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国学校

英国学校

英国学校

英国学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英语;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79-02

一、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中的“中国英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据David Crystal (2001)统计,全世界有5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人口约4.5亿;6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人口约3.5亿;而在一些人口众多的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尼、巴西等,具有相当英语水平的人口达12至15亿。因此,世界上几乎1/3的人口掌握了英语,并且以英语为外语的人数超过了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人数。英语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地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影响。长期的影响使英语产生了变异,产生了各类“新英语”(new Englishes),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

在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已有上百年历程,其源头可追溯到18世纪的“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洋泾浜”英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混杂英语,是当时中英贸易往来的特定历史产物。自19世纪末开始,随着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以及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英语在中国逐步实现“非洋泾浜化”。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色彩的表达方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在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也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和汉语言表达渗透到英语中,如“typhoon(台风)”,“kungfu(功夫)”,“jiaozi(饺子)”,“guanxi(关系)”,“hukou(户口)”,“fenqing(愤青)”,“tuhao(土豪)”,“dama(大妈)”,“buzheteng(不折腾)”,“taikonaut(太空人)”。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3年,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GLM)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语中,来自汉语的借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信仁,2013)。

有关“中国英语”的大规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对于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许多学者承认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指出它是以标准/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英语变体,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汪榕培,1991;李文中,1993;高超,2006)。还有学者考查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从语音、词汇、句式、语篇层次对中国英语进行描述分析,证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汪榕培,1991;金惠康2004)。

二、从“中国英语”反思我国高校英语教学

从“中国英语”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英语是一个毋容置疑且被广泛认可的客观存在。那么,对高校英语教学而言,是否有必要将中国英语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呢?

有关“中国英语”的研究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就有学者反对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如邱立中、宁全新(2002)认为“中国英语不利于外语教学现状的改善,会进一步刺激中介语的流行与石化,影响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没有区分清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将两者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受汉语语言和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但是中国英语是能够被以英语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使用者所理解并认可的,它是中式英语发展的高级阶段,有别于英语学习过程中错误的中式英语。

另外,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英语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它的蓬勃发展也是大势所趋,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英语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相互依存和共生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加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强调英语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要重视英语双向文化交流的功能,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文秋芳,俞希,2003)。在这里,英语双向文化交流不仅包含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同时也包含我们本族语言和文化的输出。而中国英语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载体,无疑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我们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因素,这无论对于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介绍自身文化的能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还是对于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中国英语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还是跨文化双向交际的教育目标,都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英语及中国文化。然而,反观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过度强调美国英语、英国英语以及英美国家文化,忽视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的现象。笔者就此问题对本校100名英语专业学生和2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55%的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纯正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有60%的学生有刻意模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经历,更有高达7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学会纯正的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在对待中国英语的态度上,虽然大部分师生能认识到中国英语不能等同于中式英语,并肯定中国英语的价值,但是仍有23%的学生和10%的教师对中国英语持否定态度,另外还有20%的教师认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可有可无。

对中国英语的忽视或错误认识导致了教学实践中有关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传统的内容偏少。调查表明,73%的学生和75%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涉及中国英语的内容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我们自身的文化。笔者对相同的100名学生进行了一个测试,内容为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翻译成英文。结果表明,只有一半的学生能用英文正确地表述出“元宵节”、“清明节”,37%和30%的学生能写出“七夕节”和“重阳节”的英文,而能翻译出“压岁钱”、“年夜饭”、“拜年”的学生就更少了,只有20%、10%和寥寥的5%。

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要正视中国英语,树立对中国英语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那么,具体该如何做才能使中国英语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呢?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多开设一些包含中国英语的选修课。例如,大学英语可以开设英文版的中国文化选修课,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英语专业则可增设旅游英语之类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国内一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景点的英文介绍;另外,也可以借助学校的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科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我校的中医英语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中国英语的课程。

其次,在教材编写方面,我们应该适当引入中国作家、学者创作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小说、散文、杂文等各类英语作品,或者外国作家、记者创作的反映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状况的英语作品,以及国内外一流的翻译家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文版,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听力内容上,我们应适当引入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电视,或者国内媒体的英语广播,使学生多接触一些涉及中国英语的真实材料。

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讨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事件,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自身文化的能力;在课文练习里,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文化,对比中西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英语文化节等课外英语学习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使用中国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加深对中国英语的了解。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地提高,中国英语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加入中国英语相关内容,这是顺应时展、响应时代号召之举,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促进中国国际交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rystal 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高超.世界英语理论与中国英语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6,(4).

