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手工艺术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精选

传统手工艺术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手工艺;现状;价值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技艺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合时代创新要求,我国应对传统文化积极创新,以此提高其竞争力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人才加强培养,做好资金注入工作。笔者将分别从:工艺美术相关研究、美术教育中手工艺的应用现状、美术教育中手工艺的价值分析、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为手工艺教学的实施提供科学有利的指导。

一、工艺美术相关研究

所谓工艺美术,实际上就是指以手工艺为主的美术教育,而“工艺美术”最早是在蔡元培的《美术的起源》中出现,随后陈之佛又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设计思想,他认为工艺应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50年代起,工艺美术的发展势头逐渐迅猛,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现代艺术设计逐渐融合起来,因此“工艺美术”一词不再是作为狭义的工艺美术,其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是时代所寄寓的诉求。就目前来看,部分工艺美术作品还缺乏时代特征,美术作品相对陈旧,这也是影响工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于大部分的作品是采取家庭经营模式以及手工作坊模式来制作,其特征依然停留在传统审美角度上,致使其与新时代市场需求无法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了发展工艺美术,还应与时代接轨,根据时代特征对工艺美术进行创新改革,在市场经济中还应对工艺美术内在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将时代特色融入其中,使品牌价值大力提升,获得良好的文化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设计人员还应富有创造力,坚持与时俱进,将新的艺术构思融入到美术设计当中,将发散、逆向、抽象、形象等四位模式应用其中,通过相关思维方法不仅可打造不同的视觉感受,还可使其思维模式得到充分拓展,将作品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另外在作品设计中还应对其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加以考虑,实现更好地艺术创新。由此,不难发现工艺美术设计对设计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与方法,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确保作品综合价值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二、美术教育中手工艺的应用现状

综上,笔者对工艺美术相关概念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尽管我国许多高校对手工艺教育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并增加了开课比例,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有许多高校忽略了手工艺课程,致使其无法得到有效应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缺乏适用于基础美术需求的教材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教学设施对手工艺课程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详情如下:

(一)高校缺乏适用于基础美术需求的教材理论体系

经笔者研究,我国教育部门针对“美术教育”先后颁布了多个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块进行了有效创新,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并未就美术教育相关内容展开及时的更新与调整,从而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阻碍,导致其滞后现象的发生。作为基础美术教育内容的手工艺教学便会出现缺失现象,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教学设施对手工艺课程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教学设施由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个部分组成,手工艺教学的开展与其他专业有所差异,该课程对教学材料以及场地要求相对复杂,但许多高校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场所。除此以外,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也是影响手工艺课程进行的关键因素,一些高校教师并非毕业于专门的美术院校,对手工艺缺乏全面了解,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上述问题均是制约手工艺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高校应对手工艺教学开展的重要性予以了解,并根据实际问题做出调整,确保该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此,高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对相适应的教材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对教学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手工艺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造一个高效的美术课堂。

三、美术教育中手工艺的价值分析

关于手工艺,这一词汇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当时西方国家对其进行了明确定义,认为:是一般造型艺术的统称,在本文中笔者所提到的手工艺则是指通过手工创作出的具有艺术性、观赏性的工艺作品,对其手法、色彩、造型予以了充分的强调。充分挖掘手工艺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是促进我国各大高校发展的前提条件。美术教育中手工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适应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要求、有利于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提高、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美术教育中生态意识的形成等方面,详情如下:

(一)适应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要求

相关文件指出,美术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方法,有利于学生善于实践、勇于实践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在高等院校,手工艺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从目前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中,我们发现手工艺课程在美术课程中占比约40%,初中课时占比为41%,小学课时占比为49%,从相关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手工艺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受到了重视。各大高校作为开展文化培养的主要场所,应为手工艺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为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实现创造机会,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文化素质同步形成。

(二)有利于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应用手工艺教学还可使学生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备受重视,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所谓教育并非指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创新,不断优化,是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中学生应形成创新意识,通过手工艺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会逐渐提高,这便是手工艺教学在美术教育中价值的体现。

(三)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实际上手工艺的发展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兼具地方风俗、乡土气息、民族情感,具备实用性与独特性。手工艺教学的开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工艺自发展初期,是由当时的民间艺人所创作的,他们站在艺术角度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经验创作的作品。在当时传统思想影响下,其创作方法相对单一固定,导致传播速度缓慢,传播范围小,但值得肯定的是手工艺是为人们所服务的。在高等院校开展手工艺教学应从本土文化下手,采取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若工艺文化贫瘠便会影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有利于美术教育中生态意识的形成

