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范文第1篇

“伪谈话”损害媒体公信力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需要讲究技巧。但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其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失去新闻职业的道德底线。

崔永元在谈及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时,直言其最大的硬伤就是“假”!他说:“一个是表现的方式(显得)假,有些谈话类节目看上去也像是即兴的,其实根本不是,而是事先写好了台词,并且背好了的,甚至还演练了一遍。但是一到真实的谈话就完了,就露馅了。一个崇尚真实的谈话类节目,你却在那里造假,这既违反了新闻的操作规则,也是对参与者包括所有受众的不尊重,或者是不够尊重,不够真诚。”

的确如此,目前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谈话状态还有不小的距离。由于绝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不是直播,至多是直播状态的录像,节目的节奏、风格、情境等时常被主创人员预先设定,谈话嘉宾便会放弃表达真实想法的机会以迎合公众舆论,适应“游戏规则”。更为恶劣的是,有时为了使节目好看、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主创人员、嘉宾、现场观众甚至“合谋”,人为地制造悬念、冲突,来蒙蔽广大观众。但这种程式化的冲突,手法即使很高明,往往也会露出马脚,极大地损害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品质和声誉。

央视《新闻会客厅》制片人包军昊也从另一个侧面批评谈话节目的“伪谈话”现象:主持人问的问题常常不是一个真实、有效、老百姓能够听得进去的问题。

他认为:“伪谈话”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认识或者是意识的问题。比如对待新闻的立场要客观、中立,不要太“贴金”,不要把进了会客厅的新闻人物都当成是正面人物,不要把他们都当成劳模来进行采访,这都是根子里的意识问题。

谈话节目何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仔细想来,问题的关键恐怕是创作人员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收视的轰动性。于是丢掉了真诚与率直,走向了虚假与庸俗。

“伪谈话”,固然可能博取收视高潮于一时,但被愚弄的受众终究会看出其中的“马脚”,对节目发出质疑,甚至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在谈话类节目依然红火的今天,我们希望节目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假;多一些淳朴,少一些圆滑;多一些个性化,少一些趋同化;多一些真正的“实话实说”,少一些“话托儿”的“表演”,避免像某些综艺节目、益智节目那样走入“死胡同”。

一味煽情并非“人文关怀”

法律是对公民道德行为要求的最底线,而人文关怀则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对人的行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与完美的状态。因此,实现人文关怀的最基础的前提,是首先要遵守法律规定,依法行使采访权与报道权。但是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中,由于媒体及民众的法制观念淡薄,造成了许多侵犯嘉宾隐私及人格的不良后果。以那些让明星(或艺术家)嘉宾当场就潸然泪下的节目为例。人生在世,谁没伤心事?可是就有一些谈话节目“你哪儿伤心我往哪儿戳!”不顾嘉宾心中是否受得了,全然没有了媒体道义上的自我约束!这哪里还有人文关怀的味道,简直是在满足小市民对明星人物的窥视欲!除此之外,这样做也把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简单化了――以片面煽情代替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艺术行为的展示。

央视“实话实说”节目原主持人崔永元之所以受到观众普遍欢迎,除了文化功底、新闻素养等因素外,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他有一种“人文关怀”――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崔永元就有这么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否则他不会做得这么自然、贴切,这么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智慧和学识来自天赋和学习积累,而这种“情怀”则要从心灵深处打造。这就提醒我们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学会做节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借鉴西方类似节目的过程中,要高度警惕“垃圾脱口秀”的负面影响。所谓“垃圾脱口秀”,是指那些选题猎奇、猎艳,哗众取宠,肆无忌惮地把社会混乱和个人痛楚公开曝光的谈话节目,它们使现实问题更加严重。作为“前车之鉴”,这是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应当吸取的。

话题“一窝蜂”让受众生厌

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文化工业向大众提供了一种虚假的需要,如大多数流行于世的休闲、娱乐等需要。这些虚假的需要被当成真正的需要而被无止境追逐的结果,是造成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为商品拜物教所支配,日趋成为畸形的单一维度的人,即所谓的“单面人”。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媒介,算得上是公众议程的设置者,对造成“单面人”的结果也负有天然的责任。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电视谈话节目群体,应自觉地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健康谐调发展,拓展选题视野,以有利于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为受众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谈话内容。

