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记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25周年了,25年来,协会对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各方面对协会的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能否请您对教育交流协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一下?

江波:转眼间协会成立25年了。25年前的中国和现在很不一样。因此,要说协会成立的背景,就要回顾25年前。那个时候,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不久,因此可以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成立,是应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开放的要求而诞生的。

1981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做好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全国著名教授、学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倡议参照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和作法,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从事教育民间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工作。于是,教育部、外交部联合报告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当时形势下,就是要让它全面负起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范围内的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此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各地方协会纷纷建立起来。到1991年,北京大学等60所高等学校及一些全国性的教育组织也纷纷加入到非政府教育国际交流这个网络中来,开展各项教育交流活动。

记者:您对25年来交流协会对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做出的贡献作何评价?

江波:交流协会成立25年以来,在教育部领导下,始终坚持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及为国家外交全局和民间外交服务,按照“官民并举”、“官民互动”的要求,充分发挥“非政府”的优势,为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交流协会也逐渐成为在国内国外有重要影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的非政府教育交流机构。

总体来看,交流协会的主要工作和成绩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初步建成了我国开展非政府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交流协会在国内有145个会员单位,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1个市的地方协会、一批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学校等单位: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这个网络联系着数千个国内外教育组织。

二是交流协会具备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参与和开展双边、多边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事务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交流协会有联合国认可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是中国教育界唯一获此地位的组织。交流协会在积极发展与各国各地区教育组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非政府教育组织建立高层次合作关系和机制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交流协会不仅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社团。交流协会还是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和授权负责开展境外培训工作的全国性组织之一,此外还是“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

三是根据“三个服务”的要求,在积极承担并认真完成一系列政府委托或支持的重要任务的同时,主动开展和举办了大量大型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和跨境交流活动,不少项目和活动在境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活动如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后,由内地、香港、澳门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华夏园丁大联欢”、“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与教育论坛”、“联合国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非政府组织圆桌会议”;自2000年起连续7届的“中国国际教育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展”和五届“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汉语快速识字国际研讨会”、“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境内外中小学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以及“外语(英、日)演讲大赛”等。重点项目如:“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中美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高级学者交流项目”、“教育领导者和管理人才能力建设项目”、“中外师生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中外优秀青年交流计划”、“中外联合培养人才计划”、“中外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国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外语人才培训计划”。

四是开展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已经遍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领域,而且形式多种多样。近10多年来,仅交流协会秘书处,就先后派出各类工作、考察培训团组500多个,8500余人;接待国外来华团组850多个,13000余人;组织召开各类国际研讨会227个,参加人员37990人;在境内外举办教育展11届,观众26万余人;帮助中外师生进行教育文化交流,13700余人;在国内举办短训班445个,84500多人次;还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有交流价值的出版物和宣传资料,如《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等。同时,交流协会各地方协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等团体会员单位开展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数众多。

五是在注意做好为国内高层次、高水平教育机构服务工作的同时,注重各级各类教育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协调发展,并且主动服务于国家需要、特别是对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倾斜政策和重点措施,从境内外的非政府渠道募集了大量资金。在增进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方面,交流协会也开展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

记者:据了解,交流协会在出国留学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希望您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江波:交流协会不是留学生工作的专门机构,但是近10多年来,配合政府和有关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例如:通过与国外一些组织、基金会的交流,派出少量的短期进修学者或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作为国家外专局唯一批准的有对外教育培训资格的机构,派人出国短期就某一专题进行培训;开展中学教师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在同类项目中质量最高。交流协会开展这些项目,充分体现出专项性、国际性、民间性的特点。交流协会开展的教育领导者和管理人才能力建设项目,选派中国的校级领导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学校去,在岗进行能力建设,由对方安排多种多样的考察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从2000年起,交流协会每年10月举办中国国际教育展,目的是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引导留学人员理性选择出国留学,理性选择专业,参观展览和咨询的观众达数十万。交流协会举办的教育展和论坛,规模越来越大,内容

越来越丰富,做法更加切合国内需要,国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参加进来,可以说给中外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大平台。2000年起,交流协会主管的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在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另外,海外很多专家学者包括留学人员希望通过交流协会这个平台加强与国内的联系,促进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对此我们十分欢迎。我自己也曾在国外留学,又做过留学生管理工作,对留学人员和留学工作怀有深深的感情。希望我们青年学子出去能学有所成;希望海外学者和我们合作,共同建设好交流协会这个中外教育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

记者:作为中国教育领域最大的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非官方机构,总结25年的发展经验,面对新的形势,交流协会对未来的发展是如何思考和定位的?

