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幽默笑话

英语幽默笑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幽默笑话

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幽默言语 英语 汉语 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68-01幽默是人类交际的普遍形式。幽默言语可分为语言幽默和情景幽默。前者指由语音、词语、语意引发的幽默效果;后者指由违反常识或正常理由的行为、回答或结果引发的幽默效果。语言与文化水融,密不可分。(Samovar & Porter, 2000)作为语言与交际的特殊形式,幽默不仅植根于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而且更深源于文化。因此,了解幽默言语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文化的一种有效且有趣的方式。

一、中英幽默言语差异

(一)话题选择的差异

在英汉幽默言语中,为产生相似的认知效果引起听者或读者发笑,人们熟悉的事物和人物经常成为幽默话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中,“最普遍的幽默话题是关于性、含有攻击意味的话题或种族方面的话题”(Ziv, 1998)。

(1)Carol: Didn’t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ex?

Ross: The sex? I’m having enough with the image of you and Susan together….(Susan and Carol are lesbian couples.) (Friends)

汉语中的幽默话题却很少涉及以上几方面的话题。这与中国人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有关,这几个话题被认为不应出现在公开场合。即使必须谈到,中国人也会采用间接、委婉的言语表达。

(二)对象选择的差异

“幽默对象”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被取笑的人;二是与被取笑人的关系,这与使用幽默言语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有关。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在幽默对象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英语国家人士喜欢取笑一些拥有体面工作或社会地位的特殊群体,甚至包括在正式的新闻会上总统、首相的发言。例如:

(2)“Scots and Irish are the butts of jests in Britain,and Jews and the Black are the targets of slurs in the United States”(Reader’s Digest,April 2001)

而传统的中国笑话或幽默言语往往倾向于取笑“傻瓜、软弱无能或惧怕妻子的丈夫”。(陈孝英,1998)

(3)某男畏妻如虎。一晚酒醉竟摸进了动物园,爬到放养鳄鱼的池边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一早,悍妻见丈夫一夜未归,手执棍棒寻找而来。看见丈夫躺在鳄鱼身边,还在呼呼大睡,便用木棍敲着池边的栏杆大声道:“胆小鬼,你出来!”(http://)

与汉语幽默相比,英语幽默言语更加随意、自然。(Apte,1995)中国人很少在面对长辈、上级时或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使用幽默言语,通常要选择非正式场合下与密友或同事谈话中才会用幽默调节气氛。

(三)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语中的幽默在马克·吐温时期非常流行,在各种小说、短剧、诗歌、戏剧、音乐剧中都有体现。(陈孝英,1998)最典型的是情景喜剧,例如Growing Pains, Friends, I Love Lucy, The Golden Girls等。他们的幽默强调的是个人表现和内心感受。而典型的中国式幽默言语集中体现在相声和小品两个艺术形式中,并深受人们喜爱。

二、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背景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塑造了中国人内敛、谦虚、宽容的性格,这使得我们不愿公开谈论一些私密或不礼貌的话题。而西方文明源自希腊文明,与海洋息息相关,英美人大多性格外向、乐于开拓、冒险。因此,我们认为不可接受的幽默话题在他们看来却很普通。例如,他们可以用“上帝”来开玩笑,中国人却很少用“佛”来取笑。

(二)思维模式

人们的言语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这在幽默言语中也自然有体现。汉语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和圆式为特征,中国人在表达思想时,常常惯于绕开主题,从宽泛的时间和空间入手,在幽默表达时常把高潮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英语思维模式采用直接切题的方式,在言语表达中习惯开门见山。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对英语幽默言语影响深刻。“西方人的幽默常带有攻击性,这可以带给讲话者一种自我满足感”。(Berger, 1993)

(三)人际关系

中国人深信儒家思想,“仁”和“礼”构成其核心,主张“人应该待人温和,尊敬长辈”,社会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礼”,(贾玉新,1999)即使在使用幽默言语时,也要讲究“身份对称”。西方人的价值观强调的则是“个人主义”,高度重视平等和自由,他们的人际关系明显具有“工具性”。由于强调“人人平等”,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人之间同样可以使用幽默语。

