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监察审计

监察审计

监察审计

监察审计范文第1篇

目前,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高校监察审计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调查及参考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工作。基于系统控制视角思考高校监察审计职能,力求为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再定义 目前,对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认识存在将其视为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误区,依据《监察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大部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监察工作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环节,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完成本单位的根本任务,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有积极意义。高校的监察机构是本单位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对本单位非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进行监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事实上,高校审计更多侧重于内部审计这个概念。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将监察审计工作合署办公,事实证明这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单靠某一职能的实施是难以完全担负监督任务的,必须加强配合,优势互补,才能形成综合的监督合力。因此,我们不能将高校的监察审计工作看作是监察和审计工作的简单结合,而应当是两者的完美融合,组成了一个新的名词。依据各高校对监察审计工作部门的职责及有关法律法规,笔者认为:高校监察审计是监察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衡量高校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内部制度的过程中,是否满足符合性、经济性、效益性,提出管理建议和采取处理措施,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促进高校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二、高校监察审计职能的系统控制体系构成 依据上述定义,高校监察审计是发挥监察审计“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的必然要求,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充分认识监察审计的体系构成,是有效发挥其职能的有效基础。 (一)监察审计的对象是完整的系统。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系统内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监察审计工作“全过程”就是需要对监察审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优状态。 (二)监察审计的过程是有效的控制。 在控制论中,“控制”一般是通过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改善受控对象的性能,引导其发展。控制论系统的主要特征为:1、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平衡状态;2、信息的传递;3、校正行动的装置;4、自动调节的机制。 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高校监察审计工作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 过程:1、参与标准设立(明确有关规定要求和立项要求);2、跟踪运行过程(了解信息交换与处理过程);3、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比较判断);4、采取纠正措施(提出建议和采取处理措施);5、使监察审计对象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中(达到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的目标)。 三、高校监察审计系统控制的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存在对监察审计系统控制认识不足,高校监察审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监察审计人员总让人另眼相看,或者会当做对立面的人物来看待,给参与系统控制拉上了一道屏障;二是监察审计人员得不到重视,项目人员认为监察审计人员过程参与并不重要,项目结束,通知来参与一下就行,注重结果而不注重系统完整;三是监察审计人员得到表面重视,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其参与,但项目人员并不让其知道项目的来龙去脉,注重系统而不注重控制;四是监察审计人员自身参与过程中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注重事情的背景,既不注重系统又不注重控制;五是监察审计人员过多注重实质性的技术细节而不注重管理控制。这些情景在高校的监察审计工作中屡见不鲜,对监察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四、基于系统控制视角做好监察审计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监察审计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实现监察审计工作系统控制,必须首先实现两个思想转变:一是监察审计由“俯视”的监督审查到“平视”的跟踪服务;二是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全过程”,建议应着重理顺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监察审计认同感。高校监察审计不是其他职能部门的对立面,而是为了高校的事业发展与其他部门共同奋斗的亲密伙伴,是为了高校增进价值,改变组织运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获得项目组织者的认同,让其由抵触转为欢迎系统控制。 (二)保持相对独立性。监察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应当结合内部管理制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监察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负责人报告。#p#分页标题#e# (三)熟悉监察审计依据。监察审计部门是监管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监察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监督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决定、命令和本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因此监察审计部门在开展监察审计工作时要充分运用党组织赋予的权限和手段,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充分履行职能。要根据新问题、新特点和新情况,适时地建议制定必要的制度和规定,用良好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使党的纪律和制度法规与内部管理制度相互照应,共同发挥作用。这些都是高校开展监察审计的依据。这就要求监察审计部门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熟悉,推动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熟练掌握。 (四)明确监察审计工作地位。在系统控制中做到:到位不缺位,定位不越位,组织不代替,协调不包办。要针对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积极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五)采取防范和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系统控制,监察审计部门要坚持全面防范和重点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制定有效监督措施,全程参与,从源头上预防,从过程上治理,从结果上反馈。同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可能的疏漏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出现的不良行为坚决进行查处。 (六)拓宽监察审计领域。从系统和控制理论角度,监察审计工作不仅包括对某个项目的全过程,还包括学校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腐败、浪费、效率低等环节。这就要求监察审计部门将经济活动纳入监察审计范围之内,还需要将非经济活动纳入进来。 (七)加强监察审计队伍建设。对于监察审计的系统控制,关键在于监察审计队伍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建设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监察审计干部队伍。不断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精神状态等方面有一个新的转变,为高校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监察审计范文第2篇

