科学理论和经验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2、选择科技发现和成就的小故事。在幼儿的观念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但对祖先光辉灿烂的科学成就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在科学活动中可以穿插一些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和科学发现的小故事,有利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宇宙的奥秘》时,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宇宙间星球的认识,萌发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介绍一下我国近几年的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天神”手动对接成功,中国向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等等。

3、选择重大科学理论的小故事。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理论发现都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论推动人类对未知世界时空观的认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重大科学理论及相关科学家的介绍能使幼儿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远见卓识。由此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二、谋划策略 助推成效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还是重大的科技发现和成就,都可以形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科学小故事,只要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就能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怎样让幼儿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科学理论和经验呢?讲究策略,取得实际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策略1:生活化、情景化的科学故事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世界上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有很多,但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孩子们对故事有天生的兴趣,他们能记住故事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将科学知识溶入于幼儿喜欢的故事情节中,使幼儿在学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科学的兴趣。如讲述科学小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时,可以创设情景再现小雨滴去旅行,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变成了水蒸气,在风爷爷的帮助下有变成了白云,最后又变成了小雨落进了大海的这么一个过程。运用这一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道理浅显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容易接受和理解。借用《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故事还可以在生活中反复讲述,让孩子们加深了解“蒸发”这一科学现象和“雨”的形成。

策略2:新颖式、融汇式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动物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的重点。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中,如果教师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就不能牢记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对尾巴的实际功能了解也甚少,对于形状特征相似度较高的,之后还有可能记错或记乱,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而“运用故事”将科学知识贯穿融汇于童话故事中,让幼儿的学习和故事情节同步进行,这样被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兴趣也高。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借尾巴”这件事将“尾巴的功能”展现出来。幼儿被深深的吸引到故事中,在为小壁虎借不到尾巴而担心的过程中了解了尾巴的各种功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策略3:表演法、对话法的故事形式真正做到寓教娱乐

让幼儿先通过表演故事情节,展现故事内容,教师再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回想故事情节、挑起矛盾最后达到学习相关科学知识的目的,这便是表演法、对话法的故事形式。在《小动物冬眠了》这个故事里可通过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的情景来对话表演,幼儿兴趣高涨、活动气氛活跃。反之教师用出示小刺猬冬眠方式的图片,讲解相关知识,则整个过程单调枯燥。而采用故事表演小朋友对刺猬之间的情景式对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幼儿乐于参与,自然也就乐于学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溶于故事中,真正做到寓教娱乐。

三、设疑引趣 满足需求

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讲究方法和策略,就能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需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从小在幼儿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那么在运用科学小故事时该注意什么呢?

1、目标明确 激发动力

在进行科学活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提问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科学道理,这样的问题往往一两句话就足够了,剩下的事就是等着孩子们发言了,和引用科学小故事相比优点是省时,缺点是氛围营造不足,缺少幼儿喜欢的探密情节,科学小故事恰好具有这一优势。科学活动引用的小故事有着强烈的目的指向性,那就是让幼儿能透过故事的包装发现或推断出其中所含的科学道理或规律。进而对幼儿理解所讲知识有激趣或拓展的作用。即科学小故事一定要服务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比如讲“食盐的溶解”一节,可以利用“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师为配合本次科学活动可以稍加演绎:妈妈让小马驮着盐到集市上去卖,路过一条涨水的小河,小马小心地往河心走,最深的地方才到小马脖子的一半,小马放心地游过去了,到了河对岸,小马感到身上轻松多了,回头一看身后,原本鼓鼓的两麻袋盐现在不但湿了,而且扁扁的贴在身上。“哎呀,谁偷了我的盐?”表情安详的水牛爷爷看着小马有心想考考它,说:“你看那麻袋口扎得不是很紧吗?你过河时不是也没有谁跟着你吗?”这样一说,小马更糊涂了,“牛爷爷说的都对,那我的盐怎么会没有了呢?”讲完这个故事,幼儿的思路也会跟着故事留下的悬疑继续走下去,积极地思考小马身上的盐到底哪儿去了。教师利用这样有目的性的小故事设疑会加深幼儿对溶解的认识。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思想首先要先行,只要激发起思想的火花,后面的学习才更有探究的动力。