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言语幽默;图式

生活中,幽默无处不在。近年来,人们从多种角度对幽默现象进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理解幽默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利用储存在自己大脑中的背景知识,还要不断更新使用新输入的知识。Adam(1989)指出,人们在理解的认知过程中,除了有“框架”“脚本”之外,还有“图式”概念。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对言语幽默的理解。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研究影响人们对幽默理解的图式及其表现。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是存在于人脑中的背景知识,是人们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前提。学者用图式理论分别阐述阅读和听力理解过程,得出图式阅读理论和图式听力理论。其中对幽默理解影响较大的是图式阅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主要有三种图式:言语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言语图式是读者对语篇言语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对语篇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构图式是对语篇体裁、逻辑顺序等的理解程度。人脑中的这些图式决定其对语篇的理解。言语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也属于人们的阅读对象。因此,更好地理解幽默离不开这三种图式的支持。只有读者将自己已有的图式与新输入知识的图式相匹配,才能体会到幽默的乐趣。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言语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不尽相同,本文只对解读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进行分析。

二、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表现分析

1.英语言语幽默的言语图式

幽默是对言语进行游戏性或创造性的使用。利用英语言语有的语音、词汇、句法等特征,可以有效达成幽默效果。因此,掌握幽默中的言语图式,是解读幽默的前提。

(1)语音特点。英语言语幽默常会利用其独特的语音特点达到幽默效果,主要通过谐音双关语、巧用外语等策略。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英语中的同形同音异义词的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特点制造幽默效果,达到言此及彼的效果。例如:The teacher said:“ You missed my lecture.” The student answered: “No, I can not say I missed it very much.”这个例子便巧妙实现了“miss”的“想念”和“错过”这两个意义的转换。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每种语言都会吸收外来语发展本族语言,而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融合使用,会形成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2)词汇特点。人们经常运用词汇中的派生词、缩略词、合成词等特征制造幽默。派生词是通过词根或词缀与整个词汇的意义存在矛盾时达成幽默效果,合成词则通过结构方式、词义色彩和重组性合成词等方式表现幽默。如“dog-pecked”是“hen-pecked”中某个成分的独立置换,从而产生喜剧效果。缩略词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写作手段,对缩略词的重新阐释也可达成幽默效果,如对“PhD”的新解读是“piled higher and deeper”。除了语音、词汇等言语图式制造的幽默效果,还可以利用句法歧义、语义置换以及书写方式的改变来产生幽默。可以说,言语图式是解读言语幽默的重要方式之一。

2.英语言语幽默的内容图式

英语言语幽默中的内容图式多种多样,并且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同一种幽默,有的认为可笑,有的则不然。这里,我们探讨英语幽默的内容图式。英语中常见的幽默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现象的幽默,这一类幽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如:“ You can lead people to Congress,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这个句子中的“Congress”替换谚语中的“horse”,借以讽刺当事人,也达到幽默的效果。

3.英语言语幽默的结构图式

幽默的存在形式各异,体裁类型也不同。常见的有格言、笑话、谜语、轶事趣闻等。体裁不同,结构也不同。格言性质的幽默多以文学作品、名言等为基础。如:“ Give him the job, and he will finish the tool.”这句幽默格言正是借丘吉尔的名言“Give him the tools, and he will finish the job”改编的。因此,在幽默意义生成和理解过程中,文学作品、名人名言等对幽默效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笑话是言语幽默中最常见的类型,有叙事型笑话和修辞问句型笑话两种。叙事型笑话一般由叙事性语句构成,其幽默解读主要依赖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和经验。修辞问句型笑话从结构上看是问句形式,但往往并不需要肯定回答,具有丰富的情感力。幽默性谜语都以同音异义现象为基础,轶事趣闻多来自民间,是口头创作的主要形式。

三、英语言语幽默的解读策略

幽默的解读实际上是幽默意义生成的逆过程,文化语境在幽默解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解幽默需要建立在对方共有知识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只有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同一文化语境下,才能理解幽默背后要表达的某些态度。文化语境表现出不同国家的文化,一个简单的笑话,则可以概括一个种族的文化特点。

