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故事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精选

传统文化故事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传统文化;相关探讨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相关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过于重视古诗词背诵,忽视了古诗意境的感受,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二是过于注重对古诗词的翻译,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古诗词作为古代优美的古言,是多姿多彩的一种意境及心情。诗词需要我们用自身的感受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然而,在应试的教育下,死记硬背成为教师教学古诗词方法的主要手段。背诵虽然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但也会抹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诗经《诗经•关雎》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将整首诗歌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或者采用默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但由于学生对《关雎》这首词的内涵不够了解,对于作品中采用的创作手法一无所知,最后导致学生对诗词的背诵产生一定抵抗情绪。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考取更多分数,想尽办法让学生牢牢记住,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接纳者。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文化之美与古诗词融为一体。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每一首古诗词均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价值。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优美意境高尚情操能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

(一)朗读古诗,感受形式之美

古诗词创造过程中均会运用到押韵,因此其在语言上均极富音乐韵律。每个诗句、词句中音节具有存在节奏变化,平仄音调抑扬顿挫。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朗读时会产生珠圆玉润的连贯和顺畅感。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蕴进行体会的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作者“苦闷—向往—矛盾—豁达”的情感变化。然后,教师再对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通过古诗朗读法,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品的形式之美,使其对古诗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营造古诗意境,传承文学之美

意境是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意进行有机融合之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境界。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意境是一个学习重点和难点。而只有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品得深层意蕴。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对“月”意象进行讲解。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对月意象进行品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进行简单的引导和点评,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古诗词中的“月”意象通常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教师通过古诗意境的营造,可将传统文学之美很好地传达给学生。

(三)对古诗深入剖析,感受内容之美

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政治上遭遇诸多不顺之后进行创作的。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经历诸多磨难,存在诸多缺憾,所以他常常借助明月对自己的人生出路、追求归宿进行构想。苏轼在经受了各种挫折之后,其越是表现出“归隐”的趋向。他想回到大自然,回到田间,过上恬静安适、泰然自若的生活,想寻回灵魂的自由。词作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显示出作者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寄予明月,希望远在他乡的亲人们能够幸福、平安,并以共勉,自己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世间的多变世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让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去感受诗人的情绪。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水平,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学《关雎》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先对《诗经》的创作背景进行解释,如《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而这些诗歌通常是描述什么,这些诗歌又分为几类,等等。这样可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对《诗经》进行介绍后,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对《关雎》的大体内容进行讲述,不仅可让学生有一个整体印象,对诗歌的整体大意有所了解,还能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然后,教师可开始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并设置相关问题,如:明明在描述人,为何开头要写“雎鸠”?少年发现求之不得以后是怎样的表现?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便会一步一步理解诗歌,感受到诗经之美。

三、结语

初中古诗文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延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和蕴意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此外,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充分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2]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88-89.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2篇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于依赖教学资料

古诗词与当代社会有历史距离,而古人通过诗歌描写,不是单纯地写文章,更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以及对生活遭遇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情感表达。如果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就无法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深层次学习知识,导致学生丧失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古人比较注重学习儒家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二)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初中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由于学习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在生活中得不到具体的应用。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此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往往是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这就导致课堂环境过于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传统文化的渗入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途径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如鼓励学生阅览传统文化书籍,或者黑板报绘制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原文,让学生学习作者乐观不屈的精神,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君子文化和儒家文化,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对初中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古诗词知识竞赛、飞花令等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教学《逢入京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诗歌背景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可以起到拓展课堂、丰富教育资源的作用。而教师通过对诗歌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容[2]。例如,在教学《行路难》时,教师可以依据诗歌主题,让学生思考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结合诗人的个人遭遇学习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以此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质量。再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以便对这篇课文有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鼓励一些自学较好的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或感想进行分享。教师通过对古诗词进行细致讲解,从而让学生学习诗人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四)挖掘教学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成绩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教师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会感到一些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将文字与画面进行结合,设置相应的游戏、表演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积淀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历史背景和事实中描述的内容,通过画面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挖掘课堂教学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这首诗词中,作者陶渊明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个人追求,但是却通过诗歌描写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家国情怀。

三、结语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诗歌内容,主动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代社会文明的认识。通过拓展相应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学习相关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品格和道德思想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风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学周刊,2021(11):57-58.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古典文学教学实践

引言

古典文学在教学中,所包含的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含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还都是保持着生命活力、蕴涵着深刻哲理思想的文学教育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深刻的学习意识和思想能力带来深远意义。古典文学还能丰富学生浓厚的人生意蕴,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中国文学古典教学的融合,对于推动学生成长来说具有深远影响。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

