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剧柳叶刀

电视剧柳叶刀

电视剧柳叶刀

电视剧柳叶刀范文第1篇

摘要:《带子雄狼》系列为日本剑戟剧的经典之作,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打斗风格、影像效果等方面都有对传统剑戟剧的继承。同时,影片又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传统剑戟剧的范式予以发展和异化,具体表现为: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打斗风格的血腥化,影像效果的情色化。

关键词:剑戟剧;情色;暴力

剑戟剧是指以打斗为主要卖点的日本时代剧的特称。作为日本特有的一个影片类型,剑戟剧始自1923年金森万象的《浮世绘师:紫头巾》,其后经过稻垣浩、黑泽明、三隅研次等导演的努力,终于在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确立其范式并不断完善。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剑戟剧的典型代表为《带子雄狼》。

《带子雄狼》系列影片改编自漫画剧作家小池一夫和小岛刚夕的同名漫画,由著名导演三隅研次领衔导演,若山富三郎主演。该系列在1972年至1974年间,一共拍了6集。影片主要情节为:江户时代,柳生掌门人柳生烈堂觊觎刽子手拜一刀的职位,诛杀其全家,只剩下拜一刀和两岁的儿子大五郎逃出魔掌。拜一刀携幼子流浪江湖,一方面充当杀手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跟柳生家的追杀者周旋到底。

《带子雄狼》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之前时代的剑戟剧有所继承,而之所以又将其称之为日本剑戟剧里的“异形”,主要是因为影片的人物塑造、打斗风格、影像特质等方面都为顺应时代的需要而作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和变形,从而对东方暴力cult片的进一步明确定位推波助澜,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剑戟类型片在全世界的一次大众普及。

一、人物形象之人性化

武士政权是日本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形态,从镰仓幕府成立至明治维新,长达700年之久。因此剑戟剧电影一向都是把主人公定位于武士或者无主的武士即浪人,在思想内容上探讨武士道精神。《带子雄狼》影片的主人公拜一刀,原为幕府的刽子手,后来成了一个赏金杀手,正是从高级武士到无主浪人的身份转变,这一转变赐予了他对武士道精神人性化的认识。

武士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特权阶层,他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即所谓的武士道。在拜一刀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他对传统武士文化的继承。如在《带子雄狼3:独闯鬼门关》中,他告诉那落魄浪人说真正的武士道就是“向死而生”。这和山本常朝在《叶隐闻书》中所言“武士道者,死之谓也”的生死观相一致。然而,在四处流浪或逃亡的“带子雄狼”身上体现的武士精神绝不是对传统封建道德的愚忠死守,而是经过了人性化的异化。在《带子雄狼1:决战柳生》中,拜一刀识破暗柳生的阴谋野心后,并没有遵循“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武士礼教,而是选择了武士道中的“勇”,选择了反抗和逃亡复仇;此外,武士是极为看重自己作为武士的尊严和荣誉的,而在该集影片中,拜一刀为了救一个妓女,不惜放下自己武士的身份,当着众匪徒的面和她做爱。他这种特殊行为,是一种江湖侠义精神的张扬,也是对妓女先前对他儿子大五郎照顾的一种报恩,更是武士道要义中“恩礼”的体现。

二、打斗风格之血腥化

剑戟剧是建置于历史时空,以冷兵器打斗为主要卖点的时代剧。就兵器而言,它选择了从材料、形状等各方面都最具实战性的日本武士军刀为独门兵器;就打斗风格而言,它是以杀阵、拟斗所体现出的极度简洁美和超强实用性为主要特点。然《带子雄狼》系列影片的打斗风格在持有凌厉、简洁美的同时,其血腥化程度较之前者却大大地升级了。

