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媒体策划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精选

新闻媒体策划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第1篇

1.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媒体文化传播带来的影响

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活动成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并反映于主观,依托特定形式而形成的事物。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而文化传播则是指文化从其发源地辐射到另一个社会群体或另一个生活领域的过程。新闻传播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观需求而为人们提供的信息服务,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从本质上讲,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两者高度契合,新闻传播需要通过某一特定媒体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某一特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对事件全过程剖析来传递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而在信息传播和事件分析的过程中,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事件既是形成文化、体现文化的重要形态,同时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新闻媒体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职能,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两者密切相关。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和融合,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时代下,新闻内容可以从一点出发,多点链接,网状覆盖,迅速走入人们的视野,其具备的社会影响力可指数级放大,媒体传播正在朝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发展。在此背景下,新闻信息有效打破了层级限制、身份限制和区域限制,达到了互联互通的效果。融媒体时代下,文化传播的规模和深度再上一个台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能否坚定文化自觉,历史自觉、责任自觉,对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以及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与帮助,但是也给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传播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一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同样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因此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以更好地引导人们传播优秀文化。履行文化传播职责是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必须着重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2. 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石,文化传播对人的情感塑造、经验积累以及文化储备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新时代下倡导的文化自觉是指个人能够基于自己的发展需求,明确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取长补短,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要想更好地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文化,更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国内角度分析,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职能在国内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效益不容忽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培养,进而提高我国人民的民族归属感、民族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另一方面,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良好的文化产品和新闻媒体文化传播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不具备传播国外文化的职能,相反,新闻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促进民族间、国家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推动文化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职能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职能十分重要。

3. 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工作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可供选择,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优秀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要从内容、媒介、效果三个角度作出调整、优化和革新,明确三个坚持,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职能,具体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坚持客观公正从职能属性的角度来看,新闻媒体的职能是让社会群众更好地了解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最新党政政策和热议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社会舆论引导,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认识、了解客观世界,因此,新闻媒体所传输的信息不应掺杂过多个人情感。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较大,信息覆盖相对较广,如果无法保障文化传播的真实性和信息数据的可靠性,一方面会让人们对新闻媒体逐渐丧失信任,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文化传播效果的实现。新闻媒体要想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资源,就需要坚持客观公正,保障文化传播的真实性。

文化并不是书斋里的知识文化,而是基于人们实践认知的一种主观认知,通过人们的不断实践来实现辩证的、矛盾的、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要促进人们生产生活发展,促进文化发展,就需要推动文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交流,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不断革新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传播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文化寓于新闻事件当中,寓于事实材料当中,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必须从事实出发来证实文化的真实性,让人们更愿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证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对事实的随意扭曲、夸大,进而欺骗受众。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在于文化的真实性,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客观世界,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十分必要。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在实践的过程中既需要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全面的剖析,将新闻事件客观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生产生活,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明辨是非,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任何观点、任何文化都有正反两面,事实上有些文化并非完全不可取,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为了传播优秀文化而对某种文化除之而后快,则很容易导致文化基因库缺失,因此坚持客观公正,保障信息的真实性,让人民群众接受更加真实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辨别和判断十分重要。坚持以人为本我国人口众多,不同人因为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学习经历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事件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也正是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成就了我国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并不是一种理论教育,事实上,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交往,一种文化交流,其目的是更好地推动文化和个人发展。因此在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新闻媒体在辨识、分析、采用文化信息的过程当中,既需要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凸显主流媒体传播力强、引导力强、影响力强的特色,同时也需要肩负起新闻媒体的社会职责,提高新闻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公信力。相关工作人员在筛选和鉴别媒体信息的过程当中需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最新政治政策,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兴趣爱好。融媒体时代为这种新闻收集以及以人为本原则的践行提供了更多便利,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多种渠道反馈自己的意愿、看法、问题,进而为新闻媒体提供更多数据支持,新闻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意愿、喜好对媒体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融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因此互联网成为人们思想交锋、观念交流的主要战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抓住这一特点,打造开放性的新闻信息加工传播平台,这既有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也可以更好地倾听民众的声音,让新闻信息更贴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当新闻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更契合人民群众的时候,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都会发生质的改变。当然,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需要一味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关注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正向宣传,消除舆论杂音,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内容。坚持内容创新上文提到,社会事件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元素,它是文化元素在社会关系碰撞下的具象化呈现和客观性表达,这就意味着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两者互通互融,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传播职能,就需要认识到新闻信息所面向的受众范围较广。因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个人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所以不同群众在事件中了解和学习到的文化元素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落差。要想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职能,就要对内容进行进一步创新,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在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客观事件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融媒体时代为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优化提供了更多便利,新闻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台,同时网络新闻的传播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传播。这样的背景为新闻信息的内容优化和形式优化提供了更多便利,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相关从业人员可以将音乐、戏曲、动漫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应用于新闻产品当中,通过融合创新使新闻信息更具有趣味性,调动受众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除此之外,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引起民众的共情,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融文化功能、审美功能和信息功能于一体,具备较强的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信息获取价值。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选取了中华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作品,融合流行音乐、舞美等相应的艺术要素,通过纵向的文化传承和横向的表现,结合名家的精彩点评传播文化,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更多途径,也让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三个原则:坚持客观公正,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内容创新。同时结合时代需求和实际需要,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赵蓉蓉.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思考——以看看新闻Knews“牵手”上海档案馆的新媒体直播为例[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2(04):84-90.

