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闻实习报告7

新闻实习报告7

新闻实习报告

感悟实习

2005年7月7日,新闻学院一行10人到了广州,并于第二天向南方电视台报道,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8月20日,实习结束,一切打点完毕,向电视台到了别。一个半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犯过错,也长了见识;流过汗,也有了收获……

“南方”第一天

能够到南方台实习,是一种荣幸。但广州,给人的印象是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南方电视台,省级电视台,要求比地方台要高。前后一结合,多少有点“没有底”的感觉,虽然师兄讲过我们并不比人差,但毕竟第一次走出校园,参加实战。

也许是学院宣传做得好,也许是汕大地位提升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往师兄师姐在南方台留下的美好印象让我们享受了殊遇。实习的第一天,经济频道新闻采访部副总监杨文就给汕大的实习生亮了绿灯:从今天开始,汕大的实习生要随时准备独立拍突发。

领导的一席话后,对自己的定位必须有所改变,今后的一个半月,自己不再是在校学生,而是一个能做事的实习生,要充当“半”个记者。

从看稿、抬脚架做起

由于经济频道的《今日一线》和都市频道的《城事特搜》是南方台的品牌栏目,实习生也就比较多,基本上每个记者都要带上一名实习生。跟上记者后,实习生首先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点就是熟悉节目稿件的写作风格,像经济频道中的《南方报道》和《今日一线》两个栏目,稿件的风格可谓大相径庭,前者政治口吻非常强,后者则较为活泼。就连《今日一线》中的《封面》、《一线现场》和《记者跑腿》的稿件长度、风格也都要严格区分。这是以后实习自己写稿的基础,所以一有空就得认真研究学习。

第二点是实习生必须主动联系所跟记者(当然,有些记者会主动联系实习生),确定第二天的采访时间,这是最重要的,记者不可能等实习生,迟到等于放弃外出采访机会。

刚开始外出采访时候,实习生除了抬脚架,一般记者不会教别的东西,而采访结束后,记者和实习生分别写稿,等节目播出后,实习生再对照着记者的稿找出自己的不足。

这样一段时间后,新闻的采访制作流程基本熟悉,实习生就得学着帮记者找题,将与记者的附属关系改变为合作关系。采访前帮忙收集相关资料,列出采访提纲,采访时认真积极做好笔录,记者也就开始教一些采访拍摄技巧,也会对写稿有进一步的要求。当然,不同的记者要求并不一样,带我的记者对我的写稿要求是:在他出稿前写好稿。之后,记者会教更多东西,包括拍摄、编辑,甚至台里会直接派任务。

犯错中进步

实习,大错小错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以求进步。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三次大错让我获益匪浅。

错误一:接错MIC线。7月19日,广州世界大观游乐场一人工湖员工发生溺水事故,7月21日对事故进行追踪,需要电话采访游乐场负责人。机器由我去借,并负责装机,但采访结束后,发现只录到了嘈杂的现场声,原因是MIC线接错了,最后记者逐句剪裁后,勉强播出。教训:之后每次装机,第一个检查MIC线是否组接正确。

错误二:差点误了播出。7月22日,广州海珠区江南西塌楼第二天晚上7点,从7月21日开始,通宵追踪塌楼所拍回来的4盒带子由我保管,因为熬了一天一夜只吃过一碗方便面,记者让我赶快去台里吃饭(开始不知台里有饭吃)。等我从外面吃完饭回台,已是7点半,发现很多人在找我(刚好手机没电),原来8点要出预告,只剩半个钟头,真是捏了把汗,还好饭吃得快。教训:之后每次采访回来,第一时间回台里,搞定一切才离开。

错误三:不够果断以致素材不足。8月,广州一花园小区发生空调安装工坠楼事故,我与另一名实习记者赶到现场后,没有及时拍摄所需镜头,而是观察小区保安是否阻挠再拍摄(《今日一线》属揭黑民生报道,一般情况都会遭阻挠)。最后发现素材严重不足,这一题材也就跟其他电视台同命运,无法播出。教训:之后的采访,第一时间拍摄所需现场镜头。

理论与实践

实习中,发现我们在校所学的跟实际操作的区别很大,也每每暴露了我们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写作能力。比起其他院校,我们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拍摄编辑的热情远超过写稿。相对于其他新闻专业实习生,我们的写作能力偏弱,据他们介绍,他们经常进行写作训练,机器方面大多只用过小型家用DV。我们却刚好相反,所以,我们接下来必须在保证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写作能力。

其次是电视稿的写作。事实上,电视稿看起来比报纸稿更加简单、口语化,写起来应该不难,但由于我们所学的主要以报纸稿为主,一时适应不过来。我们都知道,电视记者最好是做过报纸的,因其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做后盾,稿件的结构、措辞更加严谨。但要适应电视稿写作也需要时间。