2、把握时机 却到好处

小故事里隐含的科学问题实际就是课程教学中要解释的重要知识点。插入故事的时机依据教学活动的前后可分为导入和拓展。在一节活动的开始就讲科学小故事那是设疑,幼儿的发言都只是猜想、推测,在开始阶段就接触小故事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发展,但发言的角度会因对规律没有深刻认识而五花八门。在教师看来利用小故事作“引子”能很快地稳定幼儿,使幼儿随故事更快地进入探究科学知识的轨道。带着问题学习,在设疑讨论实验小结释疑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对问题的解决。这种插入故事的时机可以说是以故事开篇,以故事中的问题引领幼儿走入正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回答故事中的悬疑,给一节活动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教学活动后引出科学小故事那是巩固、是拓展。是思维的扩散,由于有观看实验过程和动手实验的体会,对知识基本的了解。教师在幼儿得出初步结论后引用科学小故事,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科学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通过故事中展现的生活现象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实际也是在拓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后插入的小故事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拓展训练:拓展语言、拓展交流、拓展讨论、拓展思维。经过科学小故事等实例的演练,幼儿对知识的把握将不再只停留于教师的演说,他们会感觉出科学的趣味,放眼于生活中的现象,专注于去生活中观察、讨论和质疑,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解决问题。

3、突出小字 挖掘大处

科学小故事的来源既可以是现成故事的采集,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性地自创或改编而成。现成故事也要有删减,删去科学结论部分换成吻合结论的问题,在幼儿讨论发言后教师再小结出谜底。自编科学小故事虽说少了现成资料的辅助,增加了备课时间,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教师无拘束地构想科学小故事框架,锻炼了文笔。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好是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形象,因为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也可以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形象,目的就是拉近和幼儿听众的距离,使他们也设身处地地替主人公出主意、想办法。自编故事的语句要简短,口语化要强,使幼儿易听易记,考虑到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科学小故事要突出“小”字:篇幅短,情节简,对话少,枝蔓无。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小故事本身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热情的作用,又使幼儿在故事指引下形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为积极探究做好铺垫或拓展。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3篇

《爱迪生救妈妈》讲,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到家里想给她做手术,可是屋里光线太暗没办法做。就在此时,爱迪生急中生智,用几面镜子把油灯的光汇聚起来,照射着让医生成功地做完手术,拯救了妈妈。

然而,根据相关医学论文资料,医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也因此,一些人认为人教社的课本内容涉嫌杜撰,甚至认为其是“假课文”。

我以为,作为小学语文课文,如果这个故事足够生动有趣,能启迪小读者的爱心和智慧,那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其所说的事情是否果真发生过,并不用太在意。

语文课本不是科学课本,用适当的文学技巧编撰的励志故事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个故事说年轻的华盛顿为了试自己的新斧子,而砍断了父亲的樱桃树,老华盛顿非常生气,而小华盛顿却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砍断了樱桃树。”《不列颠百科全书》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实际上是美国牧师和旅行书商帕森・威姆斯编撰出来的。但是我不会反对课本选用这个故事,因为故事的重点不是华盛顿有没有用斧子砍了樱桃树,而是这个故事能够让小读者深刻体会诚实的重要性。

再讲一个人们熟知的故事。瓦特对茶壶的蒸汽着了迷,看到蒸汽有如此大的力量能不断推动茶壶盖,便受到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汽机。要知道瓦特是1736年出生的,第一台商用蒸汽机是托马斯・纽科门在1712年制造的。但我觉得这丝毫不影响这个故事的魅力,这个故事启发小朋友要细心观察事物的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来得强。

最有名的故事当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665年到1666年,牛顿为了躲避在剑桥流行的瘟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伍尔斯索普,并经常在自家的花园里沉思,后来就有被苹果砸中的故事。事实上,18世纪以前,没有一个作家提到过牛顿被苹果砸中的故事。研究者表示,苹果的故事“让人误以为当时的人们对地心引力一无所知”,而科学家迈克尔・怀特则说,苹果的故事“可以说肯定是虚构的”。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建议