[3]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5]邱立中,宁全新.“中国英语”质疑――与杜瑞清、姜亚军先生商榷[J].外语教学,2002,(6).

[6]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外语学院学报,1991,(1).

[7]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8]信仁.“tuhao(土豪)”进入英语世界[N].光明日报,2013-12-28(12).

英国学校范文第2篇

在地下室里成长起来的学校

布莱顿大学的前身是布莱顿理工学院,这个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1992年,和英国许许多多的理工学院一样,布莱顿理工学院正式成为布莱顿大学,在其发展历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今的布莱顿大学有4个校区,6个学院,学生超过了2万多名,他们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莱顿大学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学术专业,包括建筑、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其中很多专业的教研实力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布莱顿大学副校长大卫・ 沃特森爵士介绍了布莱顿大学的历史:“布莱顿大学诞生于1992年,但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大学前身的起步阶段是在19世纪中期,也就是1859年,地点在皇家行宫厨房的地下室里。一开始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艺术和手工艺,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实力最强的艺术与建筑学院。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职业联邦学校,由几股力量合并而成,其中最强大的一方是技术与工程教育学院,就是成立于19世纪末期的布莱顿市立技术学院。还有一股力量就是位于海岸地区的在职教师培训学院,在20世纪初也开始加入到布莱顿大学中。”

沃特森认为,大学这些组成部分的发展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特别是当地政府的支持。

高质量课程为学校赢得了大笔助学金

据介绍,艺术与建筑学院是布莱顿大学最为著名的学院之一,其教学质量和研究实力在英国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艺术与建筑学院分为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与通讯学院和历史与评论研究学院等三大学院,包括建筑、艺术设计、服装、绘图以及室内设计等诸多专业。目前该学院有学生2300多人,有150多名教职员工。

建筑与艺术学院给学生提供国内外知名的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及时地让他们接触到世界各地最新的设计理念。学院分建筑及室内设计、服装及纺织品设计以及三维设计等专业,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将近800多名学生,其中约1/4是外国留学生。

建筑及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技能全面,专业能力强而受到普遍的赞誉,这里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创新能力而且还具有市场意识,能够了解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学院教学楼里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自己专用的工作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创作的作品。

学院的服装及纺织品设计专业和三维设计专业位于布莱顿大学的格兰德帕莱德校区,其艺术和设计专业被英国科学研究评估体系评为五星级。服装及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包括给学生提供一年的行业实习机会,学院会被定期邀请参加伦敦毕业生服装展示周,学院兼具专业水平和商业理念的高质量课程也为学院本身赢得了大笔的欧盟莱昂纳多助学金。

这所研究型大学在日益强大

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是管理及信息科学学院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迄今为止她在技术和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在这15年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从一个学院的小单位发展成为今天布莱顿大学颇有成就的研究中心,中心主要推广具有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帮助公司企业和社会社团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审视和完善人事资源政策,鼓励创新并协助其规划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策略。目前研究中心有20多位全职和兼职的研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此外还有数量不断增长的大学研究生也在这里从事研究的工作。

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有许多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工作的机构,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知识转化合作中心是一家由政府出资资助的合作研究机构,早在1975年它就推动技术转化与商业促进计划的实施,其目标就是为了让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公司企业,能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来解决重要的商业问题。

对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来说,教学质量的好坏仅仅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方面,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布莱顿大学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却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发展,不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套上,大学都致力于给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一流的条件,成为一所研究型的现代化大学是布莱顿大学矢志不渝的发展目标。

布莱顿大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影响力已经超出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在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这所大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所年轻的高等学府勇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多元的文化,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推动它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又为其走向世界开拓了光明的前景,这所大学正以其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成为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一员。

留学提示:

1、费用:对国际学生来说,申请本科课程每年的学费大约在7800-9120英镑左右,研究生课程每年的学费大约在8250-13150英镑左右,其中MBA约9500英镑。

依据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每名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各有差异,英国文化协会所做出的一个评估指南表明,居住在伦敦意外地区的国际学生每个月的生活消费在600英镑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基本的生活花费,比如住宿、书本费、餐饮费、交通费和各种帐单。

2、申请:申请布莱顿大学本科课程的申请者需要通过UCAS(英国高等院校申请服务办公室)进行申请,申请人可以从UCAS官方网站上获取申请表格。UCAS从每年的9月1日开始就接受申请者的申请表格,对国际学生来说申请的截止日期是来年的6月30号,对申请医学院的学生来说申请截止日期到来年的10月15日,但是大学建议申请人还是需要尽早进行申请。

