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介的发展方向

媒介的发展方向

媒介的发展方向

媒介的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当前,网络文学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文学性、哲学性和美学性研究转向媒介和传播方式的研究过程,这不光是研究网络文学的转型,更是整个文学和当前文化的一种华丽蜕变。这种转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愈发增快。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表现形式高速发展,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和明显的。很多专家学者开始重视网络文学这一新型的形式研究。今年的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引用了“有权但不能任性”,是“有钱就任性”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一种演化,相信这一句话将获得今年中国最具人气的奖。学术界更是集中研究新媒介对当前文学的作用。虽然专家们一些看法还不够统一,但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网络文学这种新型的媒介文学将在当前的文学研究的大背景里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淘宝体等一系列的网络语言习惯将改变中国语言结构新格局。对网络文学这种转型期阶段的科学判断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网络文学本身经过二十多年的文学性、哲学性和美学性的研究,已经考虑探讨的足够全面和系统了,其发展空间有限,拓展领域不足,但是传播和新媒介研究还存在很多研究空白需要填充,研究的方面还相对丰富。第二方面的理由是,网络这一新媒介是当今社会热点,而且这种热度将产生更高温度。文学的研究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要从媒介这个新的角度去探讨,去分析。媒介这个新的研究突破口将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增长极。因此网络文学的转型研究将势在必行,其研究转向将朝着传播媒介等角度发展。

二、研究角度拓展

网络文学瓜分了中国文学的新格局,其研究也是开始从新洗牌。近两年来网络文学发展低迷,甚至有向着低俗、恶搞的不良方向发展。究其缘由,二十多年的传统研究逐渐束缚了网络作品的创作。同时网络文学的媒介研究流于表面,创作者很难深入挖掘媒介这一拓展空间。所以,媒介生态学这一新的研究角度将成为网络作品研究的新领域,同时将给网络文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新角度的拓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构研究。媒介的自身结构课题将是网络文学探讨的新领域,在进行自身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开展与传统文学的传播结构进行对比,寻求网络作品媒介结构存在的特征。这将成为新的研究角度之一。其次,导向研究。媒介的传播形式不同,文学作品的媒介导向是不同的。媒介形式和文学的关系研究,一方面是媒介形式对文学的导向研究,另一方面是文学对媒介形式的反作用。最后,媒介本身对文学表现的研究。网络这个新的媒介平台将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有无影响,对表达效果有无影响。

三、结语

媒介的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为支撑,在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促使大媒体业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以及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媒介融合带来了新闻媒介组织与工作流程的变化,需要一大批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新闻传播人才,使其胜任文字稿件编辑、电视新闻节目拍摄、网站编辑等综合性的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媒介融合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两大方向,一类是熟练掌握写作、拍摄、编辑等专业技能的全能型人才;另一类是懂传媒、会策划、善公关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新闻传播教育要根据媒介融合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

(二)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建设尚处于探索期,一些院校将与网络传播相关的专业设立为独立专业,这显然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相违背。为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将媒体技术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根据媒介融合发展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向学生传授媒介融合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媒介融合素养。

(三)对教学体系的要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必须具备采写、编辑、拍摄、播发等多种新闻专业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一些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相关改革,但是教学体系仍然缺乏完整性,课程之间的紧密度不足,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难以为学生提供集多种媒介于一体的实训环境。这就要求新闻传播院系必须深入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定位,不断完善自身教学体系。

(四)对师资力量的要求

新闻传播教育的师资力量以专业教师为主,能够为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专业教师缺乏媒体从业经验,容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而拥有丰富媒体从业经验的新闻人,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又难以到高校任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采取邀请媒体界人士来校讲座的方式,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然而这种方式无法满足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师资力量培养,引入具有丰富媒体从业经验的人才,将媒介融合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媒介融合与新闻传播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科学设置融合性专业课程

新闻传播教育院校要根据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的专业之间的壁垒,设置融合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形成跨媒体思维,促使学生掌握多种媒体的专业技能,从而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环境。融合性的专业课程体系要具备口径宽、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多的特点,同时还要进行创新性、实用性、扩张性的优化,培养学生文字写作、电视摄像、视音频编辑、网络编辑、多媒体编辑等多种专业能力。新闻传播教育院校的融合性专业课程体系可包括两大方向,一是教学、实验、实践的融合;二是新闻业务、媒介经营、媒介管理的融合。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更加开放、灵活,实现各课程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能够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

