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食品药品监管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服务发展,监管惠民”活动主题和“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实践载体,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分别进行学习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调研范围涉及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药品“两网”建设、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通过深入学习调研,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掌握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清醒认识,初步理清了下一阶段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涉药单位7869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2家,药品经营企业935家,各类医疗机构6922家,其中农村卫生室5731家,农村药品质量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业户24100余家,其中生产加工为2460家,批发零售9530家,公共餐饮5020家,摊贩6500家,集体食堂410家,学校食堂160家,食品从业人员51600余人。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动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建设的大事来抓,坚持“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医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一)垂直管理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基本建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现有工作人员353名,其中公务员167名,事业人员162名,工勤人员24名。从年组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建立健全了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理顺完善了药品检验技术支撑和监督体系,形成了权威、统一、规范的监管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强化依法监管、打破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市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和提高监管效能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食品药品监管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先后出台了药品安全重大事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药品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考核评议办法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健全完善执法责任体系。在连续三年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基础上,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政务督查督办,加大了工作落实力度。

(三)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一是强化了日常监管。按照《山东省药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实行网格化管理,努力做到细化监管任务,明确层级关系,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GMP和GSP动态监管,检查覆盖面达到100%,逐步建立了市场监管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药品生产风险管理。以落实质量管理规范为重点,对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向9家药品生产企业派驻了监督员。三是加大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围绕基层药品质量和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自*年以来,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近6万个次,立案查处案件3400余件,涉案标值2400余万元,取缔无证经营480户。四是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全市监管网、供应网均已覆盖100%的乡镇、行政村,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的较为完善的药品监督网络体系,实现了对全市药品市场监督的动态监管。通过200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实施农村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在全市11个县(市、区)135乡镇(街道)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配备在编专或兼职食品药品安全助理员201名,调整充实了乡镇协管员986名和村级信息员8109名,全市形成了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基本健全、人员与设施配置基本到位、制度初步完善、责任初步建立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新体系。规范完善了112家乡镇药品配送中心,农村开办药店数量达到了381家,39家农村药店纳入“新农合”定点报销范围,初步建立起了渠道畅通、供给有力、质量可靠、利民惠民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但强化了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而且使全市400多万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购药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五是有效应对和防控重大药害事件。建立健全了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组织进行了实战演练。“齐二药”假药案、“欣弗”劣药案、广东佰易人免疫球蛋白和上海甲氨蝶呤事件发生后,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反应迅速,密切配合,用最短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查封涉案药品。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我市近年来没有出现药害事件。

(四)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和机制。*年12月市政府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136个乡镇(街道)建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二是加强执法责任体系建设。市政府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和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自*年以来,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有的区政府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一直签订到村(居委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三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连续三年组织对各县市政府和主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责任和措施的落实。四是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禹城市成为省级、庆云县成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五是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市政府印发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监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编制了部门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年10月,市政府在禹城市组织开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各县(市、区)政府也积极组织开展了相应级别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五)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把监管工作融入发展大局,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发挥职能优势,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积极主动地为食品医药产业的发展服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以安全促进发展,以安全规范发展,以安全保障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服务食品医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培植壮大优势企业,帮扶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帮扶企业规范化发展;优化审批环境,为企业发展开辟审批“绿色通道”;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创造和谐服务环境五方面制定了服务企业发展具体措施20条。鼓励医药企业创新,指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药品研发水平和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利用监管部门的政策、信息、技术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六)队伍素质和部门形象明显提升。坚持不懈强化教育培训,成功举办全市药检稽查技能大比武活动,参加全省比武荣获团体、个人全省第一名,参赛队员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惩防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严格责任考核,全系统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行政效能显著提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系统13个单位中12个成为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被省文明办、省局授予“全省文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荣誉称号,系统形象不断提升。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虽然组建时间短,但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和辛勤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适应监管工作需要的体制机制和监管执法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执法装备得到明显改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全面加强,监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在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近几年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体会:第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二,维护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是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要求。第三,建立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是确保监管到位的基本保证。第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第五,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食品药品市场体系是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距离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深层次矛盾,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一)食品监管体制机制不顺,药品安全防范体系不完善。食品监管部门多,既存在职能交叉,又有监管空白,多头执法、责任不清,综合监管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综合监督缺乏权威性。创新监管药品生产经营行为的方式方法还不适应监管工作需要。高风险企业和风险品种防控不到位,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缺少法律法规支持。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不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食品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某些食品品种或生产经营行为所属环节进行清楚界定。因此,实行分环节监管,容易产生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浪费监管资源,影响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监管部门多,多头执法,既存在职能交叉,又有监管空白,综合监管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综合监督缺乏权威性。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隐患;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地方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去年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严重缺失的突出问题。