江波:首先,对于交流协会来讲,当前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为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促使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双边、多边外交更趋频繁与活跃,许多国际非政府组织随之迅速崛起,并更有力地介入本国、地区和国际双边、多边事务中。以与交流协会有合作关系的组织为例,许多非政府教育国际机构对本国乃至国际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正在从教育文化领域向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扩展。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非政府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走向世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机遇背后的挑战。近年来,大批境外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其中有的组织的活动,给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一系列冲击与挑战。因此,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这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整体水平是一个检验和锻炼。对交流协会来说,要应对挑战,就要努力为发展壮大我国高质量的非政府教育组织队伍,建立中国教育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权威性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加强调研工作,在国际舞台上传达好中国声音,维护好国家利益,发挥好咨询、服务等作用,担负好促进中国非官方教育国际交流健康发展的使命。

其次,交流协会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使工作更具特色。今年初,“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正式接受交流协会作为团体会员单位。今年7月协会正式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这是协会发挥中国非政府教育领域领头羊作用的组织保障,更是协会继续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保证。在国际上,协会与国际重要非政府教育组织与机构建立的实质性合作,大大提升了协会的交流水平和工作层次。在国内,协会与团体会员单位组成的协作工作网络,为协会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夯实了工作基础。多年来,协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在制定发展战略、加强组织管理、切实履行职责、提高项目质量、筹集发展资金及依据专业化、国际化标准进行运作等方面,增强了创新发展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协会重要的比较优势与特色,为协会在新形势下和新起点上寻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的窗口,不能再仅仅凭借自身资源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立足本土构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关注国际信息发展新趋势将成为必然选择。另外,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空间。总的来看,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信息交流,加强与国外文化的链接,将成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

1.引进外文文献充实图书馆馆藏

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原版外文文献的成本比较高,导致高图书馆外文文献馆藏缺乏,一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阅读需要,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加强图书馆的国际交流合作,既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又可以引进外文文献,为用户获得外文信息提供支持。开展中国图书馆合作交流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措施。中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分享,可促进双方图书馆共同发展。

2.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管理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但是现行的管理服务水平仍然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与国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积极有效地与国际先进图书馆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理念、服务手段都是大有益处的。

3.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的窗口,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积淀。通过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可以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有机融合,扩大读者的阅读视野,使读者感受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欣赏多元文化的美感,感受多国文化的内涵,陶冶读者的情操,升华读者的情感,激发读者对人类文明的兴趣,进而实现整个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

4.加快高校图书馆国际化建设步伐

人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全球高校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不例外,国际化、数字化高校图书馆建设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目标。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快速实现国际化是加快图书馆与世界文化接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加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是加快图书馆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分析

1.文献资料的及时分享

分享交换图书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强,既简单又方便,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图书资料的分享弥补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短缺的情况,丰富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的馆藏数量。

2.图书馆人才的交流合作

高校图书馆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人才的交流合作,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重新塑造自身形象,增强管理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在更规范的环境中,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

国外许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都是一流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邀请在图书馆行业有丰富从业实践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通过学习、沟通和交流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策略

1.建立合理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未认识到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沿用的基本还是先前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校办校管的管理方案,没有建立统一管理程序。建立专门的图书馆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机制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国际交流合作制度对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协调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图书馆之间信息文献资源的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总之,科学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能够保障文献材料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时效性,激发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加强网上电子文献资源联合共享

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步伐,与传统文本资源相比,电子信息资源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满足用户的文献检索需求,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可与国外高校图书馆达成网络资源共享协议,使国内高校图书馆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下载外文文献,补充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制订科学的共享制度,才能真实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3.提升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寻求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互补。第一,高校图书馆应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争取在多方面实现交流合作,国内高校图书馆还应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发展经验,以本馆的特色馆藏为基础,与教学科研的方向、特点和信息种类相结合,构建本馆特色信息资源库。第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引进培养高水平的图书馆馆员,为高校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第三,加快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注重信息资源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数字资源库,实现数据库的国际化标准化。第四,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4.共同构建图书馆研究项目合作

