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合同管理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精选

档案合同管理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一、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电网投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业务部门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自上而下要求的归档文件材料也越来越多,由于受到档案数量大、管理环节多、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影响,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由于业务范围广、业务链条长、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不够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1.随着电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各职能部门往往对生产、营销等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工作比较重视,而档案这样为企业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不被重视,造成工作中各类合同档案未能得到很好的保管,或者合同档案归档不完整。2.合同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彼此的专业不够了解,造成归档脱节。3.兼职档案员更换频繁,对标准制度不够熟悉,能力与责任心参差不齐,专业性不足,对于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归档不全面、分类不准确[1]1。4.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管理界面不够清晰、监督考核不够严格、合同档案工作难以服务于企业业务发展的情况。由此,以合同档案日常管理为基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同档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合同档案的作用,成为电网企业合同档案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创新实践

1.健全合同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实施网络分级管控,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即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办公室履行管理职能、档案管理部门履行具体职责的组织体系。档案部门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层级基础上,完善档案管理二级网络,要求每个专业部门、单位至少设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单位的合同档案形成、积累、审核、监督、整理、归档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归档、管理及提供利用等工作,这样形成多层次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明确各层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

2.完善合同档案制度建设。提升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首先需要完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同时,总结电力企业以往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和补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使其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合同档案收集制度、合同档案保管制度、合同档案查阅制度、合同档案保密制度、合同档案鉴定制度等。

3.强化合同档案基础管理。强化企业档案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调整和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做到应建尽建、应收尽收、应存尽存,重点采取几个方面措施:一是细化档案归档范围。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制定完善合同档案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二是从源头上加强档案资源的监督指导。打破项目结束后集中整理归档的传统模式,实行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的过程归档制,即从合同起草、流转、审批、签订等各环节进行管控。对于公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的合同档案,要全过程监督指导,及时做好相关合同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及时规范档案流向,妥善处置档案资料,严防档案资源流失。三是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和条块的分割,建立以档案部门为主导,各专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资源架构。四是实现合同档案收集标准、材料内容、装订归档“三个统一”。统一收集标准,保证材料真实性。由于合同业务档案数量大、内容多、时间性强、更新较快,需要兼职档案员及时收集、审核、整理各类合同档案材料,保证合同档案的真实、准确。统一内容标准。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流转单、合同正本、副本、附件及合同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确保材料齐全、页面整洁、整齐规范。统一归档标准,保证档案完整性。合同档案统一归档标准,目录、档案材料的顺序、装订格式、立卷归档等整齐划一,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保证合同档案的规范性。

4.明确合同管理保障措施。为保证合同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开展,还需要加强合同档案宣传指导与监督检查。一是业务宣传。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档案的宣传力量,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提高档案部门的影响力。利用企业内网,介绍档案部门室藏概况及员工查阅档案的流程和方法,构筑以档案借阅学习室为主的宣传园地,通过荣誉墙展示、制作悬挂宣传牌板等方式,使员工抬头能见、侧耳能闻;定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通过答题、竞赛、培训、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档案宣传教育内涵,让公司各部门及广大员工了解档案的相关知识,实现人人心中有档案。二是培训指导。针对兼职档案员档案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人员更换比较频繁这一问题,采取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即每年可以针对二级档案室的兼职档案员开展定制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兼职档案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量化考核指标。为保证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可以借助量化考核指标,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各环节流程,结合合同管理办法,明确合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环节业务规范与标准流程,开展合同档案工作综合检查、考核评价,加强合同档案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控,提高档案归档率、准确率,实现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基本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

5.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做好公司合同档案数字化应用工作,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转变,不局限于早期合同档案进行数字化,要将合同系统与档案系统进行链接,将合同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数据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并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确认,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元数据的完整性和样式的完整性。实现合同档案电子文件“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和规范一体化”的档案全链条式合同档案信息体系。另外,通过实行合同档案电子文件痕迹化管理,查证系统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电子档案等,追溯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公司电子档案不流失,同时也可以明确责任。通过“全痕迹”建立“大数据”,定期在海量数据中实现档案信息的挖掘分析,便于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及领导决策。综上所述,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使电力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方式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覆盖专业到深入人心,不仅能提高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同时对电力企业基建、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主营业务有很大帮助,为电力企业和员工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一)2011年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人事档案信息统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人事制度改革中需要大量的人事统计信息。例如:在高校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中,高、中、初级的岗位结构比例,正高级与副高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各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主管部门是要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的。所以在设计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时先要了解本单位人员结构的现状,已取得而未聘用的专业技术等级的情况,还要了解人员的专业结构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既能达到上级主管部门对人员比例控制的要求,又能留有一定空间为今后的人员聘任做好准备。这些资料都来源于人事档案和信息统计工作,而且不是一次性的工作,每一次岗位聘任的实施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提供最新的资料,这直接影响到岗位聘任方案的制定统计聚焦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效果。

