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1.前言

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国外的优秀学者提出,并于70年代传入我国,迅速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涉及到多层面的管理,例如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一体化等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步伐的快速发展,新型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创造了优越的外界背景,信息化为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实现一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契机。

2.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1三者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

知识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标志着新时代的进步,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用户对使用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使用用户对繁琐、复杂、单一的信息应用能力较反感,因此追求系统、完整、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竞争的主体力量。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结束了多重单一管理的复杂问题。三者一体化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动态的、便捷的服务信息;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推进,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查收弊端,为用户创造了时间自由、信息量广的搜集平台,可见,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2.2三者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就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调查来看,一般将图书、情报和档案分开进行管理,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较弱,三者各自为营,互不干预,自行购买管理设备和信息资源,这种现象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散乱,不易被用户搜索和查找,另一方面,在不必要的经费投入中消耗过高,无法实现经费的最优化使用;其次,图书、情报和档案具有想通的本质意义,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将三者协调结合,共同管理,形成系统、科学、综合化的管理系统,便于对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服务,保证信息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动态地服务用户;最后,三者的一体化式管理可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提出优化的使用结构,避免分散管理所造成的一些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基础。

3.高校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3.1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树立一体化观念

实现三者的一体化管理首先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图书、情报和档案统计管理的优势和价值,转变自身的传统管理思想,正确认识到在长期工作中所养成的不良习惯、消极怠工和安于现状的不良现象。积极探索和转变管理思维,在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远瞩性、主动性和科学性的观念,认识到三者一体化管理所产生的价值。将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制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性战略目标,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和贯彻信息全方位开放与资源文献的共享措施,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和沟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落实到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实践工作中。

3.2加快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中,高校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入网络、通信、计算机操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手段,从而为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坚持的设备基础,提高三者管理系统的发展进程,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含量大,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要将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后台支撑,从而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据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初具规模,但是在设施建设的水平上还存在较多滞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进程。针对此现象,高校还应不断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精力,积极开拓多渠道的发展机会,为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物质保障。

3.3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

随着网络数据、信息资源平台的载入,在高校的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中,也大量地引入了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情报与电子档案等资源,这些电子与网络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限制和空间局限性,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子与网络图书、情报和档案信息资源,针对传统文献资源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文献信息的配置和使用效能。

3.4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只要求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随着高校图书建设和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对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是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保障,扎实的专业能力,敏锐的信息搜集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外语能力是复合型图书工作者的重点要求,此外,对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专业管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也是实现符合型人才的必需技能要求。

总之,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发展过程,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应高瞻远瞩,制定科学、系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有条理、有计划地推进高校图书、情报和档案进程,在借鉴优秀单位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开放的一体化管理。(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参考文献:

[1] 陈洁.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12,(2):96-97.

[2] 王永辉. 整合图书情报档案资源 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J].吉林农业,2010,(13):46-47.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行性

1994年我国正式迈进互联网时代,并正式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从1994年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今人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除了对人类的影响,互联网当传统信息载体更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尤其是十提出互联网+的时代,给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化。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等优点,就当今时代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储存和传播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空间无时间限制共享,已经成为的当今互联网乃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如何利用互联网对其实现一体化管理成为当今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文献资料的重复购置、计算机设备的重复配置等

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不贤ǎ各自为政,文献资料重复购置;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计算机成了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用来处理加工图书、档案工作的软件、硬件设备出现重复配置。

1.2 人力资源浪费

计算机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加工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科研单位一般文献量和档案案卷量并不是特别大,图书、档案、情报每项工作都配备一套人马,着实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1.3 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各类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共享和创新,人们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在互联网时代,单一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需求,人们更希望能够接收到多元化、个性化、不限空间时间限制的信息资源服务,除此之外,更希望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新颖、完善、多样化、范围广等特点,人们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大价值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由于部分情报文献被个人占有,这些被个人占有的情报文献难以共享,普通群众难以获取这部分信息资源,如果想要借读,更需要通过复杂的审核程序,同时,由于馆藏地点的限制,这就增加了人们借读的难度,给读者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管理员对读者缺乏信息资源的全面认知,更缺乏对读者需求和检索的认知,在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时,往往不全面。此外,由于部分图书馆管理员缺乏对图书馆管理经验,在对图书进行分类中,没有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导致读者在寻找信息资源时无从下手,增加了读者搜索信息资源的难度。

