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截至底,全市经重新认定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占全省总数的70%,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近2000家。在金融基础方面,“引银入黔”、“引金入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市金融体系日益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金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大幅增长,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提升。以来,市启动实施科技金融计划,出台了《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搭建科技贷款合作平台、健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深入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支撑和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十二五”期间,我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效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搭建起有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壮大我市科技实力,把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家创业的摇篮、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三)基本原则

1.发挥比较优势。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搭建高端装备制造、磷煤精细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贷款合作平台及组建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气候资源和宜居、宜游、宜业环境,吸引科技领军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到创业发展。

2.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的科技资源、项目资源、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共建共享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各类载体和平台,尽快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做大科技投融资总量。

3.着力制度创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借鉴发达地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提供可靠、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加强科技金融运行的监测和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管理的体制机制。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科技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财税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科技金融协调机制,加强对有关区(市、县)的指导和扶持,广泛宣传和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以“五公司、一中心”(“五公司”即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科技成果评估交易公司,“一中心”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五平台”即天使资金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贷款合作平台、信用服务平台、产权交易平台,“一通道”即推动科技型企业进入上市融资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场外市场挂牌的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五补助”即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补助、科技贷款补助、科技担保补助、科技保险补助,“一补充”即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风险准备金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构造包含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各类科技型企业,覆盖从创业到上市全过程,跨越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统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供应链,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的共赢局面基本形成,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创新示范区域。

(二)具体目标

1.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培育和吸引一批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院、分所、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在我市聚集,新建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3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建成现代药业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3.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力争政府引导性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资本3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省外天使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进入我市,新成立10支左右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4.引导和促进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力争发行企业20家以上,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

5.加快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力争5家以上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20家左右的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6.构筑8—10个“科技部门、银行、企业、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科技贷款合作平台,重点打造现代药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合同能源管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专业贷款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7.通过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300亿元以上,帮助300家左右的企业快速成长。

8.全市科技金融计划财政投入资金(含中央、省级、市级和区县级投入),力争5年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市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安排科技金融财政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

三、工作内容

(一)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

加快培育壮大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科富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依托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建立科技投融资服务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搭建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大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开放式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引进省外优秀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我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实施投资风险补助,吸引民间资本与引导基金在筑合作设立创投机构(基金)、创投管理机构,新成立10支左右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加快组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市天使投资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和科技成果评估交易机构,完善成果转化财政奖补政策,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

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共同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重点打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药业、节能环保等专业贷款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建立科技贷款评审专家库,积极推荐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为银行信贷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不断扩大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对提供科技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风险准备金等补助补贴,对获得科技贷款的项目在无偿研发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市科技型企业贷款提供优惠利率和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力争设立3—5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促进小额贷款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探索开展10家左右科技支行试点。通过搭建贷款合作平台,形成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支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三)创新和完善科技担保服务体系

鼓励国有担保公司及其他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通过补贴或奖励,引导银行和担保机构接受知识产权质押或知识产权的反担保。加快组建2—3个科技担保公司,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其他权益抵(质)押、金融租赁等多种担保方式,逐步扩大信用担保,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集成现有各级担保机构的资源优势,形成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担保网络。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参股科技担保公司,促进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和逐步完善科技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担保机构与科技企业互利共赢。

(四)培育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培育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积极开展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资源调查和分析,推动有潜力的企业进入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库,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推动制定《关于支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配套扶持政策》,支持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力争推动5家科技型企业进入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2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或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启动实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发行工作,择优选取、优先支持有融资需求的优秀科技型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对参与发行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券的科技型企业,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给予“投资保障补助”。探索利用信托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筛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信托计划,并与银行贷款、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形成组合和优势互补。

