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

农作物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效率

前言

一旦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取得了新的提高,其增长提拔也由质量型替代了传统的数量型。因此 , 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 , 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1 关于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 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 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 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 如何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 种子的选择

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 播种区的选择

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 贮藏

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3 田地栽培的其它注意事项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田间长势、当地的农艺状态举行科学的办理,在作物生长的进程中,水肥办理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干,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在生产中,为和谐作物的生长,在施肥进程中,增长磷肥的用量,采取氮、磷、钾共同利用的步伐,可在肯定程度上低沉小麦锈病的产生。如在小麦种植进程中,增长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低沉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长钾肥的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应根据田间测土环境,从而低沉作物的病害,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对小麦锈病,为警备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产生。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应恰当控制氮肥用量,增长硝态氮肥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产生。

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要领方面,如果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够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产生,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等容易产生。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停加重,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由于田间温度高,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产生影响明显。

4 农作物栽培的创新分析

4.1 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4.2 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4.3 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4 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5 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5.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对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干系。在选种精良品种的根本上,配套良好的种植技能,才能得到丰产和稳收,联合多年农业技能推广事业,就农作物种植办理探究如下,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1] 余连香.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侧率[J]. 农业与科技, 2013, 33(7): 143.

农作物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田农作物;中后期管理;小麦;病虫害防治

1 农作物中后期管理工作重点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往往给农作物种植带来严重影响,如大风、干旱、低温、冰雹、病虫害等频发或突发时,往往给农作物带来减产、重灾危害。针对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做好国家农业政策落实,特别是围绕农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各项措施,从保障粮食丰收目标上,加强农情调查、监测,细化调度和技术指导,推进科学管理和实施效果。二是做好病虫害防控,立足“虫口夺粮”,分区治理,着力打赢防控突击战。三是注重田间分类管理,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摸查和分析农作物苗情、墒情,完善分类管理技术方案,指导农民推进田间管理任务。如加强肥水管理,巧施拔节肥,科学抗旱,运筹肥水管理,对于涝情进行防范,排涝降湿。四是做好灾害防御,特别是小麦中后期倒春寒、干热风、防倒伏等问题,及早制定防范对策,做好天气预警,指导农民开展有效的防范措施。五是及早筹划跨区机收作业,根据地区农作物种植规模、区域分布,制定抢收抢种方案,推进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丰收、下一季播种两不误。

2 小麦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2.1 田间肥水管理

进入每年3、4月,小麦进入拔节期,这一阶段要做好肥水管理。在小麦生育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要结合田地苗情、墒情加强肥水灌溉,提升分蘖成穗率。需要强调的是,春季肥水要因苗制宜,前期未进行肥水或早春返青期施肥但肥料不够的田块,要在拔节期进行2次追肥,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做到肥水早攻,促进弱苗转壮。对于地力好的麦田,肥水要后移,在拔节后期进行追肥。抽穗扬花期是小麦吸肥的第2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要从肥水供应上,增加粒数、巩固穗数,确保足够粒数。结合雨水追施尿素,多阴雨天气时,注重排涝,防止渍害,保障麦田通风,避免中期倒伏。

2.2 对倒春寒的防范

在极端天气防范上,拔节后气温回升,幼穗成长时极易受到“倒春寒”影响而造成减产损失。因此,在中后期田间管理上,要注重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灌溉,避免寒潮对小麦的影响。特别是在缺乏肥水条件的田块,着力从2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做好氮肥追施,667m2追施尿素150~200kg,提升小麦的分蘖率;二是及早喷洒氨基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庄福星、美洲星,配以磷酸二氢钾兑水进行喷雾,中间间隔10d,促进小麦受冻后恢复生长。

2.3 做好纹枯病的防治

从小麦种植实际来看,开春后多阴雨天气,田间湿度较大,通风较差,小麦纹枯病滋生严重。中期小麦纹枯病防治,主要从2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清沟沥水工作,防范渍害,增加麦田通风透气效果;二是开展化学防治,选用25%的己唑醇300mL,或12.5%井・蜡芽3L,配施氨基酸液750mL、磷酸二氢钾3kg兑水225~450kg进行喷雾,间隔7d,通常防治2次。

3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进入小麦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对病虫害的集中防治,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的目的。做好田间小气候的改善,特别是后期根系吸收作用不足时,加强生长所需养分的供给,提升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当田块小麦抽穗率达到70%时,进行首次喷药预防。以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900~1200mL,或者25%咪鲜胺 750~900mL,配以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450mL,50%吡蚜酮颗粒150~180g,辅以氨基酸液肥750~1000mL,99%高纯度磷酸二氢钾2500~3000g兑水225~450kg进行喷雾,重点对小麦穗部进行施药。扬花期实施2次喷洒,开展“一喷三防”用药时,以晴天无风为宜,喷水量不能少于450kg/667m2,要注重对中下部叶片进行喷雾。扬花期喷药时避开授粉时间,以上午11:00以后为宜。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降低药效。针对小麦后期抢收工作,结合地区小麦种植分布实际,选择不同的区块,分期进行收割,特别是对于机收作业,要在籽粒完熟初期进行。