1.4 馆舍的浪费

库房、查阅室、采编室等也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有一些是可以合并使用的。单位的藏书、档案库存一般数量不会很大,当下各自为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配备一套库房、查阅室以及复印室等,造成馆舍的巨大浪费,有些功能相叠的馆舍完全可以共用或合并,如查阅室、复印室甚至库房等都是可以共用的。

2 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单位都设有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室,都是单位的基础工作,服务对象又都是同一用户,由于我国知识管理自成体系,处于分散管理体制,学术交流仅限于内部和自我调节导致这些工作始终都未得到壮大和发展。鉴于此,应当将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利用各种设备、技术管理这些档案、情报信息资料,以实现档案、情报等信息资源的共享。

2.1 图书、情报、档案具有同源性

熟知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者是建立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基础,这三者具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属于文献型信息资源。如图书的手稿是档案,将档案文件汇总印刷后就成为图书。同时,档案和图书也可以转化为情报。总之,档案、图书、情报具有同源性特点。

2.2 档案图书情报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相似点

图书和情报在工作内容上同属于对信息实现收集、加工、输出的过程,而档案和图书都旨在提出那个管理和利用。档案、图书、情报三者在工作方法上都有分类、边牧等方式,而在职能上都属于文献、信息的服务机构。总体而言,档案、图书、情报的本职职能以及工作性质、程序具有一致性。

2.3 服务对象一致性

面向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一体化管理方便读者查找利,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有利于综合利用所有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率。

2.4 三者的局限性决定了三者的互补关系

2.4.1 图书的局限性

图书虽然为人们提供多种信息知识,但其也具有缺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图书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和档案、情报相比,图书真实性比较差,因为它是对社会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知识系统加工的结果,不能供人们查考史实。第二方面是图书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图书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一般是经过系统化整理的,图书的整理过程经历了信息采集、编录、印刷、出版等过程,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久,往往是图书完成了,但信息的有效性已经过期。因此,人们往往难以从图书中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

2.4.2 情报的局限性

情报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和档案提供的第二手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情报在收集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化。此外,情报在传递过程中也会面临“三人成虎”的局面,导致情报信息失真。

2.4.3 档案的局限性

档案虽然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和图书、情报相比,其依然具有局限性。第一,信息具有有效性,当档案存放长久,就失去了信息有效性。一般档案都有一个有效期限,当过了这个有效期限,就失去了价值。如某单位所保存的档案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得到的档案,当问题解决,这个档案就没有其价值。第二,档案具有内向性。由于大部分档案是单位内的文献资料,因而对外界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都具有其局限性,但将三者结合后,这些局限性就得有互补解决,因而对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管理具有其现实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

2.5 形成统一系统

贝塔朗菲定律中表示:整体属系统的属性的功能往往大于鼓励系统的功能。这一句话和众人拾柴火焰高具有相同的道理。将贝塔朗菲定律利用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中,将三者形成统一的系统,这个系统提供给人们的功能作用往往比单独系统的作用功能大,这里所阐述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1+1>2。

3 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保障

想要实现档案、图书、情报的一体化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但在建立管理系统中,虽然档案、图书、情报具有诸多相似性,但毕竟它们各分门别类因而在建立管理系统中,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经过分析讨论,采用科W合理的指导方案实现对档案、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如建立联合目录,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使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利用用率。

实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离不开基础设施。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应当利用计算机,以计算机提供的通信系统为支柱,利用各种自动化管理设施(包括输出输入设施等),实现对档案、图书、情报的统一管理。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是实现图书、情报资料、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条件。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具备了档案、图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协调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信息建设的需要。