具体到每一个谈话栏目、每一期谈话节目,其瓶颈在策划,其龙头是选题。可以说,策划是谈话节目生命力的源泉,而好的话题则是谈话节目成功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却是:片面追求收视率导致谈话节目一窝蜂地往所谓“热点”上挤。以至于有些需要细水长流、春风化雨的文化类节目都快被自我边缘化了。为了追求收视率,大家一起往“热点”上涌。于是,一个小小的所谓“热点”,常常会有五六个栏目都在谈,以至于那些被采访者和事件都被媒体的“车轮战”搞疲了,也引起受众的厌烦。有鉴于此,中央电视台曾经为了避免谈话类节目重复,追求个性化,断然停播了《朋友》、《半边天》(周末版)等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谈话节目 生活真实 话语方式

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嘉宾以及观众围绕某一社会话题在谈话现场共同进行谈论的一种节目形式,一般不事先备稿,而是脱口而出,因而在港台也被形象地称为“脱口秀”。谈话节目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极为迅速。这些年来,各地先后也涌现了一批比较著名的谈话节目,如央视的《实话实说》《对话》《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湖南卫视的《新青年》、重庆台的《龙门阵》等等。这些节目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节目风格,拥有一批较为稳定的受众群,在社会上也较有影响力。毫无疑问,谈话节目的“发达”,在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影响。那么,谈话节目到底有哪些“招引”人的魅力呢?电视谈话类节目“风行”的背后,究竟又联系着怎样的社会语境和俗世生活情怀?笔者拟从人文的视野,就此做一番简单探讨。

一、让电视节目内容回归日常生活真实

业内一般认为1996年央视《实话实说》节目的开播成功,正式确立了谈话类节目在我国电视领域中的地位。事实上,以《实话实说》为“排头兵”的电视谈话节目的问世,满足了大众对媒体贴近民众真实生活的诉求和期待,顺应了社会转型时代电视媒介话语方式调整的历史逻辑。

很长时间里,在媒体上,人们都习惯了用别人的口吻或者规定的口吻说话。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媒体中,人们很少听到、见到那种接近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真切的对白。在谈话节目问世之前,人们真实的思想观点、见解主张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很少有机会在媒介空间中得到交流和碰撞。“当表达的内容不具有真情实感和真实的语境时,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就会立刻失去魅力和吸引力。”①谈话节目的现身,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化式、虚拟式的节目表述语态,让广大观众拾获了一种贴近自身生活的真实感。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一改往日的正襟危坐、神情肃然,而变得自然、亲切、落落大方,令人耳目一新。另外,从构成方式上看,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共同完成的。嘉宾和现场观众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谈话节目的话题多是能引起普遍共鸣的热点话题,邀请的嘉宾也多是热点人物、名人或专家。在由节目所搭建的相对私人化的公共空间中,他们用真实、生动、可信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思想、见解及经历,使观众看到真实的人,听到真实的事,感受到真实的情。谈话节目这种真人、真话、实情、实景的节目样式的出现,无疑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与审美诉求。可见,谈话节目“流行”的背后,实际上联系着深层次的俗世生活基础。

谈话,是让电视产生真实感的重要元素,而纪实性地对谈话内容进行传播则更让谈话节目具有其它节目所无法获得的真切感。“因为只有纪实和谈话才能使电视接近真实,而接近真实就是接近观众的心理和电视传播的本质。”②以《实话实说》为例,节目所“搭建”的交谈场域,给主持人和现场观众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真实平等的谈话氛围。“通过它,可以展示不同层面的看法和个性观点,让观众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别人的看法是否印证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等。”③从谈话节目中,观众真切地看到了真实的人和事,并能从节目中那些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寻找与自己情感诉求相一致的契合点,从而融入话题的讨论及对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发言进行思考。可以说,《实话实说》的热播,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转型时代,媒介应对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对自身话语方式进行合理调整的成功尝试。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问世,算得上是国内电视媒介突破传统传播理念向现代传播理念演进的重要步调,顺应了中国电视媒介调整话语方式的历史要求。