(二)目前正在实施中的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事档案统计信息

正在进行中的绩效工资改革要求每个单位要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既不能超出财政部门清理津补贴的标准和人社部门批复的绩效工资总额,又要使绩效实施后本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不低于以前的水平,基本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的分配要符合政府部分的分配比例,这都需要人事档案管理提供准确人事档案统计信息尤其是收入情况信息。

(三)刚刚完成的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档案管理

的归档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是自上而上布置下来的,里面涉及到大量的人事基本信息、工资信息、社会保障信息、专职教师的相关信息。其中对于专职教师的信息在目前的人事档案归档材料中还是一个空白。因为这个平台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资料库,缺少的这部分信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的收集资料进行完善。

(四)住房补贴的摸底调查工作

住房补贴的摸底调查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人事信息,包括1999年12月31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的每年每月的工资情况,参加工作时间的确认、本人应享受的住房面积,调动工作的人员还要原单位出具是否享受过福利分房的证明。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直接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来提供大量的资料。

(五)职称的评定

教职工最为关心的职称的评定工作由于2011年新职称评审办法的实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职工原职称的取得和聘任时间都需要准确的确认,这也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来提供准确的资料。

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人员,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难于开展

人事档案材料的整理和归档管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需要有专人静下心来做这项工作。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人员兼职来做,而人事管理工作也很多,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来做档案工作,既懂人事档案管理又具备一定统计知识人员都是难得,对人事档案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更是无从谈起。

(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统计工作难以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归档情况并不乐观,经常出现调动人员回原单位找档案中缺少的资料的情况。档案信息化水平很低,信息统计工作无法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

(三)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也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也导致了鲜有人员愿意从事这项寂寞的工作。

(四)人事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还是传统和被动的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给人的印象都是“保管员”,似乎什么人都能做这个工作,提供服务的方式也是查询、摘录,简单的汇总。这种服务方式已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三、如何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单位设立专职岗位、专职人员来做此项工作。克服“上面不抓,下面不急”和“重整理、轻统计分析”的思想。

(二)加大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投入,提高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的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档案管理偏重于归档和材料的整理,一般需要的工具很简单,象剪刀、胶水、裁纸机、打眼机等就可以了,而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管理软件等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工具)还是软件(人员、培训)等的投入,都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制度

完善档案归档整理和信息统计分析的动态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调动从事此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改变人事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服务的方式

提升服务层次改变传统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征求各部门对人事信息需求,满足他们从人事档案中提取符合各自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在统计、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面作用。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着归档材料多,例如个人的工资档案每年一张表,别说上千人的高校就是几百人的高校每年归一次也是件颇为耗时耗力的工作,而此项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效管理,及时更新,为信息统计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以激发档案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

(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监督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1.1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

在二元档案实践体系下,档案是由“文件实体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实体构成的。二者其一以单独形式存在时是不能构成档案的。只有在这两种物质实体有机结合和相互依存的状态下,档案才能形成。“文件实体集合”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样,“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也必须转化为物质性存在——记录性文件,同时与“文件实体集合”相配合,才能显示出其存在的意义。

在这两种物质的比较中,对于档案工作而言,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更为本质的物质。因为档案物质实体的构成成分之一——文件实体,在其转化为档案之前就已经存在,是文件管理阶段的产物。档案部门是在文件进入档案管理阶段后才介入,对文件实体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旨在将隐含在文件内容之中、客观存在的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加以抽象、固化、显现为历史联系,并创建具有记录历史功能的历史联系的记录。可档案工作并不涉及对文件内容本身的变更。如果仅靠文件材料就能独立、完整地记录历史,档案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明确,文件本身不能记录历史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档案人员工作物化的结果,档案一旦失去了历史联系的记录,就等于割断了历史的链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材料,人类社会记忆的延续将无从谈起。

