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课堂语言 互动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现在,教师又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讲课是教师实现其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想讲好一堂课,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互动教学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对教师的“教”做了最好的阐释。所谓的“教”是指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也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知识、情感、能力)水平与教育者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互动中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这里有个关键词语“交流”。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彻底根除不顾学生学习心理感受的压服和强迫灌输。新课程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心理状态为主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启发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让学生科学地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激疑启发式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该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并对问题进行发现、理解和讨论。根据讨论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语言运用技巧

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气粗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犹如教堂里扯长嗓音的诵经声,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强调一下,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一点。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激情,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言语,是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言语。语言的“甜”,源自对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只有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喜怒忧乐、兴趣爱好、希望要求。不仅如此,讲课还要有节奏感。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说话的速度。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语调要抑扬顿挫。这种语调高低的交叠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就能导致大脑皮层不断产生兴奋,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巧妙的教学语言,即要“甜”,又要有恰当的速度和节奏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总之,讲课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它与教师的知识修养,性格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孜孜不倦地探索,注意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具有特色的讲课方法。我们的讲课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莉,杨幸,万玲等.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3]陈万明,钱德洲.创建激励导向为主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高等教育管理.2002.(1).

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取所需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得到和谐统一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情境教学正是符合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应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化学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化学小故事、图片、影像资料、模型、新闻报道以及科学史实等方式构建情境,力求达到生动、真实、直观又赋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结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映的历程,以及某些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以动态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问题的理解。

二、分层次教学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明确不同的教学要求等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引导其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质疑、析惑、解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让他们巩固已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鼓励中等生向优等生的层次迈进;对于差等生,教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重在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性、创造性和概括性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巧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问题的角度要新颖,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当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启发性,问题的数量应适度、适量,问题的坡度应由浅入深。

其次,教师要明晰化学问题设计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设计化学问题:一是,通过化学教材创设问题,例如,镁条可以在CO2中燃烧,那么镁条可以在CO、NO2中燃烧吗?二是,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例如,在铜与浓硝酸的实验中,生成的溶液为什么显绿色,而不显蓝色?三是,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例如,打开啤酒瓶盖子,为什么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再次,在化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并给予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习程度优劣不一的学生提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当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见解。

四、开放性教学法

为了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教学法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其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即把高中化学课堂定位为互动式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力教学课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共识;二是问题的开放,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和学生的答题形式开放。随着开放性试题在化学考试中的频频出现,教师应重视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多种思维品质。例如,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饱和食盐水,另一瓶是蒸馏水,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定他们?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解答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五、结论

总之,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新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应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翁皓亮.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教师版),2010(12)

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美术课

教学方法是用以达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全部语言、行为、手段、程序和技巧的总和。实施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在某方面的最大收获。针对不同的“得”,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的运用――知识点的传授

语言是传递信息最常用的方法,讲授法是美术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方法,也是最直接清晰的解释概念和原理的方法。知识点的讲解传授一定要有讲述能力,即通过生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来驾驭课堂。

美术课教学的内容基本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很密集。课堂的重点就是知识点的传授,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讲授法来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学,让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中,首先以举例的方法来讲解商品包装的定义和作用,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运用在商品包装中的重要性。接着运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知识点讲解的讲授方法。先对上节美术课中关于色彩方面知识点进行回顾,以“色相环”为图片导入,进行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三要素以及冷色和暖色等知识点的复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建立新的知识点,即色彩中色调的概念。再来讲授商品包装的四种色调,即鲜艳色调、温和色调、沉稳色调以及黑、白、灰构成色调的特点。教导学生学会区别和运用。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学者大卫・奥苏泊尔说的一样:“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这样,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转换才会自然,通过旧知识才能将新知识记得更牢。

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优秀的讲述者以及成功的讲述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理想的讲述应该是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幽默,流畅、生动,具有感染力;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叙述、比喻、论述结合;多用具体例子,运用图标、图像、视屏等辅助方式。讲述法的必要性,让教师的备课是应该反复斟酌调整语言,直到能够将知识点清晰的表述出来。

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中除了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知识,还有为了增强讲述的效果,在讲述过程中以图像、影像和实物等为辅助,让学生打开视觉和听觉一起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并且结合PPT课件,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商品图片来学习商品包装中四种色调之间的特点和区别。就像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二、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一味单纯运用讲述法,是单调、无趣的,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没有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讲述法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例如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将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注意与学生沟通互动。美术课堂是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温床,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和活跃的思维是美术课堂上的最大亮点。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反应方面,教师应该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在进行师生互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所提问题的知识与思维价值,无谓的问题只能耗费课堂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偏离目标,也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设置太多的问题。

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在师生互动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讲述法、提问法和讨论法这三种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专门针对所学习的知识原理设计一些有趣的看图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理解教学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给予中肯的评价,多一些鼓励和启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方面,教师也主要在设问和讨论上,即以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深度,也检验了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结语

本文以美术课“商品包装的色彩运用”为例,对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任务,在知识点的讲解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美术课堂过程中的讲授能力,引导学生去学,让其去理解知识难点,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结合多媒体、游戏等教学手段,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勇.美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俊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第14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4]郭敏.美术教学鉴赏中的几点思考――如何使教学更高效、更精彩[J].美术大观,2012(10).

[5]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标准;师生互动;问题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紧扣新课程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设置课程的理念,把握多维目标,了解新教材的编撰遵循的规律。新课程标准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置,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旨在使学生自主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只有认清当前的时代特点,认清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认清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们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例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数学课程的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标准,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因地制宜地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多用“问题式”教学法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和活动,适时设置问题,激起学生参与欲望,提高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多维目标的实现情况。

首先,问题应该有悬念性,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

再次,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问题式”教学法,关键是问题的设计,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突出重点,层层展开难点,层层深入。教学问题的设计,既体现人的共性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其规律,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可以作为情感教育的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些要求,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好了教学“问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课堂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师生互动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探究能力、攻关能力;提倡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中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得到相关知识。

重视过程评价,及时信息反馈。重视过程评价即指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正强化,以后他们将会出现更多的我们所期望的行为。重视过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其学,钻其学,精其学。

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师生互动中,可以因地制宜,实施分层教学。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总有一些特长,总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人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提高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有效教学,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什么样的改变。围绕着现代教学的“五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拓展性、手段的先进性、师生的创造性,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应突出一个“精”字,要求教学内容的把握要精准,学习过程的组织要精当,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要精巧,师生之间的互动要精诚,教学目标的达成要精确。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学大纲的契合度和严密性;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性和多维性;透析重点难点问题的精辟性;讲授问题深度和广度的延展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思维逻辑条理的层次性和清晰性;知识运用的自如性和丰富性;多媒体课件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板书的整洁性和条理性。“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课堂教学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方法

走进数学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依据学生实情备课,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再加上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新备出具有灵活性、思考性、迁移性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依据学生实情来备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于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

1.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教师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2.设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问题,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进而使他们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3.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发展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还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练习题上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而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解决的,这充分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练习设计时,教师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讲究方法而不是练习的数量。现行教材的习题量比较少,给教师留下了足够的补充空间,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动脑思维、动手演算,动口表达,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课堂练习精彩,并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运用有效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合作学习。

(一)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人为一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若只是停留在学习的组织形式上,没有对问题的思考、猜测、实验、发现、验证、概括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行为和行为结果就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的一系列的思考、猜测、实验、验证、概括活动,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会学习这一过程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尝试性、探索性。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

五、注重反思,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