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教室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见附表)。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通常会介绍一些数学趣闻以及数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当我问道,:“同学们知道陈景润么?”全班都知道他是位著名的数学家;再问:“那么,他有什么成就呢?”这时,有的说他证明了“1+1=2”,有的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接下来,又问“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1+1=2又是什么?”知道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而不知道的同学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迫切地期待着老师的答案。当老师详细介绍完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工作进展,最后指出“陈景润的结果仍然还是剩下最后的一步,未能圆满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而这个最后的工作,就等待着在座的各位去完成了。”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又大大提高了!又如,在“集合”一章的导入课上,我拿着准备划分学生喜好的苹果和梨走进教室时,全班都好奇地盯着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我身上、并期待着我的解释……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例如,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意,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掌握难度,因人而易、有针对性;一般使学生能够圆满回答,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不假思索的简单问答,以及借提问惩罚学生。

指定学生板演题目。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指定个别学生上台板演习题,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然后由老师评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对形式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规范的订正,一举多得。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应用幻灯、录象、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我校的公开课上,老师组织学生们通过辩论“曾国藩的功与过”学习历史知识;参观新都可口可乐工厂学习地理的工业布局;表演英语剧目《项链》练习口语;研究“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中曲线的对称美,等等。这样的课堂,连旁观者都兴致盎然,何况参与者──学生们呢!

总之,课堂学习管理得当,组织有力,为学生创造和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将促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书目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课堂情境项目;“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课程知识的获取途径可以分为“教”与“学”两个双向过程,其中的“教”带有更多的被动含义,而“学”则更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教”“学”是互动互促的两个环节,两者不可偏废。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特别是在导游、规划、酒店、礼仪等各个课程教学中更应强调师生的互动,而要达到互动融通则可以通过课堂情境项目训练和课外实践锻炼等具体方式实现这一目的。目前有相当多的学习特别注重课外实践锻炼,但对于课堂教学则关注较少,故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情境学习的“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的课堂模拟项目训练的设计与组织问题。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情境理论(SituativityTheory)和情境学习(Situatedlearning)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1,2]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情境学习理论的兴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形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创设了与其专业课目相应的教育方式,如在学校里设置作坊、厨房、温室、花园,把他们作为教室;在真实世界中进行角色扮演,如进行军事训练;开展实地考察旅行,如考古挖掘、在外国文化中进行参与性观察等;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工作培训;在体育、音乐、艺术表演的实际情境中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情境项目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情境学习理论实际上已经在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军事领域内的模拟仿真,就是在军事方面进行建模,然后利用仿真的技术进行模拟战局、战略、战术的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相关专业中广泛应用的沙盘模拟训练系统,更是将情境理论应用到了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目前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情境学习理论仅在导游课程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部分研究者还特别总结了该种方法的具体应用成果。[4,5]对于旅游规划课程而言,切实贯彻实施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情境项目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迫切需求,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十年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全国各层次旅游院校共招生28.9万人,其中本科层次招生达到53386人。然而,超大规模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却并没有被社会所认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各部门的头等大事。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本科层次)则几乎是为社会所抛弃,行业就业率仅为20%左右。我们不排除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许多企业或单位的管理者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不认可,从学生到职员要有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而这需要企业或单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培训教育。有鉴于此,高校必须重要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企业或单位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而努力工作。

(二)学生群体的锻炼需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途径

在大学期间,学生基本上是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成为数年大学生活的最全面的印象。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学校各社团或社会兼职工作,但大部分的事务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不能有效地推进专业学习,反而是将专业学习作为一种负累。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群体的专业锻炼需求。本人曾在课堂上询问全班学生,到过滕王阁景区的不到20%,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持有导游证而免费游玩的。许多学生都明确说如果老师或学校如能组织景区、宾馆、旅行社等实训活动,他们非常愿意参与。有据于此,许多学校也组织了较长时间的实习实训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院系、所有课程都能有时间进行课外集中式的实习实训活动,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学分制和二专制对课外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就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制度。为此,如能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有效地利用短短的课堂时间,将课程知识点与情境项目训练结合起来,相信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能力的充分展现,推动教师全面统筹的新方向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下,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也就不能去创新知识,更不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目前专职教师的能力总体上可以体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由于教师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某些学科专业方面的不同,教师能力往往有所倚重。但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我们现在则越来越强调双师型甚至是三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只能在课堂上站上45分钟,更重要的是在40分钟内能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科研成果转移传导到课堂上,并将在课堂上的新思考再次融入社会实践和科研探索。课堂情境的设置需要我们主动学习,特别是能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某些案例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完整地展示出来,而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更是对课堂组织和课外阅历的考验。

(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该从单一型走向多样化,要能在大学课堂上就初步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技巧。目前有关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都纷纷提出了多种改革举措,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企业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双体系”模式,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环四段五联动”模式,等等。有些高校还据此成功申报了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如天津商业大学的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湖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从目前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来看,实践教学都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课堂作为进入真正社会实践的起步环节,模拟项目教学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新发展的起始一环。