(二)构建融合性的课程模块体系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间相互独立的格局被打破,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转型发展,这就促使新闻传播教育必须转变按照媒介种类设置专业的做法,构建起一套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课程模块体系。如,新闻学专业可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形成三大课程模块,即新闻业务方向课程、国际新闻方向课程、媒介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在每个课程模块中,选修课要灵活设置,新闻业务方向课程包括新媒体概论、媒介融合理论与实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等;媒介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品牌公关、广告策划、营销传播策划等;国际新闻方向课程包括新闻英语阅读、新闻英语视听说、报纸编辑、跨文化传播等。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形成融合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从而为培养复合型、全能型新闻人才奠定基础。

(三)建设融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

新闻传播教育要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创建融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首先,新闻传播院系要积极与主流媒体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联手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其次,新闻传播教育院系还可以成立"媒介融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具备纸媒、广电、网络等多个类型实验室功能,能够完成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工作,实现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实务过程。再次,新闻传播教育院系可与主流新闻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数字化媒体实习平台,使实习平台具备媒介融合功能,为学生提供参与新闻媒体运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走入新闻传播过程中,培养多种专业技能。

(四)培养融合性的师资队伍

新闻传播教育院系要积极与媒介合作,整合新闻传播教育资源,培养融合性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新闻传播教育院系可采取请进来的策略,邀请或聘请媒体资深从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要求这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知识素养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如,在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课程教学中,学校可组织记者、编辑与教师一同编写教学计划,提供真实的典型案例,并参与课程授课,向学生讲授自己的新闻传播经验和媒介管理验,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新闻传播教育院系要鼓励教师参与媒体一线工作,增强采写、编辑、策划、制作业务能力,并能够运用媒介新技术完成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工作。在积累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基础上,将掌握的最新理论知识、最新媒介技术带到课堂上,促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结论:

总而言之,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全能型、复合型的新闻人才。新闻传播教育院系要充分借鉴媒介融合的发展模式,设置融合性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模块,建设融合性实训实习平台,并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新闻传播教育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瑛,方艳.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转型探析[J].新闻知识,2015(7):125-126.

[2]刘林山.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8):85-87.

媒介的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闻传媒传播 偏向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68-01

新闻传媒是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弘扬公平与正义、引导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其传播偏向会影响新闻传媒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一定要深入分析新闻传媒传播的偏向问题,以此研究平衡偏向的对策,纠正与扭转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实现新闻传媒传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

1.偏向精英阶层,忽略弱势群体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不和谐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因为社会体制不完善、分配制度不健全,导致改革开放成果没有得到落实,并且逐渐被精英阶层所占有。此种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精英阶层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异,在新闻传媒领域中,也就体现为偏向精英阶层,忽略弱势群体,即为精英阶层服务,损害弱势群体利益[1]。

2.正面报道不全面

在传达党中央精神、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新闻传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思维定势与习惯的影响下,对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的报道均是正面的信息,很少会对负面信息予以报道,进而塑造了一个高大完美的形象。尽管新闻传媒想要突出报道的先进性与作用,但是会产生一种先进人物均是完美无缺的错误认识,进而造成新闻传媒产生偏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倘若刻意将先进人物塑造的十分完美,不仅不会增加先进人物的光彩,还会让人产生怀疑态度,有损先进人物形象。

3.负面报道太过

负面报道应为负面信息的披露,不仅仅是批评性报道。目前,新闻传媒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经常求新求异求奇,对灾难、丑闻、事故、暴力等事件非常关注。比如,12月1日每日上海报道了一起“一口痰引发宝马雪弗兰马路大战,无辜老人被撞身亡”的新闻,在这起事件中,争论的焦点为刑罚,公诉方与辩护方均持有各自理由,目前案件还在审判过程中。各媒体争相挖掘相关信息,有的时候根本不顾及当事人的感受与隐私,导致当事人出现悲痛、尴尬等情绪;有的时候甚至未核实就捕风捉影,进行大范围报道,此种情况不仅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

综上所述,在对象选择方面,新闻传媒更加偏向精英阶层,忽略弱势群体,造成弱势群体缺少话语权,无法保障其信息接收与想法表达;在利益诉求方面,缺少有效途径,非常容易在精英阶层和弱势群体之间产生巨大隔阂,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在内容取舍方面,新闻传媒普遍存在着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太过集中的问题,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一方面,只是报道正面信息,也就只能看到成绩而无法发现问题,非常容易掩盖一些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只是报道负面信息,追求更大的轰动效应,非常容易对当事人产生伤害,影响其个人的正当权益,进一步引起社会群体性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新闻传媒传播偏向的平衡对策

