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融合文化力与经济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融合文化力与经济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力与经济力、政治力并驾齐驱,推动现代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顺应时势,加速文化力与经济力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不仅仅是发展文化经济的重点,也是广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经济力而言,文化力包含了精神因素、智力因素和娱乐因素等几方面。精神因素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规范、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等;智力因素包括科学和技术、教育、信息、知识和制度等;娱乐和健身因素包括体育、保健和休闲等等。经济力则主要指自然资源、市场机制、经济资本、物质利益等物质性因素。张德江同志在谈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时曾深刻指出:“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日益趋同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生产的本质就是精神生产。当代的社会生产已经很难分清哪些是纯粹的物质生产,哪些是纯粹的精神生产,两者叠加的部分越来越大,而且精神生产所占份额明显加大。从当代社会发展态势看,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向纵深演化,人的需求层次就愈高,相应也愈需要在生产过程、企业管理和物质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要素,增加精神资源的成分,文化因素更多地参与到物质生产活动之中去,从而推动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出现趋同的态势。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推动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互动,用文化要素增加物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内涵,是提高企业素质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而把文化因素注入经济活动之中,既可以提升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档次,减少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素质和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激活文化因素,增加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创新成为生产的永恒追求。

文化力与经济力融合构成新的生产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大发展,文化力和经济力的融合正在孕育和产生人类新的生产方式。在我国,随着全方位开放态势的形成,文化优势已经逐步取代政策、地缘优势,成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和重要指标。文化力与经济力结合而成的文化产业,以其崭新的生产形态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内许多省市更是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显示出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文化力与经济力一起构成了新的生产方式。通过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用文化资源开辟新的产业群,不仅可以扩大经济发展总量,创造新的财富源泉,还能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扩张和辐射,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带动物质生产领域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物质生产部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

这是文化与经济互动在消费领域的必然反映。千百年来,人类的消费始终由物质生产所决定,而且物质消费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当代,随着精神产品所创价值逐步超过物质产品所创价值,人们的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亦渐趋平衡且呈递增态势。学习和教育业更是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方式。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尤显突出。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投资的主要选择领地,从而催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在广东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化,高新科技产品和包括娱乐、教育、服务、健身、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开始形成新的消费潮流,家庭消费结构中教育、服务、娱乐等包含享受和发展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消费已不仅仅是产品使用功能的消费,还包括了产品文化品味的消费,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

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构成综合竞争力

当今的竞争绝不是过去那种单一资源和单一力量的竞争,而是一种综合的和全面的竞争,并凸显文化竞争的主导地位。一是因为人的潜能、智力发展等文化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永不枯竭,可以不断地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动力源泉;二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发挥最大的效能;三是随着精神消费成为主导的消费形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使综合竞争力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后劲。当代竞争的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发挥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合力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发挥文化资源的软性力量,才能真正形成综合竞争力的强势。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就必须构筑和形成这种综合竞争力。