在高等院校中发展手工艺还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生态意识的形成,这也是促进我国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途径。在手工艺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用自然材料,通过手工方式来进行,因此其生态价值十分显著。与其他美术课程相比,从选择材料、废旧资源利用,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该教学的生态观念。在高校中开展手工艺教学活动不仅可形成美术教育生态意识,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生态意识的培养。据此高等院校应对手工艺教学课程开设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增加课时比例来强化手工艺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与方法,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四、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现阶段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现代性、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等话题来进行,实际上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传统时期存在差异,不仅受市场需求限制,同时也会受文化消费的影响,导致工艺美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还应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空间积极拓展,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追求创新,尊重本身特点,致使审美品格始终处于高雅状态之中。总的来说,工艺美术的发展应结合当代与传统两个时期的特点,将思想、内涵、语言、工艺各要素充分融入其中,对现代工艺美术产业进行创建,确保民主性工艺美术形象的形成。要想确保传统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好地延续和保护,就必须让它活起来,将其应用到生活与生产中,教育与教学中,而并不是将其表演化、形式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让它们活在我们的生活里。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分布在各个行业当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精神内涵,是百年的传承。充分发展工艺美术不仅可促进传统文化的延伸,还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工艺美术作品制作中还应本着创新意识,将文化与科技、传统与创新充分结合起来,在创新的路上敢于想象、积极完善落后的观念及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将工艺美术作品的历史韵味以及审美精神体现出来,这种社会效应是延续的、有效的。

五、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手工艺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形成美术教育生态意识,实现本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与基础美术教育改革需求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手工艺教学的管理,为其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秉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进行,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则.浅议高校新工艺美术设计与传统手工艺文化结合的必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15-116.

[2]李瀚诚.美术工艺与工艺美术[D].南京:南京大学,2018年.

[3]颜慧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刘佳雯.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编织工业文明手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昔日人类赖以生存的手工劳作被大工业生产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对工业化程度的过度追求,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为摆脱不了机械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困惑。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所讲的那样:“对于生活与日用,科技和工业化的程度越高,手工的东西便越显珍贵,不仅是人们怀念失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主要是在手工制品上能够直接体味到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手工艺术的崇尚、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就越发迫切了。

纤维艺术便是将人们的“怀旧”与“追逝”融于手工艺创作的很好载体。人类有着悠久的编织历史,“经天纬地”便是对经纬编织的形象比喻。从结绳记事的蛮荒时期到纺车遍及家庭的农耕年代,从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到网络化普及的信息时代,编织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纤维材料质地柔软,色彩丰富,从视觉上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被人们所喜爱。利用各种纤维材料,通过编织、缝缀等手段表现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纤维艺术。在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的编织技艺还是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壁毯还是与现代艺术同步发展起来的纤维艺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彰显出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丝织的国度,从商周的织锦的出现到汉代的缂丝的产生,丝织都是主要的纤维编织形式。北宋的缂丝工艺高度发达,已经可以与工笔画相媲美,其细腻精美令人惊叹,达到“寸绣寸金”的程度。作为古老的艺术种类,编织的技艺是靠师徒相授来流传的,这种作坊式的师徒相传对于技艺的沿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手工艺人的技术很少能够通过书面记录下来,大多采用口传心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样式的艺术品,将经验技术世代相传。今天我们通过大量技艺精湛的作品可以体会古老的艺术魅力和朴素的文化价值观。