(五)积极开展科技保险工作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开发和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支持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科技企业融资以及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核心高管人员的保险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对科技企业保险费用支出进行补助。提高保险中介服务质量,大力拓宽科技保险服务领域。建立科技保险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发展科技保险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六)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加快组建科技成果评估交易机构,完善科技成果定价、转移、转让机制,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制度和规则,为重大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搭建平台,为金融资本、技术成果拥有人搭建合作桥梁,加快促进我市自主创新成果及省外、国外引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建立有利于技术产权流转的监管服务机制,充分利用产权交易所,依法规范开展产权交易,为科技企业产权转让特别是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处置等提供服务。

(七)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科技贷款合作平台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搭建科技企业征信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系统;引入或组建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开展重点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建立科技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启动实施“市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利用信用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诚信发展;推动科技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新投融资观念,为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打牢微观基础。

(八)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化发展道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的各项功能。成立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市科技资产控股公司,作为科技金融政府引导资金的出资主体和财政性科技资产资本运营主体。在现有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鼓励设立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新的管理咨询、投资咨询等公司,不断培育壮大我市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好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进行项目、资本对接,开展企业融资咨询、融资讲座及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荐会等活动,切实推动银企、银保、银创、投证合作。建立完善科技企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做好科技项目的储备和筛选工作。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重大科技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政策法规、科技金融产品等科技信息收集、统计、制度,逐步形成集信息共享、风险投资、银行贷款、担保、培训、产权交易、专业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

(一)全面启动阶段

1.启动实施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改革,增设科技金融计划,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单列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制定科技金融补助政策,针对科技型企业广泛开展科技金融宣传和培训。

2.制定出台《市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市星级信用科技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市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等政策文件。

3.加强科技金融机构建设和基础制度建设,“五公司一中心”、“五平台一通道”、“五补助一补充”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初具雏形,两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50亿元以上。

4.引导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火炬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参股组建2—3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含硕士、博士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为高新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内的初创期企业提供“种子资金”;启动实施“1020”计划,加大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支持力度。

6.力争推动1—2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7.与有关合作银行、担保机构搭建3—5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30亿元以上。

8.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家科技担保公司,开展4家左右科技支行试点。

(二)纵深推进阶段(2013—2014年)

1.基本完成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改革,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逐年提升,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财政投入占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大幅提升。

2.调整完善科技金融各项政策和制度,“五公司一中心”基本实现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目标,“五平台一通道”搭建完毕,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五补助一补充”杠杆和放大效应明显体现,两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150亿元以上。

3.力争推动2—3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5—1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4.新组建3—4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新搭建3—4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两年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80亿元以上。

6.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2家科技担保公司,设立5家左右科技支行。

7.建立科技企业项目库及科技成果库,搭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科技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

1.完全形成以“五公司、一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当年累计为我市科技企业提供融资100亿元以上。

2.全市(含各区、市、县)科技金融政府引导性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资本累计30亿元以上。

3.力争推动2—3家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推动5—10家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4.新组建2—3支创业投资基金或子基金。

5.新搭建2—3个贷款合作平台,力争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融资70亿元以上。

6.设立1—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2家科技担保公司,累计设立7—8家科技支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科技金融结合工作的领导,在适当时候成立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创造政策环境。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省直相关部门、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召开促进市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科技金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领导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对科技金融的规划引导、政策保障、风险管控作用和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科技局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对各区(市、县)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形成有效的目标管理、督促检查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严格执行国家科技法律法规,落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实现科技金融引导资金投入占科技经费比例逐年增长,力争全市市域范围内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财政投入5年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第2篇

一、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一)各级金融部门都要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兴省”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金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科技的意识,尽快适应经济建设真正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变。

(二)各金融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真正重视并紧紧抓住支持发展第一生产力这项工作,经常关心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亲自协调系统内各级行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分管行长(总经理)要集中精力抓科技投入及其效益考核工作,把支持科技进步作为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情贷资金使用效益的一条根本措施,抓实抓好。

二、增加科技信贷投入量,实行信贷资金重点倾斜

(一)“八五”期间专业银行用于科技进步方面的贷款(含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小额技改贷款、集体企业设备贷款、乡镇企业设备贷款)的增幅要高出贷款总量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逐步增加科技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争取“八五”期末科技贷款占总贷款比重比“七五”期末提高3至5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剂贷款规模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支持科技进步方面的流动资金需要。

