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发布会策划

新闻会策划

新闻会策划

新闻会策划范文第1篇

新闻会策划方案一

主题:新闻会

时间及地点:2011年11月29日

形式:新闻会

活动目的:1.赢得政府在政策导向、宣传支持等多方面支持,且扩大在市民中影响力,从而奠定品牌的市场基础。

2.通过媒体的宣传炒作,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餐饮的标杆企业形象。

3.宣传公司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重点把握此次发

布会参与媒体,并通传播带动新的客户群;

4.为后续新颖、独特、隆重的活动充分造势,营造超越其他任何类似餐饮企业

的庞大气势。

组织工作:主办:

协办:

活动安排:前期筹备活动执行跟进炒作

1.筹备阶段

时间:11月26日——-11月29日

地点:

目的:筹备活动所需物品

工作内容及分工:

1)确定邀请嘉宾人员名单协助

2)合作公司的选择确定协助

3)制作、发放邀请函协助

4)媒体投放资料准备

5)制作活动宣传品系列

6)活动场地选择

2.执行阶段(新闻会当天)

时间:11月29日9:00~14:30

地点:

工作内容及分工:

1)现场人员的接待

2)签到及纪念品的发放

3)礼品、红包的发放

4)幻灯播放

5)现场摄制的跟进

6)现场酒水的供给

仪式流程:

时间内容

11月28日会场布置

11月29日10:00~11:05会场布置及媒体签到

11:25~12:00与会人员签到(配背景音乐)

12:10~12:20主持人介绍项目情况及现场嘉宾

12:20~12:30领导发言(会议主要内容公布)

12:30~12:40协会领导发言

12:40~12:50先生发言

12:50~13:10媒体记者对、领导及企业负责人等进行采访

13:15主持人宣布结束

来宾在出口处领取纪念品(宣传资料、礼品)

3.炒做阶段

时间:11月29日以后

地点:项目组办公室

目的:

通过新闻媒体炒作吸引大众的注意

工作内容及分工:

1)11月30

2)11月30日在疆外、疆内知名论坛分别刊发题为的软文进行炒做。

3)11月30至12月10日建立官方微博(新浪、腾讯),分别刊发题为等抓人眼球的软文进行炒做。粉丝突破500人。

4)11月30至12月10日在

5)11月30至12月30日

前期准备

背景布置:巨幅彩墨喷画作为主席台的背景

悬挂横条幅,上面写到“”

投影屏幕,以便观看影像资料

会场布置:主席台(视嘉宾、领导人数而定)

座椅、座椅前置小桌配桌布

主席台设司仪台、话筒架及花篮

主席台桌上摆放矿泉水、嘉宾名字卡片、话筒

每位主席台上的嘉宾胸前戴鲜花嘉宾卡

记者来宾设置25个座椅(不设小桌)

记者来宾每人发放矿泉水、资料袋

记者来宾席备两个无线麦克风,方便记者来宾提问

酒店正大门旁、电梯旁,设置一个宣传通告牌,上面写道“新闻会,在举行”

电梯进入大厅门前,两侧摆放花篮,旁边设置来宾签字处

礼仪小姐,负责来宾的指引

录像摄影交由专人负责

安排贵宾休息室休息室中放置沙发、茶几、宽屏彩电,茶几上摆放烟灰缸打火机、矿泉水,供贵宾在此休息等候

嘉宾邀请流程:拟定邀请嘉宾、记者名单

邀请嘉宾记者名单交审批专人送请柬

通过传真或电话再次确认嘉宾、记者参加情况

最终确定到会嘉宾名单

邀请媒体:

(事先与媒体朋友进行沟通,避免现场问到不适合的问题)

资料袋内容:新闻会日程安排

领导祝贺词

行业协会领导祝贺词

先生讲话稿

人员安排:

礼仪:10名礼仪小姐 ①.两名礼仪站于主席台后左侧 ②.两名礼仪在进大厅电梯门口接待签到,发放资料 ③.四名礼仪在酒店门口接待 两名礼仪欢迎(穿着服饰)

两名礼仪引导来宾入电梯

保安及工作人员: ①.保安负责人1名,处理突发事件能、及场面调度 ②.设备调试技术人员1名 ③.保安4人 ④.咨询人员2人

主持人1名

主持人串词:

开场语:

尊敬的领导、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现在我宣布新闻会正式开始。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让我们用激动的心情共同见证。在的精心组织下,新疆协会的带领下,我市著名机构成功夺得“”。

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嘉宾:

领导***

行业协会领导***

行业代表***

媒体

我们知道,

结语:各位领导、来宾,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今天的新闻会,在此请允许我用最真挚的话向各位表示感谢。我相信企业通过努力会越做越好。

新闻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物料支出:

邀请函30

横条幅1

巨幅喷画1

宣传告示牌3

投影仪1

投影屏1

嘉宾胸花20

矿泉水100

资料袋50个

司仪台1

签到台1

立式话筒1

桌上话筒2个

无线麦克风2

贵宾姓名牌4

花篮10

烟灰缸2

打火机2

签字笔5

礼品袋50(内装宣传资料、礼品)

红包30

新闻会

新闻通稿

新闻会策划方案二

一.企划背景

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为一所独立学院

二.企划目的

1.赢得教育界在政策导向、宣传支持等多方面支持,且扩大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2.通过媒体的宣传炒作,扩大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影响力;

3.宣传学校实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通过人际传播引来更多关注者;

三.活动组织

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相关部门

协办: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校团委

四.活动安排

前期筹备活动执行跟进炒作

1.筹备阶段

时间:12月1日-12月9日

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办公室

目的:筹备活动所需物品

工作内容:

1)确定邀请嘉宾人员名单

2)制作、发放邀请函

3)媒体投放资料准备

4)制作活动宣传品系列

5)活动场地选择

2.执行阶段(新闻会当天)

时间:12月10日10:00~11:30

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慧源楼多功能会议厅

内容:新闻会向外界宣告: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为独立学院

工作内容:

1)现场人员的接待

2)签到及纪念品的发放

3)礼品的发放

4)幻灯播放

5)现场摄制的跟进

6)具体介绍公关部架构

新闻报道组、编辑出版组、技术制作组、活动策划组、业务拓展组、信息调研组

仪式流程:

时间内容

9:30~10:00会场布置及媒体签到

10:00~10:05与会人员入席(配背景音乐)

10:05~10:20主持人介绍项目情况及现场嘉宾

10:20~10:30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校长发言

10:40~11:00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对于成为独立学院等方面的介绍

11:00~11:20媒体记者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相关部门责人等进行采访

11:20主持人宣布结束

3.炒作阶段

时间:12月10日以后

地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办公室

目的:通过新闻媒体炒作吸引教育人士的注意

工作内容及分工:

1)《春城晚报》、《云南日报》、《都市时报》、《昆明日报》、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等媒体分别此次新闻会召开的新闻进行炒作

2)配合媒体其他工作

五.活动预算

1.媒体预算支出:

2.人员工资支出

3.物料支出

物品名称数量单价费用 (元)

邀请函

空飘

条幅

嘉宾胸花

地毯

礼仪绶带

礼仪花篮

4.公关费用支出

参加记者会各界人士礼品费用

务餐费

照片冲洗

大纲编写人:戚伟、熊东

大纲审核人:陈玲燕

大纲审定人:李娜

新闻会策划范文第2篇

一、敏锐及时,树立媒体公信力

公信力,是媒体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本。在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时,要做到敏锐及时、应事而动,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如能长期坚持,就可较好地在受众心中树立起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在受众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有大事要事发生,欲知详情登陆××网站”。发挥自身优势、敏锐及时地设置议程、树立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胜出的“不二法则”。在这方面,人民网的“特别策划”很值得一提。该栏目在日常策划中对住房、医疗、教育、反腐倡廉、政府自身建设等敏感话题不回避,体现出了新闻网站的勇气与智慧,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在广大受众中的公信力、地位和影响也日益提高。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报道中,人民网开辟了“活动预告、最新消息、本网记者走进香港”三个子栏目,涵盖了预告式报道、最新进展报道、体验式报道三大类,既实现了专题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又实现了报道形式和信息内容的全方位覆盖;新浪网开辟了“滚动新闻、最新消息”等子栏目,在其“滚动新闻”栏目中还

