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 国外发达经验

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3.6万亿元,增长3.1%。另一方面,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虽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但明显低于社会物流总额、GDP增速。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农产品物流方面,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而言仍十分落后,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借鉴国外成熟和先进的经验,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建设提供些许启示。

一、国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特点

美国己经建立了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市场主体的先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冷链物流包括预冷在内的各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一体化程度高。美国的农产品大多由大农场主规模化生产,收获后的产品可以经过冷藏技术保存后直接卖给批发商或者自己销售,然后农产品再经过冷藏车等运输配送到各个销售末端,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一体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物流的费用。

加拿大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既有产地冷链加工企业模式:以国家铁路公司(CCM和最大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也有批发市场与冷链配送中心模式:由北美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OFTB与最大配送中心Sobeys组成;还有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如Thomson Group独立运作等。这些多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互相之间高效结合给农产品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了提速。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主要批发市场为主,以“直买所”等形式为辅的冷链物流模式,日本和我国一样,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r产品的流通基本会通过两个以上的批发市场,使得流通成本增加。但在日本,最主要的产地供货组织是农协,农协将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冷藏后再规模化销售,提高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并使中间环节降低大大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

二、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比较

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对其他物流而言算的上是一个完备的低温保持工程,具有多个环节,确保各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是整个低温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表1给出了国内外冷链物流主要衡量指标比较:

首先从农产品预冷保鲜环节来说,国外先进国家通常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不到30%,如果当季果蔬没有产地收货商及时收购,大量果蔬因为没有预冷就会烂在田间地头,造成严重的损耗。

从冷藏运输的装备上来看,中国目前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大部分为改装且冷冻机质量相对较低,而易腐物品装卸也不是在规范性的冷链环节中操作,即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些冷藏保温车的人均占有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鲜需求;而铁路运输方面,由于铁路资源的限制,要优先满足大量民生物资运输的铁路,无法协同配合公路冷链运输,效率无法提升。

从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来看,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冷链物流管理规章制度,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物流企业,其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我国目前能独立开展预冷、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比较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冷链流通率仅为5%。

从冷链物流流通环节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走上市民餐桌,流通环节往往大于或等于5个,每一个环节至少加价5%~10%:产地收货商集配―集散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销地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进行资源整合,这些环节没有办法进行精简,最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大大增加。美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渠道短、环节少,服务机构健全,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只需经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3个环节。由于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化程度高,且绝大部分农产品由企业化经营的少数大农场生产,供应给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这使得美国农产品的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从而使流通的成木大大降低。

最后从冷藏链管理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适应各冷藏品特点的高效冷藏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服务完善;而我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占有率不到20%。另外,出于成本和质量考虑,大部分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零售商自己解决,变相阻碍了第三方专业物流

三、来自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启示

总体来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流通模式影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共同特点就是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约经营,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要加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我们需要加强以下方面:

(一)大力加强冷链物流技术应用

发展用于产地的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日间热,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延长了保鲜期;发展并大量运用RFID技术,实时对各类生鲜农产品进行动态监控,将需求信息和经营网点信息进行整合,实时进行运力分配,确保物流信息传递畅通无阻;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和气调储藏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

(二)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转型升级

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物流服务。大力发展铁路、水运冷链物流,降低整个冷链物流综合运输成本。通过创新驱动、整合物流数据资源,运用全网采购、调度、监控服务,有效减少资源错配及无效运行,提供精益、精准、精细的创新物流服务。

(三)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衔接配套

生鲜农产品的预冷、低温加工、低温存储及运输、低温装卸、低温查验及销售都需要专门的设施,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要为农产品提供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就需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分布布局,全面规划农产品冷链设施格局。

(四)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及技术标准化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冷链发展,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冷链物流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能有效保障农产品在整个冷链运输中的质量安全。而我国则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冷链物流市场的运作,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无章可循,大大延缓了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鸣.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比与借鉴[J].中国农村科技,2013.

