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艺术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传统艺术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传统图案文化能够经久不衰地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其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大多数传统图案往往可以显而易见地表达一些寓意,有着极强的象征性。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和民俗文化当中,就存在着一些比较广为人知并且又有着十分吉祥寓意的图案,比如我们熟知的华人图腾——龙。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因此龙在装饰方面一直都是受人欢迎的,古时候一些家境富裕的人们常在建筑物上加入龙的元素,比如鸱吻这种长得像鱼一样的龙的形象就成为了汉族建筑屋脊上的一种装饰构件。而在如今社会,人们仍然离不开对传统图案的崇拜和敬仰,因此在许多装饰艺术上,传统图案文化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二.传统色彩的表现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也可以加强艺术效果。不同的色彩往往会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生微妙的改变,例如当人们想要表达自身喜悦的心情或者营造喜庆的气氛,那么一般就会使用红色为主色调。又比如,在古代,金色与黄色都代表着权力至上,古代的宫殿、帝王的服饰都是以金黄为主。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的色彩进行分析利用,就可以使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装饰艺术中表现出来,增强装饰艺术的魅力。

三.传统图形的表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些传统图形甚至能够与现代的载体完美结合,既展现出图形代表的传统意义,又不失大雅之堂,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环境。这里体现出了一种融合的概念,也是一种新思维的创造。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有无违和感,以达到充分表达图形含义的目的,赋予现代环境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大多使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外观还是室内布局,都通过合适的物品陈列和文化图案来承载文化,这种表达手法被称为隐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这种隐喻依然受到青睐,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表现方式。

五.形神并举,和谐搭配环境艺术设计

作为一项专业的现代设计技术,也要求用现代的审美态度对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审视。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利用现代艺术手段对其开发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著名的苏州博物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嵌入了现代审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其形神并举,和谐搭配,充满诗情画意,传统文化的精神更好地展现出来。

1.自然环境搭配色彩

人作为环境中的主体,生来就对大自然亲近至极,同时人们对美好和谐的事物多有特别的倾心。人无法离开自然环境生存,而通过人对大自然的情感烘托,自然环境也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在贴近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觉得亲近,会自然而然表现出最亲切顺畅的行为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如同你在自然界中永远也无法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然而正因为不加修饰又与众不同,才能带给人们舒适的感觉。站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师在把握色彩的使用时,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是否协调,要学会从自然界中采集独特的元素,也要注重颜色节奏对总体结构的影响,唯有如此,方能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高要求。

2.自然环境融合文化

我国古代的装饰风格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房屋环境的设计与自然界融合尤其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最好的启示。而这种近乎完美的融合也是人们千百年来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其规律性和视觉效果都经得起漫长岁月的考验。比如,古代建筑中的檐柱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使得建筑看起来有一种稳定的感觉,而屋角的上翘更是很好地展现了建筑的全局性,充分地表达了处在平衡中的和谐之美。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古人的建筑经验,在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最终呈现出精美的嵌入型结构,使得处在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结构既无突兀之感,又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设计的巧妙之处。

六.结语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蒙古族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

游牧民族常年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绿草、蒙古包相伴。所以,这些生活、自然环境元素最能激发出设计师的灵感。如,内蒙古博物院整体凌驾于周边的道路之上,突起的斜坡营造出一种蒙古高原的形象。主体建筑物是由两个椭圆形的、类似蒙古包造型的建筑物组成,并由一条长长的如同飘动的哈达的造型将两个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两侧绿色的人造草坪给整个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生机。

第二,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在几千年的生息、迁徙中发展到现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如蒙古族大剧院,该建筑整体是由两个类似蒙古族男女头饰的圆形建筑通过如同飘动的哈达造型的玻璃幕墙连在一起组成的。建筑外部吸收了头饰中菱形交叉的网格状的线条形式,并且采用镂空的技术手段,将镂空处加以玻璃幕墙材质,使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物内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

第三,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

运用传统民族图案是最直接、最简单,并且能在短时间内传达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的方式之一。如蒙元文化街,其建筑的外墙体采用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装饰。

第四,蒙古族传统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是艺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一些相关的设计灵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如鄂尔多斯图书馆,该建筑设计理念源于蒙古族三大历史典籍,以中三本书的造型为雏形,每本书均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建筑物与其内部空间层叠,仿佛书页展开,体现了浓厚的书香文化特色。又因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以书的造型为依托进行设计,更加明确了该建筑的指向性。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也对部分市民进行了口头采访,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内蒙古地区有些城市建筑还是有明显的蒙古族民族特征的,起到了美化城市及体现地域性城市特征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些城市建筑的民族性特征没有深度,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地表达出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内蒙古地区发展建筑造型文化

