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药调查报告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农药调查报告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最近,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级各相关部门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展医疗诊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了认真汲取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教训,全面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省政府成立了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紧急通知。按照中、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政府、市食安委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对全市市场清查和医疗诊治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22个厂家69个批次质量不合格的奶粉,食品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整治任务更加繁重。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力维护好全市食品市场安全。

二、各司其职,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奶制品市场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各相关部门务必要认真汲取教训,自查工作漏洞,强化监管措施,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农业部门要做好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监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高毒农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畜牧部门要做好畜用饮料、兽药违规使用和畜产品使用添加剂监管,解决好群众高度关注的违法使用添加剂问题;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管,突出抓好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继续推进分类监管,坚决取缔黑加工作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出厂关;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食品流通经营秩序,严格市场准入,加大食品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小餐饮摊点卫生,强化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原料进货验收和建立台帐制度,完善重大食品卫生和食源性疾病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机制;商务部门要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管,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建设,保证肉品质量安全;水务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品的质量监管,从源头杜绝非法行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部门要密切关注当前因奶粉问题而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一些因食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稳妥的化解矛盾,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事件的查处和处置工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强化应急工作,及时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信息报送,确保信息畅通。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最近,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级各相关部门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展医疗诊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了认真汲取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教训,全面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省政府成立了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紧急通知。按照中、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政府、市食安委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对全市市场清查和医疗诊治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22个厂家69个批次质量不合格的奶粉,食品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整治任务更加繁重。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力维护好全市食品市场安全。

二、各司其职,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在活动中,我校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融入农民朋友当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观念,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服务团通过图片、展板、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惠农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内容。

2.科技支农

服务团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烈日、冒酷暑,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活动。

(1)科普赶集。在当地集市设立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解答并实际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畜禽疾病防治、土元养殖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向农民介绍了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和鉴别真假农资的有关知识。

(2)田间指导。队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到服务地的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苔干种植基地、土元养殖基地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现场指导,并结合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指导农民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和储藏,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现有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科技讲座。专家教授先后在服务地举办了6场累计10多小时的科技讲座,分专题讲授了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土壤施肥和肥力测定等实用理论和技术。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又解决了农民遇到的实际难题;既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又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3.法律普及

服务团针对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科普赶集等方式散发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民工维权等法律知识。队员们采用“通俗、易懂、实用”的普法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的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增强了农民朋友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4.社会调查

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学校、企业,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队员们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调查了解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状况、村民自治状况、文化卫生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等等。同学们向农民朋友虚心请教,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服务地的许多调查都是在林间的树荫下、农户的家中、企业的厂房里、养殖基地现场完成的,只要是合适的场景,同学们就不失时机的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掌握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二)学院“三下乡”服务小分队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党总支、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分别组建了58支小分队。各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先进文化、科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黟县深冲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一行先后与该村茶叶经纪人代表、茶农代表进行座谈。在听取有关部门和村负责人关于深冲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以及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后,服务队又深入茶叶制作现场和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深冲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市场现状,服务队对该村的茶农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赠送了100余份科普宣传资料,并针对性地选定了深冲村茶叶面积大、技术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作为定点扶持对象,进行长期合作,发展一批、带动一批,全力“打好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力促深冲村茶叶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就农民工、子女上学、绿化美化和农村保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固镇县平桥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8位成员顶着高温酷暑,设立咨询台,发放科技宣传单,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平桥镇团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基层团委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养猪大户以及回族小组养羊户,现场解答有关养殖方面的疑难问题;对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服务队一行用最饱满、最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有益活动。

管理科学学院赴长丰县实践服务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服务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长丰县的十五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实践服务活动分为新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和新农村现状调研两部分。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实践服务队主要为长丰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详细、准确、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在各乡镇土管所(局)的组织帮助下,服务队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农村青年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服务队走村串巷,实地调查了各乡镇基本保护农田、一般保护农田以及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规划等基本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理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巢湖路街道以搭设展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及街头随机访谈深入了解社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情况;服务队还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绿化、照顾老人、辅导学生等帮扶服务内容,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居民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更新。理学院与河滨居委会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全体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林学与园林学院服务队赴绩溪县服务队与绩溪县党政领导、建委以及各村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重点调查了仁里、湖村、扬溪、孔灵、朗坑五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建筑等级、道路网络等规划基础资料,不但提出了“完善乡村功能,规划细部景观,突出民居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而且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