日本剑戟电影凌厉、简洁的打斗风格在《带子雄狼》系列电影里比比皆是。如《带子雄狼3:独闯鬼门关》结尾处,拜一刀与落魄武士的决斗只有两人身形交错的刹那,然后,落魄武士即受伤倒下。不过,相较于之前的日本剑戟剧,《带子雄狼》系列影片中的打斗场景愈加的血腥、暴力。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剑戟剧,如三船敏郎主演的《宫本武藏》系列,并不是一味地强调感官刺激和血腥味,而是节奏舒缓,笼罩着一股浓厚的文艺气息。1972年《带子雄狼》的问世,无疑从多方面挑战传统剑戟片的局限和保守。其一,因其是以漫画为原型,并不具有传统日本电影的深沉和沉闷基调,反倒节奏明快、通俗易懂,极具视觉观赏性。其二,便是愈演愈烈的血腥风格的展示。以《带子雄狼2:沙漠大厮杀》为例,柳生女子堂的登场,可谓是极度地暴戾凌迟。为了展示她们的高超武艺,她们抓住时机蜂拥而上,把困在中间的黑鳅族忍者残忍地剐成肉片。而导演三隅研次也着力于对鲜血、对肢体道具模型的渲染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其最终演变成为一部经典的、如假包换的血腥cult片。

三、影像奇观之情色化

剑戟剧作为日本电影中较为严肃题材的影片,是以打斗为主要卖点的类型片。然而,在《带子雄狼》系列中,于打斗之外,对情色的展示同样称得上是淋漓尽致。在影片的每一集中,总有年轻美貌的女子对长相粗糙、潦倒落魄的主人公拜一刀产生爱慕。这似乎是日本时代剧中出现颇多、趋于流行化的一厢情愿的情感描写。然而《带子雄狼》中,情色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影像奇观,是因为其中对女性、对情色的展示不仅仅是原来的尺度,而是大大地增加了,不仅每一部影片都有女性胴体美的展示,对女人的胸部也进行大胆的展示。比如《带子雄狼1:决战柳生》中在路旁被匪徒强奸的妓女,或者《带子雄狼2:沙漠大厮杀》中落水之后和拜一刀、大五郎裸露抱着取暖的柳生香织。尤其是影片的第四部《带子雄狼4:刺青雪姬》,被侮辱的小雪为了表示愤怒,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复仇的强烈欲望,让别人在自己的背部、胸部等都刺上了恐怖的刺青。在这里,所谓的刺青,不过就是为了展示女性胴体美的一个平台,对观众的窥视欲进行满足。毕竟这个世界,尤其是日本社会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总归处于被看的地位。小雪以刺青表达愤怒,不过是给男人的看、女人的被看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借口而已。影片中,小雪那刺青的胴体最终成了制服仇人孤冢的杀手锏。而在影片之外,则是吸引众多男性观众入场观影的致命武器。

《带子雄狼》系列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日本剑戟剧的经典之作,在日本剑戟剧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可简单归因于它深谙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对传统剑戟剧的继承和发展,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它在世界范围内对不同类型电影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一,《带子雄狼》系列剑戟剧给香港武侠电影的制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日本剑戟剧和中国香港武侠片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可谓是历史悠久了,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彻、胡金铨等导演就是研究、参考了大量的日本剑戟剧之后才开创了香港的“新武侠时代”。就影片《带子雄狼》系列而言,其中《带子雄狼1:决战柳生》中拜一刀家门遭难,父亲让幼子选择生死,最终父子共闯江湖的情节架构在王晶的武侠电影《新少林五祖》(1994)中沿袭;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里梁朝伟所饰演的盲武士临死前听到自己的鲜血喷洒的片段,无论是台词,还是意境,都是直接取自于《带子雄狼3:沙漠大厮杀》。

电视剧柳叶刀范文第2篇

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联林珍奇》以虚拟的手法,将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的对联佳作汇聚一堂,可谓珠联璧合,妙趣横生,引起众多人的兴趣。我们这里选录一些剧中佳联,以飨读者。

千年古树当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时答其父的妙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生烟夕夕多