欧洲12世纪至16世纪壁毯艺术盛行,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所居住的城堡或教堂墙壁的装饰品,同时具有防潮、保暖的作用。题材大多表现《圣经》等宗教故事以及叙事性的传说,如:《贵妇人与独角兽》《启示录》等,一时间成为上层社会争相求购的奢侈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思想、生活观念和审美时尚的追求。著名的画家拉斐尔、鲁本斯都曾经为王室创作过壁毯的画稿。15世纪的法国,以奥比松(Aubusson)为中心兴起了一批手工艺作坊。巴黎的高比林(Gobelin)家族,以技艺精湛闻名遐迩,使高比林成为壁毯的代名词。①17至18世纪,巴洛克、罗可可风格的壁毯盛行,编织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毛、丝线的色彩种类达到1万种。19世纪,英国人莫里斯将编织这门艺术形式作了巨大推动,他重新发现了原始编织艺术的活力,设计制作与传统手工艺本质相适应的艺术样式,倡导了著名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用莫里斯自己的话说:“我们应该懂得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作品的价值……虽然手工制作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但它也要胜过机器制作的东西。”20世纪初,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立了编织艺术车间,对纤维编织语言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至今对纤维艺术教育产生影响。②30年代,法国让·吕尔萨将传统壁毯与现代设计结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诞生,他使纤维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学术思想和超越时代的追求体现了高度的人文价值。

古老传承的技艺记载着辉煌的文明,当代纤维艺术家的创作传达了对生命、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思考。艺术家通过对纤维材料的触摸,造型技巧的运用,成为表意、象征的精神载体。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所受教育、生活阅历的影响以及由此形成了不同思想、性格、修养、气质的个性差异,这些因素会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展示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欣赏者可以通过作品的体悟,解读其中的韵味,这是工业化机器的加工产品所难以企及的。

走进现代文明的人们住进了钢铁、混凝土、玻璃包围的“容器”,过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早已远去,密闭在“容器”内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心灵需要慰藉,情感需要交流,对自然的向往油然而生;工业生产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完全的脑力劳动者,然而机器的一次瘫痪,便会让人们重新怀念过去的时光,原来手工劳作的日子是那么值得怀念……③

事物的发展总是两面的,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承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疮痛,因此,社会整体的人文精神构建就越发显得重要。伴随而来的“手工文化现象”“手工艺热”与“民间艺术保护”之声日涨,其背后显现出的是学术界感性研究层面的探讨与现实社会手工艺行业发展的萎靡;传统手工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艺考”的热与工艺美术就业的冷……笔者认为,这些深层问题绝非感性的说辞与无力的呼吁可以解决的。要真正理解手工文化和它的人文精神,就要对手工艺真正理解,片面的“怀旧”与“感伤”毫无益处。

通过纤维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应用的确可以软化建筑空间,消除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乏味与单调,在纤维艺术作品中凝聚着自然气息和手工制作的情趣,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天然织物本能的、热爱的情感会激发。当人们用手触及羊毛纤维那松软、极富自然气息的质地,体味手工编织带来的韵味情调时,会觉得重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正如著名建筑师弗朗索瓦茨·格莱尔·普洛东讲的:“当纯欣赏的壁毯从实用织物中脱离的那一刻起,纤维艺术便从对人类直接的物质关怀转向深层的精神关怀。”④

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立足于艺术创作、拓宽纤维艺术表现语境艺术家是应该重视的,在艺术创新的同时,传承手工艺术的精神、观念和文化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让我们用纤维艺术编织的纽带,薪火传承,构建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注释:

①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14,430.

②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1-13.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平面广告;应用

一、国内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民间手工艺的应用现状

(一)剪纸

剪纸是利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制成各种图形的方法。作品在二维中表现完整的空间,再现生活场景,充分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内涵。作品以有吉祥寓意的图形、文字居多,具有浓浓的民俗特色。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对剪纸的应用包括三种方法:一是全部应用。这类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颜色、图案都完全保留了传统剪纸的特征,是对剪纸的完整应用,以最完整的剪纸形态呈现在观者面前。二是图形替换。保留剪纸的颜色、造型特征,将传统剪纸图形替换成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所需要的,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图形。三是颜色替换。保留传统图形,改变传统的红色,根据作品的配色和主题表达需要,改变配色。

(二)皮影

皮影是一种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剪影,所使用的皮质材质通透、柔软,使用红、黄、青、绿、黑五色填色等都是皮影重要的特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对皮影的应用通常是对皮影形象的完整应用,部分作品中会结合重构的设计手法将图形“打碎”后再重组,使作品显得更丰富,层次分明。

二、国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手工艺的应用现状

需要说明的是,国外手工艺没有民间手工艺的说法,不是“底层”的艺术,对比国内外的手工艺,可以发现民间手工艺作品充满想象,朴实、极赋生活味,国外手工艺作品精致细腻,形式多样、变化丰富。

