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化十五计划

信息化十五计划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最终推动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省和**市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围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趋势,特制定**市信息化“十五”计划。

一、我市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备

通信网络建设基础坚实。已经建成一个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门类齐全、适度超前的通信网络。

通信和接口容量方面,**电信现有交换机容量达17.5万线,主线普及率为14%。通信光缆1000皮长公里,拥有分布在全市各镇的DDN(数字数据传输网)节点39个,DDN容量为1200端口,帧中继容量128端口。

长途光纤方面,已建成市区经新会至**的48芯管道光缆、市区至开平的12芯中继光缆;长途中继传输方面,已建成**至**至开平至新会的2.5G环、**至开平至**2.5G的SDH(同步传输)环、**至开平至**140M的PDH(异步传输)设备、**至新会市至**140M的数字微波。

本地中继光缆方面,470皮长公里的中继光缆连接全市各镇,共13374纤芯公里。

用户接入网光缆方面,530多皮长公里的用户接入网光缆连接全市的60多个接入间机房和80余个移动电话基站。

移动通信方面,目前全市建有数字无线通信基站130座(含11个微蜂窝,367个载波站),网络容量约17.8万户。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迅速。全市架设主干线光缆317.4公里,设置光节点57个,点对点MMDS(微波发射线路)主干线三路,微波主干线长度为78公里;已建成长达1200多公里的光纤网络,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为85%。

计算机网络建设方兴未艾。“**信息港”、“今日**”、“**公众网”、“**招商网”等多个信息网站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已连通上级广域网的单位有13个,已建成的局域网共有108个。

(二)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8.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0.7万户,无线寻呼用户6.6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因特互联网用户9000户,信息咨询、信息产业销售企业77家。

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具雏型。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有20家,2000年实现产值6.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5%。

(三)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不断展开

政务运作方面,市、镇两级党政机关和市直部委办局都已配备了计算机,总数达到1200多台。其中,有21个单位已建立了局域网,有26个单位在互联网设立了宣传网站。

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方面,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公安、国土、社会保险、税务、医疗卫生、气象、档案、金融、外贸、工业、建设、物价、统计等部门以及市法院、检察院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一些企业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人民生活方面,信息化产品正迅速步入平民百姓家庭。2000年,全市的信息网络普及率为0.9%,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电话数,含移动电话)为28.6%,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13台。

(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

市教育、劳动、科技、人事等部门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教育培训,为全市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实施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教育、电子金融、电子商务和国际互联网建设工程,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各领域。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在政府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下,大力培育、发展信息市场,积极引导和促进部门、企业和个人参与信息化建设。

2、资源共享原则。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应用系统的建立等方面,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切实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人才优先原则。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各种专业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4、产业倾斜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步伐,大力提高信息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市信息化建设总的目标是:至2005年底,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以市区为枢纽、贯通全市各镇的宽带高速大容量信息网络,实现各种信息的快速传输、交换。建立涵盖国计民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全面开发和利用市内外的信息资源,形成完善的信息采集、处理、反馈、分析、预测和决策体系,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及早实现电子政务,建立高效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普及电子商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信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城市。

信息化建设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01--**年5月)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逐步展开信息化建设,达到初见成效,信息化综合指数由目前的37.13%提高到44.5%以上。第二阶段(**年6月--2005年12月)为达标阶段,2005年底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上升到52%,其中市区上升到60%,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一)第一阶段目标

1、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一个网站。

“一个平台”即政务信息网络专用平台,是把市机关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过传输网络(电视传输网络或电信传输网络)传输到全市各镇和市属局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总称。政务信息网络专用平台由市信息产业局统一规划,市广播电视局和电信部门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光纤线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市机关自动化办公系统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建设,在2002年3月底前建成,同年5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各部门以及台城、四九、大江、水步、斗山、**等镇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在2002年11月1日前建成,**年1月1日投入使用;其它各镇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在**年3月1日前建成,同年5月1日投入使用。至**年5月1日,全市实现无纸化办公及公文网上发送,不再办理纸上公文。各镇、各部门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建设资金由各镇、各部门自筹解决,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协调建设。

“一个数据库”即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是政府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和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在市政府和各镇政府、各部门相互间、各级政府和公众间实现电子公文等的数据交换;是政府决策支持中心,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比较,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由以下9个数据库组成:

(1)教育资源数据库。资料由市教育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2)政策法规数据库。资料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3)资源数据库。资料由市发展计划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4)统计数据库。资料由市统计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5)工商企业库。资料由市工商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6)产品数据库。资料由市经济贸易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7)科技信息数据库。资料由市科学技术局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8)人才数据库。资料由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负责提供,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

(9)社会公共信息数据库。资料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完善。

政府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库由信息产业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设资金由市政府统筹解决,在2002年底建成。

“一个网站”即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政府公共形象上网工程。各镇政府和各部门、单位于2002年上半年要在政府信息网建立二级网站。已建二级网站的,要继续增加信息量,并及时做好维护工作。

2、建立11个信息应用系统

包括经济信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信息、工业信息、金融证券和保险信息、国际电子商务信息、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信息、教育科研信息、农业综合管理及信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公共安全报警信息、社会服务信息等应用系统。

3、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至2005年,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先进电子元器件技术和音频(影视)技术等领域引进、开发和生产一批新产品。信息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

4、信息法规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逐步制定及完善符合**实际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将我市的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主要法规包括五个方面:**市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市信息工程管理规定;**市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办法;**市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市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5、信息化技术人才开发目标

(1)建立一支懂系统开发、系统维护、网络管理,能适应本市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队伍,全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40台,并能通过各种方式上网。

(2)2002年上半年,各部门、单位必须配备一至两名以上专职电脑操作人员,并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加快部门中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3)从**年起,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50岁以下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参加上网操作及办公自动化培训,并实行持证上岗。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要达到90%,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

(4)从**年开始普及计算机教育,初中和部分小学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

(二)第二阶段目标

1、重点抓“两个中心”(网上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和网上政府采购中心)的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2、建成和完善全市的"信息高速公路"。

3、全面建成各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和功能完善。

5、信息网络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6、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7、各种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适应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8、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比较完善的地方性信息化法规及标准。

三、主要行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宏观调控以及工业、农业、教育、科研、外经贸、金融、财税、公安、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规范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信息采集、处理、反馈、分析、预测和决策体系,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这些应用系统将作为节点联接到**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电信:电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力军。2005年,全市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5部/百人,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5万门,用户数达45万户。加快光缆建设的步伐,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加大配套通信设备建设,建成具有宽带高频、大容量、多媒体等特点的信息传输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成一个完整、统一、先进、全方位、智能化的主体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供信息化业务用户使用的数据传输专线电路,大力发展宽带上网,积极发展数据通信用户。

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2002年,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且成为能与国内、国际联通的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为:全市20个镇使用光纤联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总户数的95%;实现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省的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建立数字电视平台。200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体系骨干网络,以数字电视平台为基础,高标准、高质量地提供电视电话会议、可视电话、图文信息、电子商务、数据通讯、计算机联网、经济和股票信息,以及节目点播、收费电视和交互式电视等多功能的服务。

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我市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年,要拥有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的骨干教师队伍,省一级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建立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年底,由教育局牵头,利用宽频光纤网络建立**教育平台,并与省、市和周边地区的教育平台连接,初步实现远程网上教育;2004年,台城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建设3所信息化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积极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加快实施“校校通”工程,建成有**特色的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管理现代化。

工业贸易:配合“工业立市”战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应用到企业的研发、生产、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各环节的管理水平。**年初,各大中型企业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库。在统一标准下,将企业产品品牌、产品名称、产量、生产规模、设备、厂房规模、人员配置、流动资金、销售等基本情况纳入信息库的内容。到2005年,进一步完善**经贸信息网,与各企业建立网络互联,大中型企业能利用自己的局域网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办理海关报关、处理税务、金融业务等电子化、网络化,建成以经贸局为中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具体项目,扶持和鼓励电子商务发展,与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一家集电子商务和实物流为一体的新型企业。

农业:完善**农业信息网,建立各镇农产品、农业资源信息库。为指导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协助农民收集农产品销售、流通等信息,加快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05年建立与省、**市及周边县市互通的大农业信息网络,把我市农产品推上国际互联网,实施远程贸易。

统计:**年,全市过渡到镇政府和市属局应用计算机开展统计工作,实现报送磁盘或通过信息网络线路传输报表数据。进一步完善内部网络,开发统计信息资料共享,建立电子台帐,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等办公事务;随着政府统一大网络的建立和互联网的扩展,定期搜集整理各地和各方面的统计信息,及时向政府大网络。2005年各镇和市直单位、大中型企业全面应用计算机统计,数据的传递基本依靠联网。统计部门在互联网上拥有网址和信息库。