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采用将传统文化理念与文学教学理念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时刻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树立健全的人格和美好情操。这也是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追求,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古典文学教学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比如,推崇儒家思想是古典文学作品中最有主要的精神内涵之一。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也包含很多与传统儒家思想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传承,也能达到对学生有效熏陶和引导的目的,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儒家思想的理解[1]。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古典文学教学的融合,也可以继承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知识。许多内容也是中国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提升古典文学教学的发展水平。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诗词内容,不仅是文学作品丰厚底蕴的耕地,也是一些文学作品在学习过程中的鲜活生命源泉,通过对这些学习内容的挖掘,也能了解到其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古代圣贤深刻的国家忧患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尚人格魅力、积极价值取向带来深远意义,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从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阶级的道德力量,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进而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良好生活态度、讲究修身养性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从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来看,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实际现象并不乐观。部分学校在古典文学教学期间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弘扬,也没有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文化内涵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正确了解。古典文学教学还是以传统固有的思想为主,向学生传递与中国古典文学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和教育内涵。在引导学生充分分析古典文学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使很多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学习过于表面化,难以更好地参与到古典文学知识的探究当中,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目前缺乏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也是古典文学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中的主要问题,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需要明确的实践教育目标,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应用过于随意,没有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应用的意义,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目标,进而也给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没有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古典文学教学的要求,以及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也是当前古典文学在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应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所以,还需要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应用认知,从多角度探究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与传统文化理念之间的融合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对古典文学教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创新教学固有的思想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的正确认知,认为古典文学教育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只需要向学生讲解古典文学常用知识、古典文学现象等。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发展中,还是以作品欣赏、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导致教学工作缺乏延展性。同时,在运用古典文学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等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让学生采用背诵的方式学习古典文学,进而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古典文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思想意识,通过创新固有思想理念、教学观念等形式,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应用到古典文学教学中。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方式,充分发挥古典文学作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在古典文学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融合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古典文学作品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内涵、理论知识,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观念和自信心,增加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3],进而促进古典文学教学实践工作的合理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2.明确教学实践的目标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古典文学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教育目标,做好特色课程方案的规划工作。同时,采用文字、视频、图片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作品之间更加直观融合、形象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古典文学教学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积极围绕学生挖掘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传统文化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学习效率。在明确教学实践目标期间,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思想引领、语言引领、知识引领等形式,转变学生以往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理念和观点。通过树立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古典文学的学习中,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化,而是要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理念和所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3.结合教学融合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设计中,古典文学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之间的融合,也需要结合教学融合的相关要求,这样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更加巧妙,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古典文学的教学当中。一方面,在结合教学融合要求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特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开展班级词语接龙、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机会,并且让学生通过班级讲述、互动等形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特点的了解能力,这也是推动教学融合发展工作的合理开展方式[4]。在结合教学融合的要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工作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文化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理念和古典文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4.营造文化学习的环境

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的融合,需要为学生营造文化学习的环境,还要根据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相应的专属网页,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方式,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共同创建针对古典文化学习的网站,也可以共同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的网络平台,全面将传统文化理念落实到古典文学教育中。让学生在古典文学学习期间,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美育教育、思政教育的重要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运用校园文化的优势,结合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宣传,或者采用多媒体的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氛围的古典文学课堂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古典文学学习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意识,这样也可以推动课程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组织相应的知识竞赛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以百家讲坛为主题,参与到经典诵读和主题演讲活动中。让学生从实践中挖掘古典文学作品中隐藏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能力,这对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提升学生良好文化素养也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古典文学教育实践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不仅需要强化学生认知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还需要明确教学实践的目标,这也是推动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根本。教师也需要转变教学固有的思想、明确教学实践的目标、结合教学融合要求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古典文学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2]郝佳彤,崔月英,朱红.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5,01:107-109.