(一)刻绘工艺

对比东西方的剪纸作品,可以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剪纸形式多样,充满想象,朴实、极赋生活味,西方剪纸刻画细微、崇尚剪影,作品通常呈现出流畅、通透的效果。如某时尚潮店广告,作品以“对潮流的不断革新”为主题。选择在不同颜色的纸张上采用不同的刻的方法,使作品呈现出阴阳图形的对比,画面丰富且具层次感,在营造的明快轻松的氛围中传达潮店所秉持的流行思想。

(二)布艺

十字绣是利用划十字的方法对照设计的图案进行刺绣。十字绣在中国民间俗称为“挑花”,在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普遍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挑花作品。在国外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就有对十字绣很好的应用,如某家纺品牌广告,作品以“不让你的刺绣跑掉!选择多勒尔!”为主题。通过十字绣的方法,绣出正处在极限环境中的人物,尽管是在极限的环境中,十字绣产品的形状、颜色都未改变,突出多勒尔产品牢固、结实的特点。

(三)工艺画

工艺画是指利用各种材料而制成的图画。在国外平面广告设计中就有按照工艺画的制作思路设计制作广告作品。如以“探索世界”为主题的某服装品牌广告,以墨西哥的特色食材——各种辣椒、香料,通过手工粘贴而成,使作品辨识度高,既充满民族风格,又呈现出单凭电脑难以模仿的独特肌理质感,给观者以个性化的享受。

(四)泥塑

泥塑是以粘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如某汽车品牌广告,就有对泥塑这一手工艺的应用,作品以夸张的手法将厨师的手、脚捏长,使厨师的身体从出发地一直延长到目的地,以表达“本田告诉你:什么是瞬间转移”的主题。通过粘土的制作,能够完成想象中的场景,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泥塑的方法丰富了广告作品的表现方法,也使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质感。

三、民间手工艺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国内平面广告设计中对民间手工艺的应用,呈现出刻绘工艺的“独占鳌头”,能够体现出刻绘工艺的适应性。然而,对比国外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单从所应用的手工艺类别上看,国内作品中选择应用的手工艺类别就十分单调,国外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对各种手工艺都有较普遍的尝试,且都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广告主题中,使得作品的表现方法丰富多样。国外作品中除了切实对手工的应用,也充分进行创意设计,使得广告作品各具特色。对比国内外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国内的平面广告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

(一)制作材料单一

在国内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纸张是最为普遍的材料。而在国外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会根据不同的广告主题,尝试不同的材料,如粘土、食材、布料等,以达到最佳的广告表现效果,给观者以独特的视觉感受。

(二)制作方法单一

在国内平面广告设计中,作品始终围绕剪或刻的方法进行制作,更多的广告作品习惯在电脑中通过对图层的叠加、图形的拼贴组合完成。在国外平面广告设计中会根据主题、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剪纸、刺绣、对食材的粘贴等,以获得不同的作品风格和质感,给观者以个性化的体验。著名设计师凯泽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一大特点即是手工制作,通过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使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说服力。

(三)呈现方式单一

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呈现方式的单一主要体现在广告作品最后呈现在观者眼前的状态。我们通常看到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都是以纸张印刷的方式呈现。虽然在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中有对“平面不平”、三维、五感的阐述,国内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仍然很少见。国外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就进行了尝试,如某旅行网站广告,通过实物呈现、现场制作的方式来突出广告的“新鲜感”。

四、民间手工艺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民间手工艺种类丰富,可利用素材多

民间手工艺是基层劳动者以手工劳动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制品的方法。民间手工艺种类丰富,可利用素材多。民间手工艺从材料、制作方法上分为民间布艺、编结扎制、民间刻绘、民间陶瓷、雕塑、漆艺、金属工艺、工艺画。通过对不同民间布艺制作技法的材料、工艺流程、基本艺术特征的分析、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广告主题,综合选择所需的材料和方法,帮助主题的表达。

(二)将理论研究转换为实际应用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第4篇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来前辈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每一件传统手工艺中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的精心琢磨,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民族的图腾。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遇到了种种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近代以来,传统手工艺从鼎盛逐渐走向衰落,甚至成为现代产业的配角。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在观念上不应该否定、回避,而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结合其他方面,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而其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传统手工艺在造型方面的自由令人称赞,其手工打造的细致与精巧,以及取材于生活、加工于匠人、服务于生活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如今的工业化制品难以具备的。传统手工艺的风格多样化,对技艺的极高要求及表现形式的几近严苛的特点,使得其在值得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借鉴的同时,又限制了现代设计领域对其的运用与创新。