(拆合字对,此木为柴,山山为出,火因长烟,夕夕为多)

日在东,月靠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位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

(合字对)

自喜轩窗无俗韵

亦知草木有真香

(自题联)

闻鸡愿起舞

射虎期穿石

(此联用典,是祖逖闻鸡起舞与李广射石没镞)

不义之财不可取

有信为赠有心收

六朝碑版求其意

两汉文章饶古风

独角兽

比目鱼

(数字联,虽无数字,却含数字意,鲁迅少年时对)

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中五车书

三尺天蓝缎

六味地黄丸

(无情对,即上下联意无关)

登楼望南北

行路吃东西

(借字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复词借对;传为纪晓岚答乾隆对)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顶针对)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无妙小柴胡(无情对,妙在俱是药方)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红娘子佛手引金针(中药名对,妙用六味中药却不落痕迹)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鲤鳞河里,满河鲤鱼捞不完(历代无有下句的绝对,难度极大,剧中此下对相差很远)

俯仰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格言对)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以上二联是四川新都县宝光寺联,颇富哲理)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著名的谐音回文对)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著名回文对)

大佛寺死个和尚

天竺国添一如来(妃晓岚作)

烟沿檐,烟燕眼(至今无人对出的绝对,难在六十字均是同音或近音字)

弓背丝柳倒开花,蝴蝶仰采

低头青莲斜结籽,鹭鸶俯看(写景联)

上下影摇波底月,不知影沉月浮

往来人渡镜中梯,且看人直梯平(写景联)

泽以长流乃及远

山因直上而成长(格言联)

小生无才嫌地仄

大鹏展翅恨天低(言志联),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寺庙专用联)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此是朱氏祠堂专用联,两朝天子指五代梁太祖朱温与明代朱元璋,圣人指北宋大儒朱熹)

穷老汉卖瓜,钢刀切瓜,下七刀上八刀,刀刀分明

酸秀才应试,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点点湿润(民间妙对)

烹天子父

为圣人师(项氏家庙对联。上联指项羽曾要挟刘邦要烹杀其父;下联指春秋时项橐七岁时曾难倒孔子,因而为师)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

(著名谜联,指油灯、杆秤)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族和万事和(夏词对)

曲颈先生上岸,两腿迈开八字步

扁嘴丫头下水,双脚拨乱九龙宫(象形动物联,上联鹅,下联鸭)

槐树千年成木鬼

岳阳万古为山丘(传统拆字对)

斗鸡山上山鸡斗

电视剧柳叶刀范文第3篇

那日,坐在车上,看到柳树垭的这端还是山寒水瘦,一片苍凉的昏黄静默而辽阔,春天蛰伏在泥土里迟迟不肯醒来。而五条岭的那边则春色乍露,新柳浅吟,山坳里,红红白白的花热热闹闹,已经繁盛起来。我不由得感叹十堰春早,可又一边想着,也许早来早归,晚来晚逝,那些山山岭岭,只能拦截一时,又岂能阻挡得了春光的浩荡与流逝。

从教室门口向院墙外面的一片窄窄的空地望去,满满的一树白花,纯白纯白的,没有一丝杂色,花朵硕大得有些奢侈,密密层层的布满每个丫枝。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别人,也不知道,可是一整天,它一直袅娜着,看得眼睛也跟着晶莹起来,不忍离弃。晚上,有大风刮来,一阵一阵的,它们的哨声从窗隙里挤进来又挤出去。第二天早晨,我站在教室门口,再次寻找那花的身影,竟有些呆了,那么大的一树花全然没影儿了,枝头空空荡荡的,只有数得清的几朵还挂在低处。我无法知道,这一夜里,花和风进行了怎样的对抗,厮打与搏杀,有多少个回合,那些个刀光剑影藏在很深的夜里,谁也看不见。只知道,那一树春花,竟在一夜之间,交出了自己所有的繁华。