三、“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情境项目训练的设计与组织

“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知识体系。但胡海胜: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情境项目设计从目前来看,本门课程由于存在与其他课程内容相重复等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的热情不高,有一定的大学情绪。针对此类问题,本人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了课堂模拟项目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一)情境项目设计

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我们编排设计了一个综合测试项目、八个重点课堂情境项目,综合测试项目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校园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课堂情境项目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八个方面的情境式模拟项目,包括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营销策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可行性研究和景区门票管理。总体来看,在课程所有内容中,除概念体系、理论方法、研究回顾三部分不好直接设计与其相对应的项目外,在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功能分区、项目创意、景区管理等主体内容方面可以更好地设计相关的模拟项目,而这也正是本门课程最为核心的内容。除以上八个项目外,在课堂上我们还穿插了一些小的情境项目训练,如南昌市的主题口号、景区名称命名、旅游厕所智慧化设计等。

(二)情境项目组织

情境项目的组织过程遵循了提出问题—初步分析问题—重点分析问题—回顾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程序,具体组织过程见图1。作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时长是48课时,每周3节连续上课,主要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考虑到叙述的方便及针对性,我们以下午课程为讨论对象。由于是下午2点开始上课,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刚睡醒或者是会打瞌睡的同学。针对这种具体情况,我一般是在开课时就将模拟项目的要求告知同学,大约用时5分钟,以使同学们能进入模拟项目的环境中,而通过他们要具体去参与的方式,也可以激起他们的能动性而不致听课时毫无目标。在接下来的20分钟,我会快速地将本周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梳理一遍,其别是要强调与情境项目高度关联的某些知识要点。在第一节课下课后,可以通过走入学生之间与他们聊天的方式,获取他们对该情境项目的初步认知想法,也同时可以为接下来的具体安排予以重新考虑。在第二节课,我将根据情境项目的具体内容,安排个人思考和团体研讨两个环节,个人思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然后再随机组成由3-5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中继续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经过个人思考和团体研讨两个环节后,再用5分钟在纸上写下他们的具体构思。在剩下的15分钟,我会邀请若干团体上台汇报他们的构思,由师生共同点评,特别是要让其他团队成员来点评,激发相互间的创意思潮。如果15分钟还不够的话,一般会顺延到课间休息时间和第三节课的前30分钟左右。在第三节课的剩余10分钟内,我会再重新将第一节课所提的课程内容再度重点“回炉”,详细阐述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让有问题的同学提问并回答。在最后的5分钟内,我将总结该项目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三)情境项目考核

为提高学生参与情境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本门课程的考核体系也做了重大改革,由原来课程考试更改为课程综合测试,即原来的总成绩=最终考试成绩占比80%+平时成绩占比20%,更改为总成绩=课堂情境项目占比50%+综合测试项目占比30%+出勤效率占比10%+课外互动占比10%,重点突出课堂情境项目参与、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在每次课堂讨论过程中,均由教师和课程助手详细记录参与过程,实现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课堂情境项目训练是“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一次尝试,从目前进行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对旅游规划和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过,受制于教师水平以及课堂时间、教学设备等限制,该教学方法仍然要与课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如果能通过建立旅游景区实训实践基地,将课堂放在实景地教学,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胡海胜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关于“情境理论”与“九种情境化教学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3(9):24-29.

[2]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义,高芳.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J].教育探索,2010(6):88-89.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第3篇

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带有很大的差异。如就语文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违纪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种种创造性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其间,教师仍起主导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它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步调一致,听从指导,不得自行其是。这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所必须的。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因此,它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中心”主宰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上,都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彻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那么何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科学?还用担心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吗?另外,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序列性差,见效慢,所以特别强调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随时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进行调控。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①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②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③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⑤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又要弄清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管理中讲究因人而异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⑥以身作则。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以积极的正面事实和道理,以及模范行为教育学生。⑦创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精心优化教育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1.显性管理①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学生在做这做那,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而未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一般来说,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目标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也可以稍停片刻,接着低声讲话(施行低强度刺激),也会很快恢复教学秩序。再如,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语文,你在巡视中,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面上睡着了。怎么办?千万不可生气,更不可发作。要冷静分析:该生是因为病了服了什么药需要睡呢?还是因其父母吵架而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夜晚?或是开夜车耽误了时间?对此,讽刺控苦,甚至罚站或者赶出教室,这些办法都是愚蠢的,会使他心灵受到创伤。我们不妨客观地面对这种中性行为(不致影响他人学习),让他睡觉。一到下节课他就会好转并恢复活动,然后教师再另外抽时间问清情况,辅导他补上学习内容,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②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语文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