我国是一个灾害事故较多的国家,火灾、震灾、水灾、风灾、雹灾、环境污染灾害、化学危险品泄漏,矿井瓦斯爆炸、透水和建、构筑物倒塌等自然灾害和事故每年都有多起发生,且频率高,伤亡、损失巨大。在各种灾害事故中,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最高,天天都有多起发生。从公安部近十年的火灾统分析计看,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火灾达695起左右,烧死、烧伤各10人左右,烧毁财产直接损失四百六十多万元左右。从这众多的灾害事故可以看出,无论哪种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会给公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我国现行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我国现在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工作是分部门管理的。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火灾事故的防治归公安机关的消防机构管理(其中森林火灾的防治归国家林业总局的武警森林指挥部管理,草原火灾的防治归农牧部门管理,军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火灾的防治归其主管单位管理);大气、水资源污染等环境灾害的治理归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生产事故的防治归国家

灾害事故的防治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不同的灾害事故有其不同的性质、起因和危害,但其相互间的渗透性、致灾因素的因果性、事发的突然性、抢险救援的急迫性、行政管理的监督性、管理对象的同一性、运用法律的相近性等却都是一致的。譬如,城市火灾与森林火灾,火灾与大气污染,气象与火灾、水灾、雹灾、旱灾、风灾,地震与火灾、环境灾害,保护森林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与防火、防洪,火灾事故与生产事故,抢险救援与急救等,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联系都很紧密。诸如各种事故隐患的整改、防灾措施的推行等,都需要一个整体的机构去管理。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部门管理的体制,而各种灾害事故的防治又是一项社会性十分广泛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各地都组建了政府的防火安全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护林防火指挥部、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等诸多的协调性机构进行协调。这样,有多少个灾害事故防治部门就都需要有多少个灾害事故防治的委员会、指挥部或者领导小组,这多少个委员会、指挥部或者领导小组又都要有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领导挂帅、牵头,都要有其他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参加,而具体工作仍还得由原行政部门办理。

这样交叉重复的工作方式不仅给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造成忙乱,而且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各有关灾害事故防治行政部门的整体管理效能也无从发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属的各级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都通过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来协调,但因其是非实体性协调机构,没有任何 1.4不能充分发挥武警消防和武警森林部队的抢险救援作用

我国现在的武警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是一支按“三大条令”管理的素质高、反应快、战斗力强的城市和森林的抢险救援部队,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但其目前的任务,除了担负防火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工作之外,抢险救援的其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安消防队除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任务”。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武装警察消防部队和武装警察森林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扑救火灾,而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则是辅助任务。由于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不是主要任务,所以,在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就没有现场指挥的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在财政上就没有其他灾害或者事故抢险救援的经费。

1.5影响与国际接轨,不利于对外交流和综合吸纳世界先进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的科技成果

2.建议建立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议方案为了加强对各种灾害事故的防治管理,优化各种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便于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建议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方案如下: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厅、局、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厅,各市、县(旗)、区人民政府组建灾害事故防治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灾害事故防治站,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灾害事故防治部门内部分别设置与中央相对应的专门机构,职能基本与中央相同。省以下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经费直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管理。

2.3县级以上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设立抢险救援指挥中心

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人员编制由现在的武警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组成。为能保证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时火灾扑救与防化学能力,故仍应为现役体制,继续列为武警部队序列,并仍称消防队。其主要任务是:扑救火灾,包括森林、核电、矿井、战时等火灾的扑救;处置各种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包括战时的防化抢险;洪灾、雹灾、风灾的抢险以及实施驱雹和人工增雨;地震、建筑物倒塌抢险;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市政公用设施(煤气)、关键性生产设备故障的排除与抢险;公民的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协助公安机关处置治安突发事件;矿井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抢险及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和救助等。

抢险救援不得向灾害事故发生单位、个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有关灭火救援的权利延至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为了增强抢险救援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抢险能力,距离国办消防队较远、事故危险性大的企业单位和矿山,应当建立自己的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负责自身的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经费归本单位管理,国办消防队在业务上给予指导。

2.4各企业、事业单位内建立相应的灾害事故防治机构

为充分发挥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各个企业、事业单位亦应当建立相应的灾害事故防治机构,如处、科、股等,以保证灾害事故防治措施在基层单位的落实(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我国现行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制的弊端,并在本企业内部已经将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事故管理等灾害事故防治的管理工作统一于新成立的“安全处”管理)。

