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粮食生产和早稻育秧工作汇报

粮食生产和早稻育秧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是一个农业大市,有近百万农业人口,有耕地面积92.0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7.26万亩,旱土面积24.77万亩),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50万吨以上。是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国家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湖南粮食主产县、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2012年粮食生产的经验

2012年我市提出了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目标,全市上下把“争创”工作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围绕“创先”目标,大幅增加了粮食生产投入,切实强化行政推动、宣传发动、服务联动、投入拉动和督查促动,及早安排部署、及早落实责任,狠抓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晚稻安全齐穗等关键技术的落实。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丰”,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称号。主要经验与做法是:

1.抓领导,强责任。年初成立了以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实施方案》等8个文件,严格执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书记、市长亲自抓,实行市级领导分区包片负责,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奖罚机制,形成高压、高效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二是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干负责。三是全面推行台账管理。

2.抓督查,强考核。2012年我市大幅增加粮食生产工作考核分值比重,由过去的5分提高到20分。同时成立了由市委办、政府办牵头的粮食生产督查考核组,分6个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阶段性考核,每次将督查考核情况通报全市,并作为粮食生产年终考核的依据。并严格按照“耒发[2012]2号”文件精神奖罚到位。

3.抓投入,强推动。2012年市财政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达1200万元,较2011年增加800万元。主要用于水稻集中育秧、三项技术推广、双季稻高产创建、办点示范、种粮大户奖励、先进奖励等。其中对全市7万亩示范性集中育秧每亩大田补贴105元,同时免费发放水稻良种15万公斤、壮秧剂60吨、谷粒饱6万包以及催芽器等农资、及物化技术。

4.抓服务,强科技。为确保粮食生产技术环节到位,一是在3月份出台了《2012年乡镇农技人员集中育秧阶段暂行管理办法》,确保人员到岗、指导到位、服务到田。二是实行农技联乡驻点,包干负责。市农业局选派42名技术骨干分赴全市36个乡镇办事处,从早稻集中育秧开始到晚稻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三是农业局与防汛办、气象局创新合作形式,建立了《市气象为农服务专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耒政网”、“社区”等媒体病虫防治等信息,同时开通大容量移动短信平台,向农技人员、乡村干部、种粮大户等发送技术服务、农时天气预报等短信,到目前已发送技术服务短信4.7万余条次。

5.抓流转,强规模。为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广洲陂乡“分区土地”流转机制,即以组为单位,对全组的水田进行重新统一规划,划分为“口粮区”、“种粮大户区”和“育秧区”三大区域。2012年全市共有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02户,比去年增加88户,规模种粮面积12.77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

三、2013年粮食生产目标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突破135万亩,总产53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6.5万亩,确保早稻56.5万亩、一季中稻控制在1万亩以下、晚稻59万亩,双季稻率80%以上。

四、2013年发展粮食生产的创新举措

1.加大领导力度,强化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党政一把手为本乡镇处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按照“四线一圈”由分管和联系农业的领导负责协调,320省道沿线13个乡镇,由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李学玲负责联系和协调;泗黄旅游专线及泗门洲、黄市、大义、南阳等4个乡镇,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晓江负责联系和协调;107国道沿线10个乡镇,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兴武负责联系和协调;鸟岛旅游专线3个乡镇,由市政协副主席曾祥礼负责联系和协调;粮食生产核心区7个乡镇,由市政府副调研员谭宪初负责联系和协调。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制订奖罚机制,实行目标管理,保证责任到人,人员到岗、物资到位、劳力到田、措施到丘,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墙报、黑板报、宣传车、发公开信、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国家粮食生产奖补政策,宣传发展双季稻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我市“产粮大县”地位和保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重要意义。增强各级干部粮食生产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珍惜耕地、种粮光荣,积极保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良好氛围。