想着那花浩浩荡荡的一夜消逝,有些心惊肉跳。可一走出校门,不管是哪里,满眼里都是各色的花,从粉白,到淡红,到浅紫,层层叠叠的盏儿,深斟浅酌。即使是一望无际墨绿的麦田,其间也缀着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一派繁复的生机。在这繁盛的春天面前,在美得惊艳又让人惊惧的繁花面前,那逼人的姹紫嫣红,总让我心神恍惚,心智驽钝,无所适从,又无所事事。风那么暖,阳光那么温柔,时间仿佛静止不动,一切都在安逸里无声无息地遁逃着,直到无影无踪。

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一株桃花遮蔽了道路,很想攀着一枝和春天留个影儿,也许再过几天,它剩下的只是一地残红了。于是在花下踟躇了好一会儿,恍然觉得从自己身边凋零的何止是花,何止是春天。以前荒废的已经太多,但总还有点大言不惭的幻想,随意地写点什么,只要是文字就行,不着意设计它的高度。但现在,恐怕连这点小幻想也会搁浅,我终是一个与文字缘浅的人,心思愚钝,不能与它息息相通,尤其是这样的春天,似乎把我拦截得无路可走,又无能为力。除了上班,就是看看书,看看电影,茫然地晃悠着,还总是犯困。即使写点什么,也格格不入,好像总是在煞风景。我不能为那些汉字找到一个妥帖的安身之处,就像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来安置灵魂,它们都在流离失所,在春天的路上,迷失着,焦躁着,抑郁着,黯然失神。

一场新雨之后,西河乐园显得天朗气清,丰润欲滴。依依垂柳,或鹅黄,或翠绿,平平仄仄,迤俪而行。绿树丛中,间或一株一株的花,大红大紫,妖妖娆娆,又躲躲闪闪。河面上,轻柔的涟漪,曲柳曳花;水鸟一声叠一声,啄浪衔波。一切都在蓬勃地生长或者逝去。它们存在,它们消匿,自然而然,不强求,也不怠惰。它们来了,留一处芳华;它们谢了,擎一树新绿;它们枯了,来年再重新来过。就算出现了去年那种空前的风雪与低温,也没有使它们停滞不前。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个电视剧,片名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活着真好》,等有空了,也找来看看。活着,与自然共呼吸,和植物同命运,看春天一天天长大,茁壮,然后流逝,绿叶一片片伸展,扩大,叶脉渐渐清晰,如路,这样,真的很好!

电视剧柳叶刀范文第4篇

??苏轼《水龙吟》

今夜,又是一个悠长的深秋雨夜。

秋雨绵绵的静夜里,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如此的静夜,思绪最容易在无边的脑海中向四处蔓延。冷暗无月的深秋夜色中,只听得窗外滴答的雨滴声,在慢慢地浸渍着我的干涸、似乎失去了记忆的心灵。滴答的雨滴,敲动着我那没有旋律的心弦,那心弦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般乱如细麻。

此刻,窗外的秋雨绵绵,细雨滴滴,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秋寒的寂静。已经供热还算温暖的室内,温暖的气息掩映着淡紫色的窗帘,点缀着我思绪中的浪漫点点。电视中戏曲频道中,正在播放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美誉的茅威涛主演的诗化越剧《陆游与唐婉》。

窗外滴答的雨声,内心世界里曾经的浪漫,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千古风流的诗句中,渐渐失曾经的色彩。“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和沈园来。”久演不衰的丝竹之声,让我仿佛听到了天籁般的哭泣之声。在夜的静谧中,深深体会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感叹。心绪便随着茅威涛的深情演唱而翻滚着,两行酸泪也随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凄婉而轻轻滑落。我不知道深《陆游与唐婉》的童话是什么味道,深藏的是相思的苦还是思念的累,是生离的愁还是死别的恨,是爱到不能爱还是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那有缘无分的感触……