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了本页面内容每分钟自动刷新一次。

二、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

新闻专题策划贵在突出主题,做到纲举目张;同时,还要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使信息全方位覆盖。如何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拓展信息的深广度?方法之一就是采用“T”型布局。这种结构既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又能使网页在布局上简洁清爽、方便网民浏览,还可拓展信息深广度――网民只要把鼠标对准相关子栏目热键,就会弹出一串下拉式链接。这种 “一网打尽”式的策划布局,能使受众感受到“一站式消费”的,牢牢吸引受众眼球。当然,在布局时也要防止栏目层次过多、给受众阅读带来阅读麻烦。

下面以新浪网的做法为例说明。“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策划的主题是,全面回顾香港回归祖国十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彰显香港与祖国内地共存共荣、心心相印的浓浓亲情。为此,新浪网在其专题策划中,专题首页通栏大标题下把“特别策划”“人物访谈”“幻灯”“互动”4个子栏目制作成了链接热键。网民把鼠标对准相关子栏目热键,就会弹出一串下拉式链接。如,在“特别策划”一级子栏目中,包含了“香港脸谱”等7个二级子栏目。在二级子栏目中又有若干个三级子栏目,在三级子栏目的其中上还有若干四级子栏目,等等。

三、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

传播学研究表明,强化传受双方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是提升新闻传媒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网络专题策划,应自觉把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渗透其中,提升网站品牌影响力。在本次“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专题”策划中,多家新闻网站都加大了传受双方互动的力度,扩大了受众的参与度。例如:上海东方网,在其专题系列策划的“经济篇:紫荆风中争胜”“沪港‘双城记’”等篇目中开辟了相应“调查”供网友投票,投票结果可即时查看。

面对各种网站、博客、播客、手机等获信渠道急剧增多的态势,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必将成为新闻网站提升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履行舆论导向职责的重要途径。

四、彰显个性,提升网站美誉度

新闻会策划范文第3篇

一、报纸新闻策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1.报纸新闻策划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报纸新闻策划虽然确实需要围绕某一确定的目标有创意地设计新闻要点,但是绝不能让新闻要点脱离客观事实,否则就会违背报纸新闻的初衷和内涵,不实的新闻报道不仅不会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反而会让报纸新闻失去受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公信力。因此报纸新闻策划的大忌是脱离新闻事实而主观臆断地策划新闻报道。

2.报纸新闻策划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新闻策划就会出现思路不清、内容混乱无章的情况。受众无法通过新闻报道来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也无法揣摩新闻报道所居的媒体立场,模糊的表达会让受众厌倦而丧失对报纸新闻的关注,报纸新闻策划就难以达到扩大报纸新闻影响力的目的,这样的报纸新闻策划就是失败的策划。

3.报纸新闻策划应该有新意

要想提升报纸新闻策划的影响力就不能人云亦云,新闻策划就必须有创新,能够突破思维定式,开创新的令人难以想象的新闻视角。这种创新不仅需要策划者具有高超的信息技能、丰厚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灵活的头脑。这样的新闻策划者才会在不触动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启动思维创新,挖掘新闻内涵,精心设计,把握新闻切入点,打造让大家耳目一新的精品新闻。