[2]张洁.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供配技术[J].世界农业,2016.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教育国内外农业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一、研究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立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业自身具有传承文化、生态修复及促进生活的功能。重视农业及农业发展首先就要重视农业教育,农业教育是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对农业的认识,增强农业发展能力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农业教育的对象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农业教育的功能是有利于社会关注农业,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的氛围;有利于农业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力的提高,科技的普及,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自古以来即为农业大国,但是一直以来农业均处于弱势地位,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没有正确地理解农业教育,没有认识农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农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农业只有在全社会的扶持下才能取得长足而稳健的进展,而农业教育只有真正地面向全社会,在全社会中形成保护农业、扶持农业及热爱农业的氛围,才能实现农业的稳固发展。本文将在介绍分析国外农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教育的现状,对我国农业教育进行思考并对提出相应的对策,希冀可以改善并发展我国农业教育,进而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农业教育现状

(一)国外农业教育现状

1、美国的农业教育

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美国十分重视农业,重视发展农业教育。从90年代美国就提出农业教育改革的战略计划,提出7个目标,其中第二点明确提出要向全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指出农业教育对象不能只限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人员,从90年代初就开展了一项从小学开始进行农业知识教育的活动,农业和自然资源归为同一类,从小学就开始了农业与资源环境的教育。

美国的农业教育从小抓起,在观念上给予农业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美国农业教育对社会大众进行推广传播。美国向农村妇女开展家政服务,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家庭示范和家务咨询等,帮助农村妇女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此项家政服务计划同样适合于城市妇女,通过此项计划使得人们提高生活水平。

2、日本的农业教育

日本历来很重视农业教育,日本把发展农业教育作为振兴农村和农业、挽回农业经济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日本实行9年义务教育,在这一阶段,学生们要学习初步的农业知识。日本的农业教育不仅是从国民教育意识中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更是从立法中对农业教育进行法律保护,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的现状。

日本率先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认为农业除了满足人类的食品功能以外,还肩负着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功能,并将农业多功能性作为新《农业基本法》的基石。日本为了发展稻米生产而进行的国土改造,日本国旗的底色(白色)就是稻米颜色的象征,反映了稻米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国内农业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对农业教育本身定义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农业教育的对象、内容及途径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目前的农业教育研究的片面性较为严重。农业教育的定义:农业教育是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对农业的认识,增强农业发展能力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1、农业教育对象指向具有片面性

农业是面向全民的,基于农业教育与农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农业教育要想达到其自身的目的,那么农业教育的对象也只能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

我国农业教育的对象指向大多具有片面性,常见的大概有几种:农民教育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体系或三个网络,一是正规农业教育体系,二是由覆盖全国各地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农民教育体系,这是一种以推广为宗旨的推广教育。

2、农业教育内容上的狭隘界定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均将农业教育的内容狭隘地界定为农业科技教育、农业技术传播或农业知识的普及,忽视了农业教育对人们身心培养的作用,忽视了农业与人的结合,只有在人们充分认识农业,了解农业,对农业具有渴求时,农业的科学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国内的众多关于农业教育的研究内容大多是关于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或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由此可见,现行的关于农业教育的看法集中地将农业教育内容的范围缩小,这将导致人们在进行农业教育实践时,不能掌握农业教育本质。农业教育的内容应主要围绕提高社会全体成员对农业功能的认识,增强农业发展能力,不仅是技术发展,更是依赖全社会提升农业价值功能的认识。

3、农业教育途径上的缺失

农业教育途径是指农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及教学体系之外的农业教育。我国目前忽视了中小学的农业教育,这方面的缺失,将对整个农业教育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能从小培养国民亲近农业的思想。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农业知识的科目仅仅是地理,而且仅就农作物进行讲解,这种讲解模式没有实践加以辅助,不能达到农业教育的目的。

在农业教育教学体系中,不仅是中小学农业教育的缺失,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外,如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也没有能进行有效地农业教育的团体及组织,使得社会中大多数非农业生产相关人员与农业脱节,这种情况的产生,正是农业教育途径上的缺失造成的。

三、我国农业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农业教育现状的解析,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针对我国目前农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希冀可以改善我国农业教育现状,发展农业教育,实现农业教育目标,并以农业教育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提升农业地位,体现农业功能,实现农业价值,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

(一)正确定位农业教育

解决农业教育问题,应优先从思想价值观上扭转对农业教育的认识,目前国际上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基本上已经确立了正确农业教育思想,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连基本的农业教育的定义都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我国仍处于农业教育摸索阶段,没有掌握农业教育的本质核心。明确农业教育的对象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农业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关注农业,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的氛围;促进农业功能的全面发挥;实现农业发展能力的提高,科技的普及,保障粮食安全。