四、结语

本文根据图式理论,对影响意义生成和幽默理解的言语图式、内容图式及结构图式进行分析。言语幽默是语言的再创性使用。幽默作为一种间接的言语行为,它有自己的图式特征。通过对其研究,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误解,达到幽默效果。

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语法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学好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深谙语法规则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在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记住大量的语法规则,如此一来,使学生普遍觉得学习英语语法枯燥乏味。毫无疑问,当学生觉得学习英语语法枯燥乏味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对英语语法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任何没有兴趣的学习必定会是事倍功半的。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把貌似枯燥乏味的英语语法知识教得妙趣横生是每位英语教师一直在思考与尝试的问题。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是日新月异。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际,谈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自编口诀――速记语法规则的捷径

口诀内容短小精悍、语调朗朗上口,因此,口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记忆方式。将一些貌似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创编成一些趣味盎然的识记口诀是快速记住英语语法规则的一条捷径。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语法知识点,广泛搜集或自编一些语法口诀,让学生通过口诀迅速记住英语语法规则。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Section A基数词变序数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搜集了一条口诀,让学生通过记住这些口诀来记忆基数词变化为序数词的规律。口诀如下:“一、二、三、特殊记,th从四起;八减t,九去e;f去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前用基来后用序。”除此之外,还有系动词的用法等。这些语法口诀言简意赅、意思连贯、朗朗上口,学生朗读几遍之后就能迅速记住这些口诀。学生通过记忆这些口诀自然而然就能记住相关的语法规则。

二、熟读谚语――牢记语法规则的途径

谚语警句是每种语言之中的精华所在,谚语警句不仅意味深长,而且易读易记。在部分谚语警句中包含着重要的语法规则,学生通过熟读这些谚语警句就可以牢固地记住相关语法规则。熟练地朗读谚语警句成为学生牢固记忆语法规则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法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整理一些谚语警句,在为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牢固地记住相关的语法规则。例如,在“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谚语之中就包含着状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where”在这个句子中引导着一个地点状语从句。学生通过熟读这条谚语就会记住地点状语从句的语法知识。“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中包含着短语“too...to...,太……而不能……”的用法,学生通过记住这条谚语也就记住了“too...to...”的用法……这些谚语警句用词精准、含义深刻、读音押韵,学生朗读几遍之后就能迅速地记住这些谚语警句。学生通过记忆这些谚语警句不知不觉地记住了相关的语法规则。

三、细品幽默――巧记语法则的路径

幽默笑话是各种语言中的精辟所在,幽默笑话不仅能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会让人记忆深刻。在一些幽默笑话中蕴含着重要的语法规则,学生通过仔细地品读这些幽默笑话就能巧妙地记住一些语法规则。仔细地品读一些幽默笑话是学生巧妙地记住语法规则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关语法知识点想方设法搜集一些幽默笑话,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细品幽默笑话巧妙地记住英语语法规则。例如,在教学“look out”这个短语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记住这个短语的意思,给学生讲了一个这样的幽默笑话:“有一外国人在美国饭馆吃饭,突然听到有人在喊 look out,他把头伸到窗户外面向外看,就在这个时候一盆水正好浇到了他的头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因为在英语当中“look out”这个短语是“小心、注意、当心”的意思,而不是“向外看”的意思……这些幽默笑话内容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印象深刻,学生在仔细品味这些幽默笑话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记住了相关的语法规则。

诚然,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远远不止这些,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学唱一些英文经典歌曲来识记语法规则,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趣味故事来识记语法规则等。概而言之,教师要千方百计探寻出挖掘语法教学趣味元素的道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貌似枯燥的语法知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5(3).