轻拭了腮边那颗包藏着相思与思念的泪水,将雨夜飘飞的思绪收回。顺手在床头拿起一本宋词,在秋雨夜的寂静中,于静寂暖室的桔黄灯光下,慢慢翻看着。电视里《陆游与唐婉》的凄婉苍凉的曲调,诗化哀怨的唱词,演员淋漓尽致地表演,如声声啼血。我的耳鼓中充盈在那丝竹般的弦乐声中,我冰凉的双手和我慵懒的目光,却停滞在千古风流的、两阕传唱八百余年不衰的词作“红酥手,黄T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墨香中。

一幕《陆游与唐婉》,让我在那残红飘落的花树下,看到了唐婉的无力斜倚,暗暗咽泪的身影;一曲琴瑟相合、举世无双的《钗头凤》,让我在慢读与细听中,读懂了陆游的哀愁,听懂了唐婉的凄婉;人生的千般情,万般愁,尽在恍惚痴怔中。曾经的燕语呢喃,曾经的花前窗下听雨声,都成了昨日旧梦。

婉者,凄婉也。“雨送黄昏花易落”,好凄凉的名字。遥想八百年前邈远的昔日,草木菁华的沈园,在举案齐眉的日子里,她吟诗作画,鼓琴弄瑟。然夜雨绵绵,病榻上泪痕斑斑。悲情,宛如索命尖刀,一点点剜去残存的一丝声息,也许这声声呼唤已是“长条似旧垂“了。西子捧心,是风流婀娜;贵妃醉酒,是娇媚慵懒;而唐婉,更像风中飘落的杨花,单薄、赢弱、淡姿容、轻盈性。身在风中飞,半点不由人。两词交相吟唱如风吟、似惊鸿的演唱,音乐倦了,舒缓了,落英缤纷……

此时,秋夜窗外的雨越来越急了。孤独在万籁俱寂的夜,正如寂寞的我。我感觉我的世界,已经浓浓地涂上了凝重的颜色,那是夜的寂静。我仿佛能听到静夜是如何从淡紫色的窗帘后的窗台上滑落的。在连弯月都没有的深秋雨夜,细思那个泪流如河的傍晚,没有风雨大作,只有泪眼婆娑中那隐约看到一段文字。多少年之后,它们被锤炼成一首风千古的《钗头凤》。八百年后的今天,我目观传唱的《陆游与唐婉》,细数着几百年来春残花坠的时节,满天的柳絮与枫红,一遍遍的回忆着曾经发生过什么,永无休止。

深秋绵绵细雨的静夜,我挣扎了无数轮回的灵魂,在“雨送黄昏花易落”的轻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目凄风细雨伴秋寒的清冷。依窗望雨滴,虽然尘世繁杂。此刻,我却心静如水。在爱作古、歌如故的曾经,我又想起了陆游的“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的诗句。

电视剧柳叶刀范文第5篇

电影《东风雨》说的是上海孤岛时期的一场国际间谍战,1940年代初的孤岛上海滩成为以侵华日军为矛盾核心的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平台,而间谍就是这些政治力量最真实的代表者。为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各方政治势力开始了渗透、合作与争斗。这些间谍为了各自信仰,出没在这个忧郁的都市中。最后所有的人都失败了,他们的作为,并没有阻挡历史的脚步。这份来自中国的情报,没有改写珍珠港的历史,更没能挽救那些美国官兵的命运。

虽然《东风雨》的第一主角安明是个政治色彩鲜明的共产党员,但电影仍没有没回避斯时在对日谍报战中,中共的谍报战线只是整个抗战谍报线的一个部分,与之平行的是军统、中统的谍报机构、政府的谍报机构、日军谍报机构还有英国和印度的谍报机构以及美国和苏联的谍报机构,等等。电影表面上是在追寻那份“终极情报”的下落,实际上是在展现多股谍报精英、尤其是安明和欢颜的死士精神。