1.2文件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档案的历史联系以及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四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被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间必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与内容记录的文件之间也必定承载着与形成它的那项社会实践活动一脉相承而又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单份文件却不具有系统性,只能记录和反映孤立的事件和局部的片段,只有在反映该项社会活动原貌的文件整体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因为,文件“都是活动的产物,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它与活动过程的关系而定。”可见,档案之所以成为档案,是由于它载运了单份文件不具有的、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过程和发展脉络相对应的、自然形成的内在联系。其实,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所承担的功能就是将文件按照其内在联系串联成历史,记录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正如怀特所说,“档案的实质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成就,而且记录了获得成就的过程。”

在档案实践中,文件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完全分离开的两个实践体系。“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客观历史关系的反映,文件之间的历史关系根源于文件与产生这些文件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对档案历史联系固化的结果。但档案学家不可能进入客观的历史事实,因为档案的历史联系是对文件之间历史关系的一种抽象认识和主观再现,是对历史原貌的无限逼近,而不是绝对还原。所以,档案学家在重构历史信息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发现其所构建历史的内在逻辑。所谓历史逻辑就是指档案的历史联系,由来源联系、事由联系和时间联系组成。那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如何体现历史逻辑的呢?

2档案的形态

从理论上讲,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对应单一的物质实体。而在实践中,档案是有多种形态的,由档案内的文件、案卷、全宗、全宗群构成,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可以说,这些具体的档案实体形态是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历史联系的结构一一对应。

2.1案卷层次

案卷是档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既是档案的最小保管单位,也是档案数量统计和一般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简明档案学词典》是这样定义它的:“案卷是把处理一件事情或属于一个问题、一项活动的文件组合在一个卷夹或卷皮中的有机文件单元。”可见,卷内文件的相互关联性,是案卷概念产生和存在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当然,这个定义是对案卷内涵的准确描述,不过是站在档案工作的角度上诠释它的。果我们侧重于案卷在历史联系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定义,就可以更加洞穿其本质。简而言之,案卷就是对同一具体事由的文件按其形成过程排列而产生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文件组合体。

当然,这里的事由指的是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项具体的活动,一项具体的工作等。它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囊括的都是单项的事情,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记录历史的角度分析,事件是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元素,不可拆分。从档案记录历史的角度讲,档案的最小元素是案卷。文件转化为案卷必须也只有通过事由,才能完成对事件的记录。因为,同一事由必然赋予在该事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以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么来源于同一事由的文件就自然地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天然的历史联系,不可分割。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只有将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排列在一起,再按照事由内的发展过程组成案卷,才能对该事件的过程及内容完整地进行记录,反映出文件在形成时的客观规律和有机联系:才能比较具体地反映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这种“一事一卷”的立卷原则要求文书立卷时必须完整保存文件实体,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同一具体事由过程下文件的历史关系。它可操作性强。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克服了以往组卷时需要考虑文件的六个特征带来的不便,也更符合文件形成的客观规律,便于保管和利用。我们说,案卷具有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功能,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其更为本质的作用在于使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在微观层次得以保持。正如何嘉荪教授指出的:“立卷在文件和档案管理中还有另外一个极端重要、却又易于受到忽视的功能——它是使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微观层次也能得到保持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件事情形成的文件,基本上组织在一个案卷中)”。因为一项具体的事务往往需多份文件来完成,我们只有把同一项具体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联系在一起,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该具体事件的历史原貌。

诚然,近年来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档案界出现了电子文件是否仍需立卷的学术争论,甚至提出了取消立卷的设想。有

本文原文人提出:“在电子文件从文书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人们无需费心去分类、组合、检索,可以尽情地表现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不可否认,纸质文件时代的传统案卷原有的保管功能和一般信息检索功能,对于计算机而言可谓是驾轻就熟,已被电子文件时代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所替代。但是,由于计算机无法模拟人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无法自动判断隐含在文件材料字里行间的历史联系。只要档案记录和体现历史联系的本质属性没有变,无论其载体形式几经变迁,案卷保持文件形成过程和文件间历史联系的作用就无可替代。“取消案卷的概念,使同一件事情的若干份文件相分离,指望用主题词、文件标题或没有案卷号的所谓档号(全宗号、类号、年号和件号)等,来反映、表现文件之间的互有联系,是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的。”因此,案卷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应该保留,而且更加重要,因为电子文件的特点要求档案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文件背后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联系。