 [2]冒锦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途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2(12):130-132.

 [3]马珣.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路径探讨[J].记者观察,2022(18):118-120.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第2篇

一、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迎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步,它独特的发展特点逐渐显现出来,其拥有网络环境开放化、信息传输高效便捷等优势,这些就使信息的传输和交互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甚至有些时候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成本就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信息传播效果。由此可见,新媒体所具有的这些优势特征正好符合群众文化传播的新思路,通过创建新媒体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等来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的传播范围,以此来增强对地域等文化的影响。新媒体的应用对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传播的主体更加趋于多元化。以往文化传播多依靠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媒介,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变得更加多元化,例如网站、微博以及论坛等新媒体不断地涌现出来,使群众文化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二是广大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普通群众也拥有了传播平台的支持,每个人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信息,并在网络中得到相应的传播,这样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中。三是多层面的传播体验。新媒体技术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和多样化等特点,使得人们能够在群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产生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个层面的不同体验,也让人们能够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深切感受到群众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换言之,通过新媒体来提高群众文化的传播效率和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使群众文化在基层得到全面高效的传播,并使广大群众整体的文化、道德以及社交等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新媒体对群众文化的传播来说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先进文化能够逐渐融入广大基层群众生活中。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短视频,人们只需要有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这对现代的人们来说并非难事,绝大多数的基层群众都能够通过短视频这种形式来了解信息,这也就使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其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精神文化需求上面,而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则正好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推动文化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当前,各种类型的文化相互之间进行碰撞、交流以及融合,而新媒体的应用则为其搭建起了一个桥梁,让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此借鉴和吸取其他优秀文化的精髓实现融合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传播的具体现状

(一)群众文化的传播理念较为滞后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群众文化传播要想能够紧跟上时展步伐,就必须从传播理念上进行积极的转变,培养创新意识,运用先进理念对群众文化传播工作予以科学指导。就目前群众文化传播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虽然相关工作者已经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都尝试着转变传播路径和方式,但在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会被传统传播理念所影响,致使工作理念具有滞后性。例如,有些负责群众文化的相关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宣传上,却对后续的传播缺少相应的推动力,这也就使群众文化宣传过后并未得到积极的响应。

(二)群众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单一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文化建设也随之在实践中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而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覆盖面非常大,其也是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形式。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仍然在传播的手段和形式上呈现出单一化,许多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通常以发送通知、文件等形式来引导相关人员传播文化,但由于普通群众对群众文化缺少足够的认知,对有些宣传手段不能够理解透彻,甚至有时候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群众文化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缺少专业化的新媒体宣传管理团队

在群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想使传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就应组建起一支专业化的新媒体宣传管理团队,由他们来安排群众文化的相关宣传工作,将新媒体平台、技术等科学合理地运用到群众文化的传播中。然而在当前群众文化传播工作中,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新媒体宣传管理团队对各项工作的有效指导,不仅使传播效率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也使新媒体与群众文化传播无法实现高度融合。