(二)科技贷款的支持重点是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运用项目。新增及收回再贷的技改贷款和科技开发贷款(切块由地方安排部分)要优先用于省重点高新科技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要积极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及“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项目。

(三)积极支持浦口和南通两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苏锡常火炬带”建设,财“二区一带”中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省市有关银行可以组织银团贷款支持。

(四)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对大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技术成果开发运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或科研单位,鼓励其直接融资。经过批准可以搞内部集资、发行侦券,对一些管理较好的股份制企业,经省以上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发行内部股票或上市股票。

(五)优先安排外汇贷款和人民币配蛮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消化吸收。

三、放宽和调整信贷政策,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一)科技贷款的对象、条件适当放宽。银行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科技开发、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不论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科研生产经营联合体,凡有经济实体担保,还款有资金来源的,都可给以贷款支持。生产企业内部科技开发机构(厂办研究所)搞的科研项目或中试基地建设贷款可由其生产企业统借统还。凡社会效益好的科技项目,如还款有困难,在有科技投资风险基金管理单位担保,还款资金落实的情况下,银行仍可给予贷款支持。对企业技术开发费先用后提而引起的临时资金不足,银行可以以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待提取后收回。对通过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新产品开发等,促进亏损企业扭亏的,只要还款有保障,金融部门也可以发放科技贷款。

(二)科技信贷资金在突出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凡积极追求科技进步,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成果运用的企业,只要其项目符合国家和省定技术政策,银行都要积极支持。

(三)试行科技贷款“一条龙”服务。对于较大的科技开发项目(300万元以上)试行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及投产后的流动资金贷款配套安排的办法,为企业提供从新产品开发、小批量中试到批量生产的“一条龙”跟踪贷款服务,做到“钱随项目进度和高新产品走”。

(四)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利率政策。各专业银行的科技贷款利率一律不—上浮,严格控制对科技贷款加罚息,凡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科技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经过批准,可以允许展期一次,展期期间不收罚息。

四、改进科技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

(一)凡是直接办理科技情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都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制定本行科技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省、市人民银行要积极与当地计经委、科委等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本地区科技贷款管理办法,从制度、办法上来规范科技信贷行为。金融部门对科技贷款项目要做到及早介入,及时参与科技贷款项目的立项论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对科技贷款项目的全过程介入。

(二)简化项目报批和贷款审批手续。凡经过审查批准后的贷款项目,各级金融机构要尽快下达项目贷款指标,不得中途截留。要在做好项目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进度及时发放贷款。

(三)适当下放项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省市两级管理。技改项目贷款审批权原则上与同级计经委的立项审批权一致。

五、改善外汇管理,用好有关外汇政策

(一)对国家立项并提供专项外汇资金的技改项目,要及时调拨外汇资金,做到专款专用l对巳立项的技改项目,外汇有缺口的,要在外汇调剂上积极给予支持;对大中型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积为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扩大出口创汇等进行技术改造的外汇资金需要,要重点给以支持,允许其先还贷后分成。在调剂外汇投向上优先保证基础工业、农用工业技术改造的外汇资金需要。

(二)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内外外汇资金,如其生产的产品达到替代进口水平,在外币计价结算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经过批准,允许其在国内销售产品收取部分外汇,减轻偿还外汇债务的负担。

(三)加强对高科技开发区的外汇管理服务,用好有关外汇政策,将高科技开发区视同“三资”企业中方投资者进行管理,并对其在开户、办理外汇留成等方面给予方便。

(四)促进将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项目上,注意引导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层次的提高,对这类中外合资、合作经营项目中方股本金有困难的,积极帮助解决。

六、支持建立科技投人体系,管好用活各个渠道的科技发展资金

(一)各级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由科技、计经委、财税和金融等部门组成的科技投入体系,把可以用于科技进步的资金捆起来,统筹安排,分别使用。积极支持并协助建立以科研、财政和企业资金组成的科技投资风险基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科技进步。