对申请研究生课程的申请者来说,可以填写完申请表格寄到大学也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申请。申请资料的准备包括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格、两封推荐信、成绩单和英语语言证明等,申请者应当尽早地提交自己的申请。

3、语言:对母语是非英语的本科申请者来说,其英语语言水平应当达到以下要求:雅思依据不同专业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托福笔考成绩,对语言要求高的专业来说需要最低达到550分,TWE 5分;对其他专业来说最低520分,TWE 4分。机考成绩,对语言要求高的专业来说需要达到213分,其他190分。此外CPE成绩A-C,CAE成绩A-C,FCE成绩A-B,BEC成绩阶段3,GCSE成绩A-C等。

英国学校范文第3篇

英国“学院式”学校(Academy)是一种由中央政府(尤其是教育部)直接拨款,由赞助者创立并管理,并独立于地方教育权力机关(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控制之外的公立学校,与美国的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相似。“学院式”学校大多数为中等教育学校,也有少部分小学,主要为 11―16 岁儿童提供教育,部分学校提供 4 岁以上儿童教育。从 2000 年前国务大臣大卫布朗奇宣布城市学院学校计划(City Academies Programme )作为特色学校的补充项目提出,用以改变弱势群体地区的薄弱学校的面貌并提高此类学校学生的学业成就,到 2010 年特色学校计划停止、《学院学校法案2010》(The Academies Act 2010)通过,显示了学院学校在改进薄弱学校及增加学校多样性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最初的学院学校类型要么是一所失败学校,或几所失败学校转变成的学院学校,要么就是在弱势地区创立一所新的学院学校,而后来的转变模式针对的对象则是成功学校。“学院式”学校计划是一个持续的且不断完善的项目,截止到2016年3月已开办了 5170所,大大超过了原先的目标。

英国教育部长妮基摩根(Nicky Morgan)在为《卓越教育无处不在》白皮书写的序中提到,在2010年他们接手教育系统的时候,太多的学校是失败的,太多的学生是落后的,几乎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毕业时还不能很好的阅读、写字以及加减,而学校通过“学院化”能够有效改善其落后的情况。该白皮书向公众展示了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同时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计划,介绍了英格兰学校从2010年到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英格兰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即不同学校之间还是存在极大差距,优质教育尚未普及,而实现卓越教育无处不在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就是下放自,让所有学校都变成“学院式”学校。该白皮书指出了实现卓越教育无处不在这一目标的七大要素:教师、领导、学院导向体系、学校互助、世界领导课程、公平、资金。

一、教师

使用全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来代替原有的教师QTS(资格认证体系),并且强调高质量的ITT(教师职前教育)和CPD(持续专业发展体系)来自己培养高素养的教师,建立国家教学服务中心来保证招募和保持最好的教师,把好教师分配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同时提出了教师的升职路线:普通教师、中级领导、高级领导、学校领导、信托领导,这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优秀教师的保有量。

二、领导

在目前的英国教育系统中,只有3.2%的领导人来自黑人和少数民族,并且其中仅有37.1%是女性,要知道所有教师中女性占75.2%。他们旨在建立一种女性教育网,能够帮助女性更好地实现职业规划,更好地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将引进一个全新的国家教师服务系统,它能将精英教师以及来出的领导分配到最具挑战的地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学校导向体系

在学校之中,将学生和家长放在第一位,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运作而地方政府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无用武之地,他们的职能变为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校可以上,鼓舞家长和家庭,做一个实在的幕后工作者。

四、学校互助系统

学校互助系统旨在将所有的“学院式”学校组织起来,用发展好的学校来带动发展欠佳的学校,他们可以共用高质量的投资者,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让一个学校落后,让所有学校都能得到帮助。同时每个学生也有权力进入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政府需要确保在需要的地方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五、世界领导课程

让每个孩子无论地域及背景都能接受21世纪的教育,国家将继续改善基础课程,增加对教师的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将最近的改革纳入课程系统,包括更严格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s)和大学入学考试(Alevel),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世界领导课程体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个性化学习。

六、公平

学校将与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合作,确保检查公平,及时发现表现不佳的学校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些学校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教学质量减轻学校负担。将关注点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正实现无论地域、种族、背景都能接受卓越的教育。

七、资金

英国学校范文第4篇

【关键词】2008-2011;ICT;资助金;学校;分配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83―04