4 加快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应用的对策

4.1 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争取领导的支持,将图书、档案、情报三项工作合并到一个部门,行政上要统一管理。从具体业务人员角度上,要消除思想局限,在思想上要明确实现档案、图示、情报的统一化管理是时展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实现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制度统一的工作规范

在统一管理档案、图书、情报时,要从三者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既要实现对三者的统一管理,又要实现对三者的独立管理,加强三者的横向、纵向、交叉联系。只有根据档案、图书、情报三者的特点和联系建立起来的统一管理系统,才能实现一体化管理。在运作管理中,也才能实现三者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发展。

4.3 建立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各项技术是保证档案、图书、情报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软硬件设备为基础,以计算机提供的各项功能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一切可以实现档案、图书、情报共享的物质条件,确保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能顺利运行。

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诸多优点,它实现了图书、档案、情报的互补联系,节约了文献的重复投入,使信息可以实现高效、高速的利用。

除了以上,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更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中的重复操作,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可以促进图书、档案、情报管理向现代化发展。

4.4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通用型人才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需要一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通用型人才队伍。这一支通用型人才队伍除了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水平,掌握档案、图书、情报的相关理论资料,只有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后盾支持。

总之,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系统是时代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系统不仅使传统中的单独、分散管理得到统一优化管理,更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使投入的各项资源都得到最大化利用。这对于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比较匮乏的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伟.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07(8)

[2] 张芳霖.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3(3)

[3] 辛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管理[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20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

就当前情况来讲,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已经初步实现了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互通有无。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的脚步也在快速前进。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由此可见,将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是十分重要的

一、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的必然性

(一)计算机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同样的图书的相关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由此可见,从当今的环境看,图书管理已经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了。所以说,只有将图书内情报档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与外界的网络共享,在能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进之路,使全球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资源整合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图书的资源整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内的资源信息必须完整。整个图书信息系统体系要具备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的同时,还需要最原始的材料以及最新情报信息。这种相关需求不但要“快,准,稳”,同时也要考虑方便与快捷的相关因素。在此条件下,经过系统性的分析,将一切信息进行深入性研究。在原有的理论上能够获得新的启迪。

(三)教育改革的需要

图书与情报档案本身就是一体的,两者均有相同的学术背景与学术体系。图书情报档案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后进行研究的新兴科学。纵观两者的发展道路,由一体化走向分支,再从分支走向一体。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图书情报档案的深度研究的较为透彻,但缺乏两者关联性的相关研究,图书情报档案的相关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说,当前我国高校将图书专业,情报管理专业以及档案管理专业都汇总成一个大专业的门类下。这样以来,即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给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发展之路加以推进,还能令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容易的适应社会,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应采取的相关策略

就当前情况来讲,我国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能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实行,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一)机构与组织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集图书,情报馆和档案馆三者一体的机构,除了要将原来三者的之能进行完整保留之外,还要对相关建库格式与相关服务进行有效调整。要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进行开放化处理,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三者资源整合。新型图书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抽调原来的人员对新型图书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相关检索规则,以方便用户来使用信息资源。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将馆间关系进行积极沟通,利用各种上技术力量,对新型图书相关信息实现有效管理。这样以来,既增加了三中信息之间的互通性,还能为国家节省一笔开销。

(二)网络结构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将原有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而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的信息整合。这个信息整合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相关产品信息库,用户终端,服务器终端等。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只要在检索处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就能查到。

(三)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在当今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中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很难将传统的优秀理论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发扬光大。也很难实现新的基础和服务体系。因此,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应成为一体,并进行充分的协调。另外,联合体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作为真实导向。按照每个部门的相关特点,应该制作出属于自己部门专属的网页,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为客户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也由原来的独立式发展变成一体化发展。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三者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应该从网络结构,结构组织,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做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祁慧.信息时代高校的图书情报工作[J].生产力研究,2011(06):225-226.