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外图书馆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图书馆项目研究。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图书馆项目研究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在合作的基础上完善自己,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的国际合作交流。

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建立高校图书馆国际合作交流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为信息共享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为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立足实际,更新服务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推进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国际交流合作开拓空间。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口常开;乐交际;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公民,我们都应掌握这种技能,从小培养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理应担负起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重任。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由此可见,“听话、说话”只是一种单向、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而“口语交际”则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包括听觉、视觉、情感体验、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口语交际是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它负载着巨大的信息容量,有输出、输入和调整、反馈的功能。其生成过程包括构思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输入和反馈阶段,具有直接性和显现性、互动性和双向性、即兴性和随机性。因此,“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它涵盖的远不只是“听话、说话能力”,它是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综合体现,是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总体表现。口语交际教学应本着情境化理念、互动性理念、生活化理念和个性化理念,教学内容应包括口语交际的静态知识和动态能力,以及口语交际的技巧艺术和情感态度。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话代替书信,成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信息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利用面试谈话代替书面考察,作为评价个人能力、检测实际水平的重要渠道。我国也以文件的形式,把口语交际能力当作一项教学任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类的口语是语言中最为充实、最为生动、最鲜明、最感人且最具魅力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美感。作为交际最重要手段之一的口语交际,在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方面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口语交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影响。譬如: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帮助、同情、支持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信任、接受的反应;指导、劝告、教育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尊敬服从的反应;而攻击、惩罚的语言,可使对方产生敌对、反抗的反应。因此,健康、文明的口语交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始终保持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

2.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口语交际不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进行教育培养,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先,口语交际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活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口语交际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课堂、政治演说、商务谈判、司法审判、科普宣传等领域。而且随着电话和网络的出现,口语交际不再受声波传播的范围限制,应用空间也大大延伸。尤其是伴随现代通讯传声技术的发展,人机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人们说话必须准确、简洁、规范,有条理,否则,交流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其次,口语交际正成为一门新型的专业学科引起各国的重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在自己的名牌大学设立了社会交际课。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说”教学改为“口语交际”,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变换的问题,而是课程理念的突破性进步,体现了对口语交际的重视。

3.口语交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口语交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头表达是人们将自己的思维(内部言语)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有声语言(外部言语)的过程。因此,思维、词语、句式的选择与组织、语言运用的技巧,是口头表达的中心环节。良好的说话能力是思想的敏捷性、灵活性和严密性的重要标志,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必然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口语交际有助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说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把话说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入手,先说后写,说写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加之一些学校教学方式未能创新,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还没转变等原因,导致小学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协调、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因此在实践中他们认为无需设计专门的系列,安排专门的课时来进行训练。具体表现在:①重书面,轻口语。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②重说话,轻交流。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③重陈述,轻情境。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课堂缺少交流和互动,没有和学生共同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2.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令人堪忧

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里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学生不愿交际,不敢交际;②学生的语言贫乏,不规范;③学生不善于倾听。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交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有口语交际的需要和期待,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教学案例,进行启发诱导。因此,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信心,逐步培养交际 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交际

据调查统计,一个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一天的说话量相当于在课堂上一学期的说话量。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和交流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课堂缺乏和谐民主的交际环境。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勤思善问、想说能说,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富有感染力的交际情景,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火花,使之乐于与别人交流,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付出行动的永远的话题。

3.授之以渔,让学生敢交际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听”和“说”。其中“听”包括听读、听写、听评、听测等;“说”包括朗读、问答、复述、讨论、辩论、讲解、口头作文、演讲、打电话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听记的方法,“授之以渔”,使之养成边听、边思考、边记忆的良好习惯,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体会到初期口语交际的成功,敢于交际。