(二)帮助有关部门对各方面用于科技进步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按批准项目分别使用。各金融部门每年对可以用于科技进步的贷款及业务,要本着既有分工又要加强合作的精神,积极管好用活,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不允许乱拉资金、搞不合理竞争。金融部门应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牵头召开的定期协调会商会议,协调工作秩序,并在项目上分工负责进行支持。

七.健全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进步提供多方面服务

(一)省市两极金融机构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人员,增强服务功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从信贷、结算到开户、签证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第3篇

一、整合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引导资金使用绩效

(一)整合扶持资金。加大产业引导资金投入,整合产业扶持资金盘子,取消大企业集团培育专项,增设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科技金融专项、种子基金,突出对企业发展要素的支持。2013年安排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55亿,其中:科技创新专项3000万,人才开发专项3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专项3000万元、新兴产业创投基金3500万元。

(二)修订扶持政策。会同各产业主管部门认真梳理、对比省市和本级扶持政策,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政策扶持引导的针对性,取消导向不明,多头交叉的扶持政策。出台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管理办法及细则、科技金融管理办法及细则,区级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种子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引进创司奖励办法等,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竞争能力提升的扶持,引导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

(三)转换资助方式。对企业项目资助方式由过去的直接、无偿投入,转变为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放大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和联动效应。一期出资3500万元设立区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采取发起设立创投基金、参股基金公司、直接投资企业等运作方式,对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510人才企业给予支持。出资1000万元建立科技金融平台,与担保公司或银行合作,信贷额放大至5倍以内(即5000万元以内),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银行融资的担保,风险按各50%分担。

(四)调整扶持节点。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到位率,会同各产业主管部门出台区产业资金扶持项目管理程序,建立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合同管理责任制。一季度和7月底前各组织一次申报,建立项目管理库,根据竞争立项、择优扶持原则,确定项目和资金分配方案,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并公示。11月底之前完成对项目实施情况验收和绩效评价。

(五)做优绩效评价。继续加大扶持企业项目绩效评价覆盖面,选择本级扶持资金2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项目评价数不得少于全年扶持项目的20%。出台相关与评价配套的操作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并科学运用结果,为落实项目管理责任、财政科学决策服务。

(六)提升服务效能。做好“财企e家”平台维护和完善工作,及时掌握、收集企业利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建立扶持企业项目数据库,对企业项目实施进度、评审的结果、资金拨付流程等实行信息化管理。继续做好扶持企业项目政策的宣传、培训、申报工作,力争向上争取扶持资金8500万元。

二、加强财政地方金融管理,服务全区经济发展

(一)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继续发挥财政政策扶持和金融考核办法的激励导向作用,做好对新设地方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力争向上争取地方金融扶持资金1000万元。会同区金融办、人民银行推进科技金融平台、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建立,引导信贷、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科技企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二)加强农业保险资金管理,保障农村发展。加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开设保险新品种,提高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参保率;根据省、市新出台农业保险管理费使用办法,加强保险资金提取、使用监管;建立对保费收取、管理费使用、理赔等重大资金使用、拨付管理办法,监督理赔资金直接到达农户“一折通”。

(三)提升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服务招商引资。做好外资企业财政网上登记和联合年检工作,充分利用有关数据,提升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和运用水平,关注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动态,促进外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盘活处置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继续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完善制度建设。研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罚没资产处置办法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业绩考核办法、国有企业财务报告制度,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等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全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有章可循,科学严密。

(二)推进基层资产管理工作。围绕基层财政建设年活动要求,以星级财政所创建为抓手,建立健全镇级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采取专人挂勾、专题辅导、分批推进等措施,切实推动我区基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三)继续提升资产信息化管理。继续推进资产信息系统数据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比对与处置工作,准确、完整、动态反映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情况。会同信息中心、软件公司继续完善资产信息系统人员、机构信息模块设置,为资产标准化配置管理提供基础。