2.2全宗层次

全宗的概念是由法国第一次提出的。按照法国尊重全宗的原则,来源于一个团体,一个机关,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所有文件的集合体就称为全宗。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编目手册》中定义全宗为“一个档案全宗是下列各种文件的整体,这些文件便是一个行政单位或它的一个行政人员所正式受理或产生的,并经指定由该单位或该行政人员保管的书写文件、图片和印刷品。”在苏联早期档案学中,全宗的概念是“在机关或个人的活动过程中有机形成的档案材料的总和,称为机关或个人的档案全宗。”我国传统经典档案学理论将全宗定义为:“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全宗的定义进行分析对比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具体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所有定义中都存在着一类相似的概念,如团体、机关、个人、家庭、行政单位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具体概念在档案学中,被抽象表达为全宗构成者。在档案实践中,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决不仅限于所罗列的这几种具体形式。”

如果说在传统纸质文件时代还确实存在着众多全宗构成者的具体形式,只是我们难以一一列举,那么进入电子文件时代,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方式和特点与纸质文件有很大区别,使得传统的实体来源概念受到了挑战,单一来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认识全宗时不能在全宗构成者具体表现形式的取舍间徘徊。而应扩大视野,将全宗置于其记录与反映的档案历史联系的大背景下,对众多的表现形式进行概括和逻辑加工,抽象出各档案有机群体共同的本质特征,使用抽象的词汇来阐述更为深刻的客观规律。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将全宗定义为: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体。首先,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其次,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是历史的记录。第三,全宗是同一来源及其机构形成文件的集合体,这是对来源要素的高度概括,对来源原则的充分尊重,

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产物,在产生和运转过程中会形成多方面的历史联系,包括来源联系、事由联系、时间联系,其中,文件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联系,也是最根本的联系。只有首先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将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集中到一起,使它们和其他来源的文件分开,才能保持同一来源形成的文件之间的本质有机联系,全面深刻地反映形成者的活动原貌。实践也证明,档案馆馆藏来源众多,只有将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才能将档案与其特定形成者一一对应起来,档案所记录和反映的其来源主体的历史活动全貌才能得以维护。因此,将案卷组合成全宗的过程也就是区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不同来源主体的过程。事实上,全宗无非是一群产生于同一来源及其机构的文件,它们最大的特点是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而与其他来源及机构产生的文件联系较为疏松。不同来源及其机构的社会活动过程相对分离,所以产生的文件可以相互分开,各自构成全宗。

2.3全宗群层次

全宗群是具有某种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的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孤立存在的,不同机构、不同事件之间是互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在其形成的档案之中,使得某些全宗之间具有某种历史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全宗群。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区分尽管它不是馆藏档案整理的实体单位,却是在实际上起指导和组织馆藏的一种思想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整理和管理档案时,不仅要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还应维护全宗之间的历史联系。

历史联系在全宗群层次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最宏观的联系。这种宏观联系同样表现为三种形式,具体表现就是全宗群里面的来源全宗、事由全宗和年代全宗。这种宏观联系也就在这种不同的全宗与全宗之间的组合中展现出来。

具体来讲,记录同一年代内发生事件的全宗组合体就是年代全宗,例如大事记。年代全宗易于理解,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同一年代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提供某些事件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

按照不同来源之间的关系组织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就是来源全宗,例如“党政机关全宗群”、“天津市高教系统全宗群”。反映不同事由内在联系的全宗的群体组成事由全宗,例如“防治非典工作全宗群”。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不同来源以及不同事由之间不可能是完全分离、泾渭分明的,不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现状也是不言自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孤立的保持各个全宗内部的有机联系是不足以维系档案在宏观形态上的历史联系的,也是不足以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范围内的历史面貌的。将不同来源和不同事由的全宗按其有机联系分别组成全宗群,是档案馆内档案分类的高层次,以许多全宗为基础,能够反映全宗之间多维和立体的联系。

