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药市场趋势

农药市场趋势

农药市场趋势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第1篇

全球农药市场逐渐回暖,行业景气度得到提高

据Phillips Mcdougall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销售额为518.35亿美元,同比下降8.5%。而2016年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销售额为499.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如果排除通胀和货币走势的原因,实际市场销售额下跌为2.9%,如果只排除货币影响,市场实际增长0.8%。如果统计所有的农药市场(包括非作物保护市场),其销售额为565.2亿美金,同比下跌1.8%,非作物保护农药市场销售为65.35亿美金,名义上同比增长3.4%。包括先正达在内6大农化巨头经营业绩得到改善,2016年营业收入降幅基本在5%之内(孟山都除外),相比2015年,营业收入降幅明显收窄,各项数据表明:2015~2016年全球农药行业已经触底,尤其从2016年末开始,农药商品价格集体出现明显地回升,现阶段国际农产品出现反弹,农药需求回暖预期将加大,届时大概率实现“量价齐升”,促使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

安徽中农纵横农化部研究员张波认为:过往两年全球农药行业销售额萎靡不振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全球油价长期徘徊于40-60美元/桶的中低区间,对南美、北美的燃料用途作物种植面积造成了较大压力,而这类作物种植成本对应的国际油价区间预计为70美元/桶左右;另一方面,农药施用量与农作物种植面积高相关,而种植面积又与农产品价格紧密相关,然而过去两年间,全球农产品库存高企,价格处于底部徘徊,种植面积增速放缓。他还观察到,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小麦、玉米、棉花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国际粮农组织统计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出现明显回升,显示农产品价格回升向下游传导的渠道通畅。

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将增厚农药企业利润。2016年以来,由于油价逐步回升,主要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加之国内环保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导致大部分化工品环保成本增高,使得下游精细化工品成本端压力E增。随着国际油价短期内回调在50美元的下方,将缓和基础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势头,有利于农药企业的盈利改善。

行业发展新趋势将凸显

农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格局强者恒强。根据Phillips McDougall 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05年平均2.56亿美元的研发成本,2015年的平均成本增长了11.7%,达到2.86亿美元,增量主要来自于研究成本和登记成本的增加。由于新活性成分研发的巨大投入,仿制型农药企业难以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而随着几大农化巨头之间的并购落地,国际农化市场上强者恒强的高集中度竞争格局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跨国巨头转向技术密集领域纵深发展。由于仿制农药竞争者的大量加入,传统产品盈利逐渐下滑,农药巨头公司在1990年之前上市的产品中,除了草甘膦、麦草畏等受转基因种植影响仍维持较好的销售额之外,其他大部分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严重挤压,因此,六大农化巨头专注于创制农药和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年度研发费用的金额和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远远高于其他农药企业。新药的上市必然带来对传统产品的替代和淘汰,而这些仍有市场机会的传统产品对于农药研发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仍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从而驱动农药产能的结构性转移。

国际农化巨头逐步向种子业务战略转移。从六大农化公司的销售额和研发支出可以看出,对种子业务的投入在2010年前后已超过农药。从转基因作物种植促进草甘膦大爆发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种子业务一方面能够保持高盈利,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其相应的农药品种保持增长。孟山都在转基因种子上的成功布局,使得各大巨头意识到通过控制种子的生物学性状,可以加大对下游农药品种需求的掌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农化市场上,把种子、种植、产品、服务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主流盈利模式。

产品更新换代是创新型农药企业外包部分业务的核心动力。据统计,2015年一个农药新活性成分从研制到商业化平均需要11.3年,成本约2.86亿美元。为了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型农药企业常采用合理外包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利用第三方的成本优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品牌和渠道上;而在专利保护到期之后,由于面临仿制型农药企业的激烈竞争,成本优势将是决定企业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筹码。 专利产品外包利好定制生产企业。通过外包部分业务,既可以为创新型企业缩短研发周期,也可以让承接外包的农药企业充分享受全球行业分工带来的好处。在定制期内,由于定制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且与客户协商定价,避免产品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定制生产企业可以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而在定制期满后,定制生产企业可以凭借积累的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继续获得显著市场份额,充分享受下游市场的高速成长。