第一,发展地方建筑文化不能仅仅从地方建筑的本土化出发

建筑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我们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有选择性地借鉴现代国际的新思想、新动态、新技术等,结合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因此,在发展地方建筑美学的同时,要坚持与国际建筑美学接轨,真正体现出建筑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第二,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

不仅仅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符号,作为标签贴在现代建筑上,还要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域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出土文物等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恰当地融入现代城市建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第三,建设地方民族特色城市,要将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文化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而城市建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又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建设地方特色城市不能只是简单地在建筑上添加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而要通过城市规划营造整体的文化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展现民族文化特征。

三、总结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1.结合地域文化

确定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目标和原则。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应深入挖掘邯郸城市文化主题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突出邯郸城市公共艺术的独特魅力。以高艺术水准原则、高环境效益原则、持久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很多历史典故和名胜古迹。在邯郸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中,可以赵文化,时代文化为核心主题,并向下延伸形成整体的主题构成。打造出体现和承载邯郸本地区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并具有邯郸地方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建设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标识明晰、环境宜人的高品位公共艺术空间格局。

2.结合城市规划

定位发展结构。在发展结构中,本着突出城市特色、紧密结合邯郸城市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景观系统、以点带面逐层展开、紧密结合城市生活。在结合邯郸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将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定义为“六区、九带,多节点”的布局。这种布局结构将起到突出重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整体作用。总之,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结构应结合城市总体设计及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城市的人文生态与空间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以形成整体而又丰富的空间层次。

二、发展策略建议

在研究中从邯郸历史传统文化、公共艺术区域策略、提升艺术作品品质计划等角度对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并参考多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总结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思路为:

1.深度挖掘历史传统文化

使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体现邯郸地域文化,并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让民众能够感受到文化气息并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加强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特点。对于公共艺术区的策略,以邯郸市城市发展规划为基础。在老城区突出传统文化,在新区注重传统文化和新区发展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同时,结合城市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规划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2.公共艺术实施措施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西汉末年传统装饰纹样传统

自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植物装饰纹样也随之而来,在与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相互碰撞与融合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新颖的、具有特色的植物纹样。正如《云冈石窟基本装饰纹样——引言》中所说:“传统艺术产生之始,就伴随着强烈的美术装饰意味和画面布局中的纹样式样创作。这种装饰意味一方面来自宗教本身对特定纹样的崇拜和热爱,另一方面来自于具有社会性的人(创作者)对美感的追求和自身的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往往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创作者所处的环境的直接介入。”

(二)南北朝时期传统装饰纹样

总体上来看,到了南北朝时期,传统纹样装饰艺术大致可概括出以下特点:一是大量吸收,一些外来的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形式甚至直接引用。二是此时在传统植物装饰纹样的题材和内容上,花卉元素增多,是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三是产生了对思辨智慧追求的时代审美特征,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

(三)隋唐时期传统装饰纹样

隋代在传统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南北朝时代装饰纹样的特色、题材和内容在隋代得以延续,不过也不难发现,趋于向民族化风格发展的传统纹样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缠枝式组织的纹样增多,显现出优美与灵巧的发展趋势,用活泼的忍冬、莲叶、人物组合替代了盛极一时的忍冬纹。题材方面也有摆脱前一时代比较单一的趋势。唐朝是我国传统艺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植物装饰纹样的转折时期。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以审美主体为中心的审美对象也由此诞生,可以表达愉悦心情的花卉题材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植物装饰纹样当中。卷草纹是唐代最受欢迎的植物装饰纹样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优美的线条而受到人们喜爱。作为传统象征物之一的莲花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多与其他花卉元素组合出现,从而演变出了独具特色的宝相花纹样。唐代植物装饰纹样造型更趋于写实,与当时世俗装饰纹样雍容华贵的风格完全一致,体现了唐代的整体审美取向。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设计

(一)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独立学科。设计如果单从其构成形式、构成法则、形式美感、审美需求等手段上寻求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其他文化、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与理解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心所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是其文化的精髓。作为文化的精神财富部分。赵朴初认为“传统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论……人类是一个因果相续,自他相依的整体。”这些说明了由人到物,由物到人相依的整体性,恰恰符合了设计系统观的整体性理论。

(二)传统装饰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自传入中国以来,至今已两千余年,大多传统图形符号都已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成为现代设计当中用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