为规范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结果利用,防范审计风险,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方向,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现就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落实“八八战略”、“平安*”建设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的客观需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国家基层政权,乡镇一级的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责任。通过规范和加强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于促进乡镇政府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要进一步认识加强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总结经验,加强规范,提高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加强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路子。

二、认真贯彻“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

(二)强化审计计划管理。要深刻理解“全面审计”与“十六字”指导原则的统一性,切实纠正片面认识,促进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健康有序发展。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本着既符合党委政府要求,又兼顾审计机关资源现状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工作重点,合理确定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要严格计划制定程序,每年年底,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及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公务员管理部门在充分考虑审计机关实际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综合有关方面的意见,提出审计建议名单,报经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同意,出具审计任务建议书。离任时距任中审计不到两年的,原则上不再安排离任审计。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包括乡镇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内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控制在审计机关全部审计项目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严格遵守《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工作程序,是保证乡镇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一是重视审前调查。项目计划确定后,要深入进行审前调查,摸清有关乡镇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情况,掌握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特征,制定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可操作的审计实施方案,科学确定审计实施步骤,合理安排审计力量。二是重视审计实施管理。以审计实施方案控制审计实施进程,围绕方案确定的重点内容抓好实施,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审计和审计调查覆盖面。要重视审计证据的收集,做到事实清楚,特别对与乡镇党政领导人员行使职权、履行经济责任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管理和决策事项,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做到边审计边签证。要增强职业敏感性,不随意放弃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重视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审计查证。三是重视听取各方面尤其是被审计者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组要重视听取被审计乡镇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员尤其是被审计者对审计报告的意见,重点是对审计报告认定的事实、问题定性和责任划分的意见。

(四)严谨细致,提高质量。严谨细致是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要把这种作风贯彻到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争创高质量的审计项目。结果报告是体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最重要的载体,应从不断满足党委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需求的角度,规范体例,精简文字,切实提高结果报告的质量。结果报告可分为五部分:一是审计实施情况概述;二是对乡镇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总体评价,包括成绩和不足两方面内容的概述,成绩指的是乡镇领导人员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问题指的是乡镇领导人员在管理使用全部政府性资金过程中存在的违规事实,包括制度缺失、管理不善、决策不科学、不民主和资金利用效果差等内容,总体评价不能与报告其他内容前后矛盾;三是乡镇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取得的主要成绩,这是对总体评价中成绩部分的适当展开,重点说明领导者个人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四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评价中问题部分的适当展开,重点说明领导者个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是否有违反廉政建设规定的问题;五是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结果报告的文字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尽可能少用专业术语;应直接点出问题的性质,减少叙述性描写。

三、进一步明确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

(五)建立分类审计制度,突出对重点乡镇的审计。应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乡镇情况的调查研究,根据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的规模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关注程度及执行财经纪律等情况,结合乡镇党政领导人员任职年限、以往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等,将审计对象分为重点乡镇和一般乡镇两类,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实行动态管理,为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提供基础。有计划地组织好对重点乡镇的经济责任审计,与此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对一般乡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或以其他审计方式代替经济责任审计。

(六)突出审计的重点内容。突出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有关制度建立执行情况。要重视对乡镇土地管理机构、重点建设项目指挥部等临时管理机构、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等重点单位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从收入环节和支出环节两方面,加强对乡镇负债、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土地补偿款、征地拆迁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国资收益和其他股权收益以及各种优惠措施的审计监督。

1.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规模的审计。全面掌握、准确界定全部政府性资金来源、分布和规模。可结合乡镇财政决算审计进行。

2.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审计。对全部政府性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按照支出类别分别计算各类支出的比重,分析农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整治和经济建设等重点支出占全部政府性资金比重的变动趋势。