农药专利到期高峰,国内企业迎来机遇。根据Phillips McDougall的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将到期的保护农药市场约为90亿美元,其中2016-2020年全球有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专利农药到期。我们此前已经论证的农药产能转移趋势仍将持续,而在国内众多农药企业中,研发实力强、曾经承担外包工作的企业在本轮产能转移过程中将率先受益。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创新系统;农药行业;绿色;环保

农药行业既是一个支农部门,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部门。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但因其难以降解,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淘汰。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于本世纪初逐渐被禁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出现了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相信未来,绿色环保的农药将不断涌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命脉,也是农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与系统创新的视角探索农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有助于我们洞悉农药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需求拉动与农药行业212艺发展趋势

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又被称为市场拉动型创新,是指创新的想法来源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企业为此而采取新的技术和工艺,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需求拉动观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市场(消费者)对技术开发的产品选择、技术路径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市场变化使农药行业的工艺创新出现了新的趋势。

第一,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

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草甘膦生产工艺的提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除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其中,草甘膦约占除草剂总量的30%,近年来,草甘膦销售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已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的首位。欧盟农业大国大面积种植抗草甘膦作物(如玉米、大豆)以及可再生能源战略所引发的生物能源需求是造成草甘膦旺盛需求的主要原因。

需求加快了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革新,生产草甘膦的龙头企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药创制工程中的草甘膦创新生产工艺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江山股份在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和dcs控制系统,优化了草甘膦的生产工艺。

第二,农药生产技术环保化趋势。

以往使用高毒农药虽然有较高防效,但存在污染危害严重的弊端。含有铅、砷、汞的农药和有机氯杀虫剂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或在农作物产品中残留期长,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平衡,还威胁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高毒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如我国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全面禁止其在农药中使用。对更高质量更安全食品的需求“倒逼”农药行业推动技术的绿色化,如原料的绿色化(dmc代替光气),催化剂的绿色化(taml活化剂代替tempo),以及一些绿色合成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在农药行业中得到应用。在市场推动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下,预计至2012年莠灭净一步法绿色合成工艺、高品质甲基嘧啶磷清洁生产技术将覆盖全行业,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及乐果原药清洁生产技术将达到80%的行业普及率,二苯醚类除草剂原药生产三废回收技术、常压空气氧化产二苯醚酸技术等将达到30%-50%行业普及率。

二、技术推动与农药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理论表明,科学与发明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之一,因而科学和发明的积累也是决定人类社会技术发展趋势的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被公认是“技术推动”论的代表,他认为,技术创新的源头是科学与发明,创新活动的步伐依赖于科学进展。农药行业亦是如此。

第一,农药的研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趋势。

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相随,科学发现与科学发明预示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综观农药行业的历史发展,农药产品从最原始的天然药物型发展到近代的无机化学型,再到现代的有机化学型,直到当今的有机化学型、生物化学型和生物型共存,这一过程是与科学和发明的不断推进而相对应的。历史上化学学科的发展早于且快于生物学科,客观上为农药产品最先使用化学技术提供了条件。而无机化学技术的较早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无机化学型农药的较早应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农药产品开始向有机化学型转变,有机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技术研发的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快速进步为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创制开辟了广阔空间。例如,病毒和害虫由于不断进化而产生了抗药性问题,要求农药行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加以应对,而新农药的创制则是对数量庞大的各种化合物进行逐次筛选的过程,正是由于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技术对农药研究的渗透,使得新农药的创制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支撑新农药创制的核心技术,如合理药物设计、靶标验证、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随着农药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农药产品开始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化合物筛选空间的明显缩小也造成了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科学,为创制新型农药产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如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等,与农药研究紧密结合,以发现新先导化合物和验证新型药物靶标为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至此,农药已经不完全属于化学品的范畴,它开始向生物化学型产品、甚至是生物型产品转变,并体现出汇集众多科学技术于一身、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的产品特点。