1.莲花纹样

传统把莲花视为圣洁、崇高、吉祥之物,受到了极大的尊敬与爱戴。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便走七步,而且“步步生莲”,可以说莲花是与传统形影不离的重要题材之一。莲花纹也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众多现代设计师的喜爱,成为了最具代表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之一。

2.忍冬纹样

忍冬,又名“金银花”。忍冬纹装饰大量运用于早期的石窟寺中,隋代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唐代后几乎消失。在装饰形态上,主要有单列式延续、环形、波线型等,其主要结构线都是以S形的基础上变化。忍冬纹在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在现代设计中也给中国装饰艺术注入了催化剂。

3.龙形纹样

龙是护法天龙八部中之第二部,因此在传统装饰题材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云冈石窟、莫高窟中都出现了大量的龙文装饰,如天人乘龙、九龙灌顶等。同时,龙也是中国传统典型装饰内容,具有民族代表性,因此,龙形纹样成为当代设计师们追捧的装饰元素也是理所应当。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视觉设计

1.商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

现金,当代设计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运用传统传统装饰元素来表现中国形象符号的重要性。联想笔记本电脑的宣传广告海报,主体形象由产品和佛塔组成,“以牲灵之技而工者”作为广告语。佛塔的特点就是,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远远超出了古今文人墨客的笔端。笔记本电脑的影子化为佛塔倒映出来,显而易见意在诠释商品就如佛塔那样,以牲灵之技而工者为前提,具有精湛的工艺造型和良好的性能,将商品的卖点充分展现出来。设计者将两个本无联系的事物巧妙的联系起来,主观上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客观上则启发了众多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上的新思维。

2.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传统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必修课。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中的“意境”和“境界”,美感论中的“妙语”,艺术创作中的“神思”、“现量”等等,正是这些美学范畴才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主干,而这些理论当中,恰恰包含了很多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点,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不懂传统文化,就很难真正的读懂中国美学。

三、传统文化中的装饰设计

传统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新丰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地区,东南与河源县接壤,东北与连平县毗邻,南连从化、龙门两县,北接翁源县,西靠英德县,西南与佛冈县相邻。新丰县处在山地,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015.2平方千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内崇山峻岭、地势高耸,山脉间纵横交错。受山脉走向、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该地水系发达、日照充足、降雨量充沛,矿产、水能、林业等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置新丰县时,就因其“物产丰富”,故称此地为“新丰”。丰富的矿产、林业树木等物产资源为新丰县民居建筑装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满足了其就地取材的经济原则。据新丰县志所记载,新丰县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于此,而且历朝历代均有人陆陆续续迁居建村于此,从部分村落族谱中发现,其先民中大多数是在明清时期从江西、福建等地迁徙而来。如新丰县寨下村、大岭村先民都大约于清朝时由江西迁入此地开基。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生产生活习惯和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加之又处于湘楚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交汇地带,多元文化在此长期的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了既有特色又有中原韵味的民居建筑装饰风格。另外,该地山势险峻,再加上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如低温阴雨、风、霜、雪、冰雹、水灾、旱灾等等,造成该地区人口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密闭、稳定的空间,保持了较明显的山地农耕文化特征。经济能力的制约也使其民居装饰显示出质朴的特性。而从其装饰题材、楹联和匾额上的题词上也都能反映出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耕读传家思想的继承。如新丰县潭石村九栋十八井祠堂大门上就挂有“三世六品”的匾额,厅堂梁架上雕刻有表示“按察司官员出巡图”、“状元衣锦还乡”的题材内容。

二、新丰县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新丰县传统民居装饰类型种类繁多,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彩绘等等,这些丰富的装饰工艺使得其传统民居在质朴中透露出其民居主人对美的追求。但是其装饰受经济条件以及工艺技术的影响,相较于装饰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潮汕地区还是从整体上反映出其质朴的特性。其装饰大多集中在对人们而言最重要的祠堂,将村落的财力、人力、物力都集中在对祠堂的装饰上,故而其祠堂的装饰最为精美。不过大多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只会在重点的部分进行装饰。对其工艺上,通过对新丰县部分传统村落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尽管其装饰工艺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一种工艺都运用的多而成熟。其中以木雕装饰工艺运用最为广泛,雕刻最为精美,技术最为成熟。石雕工艺与之相比显得略为不足,而砖雕、灰塑、彩绘等工艺在新丰县传统民居中更为少见,仅仅在少数的窗花、民居建筑脊式、樯檐的檐口等地方有运用,其中以大岭村为多。