3.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4.开展对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在对重要政府性资金支出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大额资金的使用、重要项目的实施等进行跟踪问效,把绩效审计内容同评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

5.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主要对照上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乡镇自己确定的计划指标,有重点地检查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目标所付出的代价。

6.乡镇负债审计。通过对乡镇所属单位、机构的审计调查摸清乡镇经常性直接债务、融资性直接债务、或有负债和其他负债的总量规模、形成原因,存量结构和管理方式并对其管理状况和偿还情况作出评价。

7.全部政府性资金内控制度审计。审查与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相关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情况,总结制度对资金管理效益的促进作用,揭示因制度缺失造成的管理混乱、责任不明、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损失浪费以及其他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评价乡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

8.乡镇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审查职责范围内廉政建设履行领导责任情况和个人遵守廉洁从政情况,关注有无在土地、重大投资或建设项目、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政府采购中存在个人违反廉洁从政的行为。

四、加强协调,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和成果转化

(七)审计机关应加强协调和沟通,主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领导和指导,积极主动地向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报情况,逐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报送范围。逐步探索把乡镇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纳入领导人员目标考核体系和反腐倡廉考核体系,使乡镇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领导人员考核、廉政档案,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八)加强审计成果的整合提炼。把促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审计的主要工作方向,及时研究党委政府的审计需求,研究乡镇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反应。要根据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整理,注重从制度、机制上和管理上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加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九)加强整改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证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存在问题,保证审计结果落到实处。对审计移送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和严重阻碍、拒绝审计的案件,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向联席会议通报查处情况和结果。

五、稳步推进乡镇党政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化发展

(十)乡镇党政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要与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各类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等紧密结合,实现审计资料共享、审计成果互用。探索“1+N”的工作组织方式,实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求。要重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并把预算外其他政府性资金管理使用作为审计和调查的重点。

监察审计范文第3篇

一、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再定义

目前,对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认识存在将其视为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误区,依据《监察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大部分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监察工作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环节,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完成本单位的根本任务,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有积极意义。高校的监察机构是本单位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对本单位非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进行监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事实上,高校审计更多侧重于内部审计这个概念。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

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将监察审计工作合署办公,事实证明这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单靠某一职能的实施是难以完全担负监督任务的,必须加强配合,优势互补,才能形成综合的监督合力。因此,我们不能将高校的监察审计工作看作是监察和审计工作的简单结合,而应当是两者的完美融合,组成了一个新的名词。依据各高校对监察审计工作部门的职责及有关法律法规,笔者认为:高校监察审计是监察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衡量高校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内部制度的过程中,是否满足符合性、经济性、效益性,提出管理建议和采取处理措施,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促进高校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二、高校监察审计职能的系统控制体系构成

依据上述定义,高校监察审计是发挥监察审计“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的必然要求,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充分认识监察审计的体系构成,是有效发挥其职能的有效基础。

(一)监察审计的对象是完整的系统。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系统内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监察审计工作“全过程”就是需要对监察审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优状态。

(二)监察审计的过程是有效的控制。

在控制论中,“控制”一般是通过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改善受控对象的性能,引导其发展。控制论系统的主要特征为:1、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平衡状态;2、信息的传递;3、校正行动的装置;4、自动调节的机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高校监察审计工作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过程:1、参与标准设立(明确有关规定要求和立项要求);2、跟踪运行过程(了解信息交换与处理过程);3、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比较判断);4、采取纠正措施(提出建议和采取处理措施);5、使监察审计对象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中(达到预防腐败、减少浪费、提高效能的目标)。

三、高校监察审计系统控制的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存在对监察审计系统控制认识不足,高校监察审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监察审计人员总让人另眼相看,或者会当做对立面的人物来看待,给参与系统控制拉上了一道屏障;二是监察审计人员得不到重视,项目人员认为监察审计人员过程参与并不重要,项目结束,通知来参与一下就行,注重结果而不注重系统完整;三是监察审计人员得到表面重视,每一个项目都要求其参与,但项目人员并不让其知道项目的来龙去脉,注重系统而不注重控制;四是监察审计人员自身参与过程中只看表面现象而不注重事情的背景,既不注重系统又不注重控制;五是监察审计人员过多注重实质性的技术细节而不注重管理控制。