园艺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绩溪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及以宣传园艺产品种植、采收、贮藏、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走村串户,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当地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设立35个服务小分队,130名同学参加,以此为基础,领导小组认真挑选了宁国市为“三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基地,并与宁国市联合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立足当地村情、农情,开展广播电视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田间调查和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在学院蒋传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阜爱家园”,聆听艾滋儿童的感人故事,与“阜爱协会”进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在“阜爱家园”与艾滋孩子进行联欢。同学们走访当地艾滋孤儿的家庭。服务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在阜阳市区及周边乡村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我校学生社团会员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深入我省利辛、界首和皖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爱心社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暑期预防艾滋病宣传队活跃在界首市的街头巷尾,队员们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散发播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队员们还深入到部分乡镇和田间地头,通过游戏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农业新政策以及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普知识。

学生社团“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来到宁国、绩溪,以鹿科动物为主体代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皖南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濒危物种开展了精细地野外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数量、濒危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返乡度假同学活动情况

我校万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暑假时间,从事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三农问题”调研、促销和市场调查等活动,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自身能力。18个学院共形成有价值和研究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5000余篇,内容涉及新农村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保险、农村教育、水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新农村政策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

二、主要收获

通过我校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的知识才干,有利于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各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和丰硕成果。

1.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服务团队的队员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送理论、送科技进农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下乡既检验了团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民群众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广大同学通过深入农村、农户、养殖场、企业等场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自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开展实地调研,明确努力方向,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接班人

广大同学通过自己的调查,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接触,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始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建设和谐安徽、平安安徽、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以及安徽的奋力崛起的强省富乡的决心,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做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了专业思想和服务理念

我校教授和同学们战酷暑、抗高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实践活动,将科技知识无私的奉献给了农民。在磨练了意志的同时,通过支农扶贫、义务支教、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对脱贫致富的向往,明确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确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服务奉献的方向和目标。

三、几点体会

1.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提高

通过深入社会和基层,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巨变,加深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大学生们既推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维护和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又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后,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知荣明耻、以荣拒耻的思想得到升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超越功利的理想者气质、服务社会回报他人的公益精神、纯洁乐观的青春热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2.创新手段,建立机制,大学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蒂开放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方式和手段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今年暑期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着重从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依托地方政府、青年中心,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加强管理,保证师生活动安全,从而积极构建“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活动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带有显著的院校、学科专业特征,涌现出一大批精品项目和特色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扩大影响,巩固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持久动力

开学后,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在收到的15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评出了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4个,先进团队6个,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7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6名。为使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活动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我们利用《安农青年》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涡阳电视台、宁国电视台、《亳州报》、《蚌埠日报》、《新绩溪》等媒体对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宣传,不但坚定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而且为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在活动中,我校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融入农民朋友当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观念,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服务团通过图片、展板、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惠农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内容。

2.科技支农

服务团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烈日、冒酷暑,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活动。

(1)科普赶集。在当地集市设立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解答并实际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畜禽疾病防治、土元养殖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向农民介绍了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和鉴别真假农资的有关知识。

(2)田间指导。队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到服务地的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苔干种植基地、土元养殖基地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现场指导,并结合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指导农民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和储藏,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现有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科技讲座。专家教授先后在服务地举办了6场累计10多小时的科技讲座,分专题讲授了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土壤施肥和肥力测定等实用理论和技术。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又解决了农民遇到的实际难题;既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又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3.法律普及

服务团针对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科普赶集等方式散发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民工维权等法律知识。队员们采用“通俗、易懂、实用”的普法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的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增强了农民朋友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4.社会调查

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学校、企业,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队员们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调查了解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状况、村民自治状况、文化卫生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等等。同学们向农民朋友虚心请教,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服务地的许多调查都是在林间的树荫下、农户的家中、企业的厂房里、养殖基地现场完成的,只要是合适的场景,同学们就不失时机的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掌握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二)学院“三下乡”服务小分队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党总支、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分别组建了58支小分队。各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先进文化、科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黟县深冲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一行先后与该村茶叶经纪人代表、茶农代表进行座谈。在听取有关部门和村负责人关于深冲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以及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后,服务队又深入茶叶制作现场和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深冲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市场现状,服务队对该村的茶农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赠送了100余份科普宣传资料,并针对性地选定了深冲村茶叶面积大、技术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作为定点扶持对象,进行长期合作,发展一批、带动一批,全力“打好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力促深冲村茶叶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就农民工、子女上学、绿化美化和农村保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固镇县平桥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8位成员顶着高温酷暑,设立咨询台,发放科技宣传单,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平桥镇团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基层团委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养猪大户以及回族小组养羊户,现场解答有关养殖方面的疑难问题;对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服务队一行用最饱满、最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有益活动。