二、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的巧妙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实话实说”为首的谈话节目现身荧屏,为人际交流这种传播形式找到了与一条大众传播实现有效对接的渠道。谈话节目,一方面给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赋予了人际传播的特质,另一方面则使谈话这种人际传播形式获得了大众传播的效果。可以说,既葆有电视传播的特性,又不失人际交流的个性化和亲和力。在谈话节目现场,主持人与嘉宾自然、本色的形象及随和、真切的语言,令观众倍感亲近。至此,电视也一改昔日对于受众高高在上的话语“权贵”形象,而彰显出平等传播的媒介语态。电视再也不是“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成为平民百姓分享公共事务话语权的平台。因为有了人际交流的个性化与亲和力,电视告别了冰冷冷的无个性的符号传播时代,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感觉自己面对的不再是冷漠的媒体,而是与自己相同的活生生的人,从而拉近了受众与荧屏之间的心理距离。

作为将人际交流引入电视传播的产物,谈话节目的出现,实际上搭建起了一个私人化的公共话语平台,适应了转型社会中大众相对宽松的思想交流、情感释放欲求。“谈话节目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公众生活、表达社会情绪的平等开放的思想空间和不拘一格的公众论坛。”④借助谈话节目所提拱的话语平台,大众可以实现信息分享、交流思想及获得情感代偿。同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生压力也越来越大的现代开放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安全、有效的渠道获取信息、同他人交流思想及分享情感体验。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适应了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谈话节目满足了大众窥探和知晓他人想法与看法以及分享交流的需要。以往的电视节目,常常倾向于向受众灌输一元化的结论。这种传播方式的专制性和排他性影响了观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谈话节目所提供的尊重个性的多元交流平台,隐含着民主、平等、包容的传播理念,能极大地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谈话节目这个平台,人们能够在有限的时空中领略到许多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社会内容,并分享讨论公共事务、行使人文关怀的精神满足。可以说,谈话节目既富有人际交流的意趣,又不失大众传媒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影响力。

三、以受众为本位的对象性传播

当前,大众早已不再满足媒体整日居高临下的姿态,开始有了参与节目,进行交流和互动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只做传播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而企盼在节目中找到一个能参与其间并能表达自我的位置。敏感于时代变革的电视媒体,积极适应这一变动,自觉将镜头转向普通社会阶层,尝试让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思想、普通人的情感通过节目平台让社会关注和知晓。这些无疑为电视谈话节目的成长提供了有利契机。“电视谈话节目是在电视‘平民化’的过程中诞生的。”⑤可以说,本质上立足于受众本位的谈话节目的发展,顺应了大众消费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谈话节目可以说是颇具有对象性传播特质的节目品种。对谈话节目而言,任何空泛的谈论及脱离了具体实际的形而上探讨,都只会让观众远离了电视节目。因此,谈话节目从现身之初,就体现出引领人们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可贵理念,针对分化为不同群体的节目受众的需求,确立自身的定位及节目选题。

纵观当下谈话节目,总体上讲,不外乎平民化谈话节目与精英型谈话节目两大类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选择平民化定位的谈话节目,在价值取向上则主要向平民百姓倾斜,以普通平民愿看和喜爱为出发点,努力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认同水平靠拢。如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在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百姓关心的情感纠纷、家长里短及平民视角中的国计民生;节目风格以平凡为美,注重原生态表现生活,从而赢得了普通百姓的青睐。而对于精英谈话节目而言,前沿性话题,高文化品位和高知识含量,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如中央二套《对话》栏目,其知识型、前沿性、高品位的特质,就赢得了投资者、企业精英和业界专家等一批社会精英人士的喜爱。此外,随着一批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出现,谈话节目在分众化传播的道路上也越显成熟。正是这种基于受众本位的对象性传播,使得不同类型的谈话节目牢牢锁定了自己的目标受众。

四、以主持人为“核心”的人本化的节目特质

相对于其它主持人型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而言,谈话节目充分体现了其以主持人为“核心”的人本化的节目特质。

电视谈话节目的“看点”,除了通常大家都知晓的话题本身(热门事件、热门现象)有吸引力外,主持人的自身魅力及其对谈话进程的富有个性化风格的把握,常常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谈话节目的特殊形态和即兴交流的特殊要求,其主持人较之其它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对观众也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和更深广的影响力。谈话节目很大程度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锋,要产生闪光的思想亮点,需要主持人用富有个性魅力的语言积极引导,激发嘉宾对话题的热情和兴趣,并充分调动场内场外观众的情绪和思维。所以,主持人在节目现场所展现出的语言能力、个性魅力、学识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表现元素。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凭借自己个性化的、本色而真诚的主持艺术,构筑起与嘉宾和观众平等交流、沟通的桥梁的。因此,那些与栏目定位相契合的思维敏捷,善谈会谈,富于独特个性和成熟风格的主持人,始终是牢牢吸引观众目光的核心节目元素。