2.5国家建立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教育体系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国家将分属于不同院校的火灾科学、防火工程、环境工程、气象科学、地震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和抢险救援指挥、医疗急救等灾害事故防治专业集中起来,组建国家“灾害事故防治大学”,下设若干个专业系或专业学院;各省建立中专规格的灾害事故防治学校,分别承担国家或地方的灾害事故防治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教育训练任务。将各消防、环保、劳动保护、地震、气象、医疗急救和森林等灾害事故防治的研究院、所集中起来,组建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研究院”,下设若干研究所或分院;各省建立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研究所,分别承担国家或地方的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研究和监测任务。

2.6国家统一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事故防治法》

在原有体制下,我国分部门建立了不少相关的法律,如地震法、气象法、消防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这些法律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灾害事故防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我国灾害事故防治的法制化建设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国家建立了灾害事故防治部后,这些法律就应当统一于一体,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事故防治法》,并升高其法律规格,增强其执法力度。

3.建立统一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好处

3.1有利于发挥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

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机构集中于一体,能够有效避免灾害事故防治管理的松散性,增强统一性和不同灾害事故防治的协调一致性,使各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职能得到优化,减少或者取消各种不必要的委员会、指挥部、领导小组等诸多的协调机构和分部门召开的会议,减少多个部门对同一类单位、同一类设备和同一类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便、干扰和麻烦,加大灾害事故隐患的整改和防灾措施推行的力度,从而增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部门的整体效能,更加有利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贯彻落实。

3.2能够充分发挥抢险救援队伍的专业和综合效能

这样,当发生了重大、特大灾害或者事故时,专业消防队伍可以凭借自己点多面广的快速反应优势、技术装备先进优势、操作技能熟练优势,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抢险救援;当灾情太大需要或当地民兵、群众参加时,专业消防队伍可以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凭借自己熟练的方法和技能,去现场指挥和引导大面积的抢险救援,从而避免战士不了解抢险救援专业知识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更加有利于“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落实。另外,这支队伍还能够在国防建设和社会治安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以消防特勤支、大队为依托组建了自己的消防地震抢险救援队,这将为今后消防部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3有利于加强对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国灾害事故防治分部门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一些虽有联系但工作中心不同的机构组合成一个机关,使得该机关领导不得不拿出一定的精力去抓该机关中心工作以外的工作。例如,火灾事故的防治虽然与治安工作有关,但火灾事故所涉及的主要是自然科学,而治安工作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科学,二者的性质和工作对象是不同的,所以火灾事故的防治归公安机关管理,也就分散了公安机关领导抓社会治安这个中心工作的精力,从而也就相对消弱了对社会治安工作的领导;再如,生产安全工作虽然现在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但生产事故的防治还涉及到消防、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管也没有分管其他灾害事故的机构和任务,故也很难把全国的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统管起来,从目前来看,也只是主要管了矿山安全,其他事故也只是代表国务院牵头处理一下,具体工作还得由分管部门去处理。所以,当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后,灾害事故防治的监督管理也就成了该机关最中心的工作,该机关的主要领导也就必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最中心的工作上。这样,不仅各种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的领导相对得到了加强,同时原机关的中心工作也相应得到了加强。

3.4可形成主体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制约机制

由于各种灾害事故所危害的不仅仅是某个行业、企业或公民个人的安全,而是全社会公民生命及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所以,灾害事故防治工作仅靠行业、企业、个人的自身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往往因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忽视社会公众利益而形成灾害事故隐患,甚至长期得不到整改,从而造成灾害事故。这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重大、特大灾害事故无不与此有关。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就形成了灾害事故防治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具体实施,灾害事故防治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制约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灾害事故防治措施的推行和事故隐患的消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中的腐败行为。如防汛机构、森林保护机构与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分离,就使水利、森林的主体管理职能与防汛防雹、森林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能分开,从而使之相互间产生制约关系,象江西九江的豆腐渣工程、贵州台江县林业局、山西林业局局长和上海某县的林业队长乱砍滥伐林木,小煤矿、地方政府与黑恶势力勾结等类似腐败现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3.5可增加经费的有效使用价值

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不需要国家或地方财政增加经费,而且能够对财政划拨的现有经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可根据灾害事故防治的需要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优化经费的使用,增加经费的有效价值。