管理科学学院赴长丰县实践服务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服务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长丰县的十五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实践服务活动分为新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和新农村现状调研两部分。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实践服务队主要为长丰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详细、准确、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在各乡镇土管所(局)的组织帮助下,服务队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农村青年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服务队走村串巷,实地调查了各乡镇基本保护农田、一般保护农田以及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规划等基本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理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巢湖路街道以搭设展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及街头随机访谈深入了解社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情况;服务队还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绿化、照顾老人、辅导学生等帮扶服务内容,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居民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更新。理学院与河滨居委会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全体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林学与园林学院服务队赴绩溪县服务队与绩溪县党政领导、建委以及各村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重点调查了仁里、湖村、扬溪、孔灵、朗坑五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建筑等级、道路网络等规划基础资料,不但提出了“完善乡村功能,规划细部景观,突出民居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而且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

园艺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绩溪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及以宣传园艺产品种植、采收、贮藏、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走村串户,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当地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设立35个服务小分队,130名同学参加,以此为基础,领导,小组认真挑选了宁国市为“三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基地,并与宁国市联合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立足当地村情、农情,开展广播电视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田间调查和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在学院蒋传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阜爱家园”,聆听艾滋儿童的感人故事,与“阜爱协会”进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在“阜爱家园”与艾滋孩子进行联欢。同学们走访当地艾滋孤儿的家庭。服务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在阜阳市区及周边乡村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我校学生社团会员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深入我省利辛、界首和皖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爱心社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暑期预防艾滋病宣传队活跃在界首市的街头巷尾,队员们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散发播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队员们还深入到部分乡镇和田间地头,通过游戏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农业新政策以及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普知识。

学生社团“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来到宁国、绩溪,以鹿科动物为主体代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皖南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濒危物种开展了精细地野外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数量、濒危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返乡度假同学活动情况

我校万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暑假时间,从事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三农问题”调研、促销和市场调查等活动,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自身能力。18个学院共形成有价值和研究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5000余篇,内容涉及新农村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保险、农村教育、水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新农村政策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

二、主要收获

通过我校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的知识才干,有利于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各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和丰硕成果。

1.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服务团队的队员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送理论、送科技进农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下乡既检验了团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民群众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广大同学通过深入农村、农户、养殖场、企业等场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自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开展实地调研,明确努力方向,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接班人

广大同学通过自己的调查,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接触,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始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建设和谐安徽、平安安徽、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以及安徽的奋力崛起的强省富乡的决心,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做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了专业思想和服务理念

我校教授和同学们战酷暑、抗高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实践活动,将科技知识无私的奉献给了农民。在磨练了意志的同时,通过支农扶贫、义务支教、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对脱贫致富的向往,明确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确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服务奉献的方向和目标。

三、几点体会

1.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提高

通过深入社会和基层,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巨变,加深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大学生们既推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维护和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又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后,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知荣明耻、以荣拒耻的思想得到升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超越功利的理想者气质、服务社会回报他人的公益精神、纯洁乐观的青春热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2.创新手段,建立机制,大学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蒂开放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方式和手段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今年暑期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着重从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依托地方政府、青年中心,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加强管理,保证师生活动安全,从而积极构建“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活动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带有显著的院校、学科专业特征,涌现出一大批精品项目和特色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扩大影响,巩固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持久动力

开学后,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在收到的15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评出了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4个,先进团队6个,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7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6名。为使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活动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我们利用《安农青年》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涡阳电视台、宁国电视台、《亳州报》、《蚌埠日报》、《新绩溪》等媒体对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宣传,不但坚定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而且为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去年9月,我县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松突圆蚧系统监测和专项调查核实,发现松突圆蚧已经自然传播入侵我县。疫情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含棋棠山林场小河背)三个乡镇。有虫面积为36000亩,均为轻度发生。

由于松突圆蚧的自然传播入侵速率主要与寄主、天敌和气候条件等有关。目前我县53万多亩广阔的松林,已构成自然传播的基础条件;松突圆蚧的天敌种群少且数量短期内还不能达到峰值,难以抑制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发展。从气候条件分析,与广东相近的环境条件已具备松突圆蚧自然传播条件。从松突圆蚧实际自然传播情况分析,年传播扩展速率可达10—20公里。综合上述有关因素预警,若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计三年内自然传播的松突圆蚧发生面积将达到30万亩以上,预计导致10万亩松林重度成灾。从松突圆蚧入侵危害的后果来看,松树连续二、三年受害后,可造成成片林木死亡。因此,松突圆蚧一旦扩散蔓延,必将导致全县松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并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实施松突圆蚧预防除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我县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开展松突圆蚧的预防和除治是保护松林生态的需要,各地要有力实施本方案,及时控制、压缩疫情。力争不出现重度以上的疫情。疫情发生区的阔叶树混交比例应达到30%以上;到“十一五”期末,疫情新增面积不超过20万亩,疫情得到控制。

三、工作内容

(一)监测预警

1、监测点布局。全县行政区域内松林分布区均列入监测范围。根据疫情发生区加密布设,预防区合理布设的原则,按照每个监测点数量(密度)应达到1—3万亩松林面积的要求,兼顾监测工作量,全县共建立50个监测预报点。