第二,生物农药的外延不断被拓展、内涵不断被深化的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包括微生物农药、转基因植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之间很大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是控制而不是消灭病虫,具有延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且能迅速分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并且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生物农药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生物体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商品活体生物,而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该物质若可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具 有农药作用的细菌100余种、真菌500余种、病毒700余种、植物4000余种,再加上线虫和微生物代谢物——抗生素,其数量蔚为可观,这将为新农药的开发提供非常丰厚的生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生态多样,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还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目前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料种类达30余万份,这为我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发生物农药,目前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77个品种,占有效成分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的7.1%;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起步较早,如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对bt杀虫剂的研究,此后针对应用情况不断加以改进,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用bt制剂与阿维菌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复合增效的方式,成功研制了bt生物复合杀虫剂抑虫啉和克虫威,其杀虫效果良好,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总之,我国在生物农药菌种引进、资源筛选评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及工业化生产等方面,都将大有作为。

第三,有机化学农药研制的绿色化趋势。

在观察到生物农药越来越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现有的有机化学农药的绿色化在技术上仍然大有可为。例如,作为除草剂作用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有关其良好应用的报道也不多,相比之下,目前草甘膦在除草剂农药中仍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就杀虫剂农药而言,在技术上属于第三代的拟除虫菊酯类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后至今平稳发展,在我国,菊酯类农药正在快速取代之前的高毒农药,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由于生产工艺不复杂、成本较低和药效高的优点,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占有率显著领先,而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四代以吡虫啉为首、以吡啶杂环为主体的烟碱类农药,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含吡啶环农药不仅高效、低毒、药效期长,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近年来已覆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成为当前农药创制的方向之一。针对我国目前的农药生产和运用技术来看,有机化学类农药还是存在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目前仍主要依靠单个农户进行,生产活动零散而不集中,施药技术落后,还是倾向于使用现有的化学农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农药的实际应用。其次,与国外精湛的生产工艺相比,我国化学农药在制剂环节上的工艺明显粗糙,在对助剂选取和混剂配制等精细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我国农药剂型不足,主要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占60%,平均每种原药加工5-6种剂型,而发达国家则在30种以上;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对环境安全农药新剂型进行了大面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但时至今日,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的水性化农药新剂型,依然只占全部制剂登记数的约24%,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根据世界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我国农药制剂的技术趋势应该是以固体形式代替液体形式、粒状形式代替粉状形式和水基形式代替油基形式,并以装运施用方便、有效成分高分散度、对靶体高沉积量、使用形式及制剂中辅助成分对环境友好为目标。

三、创新系统与农药产业组织创新的趋势

创新系统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在创新系统中,核心是知识与知识的流动。知识的流动必须有载体,载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等组织,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载体。由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复杂的,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并不是依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线性路径,相反,它是以复杂的反馈机制与科学、技术、学习、政策等的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因此,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被置于研究的中心,而创新系统实质上是促进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制度安排。从农药行业来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行业创新系统正在形成。

第一,创新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正在形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占全球农药销售额80%以上的仅为世界排名前8名的农药跨国公司。而我国农药生产厂家较多,缺乏规模结构的相对优势,原药产量达万吨以上的仅有3-4家,5000吨以上的也只有10家左右。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农药产品供过于求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农药行业的集中度偏低,这使该行业进一步整合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有着较大的潜力。

我国农药行业集聚度在1998-2007年持续上升,衡量空间分布的指标gini系数、crl、cr2和cr8(分别为排名前1,3,8位的省份占全国份额的绝对比)都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见表1)。苏浙鲁冀鄂五省占据排行的前5位,其中江苏省在10年中始终保持销售收入的第一位,这说明我国农药行业在省域范围内存在空间集聚的现象。农药行业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可以吸收行业中相同、相近的企业以及相关的农业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和网络化并存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样一种组织上的重构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形成氛围活跃的区域创新体系。

由于农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可以预见,随着农药行业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收紧,我国农药行业的整合发展趋势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助于核心能力的成长,由此带来了产业组织革新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创新体系意义深远,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趋势形成。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第3篇

