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用文体写作

实用文体写作

实用文体写作

实用文体写作范文第1篇

    造成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忽视实用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考几乎不考实用文,因此高中阶段几乎不写实用文;二是高校教师对培养大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重视不够。高校的大学实用写作课堂教学,大多重理论讲述,学生原本对该课程就提不起多少兴趣,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更令他们昏昏欲睡。三是学生本身不重视实用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很多人认为自己今后如果不从事行政工作,使用文体写作就没什么用处。

    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实用文体写作课堂上,为切实提高学生实用文体写作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使学生弄清实用语体与文学语体的区别,变以往重视文体知识教学为加强语体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问题。

    所谓“语言得体”就是要求在特定的交际场中,表达思想感情所运用的语言结构类型及方式要能与交际场形成完美和谐的统一。即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这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本身,涉及对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恰当的选择。这就是说,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不同功能,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要使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语体”——选择和运用的语言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书面语角度来说,“语体”大致分为实用语体和文学语体两大类。实用语体和文学语体有很大差异:总体上来说,“实用语体”是适于实用文写作的语言体系,具有庄重、严谨、准确和简明等特点;文学语体,注重形象性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实用语体一般不用形象的描绘法,而文学语体不用科学的论证法。具体上看:实用语体的特点主要有:1.概念的完整性,2.判断的准确性,3.推理的严密性,4.描述的严谨性。文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在于形象性、丰富性、抒情性,用生动具体、鲜明活泼、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句上,句法多变,句序灵活,长句、短句互相转换,整句、散句互相交替;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互相渗透,等等。可见,写好实用文必须掌握二者的区别。教师应把指导学生辨别语体作为实用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多阅读范文,向优秀的实用文文章学习,在词语、句式的运用上达到恰当贴切的标准,符合实用语体的写作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写好消息入手,锻炼学生分析概括主要事件、提炼主题的能力,避免出现写实用文时缺乏分寸感、语言空泛、片面追求用词华美等不足。

    众所周知,消息的特点是行文简洁明了。三言两语,道明情况;寥寥数笔,写出事实。不冗长、不累赘、不拖沓。写消息,要以叙述的笔触为主,少议论、描写,避免抒情;消息的结构应按照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的程式进行写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消息的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让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实践落到实处。通过布置学生大量阅读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了解消息文体的特点,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作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简洁、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大学生写消息时的常见问题是不恰当地运用形容词,表现为学生腔:用词花俏,凭感觉,轻视实际内容,常常不由自主地在消息中抒发感情,而置自己应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于不顾等等,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纠正这些问题。多做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养成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提高他们实用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是编写丰富的读写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读写素材,弥补教材例子过时的不足,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扰。

    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在校大学生写作实用文的动机不是来自工作的需要,而是来自大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写作的素材也不是来自学习、生活的积累,况且学生对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缺乏了解,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然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虽可以适当地介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一般常识及规则,但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使教师把这些东西讲得再透彻,学生没有亲自实践和亲身感受,还是不能写出准确、清晰、简明、连贯而得体的文章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编写大量的读写教学资料,给学生提供读写素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扰。还可以把调查报告缩写成消息;有的问题,可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充实,形成小论文。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用文体的选文或选段,让学生进行重组、改造、变形,如仿写、缩写、改写等,让他们熟悉不同实用文体的格式和语言特点,对指导学生克服“语不得体”的难题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实用文体写作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作为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两大部类的写作活动,其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存在着应用写作滞后于文学写作的现状。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应用写作人才的需求,当今应是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训练体系的年代。“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与训练体系,应由“两个理论层次”:“当代应用写作原理学”和“当代应用文体写作与训练学”共“九论”构成,在“九论”研究中要科学界定其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重点。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建设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写作学理论专著、教材和论文成果的丰硕,足以令我们感到鼓舞和振奋。然而,作为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两大部类的写作活动——应用(或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其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相比较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即应用写作还滞后于文学写作的研究水平。

应该说,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从重视文学写作研究转向了越来越重视应用写作研究。在应用写作研究领域,同样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诸如著作、教材和论文等),其中不乏有创新之作。但从学科建设的视野审视,应用写作学还未能形成较为完备、科学的理论体系;应用写作教程,仍明显地停留在“知识+格式+例文”的经验和方法的归结层面上,未能建构起深刻揭示应用写作自身本质特征和内在写作规律的科学化的理论与训练体系。当代应用写作学还未能出现像“文学写作学”那样的诸如“诗歌创作论”、“小说创作论”、“散文创作论”、“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论”等那么多的宏篇理论巨著。这种研究现状不能不令我们写作学界同仁倍增时代责任感。