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幽默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作用

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却是英语课时逐渐减少,学校不断扩招,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甚至逐年下降。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比较排斥。中国学生主要是在课堂里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外语学习者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幽默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1 教学幽默的内涵

在回答什么是教学幽默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各国各地区关于幽默的理解、解说与释义。《英国大百科全书》认为,一切逗笑的事物、语言、手法等, 以及讽刺、插科打诨,耍贫嘴等都叫幽默,并把"幽默"与"机智"列为同一词条;《美国国际百科全书》却说:"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日本万有百科大事典》则认为:"幽默和机智不同,对发笑的事物寄予同情,它凝聚着对人类包括笑者自身那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是高级的笑,复杂的笑"。 而我国《新华字典》的注释是:"言辞举动表面轻松而实际含有深刻讽刺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则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辞海》则解释为"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台湾的《中华大辞典》的看幽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法是:"为调侃之语吻而含深刻讽刺之意者, "台湾的《国语辞典》则说:"指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辞令,可使听者发出会心的一笑。"如此等等, 或宽或窄不同程度地描述和说明了幽默的特征。与此相对应, 从教学角度研究幽默者应首推美国教育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他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他专门系统地研究了教学中的幽默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作出一个较可接受的定义。尽管如些,由于教学幽默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显著的教学实效,它仍赢得了中外教育工作者们的青睐。在我国也已有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如唐树芝,孙改仙,李克军, 陈艳松, 品洁、宋乃庆, 邢殿普等。 他们均从不同角度试着去界定什么是教学幽默, 但均未能给出一个令人较可接受的定义。 在梳理众家之说和 "扬弃"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 教学幽默就是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和能启迪智慧的表现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手段, 是培养学生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一种教学艺术形式。

2 英语教学中幽默的作用

2.1教学幽默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的焦虑感

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在这种欢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焦虑感容易缓释, 师生交流便畅通无阻,有利于提高和保证教学效果。

2.2教学幽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般说来, 西方人喜欢幽默。 他们常常把英语语言本身当作笑柄, 造就幽默。 而英语幽默大多是通过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展开的, 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对西方文化的习得。

2.3教学幽默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

教学幽默是才华的表现, 智慧的流露, 创造的结晶。 将幽默运用于教学, 能够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教学幽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教师运用幽默进行教学, 使学生受到感染, 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 提高素质和能力, 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 培育学生的幽默感。 诚如列宁所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2.5教学幽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 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 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而教学幽默能填平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 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 建立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样, 学生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3 运用幽默应注意的事项

3.1 要注意选材得当

一方面,幽默的选择要跟所讲的内容有关,它的目的是服务教学的,如果脱离了教学任意地选择幽默趣闻,就是毫无意义的,对于教学也无什么益处,甚至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英美幽默中有时会涉及到诸如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之类的幽默,在讲述时应加以引导,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客观地看待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3.2 要注意选择幽默的"质"和"量"

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幽默要避免那些低级庸俗的笑话,要视对象选择合适的幽默。笔者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内容讲得也不错,也尝试在讲课的过程中使用幽默,但不当的是其幽默的应用全在男女关系上,甚至拿学生开玩笑,以致引来学生们的反感,完全背离了使用幽默的初衷。同样,幽默使用的量也应分外注意,幽默是教学中的调味剂,是点睛之笔,要不多不少方才显出妙处,量太多容易使教学任务完不成,量太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质"和"量"的完美统一才能实现非凡的课堂效果。

3.3 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对待他们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外向型的学生活波开朗,接受力强,承受能力也相对强一些,对待他们教师偶尔可以开一些善意的玩笑"涮"他们一下。而内向型的学生沉稳安静,不爱说话,承受力稍微差一些,对待他们就不能随便开玩笑以免伤其自尊心,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 幽默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也要认识到,幽默只是一种技巧,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可以用幽默去解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应多钻研、多创新,博采众长、他为己用,在实践中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运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唐树芝.论课堂教学的幽默[ J] .湖南师大学报, 1999(2):113- 115.

[3] 孙改仙.论教学幽默[ J] .教育科学, 2000(4):41 -43.

[4] 李克军.论教学幽默艺术[ 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1):77-79.

[5] 陈艳松.论英教学幽默[ J] .鞍山师院学报, 2004(6):55 -57.