三、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应采取的传播策略

(一)通过门户网站和自媒体进行传播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浪、搜狐等专业门户网站的不断涌现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浏览量等都在不断攀升,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浪等这些大的门户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甚至说有些主流的报纸、杂志等的影响力都无法与之相比,它们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正是在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形势下,使群众文化开始越来越注重借助门户网站用户数量庞大、高效便捷以及流量高等优势来进行传播,以此来达到扩大群众文化传播覆盖面的目的。将门户网站作为群众文化的传播渠道,一定会让传播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在门户网站的大力支持之下,以个人或是小团体为主的自媒体能够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等发表相关的评论,其作用与信息媒体有相似之处,也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说,群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应紧跟时展步伐,科学合理地运用门户网站和自媒体这些传播渠道,以此让群众文化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也让人们能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通过社交与搜索平台进行传播

一般来说,我国的社交平台通常指的是即时通信类和广播式社交平台两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例如QQ就是一种典型的即时通信工具,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是人们用来交流的重要媒介;而搜狐等则是典型的以兴趣爱好为引导方向的广播式社交平台,通过提供各个领域的新鲜资源,以此来吸引广大受众进行浏览。在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社交和搜索平台自身用户量大、影响力大等优势,使得广大群众在使用社交和搜索平台时,也能够获取到与群众文化相关的宣传内容,这样可以方便大众更加深入了解群众文化,从而吸引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使群众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三)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门户、社交网站等在影响力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新媒体作为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一种媒体形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终端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并且用户量还在逐年攀升,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移动互联网也越发具有依赖性,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中也都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使得彼此之间交流更加高效便捷。当前不管是使用频次,还是用户量都比较高的微信这类通信软件,在功能上更加强大,其拥有的朋友圈、公众号以及服务号等功能,能够被用来作为群众文化开展传播工作的新媒介,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功能可以使群众文化的传播链条得到进一步的延长。在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群众文化相关的各类信息,并经由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另外,通过创建专门的公众号或是服务号能够针对群众文化进行更加全面的传播,并且传播效果更好。因此,在群众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应用力度,从而使群众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创建一支专业性强的群众文化传播管理队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群众文化无论是在传播理念还是方式、路径等方面都与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并且为了能够让传播效率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群众文化传播管理团队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身处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中,在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传播的实际需求,组建起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群众文化传播管理团队作为支撑,确保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对新媒体的关键要素做到足够的了解,并对新媒体的媒介、优势等内容也要做到有效掌握,从而在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工作时能够对新媒体工具、媒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文化传播管理团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传播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会有所影响,所以,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不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经验,积极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从而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得到多层面的提高。一方面,群众文化传播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充分掌握新媒体的各项先进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应用技巧,要在宣传理念上运用信息化思维来思考问题,对新媒体技术在群众文化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具有的优势要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文化馆等相关文化机构应针对负责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人员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并将培训重点内容放在新媒体、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方面,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技能,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群众文化传播中。另外,还应针对工作人员开展责任使命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够使工作人员对群众文化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五)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群众的建议

就群众文化传播工作来说,其应该是一项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而只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才能使群众文化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才能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传播工作通常是由文化馆等机构来负责的,但由于少数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群策群力,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在新媒体平台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对群众的看法和意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挑选出有价值的建议予以采纳,优化调整原有的传播策略。

(六)拓展传播渠道,扩大覆盖范围

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使群众文化的传播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传输方式和渠道,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新的渠道或是将渠道进行有效融合,以使传播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其速度和广度有关,为了使传播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这是由于公众平台有较好的用户基础、流量较大,有些甚至后台程序还具有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而这也就说明其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从大量的用户信息中有效挖掘出来,以此为群众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确保其在工作方向上是正确的,进而使传播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要想实现更好地传播,首先就要在思想理念上积极做出转变,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宽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从而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庆华.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12):184-186.

[2]尹寿松.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文化馆,2021(01):20-24.

[3]安楠.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J].文化月刊,2021(11):124-125.

[4]范建新.新时代提升群众文化传播效益的策略[J].办公室业务,2021(20):59-60.

[5]季振海.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价值分析和组织策略[J].现代企业,2021(10):142-143.

[6]钟爱瑾.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发展分析[J].艺术品鉴,2021(29):35-36.