定西市属于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结构复杂。川塬地只有10%左右。自然资源较其地区匮乏,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35%。是闻名全国的贫困落后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各种扶贫项目大约843.9万元的投入,定西市的贫困面貌已经有了大大的改善,贫困面积也大大减少,全市6个县,超过90%的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告别绝对贫困。但是,这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贫困的问题。作为定西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定西市的经济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定西市农业发展的水平一直很低,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压力过大,区域经济不发达。为实现定西市农业跨越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上,就必须挖掘出定西市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开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以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经济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崛起。

二、定西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农林牧渔业结构一般说来可以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和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结构指标来反映,但是针对定西市的特殊情况,农业产品大多自己自足,或者囤积,商品率比较低,所以在此采用农林牧渔总产值结构指标来反映其结构。

1、定西市农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趋势甘肃省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全国对应年份的平均水平,且成下降趋势,这与全国的整体趋势相统一,本文选取了四年间定西市的农业数据,从2007年到2010年,这四年间定西市的种植业所占比重都高于全国和甘肃省,平均高出的比例分别是19.76%和1.33%。分别对定西市的七个县区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这几个县区的种植业比重也都不同程度的略高于全国的和甘肃省的平均水平,但这几个县区中安定区、岷县、漳县都呈现出了种植业的下滑趋势,在大农业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其中漳县的下降幅度最大,年均下降速度达到了3%;而临洮、陇西、渭源则表现出种植业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临洮县种植业年均比重上升速度达到1.49%;通渭种植业比重变化不大。

2、定西市林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全国的林业产值比重呈现出逐年小幅度上升趋势,至2010年为4.2%;对甘肃省的数据进行观察,四年中除了2007年以外,其余各年的林业产值比重也是逐年递增的,其中2010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87个百分点;定西市与甘肃省相同,除2007年外,其余各年林业产值比重逐年上升,并在2010年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4.72%;定西市七个县的林业产值比重情况由于各个县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安定区、陇西、岷县、漳县呈现出了年年大幅度增加趋势,尤其是安定区,2007年和2008年林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到了2008年,安定区林业产值比重从2.47%上升到4.8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到了2010年更是猛增3.02个百分点,达到7.85%,分别超过全国和甘肃省3.65、2.78个百分点;陇西、岷县的林业产值比总也在这段期间内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陇西林业产值比重年均增长1.11个百分点,岷县则为1.15个百分点;漳县和通渭的林业产值比重在2007年时分别为2.49%和2.94%,到2010年分别为4.6%和4.91%,年均增长0.7个百分点和0.66个百分点;临洮县和渭源县的林业产值比重则是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临洮县,比重从2007年的5.29%下降到2010年的2.74%,年均下降0.85个百分点;渭源县的林业产值比重虽然年年下降,但大体上变化不大,从2007年的3.03%下降到2008年的2.52,年均下降0.27个百分点。从定西市总体上看,林业产值比重依然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这几年的退耕还林政策有一定的关系。

3、定西市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全国范围内在牧业方面的产值比重逐年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均上升幅度为0.8个百分点,甘肃省牧业的产值比重每年也以0.16的百分比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远低于全国水平,这是由于甘肃省基础薄弱、增长速度缓慢;定西市的牧业产值比重与甘肃省相差不大,但在近四年的数据中却呈现出递减趋势,从2007年的23.37%下降到2010年的22.48%,虽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是代表了其发展趋势;定西市的七个县中,除了漳县外,其余各县的牧业的产值比重都有所降低,其中陇西县下降幅度最大,由2007年的25.93%下降到2009年的21.23%,年均下降1.57个百分点;漳县的牧业产值比重是七个县区中唯一有增长幅度的县,由2007年20.97%上升到2010年的27.58%,年均增加3.3个百分点。

