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1篇

今年2月下旬开始,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牵头,组成了由省国土资源厅测绘行业管理处、省第二测绘院、省测绘科研所8人参加的地理信息产业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

调研组历时半年,辗转北京、浙江、江苏、河北和湖南省多个市县等地,行程万余公里,通过专题汇报、实地调研、网络查询、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5600字的《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背后,凝结了测绘地理信息专家、测绘管理层、企业家等数十专业人士的智慧。

企业:潜力巨大的下游产业链

3月19日,调研组来到第一站――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电软件园。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是从事科技型产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和运营的专业服务商。目前,园区已搭建起产业集聚、央企对接和协同创新3大产业服务平台,引进了以北斗导航与军民融合、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与工业软件、智慧产业与现代服务为产业方向的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产业集群式互动发展的格局。

调研组的目的是了解“北斗导航现状、LBS(基于位置服务)为主的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现状”,一共参观了湖南芯丰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长城信息和北云科技等3家重点企业。

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核心成员都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开发和应用方向都是基于北斗系统的定位、软件和设备终端等应用。

金勇章一边调研一边感叹:“.中电软件园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从园区的领导班子,再到力量的配备,都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完全可以做点对点的合作。”

因此,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希望“(湖南)省第二测绘院除了承担传统的工程测量外,还要大力推进遥感中低空。省测绘科研所要考虑整个北斗导航定位这块如何做大做强。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则要加快推进‘智慧长沙’的建设。”

因为“把北斗导航兼容问题解决了,才能形成产业链”。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三测绘院副院长汤仲安在考察后认为:“考虑到湖南省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湖南CORS)还不兼容北斗,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加快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我省北斗高精度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因为我省导航电子地图现势性严重不足,更新严重滞后,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移动位置服务带来不便。因此,推进面向北斗导航应用的地图数据中心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组成员之一、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副院长雷宇斌从事传统测绘多年,此次调研,对他来讲,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没想到北斗产业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超乎想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数是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一些大公司购得,没有和我们国土资源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连接起来。实际上,他们这样做,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地理信息下游产业链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潜力很大,我们已经有合作意向了。”

为进一步增进对北斗导航产业的了解,3月26日,调研组来到岳阳。去年10月19日,岳阳获得“北斗城市应用示范”称号,成为继广州、上海之后的第3个城市。

调研组主要考察了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在查看了北斗相关软硬件产品后,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北斗导航事业的信心。

事业:加快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

3月19日下午,调研组马不停蹄的赶往长沙县暮云经济开发区。此次调研的重点是探讨建设湖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可行性。

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湖北、浙江、山东等13个省份建立了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

实际上,暮云经济开发区曾经与湖南科技职院搞了产学研调研,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若要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问题。暮云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提出了“暮云经济开发区每年只有1000亩的储备用地,甚至去年只有300亩,可见是捉襟见肘”的困境。

但是,此地聚集了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探院、湖南省核工业303队等一大批从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事业单位,产学研力量雄厚。

金勇章在考察之后,认为“暮云经济开发区初具地理信息产业格局。更加坚定了在这里上打造高端战略性产业基地的信心,共同实现暮云经济开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他希望“尽快圈定(地理信息产业)园区范围,理清交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尽快提出产业发展的方向,向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相关报告。”

随后,调研组又远赴浙江、江苏、河北等省份专门考察了其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及产业园建设经验。

在最后形成的《报告》中,对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有延伸意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吸引和支持国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在产业园区和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地理信息产业园由所在市州或扩权县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申请,由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按照有关条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审批。”并提出“重点以长沙暮云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建立以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增值服务为特色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对于申请入园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优先安排用地。”

院校: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

4月11日,调研组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希望打造产学研聚集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利用其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研发优势,为湖南省地理信息事业输送相关人才,因为目前这方面“人才奇缺”,以此促进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4月17日,调研组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就学校的北斗应用技术研究情况、基于并行计算的大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iGIS)研发和市场化情况调研、学习。

5月5日,调研组带队再次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调研、讨论地理信息产业军民合作项目具体事宜

……

在国防科技大学,金勇章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强调了自主可控、自主创新”。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2篇

宫 鹏: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李朝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

陈建军: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7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如此紧锣密鼓地出台关于地理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意义何在?