其次,嘉宾及现场观众的个性化的看法、想法及临场表现也往往成为节目的重要“卖点”。谈话节目原本就是侧重表现人际交流的节目形态,对于收看节目的观众而言,人际交流场域中话题各方的即兴对白和不可预知的临场表现,显然是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当然,谈话节目,不仅仅是“谈话”这一样式。如今的不少谈话节目,还常常发挥电视能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综合运用外景采访、背景资料、音乐音响、图片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视听元素。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元素,在以主持人为中心的场态化结构中被适时呈现出来。这使得谈话节目节目的“可视性”得到了有力发掘,审美感和艺术性极大提升。另外,眼下的谈话类节目除了以演播室的谈话为主要内容外,还时常采用穿插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沟通方式,使整个节目互动性更强,内容也更丰富、充实,不仅仅“听”起来精彩,“看”起来也更富有意趣。

诚然,伴随着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各地的竞相涌现,当下的谈话节目也日益显露出诸多问题,给广大观众造成了多、滥、劣、俗等不良观感。特别是时下“跟风”办节目所造成的数量泡沫,在给谈话节目带来表面繁荣的同时,稀释了节目精品的存在,破坏了观众的收视印象和收视口味。因此,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创新谈话节目的亮点,打造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谈话节目,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注释

①②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 2003年版,第217页,第214页。

③宋民:《谈话节目定位与错位》,/tvguide/tvcomment/wtjj/dsrshss/10342.shtml

电视谈话节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谈话节目;编排;制作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55-02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而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谈话状态下,以人际传播为形式对某一话题进行评说,通过电视媒介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按照节目内容主流划分,可以分为四类: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我在这里通过文字的形式,从编导角度出发,表达出我对电视谈话的一些理解和认识,并希望由此发散思维的同时,总结现有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埋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题

选题――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好的选题,将会激发现场观众和嘉宾的谈话兴趣,创造出热烈的谈话氛围。具体来说,选题的策划包括以下四个原则:

(一)根据栏目自身定位和收视群体来确定选题。栏目自身的定位和风格对选题起着决定作用,而不同的电视谈话节目对不同的选题也有侧重点。栏目的风格和定位又是与栏目的收视群体相联系,是面对普通知识阶层还是面对知识群体,是面对青少年还是面对老年人,这些都决定了栏目选择什么话题适合特定群体的口味。

(二)根据制作团队的特点来选择话题。不同的谈话节目,其策划人员、编导、主持人的专业背景不同,对不同的谈话有侧重点。因此,寻求保险系数高的选题是保证节目长时期稳定的一个策略。

(三)根据选题的可操作性选择话题。选题的可操作性是指从选题的确立到节目成片过程中实施工作的难易程度。好的选题最终要落到实处,需要很多环节的操作。另外会涉及很多包括技术设备、人员调动等复杂的因素。

(四)根据选题的性质,寻找独特点。一个成熟的谈话栏目,应该有自己独到的选题范围和规则。一个谈话节目并不是能做所有的热门选题,应当结合栏目自身的特点去考虑,当其他栏目都在抄一个话题的时候,有时候不妨避开它,选择一些大家都不太谈论的话题,这也是求新求变的体现。

二、形式

(一)谈话现场的设计:一般谈话节目的谈话现场基本都是在演播室进行的,但是这样死板的现场很难把观众吸引住,而且也不容易让嘉宾放松、自然地表述。其实谈话节目不仅仅能在专业的演播室里进行,也能在其他现场进行,只要是符合节目传播方向,能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现场设计都是可取的,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二)谈话过程中悬念的设计:谈话过程中的悬念设计的好,不仅能调节和控制现场的气氛,而且也能促使谈话情绪波峰的出现。有的谈话节目也会在节目进行中出忽意料的请到和嘉宾关系密切的一些嘉宾出现,不仅能给予嘉宾一种情感的刺激,也能将情绪转入到下一个过程中,推动整个节目的发展和深入。

(三)谈话外细节的设定:谈话节目除了在谈话内容和过程中等一些语言因素上设置一些新颖的细节,在非语言因素细节设计上同样要有所侧重和创新。一般来说非语言因素细节设置主要有:现场音乐、影象资料、观众的参与,以及灯光、服饰等方面。