英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过去十年来增长迅速。1996-1997年间政府用于学校建设方面的投资不到7亿英镑,到2007-2008年度已增长为64亿英镑,2010-2011年度将增长至80亿英镑。具体到教育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自国家1998年起实施通过ICT促进学校教学与管理发展战略以来,英国政府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如1998-99年度政府对国家学习网络(National Grid for Learning )建设的投资为1.02亿英镑,到2006-2007年度已达到7.41亿英镑。2007年10月,英国教育大臣Jim Knight MP宣布,英国政府将在2008-2011三年间共投资219亿英镑用于学校校园以及ICT建设,这项投资将使英国境内数千所学校得以重建或改造,其中8.37亿将用于学校教育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以此推动英国政府的拥有世界级先进教育体系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1]这笔资金投入,将按照不同投资属性、通过不同项目经由英国地方政府发放到各个学校手中。

一 资金种类划分

英国国内用于支持教育发展的各种政府及民间投资项目繁多。2008-2011年度,英国的政府标准拨款项目共有学校发展资助(SDG)、少数民族成就资助(EMAG)、学校拓展资助(ESG)等九种。其中2007-2008年度可用于支持学校ICT发展的政府拨款项目有学校发展资助、下拨公式资金(DFC)、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NDIS)、电子学习积分(Elcs)以及学生计算机项目等。2008-2009年度经过重新整合,政府的ICT投资项目确立为学校发展资助、下拨公式资金以及利用技术资助(HTG)三项。

针对学校的技术发展与维护支出通常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性资产的资本性成本和用于支付当期费用的收入性成本两种的状况,自2008年4月起,英国政府将本国ICT资助项目相应划分为收益类资助与资本类资助两类。[2]如下表所示:

为规范资金使用,英国政府规定资本类资助金只能用于投资固定资产或长期性资产如ICT硬件设施设备的支出,需要当期支付的费用如技术支持服务、软件订阅等必须通过收益类资助金支付。受助学校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投资补助的不同属性、方向以及使用规定,避免违规使用,如学校的宽带费用、资源订阅费等就不能使用资本类资助金支付,必须在学校发展资助或其它收益类资助项目内开支。

二 投资项目介绍

1 下拨公式资金项目

下拨公式资金(DFC)是英国教育部用于国内公助学校校园建设、大型翻修与维护以及包括ICT在内的各种大型设施设备采购与更新的资本类资助项目。其中,ICT投资范围包括如电脑、交互式白板与投影仪、数字相机打印机等计算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与学习平台等方面的购置等。

2007-08年,英国平均每所项目小学获得DFC资助金约34250英镑,每所中学获得113000英镑。2008-2011三年英国DFC投资资金总额为28.42亿英镑,其中2008-09年9.9亿,2009-10年9.83亿,2010-11年9.59亿。[3]因为不是ICT专项资金,因此DFS在经英国各地方政府发放到学校时并未指定用于ICT的具体数目,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发展规划及具体情况灵活配置使用。为使投资更具倾向性与针对性,2008年起DFC资金分配将受助学校分为现代化学校和非现代化学校(现代化学校指校内80%或以上的建筑面积在近十年内已得到翻新或修缮的学校)两类以区别对待,如2008-2011年度两类学校及学生所获DFC资金额度分别如下:[4]

为避免重复投资,接受同类型资金资助如建设未来学校项目(BSF,英国政府2005―06年度投资30亿、2008-2011年度再投资93亿英镑用于分批改建或更新英国境内每所建设年限超过10―15年的中学的大型学校建设项目)投资的学校,将无权使用本资助金。

2 学校发展资助项目

新的学校发展资助项目(SDG)成立于2006年,它是由之前的英国学校发展资助、学校标准资助(SSG)等多项标准资助项目重新整合而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性收益类资助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学校各项包括ICT维护、教学服务、数字化资源持续订购、特殊教育需要、员工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等教学促进活动费用的支出。新的SDG每年投资总数是其原有各项资金上年度额度总和、加之每年随学生数增加而新增的额度汇合构成。如2004-05年SDG投资总数为6.47亿英镑,2005-2006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4%。资金划拨到地方政府时对具体用于ICT支持的数额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可根据自己优先发展需要调配使用,政府建议学校在使用时应就如何将之与下拨公式资金更好配合以达到最佳投资效益给予全盘考虑。

SDG特别关注于学校教职员工ICT能力发展培训以及学习平台建设方面的需要。以技术促进学习的一个关键是教职员工的ICT能力与自信,而学习平台的有效利用与发展对支持学校教学也非常重要,它能支持个性化学习、特别是能满足学习有困难者的特殊需求,因此学校及师生员工应全面了解掌握学习平台的功能、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以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方面的资源投入与人员培训费用都可由SDG资金支出。