[7]尹波.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分析[J].文化产业,2021(27):163-165.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第3篇

1.有利于分辨“策划事实”和“报道事实”的区别新闻的基本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做的报道。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新闻信息必须是发生的事实;第二,新闻信息要靠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来做报道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观也认为,新闻是先有事实,后有报道,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的策划,而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然而,不少新闻工作者在此问题上发生了认知的偏差,错误地将报道的策划当作是事实的策划。各大新闻媒体为了捕捉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引起社会的关注程度,不惜以策划虚假新闻的方式,令人震惊的新闻事件,近年来发生的“纸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毒后妈”等虚假新闻就是典型的代表。该虚假新闻的背后策划者,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策划出杜撰的虚假事件,虽然这些新闻媒体人员在社会上取得过短暂的曝光关注度,但是一旦谎言被戳穿,该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就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影响到正常状况下的新闻舆论秩序。所以,只有了解到新闻协同运作的负面影响才有利于策划事实和报道事实区别开来。

2.有利于避免策划活动陷入新闻炒作的境地所谓新闻炒作并不是对新闻虚假事实的刻意捏造,而是在真实新闻描述的基础上着眼于新闻“曝光”,通过抓住受众追求低级趣味的心理,对新奇的新闻事件进行夸大式包装,反复进行报道,把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掺杂进新闻事实中。新闻传播的策划活动本身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活动,特别是一个新闻事件经过了新闻工作者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之后,所获得的传播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相同的新闻事实,策划者只有理解了策划协同方式的消极影响,对客观新闻事实在认识上才会有着多角度、多方位的判断和思考,才能避免新闻传播策划活动走向“新闻炒作”的死胡同。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新闻传播策划运作机制正在变得精致和复杂化,其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竞争日趋残酷的新闻媒体行业里,谁的传播策划活动取得了成功,谁就在新闻媒介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二、新闻传播策划中协同运作方式所存在的负面影响

1.传播主体过度介入传播过程当中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是要保证传播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这也是新闻传播与普通的信息传播最大的不同之处。然而,随着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过度接入,使得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带有一些传播者主体的主观意识,传播的内容也失去了客观和真实效应。实际上,这也正是新闻内容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两者之间具有争议的地方。不少新闻策划的反对者都认为新闻策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给新闻传播活动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2.新闻传播活动从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形式为主在传播内容的策划、传播方式的策划、传播品牌的策划这三个层面协同运作的同时,它们也使得新闻传播活动逐渐从原本的表达内容转变为只重视形式。新闻媒体传播自始以来都是讲究报道的内容是否满足传播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是当传播策划活动进行到传播方式的策划、传播品牌策划的层面时,新闻的信息内容在新闻传播策划中的地位就有了明显的下降。新闻传播策划活动自此转向了以研究传播策略过程和媒介品牌营销的一种受者情感认同机制。这固然会对受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但是新闻传播的内容却显得极为空洞,容易滋生一些不良的新闻炒作事件。

3.新闻传播容易陷入以传者为中心的价值偏向新闻传播的策划活动无疑是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传播的效果实际上总是和传播主体的价值观立场联系在一起,即传播受众决定不了传播者站在何种角度去理解传播的真实效果以及传播者所站的角度立场是否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因此,这种以传播者为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立场所构成的逻辑结构往往带有一种相对片面化的传播效率,它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控制着传播受众对传播活动效果的全面理解。新闻传播策划活动也势必朝着传播主体的文化价值所偏向,一旦主体的价值受到消极的利用或操控,那么就会对传播活动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消除新闻传播策划活动协同运作方式的负面影响

新闻传播策划活动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操作层面。即传播内容的策划、传播方式的策划、传播品牌的策划。这三个层面在新闻传播策划诞生后的较长时期内,都处于简单化、零散化、孤立化的运作状态当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运作整体。在新闻媒介行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之下,那种简单零散化的策划运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闻传播策划活动的需要。传播内容的策划、传播方式的策划、传播品牌的策划三者之间也开始转化为协同运作的行为模式,对新闻传播策划活动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实现操作层面由零散简单化转变为协作系统化是消除新闻传播策划活动协同运作方式负面影响的主要方法。具体表现如下:

1.自发转变为自觉,浅层次过渡到深层次三个程度不同的操作层面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程度地促进和提高,是与人们对新闻传播策划运作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分不开的,其具体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为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由浅层次逐步过渡到深层次。众所周知,新闻传播策划的兴起主要来自新闻工作者对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不断追求,并且将取得传播效果的好坏作为评判新闻传播策划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准。在新闻传播策划活动的初级发展阶段,虽然人们能够通过新闻传播策划的运作过程来提升传播的接受效果,但是人们并不清楚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传播效果。另外,新闻传播策划活动在初级阶段主要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即对媒介信息内容的处理,主要是围绕新闻信息内容的重组来施行的选题策划过程。然而,受到传播真实性的要求和限定,新闻传播策划中的信息处理也不能为所欲为,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制造“假新闻”活动,必然要受到传播策划当中信息局限性的影响,新闻策划工作者很难对操作合理的临界点有一个准确程度的把握。另外,新闻媒体充当着社会信息内容传播的公共平台,一方面传播者希望将信息内容传递给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受众也希望获得信息内容的价值需求,其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实现价值诉求平衡的过程。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有时候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价值诉求并不总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并不总是受到接受者的欢迎。因此,新闻传播策划活动在整合信息内容时,并不能产生满足理想状态下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传播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实现多层面、多角度的纵深拓展就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策划活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2.发展媒介技术,重视营销植入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媒介理论观点:把媒介看作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即电视、报纸杂志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等,媒介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在当今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演变下,各类媒介形式都拥有着全新传播的可能性,由此就带来新闻传播活动运作模式的巨大改变。例如,在体育赛事当中,通过先进的卫星信号直播技术,使得电视媒介在传播效果上明显得到了改善,人们在接受直播信息时获得了更好的感官体验。传媒产业营销模式的植入则是与新闻传播策划活动的第三个层面——传播品牌的策划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任何商品要想在市场上获得价值,就必须要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要想打造品牌战略的目标,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顺利成章地成为一种营销化策略,实际上新闻品牌的打造也就是市场营销化战略贯彻应用到具体的传播策划活动中去。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第4篇

1、“花海迎宾”——第六届大型广场文艺展演

时间:2009年4月10-12日地点:人民广场

项目内容:此活动为牡丹花会重要内容之一,全市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登台亮相,时间三天,使牡丹花会的文化气氛更加浓烈,使菏泽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利用为出资单位冠名或承办、协办等方式,在现场作广告、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2、“花乡情韵”音乐会

时间:2009年4月

项目内容:邀请市领导以及菏泽各大厂商、社会各界人士观赏音乐会,演奏富有民族特色和菏泽地方色彩的音乐曲目。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冠名或承办、协办等方式,并在节目单上做广告、散发企事业单位宣传品,利用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业做形象宣传。

3、“军民情深”——拥军文艺晚会

时间:2009年7月底

项目内容:联合驻菏泽部队、公安民警和社会文艺团体共同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拥军爱民的热潮。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利用为出资单位冠名,在现场制作广告,通过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4、“巍巍中华”或“爱我中华”——菏泽市万人合唱大赛

时间:2009年8月

项目内容:由市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联合主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群众广泛参与的歌咏活动。歌颂美好生活,展现全市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信息,在比赛会场、艺术馆悬挂宣传条幅、牌匾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并邀请出资单位领导在颁奖仪式上讲话。

5、“庆国庆”文艺晚会

时间:2009年9月

项目内容:选拔全市优秀节目,在菏泽电视台演播大厅或中华影剧院举行盛大的国庆晚会。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合作及回报方式: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晚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6、“大地欢歌”——农民文化艺术节

时间:2009年9月

项目内容:我市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曲艺之乡、唢呐之乡、古筝之乡、杂技之乡,民间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采,为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提高我市经济文化声誉,汇集和发展我市民单位文化艺术,特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做形象宣传,并邀请出资单位领导在颁奖仪式上讲话、颁奖。

7、“夕阳风采”——第二届中老年文艺会演

时间:2009年10月

项目内容:举办全市中老年音乐、舞蹈、健美操、武术、曲艺、模特等形式的会演,评选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等。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演出信息,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做形象宣传。

8、全省民乐大赛

时间:2009年11月

项目内容:由省文化厅主办,市文化局等部门协办,全省各市组队参赛。

合作及回报方式:由企事业单位买断整个活动的冠名权或承办、协办等方式。可为企事业单位在现场和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做形象宣传。

9、菏泽市群英艺术团冠名

时间:全年

项目内容:菏泽市艺术馆所属“群英艺术团”,下设中老年和青少年合唱队、舞蹈队、秧歌队、民乐队、武术队等近40个,分布全市各社区、单位、学校等,是我市广场、舞台、电视文艺演出的骨干力量,常年演出,活动接连不断,影响较大。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以出资单位名称冠名,一切社会演出活动均以冠名出现,同时还可以为出资单位提供文艺演出方面的服务。