1.加强媒介发展与融合

对于新闻传媒传播媒介多种共存的情况,必须明确新旧媒介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进而保证新旧媒介的长久共存。为了有效改变新闻传媒传播偏向的问题,必须制定合理的平衡对策,激发各媒介的内在优势,通过扬长避短加大合作与融合力度,为新旧媒介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众多媒介合作与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纸质媒介具有其他媒介无法匹敌的可保存性与深度性优势;电视广播媒介更易被受众认可,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手机、网络媒介具有良好的便捷性与互动性[2]。现阶段,很多传统媒介均认识到了与网络媒介融合的意义。所以,很多传统媒介均开办了网站,或者通过认可度高的门户网站设立板块,在网络中媒介信息,从而有效抑制了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

2.强调全民阅读

在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形势下,受众越来越关注视觉文化,有图有真相正好符合这一特点。但仅是通过视觉根本不能了解新闻真相,为此,语言、阅读成为了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随着收集、网络的不断普及,受众可以更快的了解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一定的阅读,从而对阅读媒介产生了巨大挑战。然而受众时间与精力大部分被社会活动所占据,缺少阅读时间[3]。所以,怎样调动受众的感官积极性,使其展开联想与独立思考,成为了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不管是为了平衡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还是促进社会文化建设而言,均要强调全民阅读。在新闻传媒传播中,可以借助读书节活动、读书栏、读报等方式,有效引导受众,以此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3.提高受众素养,合理运用媒介

在新闻传媒传播过程中,会对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在选择新闻媒介的时候,不仅取决于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掌控,还与媒介作用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必须引导受众了解各媒介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加理性的选择媒介,以免在运用媒介的时候出现偏向问题。此外,在新闻媒介选择中,受众素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网络媒介内容非常丰富,如果想要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但是却不具备网络应用技能,缺乏对网络媒介特性的认识,那么也就无法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其新闻内容也就毫无意义[4]。所以,在新闻传媒传播中,必须有效提高受众素养,合理运用媒介,以此创建良好的传播环境,为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闻传媒传播中,要想有效平衡其偏向问题,就要对其偏向症结予以深入分析,这样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平衡对策。具体来说,在新闻传媒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媒介发展与融合,强调全民阅读,提高受众素养,合理运用媒介,通过正能量的传播,促进现代社会与和谐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新闻传媒传播偏向问题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112-112,113.

[2]田吉隆.新闻传媒传播偏向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63.

媒介的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发生了两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媒介向媒体转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发展,传播学也被纳入整体的现代化体系之中,书籍、杂志以及以电子技术为支撑的广播、电视都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传统媒介的传播被大众传播集团的话语整合,媒介被媒体所替代,大众传播媒体在自身所建构的话语体系中取得话语权的优势地位,同时也生产了大众媒体环境下的文化。

大众媒体背后的利益集团将政治意识逐渐渗入其中,以信息生产代替了知识的生产。在这样的背景中,书籍和杂志并没有消失,原因在于他们在大众传播时代将自己的媒介属性嵌入大众媒体之中,倚重自身的媒介特点,放大自我气质的优势。传统大众媒体在时间、空间、主体、内容等方面对书籍、杂志等媒介的话语进行了冲击,但是当文字媒介的媒介属性不能被完全替代时,它们就可以在媒介偏向的领域维系自身的影响力,并通过与大众媒体以拥有的共同媒介气质为依托进行融合,进而扩大影响力。如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面临第二次转向,这次转向的发生是新媒体的出现所倒逼而生的。新媒体在时间、空间、主体、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上都已经突破传统媒体建构的神话。

传播主体已经由传播集团扩展到了每一个个体,话语权的集中程度已经瓦解,传受方式不再是一方占据强势地位,互动性和主动性都在技术的支撑下空前增强,受众的注意力得到重新分配,传统媒体所建构的传播秩序也已经发生动摇。此时,被传统媒体话语整合下的媒介属性再次浮现出来,凡是能够传递信息、承载文化的媒介都成为新的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传播学需要将视野放到更大的范围中去,把关注的对象由媒体再次转向媒介。这也是新传播环境中提高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二、打破局限

传统媒体探究提高传播影响力应突破被局限的视野,从恢复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和传播秩序的探索中解放出来,进入更加广阔的视野。新媒体一方面部分延伸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媒组织结构上的界限已经渐渐模糊,往往出现相互交融的情况。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媒介上可以回归到传播学媒介研究的本质上,提高传播力的途径也会更加多样。因此,回归媒介成为传播研究对象是提高传播力的最有力途径。所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电子技术支撑下诞生的广播电视对于报纸杂志来说是新媒体,如今的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是新媒体,总体而言,就是由于信息传播的技术支撑发生变化导致的媒介性质在时间、空间、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上发生改变。对此,提高传播影响力应该走在媒介技术发展方向的前端,运用新媒体亦即新媒介的优势思维来充分发挥自我气质。