4、定西市渔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全国的渔业产值比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有数据得知,基本都保持在10.7%左右,而甘肃省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严重缺水,所以,相比较全国而言,甘肃省渔业处于非常劣势状态,渔业产值年均比重都在0.3%以下,且几本没有增加的趋势,这也直接反映出了甘肃省自然资源的现状。定西市与甘肃省的基本状况一致,渔业产值所占的比重每年都在0.2%以下,2003年为0.14%,这也与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关;分别观察定西市几个县区的情况,定西市的七个县中,漳县的渔业产值比重最大,超过了甘肃省的平均水平,2009年达到0.53%;临洮县在2007年和2008年时,渔业产值比重曾在0.3%以上,但从2008年开始,就下降到0.13%,2003年为0.18%;其余各县基本上渔业产值都在0.3%以下。这些数据表明定西市在甘肃省内也属于严重水资源缺乏的地区。

三、定西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开发程度低,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总体来说定西市农产品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直接进入区外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数是初级产品,主要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其中最突出的则是充当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原料。定西市运往广州、广西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中药材大多数是初级产品,而进入国际市场或销往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则是经过切片加工的,与初级产品的价格相比,加工产品的价格会高出十倍多。如果将初级产品加工成中药制品或美容产品,该产品的经济价值还会有所提高。虽然马铃薯的用途很广泛,但是以蔬菜的方式进入市场只能是初级产品,这时马铃薯市的价格相对较低,。如果将马铃薯加工成粉皮、粉条、粉丝、薯条、薯片等产品,它的经济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最近几年,定西市出现了一些从事马铃薯深加工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量都相对较小,而且加工出的产品还存在着质量、规格参差不齐的缺点,因而至今还没有打造出被市场认可品牌。

2、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尚未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定西市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匮乏,一般都采用传统方式从事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技术一直都没发生太大的变化。落后的种植方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和质量。虽然定西市的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特别适宜优势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地域差异造成了农产品的品质的不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优势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区既可以充当生产基地,也可以向龙头企业提供大量农产品。但是为了能长久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运用现代农业科技进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从而发展壮大龙头并打造出企业特色农产品品牌。

3、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难以担负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环节中,龙头企业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再生产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和经营效果直接影响到区域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定西市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也不大,相互之间联系不密切,这与定西市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有大量的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就直接进入到了市场进行流通,另外,龙头企业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不若说人才、管理等的影响,发展其前景不明朗,不能很好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说,加快定西市的农业发展必须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

4、专业化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管理水平低下定西市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不容忽视的,大部分这样的市场否一地域优势资源为依托,经过长期的农产品交易,逐渐完善逐渐发展,但是由于对于这种专业化市场的基础投资的短缺,使得大部分专业化市场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统一规范的场所,有些甚至露天的,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给农产品的交易带来了诸多不便。另外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其管理水平也较低,大部分的专业化市场都没有同意有效地管理,交易者不能享受到公平合理有效地交易环境,存在许多压价和缺斤短两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不仅算害了农民的礼仪,同事对市场本身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此外,市场上缺乏信息咨询机构,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户没有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交易比较盲目,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或是产品滞销的情况,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商贩的交易积极性,一样会影响市场的繁荣,需要了解的是装野花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农产品外销的重要窗口,定西市目前的现状在软硬件上都有所缺失,对定西市农业的良好发展存在不小的影响。

四、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1、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尽快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定西市,在各级政府,虽然在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县药材,土豆,蔬菜,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农业发展的特点的定位和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广泛的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在全市范围内或者区县范围内作为特殊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中国的气候,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中药材,盲目发展将导致药品的质量和市场信誉的下降降低,这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特色农业。此外,花卉业的发展有一个急于进入大规模行动的现象,有许多小规模的花卉公司,它是难以做大做强。在未来,政府应侧重于在该项目邀请内外和省内外的农业发展的特点,一些专家和学者来研究,使政策符合农业发展的特点,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在所有区县进行规划,科学为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宏观指导,促进定西市特色农业发展。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第4篇

农药市场需求向六大类作物集中

当前,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稻、蔬菜、果树、麦类、玉米和棉花成为我国农业的六大当家作物。尤其是今年这六大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农药市场需求将更加集中。据估计,我国大约有220亿元人民币左右(批发价)的农药市场份额,按作物划分的农药市场,以最终销售的制剂来计算,水稻、蔬菜、果树、麦类、玉米和棉花六大类作物约占总市场的80%左右。预计今年这六大类作物农药用量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甲维盐、吡蚜酮等高效低毒低用量药剂推广面积进一步加大。