3.6可加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综合研究与检测

国家灾害事故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会加强各种灾害事故防治科学的综合研究,从而提高灾害事故防治的综合科技手段,促进不同灾害事故防治的科研会商及会商成果的形成;同时,诸如天气预报、气象检测、大气污染检测,水污染检测、火险预报等各种监测设施、机构可以发挥综合效能,有利于国家制定更加科学的灾害事故综合防治措施。

3.7可促进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建议策略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很多小学生深感头疼的科目,其原因是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很多数学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且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它们。对于小学生来讲,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所以他们也就很难接受小学数学这门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高效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结合一些精彩的故事帮助学生。

一、通过故事导入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学内容

问题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进行导入,将导入环节设计得精彩且有趣,学生整堂课都会非常仔细地去听,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设计导入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整堂课都非常无趣。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进行引入。

比如在讲授《认识负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讲这样一个故事:“小明是一位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天他和爸爸一起去买东西,爸爸一共带了100块钱,买的东西却是110元钱,没有办法,爸爸只好欠了店铺10块钱回家了。回家后爸爸问小明,今天爸爸带了100元,买东西是110元,爸爸少了多少钱?小明说10块,爸爸问那如果用加减法表述你会吗?小明说100-110=?不对啊,小数不能减大数。”

这个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生活中常见的一件小事,与学生关系较紧密。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故事后,纷纷进行探讨。在没有学习负数前,学生无法作答。但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完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很容易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通过故事延续问题,将学生注意力迅速拉回课堂

小学生天生爱玩,一堂课有大概40分钟,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学习的时间也就是30分钟左右,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不开小差地听课。有时有的学生尽管坐得非常端正,但其实自己是在思考刚刚一起玩的游戏,有的则在思考自己晚上吃什么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聚精会神地听课,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

比如在讲授课文《圆》这一单元时,教师发现很多同学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于是教师急中生智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教师:“好,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我给大家讲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学生一听有故事,立即将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当教师讲到“师徒三人来到一个山村中,唐僧让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临行前在地上画了一个圆,让唐僧坐进去……”时,教师停住了,学生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老师说:“大家肯定想继续听下去,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必须解答后才能继续听。”学生纷纷表示愿意听题目,于是教师说:“孙悟空画圆半径为2米,请问圆的面积为多少?”

这样的一个故事中的小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趣味故事,然后在讲故事的时候,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讲到关键时,突然停止讲故事,并迅速将话题转移到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中。这样学生为了继续听故事,迫切要求教师将题目说出来并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将学生拉回课堂的目的。

三、通过故事启发思考,让学生独自解答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独自解答问题的能力,如果小学生学习数学一直想依赖老师帮助解答,数学学习成绩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对称、平移、旋转》一单元时,教师在讲完对称图形后,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中有一只小蜻蜓,它天天都非常开心地飞翔,也每天都以自己可以飞翔的翅膀为骄傲。这天他在外面游玩时遇到一只小蝴蝶,蝴蝶长得非常好看,也有四个和它一样的翅膀,见面后,蝴蝶对蜻蜓说:你好,我们是一家人。蜻蜓看了他一眼说:是吗?但是我怎么不认识你呢?蝴蝶说:我们大家的样子长得很像,你不觉得吗?蜻蜓不相信,蝴蝶带着蜻蜓来到一个小湖边,让它自己看下自己的影子,蜻蜓往下一看,发现它和蝴蝶长得确实很像,于是它俩就成为了好朋友。”讲完故事后,教师询问学生:“大家思考一下,故事中的蝴蝶为什么说他和蜻蜓长得很像,当蜻蜓看到蝴蝶和自己的身影后,为什么也感到很相似?”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蝴蝶和蜻蜓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有四只翅膀,只是翅膀的形状不一样而已。而教师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刚开始可能学生很难回答,但教师如果将蝴蝶和蜻蜓的照片用PPT的方式播放出来,学生肯定会立即想到答案。

总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将故事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听故事时乐此不疲时,教师讲得内容再多、再深奥,也会吸引学生不断挖掘知识点,并不断寻求答案。因此教师有必须花心思认真揣摩教材,精心编讲一些生动活泼、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故事。在运用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好度,在必要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把学生从故事自然引领到数学知识学习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