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服务居民加强社区党建思考

服务居民加强社区党建思考

*省文明社区示范点——*市枫泾社区地处新老城区交界点,辖区面积0.47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户2050户,5500人,驻区单位18个,党员581名,其中在职党员428名,社区党员153名。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骨干作用,努力构建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一、立足服务居民,增强社区党建的影响力

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对原居委会党支部实施改建,建立新的枫泾社区党支部,理顺了党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功能,经市委批准,调整了组织设置,组建了社区党委,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四大”职能作用,即:对文明社区建设起到思想导向作用,对社区事务起到决策把关作用,对社区工作起到组织保证作用,对居民群众起到示范表率作用,从而有效地确立起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立足社区自治,确定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社区党组织建立后,我们提出了“四个围绕”的工作思路:社区党建要围绕优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来开展工作,组织和发动枫泾社区全体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去年以来,已发动300多名党员深入到2000多户居民家中,征求意见2000多条,提高了枫泾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三是突出党组织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骨干,由党委、支部、片长、组长、院户长组成的五级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成为社区建设管理的主要力量。

二、实施共建工程,激发社区党建的内在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共建运作机制。年8月,我们成立了*市第一个由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设立了章程,并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明确了相互之间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通过建立共建单位定期联络、工作告知、协商议事、监督评议、双向反馈等制度,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我们根据13个驻区单位的不同特点,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开展共建活动。联合举办了书画展览、广场文艺、科普露天电影、帮困助学等活动。党建成员单位有的出资为枫泾90幢楼房全面白化,美化了社区环境;有的支持修建了枫泾科普画廊,提供了图书资料,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阵地;有的赠送了电子触摸电视和电脑等党员电教设备和现代化办公设备,为提高党员教育水准和社区工作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辖区内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发动在职党员参加“我为大家一天,大家为我一年”义务治安值班志愿者队伍;继续做好了党员“多帮一”扶贫帮困工作,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党建的内涵。

三是不断创新共建活动形式。探索出了村居共建、军居共建、企居共建、校居共建等新形式。去年3月,枫泾社区党支部与梦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构建城乡一体、同步推进、共创文明的新格局。社区党支部还与芬兰在中国最大的单项投资企业芬欧汇川纸业成立了“文化交流窗口”,与*市理工学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拓展了社区教育领域。

三、创新党建载体,增强社区党建的凝聚力

近年来,我们以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宗旨,不断创新社区党建载体,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开展党员分类教育,创新管理载体。开展了“在岗不落伍”活动,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活动联系卡》,发挥社区在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每年为不同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代表过政治生日,开展退休党员“退岗不褪色”活动;激励下岗职工党员开展“下岗不失志”活动;针对流动党员,开展了“经商不忘义”活动,引导他们为社区建设提供物力、财力、人力支持。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党员形象工程。被居民们誉为“坐在轮椅上的小巷总理”陆仁华,以身残志更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在他的模范带动下,社区党员个个争贡献,人人做好事,社区不时传出党员勇救落水老人、拾金不昧、带头募捐等佳话。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平台,创新组织载体。社区党委和驻区单位联合,建立了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的五大中心,设立了党建服务站、流动服务站、困难党员帮扶站、在职党员服务站、党员谈心室等服务载体,形成了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六支社区党员骨干队伍。即:一支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一支离退休党员社区治安值班队伍,一支社区文体健身队伍,一支外来人员管理信息员队伍,一支文明市民教员队伍,一支通讯报道员队伍。通过定期组织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激励居民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是办好文明市民学校,创新阵地载体。我们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不断深化社区教育,1991年,我们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文明市民学校。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充实了文明市民学校校委会、讲师团、兴趣小组队伍,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吸引市民广泛参与。13年来,文明市民学校共举办培训班432期,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科普、日常生活知识等,学员达4.3万人次,成为吸引社区居民的“磁场”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摇篮,被《人民日报》誉为“江南城镇的一道文明风景线”。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视察后题词“办市民文明学校是城市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

四是扬起社区文明新风,创新活动载体。我们从1996年发起“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友情工程活动,把社区内3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建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把便民服务卡分发到每家每户,只要谁家有困难,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服务队还为8位高龄孤居老人安装了与邻居结对的护老救急电铃,使一位孤居老人获救2次。我们还深入开展评选特色文化家庭活动,自1993年以来,先后评选命名了12户文明标兵、36户五好家庭、26户特色文化家庭、16户绿化先进家庭、13户千册藏书家庭、8户拥军先进家庭等,并以特色文化家庭为骨干,组织了10个兴趣小组,带动社区文明建设,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从而影响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