1.木雕表现手法和工艺新丰县传统民居中木雕的表现手法和工艺有浮雕(包括有浅浮雕和高浮雕,二者并无本质区别,仅仅是深浅程度的差异)、圆雕、通雕(即透雕)、线雕、沉雕(即阴雕)等,雕刻中还经常会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雕刻工艺相结合。其中浮雕的表现手法最为常见,沉雕比较少见,只在部分匾额中有运用。除此之外,相较于粤北大部分以木的原色为主的木雕来说,新丰传统民居木雕除去原木雕刻外,其大部分木雕都施以红漆,并且部分构件的装饰部位会施以金漆或加彩。木雕表现手法多用于大木构架和小木作的装饰。在大木构架上,一般在其曲梁、柁墩、瓜柱、梁头等部分进行雕刻。在新丰县木雕中,以厅堂梁架和外檐梁架上的部分构件雕刻最为精美,厅堂内的横梁正面一般不做装饰,仅在梁头的部分进行雕刻,雕以简单的云纹或龙头型。立于两层梁枋之间的短柱,会进行雕刻,以潭石村九栋十八井最为有特点,其瓜柱根据长短雕刻有两到四个莲花座形,柱身中还以彩绘绘有精美的图案。而外檐横梁除去龙头装饰外,通常在其横梁下以浮雕的工艺雕刻有龙凤、花草等题材并施以金漆。曲梁,墙上或柱上支撑房顶的横梁。在新丰县传统民居木雕中,其祠堂入口的曲梁的雕刻最为精细,通常用浮雕的工艺,在其曲梁的正立面和底部都有进行精美的雕饰,或在雕刻上加彩,或在施以红漆的曲梁上,以金漆涂于其雕刻上。题材内容丰富,雕刻以植物、动物、云纹等装饰图案。柁墩,梁枋之间的垫托构件,一般用圆雕的工艺,雕刻成动物的形状,如狮子、猪等,或者先雕刻成荷叶状再在其上雕刻以植物、动物等进行装饰。在小木作雕刻上,一般在隔扇门、雀替、封檐板等部位进行装饰。隔扇门主要由隔扇心(或隔心)、绦环板、裙板组成,在新丰县,隔扇门一般为五抹头或六抹头,在装饰部位上,一般在上绦环板、中绦环板和隔扇心上进行雕刻,尤其是作为人的视觉中心点的中绦环板作为装饰的重点部位一般施以立体感强的高浮雕,题材有花鸟、动物、器物,或组合纹样等;隔扇心(同样作为隔扇门装饰的重点部位,为了满足通风采光,一般多采用通雕或者通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工艺进行雕刻,题材一般为几何纹或者在几何纹中雕刻上动植物;上绦环板通常也会用通雕进行雕刻,题材有花草、动物等等,多以菊花和鸟的组合为题材;而下绦环板由于不是人们视线集中的部位,装饰通常以线刻或浅浮雕雕刻花纹或者完全不做任何雕刻。雀替是在房屋外檐柱与梁枋交接处的一种构件。其一般也会作为装饰的重点,雕刻技法上通常运用线刻、通雕与高浮雕的表现手法,有雕刻成简单的云纹、花草、动物,或者以花鸟、代表吉祥的麒麟瑞兽组合为装饰题材。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新丰县寨下村,在各瓜柱与插于瓜柱的梁之间的交接处有雀替,并简单的施以花草纹样。封檐板是为了避免檐条端部和望板受雨水的侵袭而在檐口或山墙顶部外侧挑檐处设置的木板。其出现在民居中的封檐板一般以实用为主,很少有装饰。祠堂部分的封檐板一般会以浮雕、或者浮雕与线刻组合的方式进行雕刻,题材以几何纹样、花鸟鱼虫、瓜果树木、祥禽瑞兽或一些组合纹样为主。部分村落中封檐板除了雕刻精美的纹样外,还会施彩。如新丰县大岭村,其祠堂的封檐板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雕刻以精美的植物、动物组合的纹样,并以绿色为底加彩木雕。