英语幽默笑话范文第5篇

“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脸部微微发胖的男主持人把双手搁在铺着蓝色绒毯的圆桌上,一脸严肃地问道。

“……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没等另外三个小朋友反应过来,一个金发碧眼的6岁小男孩就用尖细稚嫩的嗓音抢着回答。说完,因为自己反应迅速而面露得意之色。

“把中国人杀光?这倒是个很有趣的主意。”主持人挑高眉毛,撇撇嘴说,电视里传来一阵背景笑声。

这是2013年10月发生在美国最火爆的深夜脱口秀节目之一“吉米・坎摩尔现场”里的一幕。随后的一个月里,数十万华人在20多个美国大城市掀起游行活动,抗议这种散布仇恨语言的行为,要求吉米・坎摩尔下岗。

最终,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和所在的ABC电视台向华人公开道歉,此事才算落下帷幕。不过,网上仍然有很多吉米・坎摩尔的忠实粉丝力挺偶像,认为华人小题大做,因为“这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就连吉米・坎摩尔在道歉中也不忘捎带一句说他“目标只是取悦大众”。

美国的笑话你不懂,似乎成了这次事件最有力的保护伞。

笑话在美国文化中所占的分量之重,恐怕会令中国人大吃一惊。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幽默文化在美国的地位就相当于孝文化在中国的地位。说一个美国人没有幽默感,相当于说一个中国人不孝,有将人一棍子打翻在地的摧毁力。

所以,如果你想给予美国人致命一击,那就当面说他“无聊,没有幽默感”吧,绝对能让他肝火上升、面如死灰。

根据我在美国生活数年的观察,但凡身处社交场合,除了极少数的书呆子外,一般美国人都会使尽浑身解数来展现自己的幽默感,甚至连葬礼、讣告这种严肃之极的事情也不放过。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美国年轻人在家举办的节日聚会,他的父母也要来,但迟到了很长时间。进门后,两人一边笑一边说,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在来的路上,老父亲一边开车,一边突然觉得腹部隐隐作痛,内衣好像也湿透了,停车一检查,原来是不久前刚动的手术伤口绽线了,于是两人又掉头回去,重新把伤口缝好。他们说这件事的口气相当轻松,绘声绘色,就像在讲笑话一样,听的人也都哈哈大笑,聚会气氛竟然因此热闹了不少。

但我在一旁却怎么都笑不出来,反而感觉很不舒服,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有什么好笑的。如果在中国遇到类似情况,一个人拿自己的伤痛开玩笑,而周围人不仅不表示同情关切,反而围着伤口绽线的病人哈哈大笑,大概会被视为极度不礼貌也不可思议的行为。

没错,与其说美国人喜欢讲笑话,不如说幽默文化根本就是美国国民性的一部分。用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Constance Rourke在《美式幽默:关于美国国民性的研究》一书中的话说就是:“幽默使美国人区别于英国人和欧洲人,是美国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最大特色……不了解美国幽默就无法了解美国人。”

美国幽默究竟有哪些独树一帜的地方?这不能不从它的发祥源头说起。幽默源自社会生活,而美国社会的最大特点,毫无疑问是年轻的移民国家。在这里,无数矛盾元素在对立中共生,各种混乱错位也此消彼长。早在1882年,第一个研究美国幽默的学者H. R. Haweis就提出,美国幽默正是植根于美国社会中最根本的三个不和谐因素: 商业文化和虔诚信仰之间的断裂; 欧州移民与美洲土著之间的冲突; 广袤无垠的北美大陆与渺小人类之间的极端对比。

最早的欧州移民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目的是为了坚持克己坚忍的新教信念,但结果统治美国的却是疯狂逐利的商业文化,这与先民们的初衷产生戏剧性落差,让人产生一种既可笑又可悲的荒诞感。而美国的立国之本是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崇尚宪法的神圣性,却在现实中一再摧毁和丑化原著民,将他们视为危险之物和落后人种而剥夺公民权,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构成独特的黑色幽默效果。最后,美国人一向将脚下这片土地视为受上帝青睐的富饶美丽之地,但在崇高的环境里生活得却是渺小混乱的人类,这也造成了一种天然的喜剧感。