《东风雨》让你感受到生命在战争中的挣扎,虽然他们表现了无畏,但那些惨烈场景,最终显示的仍是战争的虚无。这种对悲剧的感受和想象力,是《东风雨》的灵魂所在。电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政治和人性的。政治具体化为民族大义,人性具体化为男女爱情。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这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但让人感受为国家而战的壮怀激烈,也让人感悟为爱人而死的刻骨铭心。

《东风雨》是柳云龙的电影处女作,柳云龙回到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古典叙事风格上,电影的叙事手段大气而紧凑,舒缓中不失紧张,沉稳踏实一步步接近目标,没有当下世界那些浮夸躁动的剧情构造,也没有那些矫揉造作的态度,一个个剧情高潮在波澜不惊中默默道来,引人入胜。演员表演也比较到位,没有比较夸张的成分,范冰冰的美艳可以惊动全场,柳云龙的内敛则有些平淡,英达扮演的易先生或许是编导们在民族大义上对《色,戒》的一个回应,李小冉、曾江和那些日本演员的表演也都入木三分。

沈阳读者:沈忠实

《杜拉拉升职记》: 事业与爱情缺一不可

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时尚气息强烈,导演手法新潮,画面节奏明快,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令很多观众颇为享受观影过程。

电影前半段以职场生涯为主,后半段主要讲感情取舍。影片没有将杜拉拉塑造成“野心女”,而是将她放到不争取就什么也没有的境地。一个无出身、无背景、受过良好教育、姿色中上的普通女孩杜拉拉,可以看做是最普遍职场新人的代表。影片里的杜拉拉一步一步从职场菜鸟打拼,并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就是无背景职场奋斗的样板。影片只截取了杜拉拉职场变化的节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些职场机遇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遇到或曾经遇到的,只是未必每次都被我们把握住了而已。杜拉拉为观众展现的,是在职场关键点时成功应对后的结果。每次成功把握住机遇的杜拉拉,都以自己的精准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种以普通个体通过奋斗而实现理想作为主线的叙事,总会给以普通个体为主的观众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性格坚韧、聪明上进的杜拉拉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而不断学习,并乐于挑战更高的职位而不断奋斗这一条清晰主线。正是这条主线,让人在观影中获得了畅快的体验。而且,电影中提到过的职场生存智慧,为刚入职场的新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例,还可以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准新人们答疑解惑。

徐静蕾这次找到了一个热门的题材,比起那个不太为人知的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来说,杜拉拉更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虽然前两部作品获得一致好评,可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曲高和寡和众多诟病以及商业回报的诱惑还是让我们的“才女”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商业电影的怀抱。把杜拉拉的职场变成情场,本身就是需要勇气和挑战的,可是她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城市男女最需要的东西。职场足够残酷,本身就缺乏足够的戏剧性,而爱情,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甚至还可能是那些在职场疲于奔命的男女们最为渴望的东西。

南京读者:王欣

《叶问2》:续集同样精彩

《叶问2》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带给笔者极大的惊喜。影片的故事非常干脆利落,用一组《叶问》首部曲的镜头重新剪辑后开篇,交代了前作故事梗概,并引出了新传奇。《叶问2》所展现的是主人公移师香港后的故事,可谓展示了一代宗师叶问的全新生活画卷。延续第一部正义凛然的风格,《叶问2》将咏春拳及爱国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加上叶问最重要的徒弟李小龙的登场,使得全片看点十足。

《叶问2》文戏温情且风趣幽默,武戏煽情且催人泪下。文戏一如第一部那样,将叶问塑造为一个爱妻儿顾家的好男人,在拉近一代武侠宗师和观众心理距离的同时,制造出不少生活化的笑料,比如片中叶问为了养家糊口,一再不好意思地催徒弟“交学费”。甄子丹的表现很内敛,长衫裹身的清瘦模样,以及谈话时气定神闲的宗师气度在续集中有所延续,且不但如首部曲般有“形”,更极富神韵。而武戏因为有了洪金宝的加盟,打得更加精彩过瘾。