3.强化部门协作,全程优质服务。各涉农单位和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程优质服务于粮食生产。农业部门做好良种供应、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抽调精兵强将进村驻点,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气象部门切实做好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国土部门要加强土地市场监管,严格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现象。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四线一圈”主要公路沿线乡村,消灭干旱死角。农机部门要加大新型农业机械引进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装备水平,扩大机插秧面积。粮食部门及收储加工企业,要搞好市场调查,及时信息,发展订单生产。农资部门要储足备好农资,保障市场供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协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保障粮农利益。银信金融部门要大力给予种粮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信贷资金支持。

4.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资金效益。市委、市政府决定,2013年市财政继续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办点示范、种粮大户种子补贴、督查考核及保住粮食生产先进县工作经费等。同时要整合涉农资金,向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倾斜,突出搞好这些地块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的高产稳产良田。

5.加强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市纪委、市委办、政府办、市农办、农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成7个督查考核小组,分阶段对各乡镇办事处的惠农政策落实、宣传发动、土地流转、春耕备耕、台帐落实、集中育秧、移栽管理、技术推广、办点示范等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四线一圈”各乡镇办事处的督查考核力度要特别加大,每次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全市,作为粮食生产年终考核和奖罚的依据。并严格责任追究,对黄牌警告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及其他责任人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扣减该乡镇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对红牌警告或连续2年黄牌警告的乡镇办事处,就地免除当地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的职务,并对联系该乡镇办事处的市级领导给予警告处分;对红牌警告或连续2年黄牌警告的村(居)委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规和组织程序,由所在乡镇办事处罢免其村(居)支两委主要领导的职务。

6.落实惠农政策,保护粮农利益。严格按照“谁种粮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半、种双季补全额、抛荒不补”的原则,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业、统计、财政等部门协作,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好各乡镇办事处上报的良补台帐,逐乡建立村级纸质及电子台帐,严格核实各乡镇良种补贴面积,及时上报。对符合奖励条件的种粮大户(或种粮专业合作组织),承包水田面积30亩以上、种植双季稻50-100亩的每户补贴价值2000元的早稻良种;100亩以上的每户补贴价值4000元的早稻良种。良种发放采取当年核定、第二年度发放的办法。

五、早稻集中育秧工作落实情况

1、目标与面积落实情况。按省厅要求,我市于元月25日制定出台了“市2013年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并以耒政发〔2013〕5号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办事处,全市计划2013年在35个乡镇办事处实施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大田)24万亩,其中早稻集中育秧示范20万亩,晚稻集中育秧示范4万亩。目前已落实35个乡镇办事处276个村早稻集中育秧点2521个,早稻集中育秧主体2521个,已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秧田1.01万亩。

2、人员与责任到位情况。全市共落实“一点两人”2748人,目前市乡两级已举办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班42期,印发宣传资料5.2万份。

3、投入及农资准备情况。市财政拟投入水稻集中育秧专项资金8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600万元,各级准备育秧物资约折472万元;已建设育秧大棚20000㎡,订购快速催芽器400台。

六、今年粮食生产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1、劳动力缺乏。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在家务农劳力严重不足,且多为体弱病残的中老年人,新知识接受能力差,个别留守在家的也多从事二、三产业,种田仅仅作为副业来做,粮食生产粗耕粗种现象严重。

2、水利设施老化。末稍渠道毁损严重,虽然近年也争取了不少的项目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对于全市92.03万亩的耕地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由于农田末稍渠道排灌不畅,使得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弱化,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对策

1、扶持合作组织,开展农田托管服务。建议政府出台类似高效农业“花钱买服务”的政策,进一步鼓励能人创办粮食生产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农田托管在全市进行推进,同时对农田托管服务组织从信贷等政策上予以支持、扶持。对因劳动力转移等原因而出现的管理粗放田、抛荒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逐渐向种田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种植。

2、进一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整村或整片逐步推进;在选址上注重重缓轻急;在工程上当地政府和农民要参与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