三、编排及制作

我认为作为节目编导首先要明确栏目定位,找准栏目风格,确定符合标准的主持人,接着从节目制作流程谈如何运用好谈话节目的基本因素,发挥好传播者群的“和声”作用。

(一)明确栏目定位,找准栏目风格,确定符合标准的主持人。

观众往往把主持人与栏目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起央视《艺术人生》就会想到节目主持人朱军,说到《实话实说》就会想到一脸“坏笑”的主持人崔永元。谈话节目编导在主持人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一般来说电视制作机构在节目的人员配备上都会听取编导的意见。编导在考虑人选的问题上要本着主持人的话语风格、形象定位以及专业素养与栏目接近或着吻合为原则,同时还要考虑主持人的现场把握能力。选准了主持人,节目才真正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二)运用好谈话节目的基本因素,发挥好传播者群的“和声”作用。

做好谈话节目编导就要能明确的知道谈话节目有哪些基本因素,只有找准这些基本因素才能在节目的制作编导过程中有所注重和选择,那么一个好的谈话节目到底应该具备那些基本因素,编导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呢?

1.话题:谈话节目必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没有主题的谈话节目是一盘散沙,也就失去了谈话节目的制作的意义。话题是谈话节目的核心要素,话题选择的好,节目就成功了一半。那什么样的话题才叫好的话题呢?首先,它应该是一段时期范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提起它人们会觉得有话可讲,这样的话题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参与的欲望。其次选择的话题要有探讨的广度和深度,话题太浅显,会让人觉得没什么可说,也会让观众觉得谈话空洞乏味。

2.编导和主持人之间的配合:编导的所有关于谈话过程设计的意图都需要主持人来有力的积极执行,编导和主持人两者间的配合在制作中至关重要。编导在编写文案时,要加强和主持人的沟通,策划方案要尽量考虑主持人的个性因素,不能以一己之好去限制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目前一些地方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照着编导录制节目前的策划文案进行主持工作的,其个性特点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作为统领整个节目的编导一定要注意给予主持人足够的发挥空间和个性展示空间,谈话节目切忌程式化。即兴发挥,脱口而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所在。毕竟谈话节目现场常常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况,这是编导在节目录制前所无法预料到的,这就要求主持人能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展现其做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应有的应对现场突况的能力,积极引导现场嘉宾和观众,使整个节目能流畅而有序的进行,编导可以在场下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提示主持人,比如音乐的穿插、镜头的切换等。因此做为一名成熟优秀的编导,对主持人的引导和使用是一项非常需要智慧的工作,做好互相间的沟通协调,能使两者真正和谐统一,也才能将谈话节目制作的生动活泼。

3.嘉宾:目前对嘉宾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指“受邀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各种内容的电视节目中的各界人士”。如何选择嘉宾也是我们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节目,嘉宾各有侧重,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是某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或者科学家,也有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总的来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性:所选嘉宾应该是所选话题所涉及领域、学科、行业中具有权威性的人士,是所讨论问题的专家,他的观点对观众有很强的说服力。

(2)直接关联性:嘉宾应该是与话题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尤其是在一些叙事型谈话节目中,要尽量邀请到当事人或者与事件有较直接关系的人。

(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话节目,关键的部分还是需要靠语言来谈出来,而且要谈的精彩,要做到谈的精彩就需要嘉宾不仅要清楚叙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而且要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但也要注意引导嘉宾,不能搞嘉宾个人的谈话节目,做报告或者宣讲会。

总的来说,话题选择准确后,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方构成的谈话类节目的传播者群能否将话题发展深入,就看三方是否能满足:主持人――“引路者”、嘉宾――“主讲者”、观众――“旁观者”的角色对应。现场三方有如三个“声部”,只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和声”,才能增强信息的传达和提高传效果,编导的传播思想也才能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电视谈话节目范文第4篇

摘要:长期以来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当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出现,在平淡的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是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始祖,一度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新贵,电视访谈类节目经过了多年的洗礼,现在已经被很多观众所接受并喜爱,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类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将从整体上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今后的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能够能够不断的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断变强,不断变优。