二、现代服装设计的现状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商业化、市场化、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现代服饰已成为社会的普遍需要。当今中国,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基本的生存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都有了多样化的拓展。针对大众化消费的服装已经无法概括这种丰富性,同时,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与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产生了相当一批追求个性的消费者,他们不满足于市场上服装产品的千篇一律,而希望能寻找到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服装,满足自己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设计师也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表达主张,希望通过作品展示自身的个性主张,在市场中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消费者。但在如今的服装设计中,各流派往往难以逾越一定的束缚,一些服装始终缺乏民族特性,一些想要融入民族传统元素的服装往往要么是明显的仿古,要么过于繁琐只是形似,真正富有传统元素又为现代所接受的案例不多。

三、传统手工艺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传统手工艺的璀璨夺目、缤纷多彩是毋庸置疑的,其风格与技艺的完美结合确实有值得今日的创作借鉴的地方。因为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与风格是一体的,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物质条件下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形成的,其技艺与风格的完美结合性是不可复制的。今日要用其技艺刻画其风格也好,要模仿其风格而学习其技艺也罢,往往难以掌握其神韵。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地将传统手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有以下两种做法:第一,将传统手工艺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与其内涵风格分离,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的创新中,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赋予古代的技法以现代的灵魂。如,在西表岛上,家家种植着芭蕉树,人们从芭蕉的茎中抽丝织布,100根芭蕉茎可出一匹布的丝。每个家庭的女主人自行抽丝织布,染料也是取自生活的植物染料,当地有多种植物可供选择制作染料。芭蕉的丝可以根据需要拉细或拉粗,大约能做到14~20支。染色后,布匹需要在海水中浸泡,在海盐水中于阳光下晒,以及用当地植物中的酸进行中和,从而得到清灵、凉爽的芭蕉布。当地的妇女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这项工作。这种纯天然的布料在材质和工艺上都有其特殊性,从前是用于当地特定节日的礼服制作的,而日本民间艺人石垣昭子将其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石垣昭子在东京学过美术,她尝试将生绢丝、苎麻丝等织入芭蕉布,从而改善芭蕉布在制作工艺与保存方面对湿度、温度等条件的严苛要求及其不易织作的特点,又保持了其透气、凉爽、隔热的特性。如今在日本,用芭蕉布做的和服流传广泛,广受欢迎。织作芭蕉布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技法,从前织作的是当地的节日礼服,而现在已经应用于日本的和服中了,其纯天然的材质特性与发展到今日的现代和服融为一体,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二,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将传统手工艺的风格融入现代服装的设计,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形成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承,即似古非古的现代样式。如,西式剪裁的中式服装,纽袢做成假扣,团花可以剪一块织锦缎替代,形成风格与技艺分离的特点。我国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传统技艺蜡染,其中大量的传统图腾图形,以及如“冰纹”般的随性而为的纹路,完全可以由现代技法所达到,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就完全可以突破当地染制技法的束缚,而运用现代的技法体现和表达这种风格。甚至是一些传统思想,也完全可以用全新的视觉形象表现,如五行、五色、阴阳互抱之类。刺绣又叫绣花、丝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之一。刺绣与服装很早就结合了,通常刺绣表现的是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是几何图案,有的是华丽多变的花卉,等等。如今,中国的刺绣工艺遍布全球,工艺形式丰富,风格独特,并被广泛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满足了人们对服装审美的多元化需求。

四、结语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乌铜走银”制品;现状分析;营销策略

1云南“乌铜走银”制品的概述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传统铜制工艺,历史久远,源于清雍正年间(1722年~1735年)云南石屏县,直到民国时期的昆明,才兴盛和发展起来,其精美的工艺需经过手艺人多道步骤炼制而成,是民间艺术家和手艺人耗时耗力以及花费无数心血汇聚而成。何谓“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纯手工铜制工艺,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屑嵌入花纹图案中,利用高温使银(或金)融为一体,再经过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后,底铜经过手捂工序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技艺效果。因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为“乌铜走银”。