改变现行对农业教育的认识,正确定位农业教育,接受农业教育的本质含义,理解农业教育,明确农业教育的对象,理清农业教育的目的,从思想上树立全新的农业教育,要颠覆原有的农业教育观念,从农业的本质,农业教育的本质出发确立新的农业教育观念。

(二)完善农业教育途径

农业教育途径包括农业教育教学体系及家庭、社会的农业教育,以下将从这两方面对我国农业教育问题提出对策。

1、农业教育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过于侧重中高等农业教育及职业农业教育,而国外在具有中高等农业教育及职业农业教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小学农业知识的灌输,并且在教育法中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应加强中小学的农业教育工作,首先要在法律上保障农业教育的实施,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充分体现农业教育的重要性,要将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儿童从小就接触农业,养成热爱农业,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性,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全社会中形成扶持农业的氛围。

2、家庭、社会的农业教育

我国农业教育途径上的缺失不仅表现在教学体系之内,同时体现在教学体系之外。国外的农业不仅仅是局限于教学体系中,同时也十分重视动用社会力量来完善农业教育,弥补农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单一性。我国在家庭、社会的农业教育体系上尚属空白,没有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国才应积极办立这种组织机构,实现社会全面多角度地农业教育。这种组织形式的宗旨并不侧重于农业知识技术的传播,而是着重解决人与农业的关系问题,着重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农业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 农业 电子商务 现状 对策

一、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概念

城市农业电子商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商务手段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直接与城市农副产品交易连为一体,以实现城市农副产品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

二、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对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优化结构,促进农业发展转型。

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的成本(如物流成本,中间商成本),提高收益。

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实现业务扩展。

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

(二)对电子商务的意义

将电子商务引入农村,可增大互联网的普及范围,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

扩大我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有利于发掘电子商务人才,弥补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缺陷。

(三)对城市的意义

有利于规范城市农产品交易市场,推出农产品交易市场新准则。

便利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减轻生活负担,减少日常生活成本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对网上交易的企业进行审核,建立评价体系,可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假冒伪劣产品。

三、当前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 b2c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所占份额很少

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一直备受关注。截止2010年底,我国涉及农业的网站达到两万家。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已出现许多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如:中国农产品销售网,中国农产品交易网,乐农网,阿里巴巴专业农产品交易平台,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网上经营的范围也由最初的粮食,化肥,扩展到牛羊肉,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鲜果等。但是他们普遍都是b2b的交易平台,涉及到b2c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还较少且影响力不够。

(二)农业信息化滞后,网站信息动态性针对性不强,未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

首先,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收集没有形成整套的规范流程,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负责专门的信息收集,信息资源极其匮乏,导致商家和消费者接收的信息较为零散而且时间不一致。

从而间接导致大多数网站的内容以生产信息,实用信息为主,而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和农村经济信息偏少,缺乏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贮存,加工的动态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等。

(三)网站的市场认可度较低

这更多体现在网站的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市民虽然认为亲自去农产品交易市场购买农产品很麻烦,但也不愿意在网上购买。在对城市网民的调查中发现,75%的人群不了解或者不看好农产品线上零售。

(四)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靠广大农民同胞,但我国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普遍较低,且大多数年轻农民都在城市务工,而留守人员普遍年长,教育程度很低,现有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不健全的政策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扶植类政策还比较少,且我国目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和规划。

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分析

争对我国城市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对策:

政府角度:

(一)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经营者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加快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的要靠政府的引导。政府要适度出台各类有利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对城市农业电子商务进行投资建设,鼓励,组织,建立农产品的专门网站,引导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二)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开发和整合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协作机制,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等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兴趣并传授其操作技能,培养更多适合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网站角度:

(四)加强网站资源收集,分析,管理。

相关农业电子商务网站要重视整合网站资源,建立相关部门体系,及时更新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将网站的资源与客户服务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增值效应。

(五)扩大网站的宣传力度。

从事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各网站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城市农产品交易发展现状,了解目标客户的购买习惯,购买心理和购买偏好,在对市场详尽的分析之上,确定网站发展方向,不遗余力扩大网站宣传力度。

五、结束语

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城市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发展,要结合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不断改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

相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靖边县 农机培训 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217-01