税务:**年前,一般纳税人全部使用防伪税控机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有税务干部学会使用电脑,形成全市税收征管信息网并与上级局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到2005年,争取进入全国税务高速公路,共享全国税务网络数据。同时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监控力度,并入全国金税工程网络,使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抵扣纳入电脑管理轨道。

医疗、卫生:**年前,全市有80%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装备微机,开发医疗、卫生、财务管理方面的专用业务软件和药品管理软件;推广应用新的业务应用软件,实现医生、药品、收费三公开。**年上半年,建成以市卫生局为中心的市医疗卫生信息网,开通医疗、卫生信息、社会查询系统;加入国家的信息化网络,开通远程专家会诊、治疗,初步实现办公信息化。2005年,由卫生局牵头,建立医疗卫生数据库,各大医院实现病人病历资料共享,进一提高诊治效率和医疗质量。

社会保障:以统一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社会保障IC卡为手段,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事业各大业务系统相连,能够提供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功能的符合省和**市要求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2002年下半年,开通电话和互联网查询的社保信息服务系统。2005年实现与上级部门社会保障系统的无缝连接。

公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治安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对交通管理实现自动控制、无线自动报警和实时自动指挥,达到随时掌握全市人口、治安、交通、消防等运行动态及进行控制。**年前,实现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联网并与本级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巡警大队以及上级公安系统联网,统一全市110、120、119、122等报警系统,构建统一公共的指挥中心,分析各种信息,及时快速反应。2005年建设以人口信息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办公室自动化管理为内容的公安信息平台,并能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图书馆:全力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致力于电子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收藏数字化、操作电子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2002年上半年实现馆藏资源接上公共信息网供读者利用。**年前,加强电子文献的采购与收藏,着力建设馆藏期刊书目数据库、地方资料特色全文数据库,成立多媒体阅览室,并实现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全力构建电子图书馆。2005年,使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收藏比例达到1:1,基本实现数字化。

四、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

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要切实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重点开发和制造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和制造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无线接入通信等现代通信设备。

(二)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品中,提高它们的技术档次和产品质量,增加传统产品的花色品种。

(三)加速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信息服务业,扩大社会公共信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包括法律、审计、会计、房地产、证券、中介等各类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信息咨询业。

(四)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吸引外资,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力量的合作,引进、移植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名牌产品。以规模经济为目标,组建一些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尽快缩短在信息产业发展上我市与省内先进城市的差距。

按目标要求,**-2005年期间全市信息工业的总产值年均递增15%。到2005年,信息工业的总产值超过3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国内生产总值达7.8亿元。

五、主要措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技术领域的重大系统程序,需要统一规划、整体协调、集中管理、综合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各部门一把手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把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加强政府调控,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协调。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整体规划及协调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打破行业、系统、部门以及现有体制的局限,特别是解决好市电信局、广播电视局和信息产业局信息化联合建设问题,探索学习南海市经验,利用现有的电视光纤网络,建设好政务信息化系统。市信息产业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全市信息化的管理、规划、协调工作。

(三)加强组织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由市信息产业局根据省和**市现行信息基础设施标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标准规范方案,并设立工作小组对技术发展进行跟踪分析,督促落实。

(四)加强法律保护和检查监督工作。市信息产业局依据有关信息管理标准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电信及信息服务业管理条例和国家安全保密政策对信息行业措施实行检查监督,对信息网络连接协议、连接方式及国际出口的方案制定和信息网络的信息广告媒体实行检查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向外信息内容的审批和收阅信息内容的检查监督,以防止电脑病毒的侵袭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和制定适当的倾斜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及海外资金和技术,扶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六)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调整我市电子工业的产品结构,大力开发计算机通信设备、软件、数据库及电子信息产品,结合市、镇一级的特点,以推广应用有关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抓住**市被列入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的机遇,走引进、移植的路子,与国内外的大企业、名牌企业合作,把它们的技术、设备、成果、人才和资金引进来,形成规模经济,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经营,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本市支柱产业。

(七)政府对公共信息系统部分,如网络管理中心、EDI中心、市级公共数据库、公共电子图书馆、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及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等项目给予重点投资,以促进全市经济信息化进程。

(八)实行定点、定岗培训信息技术人才,并由市信息产业局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统一培训。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要十分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政府重点支持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职称改革,逐步建立信息专业人才的技术职称评聘系列,提高信息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意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九)将现行的电信网、广电网有机结合,并协调好二者的利益关系,避免各施其法、互相牵制、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