二、报纸新闻策划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不断融合,无论是形态信息,还是媒介类型,都实现了互动化发展,单一化、单向式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濒临淘汰,受众呼唤全新的媒介传播模式。在以往的新闻传播模式下,受众是被动参与的,到了新媒体时代,他们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受众与媒介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为了提升报纸新闻歘的影响力,必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尊重新闻事实,杜绝炒作行为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捷的信息传递使世界变得更小,报纸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失去了时效性的先机。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报纸新闻要尊重新闻事实,有创意地进行新闻内容的策划和设计,绝不能偏离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对新闻事件进行炒作。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最终会被受众所厌弃,失去广大受众的信任和支持,报纸新闻就无法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更不用说具有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了。因此炒作行为虽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报纸新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其实质是一种短视行为,最终会让报纸新闻自食恶果,无法在市场站稳脚跟。

2.精确把握新闻素材,做好重大事件报道工作

思维直接影响着出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质量、传播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受众希望自己能够从报纸上看到更新、更优质的新闻信息。要想扩大报纸新闻的影响力,新闻策划是必备的流程,而精确地把握新闻素材,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和报道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与欢迎,对报纸新闻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助益作用。报纸新闻不仅要把握国内和国际有着重大意义的会议的策划和报道工作,还要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策划和报道工作。无论是党的代表大会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都会引发中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出台,这种全民关注、影响巨大的会议是最好的新闻报道的素材,也是报纸新闻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最好机会。诸如四川地震和天津大爆炸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报纸新闻要动用可以动用的技术力量和策划力量对此进行报道,抓住自身的优势,让更多的人关注报纸新闻。清晰的图片配置、专业人员的精准分析、多角度的深入报道会让人们忘记报纸新闻时效性滞后的劣势,重新把注意力放到报纸新闻上面。

3.吸纳策划人才,打造精品新闻

没有高素质的策划人才,就无法做到对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和深入,也就无法实现报纸新闻打造精品新闻、树立媒体新形象的目标。因此报纸新闻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吸纳优秀策划人才,打造一支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英队伍,让报纸新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为新闻编辑,要学会将小题材的内容做大、做深,在选题前,对新闻进行适当的加工,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故事,利用网络、热线电话、微博、微信与民众进行互动,引导其参与进来。同时,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琐碎化弊端,注重新闻内容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让新闻内容丰富、趣味,具有人情味,整合主题报道,这对于扩大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大有裨益。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微博、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各个媒体也在积极创建自己的微博和微信群,通过微博、微信来直播节目、信息,观众即使不在直接免得媒介,也可以参与节目,加入节目互动。只有不断地丰富新闻节目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才能使新闻节目焕发蓬勃的生机。

新闻会策划范文第4篇

媒体的扩容、信息的高度透明,尤其是消息来源的趋窄(如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会、新闻通稿等),使得新闻同题现象已无可回避而且不可避免。也正因为此,独特新闻显得愈加可贵。

其实,新闻同题并不意味新闻必然同质,新闻完全可以做到同题不同质。新闻源可能一样,但新闻的广度、深度和角度绝对与人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特新闻。

如何才能做到独特,根据新闻实际运作,,我以为主要取决媒体的四个能力:发现能力,追问能力,编辑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

一、能否通过发现找到独特

新闻发现力体现在见别人之未见和不能见。

新闻是变动中的事实。发生(起点)、变动(推进)、结束(告一段落),在这三个过程中都存在发现的问题。

独家新闻要求的是在新闻事实或事件起始阶段就能够发现,即当一个事实或事件刚发生,别人还未发现,你就见人之未见,这样的报道当然是独家的。有人将此称之为“起点消息源 ”发现,也有人称之为新闻的“第一落点”。

如果说“见别人之未见”,有某种机会主义成份的话,那么,“见别人之未能见”,就完全是记者和媒体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体现了。即当一个新闻事件或事实已被媒体广泛传播开来后,你能够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独特发现。