2云南“乌铜走银”制品营销现状分析

2.1营销环境分析

首先,近年来,云南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探索了一条独具云南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地理位置方面,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中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产量居全国前列,这样的地理条件为乌铜走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制作原材料。工艺技术方面,云南乌铜走银工艺制作原材料可就地取材,降低了部分制作成本。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经济进入一个与过去3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样的“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云南乌铜走银民间工艺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它代表了云南滇文化中民间手工艺的精髓。其次,“乌铜走银”作为一项手工打造的民间工艺,集聚观赏、收藏、实用于一身,作为实用性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乌铜走银”制品,锻造嵌入技术独特,外观精致且品类多样拥有较强可塑性,作为一种农耕文明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民间手工艺品,代表着人们的实用精神,所以无论是从一个小小的墨盒还是酒壶来看,它不仅能满足购买者的精神追求也能满足购买者的实用性追求,具有实用和审美并重的特点。作为一个代表滇文化的民间工艺品,这样的产品能以它本身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大众的视野中脱颖而出。但是,“乌铜走银”器物制作原材料为乌铜合金、银、金,由此看来其原材料成本高,因此市场价格不菲,一件乌铜走银器物市场价为上千至上万元不等。另外,这项工艺属于纯手工打造,一件普通器物打造时间最短也需20天,所以生产时间长也成为了乌铜走银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乌铜走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与商业化运作存在矛盾,由于制作工序复杂、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高、市场价格不菲,经销商的加入势必会再次抬高原本价格不菲的成品,所以目前云南的“乌铜走银”制品依然是传统的手工作坊,经销商无法加入,致使“乌铜走银”制品的销量每年止步于几千件。

2.2消费者分析

2.2.1消费者总体消费态势分析

近年来,据调查,云南“乌铜走银”制品的销量持续上升,虽然上升速度缓慢,但总体势态良好。除了2012年销售额相对较差外,2013年以后都稳定在300万左右,直到2016年底,总体销售额已达到500万元,消费者对其的消费总体呈上升势态。

2.2.2现有消费者分析

云南“乌铜走银”制品现有的销售网点主要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为主,还有云南晋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珠宝、首饰、银器的销售渠道来进行销售,现有消费者以古玩收藏家、艺术爱好者、文化研究者为主,消费者年龄分布在青壮年到中年之间,其中大部分消费者收入都在中高水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多为收藏观赏和把玩,少部分是馈赠重要宾客。多数购买“乌铜走银”产品的消费者对其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当被问及是否能清楚鉴别乌铜走银真假时,依然有消费者回答不能。其次,云南“乌铜走银”制品部分销往省内外收藏爱好者,现有消费者主要倾心于“乌铜走银”制品精美的外观和历史文化价值,手艺人精湛的手工技艺使得现有消费者对云南“乌铜走银”制品赞不绝口。

3“乌铜走银”制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3.1产品工艺技术的改进创新和效率的提高

由于乌铜走银工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生产周期长,另外人工成本高、精通这项技艺的人不多、学徒招收难等原因使“乌铜走银”制品生产效率低下,完成一件作品至少20天,这样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扩大市场规模,想要发展好这项工艺就必须从技术上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当地的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合作组织可以成立一个乌铜走银技艺学习班,大力鼓励当地失业人口和待业人口的加入,一方面解决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扩大“乌铜走银”产品制作队伍,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乌铜走银作坊可以创新经营,将个别几道制作工序,搬到作坊展厅,借助云南旅游业发展吸引游客观赏,让游客在观赏作品时能参与其中,利用好体验式营销让更多人学习这门技艺和提高产品知名度。创新是一个产品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乌铜走银工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独特的锻造技术和嵌入技术以及錾刻的精美花纹,随着时展可以试着在錾刻图案中加入不同的时尚元素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乌铜走银”制品多以墨盒、茶壶、酒壶、文房用品、香炉等品类为主,结合乌铜走银颜色为黑银或黑金来看,这样的颜色符合追求复古风文艺风的年轻人审美追求,因此可以改进技术制作迎合年轻人审美的乌铜走银首饰、挂件来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3.2改变传统的市场宣传方式

云南“乌铜走银”制品的宣传多靠文字传播或者旅游业带动,虽然云南本土乌铜走银手艺人开办了公司的网站,但没有一个公司网站上留有图片宣传栏,只有简单的公司介绍和文字描述,可见这样传统的宣传方式将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大众接受信息的欲求。