最后是新闻制作流程。对比我们学院长江传媒在线的新闻制作流程,南方电视台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长江传媒在线的新闻制作流程是:选题-采访拍摄-编辑-写稿配音-审核播出。南方电视台的新闻制作流程则是:选题-采访拍摄-写稿-审稿定稿-根据稿件编辑-配音-审核播。很明显,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我们将编辑放在写稿之前,而且我们缺乏审稿这一环节。写完稿,经审核定了稿,编辑时才有主线,有依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长江传媒在线必须调整现有新闻制作流程,在编辑前写稿,经审核定稿后再做编辑,与电视台同步,在实习还是以后工作,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另外,新闻的制作非常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记者与摄像记者配合默契,已是成功的一半。平时外出采访拍摄,小到调白,大到人物采访,都是记者与摄像记者一起完成的。而且摄像记者必须知道记者要什么镜头,毕竟拍与编是分开的。

实习随感

实习的日子充满快乐,也充满挑战。实习期间,感触的事很多,以下就挑几点说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要跑新闻,身体条件必须过关。实习基本上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中午很少有休息,可想而知,真正的记者有是怎样的,甚至有时还得通宵达旦。就说广州海珠区踏楼事故来说,事发当晚,南方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大小媒体记者通宵守候现场,追踪事故进展。我有幸与一记者(南方台人数最少,一个记者一个实习生,带一部DV190,其他像省台有6个记者,分两队带大机。)通宵追踪现场,第二天发现有点坚持不住,一上车就睡,但记者回去还要赶稿、编辑,可想而知,身体应排第一位。

记得一名记者曾经对我说:“勤劳在哪里都不会有错。”我虽然见过有记者不耐烦地对实习生说:“你怎么老跟着我?”但我也见过实习生整天坐在沙发上发呆。实习生必须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外出采访,多为记者提供采访题材,回来后第一时间写稿,虚心向记者要建议。刚开始速度跟不上,记者半个钟头写完稿,自己却要1个半钟,记者也就很少给建议。慢慢地,争取在记者完稿前出自己的稿,就有被采用的机会,记得第一篇被采用的稿件《江南西塌楼追踪:住户安排妥当,租户有些茫然》就是在半个钟头内写出来的。

很多人都说:实习是从扛脚架开始的。一点也不错,但有机会扛脚架,就有机会学习。从脚架的安装,到摄像机的各种功能,拍摄技巧,再到采访问题的设计以及编辑结构,一连串问题等着记者回答,关键是要多问,敢问。

所以,在我看来,实习可以这样来表述:实习=身体+勤劳+多问。

附记:关于红包

对于实习,很多人会想到“红包”这一新闻伦理问题,我也就此特地找机会问了所跟的指导记者,得到的是一句话:你看我们所做的是揭黑民生报道,不被人打已经是阿尼陀佛了。

这句话在后来的采访报道中得到了见证,7月15日,在东莞采访《强买废品不成,砍翻一家四口》时遭威胁;7月27日,在东莞采访儿童性侵犯问题时摄像机差点被抢……

唯一一次涉及到“红包”问题还是7月15日在东莞采访《强买废品不成,砍翻一家四口》时,被害方看到记者非常辛苦,想答谢一番,却惹来记者一顿训。一句“你从哪里学来这一套的,是不是上次的媒体来了你这样做过?(南方台采访前已有媒体报道过)”就让她无言以对,默默收起事先准备好的信封。

南方电视台实习作品:

新闻类实习作品

7月10日(南报简讯)中山市民,河源献爱心

7月14日(一线封面)找寻罗定200童工

7月15日(一线现场)强买废品不成,砍翻一家四口

7月19日(一线现场)游戏机操作工命丧人工湖

7月20日(南报)机场交通整治首日,接待司机比较烦

7月20日(南报)到达旅客砍机场交通整治,还行!

7月21日(一线现场)大观追踪:两员工溺水身亡,世界大观称系违规操作

7月22日(南报)江南西塌楼追踪:海员闭馆北侧昨晚坍塌起火

7月22日(南报)江南西塌楼追踪:封锁范围扩大,影响周边交通

7月22日(一线现场)塌楼追踪:通宵关注塌楼失踪者

7月23日(一线现场)塌楼追踪:工地坍塌追踪,一失踪男孩被找到

7月23日(一线现场)农田变油田,村民变平民

7月24日(南报)江南西塌楼追踪:今天凌晨再找到一名成年男性失踪人员

7月24日(一线现场)江南西塌楼追踪:两名死者即被埋的父子

7月24日(一线现场)江南西塌楼追踪:居民安排妥善,商铺有些茫然

7月29日(南报)深圳福田法院:狠抓队伍建设办案高效公正

7月29日(南报)交通肇事车辆再难逃出广东

8月1日(南报)新会法院:三个“分立”规范执法行为

8月2日(南报)英德一超市坍塌,十三人死伤

8月2日(一线现场)英德塌楼:失踪者全部找到,5死8伤

8月2日(一线现场)英德塌楼:12小时的漫长等待

8月3日(一线跑腿)窗户:邻居占了公共走廊

8月5日(一线跑腿)水:付了钱没水送

8月5日(南报)简氏黑帮:广州最大黑帮——简氏黑帮头子被判无期

8月7日(南报)炸楼:海员宾馆北楼,明日15时爆破拆除

8月7日(一线现场)炸楼:海员宾馆危楼8号拆除,爆破只需2秒

8月14日(一线跑腿)水浸:小区何时不再水浸?

8月16日(一线现场)修万伏高压线,谁知“擦枪走火”

专题类作品

8月8日——8月20日罗定专题宣传片《文化根深,名城叶茂——可持续发展的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