宫 鹏:20年前,地理信息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如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部门;而现在,地理信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个人、货物等移动目标,和商店、工厂、机关、学校等固体目标而言,其位置信息都可以高效实时地收集、处理、存储和,这是2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有了这么多的数据,当然可以做各种分析,而数据种类越多、数量越大,能够做的分析应用就越多。

比如,我近年来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将地理信息与公众的健康,特别是传染病等进行关联分析,重点关注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并对其进行模拟。环境与健康逐步发展成一个依赖地理信息行业的新行业。

此外,越来越多基于个置的地理信息的产生,使得人们的社会需求与供给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原来需要到商场选购商品,现在可以从网上订购,供货也不再需要经过商店,而是直接从生产地按位置的地理信息发送到消费地。

地理信息及其支持的相关产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 刊:从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宫 鹏:随着定位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无线通讯能力的增强,定位已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技术。这些定位能力的结合,与人、物资的链接,就构成了人、群体、物资的时空分布,并可以实时用手机,储存并处理应用。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导 刊: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和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

宫 鹏:国家层面的《意见》里面很多内容都是粗线条、指导性的,未来还需要落实意见,拿出具体方案来。而在落实过程中,人才问题是重要的障碍。

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国外顶尖的计算机人才很少从事地理信息行业,这是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按照目前的教育专业设置和学科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程度,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我国不少高校的地理信息专业的教学中,“地理”知识缺乏,学生无法联系地理知识去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检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学过GIS课程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有关的GIS应用平台,造成他们到相关部门和公司参加工作时起步困难。

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没有清晰的可执行的数据政策。

导刊:您说的这些问题,如何破解?

宫鹏:中国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有可能发挥优势。只要在顶尖的计算机、通讯、自动化学科适当开设地理信息相关的课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一部分最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该行业,中国就有可能领先世界。

我赞成中国需要有保密政策,但需要清晰和可执行的保密政策,而不是笼统的、以推脱责任为由的保密政策。否则,我国巨大的地理信息科技产业投入所带来的海量的数据,可能被大大地浪费掉,从而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导刊:从您从事的行业看,您认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这些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陈建军:近年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引导、培育及统筹协调工作不够;第二,我省的地理信息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方面欠缺,主要依赖北京、武汉与广州的公司来技术服务;第三,我省的企业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与产业前景认识不足;第四,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与公司,以政府所办的事业单位偏多,而民营或股份制的公司较少,市场活跃度不够,市场活力没有得到激发。

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是高层次的人才资源缺乏,有少量的高层次人员在高校与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少;第二,缺乏有技术与有实力的龙头地理信息公司;第三,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中,我省大部分公司企业集中在数据获取与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与利润都比较低;第四,政府作为最大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拥有者,地理信息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的共享进展也不大。

李朝奎:规模不大,拳头产品不突出,项目的产业化及带动作用不明显、科技的引领作用没有凸显。

与北京、上海、武汉等比较,存在的差距:产业不集中且规模小,欠缺有影响力的项目及其显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觉得主要对策应该是,建立GIS产业园;发挥既有科研院所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的作用,开展产学研结合;发挥已经立项项目的应用效益。

导刊:如何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陈建军: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要从两个大方向发力:第一,要培育具有一定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公司,壮大市场与扩展服务面,服务好实体经济的生产与物流等,服务好以人为主体的流动与生活,同时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进一步优化服务生产与生活,例如我们的车载导航、手机地图与导航、运营车辆安装北斗系统等应用。第二,政府要不断丰富地理信息与深化各类应用。有许多需要是或必须由政府来管理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电力、城市管网与人防等基础设施的地理信息,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对现代城市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长沙的城市各类管线网的地理信息获取并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就需要投入几十亿元资金,可以带动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公司的发展。

李朝奎:地理信息是基础性信息资源,应用面广。我的看法是,一手抓应用技术的深度研究,一手抓地理信息的泛在应用:一方面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减少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收益的期望。

导刊:湖南省《意见》的出台将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建军:湖南的《意见》的出台将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地理信息企业与公司,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二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同时拓展与深化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类应用。

湖南的《意见》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我想在基于北斗产业发展将会非常迅速。特别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硬件装备与综合服务系统方面,湖南在技术研发、产品检测、高端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批从事北斗导航产业的企业正在湖南成长。既有国信军创、创越电子、湘邮科技、长城信息、航天环宇等带动,又有湖南芯丰微电子、湖南中本导航、深圳善领科技、湖南北云科技等生力军的加入。同时,启动湖南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包括邮政物流、工程机械、岳阳北斗城市应用3个子项目,预计装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终端10万台套。

李朝奎:其影响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明确的定位。二是明确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指向,三是确定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标准和依据。

导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对湖南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提供怎么样的支撑?