4.加强训练,让学生会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常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练习时,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的活动练习,以激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朗读课文时,如果总是一般性地指名朗读或者齐读,学生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同时要树立以口语表达为突破口,用口语表达训练带动以说促思、以说促听、以说带读、以说助写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思想,并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使学生不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表达。

5.培养习惯,让学生善交际

由于口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场合下进行的,交际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交际的内容、语气等也会不断随之改变,而这些变化又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需要学习者靠临场发挥及平时的习惯定势。学生口语交际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不断培养。如在阅读训练中进行朗读、复述、讨论、评论等活动,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口头作文、评议、修改等。通过教师的培育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专注倾听、边听边记、边听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实际运用中做到得心应手。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交际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他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听话、写话,它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履行语文教师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徐颖.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学,2002(11).

[2]相萌萌.浅谈口语交际教学.聊城大学校报,2006(10):14.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境外交流 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06-0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高等教育呈现出开放性、同一性和互动性的特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学生境外交流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指出,国际化对提高学校国内外知名度、发挥学校的竞争优势、增强学术领域间同行交流、促进学校内部人才资源流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科研团队实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1]在欧盟,以境外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已成为欧盟国家的共识。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先后设立了富布莱特学生项目、吉尔曼本科生奖学金计划和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项目支持学生赴海外学习。[2]

建设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走出去,让学生们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同龄人交流,从而开阔眼界,彼此取长补短。中国大学通过与各国优秀大学合作、与国际组织合作、与各国政府合作、与跨国企业合作、与权威研究机构合作等多渠道的境外交流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并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我国现代大学虽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我国高校学生境外交流现状及特点分析

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可以从教育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大学管理国际化、为国际社会贡献这几个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交流。[3]在高等教育系统国际化的跨国研究和比较方面,一般学者强调五方面的国际化内容和指标:学生流动性、教师流动性、课程设置国际化、国际合作与海外分支或远程教育。[4]10多年来,中国大学,尤其是39所985高校,在境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境外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内涵不断丰富,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例。

我们对985高校的对外交流项目的类型、项目覆盖范围以及主管对外交流项目的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境外交流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各高校项目分类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项目分类体系。各高校按时间长短分为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主要是假期访学交流,长期项目则分为校际交换生交流项目、合作双学位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高校对境外交流项目做出评价和改善。因为体系不同,没有对比的依据,不利于高校境外交流项目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2.各高校境外交流项目虽多,但实际参与到交流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覆盖面并不广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虽然有主管部门负责宣传境外交流项目,但宣传力度不高,覆盖人群较少。其次,学生的国际意识相对浅薄,许多人安于现状,不愿意短时间到境外重新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

3.各高校都设有专门部门负责学校的国际交流,少部分高校由院系直接与境外高校合作,开展境外交流项目。相对于非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国际项目往往呈现出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就需要一个可以起到综合协调作用的全校性的统一机构。这些部门主要负责开拓与境外高校的合作项目,在学生中宣传境外交流项目,发放项目通知,筛选并确定最终参加交流项目的学生,以及在后续出境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在交流学生出境后课程选择、生活等方面则要依靠教务处方面沟通协调,这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便。

4.同时,我们分析了各高校境外交流项目合作伙伴所在国家,发现各高校主要的合作伙伴都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少部分高校与东南亚国家设有交流项目。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国际上排名越靠前的高校,其合作交流学校也更加优秀,项目形式也更加丰富,覆盖面也更为广泛。

二、鼓励学生境外交流的激励政策设计思路

近年来,国内高校为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以学生“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为特色的高校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推动校际交流合作,各高校以资金资助、学分互换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校际交流项目中,部分高校的境外交流还得到了教学支持、学校院系、学生社团的支持与配合,使得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得以更好地开展。1.教学支持。复旦大学认为建设全英语课程,是推进国际化进程p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复旦大学开展全英文课程的关键是对英语授课师资的培训和引进,面向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分别设计全英语课程,并通过控制管理英语课程岗位申请、中期检查、期末网评对全英语课程进行质量管理。2.院系支持。在实现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院系的运作和院系中教职工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调查发现,各高校的项目并非都是面向全校招收学生,不少项目是针对部分院系的学生开展的。3.学生社团支持。调查中我们发现,像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等学生社团在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推广和实施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4.资金资助。高等院校经费投资不足加剧了国际化的经济风险,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5.学分激励。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是实施交流的重要前提,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标准,对交流学生学习成绩的公平评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促进境外交流的建议与对策

