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从科技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出发探讨促进生态效率提升的路径。根据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出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水平,通过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发现,科技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生态效率提升,而现阶段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从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出发,科技金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生态效率。

[关键词]科技金融发展;产业结构;生态效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95

[作者简介]余丽斌(1996—),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南昌大学前湖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江艳秋(199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前湖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

1 引言

“十三五”战略格局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是中央关注的重要工作。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4月25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效率,即所谓“绿色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如何促进科技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充分发挥二者对区域生态效率提升的作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科技金融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相融合,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则是第一推动力。目前“科技金融”的定义并未统一,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切服务于科技企业及科技成果发展、创新的多方资源体系。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科技金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而产业转型升级又是促进生态文明与提高生态效率的必要途径。

国内外学者对科技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提升三者做了相应研究。关于科技金融,曹颢(2011)将科技创新与相应的金融资源相融合,构建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基本框架。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已被学术界广泛研究,并且基本达成共识,即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生态效率提升。潘兴侠、何宜庆(2015)研究指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效应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特定的产业结构和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区域生态效率水平,要提高区域生态效率,必须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学者研究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生态效率两两之间的关系,较少文献从科技金融视角出发探讨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提升。在经济新常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三者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实证分析重点研究科技金融、产业转型如何对生态效率产生影响。

3 变量定义与计算

文章基于2006—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由于西藏地区数据严重缺失,故将其从样本中剔除。以下是主要变量的定义和数据来源。

3.1生态效率水平

生态效率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它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文章选用超效率DEA模型并直接运用MYDEA软件来测度中国各省2006—2015年的生态效率水平,将效益型指标作为产出指标,成本型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在具体超效率DEA模型中,选用地区GDP(以2005年为基期)作为产出指标,选用地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其中,能源消耗指标包括能源消费总量、用水用量、电力消费量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环境污染指标包括固体废物排放量、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SO2排放量以及烟尘排放量。以上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3.2科技金融发展指数

根据曹颢(2011)关于科技金融发展的测量办法,运用算数平均法确定权重,测算出30个省份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包括四部分:科技金融资源指数,包括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机构资源两方面;科技金融经费指数,包括财政科技拨款和研发活动经费支出两方面;科技金融产出指数,考察科技成果产出和扩散的效率,包括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申请授权量和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科技技金融贷款指数,主要指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与研发经费支出之比。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Wind金融数据库。

3.3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是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水平的高低应该综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事实,根据塞尔奎因和钱纳里“第三产业占比应该更高”的观点,采用金艳清的方法来测度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各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各省第二产业占比×0.4+各省第三产业占比×0.6。

3.4其他控制变量

控制某些可能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其他因素。首先,环境污染治理会改善生态环境,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表示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其次,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用人均教育年限表示环保意识强度。最后,扩大造林面积也对生态效率有影响。

4 模型设定

通过建立静态面板模型,以生态效率水平为因变量,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水平为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变量,探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若Hausman检验结果不显著,则表明随机效应方法较为合适,反之,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lnEcoit=γit+β1lnTfin+β2lnStyit+β3lnEniit+β4lnTreit+β5lnEduit+μit

其中,Eco是被解释变量,表示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对数,Tfin表示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用于衡量科技金融发展水平,Str表示各地区产业结构水平。其他控制变量,Eni表示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Tre表示各地区造林面积,Edu表示人均教育年限。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

5 实证分析

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以防止虚假回归。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始变量大多是不平稳序列,而在一阶差分处理后,所有序列都通过了检验,均为一阶平稳序列,可以继续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分别采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并进行了Hausman检验,P=0.7485,检验结果不显著,表明随机效应模型更为合适。三种模型回归结果见下表。

由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可以看出,各省域的科技金融发展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机效应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率,影响系数为0.9531,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每提高1%,生态效率水平会提升约0.95%。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1389,估计系数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生态效率提升约0.14%。这说明现阶段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从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出发,通过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生态效率。同时,工业污染治理、造林面积和人均教育年限的估计系数均为正,说明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扩大造林面积、提高人力资本、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也有益于生态效率的改善与提升。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面板模型回归发现,科技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生态效率提升,而现阶段生态效率的提升主要从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出发,通过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生态效率。同时,加大污染治理投资、扩大造林面积、提高人力资本、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也有益于生态效率的改善与提升。当前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尚不完善,生态效率水平有待提高,科技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效率方面提升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紧密融合,提高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激发市场金融资本的活力,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进行整合,满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创新成长类、科技类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促进科技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完美融合。一方面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大力发展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全面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还款方式创新,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第二,积极发挥科技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科技金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科技金融的发展将资金配置到具有创新性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中,有利于科技企业获得资金从事创新活动,促进了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当前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面临着调整、改造和升级的任务,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科技成果的研发、扩散与产业化,进而推动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生态效率。

第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保督察,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要重点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守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有关环境的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必须严厉打击超排、偷排者,严肃追究姑息纵容者。同时,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环保观念,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3):134-140.