10、艺术策划、艺术服务

时间:全年

新闻媒体策划范文第5篇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电视作为传统传播媒体,其媒体优势何在,而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实现新闻创新是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目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能力。正如凤凰卫视原执行台长刘春强调,基于受众对新闻“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新闻信息需求,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性”是传统电视媒体战胜新媒体的重要策略。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制作、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的基础环节。因此,重视新闻报道的策划效果,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内容是当前电视媒体取得竞争优势,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是析事明理,见解独到。在各大传播媒体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新闻报道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是新闻传播制胜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追求时效性强的深度报道,以敏锐的嗅觉与视角从有限的新闻线索中捕捉可以做大做深的新闻素材,准确定位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立选题。并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析事明理、见解独到,不跟风,不炒作,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善于对“热”新闻做出“冷”思考,以独到的观点和深度的见解赢得受众产生广泛的社会共鸣,从而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二是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党的中心思想下,无论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还是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都开始用更多的笔触和篇幅、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去发现普通人群的新闻,传播真正体现民生,民意的新闻。而如何让传统电视媒体更具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呢?这就需要发挥新闻报道的深度策划作用。首先,在民生新闻选题内容上避免琐碎化、同质化、表象化,应从广泛的民生新闻素材中挖掘社会热点,紧扣能挑动受众社敏感神经的新闻题材,紧扣时展脉搏来创新新闻内容,从而增加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同感。其次,运用大范畴、小视角、深层次、谈看法等策划原则,做到宏观主题,微观着手;表达观点,平民立场。从而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提高报道效果。

三是关注受众情感,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信息量不断丰富、新闻传播终端日益广泛的今天,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关注受众情感,体现人文关怀正是吸引受众、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的重要策略。因此,在电视新闻策略中,应以人文关怀为中心选题,关注受众情感体验,做出更能激起观众情感涟漪和人性化的新闻节目。

二、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在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冲击的同时,其以电脑、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形式的技术特色也为电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电视媒体可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积极建设网络平台,多方位收集新闻线索,实现多元化的新闻素材获取渠道;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可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自己的官网及主流网站进行新闻推介和宣传,从而优化新闻推介策略。与此同时,电视媒体也可发挥新闻媒体的技术特色。例如,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等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而在创新新闻传播模式上,传统电视媒体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实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终端都可集成一个媒体,网络已经从单纯的连接访问工具发展为交互平台。传统电视媒体正是要借助这一格局,将新闻传播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扩大新闻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增加新闻传播平台,加强台网联动,如热线、节目网站、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IPTV、官方微博、论坛等多种媒介终端,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内容产品的多媒体化、多样化,全面覆盖新闻受众的年龄段,扩大收视范围,营造出大信息流、强舆论场的舆论空间,让受众从单纯的观看转向积极的讨论参与,从而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实现传播服务的交互化。服务是体现新闻传播媒介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电视新闻要提高传播效果,就应高度重视市场和受众需求,树立“大服务”意识,发挥新闻新媒体的交互性技术特色,积极构建个性化、对象化、延伸性的服务体系,实现新闻缠产品的服务增值。例如,借助新媒体技术构建电视互动频道或网络互动平台,可从满足受众服务需求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跨平台、多介质的全方位交互整合,受众将会从电视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从传播媒介上对新闻信息的主动选择。又如,从帮助受众解决问题出发,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受众交流平台,促使受众成为新闻信息的者。同时,在与受众的交流中,提升受众信息的深加工能力,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后续服务、N次服务,进而打造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交互为手段的一站式综合新闻传播服务模式,在提高新闻传播服务竞争力的同时,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三、尊重受众反馈,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反馈机制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目的的最终实现者,通过受众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反馈,其能动作用不仅可以突出受众对新闻内容需求特点,还能反映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议论或评价,从而促进媒体依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新闻内容及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对受众反馈的重视,受众反馈正逐渐从过去的个人化、被动性、偶然性逐步变为现象化、主动性和经常性,在体现新闻切实关注民情民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电视作为传统传播媒介,应进一步创新新闻传播效果反馈机制,利用现代化反馈技术平台。例如,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网络论坛或等提高反馈方式的便捷性、有效性,能够促使电视节目及时收到观众的反馈信息。同时,加强反馈信息工作制度化建设,建立社情民意信息选题策划、综合分析机制,尽快跟进受众需求优化新闻传播机制,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