[3]黄翠,郭峰.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2:40-42.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一人之下》;动漫;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动漫是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成果,是一种兼顾技术和文化的现代艺术,是当代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①。动漫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动漫文创设计可以将传统文化转化为顺应新媒体时代消费需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动漫作品在将传统文化影视化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活化和创新,有利于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动漫《一人之下》主要讲述了21世纪中国“异人世界”发生的故事。“异人”指能够察觉并使用自己体内炁的人。该动漫第一季于2016年7月首播,至今已播至第三季,尚未完结。凭借作者对玄学和道教的阐释、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以及动漫独特的动态视觉效果,《一人之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功夫、符咒、道家、阴阳八卦、炁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剧情,让国内外观众全方位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神奇奥妙。

一、传统文化为国漫提供创作素材,国漫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出来的多彩文明,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中国的建筑、地理、医学、艺术、饮食、服饰等,精神文化包括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思想意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②。传统文化为我国的动漫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笔者对近30年的国漫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近一半的国漫作品以中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文学著作或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弘扬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超过70%的国漫作品中出现了地方特色食物、地理景观或建筑、民族服饰、传统节日及风俗等;武术、音乐、戏曲、中国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也是国漫常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国漫能有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作为一种动态视听文化,动漫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有效载体③。动漫可以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以简单的图像符号展现在受众面前,加上诙谐的语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引发受众心理上的共鸣,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人之下》融入诸多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道教是东汉末年张道陵天师所创,以道家学说为主干,尊道贵德。道教分为全真道和正一道,即全真派和正一派。剧中的正一派龙虎山天师府和道教圣地武当山,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思想基调做好了铺垫。动漫引入道教八大神咒之一金光咒、正一派技能五雷正法、风后奇门遁甲等道教文化素材④,引起了国内外观众对道教文化的强烈好奇和浓厚兴趣。剧中诸多人物渊源都与道家或道教历史相关,对正一派老天师张之维的称谓“张天师”符合道教传统,武侯派诸葛青为道教代表人物诸葛亮的后人。此外,动漫第一季剧集名多源于道教,如第一集《谛听吾言,神钦鬼伏》出自全真教吕洞宾的《劝世》,第四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源于道教祖师老子的《道德经》等。通过故事剧情来讲解晦涩难懂的道教教义,不仅易使观众理解和接受,而且能够促使观众将之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进一步思考其现实意义,促进道教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部动漫中有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方言和地方口音是《一人之下》的一大特色。该剧根据人物背景和场景需要采用了不同的方言设定,冯宝宝常把四川方言里的“啥子”“晓得”等挂在嘴边;冯宝宝被人贩子拐卖的剧情发生在广东,所以使用了粤语。剧中很多人物说话也带有地方口音,如王也的京腔、贾正亮的西北口音、邓有福的东北口音和西方异人的外国口音等。这些方言和地方口音的设定不仅在无形之中缩短了剧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全国各地观众甚至外国观众的代入感,还促进了各地方言的隐性传播。此外,剧中场景设定也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如冯宝宝在四川生活时出现了蜀南竹海和大熊猫,王也返家时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这些剧情安排将我国各地的特色展示给观众,间接促进了地方文化风俗的传播。

二、巧妙设计文化符号,形成民族身份认同

动漫影视作品利用动态化的图片和声音来表达和反映主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动漫作品,而不露出刻意的安排,又能被观众无形接收和内化并不容易。罗玉倩指出绝大多数国漫作品呈现形式太直白,只限于表象,而没有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未展示出中国文化真正的内涵和精髓⑤。值得一提的是,《一人之下》在文化符号的设计上非常巧妙,让受众在无形之中形成民族身份认同,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一人之下》最精彩夺目的视觉文化符号是中国武术。动漫借助罗天大醮展现了中国各类武术技艺和渊源,例如陕西贾氏兄弟的“御物术”,张楚岚和张灵玉的“五雷正法”,诸葛青和王也的“奇门法术”,风星潼和王并的“拘灵遣将”等。通过夸张、虚构、拟态化的视觉形式将这些神秘的武术技艺展现在国内外观众面前,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激发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其他众多以中国武术为素材的影视作品不同,《一人之下》不仅仅是通过动态画面将各类武术技艺呈现给大家,而且安排剧中人物对这些技能进行深入的解说,追根溯源,将神秘的武术技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相关联,观众在欣赏各项武术技艺时不禁感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身份认同感。《一人之下》最突出的听觉文化符号是中国民俗音乐。剧中所选用的民俗音乐与剧中人物性格和场景完美契合,增添了故事的情感基调和趣味性,也促进了受众对我国民俗音乐的接受和认同。剧中的冯宝宝在诸多场合哼唱重庆民歌《黄杨扁担》,给观众一种欢乐轻松的感觉,甚至因为歌词简单、曲调朗朗上口,很多观众在听了几遍之后便能跟着唱出来,与剧中人物产生心理共鸣。除了《黄杨扁担》,该剧所有片头曲和片尾曲都源于民歌。第一季的片头曲《异人》采用了陕北民歌曲调的信天游,第二季片头曲《无涯》根据四川民歌《采花》改编,第二季片尾曲《幺妹儿冯宝宝》也是根据四川儿歌《幺妹儿乖》改编。将地方民俗音乐与动漫主题和角色形象完美结合,不仅利用民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从听觉上渲染了故事剧情,而且创新了民歌的传播方式。剧中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如清明节祭祖扫墓、各地方言、国宝熊猫、快递公司、临时工等都经过巧妙的设计出场,辅助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融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拉近了观众与动漫的距离,增强了剧情代入感,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传统文化内涵,传播当代社会价值