2O世纪9O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新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在逐步转轨变型,现作活动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应用文体写作的适用范围几乎遍及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商贸等各个领域和科学技术、文化交往的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对应用写作人才迫切需求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人们对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研究与理论建设问题等闲视之,所以,20世纪9O年代成为应用写作大发展的年代,成为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逐步形成的年代。笔者认为,到了21世纪初期的今天,应该是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尽快提高质量和层次与水平的年代、是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年代。

二、首先应准确界定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与内容

建立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首先必须弄清楚和回答四个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即何谓应用写作?何谓应用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应用写作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如何界定?这些根本而又重要的理论问题。写作界学者们虽已有多种论述,但认识却很不统一。

我们说,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生产的写作实践活动主要分两大部类:一类是具有审美功能的文学写作活动,一类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应用写作活动。所谓“应用写作”,是指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商贸组织所广泛运用的各种行业性的常用文章的写作。它一般包括处理公务的机关应用文和处理私务的日常应用文两大类。

从现当代文体分类学的角度看,写作学界一般把当代文体分为四大部类,即文学类文体、应用类文体、理论类文体、新闻类文体。而广义的应用写作,除包括上述应用类文体(公务应用文和日常私务应用文两大类)外,还包括一些习惯上人们不称之为应用文的新闻文体、理论文体等,人们又多以“实用写作”称之(相对于文学写作而言)。

就当代应用写作(广义)而言,又通常把它分为四个部类:第一类是行政公文写作(十三类);第二类是工作事务文书写作(诸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等);第三类是日常应用文写作(诸如书信、申请、协议等);第四类是行业专用文书写作(诸如法律文书、财经文书、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外交文书、军事文书、科技文书等)。对现当代应用文体要进行系统归纳分类,可多至数百种。

应用写作的“应用”二字,是其基本的特性和功能,它具有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它的写作内容是经济社会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起到“中介性”①和“工具性”的功能作用(它不像文学写作那样对阅读欣赏者只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作用);二是它有着直接明确的写作目的,或传播信息、或交流经验、或指导工作、或指挥行动、或协调关系、或告知事项等,其针对性很强,行使着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它不像文学写作那样主要是为了审美愉悦和消遣,作者的创作思想是靠“形象”描写本身予以间接地表现的,其创作目的在于寓教于乐,陶冶人们的情性);三是它的写作表现方法不是采取文学写作的艺术化的方法(如虚构、夸张、典型化等),而采用的是朴实简练、准确真实、实录直书式的表达方法,直接宣明写作的主旨和目的,靠无可置疑的事实材料表述和逻辑分析论证来理智地“说话”;四是它的文体结构组合形式一般都有大致的规范性和格式化的要求(它不像文学文体那样没有结构的格式化要求,追求创意性的特色)。由此可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明确写作目的、真实具体的写作内容、朴实简练和准确直书式的语言表达、写作格式规范性的要求、直接产生实际工作效率的写作价值,以及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起到“中介性”和“工具性”的管理功能作用等特点,构成了当代应用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

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其精神劳动的最终成果形式固然都是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思维、反映的产物,运用的表达工具都是语言文字,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和传达信息,但二者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的社会功能作用不同:应用写作的直接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指导经济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管理,以及日常工作的开展,主要行使经济社会管理的“实用性”功能;而文学写作的主要功能是“审美性”,即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对阅读欣赏者实现着审美愉悦和陶情冶性的教育影响作用。“实用性”是应用文体写作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中介”和“工具”的本质功能;“审美性”是文学文体写作成为大众“审美欣赏教育”的本质功能。这既是两种写作活动的“个性”特点,又是二者的本质区别点。

由此论之,所谓“应用写作学”,就是研究现当代应用文章的写作特点、过程、功能作用、写作规律和写作规范、方法、技巧的一门学问。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矛盾论》)之说,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当代应用类文章在写作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种特殊的矛盾性的问题。