[2] 陆汉荣.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10(06):155-156.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情报;档案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16-03

图书、情报、档案互为边缘性学科,三者的一体化建设一直是图书情报档案领域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网络环境为三者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能和契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浪潮。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概念

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建设,说到底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即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不断地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打破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匹配与磨合,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远程登录、链接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网络为平台,建立以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节点,以省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网点,以各基层单位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之间的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1]。

二、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国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还处于初级的摸索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因此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阻挠,主要有管理因素、利益因素、技术因素、人才因素等等。

(一)管理因素

目前,中国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机构各自为政,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互不联系或者联系很少,给网络环境下三者的一体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例如各级图书馆基本隶属于教育部和文化部,各级情报所基本隶属于科技部,各级档案馆基本隶属于国家档案局。这种局面造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缺少一个总的、能够统筹全局的常设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能独立行使跨系统、跨行业的一体化建设职权,能够制定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整体化管理,能够制定一体化的标准,能够解决三者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领导的态度和决策直接影响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进展情况。目前,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引起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的领导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三者在一体化进行中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力支持,在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挠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夭折。

(二)利益因素

中国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虽然在此期间中国图书情报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仍然没有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这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严重制约着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们推行了一种双轨运行机制,这种机制采用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各参与方要签订协议用以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收益,谁投入谁受益,多投入多收益,从而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一旦某个参与方需要信息资源时,有条件的其他参与方都必须向其无条件地提供所需信息资源,所有的参与方都必须分担机制运行中所需的资金和费用 [2]。

(三)人才因素

目前,由于中国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各自为政,相互联系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联系,导致了工作人员只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其他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知识没有了解或者知之甚少。这种局面导致了他们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不仅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懂得计算机技术的技术型人才。因为在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等。因此,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开设合理的、完善的课程,不但要开设图书馆专业课程、情报专业课程、档案专业课程,还要开设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计算机课程,以完善相关人才的知识结构,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提供和储备足够的人才。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网络环境下,虽然在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毫不气馁,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探索出了一条合适的道路。只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着手,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一)大力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顺利地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必须要有一支这方面的专业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这是真正实现一体化建设的人力保证。高校在培养图书、情报、档案人才时,在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图书馆学系在开设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之外,还应该以选修或者必修的方式开设情报学、档案学的部分课程。

中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2005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系首开新河,开办了以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的高校硕士研究生班。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课程,这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并不是三个孤立的学科,三者融会贯通,相互影响,为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优秀人才[3]。

(二)搭建网络化的发展平台

目前,关于为实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搭建网络化的发展平台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强、阮湛钧、续雪瑾,在其论文《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实施问题探讨》写道:“以网络为平台,建立以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节点,以省市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网点,以各基层单位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为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三大系统之间的文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各系统以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组织、转换与开发为主要任务,共建电子信息资源体系。这样,图书、情报、档案所包含的信息都可以融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中进行一体化管理。”[4]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搭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必须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要提供足够的保障。国家、地方各级信息机构要有足够的认识,有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的意愿。国家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站在信息机构的最顶端,应该建立一个总的部级网络化管理平台;各省、各地市级信息机构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建立独立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部级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地方级网络化管理平台通过超链接等方式连接起来,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链接到其他网络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

(三)构建一体化模式

关于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很多专家学者都有深入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莉。李莉认为实现一体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从上至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图书、情报、档案‘三位一体’的体系,这种体系既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也是情报研究所,它既收藏图书、档案又提供情报信息;二是从宏观上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微观上仍保持三者主体制,只是通过三者的横向联系与协作,组成统一的网络;三是三种形式并存,有专门机构进行协调[5]。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这个优势,把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放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进行,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各级信息机构都应该把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从而为实现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国家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馆作为全国的信息机构,站在信息机构的最顶端,担负着全国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和责任,应该建立部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各省级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应该汇集本省的高校图书馆、省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本省特色的信息资源,建立省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市县级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作为基层信息部门,应该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建立市县级网络信息资源中心。这些信息中心通过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达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各级的网络信息资源信息交流的途径(见下页图1):

其中,各级网络信息资源分别由各级的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为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见下页图2)。

四、结语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每一个转折,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图书、情报、档案参差不齐的现状,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模式和步骤也不是单一的,必将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杨锋.信息社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实施途径探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22-24.