这些情景在高校的监察审计工作中屡见不鲜,对监察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四、基于系统控制视角做好监察审计工作的建议针对目前监察审计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实现监察审计工作系统控制,必须首先实现两个思想转变:一是监察审计由“俯视”的监督审查到“平视”的跟踪服务;二是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加强监察审计工作“全过程”,建议应着重理顺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监察审计认同感。高校监察审计不是其他职能部门的对立面,而是为了高校的事业发展与其他部门共同奋斗的亲密伙伴,是为了高校增进价值,改变组织运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获得项目组织者的认同,让其由抵触转为欢迎系统控制。

(二)保持相对独立性。监察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应当结合内部管理制度,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监察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负责人报告。

(三)熟悉监察审计依据。监察审计部门是监管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监察部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监察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监督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决定、命令和本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因此监察审计部门在开展监察审计工作时要充分运用党组织赋予的权限和手段,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充分履行职能。要根据新问题、新特点和新情况,适时地建议制定必要的制度和规定,用良好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使党的纪律和制度法规与内部管理制度相互照应,共同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这些都是高校开展监察审计的依据。这就要求监察审计部门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熟悉,推动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熟练掌握。

(四)明确监察审计工作地位。在系统控制中做到:到位不缺位,定位不越位,组织不代替,协调不包办。要针对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积极发挥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他们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五)采取防范和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系统控制,监察审计部门要坚持全面防范和重点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制定有效监督措施,全程参与,从源头上预防,从过程上治理,从结果上反馈。同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可能的疏漏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出现的不良行为坚决进行查处。

监察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高校在党委领导下,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校长责任制。实际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中,校长与书记同时负责纪检监察工作,校长个人同时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在相关机构设置上,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完全分离,而是由于分工不同,部分机构同时承担两种工作责任,有的则独立设置相关机构。因此,从高校建设全局出发需要将纪检监察工作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更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协调配合的意义

(一)工作差异性导致的工作需要

在高校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由于两者开展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两者往往体现出一定差异。高校纪委作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单位,需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工作重点在于维护党的章程、检查党的方针、受理党员的投诉、保障党员相关权益等[1]。而高校监察部门开展工作时,以校内事务为重点,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其职权范围,再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本单位检查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高校审计工作只对高校以及其所属单位进行财务开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进行审计检查,工作范围有限。通过两者的职责分析,可以认识到两者职责有所不同,这也决定它们工作性质具有一定差异性。并且,由于工作重点不同,导致在工作中两者所产生作用不同。尤其是在查处违纪问题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具有一定处理职权,但工作形式决定其不能直接深入到单位与具体业务。而内部审计部门主要针对高校内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全面审计监督,可以深入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发现苗头性问题。但是审计部门由于职能限制,解决问题的手段缺乏力度,没有强硬的问题解决手段[2]。因此,将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相互协调,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通过优势互补可以使两者运用对方优势,将工作深入基层并采取刚性手段,从源头上做好高校内部监督工作,避免高校中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

(二)提高内部监督工作效率的需要

教育部相关规定指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根据职责分明、科学管理的原则设立,不具备设立条件的,应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即使设立,也与纪检部门所隶属领导不同,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不能结合双方优势,耗时耗力,并且不能获得好的工作成效。一般来说,对于一般性质的违规行为,可以由审计部门采取手段对其行为进行规范[3]。而面对重大违规问题,则需要利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追究其对于党规党纪的违规行为,并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分。但在高校工作中华,往往难以将两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也就无法达到同时利用双方只能提高监督力度的目的。但两者相结合之后,可以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形成合力,根据双方不同职能范围进行充分利用,有效处理高校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类事务,对于在检查审计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共同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一般性违规与重大违规问题,可根据两者不同的工作重点制定更有效问题解决方案,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体系