五种方式是:a.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b.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c.写一份说明书;d.写一份心理病历;e.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③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④分组约束。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可以按座位或男女混合。每组既有优生,又有中等生、后进生。组长可由优生、后进生、中等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成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⑤自我管理。当语文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语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听说读写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更加适合时代要求。2.隐性管理①以情唤情。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小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外,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绝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②轻敲响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③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后进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④动作指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语文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⑤环境熏陶。环境可以作用于无意识或者非理性的心理,进而孕育出某种倾向来。环境的影响是隐形的,却是有力的。它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容易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教师要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因为理想的社会心理,以外在的内在的组织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非强制性地规范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可以创造出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又以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班风、学风,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心理趋向。这种良性循环,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高效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课堂客观环境的培植。如教室的布置要注意颜色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自然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心理相容。教室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课桌课凳的美观排列不仅消除了“教学死角”,而且能够使全体学生处于教师视野之内,从客观上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此外,教师的服饰也是环境因素之一,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如浅色服饰给学生以亲切感,深色服饰给学生以庄重的“权威”感,艳色服饰则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一般说来,教师服饰应讲究朴素大方、整洁,既不土,又不洋,更不能穿奇装异服。衣服色调尽以淡雅、调合、鲜明为宜。如果穿西装,要尽量可能地系上领带,以显气度;如穿中山装,要尽量系好风纪扣,以显严谨。这些环境的熏陶,起到的课堂教学管理的约束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第4篇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有意抑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那么,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吧!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神奇教练米卢在备战十强赛时,让队员观看影碟《热血男儿》;临阵前又让队员反复欣赏精彩的射门镜头;还要求队员手拉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入场……“享受足球”的理念让队员们精神奋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从而一举冲进了世界杯决赛圈。可见,快乐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应然观照。学习着,就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直率、坦诚、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尽致的舒展。质疑问难,不妨舌战针锋;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广袤美丽,多姿多彩。既有黄山、漓江等山水风景的赏心悦目,又有《荔枝》《峨嵋道上》等生活故事的回味无穷;既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的荡气回肠,更有麻雀、老山羊等平凡生命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则更是一首灵动的小诗!纯真无邪的脸庞,灵气闪烁的眼睛,侧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绚丽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的手臂……即构成了那一首首或隽永、或诙谐、或深刻、或幼稚、或含蓄的小诗。

这样的儿童,这样的语文,构成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是天生的诗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世界,即充满儿童的感动,儿童的诠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梦想。让我们惬意地聆听一年级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小溪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瞧,多么富有才情诗意的语言,儿童的真、情、趣一览无余。这样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群情激奋,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儿时的天真:“我的妈妈是个女的。”“我家养的猪真笨!”……

语文课堂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驰骋。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是死板的,是做作的。只有飘逸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返朴归真,才能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

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的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于“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像,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让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将活力四射,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四、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日益喧嚣浮华,但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我们更需要、更渴望真实!航天英雄杨利伟用真实的回答捍卫了科学的神圣,道出了科学的真谛: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科学的追寻是沉着、理性、真实的默默坚守。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美仑美奂,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现在的语文课堂真的太完美了,完美得无懈可击,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示范”价值又何在呢?恐怕留给教师的只有深不可测的感慨和遥不可及的羡慕而已。语文课堂不是“时装秀”,虚假的课堂不仅没有看头,还误人子弟。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厌倦的叹息中,我们知道:他们累了!从他们强作欢颜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独立人格丧失了!他们选择了顺从、沉默以及“合作”。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或许,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真实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完美,而不真实的语文课堂永远都不可能走向完美。

卸下虚伪的面具吧!我们坚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走向真实的同时,必将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美丽!

快乐,让语文课堂走向幸福;

诗意,让语文课堂走向浪漫;

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第5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时,精彩有趣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根据所讲内容,设计好新课的导入。比如,教师可以用名人名言、名人趣事、科学见闻或者来自于生活的顺口溜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数学课原来也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圆》那一章时,问学生知不知道祖冲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示在历史课上学到过有关他的介绍。于是,我便趁机和学生讲了祖冲之的故事以及他为我国数学做出的贡献。学生听得很认真,带着对祖冲之的兴趣,开始了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曾经让学生剪纸,让学生准备一张纸,自己剪出梯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菱形等图形,并从直觉上判断出它们的边、高,从而熟练地掌握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计算。这样的开场白,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还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催化剂”。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途径

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还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被遗忘,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提问巧妙、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提问,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基础性,问题要偏容易些。这样,他们会获得一种成功感,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感觉,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尤其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提太难的问题,这样既浪费了课堂上的时间,还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提问的语气、方法和技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要多鼓励,千万不能惩罚或训斥,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搞好课堂

教学管理的重要条件人人都有表现欲,尤其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效果,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教师要精心安排和组织,比如,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和学习互助组等,争取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例如,我通常在讲了一个题型后,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出题,然后交换来做,看看谁出的题新颖准确,比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这样,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既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四、合理的评价是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有力保障

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评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很爱面子。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课堂教学评价也应有所改变,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评价学生时,既要注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再试一下,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已经不错了,再认真思考一下。”“你真棒!”这些语言的使用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