本文针对本科生校际交流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完善本科生校际交流管理的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1.将国际化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坚决贯彻国际化战略,加强推进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力度。高校要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完善对于分支院校的管理,从多方面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将国际化战略渗入到学校愿景中,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2.成立高校国际化联盟,建立统一健全的交流项目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推进高校境外交流项目的良好发展。高校应有目的、有选择地建立国际性战略伙伴,加入一些国际大学合作联盟,积聚学科优质资源,开展前沿领域的国际合作,以促进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应建立统一健全的交流项目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样才可以促进高校国际交流的快速、可持续发展。3.吸引政府、企业资本,为学生境外交流项目提供经济支持。经济因素是制约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因素。除了积极寻求政府资金投入外,高校也应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来增加教育经费,与企业建立友好联盟关系,建立国际交流基金,获得持续的民间资本的注入,以保证高校国际化的顺利可持续发展。4.加强学校、国际处和各院系之间的交流配合,提高开展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效率。学生出国交流不仅仅需要了解项目,更需要在课程选择、学分互认等学籍管理方面得到支持。然而,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一般由国际处直接负责,学生的学籍、学分管理又是由教务部门管理。所以,国际交流处和教务部门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提高开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效率至关重要。5.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对学生进行国际化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校应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对学生进行国际化意识的引导和培养,积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参加国际交流的兴趣。

[ 注 释 ]

[1] 冯倬琳,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特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6):1-8.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习策略 交际 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种交际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使用语言的重要基础,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交际的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内化生成。 

在教学中,应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交际潜能;提供交际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交际形式,提高学生交际技能。学生形成了交际学习策略,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能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一、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交际潜能 

语言交流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和保障。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创设和谐的交流环境氛围,不仅能够体现语言文本学习内容,创设贴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交际氛围创设更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重要推动力。 

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交际潜能,首先应该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语言学习交流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流表达,以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其次是营造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语言交流环境中进行友好交流,以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水平;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的表达愿望得以实现,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体验,满足他们的表达学习发展需要。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reading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a great new town”教学中,为了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①借助多媒体展示北京的风景特色,以便于学生表达学习愿望。②教师设计如下思考题目:假如有一位外国友人来到北京参观,你就是接待的导游,请你介绍北京的特色。③要求学生就文章中的“go shopping”展开联想:假如你是star shopping mall中的营业员,请你用英语向国际友人进行介绍相关产品,你会怎样介绍?④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中的描写,选出一段进行表达交流;⑤在“enjoy beijing opera”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就京剧的表演方式来尝试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供交际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进行语言交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交流感受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际机会,一方面,应该紧扣文本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和目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笔者以为,提供交际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①应该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和主动交流的机会,为他们的语言运用提供机会。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学习和积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③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正的策略。④尊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成果,允许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犯错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以激发他们参与表达活动的信心

。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4 amazing things的reading a “the ghost in the park ”教学中,笔者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提供了如下机会:首先,要求学生与同桌进行互相朗读,以此来了解文章表达的大意;其次是建议学生与同桌分别扮演millie和amy来进行对话,以此来帮助他们熟悉文章的内容;再者,教师和学生就文章表达内容分别扮演一定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后,师生就如下问题进行探究:①what’s in the park?②what did millie and amy find?③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这样的交流机会,不仅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章,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丰富交际形式,提高学生交际技能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参与课堂交流,不仅容易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性,还能够让学生的交际技能得到发展。学生在多样化的交际形式中,能够促进自身语言表达思维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让他们在表达中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以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笔者以为,丰富交际形式,提高学生交际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同桌间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彼此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话,以便在互相对话的过程中增强语言表达技能水平;③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的语言表达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语言交际学习策略的指导,一方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与别人的交际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促进他们口语表达技能的有效生成。这种学习策略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也是教师应该予以关注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王志玉.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j].陕西教育科研,2002(3). 

[4] 董国英.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j].科教文汇,2007(8). 

[5]姚景丽.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