现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都有五六家报纸,常常会出现大家都在传播同一事件或事实的现象。www.lw881.com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做出独特的新闻来。因为任何新闻事实和事件都有其显性的一面和隐性的一面。显性的一面,大家一般都能够发现,是浅度发现,隐性的一面却不是所有的媒体都能发现的,它是一种深度发现。新闻能否做到独特,往往就在于对隐性一面的发现和开掘,是深度发现,是见别人之不能见。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举一个大家都知晓的例子。同样是大兴安岭火灾。 中国 青年报报道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看到了“水火英雄”和场景,而且从这场大火中看到了官僚主义。与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比,中国青年报当时报道大兴安岭火灾的时效是不占先机的,但他们密切关注中央电视台关于这场火灾的用语由“火灾”到“大火灾”再到“特大火灾”的变化,从中发现了深层的东西,分别以"红色的警报"、"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三篇新闻大特写,从火灾与社会、火与人、火与 自然 三个方面,揭示了此次火灾最本质的信息--那就是官僚主义。

这是“见别人之不能见”的典范报道。

二、能否通过追问挖出独特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追问的 艺术 。做新闻报道,首先在于媒体和记者追问能力的高低,而做独特报道,更是要问别人之未问,问别人未敢问。前者涉及媒体采访个性,后者涉及媒体采访勇气。

有独特的、个性的追问,才会有独家或独特的新闻报道。媒体和记者必须拥有自己的观察、思考路径,并通过此路径一路追问,寻找事实的真相和答案。 很多的媒体在同一新闻事件面前,做出来的大多是同题同质的新闻报道,就是因为大多数媒体没有做到“问别人之未问”。

北京青年报关于“滴水茶事件”的报道与其他的媒体显然不一样,关键在于他们问别人之未问。去年五六月间,在一次书市上,几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到北京摆摊卖茶挣学费,北京市民纷纷解囊,在各家媒体都从爱心的角度对此事进行连续追踪报道时,北青报记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小学生怎么来这里的?他们怎么知道用这种方法来筹集学费的?他们又是怎么会知道北京有这样一个书市,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民众?是谁告诉他们这个信息的?他们这样做的背后会不会是有人操纵?如果有,操纵的原因是什么,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正是由于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这些隐性的事实提出了自己的追问, 他们的报道最终成为独家的报道。

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采访见义勇为的英雄,张口就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当时怕不怕”之类的问题;采访获奖人物,开口就问“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等等,这都是没有个性的提问,可能已经是别人问了数十遍的问题。如此追问,怎能写出独特报道?

问别人之未问,反映了媒体的质疑精神,问别人之不敢问或不能问,却是一种勇气的体现。很多独特或独家的新闻就是来自记者的勇气。尤其是当下媒体难免权钱势力夹击的情况下,如果还想保持一点“独特”个性的话,可能最需要的是“敢于追问”的勇气。

2005年7月底开始,合肥市委市政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拆违。对于这一全省及至全国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省城各家媒体都浮在表面上进行报道,大多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调子或通稿开展报道,诸如大拆违的意义、目的或进展情况、正反典型等等。但是,埋藏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对“大拆违”的疑问、想法和希望,却没有一家媒体有勇气去直面和关注。在此情况下,新安晚报从百性中收集了许多民间声音,其中不乏敏感话题,就此独家专访了时任合肥市拆违领导小组组长、合肥市市委副书记黄同文,直面和正视“拆违之痛”,问别人之不敢问,发表了《十问大拆违》一文,在所有的大拆违报道中独树一帜,让社会大众眼睛一亮。

独特报道需要媒体和记者在任何权威面前敢于提问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精神,而不是迎合权贵、媚俗趋利、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任人摆布的提问。

三、能否通过整合彰显独特

独特新闻并不完全是一线记者发现和挖掘的事情,编辑在独特新闻方面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这么说,在当下信息高度透明时代,记者抓不到独家新闻,不完全是媒体无能的表现,但如果编辑不能通过自己对信息资讯的编辑和整合,形成自己的独特报道,那就完全是媒体的能力问题了。