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资逐渐多元化、办学体制多样化,各个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不断扩大,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但相关管理问题也逐渐浮现[4]。首先,高校由于建设需要开展建设工程,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利,在某些环节中谋取私利。其次,高校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采购物资,采购人员“吃回扣”,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最后,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加大以及社会投资不断增多,使高校流动资金量加大,为高校建设提供更多经济帮助的同时,也为当前高校监察工作提出更多挑战。结合以上问题,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将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相互结合,可以实现有机协调,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对相关人员权利进行制约,避免权利被滥用,保证相关权利有序运行,提高监管制度的水平,推动高校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合法有序开展,确保工作与国家方针政策相适应,在工作中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最终通过协调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管理体制建设,推动高校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协调配合的方法探究

(一)结合双方优势,联合开展工作

在高校工作中,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部门涉及具体业务活动少,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因此在进行高校监督工作时,可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对校内各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时,可以采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信息交流,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例如,纪检监察部门在进行群众信息调查时可将部分问题反馈给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日常高校监督情况有所了解,并作为工作参考。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将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交予纪检监察部门,使其立案查处。并且,通过联席会议可以实现“以会代培”,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素质。

(二)抓住工作重点,进行监察审计

高校中重点工程项目多,财政支出与收入数目大,并且各个环节相扣涉及方面较广,极其容易出现腐败现象,因此监督审计工作通常将重点放在项目建设与经济业务中[5]。项目建设与经济业务工作,一旦监管稍有缺失,就可能导致贪污腐败问题出现。所以,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时,必须对经济相关事务进行重点监督。高校纪委与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工作时,面对违法乱纪案件,尤其是经济类案件必须注意利用两者共有优势,使纪检工作与审计工作有机结合。首先,进行审计工作规划时,让纪检监察工作参与其中,进行全面考虑。面对高校中易出现问题的领域与单位率先开展审计,再将纪检监察工作中群众反映问题与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掌握问题情况,灵活地进行计划调整[6]。其次,查办高校中相关案件时,对办案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审计人员特长以及审计部门的独特功能。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财务审计、干部离职审计、专项审计等方式对干部情况进行初步审查,掌握第一手原始资料,找出可以更深一步进行案件调查工作的线索与证据。而对于工作中所出现的疑点,审计工作可以为案件查处提供更广泛的法律适用范围,帮助监督工作更好地开展与进行[7]。

(三)加强监督工作,推动两者协调

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推进效益审计,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这就对高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当前实际情况放到首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出具体要求与任务[8]。进行监察工作时,对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分为任前、任中、离任三部分,目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工作重点在于离任审计,但由于其跨越时间较长,以及高校中从业人员流动性强,造成相关历史材料不健全,最终导致账目比对难度大。同时,高校建设中工程建设的进行可能导致“胡子”工程、工程超预算、工程竣工不及时等问题,都给经济责任问题解决带来难度。因此,在进行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纪检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相协调,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首先,在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始之前,纪检监察部门需要收集教职工对被审查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通过情况审计,找出并查明可能出现的问题[9]。其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必须将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实际审计工作中。此外,审计部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需要及时提交到纪检监察部门,在信息共通基础上,由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党章党纪进行问题处理,情节严重的及时交由司法机关处理。根据以上方法,将纪检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工作协调运行。

三、结束语

监察审计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电力企业里,审计与监察工作紧密结合,协同作战,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机制互补,增大合力。审计与监察之间存在业务交叉,它们是相互渗透、互相补充的关系,监察、审计即存在相互独立、不能取代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相互协作的必然性。

关键词 监察 审计 联合工作 优势

我公司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运用监察、审计联合工作的优势,认真开展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积极选题立项,在燃料管理、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效能监察工作,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健全领导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为开展监察工作提供依据

执法监察作为企业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监察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监察机构以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为依据,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法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否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质量所实施的监督检查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督促企业各级干部、职工增强管理意识,树立效益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自中电投集团公司组建以来,我们根据集团公司的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本厂实际,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全厂各层面的规章制度。同时,明确了各管理系统的职责与责任、考核的标准及范围。为进一步开展各项监察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监察审计工作提供了充分而可靠的依据。

2.积极选题立项,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根据集团公司及东北分公司关于监察工作的有关要求及我厂效能监察工作安排,我们在抓好燃料、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等管理环节的常规性效能监察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厂具体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联合优势,有针对性地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及招投标管理等环节开展了专项监察工作。