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对于那些不适合当代社会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应该舍弃,主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价值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内涵。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是客观存在的⑥。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过程中,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生蜕变,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否则其本身将趋于终止。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不断吸收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观。《一人之下》中,全性派假意奉行道家思想追求自由,实则自我放纵不受约束,经常做出违法乱纪、危害社会的举动。老天师指出“不拔一毛,不取一毫”(无为而治)才是杨朱真正的思想,而全性派断章取义,只是为了自身的纵欲罢了。动漫中全性派的各种令人不齿之举,如夏禾操控别人的色欲、沈冲的“高利贷”技能,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以及不法分子为追求所谓的自由而不顾道德法律的约束做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言行举动,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究其根源,正如正一派老天师所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约束社会个体的同时也在保证个体的正当权益,只有人人遵纪守法,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动漫通过纠正全性派对道家思想的误读,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正确引导。新时代,我们要正确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价值观相关联,利用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价值观。与此同时,动漫中很多积极正面的角色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敬佩。冯宝宝和老天师的二师弟田晋中都是诚信的典范,一诺千金,不惜牺牲生命。王也为了维护异人界的平衡安定,即使知道事后自己会遇到诸多麻烦,仍然选择参加罗天大醮,可见其大义。男主人公张楚岚隐忍坚毅的性格也让人折服,因答应爷爷隐藏武功,他以普通人的身份独自生活了12年。这些角色的塑造都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这一方面是因为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展现了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结语

传统文化故事范文第5篇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将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首先,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比如说从屈原、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冯子材等历史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操能够深深地鼓舞学生,激发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奉献祖国的思想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慎独”、“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等等都是大多数高职学生身上缺少的意志品质。再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荒于嬉”可引导高职学生专注于学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将相和”、“和气生财”的主张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识大体顾大局意识、协调好人际关系、达到利益双赢不无裨益。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众多文化遗址、发明创造、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时刻提醒着子孙后代要继往开来,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内容中,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又可以用实例增强教学的效果,避免干巴巴的说教。比如在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爱岗敬业时,我们给学生讲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讨论颜回所乐为何事,引导他们专心投入学习,体会忘我的境界。也可以讲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孙康“囊萤映雪”;杨时“程门立雪”;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孔子“韦编三绝”;祖逖“闻鸡起舞”;等等故事。并以一些当代的励志人物做典范,让学生看到从古到今成大事者都能克服惰性,战胜自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在讲到人生态度、人生目标等问题上,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诸子百家的学说,对比他们的思想和观点,让学生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奥妙。结合当前青少年中的非主流思想,给学生讲“竹林七贤”的故事、讲王充和范缜的故事,使他们了解到历史上的非主流思想和人物,让他们比较古今非主流的相同与不同,鼓励他们的想法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其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很重要。我们向学院相关部门积极申请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聘请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定期登上学院的职大讲坛,为学生呈现一场场精美的文化大餐,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编排、表演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以话剧、戏剧、电影、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比如说庄子“鼓盆而歌”的话剧、三十六孝故事等;组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等活动,读后组织学生开讨论会,谈阅读心得。向学生大力推荐国学网站,鼓励学生业余阅读,力求使得传统优秀文化深入学生心中,让高职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能得到触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期从思想到行动上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改观,同时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开展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在给学生灌输“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之后,以“我做孝子30天”的活动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坚持在30天内,每天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一件尽孝的事情,从而体验古人的孝道思想和守孝三年的不易。再比如对于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体验,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每天休息前做自我反省,将反省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下次课堂讨论的内容。对于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做到“礼”(现实中的礼仪规范)与“仁”(内心的自觉维护)的统一,同时让学生讨论实践心得,互相学习,在生活中将好的做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细致观察学生的进步和每一项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好的做法予以推广,收到了极好的成效。

作者:徐盛雷张宏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