参考文献

1 任安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5(12)

农作物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农作物的需求,也开始追求无公害产品。为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已趋于完善,但是对于一些细节之处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对其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基于此,笔者就以农作物无无公害栽培技术为中心,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37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国农作物的发展也朝着绿色、科学、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和普通的农作物的栽培而言,无公害栽培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对环境的要求都极为苛刻。既为无公害栽培,农作物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控制是首要条件,工作人员对于肥料的用量上也要进行严格把控,也是现阶段我国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轻则使农作物“徒有其表”,而其营养价值大大减低,重则农药残留过多,严重的威胁人们的健康。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所查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现阶段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从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来看,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于现阶段我国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在栽培管理中,无公害农业产品的设施有待更近一步的提升;有的地区,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都是零基础,进而建造规模较低;有的地区,在进行设施建造时,没有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对于设施的建造盲目的大型化。无公害农作物,顾名思义,强调在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的无公害化,但是在实际栽培中,由于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进而不能实现真正的无公害栽培;由于无公害栽培技术刚刚成熟,在推广的过程中,仅仅侧重技术或者人力等单个方面,因而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初期在管理、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3个方面,下面笔者就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探究。

2.1 土地污染较为严重

无公害农作物要求其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更接近于原生态,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更高,但是现阶段,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像排放的工业废水不达标,废水渗透到土壤,进而严重的影响土壤的质量。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轻则影响农作物的栽培,重则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2.2 育种,栽培和管理养护等不科学

除了土壤自带的营养成分之外,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最为有效的手段了。适当的施肥,对农作物的生长利大于弊,但是纵观我国各个地区,肥料的使用都已大大超过合适的范围,产品的产量有所提升,但是质量有所下降,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此外,大量的使用肥料,使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大减低。

2.3 农药残留相对过多

为了预防病虫害,不可避免的使用农药,适当的使用农药,可以使农作物有效地防御各种疾病,而且对于身体的危害也不大,但是广大的农民对其认识的力度还不够,大量的使用农药,进而导致农作物表面残留过多的农药,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威胁。

3 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土地污染治理,营造无公害安全环境

无公害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解决土地污染问题,有关工作人员应从2个方面治理:从污染源进行处理: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对大对环境监督的力度,淘汰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进而减少或避免了废气废水对土壤污染;科学的对未污染的土地进行管理,例如在对土壤成分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肥料。

3.2 注重对农作物肥料管理,转变栽培种养方式

肥料的使用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之外,还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伤害,为此,对无公害农作物而言,也要严格把控肥料的用量,在使用之前应对肥料的成分充分掌握。除此之外,还要一改传统的植物栽培模式,因地制宜的选择农作物,对土壤的成分进行研究,选择更楹鲜实姆柿希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也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提倡使用有机肥待代替化肥。如此一来,不仅使农作物的质量得到保障,而且还减少了空气和土壤的承载力。

3.3 加强农药管理,优化农作物育种管理

在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不同的时期,就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育种方面,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投入科研力度,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在农作物栽培栽培初期,应充分掌握农作物的习性和特点,使后续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农作物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工作,在栽植初期应对杂草进行处理,在农作物生长前期,应做好病虫管理工作。无公害农作物在对病虫害的处理上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式消除病虫害,也有采用药物手段进行消灭病虫害。在利用药物灭虫时,应对药物的品种、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量等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了由于农药使用过度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3.4 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产业化建设体系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从刚刚成熟到园业化规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对于无公害栽培产业而言,应先从产业化基地建设做起,进而朝着园区规模转型,最终达到增强效益的目的。在对农作物的选取上,不仅要突出当地的特色,而且也要结合经济市场的走向,在对环境进行改造时(像温室大棚的建设、温室工程的建设等),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一体化的打造生产规模,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份额以及市场竞争力。

3.5 注重无公害农作物新型经营主体开发

要想使无公害栽培管理和社会的发展接轨,不用沿用传统的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还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技术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进行项目规划,要将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将传统的个体化发展转变为集约化发展。现阶段我国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对于相关部门而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和帮扶政策,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出更为优秀的无公害农作物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文,笔者对我国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3个方面阐述了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给出一些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梅雪峰.如何在栽培过程中提高农作物的无公害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2]刘丽,方振兴,李龙生.农作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田间控制[J].湖南农业科学,2010(5).