[2]陈林心,何宜庆.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效率提升——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J].企业经济,2016(3):178-182.

[3]余姗,张文彬.FDI是否促进了生态效率的提高——来自我国省际数据的考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1):60-69.

[4]何宜庆,陈林心,周小刚.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提升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视角[J].生态经济,2016,32(1):22-26.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范文第2篇

一、全面认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金融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随着我国银行业科技进步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近两年来银行业信息和数据逻辑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科技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又一重要隐患。近年来银行业爆发的一系列与信息科技有关的风险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2006年4月,银联全国跨行交易系统瘫痪6小时,国内大部分商户的POS机无法刷卡,所有银行的ATM终端无法进行跨行操作,以日均量估算,“停刷”阻断交易量246.6万笔,金额1287.7亿元,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实际损失和由此造成的声誉损失令人痛心。再例如,2007年1月1日,北京工行所有网点系统瘫痪90分钟,2007年5月23日,工行网站出现故障120分钟后恢复,8月15日,工行网银及客服电话大面积故障及拥塞约8个小时。这几起银行业的信息科技事故表明,如果银行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IT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设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显得十分薄弱。重建设、轻管理,重上档次、轻视风险,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是十分普遍。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加快对信息科技风险的清晰认识,抓紧建立统一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因此,树立和培养信息科技风险意识,规划落实好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与农村信用社IT治理成效密切相关的重要大事。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对整体业务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全面理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农村信用社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防止创新产品轻而易举地被竞争对手抄袭,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才能避免被直接和简单地复制。在产品的创新过程中,每开发一个新产品就有自身的风险管理的重点,都需要迅速敏捷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持。一个能够充分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需要的信息科技运营体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维护农村信用社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需要。现在,IT系统是整个业务的操作平台和运转中枢,一旦出现事故,已经基本上很难恢复到传统的靠手工运转的模式上去。同时信息科技的应用和普及也加快了农村信用社与同业机构和外部市场的风险传导,极大地放大了科技风险的影响范围,一旦农村信用社出现信息科技问题,很可能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二、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对策

1.逐步建立完善的IT治理结构,合理的IT架构及各项规划。

IT治理是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它是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领域的概念,可以指导农村信用社合理利用IT技术,平衡IT技术与流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因此,逐步引入IT治理的各项内容,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大势所趋。农村信用社必须解放思想去学习、借鉴国内一线、二线大型银行在IT治理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专门研究、部署、规划对IT风险的分析、定位、评估和治理。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更深远的思路和更大的投入来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2.将信息科技风险、业务风险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 。

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采取省级联社-市级联社-县级联社的“三级管理”模式,管理层次多,作为一级法人的县级联社具有一定的资产业务决策权,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控制力不足,从而导致银行战略意图从上向下的传导不够通畅。同时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大多实施的是风险的分散管理,即不同类型的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信用卡风险由信用卡中心负责,网上银行风险由电子银行部门负责等。面对新形式下的挑战,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统一全面的风险管理战略。这种管理要求将业务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风险管理部门要通过风险管理规划、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方式,实现全社集中的风险管理架构。

3.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或工具,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金融案件呈现出由传统作案向高科技作案转变的特征。传统作案手法技术含量低,而高科技作案则通过诸如信用卡、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工具达到作案目的。因此,农村信用社需要不断追踪技术及管理的最新发展,使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不断符合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抽取、集成、转换和综合分析,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监控和有效管理,这也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信息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采用的主流技术。

4.建立IT审计的长效机制。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范文第3篇

梳理广东省联社深化改革10年来走过的征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东省联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存贷款规模、资产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内部管理和内控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新招频出、亮点纷呈,整体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截至目前,全省农合机构共有各类网点约5600.57万个,营业人员6万余人,是广东省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多年来,广东省联社存贷款规模在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均位居前列,在全国农信系统中居首位。

时值广东省联社成立十周年之际,本刊特对这家农信界“巨人”的掌舵者――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周高雄进行了一次专访。

《》:广东省联社是一家大银行,一直以来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在您看来,广东省联社最大的优势是什么?10年来改革的动力是什么?