[2] 李群.信息时代图书、档新乡教育学院学报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欧美的新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5):68-69.

[3] 陈明艳.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 SWOT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4):77-78.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图书、档案、文物集中式管理(以下简称集中式管理,加引号的除外)是图书、档案、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之一,意在通过信息载体的地域集中,实现信息内容的共享。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实现我国的信息化战略高度,推进"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程;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解除体制制约瓶颈;加快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张的出现,“图书”逐步从档案中分化出来。“档案”专指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某些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献材料包括技术图纸、影片、照片、录音带等。

关键词:档案图书一体化;信息资源整合;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

1 引言

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实施一体化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具有现实的客观需求和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图书与档案、图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从管理体制到工作程序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确定实施办法的最优化,求得最高效率。由档案、图书在学科和专业上的相近内核,提出实现档案、图书新型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构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当前阶段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图、情、档一体化用户监督、一体化政策法规以及一体化评估等动力机制。通过对他们的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其形成综合性信息网络,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祖国的建设服务。

有鉴于此,如何为充分利用既有科研档案的信息,增加技术发展的机会,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加快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合理控制信息流量,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图书档案信息员制度代表着图书档案服务理念由资源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的发展方向。

2 图书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所通用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图书管理;第二是信息查询;第三是流通作业;第四是系统维护。这四大模块是图书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其中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征订工作、新书的登记、图书的编目等功能,把图书进库工作合理的建造成一个系统;流通作业包括预借、借书、还书作业,从根本上减少了三种工作的工作量;信息查询实现在各种条件下,对于馆藏书查询、统计等工作;系统维护实现了对于本系统的合理运用,并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解决。系统支持条型码扫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扫描枪对图书ISBN编码扫描时,就会自动从Internet上下载图书相关信息,如作者、书名、出版社、简介等信息,把录入人员的工作量降到了最低,成为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帮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虽然图书情报资料档案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共性,但毕竟分属各个行业,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从整体构想宏观调控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出一整套合理、全面、长期的发展规划。

3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知识。通过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具备了有效性和共享性,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可扩大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保持随机存取。在网络平台上的档案电子文件比原件更易于导航有利于工作人员按需浏览也方便了使用者快速浏览所需要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4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现代图书已承担一部分情报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的公开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走向档案、图书、情报三者一体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更广泛、更迫切的需求,对图书、情报、档案的利用越来越要求公开化、社会化信息资源体系事实上也无法使图书馆与情报所、档案馆相区别各种情报技术,如缩微、复制、机检等技术生产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二大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二者机构的完全统一。图书、情报管理以特定对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对部门机构内部服务二者在现代社会本身没有太大区别使得图书与情报的界限已变得模糊,图书、档案的同源性决定了档案机构与图书馆、情报所服务对象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档案机构公众服务性不如图书馆、情报部门强。

5 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忠于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要胸怀宽广,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互相尊重,爱岗敬业,牢固树立为图书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奋斗终身的思想。图书档案工作是一项承载着知识宝库收藏和记录使命的工作,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特别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情感的角度培养自己敬业、乐业、创业精神,从而树立起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自觉向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只有全面优化不断提升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图书档案在现代图书情报档案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强化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干涸的动力之源。

6 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自身修养,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人生的价值。图书馆服务赋予图书馆人员以崇高的职责、奉献的欣慰和清苦的价值。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有自身的特点,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态,但是作为客观存在,它们不仅载体相同、相似,而且服务性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是高度一致的。档案服务层次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管理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在信息领域中的综合效能,提高信息报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包括培养专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