陈建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地理信息是最基础信息,对于政府、企业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服务面越来越广,应用度越来越深。由于原来主要靠政府提供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与规划,意义非常深远。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3篇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际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在国内,随着“十二五”规划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方政府、企业、个人都对该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我国迎来发展高峰期。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GNSS)、遥感(RS)等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以技术含量高、发展空间大、带动效应强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更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201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增长率超过20%,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将达到22.4%。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人此前预测,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大部分居民是新一代电子地图的消费者,同时也可以是电子地图信息的提供者。如果能通过合理的规划方式,使得消费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地理信息,对于减少行业成本,提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影响电子地图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包括:如何将消费者的兴趣吸引到参与地图制作中来?应该赋予他们多大的权限来修改地图?

遥感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先进的遥感技术与电脑科学网络的集合大大推动了科学家们对地球的观测水平。目前遥感技术不仅能满足对环境的可见光部分的探测需求,还能满足对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含量等科学数据探测的需求。

将来遥感的探测数据将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之中,使地球环境的变化实时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遥感技术应用的未来在于为从业人员提供各式各样的、数据量足够多的、分辨率足够高的卫星图片,同时也依赖于更快速地提供基于这些数据的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可以预见,GPS手机服务将凭借它便捷的使用方式、接近于零的使用成本、快速而准确的定位,以及导航等功能,继续迅猛发展。谷歌地图对英国各个主要城市的公交车达到时间都能提供准确的计算,误差基本都在一分钟之内,方便了用户的出行。在未来,基于GPS的服务将会层出不穷,这必将扩大手机GPS服务的市场份额。

当前,互联网地图、手机地图、基于各种终端的LBS应用、地理信息云等新领域的拓展,都是地理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果。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无线传感器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提升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快速传输和综合处理能力,提升地理信息服务效能,甚至将改变地理信息的应用方式,推动地理信息市场的发展。

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将北斗产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予以积极推进。同时,北斗的应用示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交通运输部通过“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已经在9省市近10万重点运输车辆上开展北斗应用示范。而在民用领域,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导航仪已经陆续出现在市场上。随着北斗在行业与民用领域的产业化不断取得进展,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4篇

然而,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何时能用上中国版的GoogleMap不仅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国家必须要占领的“技术高地”。

漂亮数字下的“尴尬”

美国航宇局(NASA)曾预言,地理信息技术将比个人电脑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但测绘卫星的诞生则显得有些姗姗来迟。然而,测绘卫星应用的市场拓展却走在了前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欧美测绘卫星的陆续上天,中国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那时,很多政府机构咨询是否能够借助卫星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四维)由此应运而生,并拉动了中国地理信息服务产业链。

目前,中国四维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一家专门从事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可以说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

仅从商业角度而言,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该产业2010年全球产值为44亿美元,其在过去8年的平均增长率,北美为11%,亚太地区为8.7%,欧洲为7.9%。即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时,全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依然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在中国,该产业多年来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卫星资源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资源相对短缺,基本依靠国外测绘卫星的数据来满足本国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严重滞后。抛开战略安全角度不谈,仅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无疑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中国四维副总经理曹天景告诉记者,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和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中地理信息资源的获取困难是遏制该产业发展的一个“命脉”。

打破僵局的“试金石”

相比国外同行,我国的测绘卫星发展显得步履蹒跚。世界各国近年来发射的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大多具备测绘能力,而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可广泛应用于全球立体成像、DEM生产、重力场模型和大地水准面等领域。近十年来,美国的高分辨率卫星连续发射,仅在商业应用方面,在轨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已经达到6颗,并且还在不断发射。目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多颗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的卫星数据在全球遥感数据应用领域大力推广商业应用服务。

“资源三号卫星是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的‘试金石’,也是我们迈出追赶步伐的开始。”中国四维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在地理信息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资源三号”一诞生就面临与世界劲旅同台竞争的现实。

“资源三号”的发射仅仅是一个开始,单靠一颗卫星的运行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今后要大力发展后续卫星及其他高分辨率卫星的研制,以保持其系列的连续性、延续性以及数据的稳定性。民用测绘卫星及应用也将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国产测绘卫星发展只有步入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才是正途。资源三号卫星的运行到底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仍难以估计。事实上,空间观测系统纯粹依靠专业遥感市场的收入实现商业化是比较困难的。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行费用巨大,短期内难以靠销售遥感图像的收入加以弥补。另外,遥感数据有特殊的社会性和公用性,其价值很难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尽管如此,其商业前景却不容小觑。据有关专家分析,若能改进图像质量和传送时间,可使遥感服务数据的销量每年增加20%~25%。