由应用写作的特殊的矛盾性问题,决定了当代应用写作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应由九个方面构成:一是应用写作活动运作过程、特征、功能和写作规律的研究;二是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构成的研究;三是应用写作活动产生、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四是应用写作作者应具备的智能素养研究;五是应用写作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六是应用文体的分类与分类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七是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八是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的研究;九是当代应用写作工具与手段的现代化变革(如电脑写作操作技术)的研究等。

三、当代应用写作学理论与训练体系的建设

由以上对当代应用写作学的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探析,我们认为,建立起科学化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训练体系,应由“两个理论层次”与“九论”构成。其理论体系的层次构成为:

上编为写作基础理论层次:“当代应用写作原理学”,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一)应用写作行文过程、特征、功能与规律论——主要是对当代应用写作行文运作过程的研究,包括对应用写作的取材、炼意、谋篇、行文、定稿、成文与行文办理程序的研究;包括应用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社会功能作用、写作行文规律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应用写作活动行文运作过程的特点、内容与规律。

(二)应用写作理论体系构成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内容、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的研究,以及对应用写作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如何科学地建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与训练体系。

(三)应用写作产生发展流变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学科理论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国内外应用写作学的研究状况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它旨在阐明应用写作产生、发展与演变的特征、内在规律与历史经验。

(四)应用写作作者智能素养论——主要是对从事应用写作的作者应具备的智慧、能力、素养以及智能结构如何合理形成的研究。它旨在阐明从事应用写作的作者要成为高素质的写作人才应该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智慧与能力。

(五)应用写作教学目标与方法论——主要是对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职能、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它的研究应做到:针对不同专业的特定教学对象和培养对象,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文体写作与训练的类别和内容。针对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与社会对写作人才需求存在的偏差问题,其研究应注意做到:纠正写作教学目的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与当今务实致用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纠正写作教学培养目标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与为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相结合;纠正写作教学方法的误区,使应用写作人才的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相结合;最终实现“懂理论、会写作、能办文”的(“学者+作者+实务者”)“三位一体”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目标。

下编为写作技术理论层次:“当代应用文体写作与训练学”,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六)应用文体分类论——主要是从文体分类学的角度对当代应用文体分类的原则、标准、方法、意义和作用等进行研究,从而对当代所有应用文体作出系统、全面、科学的类别划分。它旨在阐明各类文体的独立意义、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作用。

(七)各类应用文体写作原理、规范、方法论——主要是对当代各类各种应用文体的文体特点、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写作方法与技巧等的研究。它的研究应做到各种文体写作原理、写作规范和写作技法论述的理论性与写作实践训练的可操作性达到有机结合;其研究应改变过去那种“知识+格式+例文”的旧格局,构建起“写作理论+写作规范+写作方法技巧+例文导学”的新模式,力求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八)各类应用文体写作实践训练论——主要包括对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教学实践环节的写作技能训练(工程)体系的研究;各类应用文体写作训练效果测评体系的研究等。它旨在阐明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技能训练的特点、内容、过程、途径、方法和写作规范与要领等,应力求达到文体写作理论指导与文体写作实际训练的有机结合与最佳结合。

实用文体写作范文第3篇

[摘要]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分析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与教材编写的关系,提出了采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的编写模式,使教学与教材相融合,不仅符合应用写作的客观实际情况,也符合应用文写作课自身的特点要求。本文指出了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新思路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模拟情境应用文写作教材改革

[作者简介]胡海(1968-),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余世民(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江西南昌33003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经管类项目导向式教材编写与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11-55-8)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5-02

应用文是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而产生的文体,起源于实际的需要。目前,大多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和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教学法与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关系

1.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落脚点在于工学结合型教材。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应用文写作教学不能得到学生认可,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找到适合该课程的最佳教材。教材可以引导教法,是指导教学使用的材料。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编写方法就是我们应当采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要拟出一系列应用文,如请示与批复、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经贸信函与经济合同等。如果考虑到它们天然地基于工作过程,就应在教材编写中,以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内容的建构。

2.采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就是把一系列以工作过程为平台,相互联系的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为学生设计出一种完成任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种情境增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掌握若干类工作的规律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在应用文教学中,运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