英国地方政府在SDG资金分配时必须保证至少97.5%的资金划拨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保证学校所分配资金实际增长的基础上、经学校讨论通过后提留部分资金作为管理与技术支持费用。除非特别征得学校同意,管理提留费用一般不得超过2.5%。[5]

3 利用技术资助项目

利用技术资助(HTG)是英国教育部为更好适应政府于2005年所提出的利用技术改善教育及儿童服务的电子化发展策略(e-strategy)的需要、将原英国国家标准基金中的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电子学习积分两个投资项目进行重新包装后所设立的一项新的用于ICT支持的资本类资助项目。

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NDIS)是为英国学校提供并维护数字化基础设施以保障学习资源使用与管理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专项资金,其目标之一是确保2008春季前所有英国学生都拥有支持个人电子公文包的在线个人学习空间以及安全可靠的宽带服务接入。电子学习积分(eLCs)是英国政府为支持学校购买课程在线学习资源所设立的专项资金,英国政府2002-2008六年间共为学校投资5亿英镑电子学习计分用以购买经认证合格的数字化课程在线产品,在2008年的5000万英镑额度发出之后,项目资金全部发放完毕,截止2008年8月底,电子学习积分停止使用。此后英国学校用于购买数字资源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的费用将由新的利用技术资助金承担。

HTG是由英国教育与通信技术局(Becta)管理并经由教育部(DCSF)支付给地方政府至学校的。2008-2011年,HTG投资总额共6亿3950万英镑,其中2008-2009年2亿3750万英镑,2009-2010、2010-2011两财政年度各2亿零100万英镑。[6]相比2007-2008年度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电子学习积分两项资金共计9100万英镑的额度,新的HTG资金2008-2009年度的投资高达2.375亿英镑,提高幅度达150%。虽然具体到英国各地方及学校增长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但无疑其下一年度的ICT预算经费都会有大幅度提高。按照2008年6月Becta颁布的《学校及地方政府利用技术资金指导文件》[7]的解释说明,HTG优先支持:能适应特殊环境及需求的学校带宽的更新,确保学生在校内随时访问优质互联网服务及资源;ICT访问以及基于ICT的服务拓展;学习平台的正常运行,以帮助学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存取自己的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源,帮助教师更方便共享资源和观察学生进步;能更好利用、整合信息(如评价、出勤、行为表现、家长定期交流等)以支持学习的系统以及课堂学习技术(如交互式白板、data loggers等)范围内的投资。

HTG属于资本类资助金,只能用于ICT基础设施及设备、软件、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购置与更新等费用支出,不能用于相关ICT服务支持活动(如签约管理服务、聘请专家支持学习平台等)、年度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或软件订阅等收益类支出。资金将按季由英国教育部按照教育部标准基金分配办法(Standards Fund mechanism for distribution)发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可提留25%(或经学校讨论通过后更多于此)的配额用以支付为全体学校进行合作优价采购以及地区宽带协会或其认可的供应商所提供宽带的费用。具体发放到每所学校的资金额度是结合学校学生数、多元匮乏指数(Index of Multiple Deprivation)、人口稀疏度(Sparsity,即通过相对人口密度度量标准来识别不同的连通成本)等几种因素考量的。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HTG将逐步倾向于对社会剥夺(social deprivation)率较高地区学校的支持。分配公式中学生数、多元匮乏指数、人口稀疏度等三项指标中,多元匮乏指数比例会逐年提高,人口稀疏度比例会逐年降低。也就是说,在2008-2011三年中,人口稠密且多元匮乏指数较高的地区所获得的基金资助会不断提高,而人口稀疏地区资金可能会相对减少(如同巴金-达格南地区所获资金三年间将会有20%提升,而汉普郡会降低10%)。这种计算方式能够帮助缩减地区间学校及学生学业差距,避免乡村学校因为不断增长的带宽所带来的高成本而影响到不能继续和城市地区学校拥有同样的带宽水平。此外,2007-2008年英国政府还有一项为数7500万英镑的特别拨款根据人口稀疏度分配给地方政府,帮助边远农村地区更新、扩展学校宽带基础设施,适应新的技术资金分配原则。

三 投资指导建议

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在于教育领域实践与应用效果的广泛性、有效性以及发展前景正在为世人瞩目,通过ICT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及学生的潜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英国学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已拥有较为完善的ICT基础设施以及较为充足的资金资助支持,而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投资价值、通过最优价的ICT购入实现最有效的ICT投资战略,需要各学校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为此,Becta为英国学校提出了以下投资建议:

1 学校要在充分了解ICT潜能及其常规配置、管理方式的前提之下,发展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ICT策略,并对其管理政策与实践进行定期检查与更新。在此方面,Becta的自我评估体系(self-review framework)可用来帮助学校审核、评估与规划自己的ICT计划。

2 学校领导者应对于为学生及家长提供访问的各项关键议事日程安排保持关注并及时反馈,保证学校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来自非常规学习时间和地点的资源及学生数据访问。

3 学校应为学生、教师员工及家长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与体验,要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电子安全事务,确保青年人意识到网络所存在的潜在风险。

4 定期检查学校信息管理系统(MIS)及学习平台的配置及使用对改善学校效率与效益的有效性,及时向员工、学生及家长提供出正确信息反馈。

5 确保技术投资符合学校实际需要且物有所值。技术是一项战略性资产,如何让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潜力并获取最佳价值需要周密的规划及理性的协作。在此Becta可帮助英国学校及地方政府比较各供应商及其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为学校提供简便易行的、符合欧盟采购标准的ICT采购建议,并建议各学校通过集体合作采购获取较大利益,确保其ICT计划在准备、执行过程中考虑到所在环境的承受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量以积极应对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的问题。[7]

为更好帮助学校做好ICT投资规划、监控与评估,确保其ICT技术投资满足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Becta还开发了国家采购与标准框架及说明,帮助学校实现最优值采购,使其所购产品及服务能够适用而且满足可持续发展。

四 结束语

相对于教育投资大手笔的英国,我国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持续不足。根据国家权威部门《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统计情况公告》的数字,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比上年的7242.60亿元增长了16.24%,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一直未达到规划中的4%的水平。加之多年来我国教育经费90%出自地方财政、10%左右来自中央财政的结构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乡间、地区间、三级教育间投资差异过大、发展失衡的结果。直接导致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某些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甚至到可谓捉襟见肘的地步,教育技术发展资金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来得到一定好转。“十一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2006年我国教育经费为增长为9815.31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6348.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比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同时国家还推出了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各项政策与项目,其中一项重大的、针对ICT领域的投资项目,即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主持实施、自2003年起五年间投资总量超过111亿的中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2007年底已基本完成预期目标。2006年,我国教育行业ICT投资总规模为304.8亿元,2007年达336.7亿元左右。[8]“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明确发展规划,确立了完善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及数据库、搭建现代远程学习支撑服务平台、开发各级各类应用系统以创建面向用户的智能服务环境、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培训服务等多项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与发展任务,力争至2010年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9]

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逐渐重视及投资力度的逐年加大,教育相关部门如何对未来我国教育技术投资方向及方式做出科学与全面规划,如何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支持不同的国家教育技术优先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相对有限的资金投入逐渐建立完善自己的ICT系统体系、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促进功效,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教育研究及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本文中对英国政府2008-2011学校ICT投资在战略规划思路与投资指导意见方面所作的分析与介绍,能成为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在进行教育信息化投资战略规划与制定时的一个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 Teachernet .Capital Investment for Schools 2008-11. [DB/OL].

[2] WSGFL.ICT in Schools Funding2008/09 [DB/OL].

[3]Teachernet. Devolved Formula Capital Programme [DB/OL].

[4] NORFORL.Devolved formula capital faq[DB/OL].

[5]Becta. Learning, teaching and managing with ICT: Funding guidance for schools and local authorities 2007-08[DB/OL].

[6]Teachernet. Harnessing Technology Grant [DB/OL] .

[7]Becta Harnessing Technology Grant: Guidance to schools and local authorities [DB/OL].

英国学校范文第5篇

在教育发展史上,英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以一种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的,为此,许多人称英国的教育改革是十分保守的,其实英国教育的发展有如一条流动的河流,表面上平静流淌,底下却是波涛汹涌。近年来,英国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离婚率上升、吸毒等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急剧增加的状况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和教师,希望学校能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德育已经成为英国政府和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实施