美国社会的其他特点也在左右着幽默文化的发展。因为国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因此靠机智诙谐、暗藏包袱的话语来逗乐显得不切实际。相反,使用夸张搞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容易打破语言壁垒。于是,无厘头闹剧便成了美国幽默的核心。从卓别林喜剧电影到当代的金・凯利系列、亚当・桑德勒系列、《蠢蛋搞怪秀》系列和《老友记》,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Ricky Gervais曾撰文比较美国幽默与英国幽默的差别,将其归结为民族性格的不同。因为美国没有历史包袱,又享有地理和资源的天然优势,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简单乐观、自由散漫、直率进取的民族性格。加上从小接受个人英雄主义教育,美国人从来不会掩饰对成功的渴望和勃勃野心。他们的笑话也因此缺乏内涵,流于表面,尤其不大使用“讽刺”这种高级语言形式。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搞笑就是搞笑,没有什么隐藏的深意。在这种非常大条的思维下,哪怕笑话里真有什么言外之意,他们一根筋的大脑恐怕也察觉不到。

英国人则恰恰相反。Ricky Gervais说,英国人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在漫长历史的反复冲刷之下,人们变得收敛而谨慎,相比于大鸣大放地追逐成功,更习惯默默地与失败相处。因此,英国人喜欢拿失败者开涮,挖苦那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哪怕在笑话里也不忘揭露生活的艰辛本质。

这么看来,英国幽默和中国幽默倒有几分相似之处。同样相似的还有俄罗斯、法国、德国,因为这些国家都有漫长动荡的厚重历史,所以内敛精细都逐渐内化成文化特质的一部分。与此相比,年轻的美国的确显得与众不同了。

如果讲到中美幽默之间的差异,恐怕没有人比喜剧演员黄西的体会更深。

以化学专业留学生的身份来到美国的中国人黄西,在毕业10年后成为一名用英语讲笑话的单口相声演员,他从街角俱乐部一路讲到美国白宫,把副总统拜登也逗得哈哈大笑。

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的黄西,一旦回国,却遭遇严重瓶颈。他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嗨,你们好……我是爱尔兰人。”曾逗笑了无数美国人,但在中国剧院,只得到观众们面面相觑的尴尬反应。

这种落差,很明显来自于中美两国截然迥异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时候,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被美国人理解成中国人缺乏幽默感。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2011年,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两名教授对数百名中美大学生进行调研。他们发现,并不是中国人的幽默感不如美国人,而是中国人更容易从笑话中读到攻击性和负面信息。究其原因,正在于中国幽默同英国幽默一样,其搞笑核心不是人畜无害的无厘头闹剧,而是擅长使用讽刺的语言类笑话。远的不说,只看当前中国网络上最流行的搞笑段子,从“”、“河蟹”到“喜大普奔”、“人艰不拆”,基本上都是带有嘲讽意味的双关语。而这种幽默形式在美国就相当罕见了,恐怕美国人听到这种笑话,反应也是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从中国文化传统上看,道家和佛家一向提倡幽默,但正统儒家却反对幽默。讲究庄重感、仪式感、等级次序,是儒家的核心理念。所以,哪怕中国人在私下里非常幽默,但一到正式场合,也必须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否则就会被斥为轻浮。这与美国带有强烈表演性质的、不分场合的幽默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让我们回头看看脱口秀。与美国悠久的幽默文化相比,在20世纪50年代也就是电视时代早期才诞生的脱口秀算是一种年轻的搞笑形式。脱口秀的本质是谈话节目,嘉宾们聚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而政治脱口秀又是在美国最为流行的娱乐节目。

尽管美国幽默的核心是无厘头闹剧,但脱口秀作为一种面向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幽默形式,依然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正因为语言及其背后深层文化因素的壁垒作用,美国脱口秀无法像美国电影和美剧一样火爆中国。

在幽默文化的统治之下,脱口秀主持人一向是好莱坞物种的顶端。而这次的肇事者吉米・坎摩尔也不是什么三流人物。作为脱口秀界的一名新秀,吉米・坎摩尔一向以敏捷的才智、恶搞的作风和粗野的性格备受关注,2013年获得“我最喜欢的脱口秀艺人”提名,而周杰伦早在2011年就上过他的节目,扮作街头艺人在路边弹电子琴。可以说,哪怕与家喻户晓的老一辈脱口秀主持人相比(比如大卫・莱特曼和乔恩・斯图尔特),吉米・坎摩尔的名声也不会逊色,尤其在年轻人中间更是拥趸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