周高雄:农信系统保持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在于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农合机构(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统称)的历史责任、务实选择,更是引领农合机构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过去十年,7万广东省联社人以躬耕农村金融市场为己任,以“为民、便民、惠民”的草根情怀,以“勤勉、务实、创新、争先”的企业文化和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扎实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积极推进“阳光信贷”等三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量体裁衣式的金融创新,把金融服务做到田间地头、工厂门口,在惠人中达己,成长为广东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存贷款和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机构。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

广东省联社深化改革的基本动力在于中央放权和省委、省政府发展金融产业。国务院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并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推动全面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战略指导下,广东省联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先后完成了县级统一法人和央行票据兑付工作,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造和农商银行建设工作,有效消化了历史包袱,迈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以来,广东省联社系统以从严治党带动从严治军、从严治贷,全省农合机构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践行普惠金融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联社系列中心工作上来,大家一致支持建设“小法人、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一致赞成“雁行升级”的发展思路,一致要求从严治军、从严治贷,一致表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提升了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为广东省联社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广东省联社如何利用客户优势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周高雄:为了把线下优势转变为线上线下双重优势,再造一个网上农信,广东省联社把信息科技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大集中系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以核心系统、总账及报表系统、柜面系统、省综合前置系统、地市特色业务平台、财务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数据返还系统、事后监督系统为主的应用群体系,以网上银行(暨手机银行)、股金管理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第二代支付系统、客服中心、金融IC卡、支付宝卡通、银联支付、理财平台等周边业务系统群。这些系统的建成有效地支持和推动了辖内农合机构的业务创新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提高了客户粘性。2014年,广东省联社系统服务的客户超过1亿户,当年增长20%,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趋势,围绕客户的金融需求,加快建设电子银行和移动金融平台,将金融服务延展至更多客户。一是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对普惠金融的认识,真正树立客户至上、普惠民生、开放包容的互联互惠的思想。二是以大数据思维,加强对客户多渠道交易数据和其他行为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判断客户金融需求、潜在价值和风险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营销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挖掘金融服务需求,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弱势群体、薄弱环节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推动移动金融发展,加快网上票据融资、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社区APP等网上及手机交易和服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积极推广自助发卡、移动开户等移动营销平台,逐步构建和完善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营业厅等在内的移动金融服务与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和优化移动金融服务功能。四是加强物理渠道与电子渠道统筹管理,利用营业网点分布范围广泛的优势,逐步实现网点转型,推广夜市银行,试行主题营业网点开设,逐步建立线上线下O2O服务模式,实现物理渠道与电子渠道协调融合发展,让广大城乡居民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现代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广东省联社将在这种惠人活动中达己,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您认为开发属于广东省联社系统的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科技金融产品有什么便捷、高效的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值得业界借鉴?

周高雄:广东省联社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开发工作上同样是探索前行、创新发展。一方面是积极参考大型商业银行、兄弟农信社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是结合本省农合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围绕着如何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宗旨做出特色,创出优势。同时,省联社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科技金融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珠三角地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对新产品的渴求,结合该地区人才、业务管理、业务经验情况,实行省联社与农合机构的合作开发,开发的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缩短系统建设周期,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下一步,广东省联社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应用新技术,加大对电子渠道特别是移动端产品的研发力度。互联网时代最讲究的是“以客户为中心”,广东省联社将联合各农合机构,积极主动发掘客户的需求点,结合农信社的特点,打造一批具有农信特色、符合客户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增进与客户线上良性互动,提高主动营销能力。在拓展线上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农信社网点众多的线下优势,将线上、线下的服务和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促使农合机构的服务能够从多场景融入客户的日常生活,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广东省联社是否已经将科技创新摆到足够高的战略高度?做出了怎样的规划?

周高雄:省联社在2007年制定了全省数据大集中五年IT发展规划,2009年,数据大集中系统成功上线运行,经过7年的系统推广,全省首期IT规划任务基本完成。随着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当前农合机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IT服务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要求,为贯彻落实省联社《关于广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合机构转型升级,以“雁行升级”方式向“现代特色银行”跨越发展的要求,省联社已成立新的IT规划项目组,着手制定2015~2020年(五年)的IT规划,厘清确定农合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内容,顶层设计配套的IT服务支撑架构和服务体系,并通过科技创新,引进“互联网+”、“云服务”等理念,为农合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广东省联社在信息科技建设和规划方面的工作得到了银监会的充分肯定,日前,银监会将广东省联社列为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编制组副组长单位,并将编制组办公室设在省联社,要求省联社全面参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设计、科技治理、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科技风险、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电子渠道与网络金融系统、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大数据等领域的工作。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重托,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广东农合机构在国际业务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审计;国家治理;审计服务目标

中图分类号: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55-02

“审计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义,2011)”。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的导向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金融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样的治理目标实现动力。