(四)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加强重点部门资产清理处置工作,加快推进公有住房的处置、撤并学校资产托管、国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稳妥处理改制遗留问题,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和土地资产,办理房产、土地两证,突破资产处置瓶颈,为融资平台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保障作用。

(五)尝试国有资本经营多元发展。拓展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业务等,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促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必要性

引言: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保障金融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高金融业的经济发展效益,是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催化下,金融业科技风险不断累积和增加,必须充分发挥科技风险审计在控制金融科技风险中的作用。本文明确了在金融业发展中,科技风险审计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强化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提出有效策略。

一、科技风险及科技风险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科技风险含义及类型。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成果为金融业行业带来发展的同时,科技风险也不断加剧。我国银监会于2009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规定了科技风险的含义,即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金融业的日常运行中,受自然意识、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法律、声誉和操作等风险[1]。可见,在金融风险的众多种类中,科技风险是操作风险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金融科技风险可以分为IT环境风险,包括了物理风险、合规性风险、外包风险等;IT运行风险,包括了网络欺诈风险、误操作风险和系统中断风险等;基于IT的金融产品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金融科技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网络、系统、设备、安全)和非技术风险(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误操作、环境等);间接风险包括了传统业务风险和隐性风险。按照产生的后果,金融科技风险分为信息安全风险、外包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等。

(二)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含义及面临的挑战。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是指由金融企业内部的信息科技审计部门对全行范围内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资产保护、资源经济利用、数据完整和完成组织目标的情况,通过采用应用控制和一般控制等审计方式,开展综合的检查和评价,向企业的领导和信息科技部门提出咨询意见。随着我国各种银行数据数量的不断增加,银行各种技术风险也不断集中,因此,如何掌握银行数据大集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是金融科技风险设计的一大挑战。同时,电子银行客户服务变革和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增快,使得金融企业新业务和新技术推出的周期将会大大缩短,在这些推出之前,是否有合理的风险分析、安全检查和战略评估亦是一大挑战。

二、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必要性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风险作为金融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金融业的发展作用日益突出。科技风险审计是金融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金融业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2]。因此,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强化科学风险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技风险审计满足了金融业信息系统高效运行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经无法发展金融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促进了金融系统的信息化发展。与传统的金融运行方式相比,信息化系统虽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管理节点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信息化系统的科技风险日益突出,影响了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降低金融业中的科技风险,满足金融业信息系统高效运行的需求,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工作。

(二)科技风险审计提高了金融业的整体效益。科技风险作为操作风险的一种,对金融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科技风险主要在金融的业务工作中形成,而金融业务直接关乎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因科技风险而造成业务流失的话,将会大大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损坏企业形象,影响金融企业的社会效益。可见,做好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是提高金融业整理效益的必要手段。同时,在金融业中做好科技风险审计工作,能加强对金融业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力度,有力控制金融业的整个管理体系,提高金融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技风险审计降低了金融业经营管理风险。科技风险审计是科技风险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做好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要靠金融管理的有效性,金融管理风险严重降低了金融管理的工作有效性,影响了金融业的发展。加之,金融业信息化系统在运行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漏洞,必须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才能降低金融信息系统风险。因此,开展科技风险审计,能降低风险金融业经营管理风险,保障了金融业的有效运行。

(四)科技风险审计促进了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开展科技风险审计,能有效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了金融业的整体质量,科技风险审计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金融企业进行的科技风险审计,能提高内部职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此外,通过开展科技风险审计,能及时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强化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有效科学的科技风险审计方案。金融科技风险审计的有效方案设计可以从六方面着手,即审计立项、审计策划、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审计跟踪、项目评价。审计立项是指有金融业相关审计机构根据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和有权人临时增加的审计项目提出项目,再由当地政府审计部门决定是否立项,审计机构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明确审计的对象、目标、时间还有具体的审计事项。审计策划包括了成立专业审计组、收集资料、了解内部控制、审计培训和通知。现场审计包括了开始会议、初步评估、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审计发现、审计评级和结束会议,现场审计一般是在业务部门现场进行的,必须对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记录,对业务部门管理层执行的控制进行评价。审计报告包括了起草审计报告、举行推行会谈、审定审计报告、宣布审计结果。审计跟踪包括审计跟踪、评估剩余、风险和报告跟踪。当项目报告通过并发表后,审计组组长要组织审计人员对审计效果、审计效率的运用,实施审计评价。