二、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是与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境密不可分的,作者处在什么位置?从事何种工作?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撰写应用文去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写好之后,传递给谁,或者在什么场合出现,通过何种渠道传递等,都应在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时进行考虑。但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采用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表现为章节式编法,往往重在理论阐释。好一点的也只是理论在先、文体在后,并且多是理论性的训练题,容易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内容即使有写作训练题也往往只给一个题目,不给具体材料。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材对教师的教法产生影响,学科体系的教材必然导致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致使教师感到枯燥难讲,学生觉得乏味无聊,最终严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2.很多高职应用文的教材编写只重视广度,缺乏深度,没有高职教育特点,缺乏职业导向性。很多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往往是每种文体的概念、作用、种类、特点、结构、要求面面俱到,编得具体详细。虽然例文的数量足够,但散乱,内容之间毫无联系。并且例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实际相距甚远,致使师生于教学的起始就茫无头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深入。高职专业有别于本科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突出实际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学生只需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即可。传统教材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企业岗位技能实际需要,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3.以传统方式编写的高职教材导致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教学效果差。实际工作所写作的目的不同,有的报告是供领导参考的,有的是只在部门内部传阅的,有的是供会议上讨论的,其写作语气、用词等总是会有较大差别。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些情况,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而只是机械地讲授每一文种的特点、结构、写作要求等,至多辅之以一两个例文,做一项练习。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笔记抄得工工整整,然而学生一到实际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却常手足无措。本是实用性极强,立足训练培养能力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变得效果平平,毫无生气。于是,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及教师的心目中是程序化、定型化、甚至死板化的。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刻板,致使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忽视了模拟工作情况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新思路的具体实施方法

1.打破理论在先、文例在后的编写传统,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职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要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可拓展、可迁移的能力。设置教学单元,要对全部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应用文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或项目。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内容可多可少,要注意把具有内在联系,或具有某些共性而能共同处于某种情境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单元。应用写作教材中,教学单元可设置成:所述内容尽可能务实和互相呼应,每部分后都有关键名词及讨论思考题,尤其是有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题,以实践能力训练为重心,力避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练习取消知识题,多设计实践题种,为课堂教学提供较便捷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途径。

如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写作实训教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导向、素质本位、能力核心、服务专业”原则,重在培养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内容以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为线索编排顺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形成了“计划、竞选、总结、调研、策划、公文、礼仪、会务、宣传、洽谈、诉讼、科研、求职”13个与学生职业人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计了若干个“任务”,构筑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实训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既有学生学习生活的范文,也有学生未来工作可以参考的例文,还有可供学生借鉴的反面例文,通过多次反复的任务演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高。教程覆盖面较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可进行选择性教学。其编排体例是:项目一、计划:任务1——规划;任务2——计划;任务3——方案。项目二、竞选:任务1——自我介绍;任务2——竞聘词;任务3——主持词。项目三……

2.教材在编写上要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引导教师重练不重讲。围绕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岗位工作流程的调查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引出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课程的内容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予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教材在编写上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高职应用写作课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应用文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弄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可以考虑依据各文体的特点和在理论上的侧重点,将写作理论附在各任务之后,教学上可放可收,有利于灵活地教学,有利于教师作重点讲授处理。引导教师在“模拟情境”中重练不重讲,虽然也有理论讲授,但只是重点讲授,对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地方应略讲甚至不讲,便于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紧密结合,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课堂活动设计,真实再现日常应用写作,通过让学生模拟解决在处理公司事务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应用文章处理商务实际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涉外应用文,根据案例题目进行外贸信函写作,运用文字进行模拟贸易等活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在每个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取消一般知识的概述,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编写模式,代之以不同情境下的例文举要和例文简析。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等多样化的教学训练内容的采用,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把具体相互关联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教学单元,而又营造某一情境进行综合训练的“模拟情境”教材,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根据单元应用文种的特点,模拟现实客观情况,创设出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种角色,具体体验在某种特殊情况中应用文写作的要求。设置和应用文有关的情境,通过文字语言的描绘,再现应用文假定的情况,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境,各自扮演角色进行应用文说写的综合训练。如在编写“经贸洽谈与经济合同”任务时,可营造的情境是:有某水果店甲和某果品基地乙,甲拟购买乙的苹果、雪梨,并拟定一年的购销合同。把学生分为甲,乙两方,每方有经理、副经理、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记录员等(每个角色可由多人扮演),先让学生做谈判前的准备工作,由经理组织好各自的谈判班子,制定出谈判方案(包括谈判目标,谈判内容,谈判议程,谈判进度,谈判策略与技巧等),接着让甲乙双方各自组成谈判班子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要体现出摸底、报价、讨价还价、让步、签约等“模拟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具体环节,最后,让学生根据谈判的内容拟定出经济合同。