新闻编辑和整合重要性缘于两方面:一是信息高度透明和多渠道时代,独家新闻已几乎少之又少。如果媒体钻进这个牛角尖,就会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二是现在的信息已经泛滥过剩,甚至出现信息污染,纷纷扰扰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望而生畏。读者如何才能避免雷同信息,并防止重复接受,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媒体。

因此,现在媒体真正重要的任务不再是拥有和传播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深度加工。一个追求独特的媒体,其重要或主要的精力再也不能一味地指望记者寻找独家或独特题材上了,而应着力通过编辑部的策划,从有用和有价值的共享资源中,寻找独家视角,并以独特的表达,独特的新闻,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风格、不同品质。

喻国明先生有过这样的表述:所谓强势媒体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已经不再是看谁拥有更多更勤奋的编辑记者,而是看谁对于资讯的分析整合能力高低。①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这看上去是对传统媒体记者职业的一种颠覆,但它指出了信息高度发达时期传媒面对的新的课题。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在同题新闻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传媒的独特性已很大程度上维系于编辑和整合的能力和技巧上,那就真的可能在新闻雷同中不能自拔,以至消亡。

四,能否通过策划制造独特

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但各家媒体都会面临怎么报道和报道什么的问题,这就有了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的特点主要有二:1、它是报社有目标指向的新闻筹划活动,是媒体的一种“议题设定”;2、新闻策划的强大作用和意义在于它能将一些分散、无形的事实充分调动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潜新闻得到开发而成为显新闻。由于是“议题设定”,是一家媒体的独谋,而不是所有媒体的共谋,它所制造的新闻必然是独特的。由于要调动和集中那些分散、无形的事实,媒体的认知程度和事实选择的差别必然要反映到报道中来,形成媒体的个性。

2007年5月22日,安徽省环保局公布了当年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 企业 名单,所的的媒体都刊登了这一消息。但是,新安晚报根据这一信息对报道进行了策划,派出记者分赴11家企业,实地调查他们环境违法行为及对环境的危害。推出了大型策划《他们为何这样“牛”》的特独报道,揭露了11家企业的污染状况。报道内容既有现场探访、省环保局的表态,也有本报评论员的评论、环保专家和省人大领导的意见,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可持续 发展 的主题。由于报道在安徽所有的媒体中独树一帜,避免了同质化问题,它在社会上激起的反响 自然 非同寻常。

策划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能建立自己的“资讯源“。其实,新闻同质化现象就是媒体新闻资源匮乏造成的。有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资讯源”是白宫等 政治 决策地, 金融 市场中心(如华尔街、东京股市)、 科学 技术中心(如诺贝尔奖)、时尚娱乐中心(如好莱坞、奥斯卡奖、格莱美 音乐 奖)、重大 体育 赛事(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美国nba)等,这些“资讯源”就是世界各大媒体的新闻宝库。

那么,我们的“资讯源”在哪?有两种构建方式,要么从别人的“资讯源”去抄袭、复制,但出来的都是大路货,无法避免同质化现象。要么就是通过本身的策划来丰富自己的“资讯源”,这是目前媒体竞争的焦点所在。近年来新安晚报许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报道如“追踪油耗子”、“问题捐赠”、“百姓看政风”、“医疗揭黑”、“质疑新民周刊报道”、“抓阄小哥俩”等策划报道,都是通过组织策划产生的,成为新安晚报一段时期的“资讯源”,从这个“资讯源”里制造了很多“独家新闻”,制造了很多其他媒体争相转载、评论和再制造的“材料”。

新闻会策划范文第5篇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新的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高校新闻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高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权威性”。在此背景下,高校逐步开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新闻信息工作。高职院校的新闻制度还处在空白或起点的状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招生困难、专业认可度低、公众认可度低、各院校之间竞争日益加剧、校园突发事件的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等等,高职院校越来越需要走出“象牙塔”,走上社会,开放办学。在开放办学的理念下,新闻制度亟待构建。