关键词:访谈节目;现状;发展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即兴的谈话为主体,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有关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是在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的言论节目,而且是在严密设计基础上的即兴发挥,一般不做事先的备稿,电视谈话类节目从1993年出现在电视的荧屏上,到现在已经从过去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转变为现在的瓶颈,出现了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名牌栏目,和刚开始的只是借鉴模仿国外的电视谈话节目,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栏目。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在本国的谈话节目之间以及本国与国外谈话节目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也比较成熟,正如古人所说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能更好的发展,下面我就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谈几点建议。

一、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

1、缺少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对于这种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他们要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和文学底蕴,要有很好的个人语言魅力,主持人在节目当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好多主持人基本上就是编导的传话筒,没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说的夸张点就像是在备稿子,而不是与人在谈话,听起来非常生硬,还有的主持人,对于现场的调控能力较差,作为这种现场节目,有嘉宾,有的嘉宾是名人,上过电视,所以不紧张,但有的比如说情感类的谈话节目,嘉宾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像《金牌调解》、《幸福魔方》、《人间》等等,他们一上台就很紧张,那么主持人要有能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你像中央电视台的马东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就能够很巧妙的缓解嘉宾的紧张情绪,调动现场观众的热情,使现场形成一个沟通与交流的良性格局。另外有一些主持人在知识底蕴和社会阅历上有欠缺,缺少个人魅力和风格,你看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老梁,这个人外表和一般,但他说起话来,让人觉得特别的有道理,问题分析的特别透彻,有自己的见解,博得大多数人的喜爱。

2、电视谈话类节目所面临的挑战,现如今媒介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媒介等都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日愈激烈,谁有能力吸纳受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心理,谁就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就能站稳脚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见升高,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对节目制作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对我们节目策划人、编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也随着这一背景而发展,关于做大做强的设想,鼓起了中国电视新一轮发展的信心,而面对外来强大传媒的虎视眈眈和电视传媒激烈竞争的态势,我们要及早做出决策和方向变化,勇敢的面临这些挑战。

3、真实性,电视谈话类节目首先要真实,但实际上有很多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为了达到商业的利润,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作秀、造假在电视谈话节目制作中频频出现,就像崔永元在《不吐不快》中说的那样,那些举手站起来说话的人,基本都是节目组事先安排的话托儿,或者想《爱情魔方》、《人间》那样,有些嘉宾实际上是一些演员扮演的,违背了艺术的职业道德,还有就是有些真正的嘉宾不敢说真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社会文化心理悄然变化,导致嘉宾或者现场观众或者主持人不敢在节目当中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害怕一旦说了真话,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和生活。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1、真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主持人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嘉宾和观众的心声,利用个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引导他们,大家都少说官话、套话,控制谈话现在的氛围,最大限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主持人和嘉宾都要用真诚去打动观众,让信息和情感在不断的流动,和他们产生共鸣,一起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作出积极的反馈,这样栏目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空间。

2、创新,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者要用多样化的思想指导自己,找到好的节目定位,不断的开拓创新,科学的制作栏目,保持好节目的活力和魅力。谈话节目形式多样化,节目内容多样,多样化的交流和结果使电视节目更加精彩纷呈,不给节目预先设计好结论,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讨论事件或故事,表达每个的想法,让现场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谈话的内容要尽量宽泛,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可谈的内容太多了,话题的展开要循序渐进,大家产生心灵的工振,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3、人才,现在是一个缺少精英人才的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也是一样,我们要吸纳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他们要具备很好的文化素质和文学底蕴,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有思想就、有见解,主持人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完好的把编导的思想、节目的内涵表达出来,而节目制作人要能创作出新形式、新内容的节目,作为媒介单位要吸纳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要对在岗的主持人进行定期的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使他们和时代接轨,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电视事业的发展取决于受众的交流,谈话节目的兴盛也不例外,思想是第一位的,要满足当今时代思想交流、倾吐思考的需要,只要电视节目制作者能够锐意进取,逐步完善自己,做出困境,电视谈话类节目一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单位:松原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祁瑞萍.关于国内电视谈话节目之理性探讨[D].西北大学,2006.

[3]韩玉.以《鲁豫有约》为例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策略[J].东南传播,2009,(01).