[参考文献]

[1]贾格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宋淑芬.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实用文体写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性人才。在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时,也要将之与职业性结合起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建构,并通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相对接,助力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也能顺利达成〔1〕。本文联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内涵,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必要性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重构、学习情境设计、课程情境实施、实际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参考作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内涵

工作过程,即在企业中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且取得较好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过程。对工作过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表现为对象企业化、任务动态化和成果流程化。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工作过程也由原本的看得见摸得着,转变为看不见摸不着和程序动态化的状况,而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工作主体通过对真实工作过程各任务环节归纳总结和优化处理后形成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过程组合体。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就要严格遵循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明确学习领域和实施学习任务这一逻辑主线展开,以保证最终教学实效〔2〕。

二、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使应用文写作与实际岗位工作密切结合

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意味着要体现出应用文写作的职业性。以往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主要是对书本教材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与实际岗位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无法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还极大降低了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就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使应用文写作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既能丰富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又能确保最终教学实效。

(二)实现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有效培养

高职应用文写作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内容后要形成一定技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可以围绕应用文实际写作教学内容,创建与之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环境,学生通过工作过程分析开展学习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应用文实际写作能力和水平就能得到明显提高。

(三)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与质量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方面,依托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而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就能够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优化升级,在更加贴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更好达成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同时,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提升〔3〕。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一)教学目标设计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要体现对象企业化、任务动态化和成果流程化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所以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并建立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深入推进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具体实践中,老师还可以从岗位出发,对学生实际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相应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应用文写作基本应用技能。

(二)课程内容重构

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设定,要对当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教材进行深度剖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境,对应用文写作内容进行认真仔细梳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将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中的应用文写作内容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的差距,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求,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在体现应用文写作与实际工作紧密融合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情境设计和课程情境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促进新时期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从高职应用文写作原有课程结构来看,涉及的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大学生通用文书、常用工作文书、公文等内容,与工作单位实际工作缺乏有效对接。基于此,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就要紧密联系应用文写作和实际工作情况,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建构,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角度看待和学习应用文,并在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中,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水平。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简而言之就是课程单元,主要是根据职业特征的对象、内容、手段等要素,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等步骤,将每门课程演变为三个及以上平行递进独立主题的学习单元,实际操作最好先确定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并根据具体实施步骤进行教学化处理,执行时要严格遵照平行、递进、包容等原则,对具体工作过程进行梳理和细化,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整个教学活动也能更加顺利展开〔4〕。例如:在对描述性应用文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时,就可以围绕请假条、收条、启事、方案、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类应用文内容进行,对工作任务、具体实施步骤进行明确,主要包括接受任务、确定文种、收集材料、执笔行文、修改等内容。还可以根据职业成长经历进行更加细致划分,例如:刚进入职场的学生,描述性应用文学习情境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固本强基”,学习内容也要着重体现在语法和逻辑上面;针对职场新人典型工作任务就可以是文件处理和日常工作,学习内容主要包含收文发文、公文格式、装订要求、请假条等;升级为职场骨干以后,典型工作任务就会转变为宣传策划、会务安排等,学习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包含会前筹备、会议通知、主持词、会议记录、会议简报、调研报告、计划总结、法律文书等,通过有层次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四)课程情境实施

在完成课程重构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后,怎样实施课程情境,使似曾相识的内容演变成柳暗花明的教学效果,已成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密切关注的重点环节。实践中老师除了要做到大处着眼以外,还要从小处着手,为学生应用文学习实践指明方向,整个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也能更快更好达成。例如:在对指导性应用文开展教学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布置工作和提出建议,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在围绕这些内容设计好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以后,还要同时兼顾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在向学生详细讲解格式规范、完整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写作目的,清晰知道称谓、事由、时间等要素的具体作用。有了这些认知以后开展实践行文操作,可以获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从应用文写作生手向熟手能手方向转变。整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根据课程情境实施情况,对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要点的同时,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强,并确保课程情境实施有序、高效和高质完成。

(五)实际教学评价

实用文体写作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