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生教育意见

研究生教育意见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提出“九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部属单位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指导思想

当今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科技发展的进程来看,卫生科技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1世纪将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卫生科技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发展卫生科技起关键作用。然而,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医学博士生教育,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我们培养的博士生知识面不够宽广、创新能力不够,德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因此,我们应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从提高科技实力和迎接21世纪严峻挑战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改革和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部属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全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担负着培养大批的优秀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要在改革实践中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在“九五”期间,部属单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贯彻“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在保持适度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切实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以适应面向21世纪卫生事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改进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硕士生培养要在为博士生提供合格生源和继续培养教学、医疗、科研岗位上所需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卫生事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调整和确定不同类型和规格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切实改变以往硕士生培养类型和规格比较单一的状况。各单位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可适当缩短硕士生的学习年限。

医学博士生教育是衡量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各培养单位要紧紧围绕有利于拓宽学科专业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重要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培养质量。

(一)吸收优秀生源,严把入学质量关

为了争取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攻读博士学位,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硕、博连读”制度,吸收优秀生源。要积极吸收优秀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注意吸收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大学的优秀生源,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高层次人才互补。

进一步改革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办法,加强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工作。从*年开始在部属单位中试行公共外语统考。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命题要注重考察考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改进博士生的复试工作,在考察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考生的学术背景、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及发展潜力。各招生单位可根据其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二)拓宽培养口径,规范培养要求

进一步明确两种规格医学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并逐步完善各自的培养方案。对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着重规范临床训练的要求,严格临床能力考核,通过临床实践,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博士生的培养应实行二级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联合培养。积极推行以本学科博士生指导教师为主,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参加的集体培养博士生的办法,要特别重视从事基础与从事应用研究的指导教师相结合,以利于发挥集体作用,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

要合理设置并认真建设博士生学位课程。根据医学科学、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规格类型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设置医学博士生课程,并以此加强博士生的课程建设。当前,要继续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逐步开设如反映新光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本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的课程。要保证博士生在学期间参加一定数量、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要逐步试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统筹安排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

积极推行博士生在校期间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和担任住院总医师等制度,以加强对博士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三)严格考试制度,进行筛选分流

制定和逐步完善不同规格、类型博士生的筛选分流办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格对博士生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试。对三年制博士生,结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行“中期考核”,确定其能否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时进行“资格考试”,确定其能否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博士学位。

(四)严格要求,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水平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课题要重视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力求使博士生的选题起点高,能够做出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在学位授予前,应有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发表或被接受的科研论文或取得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凡未达到要求者,可以毕业。待达到要求后,再讨论其学位授予问题。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课题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力求使研究成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为鼓励博士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各单位可建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对优秀论文作者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三、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按照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国家在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现有优势明显的基础医学学科、高新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与防治重大疾病、新药开发、预防保健、振兴中医药密切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育。

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相应调整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实现按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

四、加强培养基地建设

搞好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保持可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关键。

培养研究生较多的部属单位,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使之形成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成为教学、科研中心,成为相对集中培养研究生的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入试办研究生院的行列。已成立研究生院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院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基地,在研究生教育中起到示范作用。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实现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立足国内的基本保证。“九五”期间,卫生部将分期分批实施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多渠道争取经费,集中力量,加大对学位授权点和其他重点学科的投入。通过建设,使这些学科在解决重大医学科技问题及培养高质量医学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要重视对与研究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导教师对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关键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各单位要在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创造良好培养条件的同时,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对指导教师在岗业绩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贯彻博士生指导教师是重要工作岗位而不是一个固定层次的精神,做好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专家。力争到下世纪初,形成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比较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

六、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制度,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卫生部逐步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办法,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作用。各培养单位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自我评估制度,形成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七、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医学门类仍设置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仍按现行办法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博士这两级学位针对医学不同学科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医学科学学位要求侧重于理论与学术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为目标,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医学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基础、预防医学和药学等有关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学科,这些学科均授予医学科学学位。医学专业学位要求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预防医学和药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分别授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专业学位等。

“九五”期间,医学学位工作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首先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进行试点,提出和尽快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方案》,并不断加以完善。

八、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各培养单位要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各培养单位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各级管理人员,建立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工作。卫生部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对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立项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九、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

当前培养的研究生是我国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各培养单位要从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德育工作新路子。必须引导他们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进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的实效。要有效地强化对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及为我国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各培养单位要落实并健全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要加强研究生中党团组织的建设,配备得力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机构、组织、人员等方面保障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施。要把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贯穿到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管理干部的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作用,要重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术集体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作风的引导和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