电视谈话节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88-02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它以面对面人际传播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还原日常谈话状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谈话节目最早在美国开办,1993年引进我国。《实话实说》的举办成功,电视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竞相破土而出。据统计,1999年底国内谈话节目已有70多个,到2000年底猛增到170个。

谈话类节目作为中外电视荧屏上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它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人们除了保持对名人、明星的关注和兴趣外,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表现为对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关注,观众更喜爱在荧屏前看到普通人的故事,希望能够说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一、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四种基本类型

(一)聊天式谈话节目。如《锵锵三人行》节目,“意识流”般的侃谈,虽然不太适宜内地,但无疑更接近日常“聊天”的本来面目。

(二)访谈式谈话节目。这类节目类似于人物专访,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不同的地方是主持人也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亮出来参加探讨,比如《名人面对面》,《艺术人生》。

(三)论辩式谈话节目。陕西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开坛》以社会上出现的新思潮、新现象为话题请有关专家讨论或辩论。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每周针对社会热点话题,胡一虎与当事人、各界学者及专家一起各抒己见,发表精辟的见解。

(四)单人独白式的谈话节目。这类节目大多能引起观众亢奋的话题,如:《文涛拍案》,《时事亮亮点》。主持人将观众关心的话题,用夹叙夹议的形式,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说出来,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电视谈话节目现状

目前电视荧屏上的谈话节目很多,有些令人应接不暇,可以说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众语喧哗的时代。但真正有生命力和人气的谈话节目却寥寥无几。谈话节目是招致非议最多、令观众失望最多的电视节目形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缺少特色

《实话实说》成功之后,很多节目总以《实话实说》和崔永元为模仿克隆对象,上演着东施效颦的闹剧。然而“克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克隆”缺少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味道。模仿抄袭过于严重,缺乏创新,缺少精品。

谈话类节目的定位不准,直接导致节目没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有定位意识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对自己定位模糊。定位模糊的栏目, 在信息传播逐步分众化的今天, 将越来越不被受众接受,甚至有可能最后被逐出传媒市场。 要不就是全部定位于情感,过于宽泛――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针对性, 要么就是定位过于狭窄,无法留住受众。

(二)为做节目而表演,缺少纪实性

当前谈话节目还有一个“致命伤”就是真实感的缺失。真实感体现在交谈中是说真话,说实话,体现在现场就是观众情感的自然流露,任何做作的行为都与谈话节目的本质属性相违背。现在一些栏目,观众的笑容是假的,掌声是假的,甚至还有一些节目的工作人员扮成“托儿”混进观众席里,这样的节目丧失了“真实性”,使得节目内容过于完美而失去了观众即兴发言所可能产生的“亮点”。“即兴”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命。 电视谈话节目的最佳形式应该是“现场直播”。在现场直播中, 嘉宾、主持人、现场观众的一切言谈、反应都是原汁原味、未经修饰的, 同时, 现场直播能为场外的观众带来“现场感”, 参与的意愿更强。

(三)选题缺少观点的碰撞

电视谈话节目中,话题是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是节目的核心。但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一般化,视野狭窄,缺乏鲜明的时代特色,节目没能给人以深层次的启示或是心灵的共鸣。这说明在选题上没有下很大的功夫,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如果说“谈什么”这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好,那么谈话节目便会形同空中楼阁。《实话实说》节目的选题大多是软题材和“小”视点,诸如:吸烟、早恋、房子问题等等。就话题的贴近性而言,自然无可挑剔。但这样极容易给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套上固定模式,似乎这种节目就局限于家长里短。那么家长里短的各种类型谈完了,就有山穷水尽的感觉。

三、电视谈话节目选题的技巧

要拓展话题范围又要防止求全求大,就更要在选题的技巧上下些功夫。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初步提出以下看法:

(一)正确定位,打造品牌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要开辟出更大的生存空间,就要求电视制作者从节目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强化打造“品牌”的意识,形成自身节目的独特风格,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认同感和一定的品牌效应,以差异取胜,走“个性化”发展之路。

(二)主持人选拔有待改变

谈话节目办得好与否,主持人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大部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这三方面都显不足;说话的内容没有新意,套话很多,受众感到乏味。因此,一定要搞清观众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要有国际视野,有和国际沟通的能力,单是院校是培养不出主持人的,优秀的主持人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内容是广泛的,牵扯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主持人的知识面也要广泛,不一定是学播音的,他有可能是学气象的,也可能是学医学的,应“英雄不问来路”。主持人既要当主持人,又要像一个普通人,太正经不行,会对人产生压力,太平实也不行,和观众一样,观众也不接受,也就是要有个性。