关于农机培训工作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它本身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近些年来,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追求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作,这样一来,就为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一、我县农机培训工作的目标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偏西,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关于这一区域农业的开发和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想要从根本上完善现有的农机工作,进行好相应的培训,就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好战略目标的定位,当前的相关的培训内容比较杂,缺乏一个明确的体系和模式,所以参与培训的人员抓不到中心思想和关键所在,因而就缺乏核心竞争力。相比于我国,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比较繁荣,并且拥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北美地区,其大型机械化生产已经日益成熟。也就是说,随着现代农业领域的不断革新发展,农业机械化理应受到重视,要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靖边县其他领域的建设和完善。

二、我县农机培训工作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尽管得到了国家在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和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农机培训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状况更是差强人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这一领域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也逐渐走向先进化,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我县属于我国重点农业发展区域,其地位自然是不容小觑。我国在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农业的发展更加国际化,我国的农机培训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我所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人才务必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与此同时,还要对国内外农业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目前,就我县的现有状况来看,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当中并没有强调机械设备与农业本身的重要联系所在,这就使得培训工作在视野上面受到局限,思维得不到拓展,大大束缚了其发展能力。

三、我县农机培训工作的创新举措

纵观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在农机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方式,让参与培训的人员,深切感悟到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和真谛。当然,这样的培养方案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培训机构,都应当其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重点推进。另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虽然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并且有了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模式,但是培训机构对于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并未达到与时俱进的状态,这样一来,从培训机构走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培训机构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人才,就应当时时刻刻注意市场动态,并及时作出修正和调整,还要根据自身所处的靖边县经济的发展特点,构建适合自身拓展的培训模式,最终使得我县走出的农业机械化人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并且培训机构还将国际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放在培训的重要位置,最大层次上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人才的质量。

四、发挥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人才的优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专业的相关理论并不成熟,尚且处于成长提升阶段,然而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来看,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作为强大的支撑力量。事实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并不能完全适应后者的要求。尽管从客观上来看,农业机械化确实为我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没有理论研究的支撑,农业机械化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型产业,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自身的价值不容忽视。我国的学者应当充分意识到这样一点,以创新理念作指导,促进理论研究的探索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和很多产业之间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所以农业机械化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农业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我县政府来说,更要走创新型人才管理路线,切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可以说,缺乏创新理念的管理模式是不能够帮助农业机械化完成改革创新的,进而导致这个行业失去意义所在。传统上的经营方法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为它有闭塞性,也没有可依据的理论基础。而国外的农业机械化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雄厚的理论基础,我国农业学者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除此之外,农业的管理战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和经济收益。想要保证我县的农业具有较高的经营水平,就必须对经营战略有一个系统化的调整和完善。

结语

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的开展是推动我县农业领域建设的重要力量,并且能够促进该县多个领域的进步发展。现阶段的农机培训工作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各大培训机构,因此培训机构要全面贯彻创新型理念,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人才的教化和培养。政府也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正确的调整,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夏丽波,王加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03)

[2]杨军.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8)

[3]鲁科综.全国“三夏”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座谈会在聊城召开刘宪副司长出席阳光培训活动 高洪波副主任致辞[J]. 山东农机化. 2010(06)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如规模较小的农业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冲突,农业户的收入越来越低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途径来改善这种状况,而应时而生的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方向标,结合农业的基本政策家庭承包式经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其改造成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相互联系促进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和连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而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实力的农业产业系统;其经营方式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能达到经营目的,能有效地获取利润,改善农业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循环系统,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化。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普及推广,能有效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能够改善现在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不良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石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制约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能改善农业生产力的状况,进而促进其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知道,农业产品基本上为整体个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其大部分是食物,这就为非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食物,这也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然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然会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对农业人力物资进行有效的调配,这也就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实行内部转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通过人才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还是处于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的产业,而要优化产业结构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都是陷于被动的,这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点。而农业产业化就能实现这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朝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引导加快农村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拓展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第三产业,再有效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产业化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业劳动力与所占地严重不平衡,效益相当低下。据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以耕20亩地,且人数如果限制在只有一亿的话,那么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现代化,而问题在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已经超过了3.5亿,这就严重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再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其接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才是正常道路,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优化布局农业产为结构、开拓农业生产时序效益,进一步的完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也就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生产能力的壮大和生产领域的扩大,这就必然可以转移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来为产业服务,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