1 开放办学理念呼唤新闻制度构建

高校新闻制度是随着我国政府新闻制度的建立、推行并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同步发展的。是指以高校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新闻发言人、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办学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建立新闻制度,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1.1 建立新闻制度是高职院校宣传办学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的必然选择

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先生把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称之为“国缘”,良好的国缘主要依赖于国家主流媒体的外宣和新闻工作。高校尤其是面临激烈竞争的高职院校也应有“校缘”。良好校缘的建立正是依赖于新闻工作。高职院校在院校转型、专业发展、招生规划、就业信息、学生管理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上要逐渐改变面对媒体的“失语”状况,主动走到前台,积极应对媒体争取话语权,引导事态发展。通过新闻的正面宣传,与媒体、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稳定的互动关系,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高职院校的“校缘”[2]。因此,新闻工作在扭转舆论、树立形象方面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公众认可。

1.2 建立新闻制度是高职院校推进校务公开,打造“阳光高校”,促进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阳光高校”,意味着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机构的高校必须在“阳光”下办学,使公众充分享有对高校办学信息的获取权、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参与权和对高校行使教育公权力的监督权。新闻,校务公开,可以增强各项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加大对权力的集体监督,这也是当前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学校信息,校务公开,使教职工有知情权、监督权、发言权,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1.3 建立新闻制度是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安全,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频繁被媒体曝光,诸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贵州某大学暴露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事件”等等,这些重大突发事件,不管是负面信息还是正面信息,都会带来舆论冲击波,传播扩散很快,容易引起高校师生、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下的新媒体时代,学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再也不能用“捂”和“堵”的方法。而是应以新闻制度为平台,通过“学校-媒体-公众”互动,主动“说话”,正面引导舆论,这是遏制谣言和小道消息散播,处理危机的有效举措。

2 构建高职院校新闻制度之建议

2.1 新闻主体制度化

新闻制度也即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并非自然人,而是一种制度。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学校主管宣传工作的副院长或宣传部部长担任,高校新闻发言人应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知晓高校业务,对学校情况要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懂得新闻媒体运作规律,知晓什么事情、什么话题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不但要有策划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魅力,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控制和应变能力。

组织机构一般由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工会、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新闻体系。常设机构可以放在党委宣传部。

2.2 新闻内容真实性

高职院校新闻的内容主要是高校信息。高校信息包括:高校的重要决策、规章制度;招生、就业等社会公众关心的重大教育信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术科研、人事政策等重要信息;学校的重要活动;校内突发性事件的事实情况和处置措施等。

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更是新闻制度存在并发展的基础。学校在新闻会召开之前,就应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核实,包括信息的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以及事件的具体过程等,保障真实、可靠、有信誉的信息。新闻内容由高校决定,需要经过学校内部的审查程序,不得侵犯高校名誉权、高校成员隐私权等,但信息内容对内对外应当一致。

2.3 新闻方式多样化

新闻方式可以根据校内校外有所不同。为保证信息的公开、有效和透明,还要注意信息途径的系统化和规范化[3]。

新闻会。由新闻发言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新闻学校相关政策,改革举措,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一些突发性事件的进展等等。

记者见面会。召见新闻媒体发表谈话或接受记者采访新闻,此类新闻带有解释性,是以定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形式。

新闻通稿。针对学校的重要政策、会议、活动和事件等方面的工作撰写稿件,供新闻会和新闻单位使用。

2.4 新闻反馈及时性

新闻若缺失反馈环节,那么新闻发言人就并未起到传播舆情、与外界沟通互动作用,而只是一种简单的单向传递。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回应媒体,这就需要建立新闻预警即舆情监控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收集、留意媒体有关高校的报道,进行分析,决定是否予以回应。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之后应立刻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把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汇集在一起,所获得的新信息及时向学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