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

关于智慧地球的概念,最早于2009年被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所提出,目的是为了大力倡导新时代下的政府扩大对城市智能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更好地推进现代城市与时俱进的综合发展。同年,总理也以“科技引领发展”为题进行了讲话,提出了发展物联网、传感网等关键技术的重要意义,促进着后IP时代技术的全面发展[1]。由此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信息网络推动产业升级的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因此而被确定,即不断朝向信息化社会迈进。并且该技术已经被嵌入到了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当中。测绘地理信息学在此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新使命,如何抓住时代契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了该领域专家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智慧地球概述

关于智慧地球的概念,目前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主要是依靠数字地球所推动的,并在此过程中同云计算与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而生成的新时代产物。智慧地球的基础就是数字地球,通过数字化方式将海量数据整合并集中,经由云计算处理之后达到对多种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由此构成了智慧地球的必要条件[2]。而研究数字地球的发展成果已经不能看出其当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包括经济、交通、能源、资源、文化等等领域在内都已经普及了数字化应用。智慧地球就是在这样的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拓展服务水平,以达到对城市各项资源的精确调节与对海量数据的可伸缩处理。

二、智慧地球时代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撑

(一)数字技术

数字地球的概念起源于1998年,由美国的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提出,当时数字地球的概念被定义为是由数字化所覆盖的地球场景,将所有零散信息采用地理坐标进行联接,以此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技术的辅助来实现对各类资源信息关系的深入挖掘,也就是基于智慧地球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技术”[3]。

关于数字技术对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撑,本文将其总结为如下几方面:第一,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已经由数字化的推动实现了从传统人工测量到星载、机载全球定位遥感平台测量模式的过渡;第二,全球经济的发展引领着各个行业领域的进步,地球数据容量飞速增大,如此海量空间数据的调度与管理,亦能够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来高效实现;第三,传统的二维地形图也“升级”为三维数字化,人类对城市空间信息的描述水平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第四,正是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为现代用户提供了基于影像模型所呈现的立体正射影像与实景影像的还原,有利于用户资源采集的高效性;第五,就是利用计算机实现的互联网于社会当中的普及应用。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兴起于1999年,起先被定义为是传感网。该技术就是通过射频技术、红外感应、定位技术、激光扫描等传感设备来将物品与互联网联接,以此来实现对产品的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与管理。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对于人机交互优势作用的发挥,能够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

(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对传统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突破,其优势在于能够脱离计算机硬件的束缚,实现利用互联网进行计算的新模式,也就是可以在空间信息处理领域环境中实现对各种复杂信息的分析处理与资源共享,对于计算机资源潜力的最大化释放创设了可靠的环境保障。

三、智慧地球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空间信息采集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是智慧地球时代进步的必须机制,由此为测绘地理信息学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便可想而知。

(一)云定位

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被普及应用,但不同程度误差的存在,也使得相当一部分要求较高的用户需求无法被保证。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决定了云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使用户位置的精度误差缩小至亚米级。

(二)云感应

云计算的优势已经无需赘述,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功能,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复杂信息的处理,因此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功能的优势用于对复杂空间信息的分析,通过遥感技术来运用云感应来实现对所需数据的采集,并测算遥感影像的集体分类。

(三)物联网、视频与GIS的融合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的动态监测领域当中能够实现对空间信息的高效采集与处理,比如交通、土地、市政、建筑等等。在视频传感器的辅助作用下,能够第一时间实现场景动态影像的还原,并在接入GIS平台之后实现精准的定位,能够为所有事务的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决策依据。

(四)空间数据的挖掘

静态和动态的信息数据采集已经于当前被实现,智慧时代对测绘地理信息学的进一步要求就是继续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对重点空间区域的精准监控来为一些特殊场所的安全提供保障。

(五)地下空间的定位导航

地下空间无法被卫星信号所覆盖,而利用传感器与地面信号的联接则能够实现定位,因此也就为导航方式的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现代智能手机当中传感器的应用也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对地点定位以及声音影响等的采集。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地球的全面发展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能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地理信息的精准测绘,为大众提供诸多智能化服务。因此,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应当更好地把握住时代所给予的技术资源,促进产业的与时俱进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朋德.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支撑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测绘地理信息,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