一、国家治理及其目标

“治理”的涵义学界至今仍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权威定义。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罗茨(R·Rhoders)从治理的表现形式提出“善治”的治理,即强调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建立效率、法治、责任、开放、能力的公共服务体系。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提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统一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治理“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其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刘家义审计长指出 “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作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即国家治理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国家审计包括金融审计,应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展开并促进其实现。

二、金融审计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金融审计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工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审计紧紧围绕“揭示风险、维护安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开展工作。在审计目标上,既关注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又着力揭示金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在审计对象上,既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的检查力度,又积极实施对金融监管机关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内容上,继续围绕资产质量,加大揭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运营安全、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力度;在审计方法上,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为切入点,以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为突破口,以从宏观上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为目标,着力发挥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审计组织方式上,继续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以总行(总公司)为龙头的审计方式。

(二)金融审计是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

一是对金融监管机关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和效益。近年来,金融审计在揭露监管机关财务预算管理及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财务工作等作用突出。二是通过对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促进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促进国家政策落实,有效保障政令畅通。如2010年以来,金融审计实时揭示了部分新增贷款信贷结构调整不到位、投放不均衡、资产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

(三)金融审计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是金融消费者。美国早在1968年就颁布了《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公平交易权。2008年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也不断吸收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保监会、证监会于2011年相继设立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投资者保护局,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也有望设立类似的消费者保护机构。金融审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工作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是反映和揭露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促进监管机关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如2010年,金融审计在对两大国有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中,着力揭示了保险公司管理混乱、中介市场经营混乱、保险营销秩序混乱等“三乱”和假承保、假理赔、假、假数据、假账册等“五假”问题,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专项行动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是查处一些直接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金融审计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的治理工具

金融审计能够保持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及早揭示并提出改进体制机制的建议,防范风险。如近年来,民间借贷呈现井喷式发展,在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风险隐患,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大量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2011年底,金融审计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企业民间借贷情况审计调查,提出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加大违法案件打击力度、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等审计建议。

三、金融审计更有效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着眼点

一是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推动金融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在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的国际大银行的公司治理缺陷,在我国普遍存在。此外,我国金融机构也存在一些独有的深层次体制问题,需要不断推进改革、逐步加以解决。加强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共同选择,也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金融审计在完成传统审计目标的同时,应培养战略眼光,提高观点层次,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不仅关注政策的落实情况,也要通过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评估监管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推动体制机制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科学发展。

二是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积极探索金融消费者保护审计。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被认为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后危机时期,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金融管制立法都已开始重视金融领域的消费者诉求,并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赋予消费者法定权利等措施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没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立法,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行政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分属于一行三会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专门机构刚刚开始建立。随着金融放松监管、业务交叉与创新,以及综合化经营趋势,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导致相同性质、相同类型的金融商品,在不同的金融行业内适用的法律规范宽严不一,这势必对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一定挑战。

三是要夯实技术基础和培养专家队伍,不断提高金融审计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发展态势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审计不能固步自封,应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审计工作的有力武器,应与审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继续积极推进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金融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充实商业银行审计数据库,开发新技术,积累新方法,把信息化金融审计推向新的高度。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才是金融审计组织能力提高的基础和关键,应立足金融审计人才资源现实,着眼未来发展,提倡专家型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适度引进对相关领域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深度的现实实践、深度掌握被审计单位所运用的操作技术的专家型审计人员。再次要探索新的审计领域,扩大审计视野。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传统金融审计领域运行更加规范,监督趋向健全;同时,新的金融业务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本身也蕴藏着巨大风险,亟需加强监督。金融审计应积极探索证券、保险、银行间资本市场、国际金融、金融衍生品、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审计创新,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R],2011.

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这就要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紧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积极探索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赋予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些新的内容。

一、当前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企业综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手段,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金融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如企业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标准化管理等,逐渐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并为一大批优秀的金融家所接受,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就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无法担负起新时期的政治使命和历史重任。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鉴和吸收现代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二、完善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形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工作形式。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创建网络化政工体系。报刊、录音、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直接面向群众,具有传播信息及时迅速,影响广大的特点。这既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办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的新形式。

2.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创建规范化政工体系。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接轨。做到所有工作实行全过程控制,按照“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标准,作到对各项工作从年初部署,组织落实,考核评比,到年终总结,以及责任人、均进行量化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3.加强基础建设,创建系统化政工体系。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投入的精力太少,投入的人财物太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上级思想宣传部门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思想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搞好政工队伍培养、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及时把一些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政工队伍中来,提高政工人员素质,保持政工队伍稳定。

三、创新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紧密结合当前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

1.创新经营效益观念。在当今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日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效果,获取最大收益。这就要求广大政工人员,要增强效益观念,不仅要注重形式,而且要注重结果;不仅要重视产出,而且要注意成本,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和科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