开篇的“鱼档大战”保留了首部曲中“棉花场大战”的精髓。在棍术的基础上,这一次的动作设计偏向于成龙电影般“就地取材”式的打斗。木头栅栏、铁笼,甚至反转的刀背都成为了观众印象深刻的出场道具。大部分时间里,甄子丹与洪金宝二人快如闪电的出拳是真实感叠加力道的火爆,而老式港片里常见的圆桌道具,不仅需要在处理脚步时动脑筋,而且人物落下时站立的方法更是写意感十足。

两部《叶问》的立意并不高远,主题也不新鲜,除了多出一点眷恋妻儿的儿女情长和生活化的小幽默之外,走的还是《霍元甲》《黄飞鸿》里武侠英雄痛揍洋人为国人和中华武术赢得尊严的老路子,然而其中蕴含的朴素真挚的亲情和民族主义精神,以及拳拳到肉、赏心悦目的“甄功夫”却让观众大呼过瘾。

成都读者:孙文存

《我们天上见》胜在情感

蒋雯丽让我有些惊异,和看她演的那些电视剧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我们天上见》里她的影子无处不在,却不是外在的,而是属于回忆,在积淀多年的心灵深处。故事真情实感、清新细腻。影片的一开始,她就没有回避历史,小兰的父母被灾难发配新疆后杳无音信,成为了这一对祖孙故事发展挥之不去的背景,让这部影片充满绵绵忧郁的调子。在小兰和祖父相依为命那十余年的日子里,正是我们的国家最动荡的日子,那时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的批斗,上山下乡、地震和国家领导人的去世,几乎都有所闪现,便使得这部电影和一般的亲情片或小众的文艺片,拉开了明显的距离。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影片便不仅仅只是一个小姑娘的回忆,而和我们有了相关性。这部电影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它就像一幅白描画,用淡淡的画笔在大银幕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场景,比如小兰第一次遇见有人死去,梦里掉了很多颗牙;小兰每天被姥爷逼着喝麦乳精……蒋雯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进了电影里,真实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怀旧情绪。整部影片的摄影和美术都非常讲究,少量的电影特效在节制使用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为电影整体加分不少。

与如今许多电影都靠明星撑场不同,《我们天上见》几乎没有大腕。饰演姥爷的朱旭虽然是绝对的实力派演员,但很低调,而两位小演员更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组合的表演,却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朱旭的表演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自然、不夸张,却把一个独自抚养外孙女的老人演得极其打动人心。而两位小演员,一位把童年小兰的孤单演绎得恰如其分,一位把少年小兰的些许叛逆把握得细腻入微,让人都不敢置信这其实是蒋雯丽在拍摄当地选的毫无表演经验的孩子。

虽然该片只是蒋雯丽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可却毫无疑问可以看出其导演潜力,应该算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武汉读者:何凯

小成本,高品质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部国产的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故事流畅,多线程的叙事,推进得恰到好处,既能抓住观众的情绪,又不至于因为太复杂的线索而导致观众有代入的困难。影片讲述的几个看起来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场意外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联系。平民贾大伟兴高采烈地开车拉着崭新的席梦思床垫回家,到家之后,莫名其妙地发现了昏迷在床垫上的女孩。从这样的情节可以看出,片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并不是空穴来风,也寓意着一个女孩突然闯入一个陌生男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没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没有华丽的背景,只有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林妹妹》上映没几天便获得了好口碑。

导演赵氏兄弟确实很有几分科恩兄弟的神韵在,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们并没有生搬硬套。科恩兄弟的故事是扎根于美国社会环境的,赵氏兄弟学得就很巧妙,这个故事是有地气的,跟普通观众,跟老百姓是挂着钩的,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身边周遭熟悉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地气,所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才显得更真实,更感人。片子里的人物都是人们身边常见的,这些形形的人物构筑成了影片扎实的人物关系图谱,而且每个人物又都有着他们一定的社会指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