可见,全宗群并非一个单一物质形态的概念,是由来源全宗、事由全宗、年代全宗这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构成的,与历史联系中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层次一一对应。如果说案卷的作用在于使档案的历史联系在微观层次得以保持的话,那么全宗群则具有维护相同类型全宗的不可分散性,保持档案在更大范围——宏观层次的历史联系的作用。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铁路非运输企业是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产业活动单位,是铁路系统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运输主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又不完全依赖于运输主业,具有独立经营管理的特点。近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不断改革发展,业务范围已涵盖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物流、商贸、餐饮、房地产开发、住宿、旅游、制造等行业,涉及的合同类型也日趋复杂。不同类别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在实践中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通过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把合同管理的有益经验固化下来,实现合同管理制度机制、基本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合同管理的高效化运作,进而有效保障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性发展。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形式

1.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合同,设立统一的归口管理机构,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组织制约,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合同管理工作质量。二是明确合同项目协作部门,结合企业经营实际设立合同类别和项目,以合同为中介连接项目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统筹协调,督导合同业务上游部门及时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督促合同业务下游部门及时开展谈判和签约。

2.合同管理运行程序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力求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不同环节均可责任到部门、到人员,相互之间职责界限清晰,日常管理无盲区死角。二是合同管理部门的联动性,合同管理相关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存在着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关系,要通过合同管理职能的统筹规划设置,使各相关部门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对其他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起到监督、纠错的作用。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匹配。一些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市场化经营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合同管理专责部门,有的企业没有明确合同管理专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有的企业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合同管理重要事项,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2.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从合同起草到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强,受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影响比较大,导致合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造成合同条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产生巨大的管理隐患。

3.管理机制不顺畅。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方面缺少必要监督,合同谈判、拟定、审查、签约、监督等各环节运行不顺畅、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导致合同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化,增加了合同签订双方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造成合同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4.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合同管理主责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权限边界较为模糊,经常出现管理空白地带,造成合同审查工作漏洞;有些合同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合同条款表达不准确、法律与合规性审查不严谨、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企业经营埋下潜在风险。

四、加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基础,要在对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项目和管理程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完善日常工作机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保持动态优化调整,确保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在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下健康运行。

2.完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前提,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明确一名企业负责人主管合同管理业务,建立由综合、法律、财务、经营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配备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合同管理业务保持良性运转状态。

3.优化合同审查基本流程。清晰明确的审查流程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关键,要按照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原则,将合同审查流程各环节涉及到的部门及个人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有效监督和相互制衡。同时,按照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等分类,明确不同类别合同的审查权限,不断提高合同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规范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严谨有序的档案管理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保障,要按照“一事一档”原则,对合同管理专门建档立卷,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完善收集、保存、借阅等方面工作规范,原则上由合同承办部门建立合同档案,由合同管理部门对履行完毕的合同及相关材料进行立卷归档,充分发挥好合同档案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档案合同管理范文第5篇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合同审查、管理、监督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性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月份以来,我厂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和《***矿业集团公司审批自购机电设备、配件、材料物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规范合同审查工作人员行为,明确合同审查工作程序,依法履行合同审查工作职责,提升了合同管理战线的整体素质,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企业利益奠定了基础。

(二)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了成本效益年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按照《***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和《***矿业集团公司审批自购机电设备、配件、材料物资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协助合同签订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起草与签订,严格审查合同,1-10月份以来,共签订三类自购合同共计14份,其中:由供应科签订的自购材料合同8份,总标的额86199元;由机电科签订的自购配件合同5份,总标的额24789元;自购机电设备合同1份,总标的额56248元,所有合同条款、签订手续和形式均由本部门管理,各类合同签订时均经局、厂联审,程序合法,杜绝了不完善和不合法的合同的出现,依法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会同合同承办人员办理有关合同文书,建立合同档案,有效制止了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并依法监督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依法执行合同审查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成本效益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看,今年我厂合同管理工作以依法治厂为方针,基本达到了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要求。但客观地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相对来说还有待提高。二是组织机构还有待完善。三是合同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这些问题需要在来年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二00六年的工作设想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按照集团公司法律事务处的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要求,原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习。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与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失,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完善组织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完善我厂合同管理二级负责制,明确合同审查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工作职责,对其职责范围内工作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及时制止,并严厉追究其承办人员责任。对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违法合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案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法律制裁,督促合同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