[3]刘福龙,王振民.浅谈施化肥与农作物产品品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农作物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市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3个: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有1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5人。镇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共有7个,共设立6个畜牧兽医站和1个畜牧兽医组(河东区),隶属区镇政府管理,市畜牧兽医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现有人员23人,其中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1人、技术员职称4人、无职称的1人。村级畜牧防疫员185人,市镇双重管理。

市级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主要有2个: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植物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共有员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1人。未设立镇级植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村级无植物疫病防疫员。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现状

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主要有3个,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流动检测服务站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为市农业局的内设科室或下属事业单位。现有39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中级农艺师5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共6个,每个镇都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点,现有18人。检测工作主要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负责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兼任,归属镇政府管理,市农业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村级农产品质量安监员200人,市镇双重管理。

当前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水平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为不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人才缺乏,导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边缘化”现象。

改革完善三亚市三大公共服务机构的思路

根据三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等一系列改革,力争在年内建立健全以市级业务部门为主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等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网络,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共服务机构。

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①市农业局新设农业科技教育科,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②整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市优质蔬菜开发中心和市南红农场组建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农业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着重解决制约三亚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为三亚市的农业科技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提供平台。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农民技术员,建立农技推广服务点。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村农民技术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2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

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改革思路见图2。为加强对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赋与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植保植检工作的植保植检站和病虫测报站划离,独立设置为市植保植检局。全市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的动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兽医局行政主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业务指导;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检局行政和业务主管,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热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配合业务指导;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动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编制6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动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各培养1名动物疫病防疫员和植物疫病防疫员,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点。区镇动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动植物疫病防疫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

3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思路见图3。依托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项目建设,新设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市农业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测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三亚市冬季瓜菜种植生产与流通交易的分布情况,为保障出岛瓜菜质量安全,在崖城镇与海棠湾镇设立2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区域站,隶属于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管理,镇政府配合。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由市农业局全面统筹行政主管,其中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

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和崖城镇、海棠湾镇区域检测站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项工作。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核定编制3人,为市农业部门的派出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承担农产品质量监管公益性职能。每个行政村培养2名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点。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和村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实行以市农业部门和区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市农业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三亚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历经撤乡并镇、乡镇农技“七所八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变革,对当时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农作物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自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和推广,在无公害栽培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卓越的成就,在这项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打击了农民使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信心和积极性。

1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1.1遵守和改进系统化原则

严格对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要对其中的每个流程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形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条例,并按要求认真执行。使每项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记等,做好全过程的记录工作,保证良好的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

1.2对生产技术水平

严格把控只有完善的技术水平才能形成良好的无公害产品,使产品能够达到生产标准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有很多种类,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分析发现,对农产品有重要影响的是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按照科学标准的程序进行。

2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出现的问题

2.1土壤严重污染

我国不断向着城镇一体化发展,对基层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一些重化工企业向农村搬迁,这些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企业,虽然一定程度带动了经济的进步,但是也使土地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乡镇中的企业,对三废的处理技术和水平不到位,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土壤是进行无公害栽培的基础,当受到各种污染物的破坏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会降低。

2.2严重的农药残留现象

新时期对病虫害的治理主要是在以预防为主的理念进行下,农药有对病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若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农药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良好的农作物质量。但在实际农作物栽培时,有些农民认为用药越多防治效果越好,这种错误的思想使药用量过大、增加了农作物的抗药性。部分农民将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了药物的价值和作用,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2.3肥料施用过多问题

肥料确实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种方法,提高生长需要的养分和营养,使粮食的产量得到最大程度提高。但是实际中农民往往不能科学的施肥。在进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主要是使用有机肥,辅助使用化肥,把握氮肥的用量,多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原则。但是农民非常缺乏这种观念,一味的认为多使用氮肥就可以增产,使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现象,破坏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

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3.1切断污染源头,治理已污染的土地

农村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是不能以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充分做好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工作。当前农村的严重工业污染现象,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严肃整顿那些生产不合格的企业,对违反法规制度的要严格处理,只有根治污染源,才能形成合适的无公害栽培地域。对那些已经被损害的土地,要开始进行相关恢复工作,回收土地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尽快达到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土地要求。

3.2良好规范的管理工作

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要关注每个流程,有时可能会因为很小环节的失误使得整个计划的失败。实际无公害农作物的管理要足够系统和规范,及时处理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农作物栽培要进行统一的种植和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从而更好发挥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作用。

3.3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生问题是很难进行补救的,所以,必须要认真的对待每项工作,良好的进行田间的管理工作。通过补苗、间苗保证秧苗的齐全,做好每个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学习推广新技术,当对作物收获完成后,彻底做好田间的清理工作,腐蚀那些有问题的植株作为肥料,从而形成更富有营养的土壤。

3.4做好水肥管理的各项工作

水分和养分是任何植物生长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当地下水受到污染时,会影响作物的质量,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灌溉,在周围没有污染的地方使用地下水。做好合理施肥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的施肥理念,保证施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