2、监测方法。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在执行《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每月开展疫情动态调查。

其他乡(镇、场、管委会)监测方法适用《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

3、风险性评估。按《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实施调查后,由县林业局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风险性分析。提出疫情风险性评估报告和防控决策,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制度。由各乡(镇、场、管委会)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和力量,突击抓好松突圆蚧的专项调查工作,于5月中旬前形成调查报告并附松林分布图(含灾情分布图)报送县林业局。实行每月“零报告”制度。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向县森防站报送疫情动态。

(二)检疫封锁

1、检疫封锁。由县森防站负责,履行检疫工作职能,规范松类加工单位行为,每月对有关松类加工单位进行现场检疫和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2、检疫检查。由县横岗木材检查站履行检疫检查职能,严禁带有“两蚧”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松属植物的苗木、接穗、新生球果、针叶束和带疫情的原木、小径材、薪水炭材等传入或传出。

3、疫木监管。由县林业局负责,按规定严禁采伐松类商品材。因除治需要更新采伐松树,须按有关规定程序批准后,由县森防站和上级检疫机构实行全过程监管。采伐的松木,全部剥皮处理,采伐剩余物就地销毁。

(三)疫情除治

1、营林技术。对中度以上的松树、濒死木和衰弱木全面进行块状采伐。原木就地剥皮,剩余物销毁。对轻度以上发生的松树进行适度修枝,所有修剪的枝条和剩余物就地销毁。采伐后当年内补植乡土树种(禁止补植松类树种)。疫情发生区五年后阔叶树比例不少于30%,疫情重度发生区阔叶树比例达到50%,加速形成自然屏障。

2、无公害农药防治技术。根据生产和自然保护区需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药的防治试验。筛选防效高,无公害的应急农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3、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开展观测和繁育天敌。进一步观测本地寄生蜂、瓢虫科等天敌,确认具体天敌种类后,开展繁育试验和推广应用,加速提高松林的防御和自控功能。

4、联防联治。为加强防范松突圆蚧疫情扩散蔓延,建立健全松突圆蚧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组织。加强疫情动态信息、预防和除治经验等交流,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科学防控。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县松材线虫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应负责指挥全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组成人员详见龙府办字[]60号《关于成立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的通知》,组成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龙府发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详见龙府办字[2006]13号《关于印发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场、管委会)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辖区内松突圆蚧防控工作,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及时解决防控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经费投入和劳力组织应给予保障。

(二)技术支撑

由国家、省、市林业部门提供监测、除治等技术指导。县林业局应组织开展松突圆蚧多学科疫情防控技术攻关。聘请高等院校、生产单位等有关专家,承担相关科技攻关课题或项目,增加防控技术储备量。

(三)防治专业队伍

以县森林防火专业队为基础,组建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由县林业局负责,落实职能、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实战演练,保障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物资和经费筹措

由县林业局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筹措救灾经费和物资。并根据疫情发生特点,储备适量的药剂、药械及其它物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松突圆蚧工程防治方案,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五)防治能力体系

建立县、乡两级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加强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建设,落实人员和职责,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治能力。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农村基层组织是关系农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堡垒,起承上启下,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领头雁”,实现“选准一个人,带领一群人,致富一个村”。把那些既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农村能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升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转变工作职能。年初,通过自筹资金50多万元投放到村两家濒临倒闭的民营企业,为其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政策资金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支持。很快,企业运转良好,现已安排25人就业,职工人均月收入600多元。在两家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促进该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重点,深入调查,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该院坚持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难题来解,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下决心下大力去完成。首先调查致贫原因,把它作为破解难题的着手点。经调查分析,全村农民致贫的原因主要有:想发展缺少资金缺信息缺技术,难以启动发展项目而贫困;仅靠种点责任田家庭收入单一而贫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和缺少有效的市场服务而难以脱贫。在查明了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该院主要领导和驻村扶贫队员在摸清农民致贫原因后,把该村贫困户的基本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一一立卡建档,写出调查报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

该院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推进村容村貌的发展。

1、兴建沟渠,优化环境,促进农田增产增收。针对芦墩村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加上水库和沟渠年久失修,遇上旱灾群众只能“干瞪眼”,院长张以滔在实地考察后,同村委制订出台了“清淤沟渠”的方案。工程完工后,彻底改变了贫困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芦墩村近一千多亩农田得以灌溉,既提升了该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改变了“靠天吃饭”为“靠水利工程吃饭”的局面。受益农田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粮食亩产量增加近一倍,人均增收250元,家庭收入明显提高,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76人减少到222人,村民收入由原来的1860元增加到2230元,群众的生活也越过越甜美。与此同时,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丰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