(二)强化科技风险管理,建立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金融企业要不断加强科技风险管理,在借助科技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要重视因科技引发的风险,明确自身的责任,调整好自身的行为规则和战略计划,要谨慎开发高科技产品,与科技风险相关的信息要透明公开,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同时,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金融科技风险,金融企业必须构建健全的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或者潜在风险进行科学、完整的评估,以便能及时准确的找出控制风险措施,提高科技风险审计质量。

结语:总之,在金融业发展中,必须坚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工作,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是符合金融业发展需求的,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必然趋势,能有效降低金融业的科技风险和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第5篇

【导语】

文史类1090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12 人11 会展经济与管理(策划与经营) 12 人1091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105 人05 金融学 10 人06 投资学 7 人07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CPA方向) 10 人08 国际商务 3 人09 财务管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方向) 2 人10 金融工程 9 人11 审计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方向) 10 人12 金融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15 人13 投资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6 人14 会计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10 人15 国际商务(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3 人16 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2 人17 金融工程(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9 人18 审计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9 人1092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63 人02 英语 10 人03 传播学 19 人04 财务管理(国际注册会计师) 3 人05 财务管理 21 人06 电子商务 10 人1093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87 人04 城乡规划(国际班) 9 人05 财务管理 7 人06 国际经济与贸易 9 人07 建筑学 9 人08 汉语国际教育 8 人09 工程管理 9 人10 社会工作 9 人11 金融工程 9 人12 工业设计 9 人13 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 9 人109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119 人01 酒店管理(财务及投融资) 26 人02 酒店管理(人力资源) 35 人03 酒店管理(酒店运营管理) 27 人04 酒店管理(奢侈品管理) 12 人05 酒店管理(现代营销) 9 人06 酒店管理(自主创业) 10 人1096 北京吉利学院 28 人09 经济与金融 1 人10 市场营销 2 人11 财务管理 2 人12 物流管理 1 人13 人力资源管理 2 人14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 2 人15 网络与新媒体 1 人16 人力资源管理(跨国企业管理) 2 人17 管理科学(项目管理) 2 人18 管理科学(质量管理) 2 人20 英语(国际幼儿教育丹麦特色班) 7 人21 学前教育 4 人1348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1 人03 金融工程 1 人1423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1 人01 会计学 1 人2156 大连财经学院 3 人01 会计学 2 人02 金融学 1 人2340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4 人01 英语 3 人02 俄语 1 人3252 无锡太湖学院 2 人01 会计学 2 人353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468分以上(含468分)) 1 人01 金融学 1 人3633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1 人01 会计学 1 人3634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1 人01 会计学 1 人3635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468分以上(含468分)) 1 人01 新闻学 1 人3636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2 人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 人3638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1 人02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中美学分互认项目】) 1 人3639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1 人01 会计学 1 人3665 南昌工学院 1 人01 财务管理 1 人4133 郑州工商学院 2 人01 会计学 2 人4259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3 人01 商务英语 1 人02 经济与金融 2 人4260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1 人01 电子商务 1 人4620 三亚学院 1 人01 经济与金融(与丹麦盛宝银行联合共建金融与科技) 1 人5040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1 人02 建筑学(五年制) 1 人5152 成都东软学院 2 人03 电子商务 1 人04 英语 1 人6140 西安培华学院 5 人01 金融工程 1 人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人03 英语 1 人04 日语 1 人05 电子商务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