(1)对燃料管理实施效能监察

我厂燃料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70%,来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我厂的燃料管理,由以前的十几个煤种到现在的单一煤种,煤质监督的范围缩小了,但我们监督的力度并没有减弱。近年来,由于铁路运力不足,我厂增加了部分汽运煤。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仍将燃料管理列为效能监察项目之一,认真地对入厂煤的煤质进行监督与检查。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煤质监察的工作力度。二是完善制约机制,加大考核力度。根据燃料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重新完善了燃料监督与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了燃料管理与监督的职权与责任、流程与工作程序。重新制订了来煤汽车运输的采制化办法、工作流程与考核办法,为燃料管理效能监察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结合汽运煤入场的特点,针对来煤中存在的盖冒、夹层、包馅及煤中掺杂矸石、土、山皮土等杂质等情况,我们采取跟车检查及抽查、复查的方法,对入场煤的质量进行了监督与检查,对来煤热值未达到合同要求的,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与协调。

(2)对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效能监察

为进一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及工程造价,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集团公司招标工作监督办法及我厂招标管理的相关规定,我们对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开展了效能监察。一是加强了对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注重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监督。从标书的制定、招标会议的召开以及合同的汇签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过程监督。二是加强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在招投标工作中,是否认真履行公司《招标管理办法》及《招标工作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不认真、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及时的纠正与整改。三是规范招标程序。由招标办公室组建商务评标小组、技术评标小组和招标监督小组。建立了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招评标人员专家库,在招标工作中,健全了制度,明确了职责,各小组依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程序。

(3)利用监察审计联合工作的优势,开展对专项工作的效能监察

根据厂领导的安排,我们专题对招标管理工作实施了监察与审计。分别对项目计划及管理流程、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编制、投标报价及答疑、招标程序等方面的规范性、科学性及公平、公正、公开、合理性开展了专项的监察与审计,通过监察审计,发现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下发了责令整改建议书。强化了监察审计联合开展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各专业的职能作用。

3.针对全厂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专项监督与检查工作

一是由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审计、财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基层单位的经营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先后多次到下级单位开展了生产经营情况的专项检查,查出问题并下发问题通报,组织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使班子成员对存在的问题有了统一的认识,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促进了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由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审计、财务、计划等部门组成的物资追缴小组,对厂历年来所陈欠的物资进行了清理与追缴。

由于专项监察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重大事项反映的突出问题,既能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热点,盯住了管理的薄弱环节,盯住了最易出问题的单位和部门。又能抓住群众所关心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问题,把握住了监察工作的关键。

二、几点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监察、审计工作的保证

企业监察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有关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性质上讲也是一项监督工作,是一项挑毛病、找问题的工作,这项工作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支持是很难开展的。在多年来的工作中,厂领导班子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思想认识到位。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再多、再全,没有人去监督执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领导班子首先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二是亲自参与企业监察工作。在企业监察工作中,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能够积极筹划,主动安排,能认真听取监察工作汇报,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由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使我们开展监察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

2.正确选题立项是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

作为企业的监察工作,特别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由于效能监察工作具有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工作周期长等特点,所以,我们在选题立项上抓住以下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上的重点。燃料成本是火电厂的绝对成本,燃料管理是火电厂经济管理的重点。把燃料监察作为效能监察的项目,可以说是抓住了企业管理工作上的重点。二是抓住了职工关心的热点。在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的管理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职工猜疑心大的情况,把物资采购及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作为效能监察立项项目,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履行公平、公正、公开及科学合理的原则。应该说抓住了职工关心的热点。由于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中能有效地结合本厂的实际,从实际出发,注重管理方式,注重工作方法,注重过程监督。所以,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3.强化机制管理是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管理工作要靠机制,机制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便于我们正确地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我们在效能监察工作实践中,有效地运用了考核机制,对监察对象和监察部门及监察人员实行了既奖又惩的双向考核办法,使监察对象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了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危机感,也使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增强了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行机制考核,不但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大大增强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进一步推进了效能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深化了效能监察工作。实践证明,实行有效的机制管理,是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

4.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开展监察工作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