2.石雕表现手法和工艺新丰县传统民居中的石雕工艺相比于其木雕工艺还显得不够成熟。但是因石材质地坚硬耐磨,而且能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所以在一些有受力、防潮要求的部位还是会被使用。其石雕工艺主要用于石柱础,另外还用于石柱、石裙板、门枕石、石枪眼孔、石制窗花上。工艺上有阴刻、线刻、浮雕、透雕等。而圆雕因工艺难度高,在其石雕装饰中并未发现。石柱础能增加柱子的承载力和避免木柱子受地面湿气侵蚀,因此在石柱和木柱底部一般会采用坚硬耐磨的石柱础,其石柱础的样式主要有鼓式、四方式、花瓶式等,其中以鼓式为最多,除了其稳定性外,也因其“鼓”还具有胜利、喜庆和避邪的象征意义。在工艺方面,通常用线刻、浮雕的表现方式,并没有雕刻细致的图案,显示出其质朴一面。除了石柱础外,其部分村落石柱上多用阴刻雕刻对联,如潭石村九栋十八井祠堂入口处就刻有“巍阕敦恩波晏海清河临瑞第,琼林呈翠色琪花玉树映华门”,寓意该地人才辈出。石裙板和门枕石大多没有进行雕刻,或者是以线刻或浅浮雕雕刻以简单的云纹、瓜果、龙凤纹。石制窗花一般以几何纹、万字、铜钱等题材为装饰内容,潭石村九栋十八井楼阁的窗户部分是用大青石打凿的,最为精美的为通雕工艺雕刻的龙盘虎踞图案。除此之外,因防御的需要客家围楼围屋立面上一般会设置有石枪眼,除常见的圆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外,还会雕刻成葫芦形、万字形以及钱币形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既起到防御作用又对立面进行了美化。

三、新丰县民居装饰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

新丰县传统民居装饰通过使用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彩绘等工艺使构件在充分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更具装饰性,并能通过丰富的题材内容反映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传统民居装饰多以植物题材和动物题材为主。

1.植物题材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认为其在生活中还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借助这些植物的同音、谐音,甚至是植物本身的特质来表现某一种吉祥的象征符号,多被人们用来反映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植物题材运用较为广泛,或单独出现,或与其他植物、动物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植物题材中,莲花、牡丹,包括梅兰竹菊等都是常见的装饰题材,都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莲花,亦被称为荷花,因其出淤泥不染的特质,被誉为“花中君子”,常常被用来形容品格高尚的君子。常常被单独使用,或与莲蓬一起表达“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或与松鹤一起表达连年贺寿,平安长寿的愿望。在新丰县民居装饰中常常将莲花与莲蓬、松鹤一起组合,多以木雕的方式雕刻在人们视线容易触及的地方,如隔扇门视线中心的中绦环板。牡丹,被誉为“百花之王”象征着富贵吉祥,和各种花卉一起组合寓意着“花开富贵”。新丰县大岭村较为常见牡丹题材,其祠堂入口檐下就以牡丹为题材,取其富贵吉祥之意。除莲花、牡丹外,花草纹因其形态自由,能自由组合,在民居装饰中也比较常见,尤其是一些梁架、雀替中。另外,还有葡萄,因其果实累累的特性常代表着丰收,也代表着多子多孙,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故也常常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民居装饰中。

2.动物题材在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严重,而人们又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解决时,人们就会把动物的形象神话。通过生活中对动物的观察,将其变成一种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在新丰县民居装饰中,麒麟、龙、凤、鹤、蝙蝠、鸱吻等都是常见的装饰纹样,麒麟,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祥瑞之兽,传说中,只有在天下太平,政通人和时才会出现麒麟。而龙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皇帝称为真龙天子,龙代表着权利和尊贵,常常将以龙的图案来寄托着对后人“望子成龙”的期待,与凤凰组合则被寓意着“龙凤吉祥”表达着希望夫妻和睦的愿望。鹤,因其代表着长寿,常与寿字或莲花相组合,寓意着福寿连绵,长命百岁。在潭石村多将麒麟、龙、凤、鹤用于梁架的装饰图案,部分还会被施以金漆,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的富丽堂皇。蝙蝠,在外国有吸血鬼之称,在中国除去了血腥的代名词,取其“蝠”与“福”的谐音,将其作为吉祥物,预示着福气,并将倒飞的蝙蝠寓意为“福到了”等,在新丰县尤其以潭石村将蝙蝠作为装饰题材为多,多用于门当、梁架和隔扇门隔心的四周。另外,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鸱吻,据说其能躲避火灾。在粤北地区人们大多喜欢在屋脊、雀替上安置两个相对的鸱吻,以期望不要发生火灾。但在新丰县,其还被作为厅堂梁架上以及外檐梁架上的造型。其中以潭石村九栋十八井最为精细,其祠堂厅堂梁架最上一层的横梁雕刻以两个相对的鸱吻对着中间的短柱。除此之外,代表着威严,象征着飞黄腾达的狮子和寓意着好兆头,能带来喜兆的喜鹊,象征五谷丰登的猪等也会被作为装饰题材而使用。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