(三)嘉宾选择应有代表性

谈话节目要取得预期效果,嘉宾和现场观众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像以前那样:坐在演播室中的不是这个“名家”,就是那个“名流”;屏幕中与主持人交流的要么是“星”,要么是“腕”;他们说的是大城市的流行话语,侃的是当前风行的社会时尚,电视话语单一,使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丧失了在媒介中说话的权利和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而应该选择富有代表性的各行各业人士,九流三教,无所不包,尽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将问题谈透谈深。特别是论辩式谈话节目,更要看嘉宾是否有“谈资”,有“谈技”,且各位嘉宾应持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有交锋。

(四)话题要小而具体

电视谈话节目必须进入目标市场再细分,走窄题化道路,细分市场关键是话题的再细分,即话题小而又小,越具体越好,话题定位越具体就越能锁定这部分受众,以至每到节目播出之际,具有“约会”意识的这部分受众成了“常客”。很多的谈话节目的话题设定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存在不足。大多都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探讨不多。

四、打造受到大众欢迎的电视谈话节目

作为陕西电视台双语谈话节目的编导,我做谈话节目已经8年了,在此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我们的话题主旨基本上是围绕中外文化的差异,受众大多是大专院校的学生,公司的白领和在西安的外国人,他们的教育水平是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我们曾采访了几百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中外嘉宾,而往往收视率最高的时候是那些普通人的动人的故事,冒险的经历,还有名人的访谈。从这么多年的谈话节目制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一些谈话节目的心得。一般认为,对于电视谈话节目的观众来说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曾经作过由美国电影“断背山”所引发的讨论,邀请中外嘉宾由这部电影畅谈中外的同性恋现象,可以说这期节目是以话题取胜的,收视率当时在陕西卫视的第三名。然而能获得收视率的又一个亮点就是,被访谈嘉宾的知名度,即名人效应。去年被称为“最土的谋女郎”――魏敏芝从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毕业回来,拍摄有关她成长的纪录片,我们有幸邀请到她和他的美籍华人老公,畅谈她在美国的经历和甜蜜的家庭生活,由于主持人和他们的年龄相仿,谈话的气氛非常轻松活跃, 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和当年电影中完全不一样的成熟,自信的女孩,这样的人物让观众带着好奇、羡慕、惊叹等心理收看,一定不会轻易离开,其实魏敏芝本身就是一个受大家关注的新闻话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普通人谈他们不平常的经历,一个来自新西兰的离异的白人女士和比他小10多岁的来自非洲的俊朗的黑人小伙通过网恋相识,相知,并在西安登记结婚。我们邀请他们来讲述恋爱经历,在这期节目大量的穿插了他们的生活镜头和照片。外貌普通,身材较胖的白人女士拥有甜美的歌喉,她弹着吉他动情歌唱,而黑人小伙载歌载舞,两人不时的接吻相拥,让人感叹网络的神奇,爱情的伟大。本期节目在卫视的收视率达到第一。这期节目成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大家关注的网恋话题,二是外形差异很大的一对恋人做嘉宾。一项有关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受众调查表明,73%的观众认为电视谈话的话题是决定收视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从以上几个例子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然而除此之外,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谈话场景的设计,灯光,机位都是影响一个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因素。在这些方面独树一帜的是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最初的设计是新闻类的评论节目,但是经过窦文涛的演绎之后,变成了一个娱乐性很强的“另类新闻漫话节目”。每次节目的嘉宾以个人感受为主,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聊,没有单一的主题,没有固定话题,不讲大道理,就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享受聊天的乐趣。然而这样一档谈话节目却收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其一,虽说没有固定话题,可谈论的全部是社会热点,其二,嘉宾都是演艺界和文化界的精英,主持人引导嘉宾发表富有个人色彩的大胆的言论。其三,窦文涛的个人的魅力。这个以神侃出名的主持人既是话题引导人,又是话题讨论参与者,他的语言风格看似随意,却有着严密的逻辑内涵,能把一些严肃的话题生活化, 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话题是这个栏目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谈话节目的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短是它的一大优势。在全球政治,经济形态不断变化,人的心态也在不断调整的今天,电视谈话节目需要从抢占空间进入对社会心里的满足阶段。我们期盼它真正成为传播信息,沟通情感,慰藉心灵,实现公共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 郭晋晖.“脱口秀”在中国―试评近年兴起的电视谈话节目[J].文艺争鸣,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