1.课程实施在英国新出台的2000年国家课程目标中规定,国家课程的目标是:(1)促进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2)推动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3)发展技能(参见汪霞:《英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界定》,《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从中可以看出,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的首要目标,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第一,宗教教育。由于传统的宗教教育强调,要求学生接受宗教信条,它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面对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的状况,教师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的宗教教育能否扭转这种局面,英国民众普遍表示不信任。今天英国的文化不再是由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影响更大的是自由市场、工业和贸易的哲学,在人们对“德育世俗化”的呼吁声中,近些年来教会已经在某些问题和教义上做出修改以适应现代社会,宗教教育的重心也逐渐从着重“宗教”到着重“教育”。课堂讲授时以对社会生活中种种问题的讨论代替了以往的宗教教条问答,或通过丰富的宗教故事比喻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尽管不少人认为宗教教育已经无法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宗教教育的教师们也在担心宗教教育能否会被公民教育取而代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英国是一个宗教影响深远的国家,20世纪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使得英国民众更需要宗教的安慰,因此官方仍然把宗教教育作为今天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他们看来,可以通过宗教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的主要执行官员尼古拉斯•塔特(NicholasTate)就说:“没有宗教教育我们将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坎特伯雷大主教也说道:“自从启蒙运动起,人们就生活在对上帝的残余信仰之中,但是如果人们彻底离开了这些信仰,他们将发现,为人们应该行为找一个代替的基础是十分困难的”(JohnBeck,MoralityandCitizenshipinEducation,Cassell,1998,P57)。这就是宗教教育为什么在英国的课程中仍须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的实施源于国家与宗教分离的传统。随着英国“德育世俗化”的呼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许多学校开设了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则是将这两门课分开。个人与社会教育课在英国学校中通常每星期上1~2节课,课程内容大多涉及德育内容,其中有些带有争议性,并且极深地触及个人、宗教和文化信仰以及价值体系。个人与社会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关注在核心和基础学科中容易被忽视的领域,例如,犯罪和惩罚、对法律的理解、权利和责任、国际关系、当前事务、为将来作父母而准备的教育、社区学习和服务等等。个人与社会教育课程强调主动学习的技能,并使用讨论的方式学习,在个人经历与非个人内容之间,该课程为个人学习这些知识架起了一座桥梁。当然,这种机会并不是由个人与社会教育课程单独提供,但是在该课程中,这是主要的教学目的。在英国的学校中,大多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英国的健康教育有9个组成部分:物质的使用和误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健康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健康教育的环境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在每个阶段将给学生在每个领域(个人、团体和社会)发展理解力和技能的经验(JanetEdwardsandKenFogelman,DevelopingCitizenshipintheCurriculum,DavidFultonPublishers,1993,p30)。在英国2000年国家课程中,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被列为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要求是:5~7岁:学习怎样制定简单的目标,做出简单的选择来改善健康,注意安全,倾听他人说话,与他人玩耍和合作工作,尊重人们之间的异同,认识到恃强凌弱是错误的。7~11岁:学会认识成就与错误,制定个人目标,意识到不同类型的关系。了解锻炼和健康饮食的益处、哪些物品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和危险的。开发一些基本技能来对抗压力。知道基本紧急援救步骤、种族主义和恃强凌弱的后果,接近青春期带来的变化。11~14:学习怎样计划——对14岁时的学习做实际的选择,能管理个人钱财。了解与误食处方药相关的非法物品及其危害、基本事实和法规,避孕、艾滋病病毒、性传染和高风险的行为。实践对抗威胁自身安全和人类的压力的方法。知道基本紧急援救步骤及到哪里去寻求帮助。理解偏见、歧视和陈规的影响,以及怎样自信地挑战它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了解在家族关系中,婚姻的作用与重要性。明晰父母的责任与作用。14~16岁:学习在许多场合负责地介绍自己。了解与误食酒精和药物相关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健康危害、早期和怀孕,理解婚姻的本质和重要性是为了家庭生活和培养孩子。理解父母及其对家庭生活的价值、和平处理争议的方法。挑战犯罪行为,并积极提供和接受帮助(汪霞:《英国基础教育学科解析》,《学科教育》2000年第11期)。