媒介的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外 媒介 企业集团 信息化 比较

一、媒介企业的多种经营与多元发展――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

在媒介市场竞争中,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就是:规模越大、实力越强的媒体越能够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世界的媒介企业在经历着一个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大规模到集团经营、从集团经营走向媒介融合再到媒介与信息业的融合。媒介企业在此过程中不断选择多种经营方法,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拓展业务范围,以涵盖更多的信息资源并对其合理利用。其主要表现为跨媒体、跨领域、跨区域性的发展。

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全球传媒集团之一,它在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800家企业。新闻集团从报业起家,走向电视时代,走向互联网时代,走向今天的媒介融合发展的时代。其目前经营产业可分为八个大类:电影娱乐、电视、有线电视网经营、直播卫星电视、杂志和特刊、报纸、图书出版,以及其他等等。相比来说,中国国内TOM集团有限公司是首屈一指的中文媒体集团,经营五大业务,包括互联网(TOM在线)、户外传媒(TOM户外传媒集团)、出版、体育、电视及娱乐等,业务遍及中国内地,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在五大业务领域中,TOM皆稳占市场领导地位。

在中国国内而言,TOM集团的例子实际是比较特殊的,从中国崛起的大型媒介集团还仍难以达到类似新闻集团的规模,形成跨行业、跨企业、跨媒介的联合也是十分罕见,发展较为成熟的也只是电视数字集团、网络集团和报业集团,它们更加偏重某一媒介内联合,缺乏媒介之间及外部联系。这种现象与媒介产业化密不可分,媒介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跨区域、跨媒介、跨行业联合是需要巨大资本及企业兼并收购等高度发展的机制。因此,媒介信息化的充分实现是建立在媒介产业化基础之上,并同时促进媒介产业化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应用及数字媒体――新信息资源的开发

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媒介即信息”至今仍然受用,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传递的新平台,是未来传媒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移动媒体等。在我国,初具规模的跨媒介经营有综合性媒体集团、传统媒体与网络联姻、广播电影电视媒体联手、纸媒合作等具体形式,说明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并着手开发、并购新媒体资源。

至于在国外媒体集团中,与新媒介的联合及其开发也早已成为其优势,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它拥有全球最大拨号上网服务网,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网上寻呼产品,排名第一的网上地图服务以及全球第一的音乐网站,每天在线播放歌曲多达100万首,与75个唱片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联合一直被传为业内佳话,这起世纪购并极大地体现了优势互补原则,媒体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称为“全球第一家面向因特网世纪的完全一体化的媒体与传播公司”。

三、媒介产业链――信息产业链

传媒集团内部的产业链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之上,以多种媒介为大的节点,内容产品为小的节点,纵横交织形成横向协作链。过去的单一媒介经营内容产品只是在一个播出平台,一种媒介传播渠道获得一次利润,利用率低。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建构起来多重对外传播平台和销售渠道,使得产业链上的多个连续的环节充分利用,并使内容产品不断增值。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媒介作为传播内容的载体,其内容的实质就是信息,由此可见信息产业链的重要性。

“三网合一”即实现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合并,进而形成连贯顺畅的产业链。虽然三网合一的技术壁垒已经趋于打破,而我国传输网络的综合化汇流最终还需要打破电信部门、广电部门和信息产业部之间的产业政策壁垒,但这也由于各部门在网络运营平台之间的地位和利益冲突,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外首先基于其技术上的领先,较早地探索了该领域,比如3G手机的开发,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总的来说,信息化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动力。国内传媒企业集团实现跨媒介信息化,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借鉴国外传媒企业集团跨媒介经营的经验,在学习吸收的过程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媒介经营发展。对于媒介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外有相对先进和成熟的经营机制和手段,根据国内具体国情和发展现状,将国外经营经验和单个媒介运营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实践以内容产业发展的跨媒介经营。媒介企业集团信息化是我国传媒发展的必然方向,面对国外传媒竞争,中国传媒产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我国媒介企业集团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和“集而不团”的媒介现状,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友芝著:《现代传媒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殷 俊 代静著:《跨媒介经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周伟著:《媒体前沿报告》.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4]美 约瑟夫・斯特劳巴哈 罗伯特・拉罗斯著:《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周鸿铎著:《传媒产业机构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6]冷述美著:《媒体管理案例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