3.2.1媒体宣传

(1)在这个读图多于读字的时代,传统的文字宣传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文字宣传对于“乌铜走银”制品这类手工制作历史悠久的工艺略显吃力,无法让消费者感受乌铜走银作品的精致典雅,利用体验式营销直观亲民的特点开展以云南旅游业传统民间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消费者能真正参与其中,体会乌铜走银工艺独特的魅力。在云南旅游旺季时,到游客密集的景区举办“乌铜走银”制品展览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制作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乌铜走银”制品图册宣传集等放置于云南旅游景区、车站、机场休息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免费让大众和游客阅览。(2)抓住“事件营销”的魅力,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快传播、受众广的特点,时不时制造一些有利于“乌铜走银”制品推广的正面新闻,正面舆论,进一步加强“乌铜走银”制品在公众视野的呈现率。(3)制作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乌铜走银”制品图册宣传集等放置于云南旅游景区、车站、机场休息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免费让大众和游客阅览。也可拍摄微电影或者微视频上传微博微信和各大视频播放客户端,借助新媒体工具来快速传播乌铜走银工艺吸引大众眼球。

3.2.2运作“互联网+”模式促进销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了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传统民间工艺由于传承者少、产品难以推广而有些式微。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民间工艺找到了“触网”的方式,在“互联网+”中焕发出别样的活力。(1)搭建网络平台。民间工艺与互联网结合不仅需要手艺人与互联网公司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引导,首先要完善传承机制,挑选好乌铜走银带头人。民间工艺有着区域性和家族狭隘性,加之传统工艺品在现代生活中实用性不高,直接影响手艺人的生存。有关部门可以出台鼓励政策并推出资金扶持项目,选拔乌铜走银工艺带头人,引导其通过快捷的互联网平台介绍、传播乌铜走银工艺,同时还可以在乌铜走银工艺聚集的村落推动“淘宝村”建设,帮助民间工艺乌铜走银跨界、抱团发展,利用电商平台收获更多的规模效益。(2)个性化订制。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打造出跨界运营的商业闭环,还让个性化订制、可定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业领域,对于“互联网+民间工艺乌铜走银”首先可以解决客户不同的审美需求,为消费者打造属于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乌铜走银器物,满足了部分青年消费者追求独特、小众、标新立异的需求。例如在每个乌铜走银器物上錾刻二维码,顾客用手机扫描,可以听到不同的祝福语,这便是乌铜走银与互联网的巧妙结合。(3)线下体验+线上推广。电商平台对于乌铜走银这样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民间工艺品也许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美感和技艺的感受需求,因此在运作“互联网+民间工艺乌铜走银”时,便可以在线下利用好原有的手工作坊将其打造为线下体验店,方便消费者加深对其了解,开展好体验式营销活动,线上注重乌铜走银创意挖掘,适应时代需求融入当下时尚元素做好产品推广,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与广大消费者互动,使“乌铜走银”制品宣传受众更广。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消费者数据为其量身制作“乌铜走银”制品,实现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近日,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式推出新的手工艺电商平台“HandmadeatAmazn”,现在这个平台上已有8万件手工艺以及来自60个国家的5000名个人卖家,在中国这样的手工艺互联网销售平台也不少,比如“东家”APP、“拾翠”、“老字号”等。其中“东家”APP被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了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牌匾,云南“乌铜走银”制品运作“互联网+”模式搭建网上平台时可借鉴“东家”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传统手工艺的线下交易模式以市场或集市为主,顾客一般为50后、60后的工艺品收藏者,然而线上销售的民间手工艺品却吸引着另一部分销售群体,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对传统产业消费者群体的调查目前线上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卖家普遍以80后为主,买家出现了90后群体,互联网平台为传统手工艺品挖掘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由此看来乌铜走银工艺可以利用好互联网对产品的重塑性,推出个性化订制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做好线上推广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实现传统手工艺到品牌化运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强.从错金银到乌铜走银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设计,2015(21).

[2]陈恒,任维东.特色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N].光明日报,2015-08-20.

[3]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工艺步骤[N].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12-18.

[4]滇乌铜走银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符码及产品化研究[C].中国创意年鉴,2013.

[5]马静.云南传统手工艺与数字艺术保护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