第三,公民教育。1990年,两份文件的出台表明公民教育开始正式列入英国国家课程计划之中。英国前国家课程委员会的课程指导之三(CurriculumGuidance3)规定,公民教育作为5个交叉课程主题之一被正式纳入国家课程,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并理解公民的基本知识。公民教育包含的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多元社会,公民自身,家庭,民主、公民和法律,工作、就业和休闲,公共服务。其中还规定公民教育中的活动应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鼓励并建议他们发展对世界事务的关心及参与其中的欲望等(JanetEdwardsandKenFogelman,DevelopingCitizenshipintheCurriculum,DavidFultonPublishers,1993,P2)。第二份重要文件是国会下议院的题为《鼓励公民教育》(EncouragingCitizenship,1990)的报告,该报告强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确定公民学习应涉及“理解规则,获得知识,发展和训练技能,通过学校作为一个团体以及在广阔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经验学行为(同上,P3)。这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确立了公民教育在英国学校中的地位。1997年,新工党政府在其首份教育白皮书《追求更优质的学校》(ExcellenceinSchool)中做出加强学校中的公民教学和政治教育的决定。同年11月,时任国家教育与就业部部长的戴维•布鲁克特(DavidBlunkett)宣布成立学校公民教育与民主教学建议组(AdvisoryGrouponEducationforCitizenshipandtheTeachingofDemocracyinSchools)。该建议组成立的宗旨是:为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包括民主参与的特征与实践;作为公民应有的义务、责任和个人权利;团体活动中的个人和社会价值(DavidKerr,ChangingthePoliticalCulture,OxfordReviewofEducation,Vol.25,1~2,1999)。建议组就英国的公民教育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包括公民教育的内容、教学指导、目标等。2000年9月,新的中小学国家课程在英国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已正式作为英国中小学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要求5~16岁的学生发展以下技能:调查和批判性思维;讨论与辩论;商谈与调解;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该课程还规定自2002年9月起,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将成为11~16岁学生第3阶段和第4阶段的国家教学大纲基础课程。从此,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特定的课程在英国的中小学实施。第四,其他课程教育。英国的德育既体现在一些与此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如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当中,在其他一些课程中同样渗透着德育的内容。课程委员会的文件曾经指出:“应试图引导学校对于精神和道德发展的理解,并阐明这些标准并不仅仅是用于宗教教育和集会,而且还有课程的每一领域以及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NCC(April1993):SpiritualandMoralDevelopment:aDiscussionPaper,York:NCC,p2)。在1993年的讨论文件《精神和道德发展》中也说道“做出负责并且有理性的判断的能力,应当通过课程的所有学科加以发展⋯⋯道德问题将在如科学(涉及生活和死亡问题)、地理(环境问题)和历史(发展与忍耐)等学科中提出”(同上,P6)。2.集体礼拜集体礼拜和宗教教育被认为对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方面起很大作用。1996年的教育法继续要求所有学生每天都应参加集体礼拜活动,活动应全部或主要与基督教特征有关。集体礼拜用于加强国家课程或宗教教育的学习,但并不是用来作为宗教教育的代替品。集体礼拜一般都在学校举行,利用每天上课前的15~25分钟时间,将全校学生集中在一起。在同一学校经常会举行不同教派的集体礼拜活动,有些是由校长或教师带领,有些则由学生发动,包括唱赞美诗、做祷告或者是校长讲话、阅读圣经和其他宗教文学作品。有时集体礼拜活动则会围绕着“诚实”、“思考每一天”、“新学年,新开始”之类取自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集体礼拜通常经过仔细准备,由圣经故事或其他故事改编的剧本常被引入活动之中。音乐是大多数集体礼拜活动的重要特征,孩子们在各种乐器的伴奏(包括录音机播放音乐)下唱赞美诗。英国学校中的集体礼拜有时会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有争议的公共政策问题,有时也会牵涉到一些新闻中的敏感事件。但是,对于法令规定的集体礼拜活动,英国各界还存有不少疑问。

学校作为广阔的世俗社会的一部分,是否能够或者说是否应该让学生集中在一起参加集体礼拜?对于罗马天主教、英格兰教会或其他教会学校来说,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而对于大多数的地方教育当局或郡立学校来说,对集体礼拜的主张,甚至祈祷,都存有疑问。总的说来,随着宗教在英国影响力的下降,今天英国学校中的集体礼拜不像过去那样受重视,大多数学校的集体礼拜活动都是断断续续的。据统计,只有20%的中学仍在坚持每天的宗教集体礼拜活动(JohnBeck,MoralityandCitizenshipinEducation,Cassell,1998,p39)。3.社会活动英国学校的社会活动一般有两种,即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英国大多数的青少年会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例如:(1)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从1988年的1300人增加到1995年的15000人;(2)在申请参加社会服务志愿者组织的全天志愿工作的人当中,18岁以下者占60%;(3)绿色和平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从1987年的80000人增加到1995年的420000人;(4)一份来自英国志愿者中心1991年的报告显示,在1990年,有55%的18~24岁年青人参与到一些志愿行动中去;(5)国家青年机构的一份报告则表明,有许多年青人也参与了党派政治组织:1995年青年工党有28000位年青成员,青年保守党有20000位年青成员,自由则有5000名青年成员(DebiRoker,KatiePlayer&JohnColeman:YoungPeople’sVoluntaryandCampaigningActivitiesasSourcesofPoliticalEducation,OxfordReviewofEducation,Vol.25,No.1~2,199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国的青少年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率较高。通过这些社会活动,使在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需要,增加他们对于社会结构和进程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的个人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发展。

二、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从以上描述的情况看,英国学校德育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