(三)药品安全隐患仍未根除。一是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我市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众多,药品生产结构、品种结构不合理、低小散企业偏多,实施GMP、GSP的水平和自觉性不高,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二是高风险品种安全隐患大。注射剂等品种对工艺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和工艺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对产品质量控制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三是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屡打不绝。不法分子违法制售假药行为没有得到根除,制假手法更加隐蔽、售假手段更加多样,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四是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屡禁不止,误导公众消费,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四)监督检验手段和技术支撑能力亟待加强。执法装备、技术支撑能力不适应监管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监管部门办公用房、执法装备、执法车辆相对不足,行政监督保障能力、药品检验技术装备水平和不良反应监测队伍还不符合监管工作需要;二是检测任务繁重,新产品、新技术、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对仪器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药品、医疗器械检测仪器设备还不能完全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要求,检测能力滞后,影响和制约了行政监督效能发挥。三是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应用层次和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完善,全省专网未能完全连通,现有硬软件系统面临更新升级,全系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五)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部分企业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和诚信缺失,个别企业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些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认证后规范自律意识不强,对药品GMP、GSP执行不够严格,挂靠经营、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六)基层监管能力不平衡。药品安全监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研制和生产、经营、使用等诸多环节,应用的法律法规、药学及相关专业门类广泛。由于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组建较晚,监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存在城市监管能力相对强、乡村基层监管能力相对弱的现象,农村食品药品市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两网”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村饮食和用药用械安全成为监管重点和难点。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仍处于食品药品安全的矛盾凸显和风险高发期,发达国家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方面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风险,在我国现阶段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监管能力和水平,与食品药品产业的技术、质量水平,与企业的诚信自律程度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应对和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将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二是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组建时间短,监管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药品监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众多环节,应用的法律法规、药学及相关专业门类广泛,监管队伍专业知识和执法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药械量大面广,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三是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缺失,少数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企业对药品GMP、GSP标准执行不够严格,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水平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隐蔽,监管难度大。四是监管队伍在宗旨意识、大局意识、风险责任意识、业务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科学监管理念还没有贯穿整个监管工作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监管工作任务。

三、推进科学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措施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把握,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监管工作的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等问题的思考,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坚持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自觉做到谋划工作以促进科学发展为重要目标,推进工作紧紧围绕推进科学监管来进行,努力使监管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我市作为农业大市,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实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保持食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总体战略布局,列入政务考核范围和科学发展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地方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积极支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统一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统一指挥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统一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有关监管部门工作的评议、考核;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对食品药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公众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氛围。

(二)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1.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应当着眼于健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稳定监管干部队伍、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要逐步打破现有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格局,将现有监管职能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明确由一个部门承担所有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实现监管指挥统一协调、危机处理及时高效,发挥“职能清晰、权责明确,执法独立”的体制机制优势,对食品药品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

2.深入开展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在研制环节,严格执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坚决淘汰一批不具备生产条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较大的品种。在生产环节,围绕高风险企业和品种,增强风险意识、防控意识和风险预测评估意识,从源头上强化监管、控制风险。进一步完善驻厂监督员制度,加大GMP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加强特殊药品监管,深入推进药品生产质量受权人工作。在流通环节,继续强化药械经营许可监管,严把企业准入关口。探索药品分类管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处方药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药物滥用。继续探索加强基层药品市场监管新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基层涉药单位购进、储存、销售和使用药品行为。规范药品营销行为,查处药品挂靠经营、超范围、超方式经营、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违规行为。整顿规范药品经营和广告秩序,加强广告监测。在使用环节,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大力推行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加强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预警机制。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行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案件查处体系建设,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3.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尽快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和药品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络,确定风险监测站点,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和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的日常监测,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监管的科学依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提出风险警示。坚持做到关口前移、加强预防,对风险隐患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驻厂监督、数字监管、飞行检查、暗访检查、日常检查、有因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技术监督、风险评估等形式,及时予以排除。全方位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制,做到高风险隐患排查100%,责任落实100%,隐患排除100%和责任追究100%,坚决防止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

4.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培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平台,收集、评价、公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

5.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日常管理,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加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体系建设,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组织开展应急演习演练,畅通信息报告渠道,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

6.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抓好药品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审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对行政监督的支撑能力。合理配置检验资源,提升对现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加强药品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搭建药检系统技术平台,普及和提高快检技术在基层执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再评价、预警、应急、控制等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科学防范和及时应对药品安全风险,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7.加强药品“两网”和食品三网建设。*是农业大市,监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都在农村,要继续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和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成果,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在农村“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问题。

(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1.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体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案件查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食品综合监督工作协调力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宣传,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创建活动,构建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明查暗访,抓好食品安全案件督查督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整治,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配好班子、选准干部、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大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实施科学的干部选拔、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化。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惩防体系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在审评审批、认证检查、检验检测、稽查执法等重点环节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切实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坚决查处,为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提供坚强保证。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具有系统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全系统文化建设,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和谐系统建设,增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把全系统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到科学监管上来、引导到创新监管上来,引导到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上来。

3.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点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所(站),明确职能职责,确保人员编制、办公场所、财政经费、监管装备等落实到位,实现监管机构乡镇全覆盖。要将食品药品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科研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强化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抓好药品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审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对行政监督的支撑能力。合理配置检验资源,提升对现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加强药品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搭建药检系统技术平台,普及和提高快检技术在基层执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后监测、再评价、预警、应急、控制等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科学防范和及时应对药品安全风险,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加大帮扶力度,全力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食品药品安全与产业化水平密切相关,没有产业化的发展就没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食品医药产业特别是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搞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持食品医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

1.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方式,着力推进食品医药产业升级换代。

2.鼓励引导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走合作联营的路子,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向标准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提升食品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3.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包括各类专业协会在内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为主导模式,把分散的种植养殖业户组织起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4.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逐步推行医药分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鼓励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流通企业整合,提高药品经营的集中度;建立鼓励创新、淘汰落后、集约发展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化解“多、小、散”带来的医药行业结构性矛盾;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鼓励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型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5.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名牌和山东名牌。

6.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优化审批环境,建立重大医药项目“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审批审核速度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为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7.努力促使药学服务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扩大,充分发挥药学会的作用,搭建药学技术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全市药学技术人员提供好各类信息、知识服务。

8.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合法企业正当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职责,是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历史责任,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使命,需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力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对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能力,以最大的努力、最高的实效、最好的成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