同时,当前农村和种植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免耕等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将带动除草剂的消费。如在河南,人工除草已经成为过去,今年春耕期间,除草剂用量增加了一成。还有秸秆还田、免耕技术的应用、麦田土壤处理减少等农田耕作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加重病虫草害的发生,带来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用量的增加。有专家预计今年国内农药年需求有望增加3%~6%。

农药市场价格出现上行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市场农药价格出现上行态势。从年初开始,部分农药品种如草甘膦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毒死蜱、吡虫啉、氯氰菊酯等由于出口拉动,价格得以提升,原药价格上涨10%~20%。到了3、4月份,气候回暖加剧了草甘膦的紧俏局面,草甘膦供不应求,产销两旺,一改过去的不温不火,草甘膦行业似乎迎来了第二春。在除草剂市场量增价升的同时,杀虫剂市场也十分活跃,杀虫剂市场的两大“主力”吡虫啉、啶虫脒一马当先,比翼双飞,共同领涨杀虫剂市场。其中,啶虫脒从3月初的10.2万元/吨一路上涨到目前的14万元/吨,单月涨幅超过30%。两大“主力”的出色表现,让人有点措手不及,预计后市将会短时间保持当前水平,但“花无百日红”,啶虫脒的市场行情将会过去,后期将会有一定的跌幅。厂家和经销商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要盲目乐观。

植物源农药需求增加

当前,食品安全引发了植物源农药行情,今春以来,植物源农药的需求有迅速增长的趋势。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生物农药(未包括农用抗生素类)占全球农药市场份额的2.5%,生物农药中的植物源农药占全球农药市场的1%,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制相当活跃。截至目前,国内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植物源农药有效成分有14个,产品总数达129个,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烟碱和除虫菊素等植物源农药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产业化品种已成为我国植物源农药市场的主导和生力军。

随着我国农药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近期,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防控的植保理念,为生物农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为植物源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未来,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在量和价格上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出口环境改善力促农药走出国门

农药市场趋势范文第5篇

如今种植户更加关注作物生产能力和:产量,作物保护方面的开支将显著增加。作物保护支出是除了化肥以外农资成本最高、的部分,对种子进行处理而非对整个农场区域进行农药处理可显著降低农药费用。因此,种子处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保护种子进而保护作物免遭生物及非生物逆境的措施。

种子处理剂,包括种子处理杀虫剂、杀菌剂及其他种子处理剂’由于在大面积使用中获取、生产及应用简便’在2010年作物保护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化学种子处理剂控制了超过98%的全球种子处理剂市场。生物种子处理剂目。前还仅占小份市场,但由于政府鼓励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未来其增长前景有可能超过其他任何市场。

2010年,全球种子处理剂市场市值超过了22.5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334.3亿美元,而2011―2016年间年增长率将在13.5%。到2016年,由于大量采用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作物北美市场将占全球种子处理市场22%的份额,年增率16.4%。由于受到政府部门的持续推动,发起“100%种子处理运动”,鼓励采用;种子处理,亚太地区是另一个增长迅速的地区市场。到2016、年亚太地区市场价值将有望从2001年的1.575亿美元增长到2.482亿美元,年增率14.4%。

另外,促增因素包括种子处理的经济有效,带来的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需求上升等,而限制性因素是处理后种子的保存期较短。

部分杀虫剂过剩盲目发展势头将有所减缓/牟伟

2011年国内农药市场仍然供大于求,农药产量在250万吨左右,需求总量30.8万吨,出口量125万吨左右。农药外贸依存度达50%,出口数量大、价格低、定位于低端市场。

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由于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等原因,生产企业步履维艰,产品滞销使阿维菌素精粉的价格下跌了,近30%,吡虫啉主要生产企业红太阳集团、沙隆达股份业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